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诊断设备和程序 / 免疫层析 / 血浆或血清分离膜以及包括血浆或血清分离膜的过滤仪

血浆或血清分离膜以及包括血浆或血清分离膜的过滤仪

阅读:124发布:2023-01-16

专利汇可以提供血浆或血清分离膜以及包括血浆或血清分离膜的过滤仪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血浆 或血清分离膜,其能够省略离心分离,不存在因血红细胞破坏引起的溶血,能够实现从血液中方便快速地分离血浆或血清;和一种包括血浆或血清分离膜的过滤仪。特别是,血浆或血清分离膜是一种从血液中分离血浆或血清的膜,其空隙比为30%或以下;和一种过滤仪,其包括能够实现使血浆运动速度比血细胞快的过滤件以及和过滤件的后侧顺序连接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下面是血浆或血清分离膜以及包括血浆或血清分离膜的过滤仪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用于从血液中分离血浆或血清的膜,其孔隙率不超过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其中提供多个通孔以从 膜的一侧穿透到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其中所述通孔的直径在 0.05到2.0μ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其中膜的 平均表面粗糙度不超过1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该膜被用 作血球阻挡膜以防止由血球造成的污染。
6.一种过滤仪,包括:
第一过滤件,血浆通过它以比血球更快的速度运动;和
根据权利要求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其在后续阶 段中和第一过滤件顺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仪,其中过滤件作为第一过滤件,血浆 或血清分离膜作为第二过滤件,在第一过滤件的前一阶段提供由平均纤维 直径不小于3.0μm、容积密度不超过0.3g/cm3的纤维制成的第三过滤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过滤仪,其中第一过滤件由纤维制成, 平均纤维直径为0.2μm到3.0μm,组装密度为0.1g/cm3到0.5g/cm3。
9.一种过滤仪,其包括:
在一端具有开口的容器主体;
以液密封方式连接到容器主体的开口的筒形件;
放置在筒形件中的第一过滤件,血浆通过该第一过滤件以比血球快的 速度运动;和
第二过滤件,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从血液 中分离血浆或血清的膜,并在筒形件中在后续阶段中和第一过滤件顺序连 接;
其中,第一和第二过滤件被设置在过滤器容纳部分中,在过滤器容纳 部分的前一阶段中形成血液容纳部分,在过滤器容纳部分的下游侧形成血 浆或血清存储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仪,还包括:
在第一过滤件的前一阶段中设置的第三过滤件,其由平均纤维直径不 小于3.0μm、容积密度不超过0.3g/cm3的纤维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仪,其中,第一过滤件 具有吸收血液、血浆或者纤维蛋白原溶液中含有的纤维蛋白原的特性,血 浆通过该第一过滤件的运动速度比血球快。
12.根据权利要求6-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仪,其中,在过滤仪 的内部空间的至少一个部分中存放抗凝剂成份。
13.根据权利要求6-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仪,其中,在内部空 间的至少一个部分中存放用于加速血液凝结的加速剂。
14.根据权利要求6-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仪,其中,在从血液容 纳部分到第一和第二过滤件的部分的至少一个部分添加渗透压为200到 300mOsm/kg的溶液。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血液检测容器(过滤仪),其中水溶液包 含内部标准物质。
16.根据权利要求9-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仪,其中血液容纳 部分、过滤器容纳部分和血浆或血清存储部分的容积比在0.5-2∶1∶1-10的 范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6-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血液检测容器,其中将要 添加到被分离的血浆或血清中的条状免疫血层分析诊断剂被存储在血液 检测容器中。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用于在含有血球的血液中分离血浆或血清成份的血浆或 血清分离膜,更具体地说,涉及能够在不损伤红血球的情况下成功分离血 浆或血清成份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以及过滤仪。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从血液中除去血球以得到实验所需的血浆或血清,人们提 出了多种分离膜。
例如,日本审查专利出版物No.2-23831(1990)公开了一种利用中 空的具有直径为0.05至1μm的微孔的纤维来从血液中采集血浆的方法,其 外表面的孔隙率不超过40%,内表面的孔隙率不少于60%。
日本审查专利出版物No.6-64054(1994)提出了一种通过平均直径 为0.2至5.0μm、密度为0.1至0.5g/cm3的纤维层来分离血浆或血清的方法。
另一方面,日本未审查专利出版物No.11-285607(1999)公开了一种 通过聚合微纤维束或多孔聚合物并利用血球和血浆或血清成份的运动速 度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一种亲性聚合物被固定在纤 维的表面上,在血浆或血清被分离后亲水性纤维膨胀,过滤器被阻塞,这 样就自动阻止了过滤。
然而,日本审查专利出版物No.2-23831(1990)所公开的方法具有 经济方面的问题,因为使用中空的纤维需要高成本来生产一次性的产品。
日本审查专利出版物No.6-64054所公开的方法能够分离血浆或血 清,但是过滤速度仍然很不满意。为改进过滤速度而施加压有时有可能 导致血球破裂、血细胞溶解(溶血),以及渗漏的红血球对被分离的血浆 或血清的污染。另外,在纤维蛋白或者类似物沉淀的血液中,血细胞溶解 较容易发生,这是因为在分离过程中阻塞发生的可能性更大。
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出版物No.JP-A11-285607(1999)所公开的方法 中,由于过滤速度在具有不同血细胞比容和粘度的血液之间变化,不可能 在血浆或血清过滤完成的时点可靠地停止渗透。

发明内容

考虑到这些传统技术的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血浆 或血清分离膜,它能够安全可靠而又快速地从血液中分离出血浆或血清成 份而又不造成红血球的破裂,并提供一种使用该血浆或血清分离膜的过滤 仪。
为了分离血液中的血清或血浆成份和血球,本专利申请发明人通过 坚持不懈的研究发现,通过使用具有特定构成的微孔的分离膜能够把血浆 和血清成份从血球中分离出来而又不造成血细胞溶解,并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旨在从血液中分离出血浆或血清,并且其 特征在于具有不超过30%的孔隙率。
本发明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的另外一个特别方面是,提供了多个通 孔,以从膜的一侧穿透到另外一侧。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特别方面是,通孔的直径在0.05-2.0μm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的另外一个特别之处是,膜的平均表面粗 糙度不超过100nm。
本发明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还有一个特别方面,即血浆或血清分离膜 被用作血球阻挡膜,以防止血球造成的污染。
本发明的过滤仪包括:第一过滤件,血浆通过它的运动速度比血球快; 以及根据本发明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所述血浆或血清分离膜在后续阶段 中和第一过滤件顺序连接。
在本描述中,″顺序连接″指的不仅是物体直接相连的情况,还指的是 其它部件插入物体间的情况。
本发明的过滤仪的一个特别方面是,所述过滤件用作第一过滤件,血 浆或血清分离膜用作第二过滤件,在第一过滤件的前一阶段中提供由纤维 制成的第三过滤件,所述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不少于3.0μm,容积密度不 大于0.3g/cm3。
本发明的过滤仪的另外一个特别方面是,第一过滤件由纤维制成,平 均纤维直径为0.2至3.0μm,填充密度(filled density)为0.1到0.5g/cm3。
根据本发明的更广义范围的过滤仪包括:一端具有开口的容器主体; 以液密封方式连接到容器主体开口的筒形件;放置在筒形件中的第一过滤 件,血浆通过它的移动速度比血球快;以及第二过滤件,其包括根据本发 明的用于从血液中分离血浆或血清的膜,并在筒形件中在后续阶段中和第 一过滤件顺序连接,第一和第二过滤件被放置在过滤器容纳部分中,在过 滤器容纳部分的前一阶段中形成血液容纳部分,并且,在过滤器容纳部分 的下游侧形成血浆或血清存储部分。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特别方面是,过滤仪还包括在第一过滤件的前一阶 段中设置的第三过滤件,其由纤维制成,平均纤维直径不小于3.0μm,容 积密度不大于0.3g/cm3。
本发明的过滤仪的另外一个特别方面是,能使血浆通过它的运动速度 比血球快的第一过滤件具有吸收血液、血浆或者纤维蛋白原溶液中的纤维 蛋白原的特性。
本发明的过滤仪的另外一个特别方面是,在过滤仪的内部空间的至少 一个部分中存放抗凝剂成份。
本发明的过滤仪的另外一个特别方面是,在所述内部空间的至少一个 部分中存放加速血液凝结的加速剂。
本发明的过滤仪的另外一个特别方面是,从血液容纳部分到第一和第 二过滤件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加入了渗透压力为200到300mOsm/kg的 水溶液。优选情况是,水溶液包含内部标准物质。
本发明的过滤仪的另外一个特别方面是,血液容纳部分、过滤器容纳 部分和血浆或血清存储部分的容积比率在0.5-2∶1∶1-10的范围内。
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过滤仪的血液检测容器的一个特别方面是,将要被 加入到被分离的血浆或血清中的条状免疫血层分析 (immunochromatographical)诊断剂被存储在血液检测容器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纵向剖视图,示出本发明的过滤仪的结构的例子;
图2是纵向剖视图,示出本发明的过滤仪的另外一个结构的例子;
图3是纵向剖视图,示出本发明的过滤仪的另外一个结构的例子;
图4是能够容纳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血液分离过滤器的过滤仪的 前部示意剖视图;
图5是前部示意剖视图,用来解释图4所示的分离血浆或血清的过程;
图6是前部示意剖视图,表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的过 滤仪;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个实施例的使用过滤仪的血液测试系统的前 部示意剖视图;
图8是前部示意剖视图,用来解释采用图7所示的血液测试系统分离血 浆的方法;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检测容器的前部示意剖视图;
图10是纵向剖视图,表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的血液检测 容器;和
图11是纵向剖视图,表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血液检测 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的孔隙率不超过30%,最好不超过 25%。如果孔隙率超过30%,那么红血球所承载的负荷就会变大,血细胞溶 解发生的可能性就更大。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的特点是具有多个能够从膜的 一侧穿透到另外一侧的通孔。尽管通孔的横截面形状和开口的平面形状并 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最好不要使用带有锐的形状。因此,优选情况是, 开口的平面形状和通孔的横截面形状是曲线形状,例如圆形或椭圆。
同样,沿着通孔延伸方向的纵向剖面形状也没有特别的限制,在纵向 剖面上内壁可以是直线或者曲线。而且,通孔延伸的方向可以和膜的表面 相互垂直,也可以和垂直方向形成一定的倾角。通孔的纵向剖面可以是被 切割的截锥形。
作为形成上述通孔的一种方法,典型的有:能量射线照射,例如离子 射线照射,或者化学处理,例如在膜形成后的蚀方法,但不限于此。换 句话说,在根据本发明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中,从一侧穿透到另一侧的通 孔是在膜的形成之后通过上述适当方法形成的。
通孔优选直径在0.05-2.0μm的范围内,如果直径小于0.05μm,血液 中的蛋白质、类脂体和类似物质有可能堵塞,而如果直径大于2.0μm,红 血球由于其形变性能够通过膜。更为优选的是,直径在0.1至1.5μm的范 围内。
优选的是,在上述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中,膜的平均表面粗糙度不超 过100nm。如果平均表面粗糙度超过了100nm,那么红血球所承载的负荷就 会变大,血细胞溶解就更有可能发生。
上述血浆或血清分离膜的构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合成聚合物或者天 然聚合物。这样的材料例如有纤维素混合酯、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 聚酸酯、聚丙烯、聚酯、尼龙、玻璃和
本发明中进行分离操作的血液可以是全血或者稀释血样。血液不仅限 于人血也可以是动物血液。同样,血液也可以是新鲜血液或者加有抗凝剂 例如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或柠檬酸的血液。
在使用上述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把血浆和血清从血液的血球分离的 过程中,血液被供应到膜的一侧,并通过过滤完成分离。在这个过滤过程 中,血流的方向和过滤的方向可以任意选择。在把血浆或血清从全血的血 球分离的情况下,优选血流方向和过滤方向互不相同,更优选这两个方向 相互垂直。通过使用不同方向,就有可能提高分离效率。
在血流方向和过滤方向相同的情况下,有时就会在从通孔中发生阻 塞。然而,在从稀释血液分离血球的情况下,由于阻塞不容易发生,能够 在血流方向和过滤方向被选择为相同的时候保证可靠分离而不造成任何 阻塞。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也可以作为血球阻挡膜。
在上述的分离操作中,当红血球造成阻塞的时候过滤完成。在这种情 况下,如果施加过大的压力血细胞溶解就有可能发生。在具有传统微孔的 分离膜中,施加较小的压力就会发生血细胞溶解;而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 血浆或血清分离膜的情况下,即使施加较大压力血细胞溶解也不可能发 生。也就是说,即使在过滤过程中施加60kPa或者更小的压力血细胞溶解 也不可能发生。这是因为,由于血浆或血清分离膜的形状是一个通孔,而 且优选情况下孔隙率不超过30%并且膜的表面光滑,因此对红血球造成的 损伤减少。
如果施加大于60kPa的压力,红血球就有可能逐渐破裂。因此,优选 施加的压力不超过60kPa。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血浆或血清就可以被用来 获得更准确的测试值。
在根据本发明的过滤仪中,血球通过第一过滤件以比血球更快的速度 运动,第一过滤件和上述血浆或血清分离膜串联,第一过滤件位于分离膜 的前一阶段上。当提供未凝结的血液时,血液首先通过第一过滤件。这时, 血浆迅速地向血浆或血清分离膜运动,并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血浆或血清分 离膜。在这种方式下,就有可能有效地把血浆从血球中分离出来。在这个 过滤仪中,当血浆过滤完成后红血球阻塞血浆或血清分离膜的通孔的时 候,过滤完成。
血浆通过第一过滤件运动的速度比血球快。对于第一过滤件,例如可 以使用具有很细的纤维直径的合成聚合物、由玻璃或者多孔聚合物制成的 纤维,没有特别的限制。当第一过滤件的制成材料能够吸收血液中需要测 量的成份的时候,优选对该材料进行表面处理。作为进行表面处理的媒剂, 可使用聚醚基或润滑剂、亲水性聚合物,例如聚乙烯醇、聚乙烯吡 咯烷酮或者天然亲水性聚合物,或者聚合性表面活化剂,而没有具体限制。
当第一过滤件由合成聚合物或者玻璃纤维制成的情况下,优选平均纤 维直径在0.2至3.0μm的范围内。如果平均纤维直径小于0.2μm的,血细 胞溶解就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如果平均纤维直径大于3.0μm,纤维就 应该以高密度组装,以便将血浆或血清从血球中分离出来。这样,过滤件 的数量增加,成本也增加。更为优选的是,纤维直径在0.5至2.5μm的范 围内。
在满足纤维直径为0.2到3.0μm并且组装密度为0.1到0.5g/cm3的条件 时,第一过滤件可以由两个或更多的阶段组成。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 下游阶段的组装密度高于上游阶段的组装密度,或者下游阶段的组装密度 比上游阶段的高。这样,就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血浆或血清的分离效率。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血浆通过前面所述的第一过滤件以比血球更 快的速度运动,第一过滤件具有吸收纤维蛋白原的能力。能够吸收纤维蛋 白原的过滤器可以但并不仅仅由以下材料制成。聚酯基树脂,例如聚乙醇 对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酯;尼龙树脂;聚酯树脂;聚苯乙烯基树脂;由 聚(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或者共聚物构成的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 甲脂;以及由聚苯乙烯和醋酸乙烯的共聚物或者甲基丙烯酸酯构成的树 脂。这些树脂可以多种组合使用。除此之外,最好使用聚酯基树脂,这是 因为它们具有较高的纤维蛋白原吸收能力以及对测试值的平衡影响。
由于在通过吸收来去除纤维蛋白原后获得的样本可以按照对血清同 样的方式处理,这样就可以提高对于各种临床测试的灵活性。此外,由于 这样的样本即使在放置一段时间之后也不会凝结,就可以毫无忧虑地把它 用于自动分析仪。例如,本发明的过滤仪可以被配置在一个采血管里,在 这种情况下,被采集的血液就可以通过对采血管的内部空间进行减压来直 接分离以便获得测量所需的血浆或血清。
根据本发明的过滤仪的一个特别方面是,设置过滤仪,其包括:一端 具有开口的容器主体;和容器主体开口端以液密封方式相连的筒形件;放 置在筒形件中的第一过滤件,血浆通过它的移动速度比血细胞更快;和第 二过滤件,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用于从血液中分离血浆或血清的膜,并在后 续阶段中和第一过滤件顺序连接放置在筒形件中。图1到图3表示了这样的 一个过滤仪的例子。
如图1所示的过滤仪1具有容器主体2,其上端具有开口2a,筒形件3被 密封地插入到容器主体2的开口2a中。容器主体2可以被实施为采血管、试 管或者类似物。作为形成容器主体2的材料,可以适当使用合成树脂、玻 璃或其他材料。筒形件3可以由如合成树脂和塑料等适材料形成。在筒形 件3底端的外围形成阳螺丝,而在容器主体2开口附近的内周形成阴螺丝。 筒形件3通过这些阳螺丝和阴螺丝被推入并固定在容器主体2上。通过把阳 螺丝和阴螺丝之间的螺旋部分设计成密封状态,筒形件3的外围就被密封 地固定到容器主体2的内周上。
在筒形件3中,过滤件4被容纳在上部中,血浆或血清分离膜5被放置 在过滤件4的下面,也就是被连续地设置在过滤件4后面。血浆或血清分离 膜5的外周边缘和筒形件3的内周边缘紧密接触。在过滤件4的上方,插塞 件6被连接到筒形件3上端的开口。这就使得筒形件3的上端开口密封连接。
通过对容器主体2的内部空间进行减压,采集在筒形件3中的血液被过 滤,这样,就可以根据本发明把血浆或血清从血球分离出来。
在图2所示的过滤仪7中,筒形件9通过具有橡胶弹性的环形密封件8密 封地固定在容器主体2上。在筒形件9中,直径较小的部分9b通过位于比插 入过滤件4和血浆或血清分离膜5的部分低的位置的台阶9a连接。台阶9a和 容器主体2的上端2b相对,环形密封件8通过O形环实现,例如它被放置在 台阶9a和上端2b之间。筒形件9的直径较小的部分9b的直径大小被设定为 可以压入容器主体2的开口2a中。因此,就有可能通过把筒形件9压入到容 器主体2并把环形密封件8压紧在台阶9a和容器主体2的上端2b之间来把筒 形件9的外周密封地固定到容器主体2的内周上。较大直径部分9c比筒形 件9的直径较小部分9b的直径大,在这个较大直径部分9c中放置过滤件4和 血浆或血清分离膜5。筒形件9的上端用插塞件6紧密地塞住。
在图3所示的过滤仪10中,筒形件3被插入到容器主体2中,并通过插 塞件11密封地固定到容器主体2上。具体的说,插塞件11具有握持部分11a 和比握持部分11a直径小的中间部分11b,以及直径被减小了的部分11c, 其直径小于中间部分11b。插塞件11由具有橡胶弹性的材料制成,比如合 成橡胶或者天然橡胶。直径减小的部分11c的直径大小可以被设定为可压 入到筒形件3的上端开口中去。中间部分11b的大小可以被压入到容器主体 2中去。握持部分11a的直径设计为大于容器主体2的外部直径。
因此,如图3所示,通过把被减小的直径较小的部份11c压入到筒形件 3中,并把中间部分11b通过容器主体2的开口2a压入到容器主体2中,筒形 件3就被固定地放置在容器主体2中。
从图1到图3所示的过滤仪1、7和10中可以明显看出,根据本发明的过 滤仪可以设计为不同形式的结构。应该注意的是,容器主体、筒形件等的 形状不仅限于附图中所示的这些情况。
在根据本发明的过滤仪中,优选的是,血浆或血清能够通过上述的第 一过滤件以比血球更快的速度运动,该第一过滤件和由血浆或血清分离膜 组成的第二过滤件顺序连接,在第一过滤件的上游侧提供第三过滤件,它 的平均纤维直径不小于3.0μm,容积密度不多于0.3g/cm3。
这个过滤件并不仅限于平均纤维直径不小于3.0μm,容积密度不多于 0.3g/cm3的范围。按照要求,平均纤维直径不小于3.0μm,容积密度不多 于0.3g/cm3,然而,平均纤维直径最好不要超过20μm。如果平均纤维直径 超过了20μm,就不能够再捕获到沉淀在血液中的少量纤维蛋白或者类似 物质。如果平均纤维直径小于3.0μm,就更有可能发生血细胞溶解。如果 容积密度超过了0.3g/cm3,就更可能发生堵塞。
在上述提供第一到第三过滤件的情况下,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顺 序连接,这样第二过滤件就处于下游侧,而第三过滤件就处于第一过滤件 的上游侧。
因此,在血液中把血浆或血清从血球分离出来的时候,血液被供给到 第三过滤件上。在第三过滤件上供给的血液顺序通过第三过滤件和第一过 滤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供给的血液浓度高或者纤维蛋白较容易沉淀, 纤维蛋白等能够被第三过滤件捕捉,从而减少在第一过滤件中发生堵塞的 概率。因此,在第一过滤件中,红血球不可能接收到过多的压力,这样血 细胞溶解的发生率就能够被减少。在第一过滤件中,血浆或血清的运动速 度比血球快。相应地,血浆或血清通过第二过滤件,并从血液中分离出来。 已经通过第一过滤件的血球被第二过滤件捕获,不会渗漏到第二过滤件的 下游。
如前所述,在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顺序连接的结构中,由于第三 过滤件被放置在第一过滤件的上游侧,就有可能安全地把血浆或血清从血 液中分离出来,并防止红血球在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离过滤器中破裂。
根据本发明的过滤仪的特点是,它容纳前面所述的本发明的血液分离 过滤器。容纳血液分离过滤器的具体结构并没有特别限制。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的过滤仪的前部示意剖视图。过 滤仪21通过使用用于注射的注射器22形成。在注射器22中,第一过滤件23 和第二过滤件24被放置为使第二过滤件24位于下游侧。在第一过滤件23上 放置第三过滤件25。
如图5所示,在使用过滤仪21的过程中,血液从注射器22上方供给, 注射器的活塞26被推入。这样就对血液施加压力,被分离的血浆或血清就 可以被采集到注射器尖端22a的一侧。
除了使用活塞26的方法之外,另外一种选择是,从注射器22的尖端22a 的一侧抽吸从而分离血浆或血清。例如,通过把注射针安装到注射器22的 尖端并利用注射针刺穿真空血液采集管(图中没有表示)的插塞件,血浆 或血清就可以被从注射器的尖端一侧吸入并被采集到真空血液采集管中。
图6表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的过滤仪的前部剖视图。 过滤仪31具有由壳体32和壳体33组成的筒。壳体32和33通过螺丝或者类似 件以液密封方式可拆卸地固定。在过滤仪31中,第一过滤件23、第二过滤 件24和第三过滤件25按照图4所示的实施例以类似的方式安装。过滤仪31 具有流入口32a,血液通过它被供给,还具有流出口33a,血浆或血清通过 它被排放。
在使用这个过滤仪的过程中,流入口32a和注射器连接,注射器所采 集的血液通过活塞挤压,这样血浆或血清就能够通过第一到第三过滤件23 到25从血液中分离,并通过流出口32a收集。同样,在过滤仪31中,血浆 或血清可以通过从流出口33a的一侧抽吸而被分离。
构成前面所述的过滤仪31的壳体32和33可以通过市售过滤器滤筒而 实现。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过滤件顺序连接,并且第一和第 二过滤件相互直接接触。然而,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只要从上游侧到 下游侧顺序连接即可,不一定要直接连接。图7是配备有根据本发明另一 实施例的过滤仪的血液测试系统的前部示意剖视图,其中第一和第二过滤 件分开一段距离。
在血液测试系统41中,过滤仪44由注射器42和过滤器保持件43组成。 在注射器42中,第一过滤件23和第三过滤件25的容纳方式是第三过滤件25 处于上游侧。过滤器保持件43的流入口43a按照液密封方式和注射器42的 尖端42a相连。在过滤器保持件43中提供第二过滤件24。血液中已经流入 到过滤器保持件43中的血球被第二过滤件24捕获。这样,被分离的血浆或 血清通过过滤器保持件43的流出口43b被收集。
在血液测试系统41中,注射针45被安装到过滤器保持件43的流出口 43b上。注射针45的针端刺穿和血浆或血清存储容器46相连的插塞件47。 插塞件47由弹性材料制成,其连接方式能够密封存储容器46的上端开口。
另一方面,插塞件47中装配和恒压抽吸48相连的流动通道49。如图 8所示,当血流A被供给到注射器42中以后,通过驱动恒压抽吸泵48,存储 容器46的内部空间的压力被降低,导致血液被抽吸。被吸入的血液顺序经 过第三过滤件25、第一过滤件23和第二过滤件24,这样,被分离的血浆或 血清最终就被采集到存储容器46中。
与此相应,通过从存储容器46去除注射针45和流动通道49,就能在存 储容器46中获得被分离的血浆或血清。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检测容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前部示意剖视图。 血液检测容器51具有外部管52和被插入到外部管52中的筒形件53。外部管 52由具有底部和上端开口52a的柱状容器构成。在筒形件53为圆柱形,其 上端具有开口53a。在筒形件53的下端设置向下的突出53b,它和筒形件53 固定并能分离。在筒形件53中,构成本发明的血液分离过滤器的第三过滤 件25、第一过滤件23和第二过滤件24从上向下顺序地设置。按照这种结构 的根据本发明的血液分离过滤器被容纳在筒形件53中。之外,在第二过滤 件24下面形成血浆或血清保留部分53c,用于保留被过滤的血浆或血清。 血液检测容器51的内部空间被减压,外部管52的开口52a和筒形件53的开 口53a通过插塞件54密封。
因此,在血液检测容器51中,通过用真空血液采集针或者类似物刺穿 插塞件54,使血液导入到血液容纳部分56中,血液容纳部分56在血液分离 过滤器上方延伸。然后,通过把血液采集针插入到插塞件54,或者为了允 许筒形件53的内部空间和空气的相互流通而去除真空血液采集针之后形 成穿过插塞件54的通孔,通过血液分离过滤器对被采集的血液的过滤得以 继续。然后,通过过滤所得到的血浆或血清向下流动到血浆或血清存储部 分57,血浆或血清存储部分57经由血浆或血清保留部分53c被设置在下方。
对于带有上述的血液分离过滤器的血液检测容器的具体结构,根据本 发明的血液检测容器并不仅限于如图9所示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不同 的结构。例如,第一到第三过滤件23到25可以被放置在存放被分离的血浆 或血清的存储容器中,或者容纳第一到第三过滤件的容器可以被插入到存 放被分离的血浆或血清的容器中,从而形成具有双结构的血液检测容器。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血液检测容器的纵向剖面图。血液 检测容器61通过使用具有容器主体62和筒形件63的血液采集容器被构造。 容器主体62由具有底部和上端开口62a的管状容器构成。
在容器主体62的上端开口62a附近的内周上设置阴螺丝62b。
筒形件63被螺丝固定到容器主体62的开口62a中以和容器主体62密封 连接。为了实现固定,和阴螺丝62b啮合的阳螺丝63在筒形件63的下部外 周上形成。
筒形件63的上端具有开口63b。在筒形件63的下面形成向下突出的血 浆或血清滴漏部分63c。血浆或血清滴漏部分63c被弯曲,以使它的尖端朝 向容器主体62的内壁。血浆或血清滴漏部分63c位于血液测试剂条64的样 本供给部分64a的附近,血液测试剂条位于容器主体62的内部。
容器主体62和筒形件63可以有合成树脂、玻璃或者类似物质制成,但 并不仅限于这些。然而,为了便于从外部通过肉眼检查测试结果,优选的 是,至少容器主体62由透明材料制成,并且为了通过肉眼来检查血液分离 过程,优选的是,筒形件63同样也由透明材料制成。
为了密封筒形件63的开口63b,插塞件65和开口63b相连。
插塞件65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或者合成橡胶形成。作为弹性材料,任 何弹性材料都可以使用,只要它能够密封开口63b并能保持由容器主体62 和筒形件63组成的血液采集容器内的减小的压力。
在筒形件63中放置过滤仪66。过滤仪66具有第一过滤件23和第二过滤 件24顺序连接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血液采集容器由上面的容器主体62和筒形件63组成。 对血液采集容器的内部空间进行减压。减压程度能够使插塞件65被真空血 液采集针刺穿,并使血液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差而被采集。具体的说, 减压的程度大约为1到90kPa。
在本实施例中,血液采集容器由容器主体62和筒形件63组成,在容器 内具有第一内部空间A和第二内部空间B。具体的说,过滤器66由第一过滤 件23和第二过滤件24组成,被放置在第一内部空间A和第二内部空间B之间 的边界处。在第二内部空间B中放置血液测试剂条。在本发明中,血液测 试剂条64的放置方式为沿垂直方向延伸,样本供给部分64a在容器主体62 内位于上端侧。
作为前面所述的血液测试剂条64,可以适当地使用用于检测血浆或血 清中的成份或包含在血浆或血清中的物质的血液测试剂条。
在本实施例中,免疫血层分析诊断剂条被用作上面的血液测试剂条使 用。因此,血浆或血清中的特定成份就可以通过免疫血层分析 (immunochromatography)使用血液测试剂条来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血液测试剂条64被采用,然而,另一实施例的血液测 试剂条可以取代血液测试剂条64被放置在第二空间B中。
下面将解释采用根据本实施例的血液检测容器61的血液测试方法。
在进行血液测试时,插塞件65被真空血液采集针刺穿。这时,由于血 液检测容器61的内部空间被减压,血液就通过真空血液采集针被注入到血 液采集容器61的第一空间A中。在血液被采集后,血液被供给到第一过滤 件23,血浆或血清通过第一过滤件23的运动速度比血球快,血浆或血清很 快被导入到第二过滤件24。在第二过滤件24中,血浆或血清通过上述的通 孔,并通过血浆或血清滴漏部分63c被供给到血液检测剂条64的样本供给 部分64a。血液的过滤可以通过第一内部空间A和第二内部空间B的压力差 迅速进行。
换句话说,在通过真空血液采集针采集到血液之后,插塞件用血液采 集针或类似物刺穿以允许外部和内部空间A的连通。这就减少了压降的程 度,在第一内部空间A和第二内部空间B之间产生压力差。由于这个压力差, 也就是在第二内部空间中的剩余压力,过滤可以很快进行。然后,当第二 过滤件24的通孔被红血球阻塞的时候,过滤结束。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血液测试方法中,当使用真空血液采集针或 类似物把血液采集到血液检测容器61的内部空间A中后,血浆或血清就能 够很快地被从血液中过滤出而不需要如离心分离这样的繁琐操作,血浆或 血清被供给到放置在第二内部空间B中的血液检测剂条64。相应地,从采 血到血液测试结束这一过程就能够自动、安全地执行而不会导致感染的可 能性。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个实施例的血液检测容器的纵向剖视图。在 如图10所示的血液检测容器61中,筒形件63和容器主体62的上部连接,但 是,在本实施例的血液检测容器80中,筒形件83被插入到容器主体82中。 关闭筒形件83开口的插塞件81不仅关闭筒形件83的开口83b,而且关闭容 器主体82的开口82a。
插塞件81配置有握持部分81a,直径较大部分81b向握持部分81a下方 突出,并且直径比握持部分81a小,小直径部分81c从大直径部分81b的底 部表面向下突出,其直径比较大直径部分81b小。较大直径部分81b被插入 到开口82a中,较小直径部分81c被插入到筒形件83的开口83b中。通过这 种方式,由容器主体82和83构成的血液采集容器被密封起来,这样就能在 采血容器中保持一定程度的降压。
其它配置和如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血液采集容器61相同,因此,将 省略与图10中所示的结构相同的每一部分的详细解释,并使用相同的附图 标记指示这些部分。
同样,在第二个血液检测容器80中,由于内部空间被提前减压,在用 真空血液采集针刺穿插塞体,并按照血液检测容器61的情况采集血液后, 当用输导夹(conducting jig)刺穿插塞件的时候,血液的过滤就自动进 行,作为样本的血浆或血清被供给血液测试剂条64。相应地,就有可能按 照血液检测容器61的情况安全地完成从血液采集到血液测试的全部操作, 并且不需要离心分离器或者离心操作。
如上面所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血液检测容器可以以多种不同形式实 施。当血液检测容器包括具有用于血液检测容器的开口、并能容纳被采集 血液的血液容纳部分、能够容纳上述第一和第二过滤件或者第一到第三过 滤件的过滤器容纳部分和位于过滤器容纳部分之后并存储血浆或血清的 血浆或血清存储部分的时候,血液容纳部分、过滤器容纳部分和血浆或血 清存储部分的容积比最好在0.5-2∶1∶1-10的范围内。理由如下:如果血液 容纳部分的比例小于0.5,相对于过滤器的量来说血量就不充足,这样, 在分离后就得不到或者只能得到很少量的样本。另一方面,如果血液容纳 部分的体积大于上述比率中的2.0,超过过滤器的血液分离能力的血液被 供给,这样,受试者的负担就会增加。
在根据本发明的血液检测容器中,如上所述,有可能利用压力差来分 离血液。在这种情况下,血液被血液容纳部分和血浆或血清存储部分之间 的压力差所驱动,从而流入到过滤器中来实现分离。当血液分离进行时, 血浆或血清存储部分的内部压力增大,这样,过滤的驱动力就减小。以上 所述的压力差取决于血浆或血清存储部分的体积。如果血浆或血清存储部 分的体积小于上述比率中的1,驱动力就不足以进行血液分离,这就导致 在分离后不能获得或者只能获得很少量的样本的问题。相反,如果血浆或 血清存储部分的体积比例大于10,驱动力足以进行血液分离,然而,这样 的一种配置并不可取,因为尺寸会没有必要地增加,成本就会提高,使用 后的废品量也会增加。
在根据本发明的血液检测容器中,优选渗透压力为200到350mOsm/kg 的水溶液在从血液容纳部分(被采集的血液在此处供给)到过滤器容纳部 分的路线中的至少一个点被加入。在这种情况下,在血液分离结束之前的 过程中被采集的血液就和水溶液混合在一起,这样血液中血球的浓度就会 减小。也就是说,血细胞比容的值就会减小。当过滤仪用于分离血液的时 候,血细胞比容的值越小分离效率就越高,分离后所获得的样本的量就会 显著增加。然而,在临床试验中,当血浆或血清被稀释的时候测试值并不 总是随着稀释率变化。因此,就必须小心地进行稀释。
在本发明中,把采集到的血液量指定为1,被添加的上述水溶液的量 优选在0.2至5的范围内。如果被添加的水溶液的比例小于0.2,所获得的 样本量就几乎不会增加,而如果被添加的水溶液的比例大于5,血液就被 过度稀释,这样临床测试值就会发生反常。更为优选的是,当采集血液量 被指定为1的时候,上述水溶液的添加量在0.5到3之间。
被添加的水溶液的渗透压力优选等于血液的渗透压力,这样,血球尤 其是红血球在水溶液和血液混合的时候就不会破裂。因此,上述水溶液的 优选渗透压力在200到350mOsm/kg之间。如果小于200mOsm/kg,红血球就 会膨涨并破裂,而当大于350mOsm/kg的时候,红血球的含量就会溶解并导 致临床测试值的反常。更为优选的是,上述水溶液的渗透压力在250到 300mOsm/kg之间。
上述水溶液中的溶质并没有特别限制,然而,其水溶液呈强酸性或碱 性或者和血液成份发生反应的溶质是不可取的。为了稳定pH值,可以优选 使用具有缓冲效应的无机物的组合。这种组合的例子包括但不仅限于柠檬 酸和磷酸氢二钠、咪唑和氢氯酸、三甲基吡啶和氢氯酸、三乙醇胺和氢氯 酸、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和氢氯酸,等等。然而,这样的组合没有特别 的限制,只要缓冲效应在pH值6至8之间。同样,诸如不影响到pH值的氯化 钠等盐也可以被优选使用。
同样,内部标准物质也可以被添加到水溶液中,以使被采集的血液和 水溶液的容积比在它们混合后更为清楚。这样的内部标准物质对于准确计 算通过分离血液所获得的血浆或血清的稀释率非常有用。使用这种内部标 准物质,临床测试值就会准确地被计算。内部标准物质并没有特别的限制, 然而,它应该是一种不存在于血液中的成份,它必须溶解于水,它必须有 特定的特点,例如能够吸收紫外线、吸收红外线,吸收近红外线、具有荧 光波长,它在血浆或血清中的浓度能够通过普通测量方法进行测量。这种 内部标准物质的例子包括苯并三唑基化合物,苯甲酸基化合物,例如甲基 对二甲基苯甲酸和辛基对二甲胺基苯甲酸乙酯、具有此外线可视吸收的物 质,例如代苯、苯甲酸和水杨酸以及能溶于水的金属复合物,例如 [Co(H2O)6]2+、[Co(NH3)5]2+和[Fe(η-C5H5)2]。同样,也可以使用色素,例 如靛青、曙红、β胡罗卜素、孔雀石绿、甲基蓝等。荧光物质的例子包括 赤藓红、硫化罗丹明、罗丹明B、频哪氰醇。可以使用任何物质,而不仅 仅限于上面所述的这些内部标准物质,只要它不存在于活体中并不和所测 量的物质并杂就不会造成任何问题。
在根据本发明的过滤仪中,优选的是,抗凝剂成份被添加到过滤仪的 至少一个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抗凝剂成份的添加是为了阻止血液凝结。 抗凝剂成份被添加到过滤件被容纳的部分,例如,容纳前面所述的过滤仪 的第一和第二过滤件或者第一到第三过滤件的部分,或者添加到位于过滤 件被容纳部分的上游侧的血液容纳部分。在抗凝剂成份被添加到血液容纳 部分的情况下,抗凝剂成份被添加到过滤仪或者具有过滤仪的血液检测容 器中的容纳被检测血液的部分。因此,能够阻止被检测血液立即凝结。甚 至当抗凝剂成份被添加到和血液容纳部分相连接的过滤器容纳部分的时 候,血液的凝结可以以类似方式有效地得以防止。而且,当通过过滤件立 即进行过滤的时候,抗凝剂成份可以被添加到过滤件容纳部分的较后阶 段。
只要具有充分抑制血液凝结的能力,任何抗凝剂成份都可以被使用, 而没有特别限定。这种抗凝剂成份的例子包括肝素金属盐,例如肝素钠和 肝素锂。作为具有脱能力的抗凝剂成份,典型的例子有柠檬酸钠、乙二 胺四乙酸、草酸、氟化钠等。
当使用肝素金属盐时,对于血液采集量为1mL的情况,抗凝剂成份的 添加量优选在0.5到50单位的范围内,尽管添加量的根据抗凝剂成份的种 类而变化。当使用柠檬酸钠、乙二胺四乙酸、草酸、氟化钠等的时候,对 于采集血液量为1mL的情况,优选添加量大约是0.5到20mg。
本发明的血液检测容器或过滤仪可以部分地添加促凝剂来促进血液 的凝结以对抗抗凝剂成份。通过添加促凝剂,有可能使血液凝结并采集血 清样本。通过添加促凝剂,在过滤仪中从血液分离血清的过程中没有完全 去除的纤维蛋白原就被阻止通过滤器向下流到血浆或血清存储部分。因 此,能够可靠地获得被去除了纤维蛋白原的血清,因此,就能够避免样本 随后凝结的问题。
作为促凝剂,具有吸收性的无机物质,例如硅石、凝血酶和蛇毒以及 类凝血酶的酶类,例如木瓜蛋白酶都可以作为例子。
在使用酶类的促凝剂如凝血酶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促凝剂被添加到 过滤器的下游侧。如果促凝剂被添加到过滤器的上游侧,血液凝结就会迅 速进行,过滤器就会被凝结的血液阻塞。这就有可能阻止血液的分离。与 此相反,当促凝剂被添加到过滤器容纳部分内的下游侧附近的时候,只有 没有被过滤器去除的纤维蛋白原才能够通过促凝剂的作用被凝结,这样就 能够在过滤件中安全除去纤维蛋白原。
通过以下对本发明具体例子的解释能够做到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需要 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的例子。
例1:
准备一个由厚度为10μm的聚碳酸酯构成的分离膜(由Millipore公司 生产,产品号:GTTP04700,分离膜有多个截面为圆形的通孔,孔的大小为 0.2μm)。分离膜被切割成直径为13mm的小片,并被放到可以通过在市场 上购买得到的滤筒(由Millipore公司生产,商品名称:Sphinex过滤器保 持件Sx0130000)中。
例2:
除了通孔的直径改变为0.6μm外,按例1中相同的方法准备一个评估 样本。
例3:
除了通孔的直径改变为2.0μm外,按例1中相同的方法准备一个评估 样本。
例4:
在内径为14.5mm的10mL的注射器(由JMS公司生产,由聚丙烯制成) 中安放在例1中使用的由聚碳酸酯构成的具有直径0.2μm的通孔的分离 膜,平均纤维直径为1.8μm的1.0g聚酯纤维被装载在分离膜上,然后被压 缩为4.0cm3的体积,这样就形成了过滤件。经过这样准备的注射器被用作 评估样本。
例5:
除了通孔的直径被改变为0.8μm外,按照例4中同样方法获得评估样 本。
对比例1:
由具有许多孔径大小为0.22μm的连续通气孔的聚偏二氟乙烯制成的 分离膜被切割为直径为13mm大小(由Millipore公司生产,商品名称为 Durapore,厚度为125μm),并按照和例1相同的方法放置到一个滤筒中 以获得评估样本。
对比例2:
除了微孔的大小被改变为0.65μm外,按照和对比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 评估样本。
对比例3:
除了微孔的直径被改变为3.0μm外,按照例1中同样方法获得评估样 本。
对比例4:
在内径为14.5mm的10mL的注射器(由JMS公司生产,由聚丙烯制成) 中安放对比例1中使用的具有孔径为0.22μm的连续通气孔的分离膜,通过 在分离膜上装载1.0g平均纤维直径为1.8μm的聚酯纤维并压缩到4.0cm3的 体积,在分离膜上设置过滤件,从而获得评估样本。
对比例5:
除了使用对比例3中所使用的具有孔径为3.0μm的通孔的分离膜外, 按照和例4相同的方法获得评估样本。
测试例1:
例1到例3和对比例1到对比例3的每一个评估样本都被使用。通过使用 100μL的血细胞容量为10%的稀释血液,通过如下面表1所示的那样加压来 进行过滤。所获得的血浆的状态和通过对上述稀释血液进行离心分离(10 分钟,速度为3000rpm)所获得的血浆的状态相比较来测定是否有血细胞 溶解发生。
结果如下表1所示。 孔的形状 微孔大小  过滤压力 血浆分离状态 例1 通孔 0.2μm  60kPa 没有观察到血细胞溶解 例2 通孔 0.6μm  60kPa 没有观察到血细胞溶解 例3 通孔 2.0μm  20kPa 没有观察到血细胞溶解 对比例1 连续通气孔 0.22μm  60kPa 观察到血细胞溶解 连续通气孔 0.22μm  20kPa 观察到血细胞溶解 对比例2 连续通气孔 0.65μm  20kPa 观察到血细胞溶解 对比例3 通孔 3.0μm  20kPa 红血球渗出
测试例2:
通过使用例4、5和对比例4、5的评估样例,供给血细胞比容为46.7% 的4mL的人血,过滤可以在如下表2所示的压力下进行。这样所获得的血浆 与通过对相同血液进行离心分离(10分钟,速度为3000rpm)所获得的血 浆相比较,通过肉眼来检查是否存在血细胞溶解。结果如下表2所示。 孔的形状 微孔大小  过滤压力 血浆分离状态 例4 通孔 0.2μm  60kPa 没有观察到血细胞溶解 例5 通孔 0.8μm  60kPa 没有观察到血细胞溶解 对比例4 连续通气孔 0.65μm  20kPa 观察到血细胞溶解 对比例5 通孔 3.0μm  20kPa 红血球渗出
例6:
准备由聚碳酸酯组成的血球阻挡膜,其具有微孔大小为0.2μm、孔隙 率为14%的通孔。血球阻挡膜可以从Millipore公司的商品名称为Isopore GTTP的商品获得,其厚度为10μm。血球阻挡膜被切割为具有直径13mm, 并放到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过滤器保持件中(由Millipore公司生产,商 品名称为Sphinex过滤器保持件,有效过滤面积:0.7cm2),这样就获得了 进行评估的样本。
例7:
除了微孔大小和孔隙率被分别改变为0.8μm和15%外,通过和例6相同 的方法获得评估样本。由Millipore公司生产的Isopore ATTP(商品名称) 被用作血球阻挡膜。
例8:
除了微孔大小和孔隙率被分别改变为1.2μm和23%外,通过和例6相同 的方法获得评估样本。由Millipore公司生产的Isopore RTTP(商品名称) 被用作血球阻挡膜。
例9:
除了微孔大小和孔隙率被分别改为2.0μm和8%外,通过和例6相同的 方法获得评估样本。由Millipore公司生产的Isopore TTTP(商品名称) 被用作血球阻挡膜。
例10:
在内径为14.5mm的10mL注射器中放入例6中所使用的拥有微孔大小为 0.2μm、孔隙率为14%的血球阻挡膜,该膜被切割为具有直径14.5mm,然 后通过装载平均纤维直径为1.8μm的1.0g聚酯纤维并压缩到4.0cm3的体积 来设置过滤件,这样就获得了评估样本。
例11:
除了微孔大小和孔隙率被分别改变为0.8μm和16%外,通过和例10相 同的方法获得评估样本。
例12:
除了微孔大小和孔隙率被分别改为2.0μm和8%外,通过和例10相同的 方法获得评估样本。
对比例6:
除了厚度为125μm的具有许多孔的聚偏二氟乙烯分离膜被用作血球 阻挡膜(由Millipore公司生产,商品名称为GVWP,微孔大小和孔隙率分 别是0.22μm和70%)外,按照例6相同的方法获得评估样本。
对比例7:
除了厚度为150μm的具有许多孔的混合纤维素酯膜被用作血球阻挡 膜(由Millipore公司生产,商品名称为MF-Millipore DAWP,微孔大小和 空隙率分别是0.65μm和81%)外,按照例6相同的方法获得评估样本。
对比例8:
除了微孔大小和孔隙率被分别改为5.0μm和70%外,通过和对比例6相 同的方法获得评估样本。
对比例9:
除了微孔大小和孔隙率被分别改为3.0μm和14%外,通过和对比例6相 同的方法获得评估样本。
对比例10:
除了使用由微孔大小为0.22μm、孔隙率为70%、厚度为125μm的聚偏 二氟乙烯构成的血球阻挡膜,也就是对比例6中所使用的血球阻挡膜外, 通过和例10相同的方法获得评估样本。
对比例11:
除了由微孔大小为0.65μm、孔隙率为81%、厚度为150μm的混合纤维 素酯膜构成的血球阻挡膜也就是对比例7中所使用的血球阻挡膜被使用 外,通过和例10相同的方法获得评估样本。
对比例12:
除了具有许多孔的厚度为9μm的聚碳酸酯膜被用作血球阻挡膜(由 Millipore公司生产,商品名称为Isopore TSTP,微孔大小3.0μm、孔隙 率为14%)外,通过和例10相同的方法获得评估样本。
测试例3:
从一个健康人身上获得的血液通过离心分离法分离为血浆和血球成 份。使用例6到例9以及对比例6到对比例8的血球阻挡膜,通过离心分离 法获得的200μL血浆成份被添加并在下表3所列的压力下过滤。在过滤结 束之前,没有进行离心分离的另外200μL血液被添加,过滤继续进行。10 分钟以后,已经被过滤的血浆的状态和被离心分离的血浆相比较来确定是 否有血细胞溶解发生。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微孔大小  孔隙率 过滤压力 血浆分离状态 例6  0.2μm  14% 60kPa 没有观察到血细胞溶解 例7  0.8μm  16% 60kPa 没有观察到血细胞溶解 例8  1.2μm  23% 60kPa 没有观察到血细胞溶解 例9  2.0μm  8% 60kPa 观察到小量血细胞溶解 40kPa 没有观察到血细胞溶解 对比例6  0.22μm  70% 20kPa 观察到血细胞溶解 对比例7  0.65μm  81% 20kPa 观察到血细胞溶解 对比例8  5.0μm  70% 20kPa 红血球渗出 对比例9  3.0μm  14% 20kPa 红血球渗出
从表3中明显地看出,在例5到例9中,即使当施加的压力为60kPa和 40kPa的时候,也可能获得没有血细胞溶解发生的血浆,而在对比例6到对 比例8中,可以观察到在压力低到20kPa的时候血细胞溶解和红血球渗透的 发生。
测试例4:
使用包含根据例10到例12以及对比例10到对比例12的血球阻挡膜的 过滤仪,4mL的血细胞比容为46.7%的人血在下表4所列的压力下被过滤。 在保离10分钟之后,把获得的血浆的状态和经过离心分离处理(3000rpm ×10分钟)的血浆的状态相比较来确定是否有血细胞溶解发生。
表4  微孔大小  孔隙率 过滤压力 血浆分离状态 例10  0.2μm  14% 60kPa 没有观察到血细胞溶解 例11  0.8μm  16% 60kPa 没有观察到血细胞溶解 例12  2.0μm  8% 60kPa 没有观察到血细胞溶解 对比例10  0.22μm  70% 20kPa 观察到血细胞溶解 对比例11  0.65μm  81% 20kPa 观察到血细胞溶解 对比例12  3.0μm  14% 20kPa 红血球渗出
在例10到例12中,血细胞溶解没有发生,当血浆被过滤后过滤就自动 停止。与此相反,在对比例10到对比例12中,血细胞溶解的血浆被逐渐过 滤或者红血球被直接过滤。 下面,将解释具体例子。
按照图7所示构建血液测试系统41。用平均纤维直径为1.8μm的1.0g 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纤维填充注射器42来形成第一过滤件,然后填充平均 纤维直径为3.5μm、容积密度为0.1g/cm3的0.22g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构成 的纤维来形成第三过滤件。然后将这些纤维材料压缩使它们的总体体积为 4cm3,这样来形成第一过滤件23和第三过滤件25。
作为过滤器保持件43,采用由Millipore公司所生产的Sphinex过滤器 保持件(商品名称),作为第二过滤器,微孔大小为0.4μm、孔隙率为13% 的过滤器(由Millipore公司生产,商品名称为HTTP)被冲压为13mm直径 并被安装。上述注射器42和过滤器保持件43如图7所示的方式相连,这样 就构成过滤仪。
例14:
除了使用0.02g的平均纤维直径为6.0μm、容积密度为0.1g/cm3的纤维 作为形成第三过滤件的材料外,过滤仪按照例13所示的相同方法构成。
例15:
除了使用0.05g的平均纤维直径为10.0μm、容积密度为0.1g/cm3的纤 维作为形成第三过滤件的材料外,过滤仪按照例13所示的相同方法构成。
对比例13:
除了没有形成第三过滤件,过滤仪按照例13所示的相同方法构成。
测试例5:
采用根据例13到例15以及对比例13的各个过滤仪,血浆或血清存储容 器46和抽吸泵48如图7和图8所示相互连接,血细胞比容大约为40%的4mL血 液被添加到注射器42中,在此之后在50kPa的压力下进行抽吸过滤。通过 这种方式获得的血浆和通过对同样的的血液进行离心分离得到的相同的 血浆进行比较,观察是否有血细胞溶解存在。
测试例6:
采用根据例13到例15以及对比例13的各个过滤仪,血细胞比容大约为 40%的血液被注入到玻璃容器中与并放置两分钟以促进凝结,在此之后, 4mL经过促凝的血液被添加到各个过滤仪中,并以例5中相同的方法在 50kPa压力下进行抽吸过滤。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血浆和对相同血液经过 离心分离处理得到的血浆进行比较,观察是否有血细胞溶解存在。
结果如下表5所示。血细胞溶解的存在与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不存在血细胞溶解:和通过离心分离得到的血浆相比较观察不到差 别。
轻微血细胞溶解:和通过离心分离得到的血浆相比,血浆略微发红。
微弱血细胞溶解:和通过离心分离得到的血浆相比,血浆明显呈红色。
表5 测试例5的结果 测试例6的结果 例13 没有血细胞溶解 轻微血细胞溶解 例14 没有血细胞溶解 没有血细胞溶解 例15 没有血细胞溶解 没有血细胞溶解 对比例13 没有血细胞溶解 微弱血细胞溶解
在下面的例16到例21以及对比例14和对比例15中,通过以下方式对血 浆或血清分离膜的表面粗糙度进行测量。
更具体的说,通过使用扫描类型的探头显微镜通过AFM和DFM对作为过 滤器表面形状的平均表面粗糙度Ra进行测量。其中平均表面粗糙度Ra是根 据JIS B0601标准沿着中心线的平均表面粗糙度Ra,被三维地延伸以适应 测量表面,因此,也就是从参照表面到指定表面的偏离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采用的仪器是SII公司生产的SPI3800N和SPA400。所使用的探针如下:
表6  深针端直径 材料 悬臂长度  弹簧常数 AFM  10nm 氮化硅 100μm  0.09N/m DFM  10nm 硅 100μm  20.0N/m
测量中的扫描频率是1Hz,获得数据X/Y的数目是256/256。
例16:
由聚碳酸酯构成的具有微孔大小为0.4μm、孔隙率为18%以及平均表 面粗糙度为58.62nm的过滤器被切割为具有直径13mm,并被放置到能够通 过在市场上购买得到的滤筒中,这样来得到一个评估样本。
例17:
由聚碳酸酯构成的具有0.4μm的微孔大小、孔隙率为15%,以及平均 表面粗糙度为24.63nm的过滤器被切割为具有直径13mm,并被放置到能够 通过购买得到的滤筒中,这样来得到一个评估样本。
例18:
由聚碳酸酯构成的微孔大小为0.4μm、孔隙率为15%,以及平均表面 粗糙度为27.53nm的过滤器被切割为具有直径13mm,并被放置到能够通过 购买得到的滤筒中,这样来得到一个评估样本。
例19:
能够通过购买得到的10mL的塑料注射器被填充1.0g纤维直径为1.8μ m并被压缩获得4mL体积的聚酯纤维,根据例16的过滤器样品被放置到下游 侧,以获得评估样本。
例20:
能够通过购买得到的10mL的塑料注射器被填充纤维直径为1.8μm并 被压缩获得4mL体积的1.0g聚酯纤维,根据例17的过滤器样品被放置到下 游 侧,以获得评估样本。
例21:
能够通过购买得到的10mL的塑料注射器被填充纤维直径为1.8μm并 被压缩获得4mL体积的1.0g聚酯纤维,根据例18的过滤器样品被放置到下 游侧,以获得评估样本。
对比例14:
由聚碳酸酯构成的微孔大小为0.45μm、孔隙率为70%以及平均表面粗 糙度为147.70nm的过滤器被切割为具有直径13mm,并被放置到能够通过购 买得到的滤筒中,这样来得到一个评估样本。
对比例15:
能够通过购买得到的10mL的塑料注射器被填充纤维直径为1.8μm并 被压缩获得4mL体积的1.0g聚酯纤维,根据对比例14的过滤器样品被放置 到下游侧,以获得评估样本。
测试例7:
使用根据例16到例18和对比例14的各个分离膜,血细胞比容为10%的 500μL的血液在各个分离膜上形成,在此之后,分别在下面表7和表8所示 的压力下进行过滤。通过这样获得的血浆和对同样的血液进行离心分离得 到的血浆进行比较,检查血细胞溶解。
表7  平均表面粗  糙度  微孔大小  过滤压力 血浆分离状态 例16  58.62nm  0.4μm  60kPa 没有血细胞溶解 例17  24.63nm  0.4μm  60kPa 没有血细胞溶解 例18  27.53nm  0.4μm  60kPa 没有血细胞溶解 对比例14  147.70nm  0.45μm  60kPa 有血细胞溶解
测试例8:
使用根据例19到例21和对比例15的各个分离过滤器,从一个健康志愿 者身上采集到的4mL血液在各个分离过滤器上形成,在此之后,在如表8所 示的压力下分别进行过滤。通过这样获得的血浆和对相同血液经过离心分 离获得的血浆进行比较,检查血细胞溶解。
表8  平均表面  粗糙度  微孔大  小  过滤压  力 血液分离 状态 样本血 量 剩余纤维 蛋白原量 * 例19  58.62nm  0.4μm  60kPa 没有血细 胞溶解 0.52mL 量化限制 量或更小 例20  24.63nm  0.4μm  60kPa 没有血细 胞溶解 0.53mL 量化限制 量或更小 例21  27.53nm  0.4μm  60kPa 没有血细 胞溶解 0.52mL 量化限制 量或更小 对比 例15  147.70nm  0.45μm  60kPa 没有血细 胞溶解 0.52mL 量化限制 量或更小
*纤维蛋白原的量化限制量:10mg/dL
例22:
例16的过滤器样品被安装到通过购买可以得到的10mL的塑料注射器 上。纤维直径为1.0μm、孔隙率为90.5%的玻璃纤维和1.0g纤维直径为1.8 μm的聚酯纤维被放置在过滤器样品的上游侧且体积被压缩到4mL,这样来 获得评估样本。
例23:
例16的过滤器样品被安装到通过购买可以得到的10mL的塑料注射器 上。纤维直径为0.6μm、孔隙率为90.4%的玻璃纤维和1.0g纤维直径为1.8 μm的聚酯纤维被放置在过滤器样品的上游侧且体积被压缩到4mL,这样来 获得评估样本。
例24:
例16的过滤器样品被安装到通过购买可以得到的10mL的塑料注射器 上。0.2g纤维直径为1.8μm的纤维被压缩为0.4mL的体积,然后1.0g纤维 直径为1.8μm的聚酯纤维被放置在过滤器样品的上游侧且体积被压缩到 4mL,这样来获得评估样本。
表9  平均表  面粗糙  度  微孔大  小  过滤压  力 血液分 离状态  样本血  量 剩余纤 维蛋白 原量* 例22  58.62nm  0.4μm  60kPa 没有血 细胞溶 解  0.74mL 量化限 制量或 更小 例23  58.63nm  0.4μm  60kPa  0.79mL 量化限 制量或 更小 例24  58.64nm  0.4μm  60kPa  0.76mL 量化限 制量或 更小
*纤维蛋白原的量化限制量:10mg/dL
工业实用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中,由于提供了从膜的一侧穿透到 另一侧的许多通孔,就能够顺利而又安全的从血液中分离出血浆或血清而 不造成红血球的血细胞溶解。特别是,甚至当施加的压力为60kPa或者更 小的时候,也能够安全地分离出血浆或血清而不造成红血球的破裂。因此, 就能够提高血浆或血清分离的效率。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过滤仪具有一个过滤件,血浆通过它的运动速度较 快,该过滤件安装在根据本发明构造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的前一阶段,因 此,血浆很快地优先从血液向血浆或血清分离膜移动,这样就进一步提高 了分离的效率。另外,甚至当使用具有高的血细胞比容值的全血样本的时 候,因为血浆快速地通过过滤件运动,因此血浆也可以可靠地快速被分离 出来。
此外,由于排除了离心分离的需要,就能够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过滤仪 或者血浆或血清分离膜很快获得样本。因此,本发明在紧急情况下特别有 用。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