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驱动系统 / 凸轮从动件 / 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

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

阅读:474发布:2023-01-08

专利汇可以提供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路面 气动 能发电设备,该设备包括充气装置、输气装置、气控装置、气动装置、旋转装置、变速装置、自控装置、发电装置所组成。其特征是:在路面纵向间隔横向设置路基固架,在固架内装有凸出路面50-100毫米的 踏板 ,在踏板下设有至少由一个以上的充气攘部件排列组成充气总程整体结构;每个充气攘部件吸气口连接吸气 阀 、排气口连接分输气管,分输气管连接到集气阀分进端;集气阀主输入输出端串连到主输气管,主输气管与气压罐连接,气压罐通过高压管与气动缸进气口连接,气动缸通过 活塞 和连动杆与 曲轴 摇臂 连接,曲轴通过 离合器 与 变速器 相连,变速器通过皮带轮与发电 转轴 相连;当行驶车辆经过发 电路 段所产生气 动能 驱动发电装置,将路面汽压能通过气动能转换为电 力 能。,下面是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该设备包括不少于一组或一组以上的充气装置、输气装置、气控装置、气动装置、旋转装置、变速装置、自控装置和发电装置所组成。其特征是:在路面纵向间隔横向设置路基固架,在固架内设有凸起路面50-100毫米的踏板,在踏板下设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充气攘部件排列组成充气整体结构结构;每个充气攘部件吸气口连接吸气、排气口连接分输气管,分输气管连接到集气阀分进端;集气阀主输入输出端串连到主输气管,主输气管一端延续串连集气阀、另一端连接到气压罐;气压罐通过高压管与气动缸进气口连接,气动缸通过活塞和传动杆与曲轴摇臂连接,曲轴通过离合器变速器相连,变速器通过皮带轮与发电机转轴相连;将路面汽压能通过气动能转换为电能的整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术的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整体结构结构,其特征是: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的每部分装置构成是:充气装置是由踏板部件、充气部件、弹簧部件和路基固架部件所构成;输气装置是由分输管部件、主输管部件、吸气管部件及连接管件所构成;气控装置是由集气阀部件、气罐阀部件、吸气阀部件和稳压阀部件所构成;气动装置是由气压罐部件、高压管部件、气动缸和气控制机构部件、气动活塞和连动杆部件所构成;旋转装置是由曲轴轮部件、传动轮、凸轮轴部件、皮带轮部件和牵引机部件所构成;变速装置是由传动轴轮部件、控速轴轮部件、控速器部件、差速轴轮部件和皮带轮部件及发电转轴轮部件所构成;自控装置是由路基触动部件、电控器总程、离合器总程所构成;发电装置是由发电机、变电器和控电器及并网电路所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术的每部分装置构成,其特征是:每部分装置的部件构成是:
(1)根据[附图12]踏板部件包括碾压板、从动板包括在从动板设有一排不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弹簧座和连接口构成、板对板连接卡套所构成踏板部件整体结构;
(2)根据[附图13]充气部件包括气攘、气塞、攘盖、连接头和气攘底部设有一个排气口和一个吸气口所构成充气部件整体结构;
(3)根据[附图14]输气部件包括不少于一件或一件以上各规格的分输气管、主输气管、吸气管和连接管件所构成输气道整体结构;
(4)根据[附图15]A区的集气阀部件包括不少于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分输入口、一个主输入输出通道口、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单向阀门及阀门杆和阀门弹簧构成集气阀部件整体结构;
(5)根据[附图15]B区的电磁器部件包括圆柱形继电体、线圈、磁心杆、弹簧、杆舌所构成电磁气控门部件和同类电磁器部件的整体结构;
(6)根据[附图15]C区的气罐阀部件包括圆柱形阀罩体、阀门弹簧和杆舌构成气罐阀部件整体结构;
(7)根据[附图15]D区的吸气阀部件包括圆柱形阀体、阀体吸入和吸出口、阀门弹簧和杆舌构成吸气阀部件整体结构;
(8)根据[附图15]E区的稳压阀部件包括圆柱形阀体、阀体带有进和出口、阀体调节口和调节钉、阀 门弹簧和阀舌所构成稳压阀部件整体结构;
(9)根据[附图16]气罐部件包括圆锥形罐体、罐体带有充气管、排气管、稳压阀连接,气罐盖包括弹簧座、塞杆座、排气口,罐内装有罐塞、弹簧、气罐阀和稳压阀部件所构成气压罐部件整体结构;
(10)根据[附图17]气动部件包括不少于四组组以上并排的气动缸体并带有排气口、缸头带有连接高压管接口、冲气道口、回气道口,电磁气门机构和电触器,气动活塞和连动杆所构成气动部件整体结构;
(11)根据[附图18]旋转部件包括曲轴、摇臂轴轴承、传动轮、皮带轮和固架以及包括凸轮、凸轮轴、传动轮所构成旋转部件整体结构;
(12)根据[附图19]变速部件包括传动轴轮、控速轴轮、控速器、拨杆、拨头、弹簧和电磁器、差速轴轮、皮带轴轮及轴轮箱体所构成变速部件整体结构;
(13)根据[附图20]中期固架部件包括固架体、挡板槽、充气座、弹簧座、管道槽、连接口和安装窗所构成路基固架部件整体结构;
(14)根据[附图21]电控器总程包括路基触动钮、凸轮触动钮、电磁接触器、柱型电磁器、电动达、电磁旋转开关机构、接线排、导线电池所构成电控器总程整体结构;
(15)根据[附图22]离合器总程包括离合器、缓冲器、拨动杆和电磁器所构成离合器总程整体结构;
(16)根据[附图23]实施图包括发电路段设置、路基触动总程设置、路基充气总程设置、管道槽设置、输气管和集气阀连接方法、地下或地面建筑结构设置、安装气动及发电设施等所构成实施的整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术的每部分装置的部件构成,其特征是:将发明内容所述的充气装置、输气装置、气控装置、气动装置、旋转装置、变速装置、自控装置、发电装置及其相关部件,并按照[附图1]所述的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结构原理和[附图22]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实施的方法,并设置于高速公路进出口减速路段、收费站进出口减速路段、城市干道减速路段等车流量较密集行驶路段所构成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的整体结构。

说明书全文

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发电领域的一种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尤其是在车流量密集的路段,纵向间隔横向设置充气装置驱动气动装置连接旋转装置带动发电装置所产生大功率气动能进行发电,将路面汽压能通过气动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该技术可随着研究深入,可将本发明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改进成气压循环式和压循环式或油压循环式达进行发电或其它用途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能源依赖和需求不断增加,致使发电能源紧缺。目前有许多发电方式,如水力发电、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火力发电、石油发电、核能发电等,这些发电方式却各有特点,但有的需要消耗大量自然资源,有的受自然界和地理环境因素限制,还有的会给环境造成污染,甚至有的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本发明路面发电方式基于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无污染、降低成本等而开发第一代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

发明内容

[0003] 1、本发明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其特征是:该设备包括充气装置部分、输气装置部分、气控装置部分、气动装置部分、旋转装置部分、变速装置部分、自控装置部分和发电装置部分所组成。
[0004] 2、根据发明内容[1]所述的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的组成。其特征是,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的每部分装置构成是:充气装置是由踏板部件、充气部件、弹簧部件和路基固架部件所构成;输气装置是由分输管部件、主输管部件、吸气管部件及连接管件所构成;气控装置是由集气部件、气罐阀部件、吸气阀部件和稳压阀部件所构成;气动装置是由气压罐部件、高压管部件、气动缸和气控制机构部件、气动活塞和连动杆部件所构成;旋转装置是由曲轴轮部件、传动轮、凸轮轴部件、皮带轮部件和牵引机部件所构成;变速装置是由传动轴轮部件、控速轴轮部件、控速器部件、差速轴轮部件和皮带轮部件及发电转轴轮部件所构成;自控装置是由路基触动部件、电控器总程、离合器总程所构成;发电装置是由发电机、变电器和控电器及并网电路所构成。
[0005] 3、根据发明内容[2]所述的每个部分装置构成。其特征是: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的每个部分装置连接是:①通过机械装置连接:首先通过充气装置的路基固架,在固架内安装凸起路面50-100毫米的踏板部件,在踏板下连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充气攘部件和弹簧部件排列组成同步充气整体结构;每个充气攘的吸气口与气控装置的吸气阀部件出口相连;吸气阀进口并连到吸气管和过虑器部件;充气攘的排气口与输气装置的分输气管部件连接;分输气管另一端与气控装置的集气阀部件分进气口连接;集气阀主输入输出端串连到输气装置的主输气管部件,主输气管一端延伸串连集气阀、另一端与气动装置的气压罐部件进口连 接;气压罐出口通过高压管部件与气动缸部件进气口相连;气动缸的进排气门与气门控制机构部件相接;气动缸通过活塞和连动杆部件与旋转装置的曲轴轮部件连接;曲轴转轴一端通过传动轮部件与凸轮轴部件连接、再通过皮带轮部件与牵引机部件相连,曲轴转轴另一端与自控装置的离合总程输入端连接;离合总程输出端与变速装置的传动轴轮部件相接;传动轴轮通过控速轴轮部件和控速器部件与差速轴轮部件相连,差速轴轮通过皮带轮部件与发电装置的发电机转轴轮部件相连;发电机定子与变电器连接,变电器与并网电路连接;所构成气动能发电设备的机械整体结构。②通过自控装置连接:首先将自控装置的路基固架,在固架内安装凸出路面10-50毫米的踏板部件,在踏板下装有弹簧和一个触动开关构成路基触动结构;而触动开关通过导线连接到电控器总程(电控器总程是由电磁接触器、电磁阀电池、旋转开关和导线等器件构成);电控器总程的旋转开关通过摩擦轮与旋转装置的转动轮相连构成旋转控制结构;电控器总程通过导线与旋转装置的牵引机连接构成自动牵引曲轴轮旋转结构;电控器总程通过导线与气动装置的凸轮触动开关和电磁气门机构连接构成控制气动门结构;电控器总程通过导线和电磁器与离合总程连接构成自动控制分与合结构;电控器总程通过导线和电磁器与变速装置连接构成自动控制差速结构;所构成气动能发电设备的自控整体结构。③通过路面安装设置:首先通过定位于发电路段,将不少于两组的路基充气装置沿着发电路段纵向间隔于汽车前后轮距设置并横向埋设成为一个充气单元,而设置若干个充气单元组成为一组发电路段(如设置为100米、500米或以上等称为一组发电路段),并在每组发电路段首端埋设一组路基触动装置;所述构成气动能发电设备的发电路段整体结构。
[0006] 4、根据发明内容[3]所述的每个部分装置连接。其特征是: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的工作原理是:①当汽车开始经发电路段时,并首先辗压设置在发电路段路首端的路基触动装置,使自控装置的电控器总程启动(这时路基触动装置失去触动作用,只有在发动机停止工作后才能恢复再次触动功能),并瞬间接通牵引机旋转并带动旋转装置沿着固定方向牵引旋转工作;并同时同步瞬间接通离合总程工作并分离旋转装置与变速装置;并同步接通气动装置的气门控制机构工作;并同步接通变速装置的控速器从高挡位转换到低挡位工作;所实现自控启动过程;②当汽车开始辗压设置在发电路段中的充气装置时,使气动装置在气压能作用下开始工作并驱动旋转装置正常旋转时,这时自控装置的电控器总程通过旋转开关并首先切断旋转装置的牵引机电路并停止牵引工作;并同时切断离合总程的电磁器电路使离合总程接合旋转装置与变速装置传动;然后旋转开关由于具有依次延时和开关作用,因而等数秒后,再二次接通离合总程瞬间分离旋转装置与变速装置传动,以便变速装置的控速器从低速挡位到高速挡位转换;然后再驱动离合总程接合,所实现自控转换过程。③当汽车经过发电路段并连续触动充气装置时,使凸起路面50-100厘米的踏板并向下压力,并在踏板下横向排列设置的若干充气攘部件同步瞬间充气所产生气压能并通过连接输气装置的分输管道输送到气控装置的集气阀分输入端,并由集气阀主输入输出端连接主输气管道输送到气动装置的气压罐并向气压罐内瞬间充气,使气压罐在罐内结构作用下产生高冲压气体,并通过高压管输送到气动缸进气口,而气动缸进气口在缸头电磁门控制作用下,将冲压气体瞬间排放到气动缸气室,使气动缸内活塞在高 冲压气体的冲击下运动,并通过连动杆带动曲轴摇臂轮旋转180c度(而两组相同运动过程的角度可驱动曲轴轮旋转一周,而汽车前后轮经过一组充气单元时,可驱动曲轴轮旋转两周,而沿着发电路段连续辗压若干单元可连续驱动旋转装置的不间断旋转),并通过离合总程传动到变速装置,再由变速装置的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到发电装置的发电机转轴轮,所实现气动能发电的过程。最终实现将路面上连续过往车辆的汽压能通过连续气动能转换为连续电力能的原理。 [0007] 5、根据本发明内容[4]所述的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其效果是:当汽车瞬间经过发电路段的凸起路面踏板时,踏板在减震弹簧和当护架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与路面平行,使汽车经过没有任何颠簸或其它消耗影响,不限车流量和行驶速度,可设置于车流量密集的高速公路进出口、收费站进出口及城市主干道等路段;设置距离只要在两车保持行驶车距内,使车流连接经过时就可连续生产一组或若干组气动能进行发电;经测算一组气动能转换为力能相当于2-4马力,足可带动中型功率的发电机组,这是续水能、风能和太阳能之后又一创新获取自然循环能源的发电方法,可极大促进和带动循环能源开发技术的发展。附图说明
[0008]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0009] 图1是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结构原理图
[0010] 图2-1是路基充气装置横面结构图
[0011] 图2-2是路基充气装置纵面结构图
[0012] 图3-1是输气装置横面分管连接组图
[0013] 图3-2是输气装置纵面主管连接组图
[0014] 图4是气控装置集气阀纵面原理组图
[0015] 图5是气动装置结构剖视面图
[0016] 图6是旋转装置结构剖视面图
[0017] 图7是变速装置结构府视面图
[0018] 图8是自控装置电控器总程图
[0019] 图9-1是充气装置横向并排同步充吸气原理组图
[0020] 图9-2是充气装置纵向间隔单元充吸气原理组图
[0021] 图9-3是(图9-2连续单元充吸气原理组图)
[0022] 图10-1是气动装置发动机单机行程原理组图
[0023] 图10-2是(图10-1双机行程原理组图)
[0024] 图11是自控装置触动控制原理组图
[0025] 图12是踏板部件结构组图
[0026] 图13是充气部件结构组图
[0027] 图14是输气部件结构组图
[0028] 图15是气控部件结构组图
[0029] 图16是气罐部件结构组图
[0030] 图17是气动部件结构组图
[0031] 图18是曲轴部件结构组图
[0032] 图19是路基固架结构组图
[0033] 图20是电控器总程件组图
[0034] 图21是离合器总程件组图
[0035] 图22是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实施图
[0036] 图1是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结构原理图,图中:1.路面,2.踏板,3.路基触动装置,4.路基充气装置,5.气体吸入过虑装置,6.分输气管道,7.集气阀装置,8.主输气管道,9.管道交叉连接,10.引入气压罐管道,11.导线,12.地下或地面建筑,13.A、B气压罐装置,14.A、B凸轮触动机构,15.电控器总程,16.牵引马达,17.皮带轮部件,18.传动轮部件,19.四缸发动机装置,20.离合器装置,21.变速器装置,22.皮带轮部件,23.发电机组装置;在图内SN1是电磁控气门,SN2是电磁控离合器,SN3是电磁控变速器,N\L是电源电路导线;图中0表示发电路段纵向首端,L表示发电路段纵向延续;图中A1\A2\B1\B2表示四根主输气管道纵向延续对应连接;在3.和4.的图内“0”表示为触动装置设置于发电路段首端,“A”和“B”表示为以一辆小车的前轮踏上“B”点、后轮在“0”-“A”点之间的中间点为一组充气单元的充气装置,“A1”和“B1”表示为若干组充气单元的充气装置沿着发电路段纵向延续相等间隔设置。
[0037] 图2-1是路基充气装置横面结构图,图中:1.横向路基,2.路基固架,3.踏板,4.充气塞,5.缓冲垫,6.充气攘座,7.双层管道槽,8.充气攘,9.气攘排气口、10.气攘吸气口,11.安装窗口,12.踏板弹簧,13.弹簧座。
[0038] 图2-2是路基充气装置纵面结构图,图中:1.纵向路基,2.踏板横面,3.从动板,4.板栏,5.充气塞,6.充气攘,7.路基固架,8.雨水槽,9.管道槽,10.接气攘排气口,11.吸气管道槽,12.充气部件座,13.缓冲垫;在图内A和B表示发电路段纵向间隔连续设置的若干充气装置。
[0039] 图3-1是输气装置分管横面连接组图,图中:A图的a表示横向左一组排首端或首尾端的充气装置通过路基管道槽层连接输气管道方式;数字是输气装置横向连接的1.右连接分输气管路,2.左连接分输气管路,3.左一组吸气管道连接吸气阀,4.右一组吸气管道连接吸气阀,5.左右集气阀连接,6.沿管道槽走向;B图的a、b、c、d表示四组充气装置为一组排的各自输气管连接方式。
[0040] 图3-2是输气装置纵面主管连接组图,图中:a图表示“A充气装置”和“B充气装置”组成充气单元连接,1.“A充气装置”与“B充气装置”之间距离,2.左组分气管输出连接,3.右组分气管输出连接, 4.“A充气装置”的左右集气阀连接,5.“A充气装置”的左右主输管连接,6.“B充气装置”的左右集气阀连接,7.“B充气装置”的左右主输管连接,8.输出路径连接,9.交叉连接点,10.主输气管延续连接;b图表示主输气管纵向连续连接的示意。
[0041] 图4是气控装置集气阀纵面原理组图,图中:a图是集气阀纵向面连接结构,1.充气装置分气管输出端,2.集气阀分气管输入端连接,3.集气阀主输入输出端连接,4.集气阀纵面结构,5.主输气管;b图是集气阀工作状态的1.充气装置充气时,2.分气压输入集气阀时,3.集气阀门同步打开时,4.集气阀输出气压时,5.输入主输管道时;c图是吸气阀工作状态的1.充气装置返回时,2.集气阀门同步关闭时,3.吸气阀门同步打开时。 [0042] 图5是气动装置结构剖视面图;图中1.主输气管输入连接,2.地下或地面建筑结构,3.“A同步和B同步气压罐,4.高压管,5.气动缸头,6.缸体,7.缸室,8.连动杆,9.活塞,10.排气管,11.回排气管,12.电磁控回排气门机构,13.电磁控充压气门机构。 [0043] 图6是旋转装置结构剖视面图,图中:1.皮带轮,2.曲轴传动轮,3.固架,4.摇臂轮,5.连轴,6.轴承,7.轴端连接离合器,8.轴架,9.轴承,10.凸轮轴,11.凸轮,12.传动轮。
[0044] 图7是变速装置结构府视面图,图中:A传动轴轮箱,B控速轴轮箱,C差速轴轮箱,D皮带轴轮箱;a传动轴,b控速轴,c挡位轴,d差速轴,e皮带轴,f发电转轴;1.至离合器,2.轴承,3.传动轮,4.联动轮,5.控速轮[1],6.控速轮[2],7.挡位轮[1],8.挡位轮[2],
9.拨杆,10.杆柄,11.弹簧,12.换挡拨叉,13.差速轮[1],14.差速轮[2],15.差速轮[3],
16.差速轮[4],17.皮带轮[1],18.皮带,19.皮带轮[2],20.至发电机定子,21.电磁控速器,22.变速轴轮箱体
[0045] 图8是自控装置电控器总程图;图中:MK是电磁接触器,24V蓄电源,MN-7O旋转开关,XB是插线排式,XL1、XL 2、XL 3是接线排,a1、a2是至控制气动门电路,b1、b2是至控速器电路,c1、c2是至离合器电路,d1、d2是至牵引机电路,e1、e2至路基触动电路;SB1是路基触动钮,SB2、SB3是凸轮触动钮;SN1是控速电磁器,SN2是离合电磁器,M是电动马达。
[0046] 图9-1是充气装置横向并排同步充吸气原理组图,图中:a图是充气时,0.路基、1.踏板、2.从动板、3.充气塞、4.气攘、5.气攘排气口、6.分输气管、7.集气阀、8.主输气管,当(1)踏板向下运动与(0)路基平行时并带动(2)从动板与(3)充气塞连接运动,使(4)气攘内瞬间充气,气体从(5)气攘排气口连接(6)分输气管输入到(7)集气阀分输入端,使集气阀门瞬间同步打开,气体经(8)输出端连接主输气管输送,实现充气的过程;图中左、右表示一排8个充气装置分两组同步充气状态时;b图是返回状态时,当1.踏板在2.弹簧作用下瞬间弹起并带动3.充气塞在4.充气攘内回抽时,由于5.集气阀在充气后瞬间闭合,而6.吸气阀瞬间打开,气体从连接7吸气管和8气体过虑器吸入到4.充气攘内以备下次充气,实现吸气的过程;最终实现反复充吸气并转化成气动能。
[0047] 图9-2是充气装置纵向间隔单元充吸气原理组图,图中:a图是第一周期工作时的180。度驱动,圆内 A、B表示汽车前后轮,一条横虚线表示按照汽车前后轮距设置充气单元,图内“A、B”表示一组充气单元,在图内“A左、A右”表示同步气压罐,当汽车前轮A踏上“A”点时1.充气,气体经2.分气管输送到3.集气阀输入端并经输出端到4.主输管并输送到5.“A左、A右”的气压罐内,实现驱动180。度旋转的气动能;b图是第一周期工作时的
360。度驱动,当汽车前轮A连续踏上“B”点时充气,同时“A”点瞬间返回并使1.吸气阀打开并经2.吸气管吸入气体到气攘内,实现驱动360。度的气动能并使曲轴轮完成旋转第一周期的工作;c图是第二周期工作时的180。度驱动,当汽车前轮A离开“B点、同时B点瞬间返回并使1.吸气阀打开并经2.吸气管吸入气体到气攘内,而随着汽车后轮B踏上“A”点时再次充气,并同时实现驱动180。度旋转的气动能;d图第二周期工作时的360。度驱动,当汽车后轮B踏上“B”点时充气,并同时实现驱动360。度的气压动能并使曲轴轮完成旋转第二周期的工作;最终达到一辆车的前后轮经过一组工作单元可重复两次充气并驱动曲轴轮连续旋转两周的目的。
[0048] 图9-3是(图9-2连续单元充吸气原理组图),图中:a图是180。度的工作原理,圆内A表示前车轮,“图内A1、B1表示起始端,A2、B2表示重复连续”,1.起始工作单元,2.重复连续工作,3.互为相等间距,4.连续输气管;图内“A左、A右”同步气压罐;其原理是:当车轮A踏上A1点时,使“A左、A右”罐同步充气并实现驱动180。度旋转的气动能;b图是360。度的工作原理,当车轮踏上B1点时,使“B左、B右”罐同步充气并实现驱动360。度旋转的气动能;c图是连续180。度的工作原理,当车轮踏上A2点时,使“A左、A右”罐连续充气并实现连续驱动180。度旋转的气动能;d图是连续360。度的工作原理,当车轮踏上B2点时,使“B左、B右”罐连续充气并实现连续驱动360。度旋转的气动能;最终达到沿着一组发电路段可连续产生气动能驱动曲轴轮不间断旋转的目的。
[0049] 图10-1是气动装置发动机单机行程原理组图,图中:a图是发动机静止时,1.气压输入端、2.气压罐、3.高压管、4.气动缸体和活塞机构、5.曲轴轮、6.触动气门机构、7.凸轮机构、8.导线、9.回气门控制机构、10.冲压气门控制机构、11.充气罐阀、12.增压活塞机构、13.稳压阀;a图是当充气时,1.增压活塞挤压,使罐内气压被高压缩;b图是当冲压前时,2.冲压气门打开;c图是当冲压后时,3.气动活塞运动,气压流经4.排气管释放;e图是当气动活塞返回时,5.排气口关闭,6.回气门打开,7.回气流排放;f图是回到原点,并完成发动机行程的目的。
[0050] 图10-2是(图10-1双机行程原理组图),图中:a图是当A轮在A1点时充气,使A左右发动同步工作所产生180。度的气动能;b图是当A轮在B1点时充气,使B左右发动同步工作所产生360。度的气动能;c图是当A轮在A2点时充气,使A左右发动同步再次工作所连续产生180。度的气动能;d图是当A轮在B2点时充气,使B左右发动机同步再次连续工作所连续产生360。度的气动能;如沿着发电路段连续,可使发动机达到不间断产生气动能的目的。
[0051] 图11是自控装置触动控制原理组图,图中:A图是触动装置控制原理图,1.是路基触动装置、2.是路基充气装置、3.是发电路段首端和路基、4.是触动开关和导线、5.是电控器总程、6.是蓄电池、7.是牵引马 达、8.是皮带、9.皮带牵引轮、10.传动联轮、11.曲轴轮、12.气门控制机构、13.凸轮机构;圆内A表示车轮;图内“0”为触动装置,“A”为充气装置;a是发动机在牵引时工作状态,b是发动机在充气时工作状态;其工作原理是:当A轮踏上(1)“0”点时,并触动(4)开关电路,使(5)电控器总程工作并首先驱动(7)电机牵引工作并通过(8)皮带带动牵引轮,使(11)曲轴轮按照规定方向旋转并带动整个发动机机构开始运转,实现自动触动牵引过程;当A轮踏上(2)“A”点时,并开始充气,使(b)整个发动机机构在气能状态下开始运转,实现引导气动工作的过程。B图是电控器总程原理,1.是路基触动钮、2.是电路、3.是旋转开关结构、4.是蓄电源、5.是电磁接触器、6.是“DM”牵引马达,7.是控制气门触动钮;旋转开关a图面是,a点连接1的e1端、b点连接5的NT端、c点连接7的公共端、d点是连接控速器、e点是连接离合器、n点连接4的“-”端、f点连接5的f2端、1的e2连接4的“-”端、5的f1端连接4的“+”端、5的NT端与f2端连接、5的ND-端与4的“-”端连接、5的ND另端与6的“DM”端连接、5的NC端连接离合器、3的阴影部分是圆盘导体轨道、空白部分是绝缘轨道、中间圆部分是旋转轴、N\S是N旋转触臂和S旋转触臂的起点和终点停靠位置;当(1)触动时,由于(3)的a点与f点在S旋转触臂接触下保持连通,使(5)f2端通电并同时接通NT触点与f2端、b点、n点和(4)“-”端形成触动回路,并在(3)的控制下接替(1)触动电路,并同步ND触点接通(6)牵引机电源工作、NC触点接通离合器电源工作,同步(3)的c点接通(7)控制气门触动钮电源工作、随后d点接通控速器电源工件、再随后e点二次接通离合器电源工作,实现触动自控的过程;旋转开关b图面是,当旋转触臂通过旋轴在牵引马达带动下并从N0旋转到N1对应S0旋转到S1位置时,使N1同步接通b点与c点连通和对应S1滞后断开a点与f点连通,使(1)路基触动钮失去触动功能,实现自动替换的过程;当旋转触臂旋转到N2对应S2位置时,N2断开b点与n点连通、使(5)f2失电并断开NT触点、同步断开ND触点和NC触点,并完成(5)的电控使命;当旋转触臂通过转轴在正常气动功能带动下继续旋转到N3对应S3位置时,S3瞬间接通e点使离合器二次分离,同时断开d点使控速器从低速挡换到高速挡;当旋转触臂旋转到接近N与S相反位置时,e点断开使离合器二次结合并带动变速器正常运转;当旋转臂旋转到N与S相反位置时停止旋转时,而c点与n点常通,使(7)控制气门触动钮保持正常工作;当发动机停止工作并使曲轴轮停止旋转时,同时旋转开关在旋转机构的作用下,使旋转臂迅速复位到N\S原点,使路基触动装置恢复触动功能并再次等待触动;最终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
[0052] 图12是踏板部件结构组图,图中:a图是踏板府视立面,1.板舌、2.坡面、3.辗踏面、4.接头面;b图是踏板纵截面,1.从动板、2.连接口、3.弹簧塞、4.弹簧座、5.从动板连接头、6.连接卡套、7.辗压板连接头、8.辗压板;c图是踏板横截面,1.辗压板、2.从动板、3.板舌;d图是从动板面,1.板翻底面、2.连接缧口、3.弹簧座、4.板接头、5.板正面、6.镙冒座;e图是辗压板府视立面,1.辗压面、2.坡度面、3.板接头面。
[0053] 图13是充气部件结构组图,图中:a图是充气部件立视面,1.充气部件整体形状、2.充气攘、3.充气塞、4.连接镙钉、5.气攘盖;b图是充气部件结构截面,1.充气攘、2.气攘盖、3.充气塞、4.连接镙杆、5.镙 冒、6.输气管连接、7.充气室、8.吸气阀连接;c图是充气分件截面,1.气攘体、2.镙旋口、3.排气口、4.吸气口、5.气塞密圈、6.气塞体、7.气塞连接口、8.镙杆、9.镙冒、10.盖体镙口、11.盖体、12.盖体套口;d图是气攘府视面,1.攘臂、2.攘面、3.吸气口、4.排气口;e图是气塞底府视面,1.气密圈、2.充气坡面、3.充气底面;f图是气攘盖体内面,1.盖臂、2.盖面、3.防尘圈、4.套口。
[0054] 图14是输气部件结构组图,图中:a是输气管件立视面,1.输气管、2.连接头、3.垫圈、4.对接头、5.套母、6.套母管套形状、7.套母镙口形状;b图是输气管件纵截面,
1.输气管纵面、2.连接头纵面、3.垫圈纵面、4.对接头纵面、5.套母纵面,c图输气管件横面,1.接头面、2.垫圈面、3.套母管套面、4.套母镙口面;e图是输气管件名称规格表,规格尺寸暂无。
[0055] 图15是气控部件结构组图,图中:A区是集气阀部件组图:a图是集气阀立视面;b图是集气阀结构纵截面,1.分管接头、2.分输入口、3.阀臂、4.阀门、5.主管接头、6.主输入输出通道、7.分阀体结构;c图是集气阀分输面结构,1.阀体分输入面、2.分输入口、
3.分阀门面、4.分阀门口、5.分阀杆面、6.分阀杆口、7.分阀堂面、8.阀堂口;d图是集气阀横截面,1.阀体面2.主输入输出通道臂3.分输入口、4.分管接头、5.主通道、6.阀杆堂口、
7.阀杆堂、8.调节口、9.调节钉、10.阀门弹簧、11.阀门杆、12.弹簧销、13.阀门舌。B区是气门电磁器部件组图,a图的1.是气门电磁器立视面、2.电磁器罩体、3.气门弹簧、4.回气门杆舌、5.冲气门杆舌;b图是气门电磁器截视面,1.外罩体、2.线圈引线、3.线圈、4.磁座、5.磁杆堂、6.气门进出口、7.法兰、8.气门弹簧、9.磁心柱、10.弹簧销、11.气门杆、
12.气门舌。C区是气罐阀部件组图:a图气罐阀立视面,1.、2.阀罩体、3.阀门弹簧、4.阀门杆;b图是气罐阀截视面,1.气罐阀门打开和闭合面、2.阀罩体、3.弹簧座、4.阀杆堂心、
5.法兰、6.弹簧、7.阀杆、8.阀门舌;c图是阀罩体府视横面,1.法兰面、2.连接镙口、3.罩体支撑、4.阀堂心、5.弹簧座。D区是吸气阀部件组图:a图是吸气阀立视面;b图是吸气阀截视面;c图是吸气阀件截面,1.阀体、2.阀堂、3.吸气口接头、4.气堂、5.阀门口、6.阀杆口、7.弹簧、8.阀杆、9.阀门舌。E区是稳压阀部件组图:a图是稳压立视面;b图是稳压阀截视面;c图是稳压阀件截面,1.阀体、2.调节口、3.调节钉、4.阀堂、5.进气口、6.排气口、
7.弹簧、8.门舌。
[0056] 图16是气罐部件结构组图,图中:a图是气压罐立视面,1.气压罐体、2.稳压阀、3.输气管连接头、4.罐塞、5.弹簧、6.罐盖;b1图是气压罐结构截面,1.罐体、2.输气管接头、3.气罐阀件、4.罐塞、5.塞杆、6.弹簧、7.罐盖、8.弹簧座、9.排气口、10.塞杆座、11.稳压阀件、12.挡塞舌、13.高压管接头;b2图是气压罐工作示图,1.充气、2.阀门打开、3.罐塞运动。
[0057] 图17是气动部件结构组图,图中:a图是发动机原理(1=4);b图是发动机截视面,1.高压管接入头、2.缸头、3.冲气道、4.冲气门、5.缸体、6.活塞、7.缸室、8.连动杆、9.连接头、10.电源、11.触动机构、12.引线、13.排气口、14.排气管、15.回气门、16.回排气口、17.电磁器机构件。
[0058] 图18是曲轴部件结构组图,图中:a图是曲轴轮立视面;b图是曲轴轮纵截面,1.旋转轴、2.皮带轮、3.传动轮、4.固架轴承、5.摇臂轮、6.摇轴、7.至离合器。 [0059] 图19是路基固架结构组图,图中:A区是路基充气总程或路基触动总程立视面:a图是路基固架剖视面,1.固架体,2.踏板槽,3.充气座,4.弹簧座,5.雨水槽,6.管道槽;b图是充气部件立视面:c图是弹簧部件立视面;d图缓冲垫部件立视面;e图是踏板部件立视面;f图是输气管件立视面;g图是路基充气总程或路基触动总程剖视面;B区路基充气总程或路基触动总程截视面:a1图是路基充气总程充气横截面;a2是路基充气总程弹簧横截面;b1图是路基固架充气座横截面;b2是路基固架弹簧座横截面;c图是充气部件截面;
b图是弹簧部件截面;e图是缓冲垫部件截面;f图是踏板部件横面;g图是路基固架立纵截面,1.固架体、2.弹簧座、3.弹簧塞、4.双屋管道槽、5.充气座、6.气攘吸气连接口、7.气攘排气连接口、8.安装窗口、9.挡板条;h图是路基固架纵府视内面,1.管道槽、2.弹簧座、
3.承重架、4.雨水槽、5.充气座。
[0060] 图20是电控器总程件组图,图中:A区图是电控器总程接线图(可根据本附图说明(图8)所术的内容);B区图是电控器总程原理图,24V蓄电池、N\L电源、FS\MK直流电磁接触器、机械式MN-7O旋转开关、XL1\XL2\X\L3接线排、N1\N2\N3接触器输入端、T\D\C\接触器输出端、f1\f2接继电线圈、X1接旋转开关线路、X2路基触动钮线路、X3一次继电触动线路、X4二次继电输入线路、X5气门触动机构线路、X6二次离合线路、X7一次离合线路、X8控速线路、X9牵引马达线路、X10\X11电源输出线路、X12二次继电输出线路、L1\L2\L3\L4\L5电源输出线路、a1\a2连接气门触动机构、b1\b2连接控速器、c1\c2连接离合器、d1\d2连接牵引马达、e1\e2连接路基触动钮、a触动端、b继电端、c气门触动机构端、d控速器端、e二次离合触动端、f公共电源端、N\S双极旋转臂。C区是旋转开关部件结构组图,a图是旋转开关(机械式或电子式);b图是机械式旋转开关结构面,1.开关合、2.导轨、3.引线、4.旋轴、5.磨擦轮、6.触头、7.旋臂、8.复位弹簧、9.旋臂轴环;c图是旋转开关盘面结构,1.圆盘面体、2.绝缘部分、3.继电导轨、4.公共导轨、5.气门导轨、6.止停点、7.导轨触头、8.控速导轨、9.离合导轨、10.复位弹簧、11.旋轴与旋臂环、12.旋臂、
13.路基导轨、14.继电导轨、15.接线点。
[0061] 图21是离合器总程件组图,图中:a图是离合器原理截面(分离时);b图是离合器结构截面(结合时),1.飞轮、2.从动盘、3.柳钉、4.罩壳、5轴环压盘、6.压杆轴环、7.传动轮、8.变速器输入轴、9.压杆、10.缓冲器、11.拨动杆、12.电磁器、13.助推弹簧、14.支撑钉、15.扛杆、16.压盘、17.磨擦衬片、18.弹簧、19.轴套、20.曲轴输入。 [0062] 图22是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实施图,图中:0表示为触动装置设置于路段首端、A、B表示为充气单元,A1、B1表示为充气单元沿着路段延续设置,1.纵向路面、2.横向凸出路面踏板、3.路基、4.路基充气总程和路基触动总程、5.路边管道槽、6.输气管道、7.集气阀连接、8.输出管路径连接、9.输气管道输入、10.地下或地面建筑、11.建筑内安装气动及发电设备。
[0063] 实施步骤
[0064] 1、根据附图说明[图22]所示的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实施图,其特征是: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的实施 方法,可根据[附图22]中:首先定位1.发电路段,然后在发电路段横向间隔开挖3.地基槽,将4.充气总程和触动总程组装好并埋设于地基槽中与路面平行,使2.踏板凸出路面50-100毫米之间即可;将0为触动总程埋设于发电路段首端,将A、B、A1、B2......等为充气总程沿着1.发电路段纵向间隔以一辆小车的前后轮距设置,设置若干米长度的路段为一组发电路段(一组发电路段相当于前车和后车在正常行驶所保持安全车距的平均数即可。如时速100公里的路段前后车保持安全距离是300-500米之间就有一辆车经过时,那么设置发电路段等于400米的长度)。然后在发电路段的路基边开挖出5.输气管道槽(包括雨水槽和排水装置),并沿着管道槽铺设6.输气主管道(按照设计:
沿着一组发电路段铺设4根主输气管道即可),然后再将7.集气阀部件的主输入输出端串联到6.主输气管道;而集气阀分输入端通过分输气管对应连接到4.路基充气总程的分气输出端即可;而6.主输气管道一端沿着发电路段连续连接、另一端通过8.连接管件对应连接到9.输入气压罐管道即可;然后在路边的地下或地面建造10.建筑结构并在建筑内按照设计要求并安装所需的11.包括气动装置、旋转装置、变速装置、自控装置和发电装置等设备即可构成。
[0065] 2、根据实施步骤[1]所述的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的实施方法,其特征是:将路面气动能发电设备设置于高速公路进出口减速路段、收费站进出口减速路段、城市干道减速路段等车流量较密集行驶路段;既能起到安全限速效果,又能起到发电效果;既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速度,又不消耗车辆经过能耗;真正实现循环利用的目的。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