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焊接,钎焊和锡焊 / 焊接 / 熔焊 / 熔焊装置和组装设备

熔焊装置和组装设备

阅读:858发布:2020-05-14

专利汇可以提供熔焊装置和组装设备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熔焊 装置和组装设备,包括:具有第一面的第一保持件其用于在第一 工件 可沿该工件的纵向移动的状态下保持第一工件的端部的至少外周面;具有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的第二保持件,其用于在第二工件可沿该工件的纵向移动的状态下保持第二工件的端部的至少外周面;加热器,其可工作以加热第一和第二工件;第一移动器和第二移动器,用于在第一面和第二面相互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移动第一和第二保持件;和第三移动器,其用于使第一和第二保持件在沿着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方向上彼此同步地移动。在第一面和第二面彼此 接触 的状态下,第一和第二保持件由第三移动器移动,由此在第一和第二保持件中,第一和第二工件的端部的端面在该工件的纵向上被压向彼此。,下面是熔焊装置和组装设备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熔焊装置,其包括:
第一保持件,其具有第一面,并且用于在第一工件可沿该 工件的纵向移动的状态下保持所述第一工件的端部的至少外周 面;
第二保持件,其具有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并且用 于在第二工件可沿该工件的纵向移动的状态下保持所述第二工 件的端部的至少外周面;
加热器,其可工作以加热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
第一移动器和第二移动器,用于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 面相互接近或者远离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保持件和所述第二 保持件;和
第三移动器,其用于使所述第一保持件和所述第二保持件 在沿着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方向上彼此同步地移动,
其中,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彼此接触的状态下,所 述第一保持件和所述第二保持件由所述第三移动器移动,由此 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工件的所述端部 的端面在该工件的纵向上被压向彼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焊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熔焊 装置还包括:
第四移动器,
所述加热器具有第三面和第四面,
当所述加热器被布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面可与所述 第一保持件的所述第一面接触,并且所述第四面可与所述第二 保持件的所述第二面接触,
当所述加热器被布置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三面不能与所 述第一面接触,并且所述第四面不能与所述第二面接触,
所述第四移动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加热器,以及
当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件由所述第三移动器移动时,所述 加热器可与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件一起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持件、所述第二保持件、所述加热器、所述第 一移动器、所述第二移动器和所述第四移动器被设置在移动主 体上,
所述第三移动器包括基部构件和所述移动主体,该移动主 体被安装在所述基部构件上以在沿着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 的方向上移动。
4.一种组装设备,其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焊装置, 多个所述熔焊装置分别安装到要装配的树脂框的转部。
5.一种组装设备,其包括:
主体,其包括第一主体、安装到所述第一主体以在横向上 移动的第二主体、以及安装到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三主体,所述 第二主体设置有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第一熔焊装置和第二熔 焊装置,所述第三主体设置有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第三熔焊 装置和第四熔焊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熔焊装置中的每一个设置有: 第一和第二保持件,其用于在树脂框构件可在该框构件的纵向 上移动的状态下保持该框构件的端部的至少外周面;加热器, 其可工作以加热所述框构件;第一和第二移动器,其可工作以 使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件的彼此相对 的接触面相互接近或者远离的方向上移动,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熔焊装置位于框的各个转角 部,并且所述框构件中的每一个的两个所述端部分别被所述第 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熔焊装置中的相邻两个装置的所述第一 和第二保持件所保持,
在所述接触面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第二、第三 和第四熔焊装置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熔焊装置中的 相邻两个装置的距离减小的方向上被移动,从而所述框构件的 所述端部被通过熔焊接合。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对工件进行熔焊接合的工件熔焊装置,该 工件例如形成树脂窗框(sash)的树脂框(frame)、树脂纱 门窗(screen)的树脂框等的树脂框构件,并且涉及一种使用 该熔焊装置来组装例如树脂窗框、树脂纱门窗框等树脂框的树 脂框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通过将四件条状框构件(上框、下框、左右侧的垂直框) 连接成矩形来组装窗框。通过将纱窗装配到该窗框来形成窗框。
通过将四件条状框构件(上框、下框、左右侧的垂直框) 连接成矩形来组装纱窗框。
通过将玻璃嵌板等装配到该纱窗框来形成纱窗。
作为上述窗框和纱窗框,已知采用由金属形成的框构件的 金属框(以下称为金属框构件)和采用由树脂形成的框构件的 树脂框(以下称为树脂框构件)。
在上述金属框的情况下,利用小螺钉等将金属框构件的端 部彼此连接来组装框。
另一方面,在上述树脂框的情况下,通过以45度切割树脂 框构件的端部并且通过熔焊将其接合来组装框。
如上所述,为了通过熔焊来接合树脂框构件的端部,在第 一步骤中,利用加热器的热量熔化要被接合的端部,然后,通 过将已经熔化的端面相互抵压而使端部相互接合,其后进行冷 却,由此,熔化部分变硬以形成整体构件。
在如上所述通过熔焊将树脂框构件接合的情况下,当树脂 框构件被加热器熔化时,或者当熔化的端部接合时,对树脂框 构件的端部加压。结果,该端部向外突出,可能会产生毛刺 (fin)。
通常,在端部已经接合之后,通过用刀具切削等来将这些 毛刺除去。
在该情况下,需要用于除去毛刺的工序,因此,增加了树 脂框的组装成本。
而且,通过切削除去毛刺的那些区域的颜色有时会与其它 区域不同,因此,会有损于外观。
考虑到上述情况,在JP-A-2001-150552中公开了一种现有 技术的熔焊装置,其用于防止在通过熔焊(热熔接合和加工装 置)接合的区域中产生毛刺。
现有技术的熔焊装置包括:一对工件握持单元,其握持 该工件,使该工件在等待位置和热熔位置之间移动;和加热单 元。工件握持单元的模具组合(mold assembly)包括固定侧模 具组合和可动侧模具组合。当在接合时加压,该可动侧模具组 合可朝向固定侧模具组合移动。由于工件的端部在该端部已经 进入到可动侧模具组合中的状态下被通过熔焊来熔化接合,因 而端部将不会向外突出,从而可防止毛刺的产生。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熔焊装置中,当工件的端部被通过熔焊 来熔化接合时,通过将可动侧模具组合朝向固定侧模具组合移 动,进行熔化和熔焊。然而,由于可动侧模具组合由例如弹簧 等弹性构件支撑,并且通过弹性关闭该模具组合,因而会产 生如下担心:在有向外突出倾向的毛刺的压力下,模具可能会 打开,可能会产生毛刺。
而且,为了对两个工件的端部施压,在工件的端部由各自 的工件握持单元握持的状态下,工件与各自的工件握持单元(模 具组合)一起在各自的纵向上移动,由此端部相互靠近以被压。
因此,为了组装框,必须在框的每个转处进行熔焊操作, 因此,框的组装工作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例如,在组装矩形框的情况下,必须在框的四个转角处连 续进行四次熔焊操作,因而组装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焊装置和树脂框的组 装设备,其中,当通过熔焊来接合工件的端部时,可以可靠地 防止毛刺的产生,而且,当通过利用熔焊来接合工件的端部以 形成框时,在框的所有转角部处同时进行对多个工件的端部的 熔焊接合。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熔焊装置,其包 括:
第一保持件,其具有第一面,并且用于在第一工件可沿该 工件的纵向移动的状态下保持所述第一工件的端部的至少外周 面;
第二保持件,其具有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并且用 于在第二工件可沿该工件的纵向移动的状态下保持所述第二工 件的端部的至少外周面;
加热器,其可工作以加热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
第一移动器和第二移动器,用于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 面相互接近或者远离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保持件和所述第二 保持件;和
第三移动器,其用于使所述第一保持件和所述第二保持件 在沿着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方向上彼此同步地移动,
其中,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彼此接触的状态下,所 述第一保持件和所述第二保持件由所述第三移动器移动,由此 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工件的所述端部 的端面在该工件的纵向上被压向彼此。
该熔焊装置还包括:第四移动器,所述加热器具有第三面 和第四面,当所述加热器被布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面可 与所述第一保持件的所述第一面接触,并且所述第四面可与所 述第二保持件的所述第二面接触,当所述加热器被布置在第二 位置时,所述第三面不能与所述第一面接触,并且所述第四面 不能与所述第二面接触,所述第四移动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 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加热器,以及当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 件由所述第三移动器移动时,所述加热器可与所述第一和第二 保持件一起移动。
所述第一保持件、所述第二保持件、所述加热器、所述第 一移动器、所述第二移动器和所述第四移动器被设置在移动主 体上,所述第三移动器包括基部构件和所述移动主体,该移动 主体被安装在所述基部构件上以在沿着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 面的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装设备,其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 所述的熔焊装置,多个所述熔焊装置分别安装到要装配的树脂 框的转角部。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组装设备,其包括:
主体,其包括第一主体、安装到所述第一主体以在横向上 移动的第二主体、以及安装到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三主体,所述 第二主体设置有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第一熔焊装置和第二熔 焊装置,所述第三主体设置有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第三熔焊 装置和第四熔焊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熔焊装置中的每一个设置有: 第一和第二保持件,其用于在树脂框构件可在该框构件的纵向 上移动的状态下保持该框构件的端部的至少外周面;加热器, 其可工作以加热所述框构件;第一和第二移动器,其可工作以 使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件的彼此相对 的接触面相互接近或者远离的方向上移动,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熔焊装置位于框的各个转角 部,并且所述框构件中的每一个的两个所述端部分别被所述第 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熔焊装置中的相邻两个装置的所述第一 和第二保持件所保持,
在所述接触面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第二、第三 和第四熔焊装置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熔焊装置中的 相邻两个装置的距离减小的方向上被移动,从而所述框构件的 所述端部被通过熔焊接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树脂框的组装设备的示意性 前视图。
图2A和2B是用于说明工件的端面的倾斜角的视图。
图3是示出熔焊装置的放大前视图。
图4A和4B是用于说明保持单元的视图。
图5是沿着图3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3中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3中的线C-C截取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用于通过熔焊接合工件的操作的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用于通过熔焊接合工件的操作的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用于通过熔焊接合工件的操作的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用于通过熔焊接合工件的操作的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树脂框的组装操作的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例子中的树脂框 的组装设备的前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树脂框的组装设备的 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树脂框的组装设备,其中,多个熔焊装置2安装 在主体1上以组装框3。
每个熔焊装置2通过熔焊以预定角度接合两个工件的纵向 端部,并且被设置在框3的每个转角处。
在此实施例中,熔焊装置2以90度接合两个工件的端部,并 且框3具有矩形。
主体1包括:横向的第一主体1a,其在横向(方向X)上较 长;第二主体1b,其在垂直方向(方向Y)上较长,并且沿着 第一主体1a在横向上移动;以及第三主体1c,其在垂直方向上 较长,并且被固定到第一主体1a。
例如,一对第一导轨4被设置在横向较长的第一主体1a上, 在垂直方向上较长的第二主体1b被安装在这些第一导轨4上,以 在横向上移动。横向指引的第一气缸5被穿过第二主体1b和第一 主体1a地安装,从而通过伸缩第一气缸5使得第二主体1b在横向 上移动。
熔焊装置2包括:第一熔焊装置2a,其被安装到第二主体1b 的下部;第二熔焊装置2b,其被安装到第二主体1b的上部,以 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第三熔焊装置2c,其被安装到第三主体1c 的下部;以及第四熔焊装置2d,其被安装到第三主体1c的上部, 以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第一到第四熔焊装置2a至2d分别位于矩形的框3的四个转 角部处。
第二导轨6分别沿垂直方向设置于第二和第三主体1b,1c 的上部。第二和第四熔焊装置2b,2d分别被安装成沿着第二导 轨6移动。垂直指引的第二气缸7穿过第二和第三主体1b,1c以 及第二和第四熔焊装置2b,2d地被安装,从而第二和第四熔焊 装置2b,2d可通过伸缩第二气缸7而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当第二 和第四熔焊装置2b,2d移动时,第二和第四熔焊装置2b,2d接 近第一和第三熔焊装置2a,2c,或者离开第一和第三熔焊装置 2a,2c。
第一和第二移动单元不限于气缸,还可以是齿轮齿条或者 进给螺杆和螺母
以该方式,通过在横向上移动第二主体1b,第一和第二熔 焊装置2a,2b在横向上移动,可组装在横向上具有不同尺寸的 框3。
而且,通过相对于第二主体1b和第三主体1c在垂直方向上 移动第二和第四熔焊装置2b,2d,可组装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不 同尺寸的框3。
此外,通过在横向上移动第二主体1b,并且通过在垂直方 向上移动第二和第四熔焊装置2b,2d,可组装在横向和垂直方 向上具有不同尺寸的框3。
如图2A和2B所示,将利用熔焊装置2通过熔焊来接合的在 工件8的纵向上的端面8a(作为框3的组件的树脂框构件)相对 于与纵向所成的直角而倾斜。
如图2A所示,工件8的端面8a的倾斜角θ1是框3的转角θ2的 一半。
例如,如图2A所示,在框3的转角θ2是90度的情况下,倾 斜角θ1是45度。如图2B所示,在转角θ2是60度的情况下,倾斜 角θ1是30度。
然后,将参考图3至7说明熔焊装置2(2a,2b,2c,2d)。
如图3所示,熔焊装置2包括第一保持单元10、第二保持单 元20和加热单元30。
第一保持单元10和第二保持单元20可在工件8的纵向上沿 着工件8的外周面移动,并且几乎无间隙地保持外周面的端部。 第一保持单元10和第二保持单元20分别具有彼此相对的接触面 11和21。表述″几乎无间隙″意味着该接触面与工件8的外周面接 触的情况和该接触面与工件8的外周面稍微分开的情况二者。
例如,第一保持单元10和第二保持单元20具有各自的保持 空间12,22,该保持空间12,22具有与工件8的横截面形状(相 对于纵向以直角截取的截面形状)基本上相同的形状。这些保 持空间12,22在位于接触面11,21的相反侧的端面13,23上开 口。
具体地,如图4A所示,通过将下模14,24的凹部14a,24a 和上模15,25的凹部15a,25a结合,来形成保持空间12或者22。 将工件8的外周面8b几乎无间隙地保持在保持空间12,22的内周 面上,但是该外周面8b可以在保持空间12,22中移动。
如图4B所示,通过从下模14,24分离上模15,25,可将工 件8设置在下模14,24的凹部14a,24a中,或者将工件8从该凹 部14a,24a取出。
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的接触面11,21具 有与工件8的端面8a的倾斜角相同的角度。当由第一和第二保持 单元10,20保持工件8时,工件8的接触面11,21和端面8a可彼 此连续成齐平。
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分别在接触面11和21彼此接触 的第一位置和接触面11,21彼此分离的第二和第三位置之间相 互平行地移动。
例如,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分别由第一和第二平行 移动单元40,50相互平行地移动。在与由保持单元分别保持的 工件8的纵向垂直的方向上,实现由第一和第二平行移动单元 40,50产生的这些移动。
而且,在沿着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的接触面11和21 的方向上,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分别同步地移动。
例如,由同步移动单元60使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在 沿着它们的接触面11和21的方向上同步移动。简而言之,第一 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二者被同时移动。
上述加热单元30具有与第一保持单元10的接触面11接触的 第一加热面31、和与第二保持单元20的接触面21接触的第二加 热面32。这些第一和第二加热面31,32是平坦的。
加热单元30在加热位置和后退(retreating)位置之间移动, 该加热位置位于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和20之间(在接触面11 和21之间),在该后退位置,加热单元30已经从第一和第二保持 单元10,20之间的位置处退出。
例如,加热单元30通过在加热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的移动 单元70而被移动。
换句话说,当加热单元30布置在加热位置时,该加热位置 是第一加热面31能够接触第一保持单元10的接触面11,并且第 二加热面32能够接触第二保持单元20的接触面21的位置。另一 方面,当加热单元30布置在后退位置时,该后退位置是第一加 热31不能接触第一保持单元10的接触面11,并且第二加热面32 不能接触第二保持单元20的接触面21的位置。
参见图5和6,将说明上述第一和第二平行移动单元40,50 的具体实施例。
在移动主体80上设置第一轨道41和第二轨道51。然后,分 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下模14,24)上的第一 导轨42和第二导件52与第一和第二轨道41,51滑动接合,从而 使得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能够在垂直于被保持的工件8 的纵向的方向上移动。
因此,当保持单元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以及第三位置之间移 动时,即使由保持单元可动地保持工件8,保持单元也能移动到 确定的位置。
第一和第二电动机43,53安装在移动主体80上。然后,用 被装配到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的螺母45,55将由第一和 第二电动机43,53旋转的进给螺杆44,54旋紧,使得进给螺杆 44,54转动但不移动。当第一和第二电动机43,53被驱动时, 移动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以该方式,可以构造第一和 第二平行移动单元40,50。
第一和第二平行移动单元40,50被驱动以将第一和第二保 持单元10,20移动相同的距离,并且被控制以使第一和第二保 持单元10,20可处于相对于框3的转角部对称的位置。
例如,第一电动机43和第二电动机53被同步控制,以使第 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可以移动相同的距离。
第一和第二平行移动单元40,50不限于上述情况,而是可 采用气缸或者齿轮齿条作为平行移动单元。
参见图7,将说明同步移动单元60的具体实施例。
设置在移动主体80上的导件61与设置在基部构件81上的轨 道62滑动接合。然后,在基部构件81上安装电动机63,并且将 电动机63所旋转的进给螺杆64与装配到移动主体80上的螺母65 旋紧,以使进给螺杆64转动但不移动。当电动机63被驱动时, 移动主体80相对于基部构件81移动。以该方式,可构造同步移 动单元60。由同步移动单元60产生的该运动被称为同步运动, 因为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同步移动。
在上述结构中,因为驱动和控制仅仅一个电动机63即足够, 所以该结构简单并且能够容易地受控制。
该同步移动单元60不限于上述结构,而是可采用气缸或者 齿轮齿条来移动该移动主体80。
而且,只要分开的移动单元同时被驱动,则第一和第二保 持单元10,20可由分开的移动单元移动。
将说明移动单元70的具体实施例。
轨道71安装在上述移动主体80上,并且与该轨道71接合的 导件72被装配加热单元30。
气缸74经由支架73被安装在移动主体80上,并且气缸74的 活塞杆75联接到加热单元30。通过延伸和缩回气缸74的活塞杆 75,加热单元30可在加热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移动。以该方式, 构造了移动单元70。
可采用气缸和齿轮齿条作为该移动单元70。
如图1所示,第一熔焊装置2a的基部构件81被安装到第二主 体1b的下部,并且第二熔焊装置2b的基部构件81被安装到第二 主体1b的上部,以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第三熔焊装置2c的基部构件81被安装到第三主体1c的下 部,并且第四熔焊装置2d的基部构件81被安装到第三主体1c的 上部,以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然后,第一熔焊装置2a的移动主体80和第四熔焊装置2d的 移动主体80彼此相对地在各自方向上移动。第二熔焊装置2b的 移动主体80和第三熔焊装置2c的移动主体80彼此相对地在各自 方向上移动。
具体地,第一和第四熔焊装置2a,2d位于框3的在对角线上 彼此相对的两个转角部中,而第二和第三熔焊装置2b,2c位于 框3的在对角线上彼此相对的余下两个转角部中。
然后,将说明通过熔焊将两个工件8的熔焊装置2彼此接合 的操作。
如图8所示,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位于接触面11,21 显著分离的第三位置,并且工件8的端部分别被保持在保持空间 12,22中。
在该状态下,加热单元30被移动到加热位置,如图8中的假 想线所示。
如图9所示,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平行移动到接触面 11,21分离并且接触面11,21与加热单元30的第一和第二加热 面31,32接触的第二位置。
在该状态下,加热单元30被加热,并且移动主体80在箭头 标记a的方向上移动。
在该移动下,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在沿着它们的接 触面11,21的方向(箭头标记a的方向)上同步移动,并且同时, 加热单元30也移动。因此,工件8在该工件的纵向上彼此相对地 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移动,以从接触面11,21突 出。
具体地,工件8的位于由熔焊装置2a至2d中的一个保持的端 部的相反侧的端部趋向于移动以从另一个熔焊装置2a至2d的第 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的接触面11,21突出,由此工件8的端 面8a被有力地压向加热单元30的第一和第二加热面31,32,因 此,工件8的端部被熔化。
以该方式,工件8的端部在被保持在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 10,20的保持空间12,22中的状态下被压到加热单元30(第一 和第二加热面31,32)上,从而被熔化。因此,工件8的端部在 熔化时将不向外突出,并且将不会产生毛刺。
在该实施例中,工件8是中空形状,并且以端部进入到中空 的空间中的方式被熔化。因此,熔化的区域加长,可扩大通过 熔焊接合的区域。
而且,如上所述,当工件8的端部被熔化时,在被保持在保 持空间中的状态下,工件8不会在它们的纵向上移动。因此,在 组装框3的情况下,可在各个转角部同时熔化工件8的端部。
此后,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平行移动到上述第三位 置,并且加热单元30移动到后退位置。
在该状态下,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移动到接触面11, 21接触的第一位置,如图11所示,从而接触面11和12彼此接触。
在该状态下,移动主体80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在箭头标记a 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由此工件8的端面8a被压向彼此并且接合 在一起。
如上所述,在端部被保持在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的 保持空间12,22中的状态下,工件8的端面8a被压向彼此并且通 过熔焊接合。因此,在接合区域不会产生毛刺。
而且,工件8在彼此相对的状态下在各自的纵向上移动,当 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由同步移动单元60移动时,并且当 工件8的端面8a相互接触时,在被保持在保持空间中的状态下, 工件8不会在纵向上移动。因此,在组装框3的情况下,可同时 接合各个转角部。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和加热单元 30被安装在移动主体80上,从而当工件8的端部熔化时,加热单 元30可与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同步移动。然而,该结构 不限于上述内容。在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由分 开的移动单元移动时,可用分开的移动单元同时地驱动和控制 移动单元70或者通过外力移动加热单元30。
简而言之,当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同步移动时,加 热单元30与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一起移动即足够。
而且,熔化工件8的端部的方式不限于上述方式。例如,可 通过将加热单元30与端部抵接来熔化工件8的端部。
然后,将说明采用如图1所示的树脂框的组装设备用于安装 树脂框的操作。工件8被描述成树脂框构件8。
如图12所示,如上所述,第一树脂框构件8的纵向上的两端 部均被设置和保持在第一熔焊装置2a的第二保持单元20的保持 空间22和第二熔焊装置2b的第一保持单元10的保持空间12之 间,第二树脂框构件8的纵向上的两端部均被设置和保持在第一 熔焊装置2a的第一保持单元10的保持空间12和第三熔焊装置2c 的第二保持单元20的保持空间22之间。
以相同的方式,第三树脂框构件8的纵向上的两端部均被设 置和保持在第三熔焊装置2c的第一保持单元10的保持空间12和 第四熔焊装置2d的第二保持单元20的保持空间22之间,并且第 四树脂框构件8的纵向上的两端部均被设置和保持在第四熔焊 装置2d的第一保持单元10的保持空间12和第二熔焊装置2b的第 二保持单元20的保持空间22之间。
简而言之,第一熔焊装置2a与第二熔焊装置2b和第三熔焊 装置2c相邻,同时第四熔焊装置2d与第二熔焊装置2b和第三熔 焊装置2c相邻。在树脂框构件8的纵向上的两端部均被保持在相 邻的熔焊装置的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的保持空间12和22 之间。
在该状态下,第一到第四熔焊装置2a至2d同时运行,采用 如图8至11所示的方式,并且如图2A和2B所示,树脂框构件8 的端部被在转角部中通过熔焊接合。换句话说,在接触面11和 12彼此接触的状态下,第一到第四熔焊装置2a至2d被沿着使得 第一到第四熔焊装置2a至2d中的相邻两个的距离减小的方向移 动,从而树脂框构件8的端部被熔接接合。
在该情况下,四个树脂框构件8的端面8a在各个转角部被压 向彼此,因此,端面8a可通过熔焊有效地接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组装了矩形的框3。然而,框3不限于矩 形。可组装所需形状的框3,例如三角形,五角形。
例如,如图13所示,通过提供在三角形的框3的各个转角部 中设置第一、第二和第三熔焊装置2a,2b,2c,可通过熔焊组 装三角形的框3。
在该情况下,转角θ2是60度,因此,工件8的端面8a的倾斜 角是30度。
然后,参见图14,将说明树脂框的组装设备的第二实施例。
以与图1所示的上述主体1相同的方式,主体1包括第一主体 1a、第二主体1b和第三主体1c。第二主体1b相对于第一主体1a 在横向上移动。
第一和第二熔焊装置2a,2b以与图1所示的装置相同的方式 安装在第二主体1b上。
第三和第四熔焊装置2c,2d以与图1所示的装置相同的方式 安装在第三主体1c上。
除了不在图3所示的熔焊装置2中设置同步移动单元60之 外,第一到第四熔焊装置2a至2d具有与图3所示的熔焊装置2相 同的结构。
简而言之,第一到第四熔焊装置2a至2d中的每一个包括第 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加热单元30、第一和第二平行移动 单元40,50、以及移动单元70。这些单元安装在第一移动主体 80上。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二和第四熔焊装置2b,2d中,移动主 体80被安装到第二导轨6以上下移动,并且第一和第三熔焊装置 2a,2c被安装到第二和第三主体1b,1c的各自的下端。当第二主 体1b沿着方向X移动,以接近或远离第三主体1c时,第一熔焊装 置2a移动接近或者远离第三熔焊装置2c。
然后,将说明用于组装框3的操作。应当注意的是工件8被 描述为树脂框构件8。
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在相邻的熔焊装置的第一和第二保 持单元10,20的保持空间12,22之间设置树脂框构件8的纵向上 的两端部,并且该两端部被保持成在纵向上移动。
在上述状态下,各个熔焊装置2的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 20位于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分离的第三位置,并且加热 单元30被移动到加热位置。
然后,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 接触面11,21与加热单元30(第一和第二加热面31,32)接触。
在该状态下,第二主体1b朝向第三主体1c在横向上移动, 并且第二和第四熔焊装置2b,2d(第一移动主体80)分别朝向 第一和第三熔焊装置2a,2c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以该方式,在横向上,在第一熔焊装置2a和第三熔焊装置 2c之间的距离和在第二熔焊装置2b和第四熔焊装置2d之间的距 离减少。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在第一熔焊装置2a和第二熔焊 装置2b之间的距离和在第三熔焊装置2c和第四熔焊装置2d之间 的距离减少。
换句话说,矩形的框3在保持相似性的情况下尺寸减少,相 邻的树脂框构件8的端面8a被压到加热单元30,从而被熔化。
因为该压紧力用作在相反侧的端面8a上的反作用力,在相 反侧的端面8a还被压向加热单元30以被熔化。
此后,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移动到第一和第二保持 单元10,20被分离的第三位置,并且加热单元30移动到后退位 置。
然后,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移动到第一位置,以使 得接触面11,21接触。
在该状态下,第二主体1b、第二和第四熔焊装置2b,2d以 上述相同的方式移动,从而树脂框构件8的端面8a被压向彼此, 从而通过熔焊接合。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第二主体1b移动以达到和从 第三主体1c分离。或者,可移动第三主体1c或者移动第二和第 三主体二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已经利用加热单元30熔化的工件8 的端部由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所保持,并且在接触面11, 21彼此接触的状态下,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由同步移动 单元60同步移动,从而工件8的端面8a在要被接合的第一和第二 保持单元10,20内部的纵向上被压。
因此,当工件8的端部通过熔焊接合时,可以可靠地防止毛 刺的产生。
而且,没有必要在纵向上移动工件8,因为通过移动第一和 第二保持单元10,20可接合工件8。因此,当多个工件8的端部 通过熔焊接合以形成框时,可在框的各个转角部同时通过熔焊 来接合工件的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的接触面 11,21接触加热单元30的第一和第二加热面31,32的状态下, 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由同步移动单元60移动,从而工件8 的端面8a压向加热单元的第一和第二加热面31,32,并且工件8 的端部在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的内部熔化。
因此,当工件8的端部熔化时,将不会产生毛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移动主体80相对于基部构件81移 动,从而第一和第二保持单元10,20同步移动,并且同时还移 动加热单元30。
因此,同步移动单元60在结构上较为简单,并且能够容易 地操作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通过熔焊来接合树脂框构件的 端部来组装树脂框,并且在通过熔焊接合时不会产生毛刺。
而且,因为可在树脂框各个转角部同时通过熔焊接合树脂 框构件8的端部,因此可在短时间内高效地组装树脂框。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金属熔焊焊接方法 2020-05-12 954
热电偶真空熔焊系统 2020-05-13 246
金属熔焊工艺 2020-05-11 1020
插座的锡圈熔焊工艺 2020-05-13 160
一种自动熔焊装置 2020-05-13 310
熔焊装置和组装设备 2020-05-14 858
金属熔焊工艺 2020-05-11 665
一种锁扣熔焊机 2020-05-15 589
一种钢铁熔焊机 2020-05-15 571
旋熔焊水阀 2020-05-14 67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