首页 / 专利库 / 医疗设备 / 补片 / 一种具有间隙补偿功能的全盘式制动器

一种具有间隙补偿功能的全盘式制动

阅读:394发布:2023-02-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具有间隙补偿功能的全盘式制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具有间隙补偿功能的全 盘式 制动 器 ,包括 制动盘 与 轮毂 装置、外卡钳(29)、制动 力 传递机构,制动盘与轮毂装置包括轮毂(3)和制动盘(32),外 摩擦片 (28)沿制动盘(32)圆周形成一个环形,制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转动环(8)、推动环(9)、导向 支架 (10)、内卡钳(5)和若干个第一级增力机构,第一级增力机构包括促动器(1)、承 力臂 (6)、 齿轮 轴(7)和间隙补偿机构。间隙补偿机构能够实现间隙补偿功能;制动力传递机构使得通过一个动力源就可以实现沿圆周均匀输出制动力的目的。,下面是一种具有间隙补偿功能的全盘式制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具有间隙补偿功能的全盘式制动器,包括制动盘轮毂装置和外卡钳(29),所述的制动盘与轮毂装置包括轮毂(3)和制动盘(32),所述的制动盘(32)安装在轮毂(3)上,所述的外卡钳(29)内部设置有外摩擦片(28),所述的制动盘(32)位于外卡钳(29)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摩擦片(28)沿制动盘(32)圆周形成一个环形,还包括有制动传递机构,所述的制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转动环(8)、推动环(9)、导向支架(10)、内卡钳(5)和若干个第一级增力机构,所述的第一级增力机构包括促动器(1)、承力臂(6)、齿轮轴(7)和间隙补偿机构,所述的内卡钳(5)上对应齿轮轴(7)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孔(12),此处的若干个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的外卡钳(29)和内卡钳(5)同轴相连接,所述的制动盘与轮毂装置与外卡钳(29)和内卡钳(5)同轴布置,所述的促动器(1)设置有推动杆件(2),所述的承力臂(6)一端设置有枢接孔(11),所述的推动杆件(2)通过枢接孔(11)与承力臂(6)相枢接,承力臂(6)另一端与齿轮轴(7)一端相连接,且承力臂(6)该端的中心到枢接孔(11)的中心距离为L1,所述的齿轮轴(7)另一端套置在对应的内卡钳(5)的连接孔(12)内,且齿轮轴(7)该端端头设置为齿轮(13),所述齿轮(13)的旋转半径为L2,所述的转动环(8)内部设置有内齿圈(14),转动环(8)同轴安装在内卡钳(5)内腔,转动环(8)的内齿圈(14)与齿轮轴(7)的齿轮(13)相啮合,转动环(8)上设置有多个螺旋斜面(19),所述推动环(9)上设置有与螺旋斜面(19)数目相等且与螺旋斜面(19)相对应的凸台(20),所述的凸台(20)上通过销轴Ⅰ(21)安装有滚轮(22),所述的螺旋斜面(19)与相对应的凸台(20)上的滚轮(22)接触配合,推动环(9)的内圈通过销轴Ⅱ(24)安装有多个导向滚轮(23),所述的导向支架(10)外圆周上设置有与导向滚轮(23)数目相等且相对应的导向槽(25),所述的导向槽(25)为螺旋槽,导向槽(25)的螺旋方向与螺旋斜面(19)的螺旋方向相反且导向槽(25)的螺旋升大于螺旋斜面(19)的螺旋升角,所述的导向滚轮(23)装配在导向槽(25)内并可以沿其螺旋方向运动,所述的推动环(9)上设置有内摩擦片(30),所述的推动环(9)与内卡钳(5)之间均匀对称布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回复弹簧(33),所述的回复弹簧(33)一端与推动环(9)相连接,回复弹簧(33)另一端与内卡钳(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间隙补偿功能的全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摩擦片(28)为两片或两片以上,两片或两片以上的外摩擦片(28)在外卡钳(29)内部均匀对称布置,且两片或两片以上的外摩擦片(28)形成一个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间隙补偿功能的全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摩擦片(28)和内摩擦片(30)都包括摩擦材料(35)和背(36),所述的钢背(36)上设置有多个圆柱形凸起(37),所述外卡钳(29)上外摩擦片(28)的安装位置和推动环(9)上内摩擦片(30)的安装位置上均设置有摩擦片安装面(38),所述的摩擦片安装面(38)上设置有与多个圆柱形凸起(37)相对应的安装孔Ⅰ(39),所述的圆柱形凸起(37)嵌入相对应的安装孔Ⅰ(39)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间隙补偿功能的全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卡钳(29)为环形结构,外卡钳(29)的外圆周均匀对称分布有连接(41),所述的连接块(41)上设置有两个槽口(44),且相邻连接块(41)之间的间距不小于外摩擦片(28)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间隙补偿功能的全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动环(9)上安装有密封装置(45),所述的密封装置(45)包括盖板(46),所述盖板(46)上设置有与推动环(9)上的凸台(20)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的凸台(20)套置在相对应的通孔内,盖板(46)固定在内卡钳(5)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间隙补偿功能的全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上安装有橡胶防护罩(48),所述的橡胶防护罩(48)为可伸缩结构,橡胶防护罩(48)一端安装在通孔内,橡胶防护罩(48)另一端安装在凸台(2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间隙补偿功能的全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轴(7)上安装有油封(49)以及防护盖板(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间隙补偿功能的全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毂(3)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对称分布有多个导轨(54),所述制动盘(32)内圆周上设置有与轮毂(3)上的导轨(54)数目相等且相对应的导槽(55),所述的导轨(54)与相对应的导槽(55)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滑动制动盘与轮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54)和导槽(55)之间设置有弹性隔离元件(57)和刚性隔离元件(58)。

说明书全文

一种具有间隙补偿功能的全盘式制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盘式制动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间隙补偿功能的全盘式制动器,属于汽车制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应用于汽车领域的盘式制动器,往往每侧各只有一片摩擦片制动盘在圆周较小区域配合,这样二者的接触面积是有限的。然而,制动产生的热量绝大部分由制动盘和摩擦片承担,在车辆高速或重载的情况下,如此有限面积的摩擦片很难承担更大的热量,摩擦片使用寿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增加摩擦面积显得尤为重要。
[0003] 沿制动盘圆周设置更多摩擦片与之配合甚至形成完整环形的配合可以有效增加二者的接触面积,这就要求在制动盘整个圆周必须均匀的分布有多个制动以推动摩擦片与制动盘接合,这种多个制动力沿制动盘圆周均匀分布并推动几乎覆盖制动盘环形表面的摩擦片与制动盘接合的盘式制动器即为全盘式制动器。全盘式制动器具有较大的热容量,足以承担制动产生的热能。但是,此类全盘式制动器要达到制动力沿制动盘圆周均匀分布,输入力的配置显得尤为复杂;现有的全盘式制动器通常采用多个动力源来提供输入力,但其往往不能达到大小均匀的要求同时也是不经济的。同时,应用于车辆上的制动器往往还需要具有驻车的功能,而现有的全盘式制动器实现驻车功能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例如空间限制或者成本增加;此外,制动器的每一次制动都会导致制动盘和摩擦片的磨损,这种磨损会增加制动盘和摩擦片之间的间隙,而现有的全盘式制动器不具有补偿这种磨损间隙的功能。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全盘式制动器采用多个动力源来提供输入力往往不能达到大小均匀的要求、不具有磨损间隙补偿功能等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间隙补偿功能的全盘式制动器。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具有间隙补偿功能的全盘式制动器,包括制动盘与轮毂装置和外卡钳,所述的制动盘与轮毂装置包括轮毂和制动盘,所述的制动盘安装在轮毂上,所述的外卡钳内部设置有外摩擦片,所述的制动盘位于外卡钳内侧,所述的外摩擦片沿制动盘圆周形成一个环形,还包括有制动力传递机构,所述的制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转动环、推动环、导向支架、内卡钳和若干个第一级增力机构,所述的第一级增力机构包括促动器、承力臂齿轮轴和间隙补偿机构,所述的内卡钳上对应齿轮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孔,此处的若干个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的外卡钳和内卡钳同轴相连接,所述的制动盘与轮毂装置与外卡钳和内卡钳同轴布置,所述的促动器设置有推动杆件,所述的承力臂一端设置有枢接孔,所述的推动杆件通过枢接孔与承力臂相枢接,承力臂另一端与齿轮轴一端相连接,且承力臂该端的中心到枢接孔的中心距离为L1,所述的齿轮轴另一端套置在对应的内卡钳的连接孔内,且齿轮轴该端端头设置为齿轮,所述齿轮的旋转半径为L2,所述的转动环内部设置有内齿圈,转动环同轴安装在内卡钳内腔,转动环的内齿圈与齿轮轴的齿轮相啮合,转动环上设置有多个螺旋斜面,所述推动环上设置有与螺旋斜面数目相等且与螺旋斜面相对应的凸台,所述的凸台上通过销轴Ⅰ安装有滚轮,所述的螺旋斜面与相对应的凸台上的滚轮接触配合,推动环的内圈通过销轴Ⅱ安装有多个导向滚轮,所述的导向支架外圆周上设置有与导向滚轮数目相等且相对应的导向槽,所述的导向槽为螺旋槽,导向槽的螺旋方向与螺旋斜面的螺旋方向相反且导向槽的螺旋升大于螺旋斜面的螺旋升角,所述的导向滚轮装配在导向槽内并可以沿其螺旋方向运动,所述的推动环上设置有内摩擦片,所述的推动环与内卡钳之间均匀对称布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回复弹簧,所述的回复弹簧一端与推动环相连接,回复弹簧另一端与内卡钳相连接。
[0006] 所述的外摩擦片为两片或两片以上,两片或两片以上的外摩擦片在外卡钳内部均匀对称布置,且两片或两片以上的外摩擦片形成一个环形。
[0007] 所述的外摩擦片和内摩擦片都包括摩擦材料背,所述的钢背上设置有多个圆柱形凸起,所述外卡钳上外摩擦片的安装位置和推动环上内摩擦片的安装位置上均设置有摩擦片安装面,所述的摩擦片安装面上设置有与多个圆柱形凸起相对应的安装孔Ⅰ,所述的圆柱形凸起嵌入相对应的安装孔Ⅰ内。
[0008] 所述的外卡钳为环形结构,外卡钳的外圆周均匀对称分布有连接,所述的连接块上设置有两个槽口,且相邻连接块之间的间距不小于外摩擦片的宽度。
[0009] 所述的推动环上安装有密封装置,所述的密封装置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推动环上的凸台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的凸台套置在相对应的通孔内,盖板固定在内卡钳上。
[0010] 所述的通孔上安装有橡胶防护罩,所述的橡胶防护罩为可伸缩结构,橡胶防护罩一端安装在通孔内,橡胶防护罩另一端安装在凸台上。
[0011] 所述的齿轮轴上安装有油封以及防护盖板。
[0012] 所述的轮毂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对称分布有多个导轨,所述制动盘内圆周上设置有与轮毂上的导轨数目相等且相对应的导槽,所述的导轨与相对应的导槽相配合。
[0013] 所述的导轨和导槽之间设置有弹性隔离元件和刚性隔离元件。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中第一级增力机构包括有间隙补偿机构,该间隙补偿机构能够补偿制动盘和外摩擦片、内摩擦片因为磨损产生的间隙,从而实现间隙补偿功能。
[0015] 2、本发明中包括制动力传递机构,从而使得通过一个动力源就可以实现沿圆周均匀输出制动力的目的,且经济性较强。
[0016] 3、本发明中推动环上安装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的设计,能够保证制动器在各种高温高湿的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爆炸图。
[0018] 图2是本发明安装于车辆左侧非转向车轮时内侧视图。
[0019] 图3是本发明安装于车辆左侧非转向车轮时的外侧视图。
[0020] 图4是本发明安装在车轴上半剖视图。
[0021] 图5是本发明中制动力传递机构爆炸图。
[0022] 图6是本发明中制动力传递机构等轴测视图。
[0023] 图7是本发明中承力臂和齿轮轴等轴测视图。
[0024] 图8是本发明中制动力传递机构局部剖视图。
[0025] 图9是本发明中转动环和推动环等轴测视图。
[0026] 图10是本发明中推动环和导向支架等轴测视图。
[0027] 图11是本发明中外卡钳轴测图。
[0028] 图12是本发明中内摩擦片及推动环轴测图。
[0029] 图13是本发明中制动盘与轮毂装置爆炸图。
[0030] 图14是本发明中制动盘与轮毂装置半剖等轴测视图、图15是本发明中弹性隔离元件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6是本发明中刚性隔离元件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7是本发明中密封装置局部剖视图。
[0033] 图中,促动器1,推动杆件2,轮毂3,支架4,内卡钳5,承力臂6,齿轮轴7,转动环8,推动环9,导向支架10,枢接孔11,连接孔12,齿轮13,内齿圈14,底面15,底部支撑面16,内圈17,圆柱面18,螺旋斜面19,凸台20,销轴Ⅰ21,滚轮22,导向滚轮23,销轴Ⅱ24,导向槽25,花键Ⅰ26,花键Ⅱ27,外摩擦片28,外卡钳29,内摩擦片30,衬套31,制动盘32,回复弹簧33,螺栓
34,摩擦材料35,钢背36,圆柱形凸起37,摩擦片安装面38,安装孔39,螺钉40,连接块41,环形外表面42,环形内表面43,槽口44,密封装置45,盖板46,固定孔47,橡胶防护罩48,油封
49,防护盖板50,车轴51,轴承52,轴承腔53,导轨54,导槽55,通道56,弹性隔离元件57,刚性隔离元件58。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5] 本文中关于“内侧”“外侧”的描述均与车辆纵向中心线相关,远离中心线为“外侧”,靠近中心线为内侧;所使用的术语“轴向”、“径向”、“切向”等类似表述均与车辆车轮及车轴的旋转轴心相关。
[0036] 参见图1至图4,一种具有间隙补偿功能的全盘式制动器,用于需要对旋转运动部件进行制动的设备,主要用于商用车,其包括制动盘与轮毂装置、制动力传递机构和外卡钳29。所述的制动盘与轮毂装置包括轮毂3和制动盘32,制动盘32安装在轮毂3上,制动盘32随轮毂3一起旋转;制动盘32和轮毂3与车轴51或转向节心轴R同轴布置,制动盘32能够相对轮毂3轴向移动,并相互配合传递扭矩。所述的制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转动环8、推动环9、导向支架10、内卡钳5和若干个第一级增力机构;所述的内卡钳5上对应齿轮轴7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孔12。所述的第一级增力机构包括促动器1、承力臂6、齿轮轴7和间隙补偿机构。制动力传递机构中的促动器1提供输入力F1,再经过第一级增力机构、转动环8、推动环9和导向支架
10的放大并转化为本制动器的轴向制动力输出力F2。此处的若干个为一个或多个,即可以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级增力机构以获得更大的输入力。
[0037] 参见图11,所述的外卡钳29和内卡钳5通过螺栓34同轴相连接围成一个半开放的腔体,外卡钳29和内卡钳5二者不随车轮一起旋转。所述的制动盘与轮毂装置与外卡钳29和内卡钳5同轴布置;制动盘32安装于外卡钳29和内卡钳5围成的腔体内部,并且轴向上看制动盘32位于外卡钳29和内卡钳5之间。内卡钳5直接或间接的连接到车轴51或转向节上,并与车轴51中心或转向节中心轴同轴;通常,内卡钳5通过螺栓34固定连接在车轴51或转向节上。
[0038] 参见图11,所述的外卡钳29为环形结构,外卡钳29的外圆周均匀对称分布有多个沿轴向伸出的大致上是“U字型”的连接块41;相邻的连接块41之间有较大空隙将彼此隔开,且相邻连接块41之间的间距不小于外摩擦片28的宽度。所述的连接块41上设置有两个槽口44,以方便螺栓34的安装,同时还可以促进空气流通加速热量散发。
[0039] 参见图11,所述的外卡钳29内部设置有外摩擦片28,所述的外摩擦片28位于制动盘32外侧;所述的推动环9上与外摩擦片28对应设置有内摩擦片30,所述的内摩擦片30位于制动盘32内侧。所述的外摩擦片28沿制动盘32圆周形成一个环形;外摩擦片28的数目根据其结构确定,例如采用两个半圆形摩擦片或两个以上的扇形摩擦片,也可以设置为一个完整的环形摩擦片。外摩擦片28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到外卡钳29上,也可以采用焊接等其他永久固定的方式固定到外卡钳29上;内摩擦片30可以采用和外摩擦片28相同的安装方式安装在推动环9上。
[0040] 参见图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外摩擦片28为两片或两片以上,两片或两片以上的外摩擦片28在外卡钳29内部围绕制动器中心R均匀对称布置,且两片或两片以上的外摩擦片28大致上组成形成一个环形。
[0041] 参见图11,外摩擦片28和内摩擦片30大致上是一个扇形结构,都包括摩擦材料35和钢背36。所述的钢背36上设置有多个圆柱形凸起37,所述外卡钳29上外摩擦片28的安装位置和推动环9上内摩擦片30的安装位置上均设置有摩擦片安装面38;所述的摩擦片安装面38上设置有与多个圆柱形凸起37相对应的安装孔39,所述的圆柱形凸起37嵌入相对应的安装孔39内;且外摩擦片28和外卡钳29之间、内摩擦片30和推动环9之间分别通过螺钉40相连接,螺钉40将外摩擦片28和外卡钳29之间、内摩擦片30和推动环9之间连接在一起以限制外摩擦片28、内摩擦片30的轴向自由度
[0042] 参见图11,具体的,所述外卡钳29上外摩擦片28的安装位置在外卡钳29的两个连接块41之间,外摩擦片28的宽度稍小于两个连接块41之间的间隙,这样外摩擦片28磨损后,可以很容易的将外摩擦片28沿直径方向取出,利于维护和更换。所述的制动盘32位于外卡钳29内侧,外摩擦片28的摩擦材料35表面朝向制动盘32的环形外表面42;内摩擦片30的摩擦材料35表面朝向制动盘32的环形内表面43。
[0043] 参见图1至图6,促动器1直接或间接的固定在车轴51或转向节上,具体为:所述的促动器1通过支架4固定连接到车轴51上,或者促动器11直接与内卡钳5相连;当用于转向轮时,促动器1也可以连接到转向节上。促动器1通过气压或液压驱动;当本制动器用于需要驻车功能的车轮上时,促动器1还能够采用机械能驱动。在商用车领域,这样具有气压和机械能两种驱动方式的促动器1就是一个 “弹簧驻车气室”, 实现既能进行行车制动又能驻车制动的目的。 所述的促动器1设置有推动杆件2,推动杆件2可以向外伸出以传递输入力F1,输入力F1方向与推动杆件2的中轴线同向;促动器1内部装有回位弹簧,切断输入力F1后推动杆件2能够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
[0044] 参见图5至图8,所述的承力臂6一端设置有枢接孔11,所述的推动杆件2通过枢接孔11与承力臂6相枢接并传递输入力F1;承力臂6另一端与齿轮轴7一端相连接,且承力臂6该端的中心到枢接孔11的中心距离为L1,即承力臂6绕齿轮轴7的中轴线r旋转的力臂为L1。所述的承力臂6与齿轮轴7之间可以用多种形式相连接,例如齿或螺纹,甚至是将二者做成一个整体;通常两者通过花键相连接,即在所述承力臂6与齿轮轴7连接端设置有花键Ⅰ26,在所述的齿轮轴7该端设置有与花键Ⅰ26相配合的花键Ⅱ27,所述的花键Ⅰ26和花键Ⅱ27相连接,此时所述花键Ⅰ26的中心到枢接孔11的中心距离为L1。所述的齿轮轴7另一端套置在内卡钳5的连接孔12内,在二者配合部位安装有轴承或者衬套31以促进齿轮轴7的旋转;且齿轮轴7该端端头设置为齿轮13,所述的齿轮13位于内卡钳5的腔体内,齿轮13的旋转半径为L2。一般情况下,所述的L1大于齿轮13的旋转半径L2,这种结构可以起到增力的作用,增力倍数等于旋转力臂L1与齿轮旋转半径L2的比值,这个数值一般在2~5的范围内。承力臂6带动齿轮轴7一起绕齿轮轴7的中轴线r旋转,通过这种旋转将输入力F1放大一定倍数并转化为扭转力矩T1;在上述运动中,承力臂6与推动杆件2绕二者的枢接中心轴相对旋转了一定角度,并且推动杆件2在伸出或收回的全行程内有一个小幅度的偏摆。
[0045] 参见图5至图9,参见图4,所述的转动环8内部设置有内齿圈14,转动环8同轴安装在内卡钳5腔体内,转动环8的内齿圈14与齿轮轴7的齿轮13相啮合以传递扭转力矩T1;即齿轮轴7通过齿的配合与转动环8相连,并在扭转力矩T1的作用下带动转动环8绕其自身中轴线R旋转,如此产生第二个扭矩T2。内齿圈14与转动环8可以设置为一个整体,也可以通过焊接或其他可拆卸的方式使内齿圈14与转动环8固定连接在一起;内齿圈14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环形,也可以是环形的一部分。转动环8还具有一个内圈17和一个底面15,转动环8的底面15与内卡钳5的底部支撑面16相接触配合,转动环8的内圈17与内卡钳5的圆柱面18相配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环8的底面15与内卡钳5的底部支撑面16之间、转动环8的内圈17与内卡钳5的圆柱面18之间均设置有低摩擦系数的涂层或轴承。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转动环8的内圈17与内卡钳5的圆柱面18的配合,也可以采用转动环8的外圈与内卡钳5稍靠外的圆柱型面配合来替代,只要能够保证转动环8能够绕中心轴R旋转且轴向上不移动的其他任何配合形式都是可能的。
[0046] 参见图5至图6、图8至图10,所述的转动环8上设置有多个呈中心对称的螺旋斜面19,多个螺旋斜面19的螺旋升角相同。所述的推动环9上设置有与螺旋斜面19数目相等且与螺旋斜面19相对应的圆柱形凸台20,所述的凸台20上通过销轴Ⅰ21安装有滚轮22;所述的螺旋斜面19与相对应的凸台20上的滚轮22接触配合,且工作时所有的螺旋斜面19与相对应的滚轮22同时接触配合。所有滚轮22的中轴线与推动环9的中轴线R相交,优选的,所有滚轮22的中轴线位于同一径向平面内,滚轮22可以绕各自的销轴Ⅰ21转动。当用于车辆左轮时,螺旋斜面19的螺旋方向为右旋;当全盘式制动器用于车辆右轮时,螺旋斜面19的螺旋方向则为左旋。通常,所述螺旋斜面19的数目为2~10个;所述螺旋斜面19的螺旋升角为8°~18°。
[0047] 参见图8至图10,推动环9的内圈通过销轴Ⅱ24安装有多个导向滚轮23,多个导向槽25的螺旋升角相同;所有导向滚轮23的中轴线与推动环9的中轴线R相交,优选的,所有导向滚轮23的中轴线位于同一径向平面内,导向滚轮23可以绕各自的销轴Ⅱ24转动;导向滚轮23的数目一般设置为3~10个。所述的导向支架10固定在内卡钳5上,或者与内卡钳5做成一个整体;也可以将导向支架10固定在车轴或者转向节上,这取决于设计需求。所述的导向支架10外圆周上设置有与导向滚轮23数目相等且一一相对应的导向槽25,所述的导向槽25为螺旋槽,导向槽25的螺旋方向与螺旋斜面19的螺旋方向相反且导向槽25的螺旋升角大于螺旋斜面19的螺旋升角,导向槽25的螺旋升角为72°~82°。导向槽25的宽度稍大于导向滚轮23的直径,导向滚轮23装配在导向槽25内并可以沿其螺旋方向运动,导向滚轮23轴向上的位移幅度要大于径向上的旋转幅度。当转动环8在扭矩T2的作用下转动时,滚轮22沿螺旋斜面19滚动,同时导向滚轮23沿导向槽25的螺旋方向运动;扭矩T2转化为轴向的制动输出力F2,并且再次将力值放大数倍,放大倍数等于螺旋斜面19的螺旋升角的余切值,放大倍数数值范围为3~7倍。
[0048] 参见图1、图4,所述的推动环9与内卡钳5之间均匀对称布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回复弹簧33,所述的回复弹簧33一端与推动环9相连接,回复弹簧33另一端与内卡钳5相连接。通常所述的回复弹簧33均匀分布在内卡钳5外圆周上,回复弹簧33也可以安装在内卡钳5的腔体以内,这取决于实际使用要求。
[0049] 参见图13至图16,所述的轮毂3内部具有两个轴承腔53,两个轴承52的外圈安装在轴承腔53内,两个轴承52的内圈则安装在车轴51的中心轴上,当用于转向轮时轴承52的内圈安装在转向节的中心轴上;所述轮毂3的中心和轴承52中心以及车轴51或转向节的中心同轴,这样的设置使得轮毂3可以绕车轴51或转向节的中心轴旋转。轮毂3通过车轮螺栓和车轮同轴的连接在一起,轮毂3可以随车轮一起旋转。
[0050] 参见图13至图16,制动盘32和轮毂3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内齿和外齿的配合或者滑销和销孔的配合来到达使制动盘轴向移动的目的,优选的,所述的轮毂3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对称分布有多个导轨54,所述制动盘32内圆周上设置有与轮毂3上的导轨54数目相等且相对应的导槽55,所述的导轨54与相对应的导槽55相配合;此处的多个为3个或3个以上。制动盘32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利于散热通风道56;当用于其他一些的盘式制动器时,制动盘32也可以一个实心的圆盘而无通风道56。所述的导轨54通过导轨根部与轮毂3的轮毂外圆相连接;导轨54与轮毂3的外圆周之间有一定间隙,该间隙加速了散热。本发明中多种散热结构的设计,改善了制动器的散热条件,使其更加适应高负载高速度的工况。
[0051] 参见图13至图16,进一步的,所述的导轨54和导槽55之间设置有弹性隔离元件57和刚性隔离元件58;具体的,所述的弹性隔离元件57和刚性隔离元件58通过螺钉40安装在导轨54端面的固定孔47上。制动盘32可以在导轨54上相对轮毂3沿轴向移动,同时,弹性隔离元件57和刚性隔离元件58阻隔了制动盘32与轮毂3之间的热量传递;且弹性隔离元件57还具有为制动盘32的轴向运动提供阻尼和保持制动盘平衡的作用,刚性隔离元件58还能承担大部分的制动力矩。
[0052] 参见图1至图12,当转动环8在扭矩T2的作用下转动时,滚轮22沿螺旋斜面19滚动,在导向槽25的引导下,推动环9沿导向槽25的螺旋方向运动向外侧运动;在这个传递过程中输入力再次被放大数倍,制动力的放大倍数等于螺旋斜面19的螺旋升角的余切值,数值范围为3~7倍。最终,轴向的制动输出力F2通过推动环9上的内侧摩擦片30作用到制动盘32的环形内表面43,并推动制动盘32沿轴向靠近外侧摩擦片28,外侧摩擦片28产生一个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到制动盘32上,这样内侧摩擦片30和外侧摩擦片28共同夹紧制动盘32并与之相互摩擦产生制动扭矩完成制动。在制动结束后,回位弹簧33形成的回复装置将转动环8拉回初始位置,同时带动制动力传递机构上的其他部件一起回位;制动盘32则在车轮再次运动后依靠离心力或振动脱离外侧摩擦片28。
[0053] 参见图17,所述的推动环9上安装有密封装置45,所述的密封装置45包括盖板46;所述盖板46上设置有与推动环9上的凸台20相对应的通孔47,所述的凸台20套置在相对应的通孔47内,盖板46通过螺钉40固定在内卡钳5上,使得凸台20可以在通孔47内自由进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孔47上安装有橡胶防护罩48,所述的橡胶防护罩48为可伸缩的结构,橡胶防护罩48一端安装在通孔47内,橡胶防护罩48另一端安装在凸台20上。由此密封装置45与内卡钳5一起构成一个密封的腔体,将转动环8和齿轮轴7的齿轮13以及推动环9上的滚轮
22等需要做旋转运动的关键部件都包容在腔体内部,从而达到了防护这些部件的目的。同时,所述的齿轮轴7上安装有油封49以及防护盖板50,使得齿轮轴7与内卡钳5的配合部位实现了密封。
[0054] 参见图1至图12,同时,所述促动器1的推动杆件2的有效行程是有限的,而当制动盘32和外摩擦片28、内摩擦片30因为相互摩擦产生磨损后会产生间隙,这必然会增加推动杆件2的行程,这种增加后的行程超过推动杆件2的有效行程后就会影响制动效率甚至使制动器失去制动能力,由此可知必须时刻将推动杆件2的行程控制在其有效行程内。因此本全盘式制动器对应促动器1设置有若干个间隙补偿机构来补偿制动盘32和和外摩擦片28、内摩擦片30因为磨损产生的间隙,该间隙补偿机构通过控制承力臂6的旋转角度间接控制推动杆件2的行程;间隙补偿机构可以安装在制动力传递机构4的任意部件上,通常间隙补偿机构内置于承力臂6上。例如我们设定某一个能够保证推动杆件2的行程在有效行程范围内的旋转角度,与之对应的制动盘与外摩擦片28、内摩擦片30之间的间隙之和为 “制动间隙”, 当制动盘和外摩擦片28、内摩擦片30磨损后,该磨损产生的间隙大于“制动间隙”,则间隙补偿机构开始发挥作用对产生的间隙进行补偿直至制动盘和外摩擦片28、内摩擦片30之间的间隙缩小到 “制动间隙”。 在商用车领域,内置有间隙补偿机构的承力臂6可以是一个所谓的“自动调整臂”。
[0055]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上述结构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极片补锂装置 2020-05-11 229
一种补强胶片 2020-05-12 357
一组归地补血片 2020-05-12 471
一组补肾助阳片 2020-05-12 142
滋补强壮玉米片 2020-05-13 436
叶片护罩修补 2020-05-13 971
芯片自动补充机 2020-05-13 148
补锌含嚼片 2020-05-11 1018
一种滋补鲤鱼片 2020-05-13 971
补强钢片 2020-05-11 10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