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阅读:232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汽车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汽车 灯,其中,发光组件包括导光板,该导光板在与光参考光学轴线基本平行的车灯后部主体的内侧延伸而接近车灯的透镜式前半壳体,同时该导光板的前侧边缘面对透镜式前半壳体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以及线性延伸 光源 ,其构成为使射出的光通过该导光板的后侧边缘而指向该导光板的内侧,导光板的后侧边缘具有锯齿形状,其中,齿基本呈三 角 形状,其中,单个齿定向成使得该齿的第一倾斜边缘与光学参考轴线在 位置 上基本垂直地设置,上述光源包括成排的发光 二极管 ,该成排的 发光二极管 面对上述后侧边缘,这些发光二极管相互并列地间隔开,每个发光二极管面对该后侧边缘的相应齿,从而使射出的光通过齿的第一倾斜边缘而指向/投向上述导光板的内侧;上述发光组件还包括一系列的光学 准直 器 ,每个光学 准直器 设置于二极管和上述导光板的后侧边缘的相应齿之间,其构成为使得由该二极管发出的光线朝向该齿的相应倾斜边缘而偏转,并且沿下述方向而准直,该方向在位置上基本与准直轴线平行,该准直轴线基本与导光板共面,并且相对上述光的光参考轴线,以大于0°的角度而倾斜。,下面是汽车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汽车灯(1),其包括基本盆状的后部主体(2),该后部主体(2)构成为固定于车身上;透镜式前半壳体(3),其设置成将上述后部主体(2)的开口封闭,并且设置有至少一个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4);至少第一发光组件(5),该第一发光组件(5)构成为在电驱动时射出光,并且被设置于上述后部主体(2)的内部,从而对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4)进行背后照明;
上述第一发光组件(5)包括至少一个导光板(6),该导光板(6)由光导材料制成,在上述后部主体(2)的内侧延伸而接近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同时该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面对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4);以及相应的线性延伸光源(8),该线性延伸光源(8)设置于上述后部主体(2)的内侧,并且构成为使射出的光通过该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而指向该导光板(6)的内侧;
上述线性延伸光源(8)包括成排的发光二极管(12),发光二极管(12)彼此间隔开并且面向后侧边缘(9),使得射出的光指向/射向导光板(6)的内侧;
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个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具有锯齿形状,其中,齿基本呈三形状;其中每个发光二极管(12)面对后侧边缘(9)的单个相应的齿,使得射出的光通过所述齿的特定的光进入边缘(13)而指向/射向该导光板(6)的内侧;其中在线性延伸光源(8)的每个发光二极管(12)和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相应齿之间设置光学准直器(15),并且其中所述光学准直器(15)构造为使由该发光二极管(12)发出的光线(r)沿第一方向(d1)而准直,该第一方向(d1)在位置上基本地与准直轴线(B)平行,该准直轴线(B)相对上述齿的光进入边缘(13),以角度δ而倾斜,该角度δ小于90°,而大于与上述导光板(6)有关的临界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准直轴线(B)相对上述齿的光进入边缘(13)的倾斜的角度δ使得上述光线(r)以一定入射角度到达上述齿的光进入边缘(13),以致在位置上基本与给定的光学参考轴线(A)平行的第二方向(d2)上朝向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而折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准直轴线(B)在位置上基本地与上述导光板(6)共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准直器(15)设置成其准直轴线(B)相对上述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相应齿偏心/非对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准直器(15)设置成其准直轴线(B)对中于上述齿的光进入边缘(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准直器(15)包括两个会聚透镜(16,17),该两个会聚透镜(16,17)以给定的相互间的间距与上述准直轴线(B)基本同轴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准直器(15)设置于上述线性延伸光源(8)的发光二极管(12)和上述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相应齿之间,从而上述发光二极管(12)在位置上基本地与会聚透镜(16,17)同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灯,其特征在于,每个光学准直器(15)与上述导光板(6)一体地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灯,其特征在于,上述齿的光进入边缘(13)具有拱起的形状,将上述拱起的光进入边缘(13)的端部连接的弦相对上述准直轴线(B),以小于90°的角度而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灯,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个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形成为与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4)在位置上基本地相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灯,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个导光板(6)还设置有纵向发散光学系统(18),该纵向发散光学系统沿该导光板的前侧边缘(7)延伸,并且该纵向发散光学系统构成为使从该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射出的光线(r)散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汽车灯,其特征在于,上述纵向发散光学系统(18)为具有基本柱状几何形状的纵向发散光学系统,其中,母线相对上述导光板(6)的放置平面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灯,其特征在于,上述线性延伸光源(8)还包括二极管驱动和控制电路,该二极管驱动和控制电路能够以按次序方式使上述发光二极管(12)导通,从而相继地照亮上述至少一个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不同的齿。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发光组件(5)具有光学参考轴线(A),从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射出的与该光学参考轴线(A)平行的光的强度基本达到最大值,上述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上的齿的光进入边缘(13)相对上述光学参考轴线(A),以小于90°的预定角度(α)而倾斜。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准直轴线(B)和上述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上的上述齿的光进入边缘(13)之间的倾斜的角度δ小于90°且大于43°。

说明书全文

汽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灯。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汽车尾灯,对于汽车灯,下面的描述在不失去概括性的情况下,给出清楚的参考。

背景技术

[0002] 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汽车尾灯经常由下述部件构成,该下述部件包括基本呈盆状的刚性后部主体,该后部主体构成为恒定地凹入特别是制作于车身的后部中的隔室内;透镜式前半壳体,其至少局部地由透明或半透明塑料材料制成,还经常具有彩色的部分,该前半壳体设置成将上述后部主体的开口封闭,从而能够在车体外侧露出;一个或多个白炽灯泡,每个灯泡接近上述后部主体的底部设置,每个灯泡与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的相应透明或半透明部基本对齐,从而对该前半壳体的透明或半透明部进行背后照明;以及具有大致抛物线形状的一个或多个反射体,每一个反射体装配于相应的白炽灯泡上,从而由该灯泡产生的全部光指向上方覆盖的透镜式前半壳体的透明或半透明部。
[0003] 另外,在汽车尾灯的一些例子中,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还设置有长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其通常为黄色的,并且该透明或半透明部以与地面平行的方式延伸;并且,该汽车灯设置有白炽灯泡排,这些灯泡在整个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下面而相互并列,从而分别对该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的相应部分进行背后照明。
[0004] 通常,设置于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的下面的灯泡按照预定频率而打开或关闭,产生的间歇的发光信号用作车辆转向指示。
[0005] 近些年,一些汽车灯制造厂商已想到以传统上称为LED的发光二极管的阵列来替换白炽灯泡排,这些发光二极管在条状部的整个范围上直接设置在透镜式前半壳体的相应透明或半透明下面而设置。
[0006] 但是,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上述LED为点状光源,于是,为了均匀地对透镜式前半壳体的整个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进行背后照明,必须需求大量的LED。事实上,上述多个LED的分布必须是这样的,以便产生这样的光束,该光束可满足为了车辆转向指示器的批准而设置的光度测定规范,并且还沿半壳体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的整个延伸范围内具有尽可能均匀的光强度分布,由此满足汽车,摩托车和类似车辆的制造厂商的美观要求。
[0007] 不幸地是,以最佳方式对透镜式前半壳体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进行背后照明而需要的大量的LED难以容纳于该透镜式前半壳体的下方。
[0008] 为了克服该缺点,一些汽车灯的制造厂商想到通过背光系统而对透镜式前半壳体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进行背后照明,该背光系统由下述部件构成,该部件包括:由光导材料制成的光导板,该光导板大致从车灯后部主体的底部延伸而接近上述透镜式半壳体,该光导板的前侧边缘接近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而设置;以及成排的高功率LED,其靠近车灯后部主体的底部而设置,压靠于该光导板的后侧边缘上,从而通过该光导板的后侧边缘,引导在该光导板的内部产生的光。然后,通过与控制光线在光纤光缆中传播的相同的物理原理,光在该光导板的主体的内部传播,并且通过上述前侧边缘而从该光导板射出,从而对半壳体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进行背后照明。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光导板而改善上述背后照明系统的性能,从而增加从该光导板的前侧边缘而射出的光的强度和均匀性。
[0010] 为了满足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灯,其包括基本盆状的后部主体,该后部主体构成为固定于车身上;透镜式前半壳体,其设置成将上述后部主体的开口封闭,并且设置有至少一个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以及至少第一发光组件,该第一发光组件构成为在电驱动时射出光,该第一发光组件设置于上述后部主体的内部,从而对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进行背后照明;
[0011] 上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光板,该导光板由光导材料制成,在上述后部主体的内侧延伸而接近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同时该导光板的前侧边缘面对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相应的线性延伸光源,该光源设置于上述后部主体的内侧,该光源构成为使射出的光通过同一导光板的后侧边缘而指向该导光板的内侧;
[0012] 所述汽车灯的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个导光板的后侧边缘具有锯齿形状,其中,齿基本呈三形状;上述线性延伸光源包括成排的发光二极管,该成排的发光二极管面对上述后侧边缘,这些发光二极管相互并列地间隔开,每个发光二极管面对该后侧边缘的相应齿,从而使射出的光通过该齿的特定的光进入边缘而指向/投向上述导光板的内侧;上述发光组件还包括一系列的光学准直器,每个光学准直器设置于上述光源的二极管和上述导光板的后侧边缘的相应齿之间,每个光学准直器构成为使由该二极管发出的光线沿第一方向而准直,该第一方向在位置上基本地与准直轴线平行,该准直轴线相对上述齿的光进入边缘以角度而倾斜,该角度小于90°,而大于与上述导光板有关的临界角度。
[0013] 最好,该汽车灯的特征还在于上述准直轴线相对上述齿的光进入边缘的倾斜的角度使得上述光线以一定入射角度到达上述齿的光进入边缘,以致在位置上基本与给定的光学轴线平行的第二方向上朝向导光板的前侧边缘而折射,虽然关于这一点不是必须的。
[0014] 最好,该汽车灯的特征还在于上述准直轴线在位置上基本与上述导光板共面,虽然关于这一点不是必须的。
[0015] 最好,该汽车灯的特征还在于上述光学准直器设置成其准直轴线相对上述导光板的后侧边缘的相应齿而偏心/非对中,虽然关于这一点不是必须的。
[0016] 最好,该汽车灯的特征还在于上述光学准直器设置成上述准直轴线对中于上述齿的光进入边缘上,虽然关于这一点不是必须的。
[0017] 最好,该汽车灯的特征还在于上述光学准直器包括两个会聚透镜,该两个会聚透镜以给定的相互间距、与上述准直轴线基本同轴地设置,虽然关于这一点不是必须的。
[0018] 最好,该汽车灯的特征还在于上述光学准直器设置于上述光源的二极管和上述导光板的后侧边缘的相应齿之间,从而上述二极管在位置上基本地与会聚透镜同轴,虽然关于这一点不是必须的。
[0019] 最好,该汽车灯的特征还在于每个光学准直器与上述导光板一体地形成,虽然关于这一点不是必须的。
[0020] 最好,该汽车灯的特征还在于上述齿的光进入边缘具有拱起的形状,将上述拱起的光进入边缘的端部连接的弦相对上述准直轴线,以小于90°的角度而倾斜,虽然关于这一点不是必须的。
[0021] 最好,该汽车灯的特征还在于上述至少一个导光板的前侧边缘的外形形成为与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在位置上基本相切,虽然关于这一点不是必须的。
[0022] 最好,该汽车灯的特征还在于上述至少一个导光板还带有纵向发散光学系统,该系统沿该板的前侧边缘而延伸,并且该系统构成为使从该导光板的前侧边缘射出的光线散射,虽然关于这一点不是必须的。
[0023] 最好,该汽车灯的特征还在于上述纵向发散光学系统为具有基本柱状几何形状的纵向发散光学系统,其中,母线相对上述导光板的放置平面而倾斜,虽然关于这一点不是必须的。
[0024] 最好,该汽车灯的特征还在于上述线性延伸光源还包括二极管驱动控制电路,该二极管驱动控制电路可按顺序使上述二极管导通,从而相继地照亮上述导光板的后侧边缘的不同的齿,虽然关于这一点不是必须的。
[0025] 最好,该汽车灯的特征还在于上述发光组件具有光学参考轴线,从上述透镜式前半壳射出的与该光学参考轴线平行的光的强度基本地达到最大值,出现于上述导光板的后侧边缘上的齿的光进入边缘相对上述光学参考轴线,以小于90°的预定角度倾斜,虽然关于这一点不是必须的。
[0026] 最好,该汽车灯的特征还在于上述准直轴线和上述导光板的后侧边缘上的上述齿的光进入边缘之间的倾斜的角度小于90°且大于43°,虽然关于这一点不是必须的。附图说明
[0027] 现在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这些附图表示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其中:
[0028] 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教导而实现的汽车尾灯的轴侧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其部分剖开,并且其部分去掉;
[0029] 图2为图1所示的汽车灯的分解立体图;
[0030] 图3为图1和图2所示的汽车灯的局部的分解立体图;
[0031] 图4为图3所示的汽车灯的局部的剖视图;而
[0032] 图5为图3所示的汽车灯的局部的不同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参照图1和图2,附图标记1表示作为整体的汽车灯,即,汽车尾灯,其特别适合附接于轿车、货车、卡车、摩托车、或类似车辆的车身的优选是后部上。
[0034] 更具体地说,虽然该方式是非必要的,上述汽车灯1最好是被构造成凹入到轿车、摩托车、或类似车辆的车身的后部中,并且该汽车灯1主要包括:
[0035] —基本盆状的刚性后部主体2,其最好进一步这样构成,从而凹入到特别是形成于车身(未示出)的后部中的室中;
[0036] —透镜式前半壳体3,其以封闭后部主体2的开口的方式设置,虽然该方式是非必要的,以便同时能够朝向该车身(未示出)的外侧而露出,并且设置一个或多个透明或半透明部,该部分也可是彩色的;以及
[0037] —一个或多个发光组件,每个发光组件这样构成,从而在供电时发出光线,并且设置于后部主体2的内侧,而位于这样的位置,以便对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相应透明或半透明部进行背后照明。
[0038] 显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上述后部主体2还可这样构成,从而简单地以悬臂方式附接于上述车身(未示出)的后部上。
[0039] 仍然参照图1和图2,在后面通过附图标记4表示的,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透明或半透明部的至少一个也基本呈条状(即,其具有窄而长条的形状),并且最好设置于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上,以便当上述汽车灯1装配于上述车身(未示出)的后部中的相应室中时,从而是基本上平的。
[0040] 在图示的实例中,特别是,上述后部主体2最好由非透明的塑料制成,最好采用注射成型工艺而制造。而该透镜式前半壳体3最好由透明或半透明塑料制造而成,比如,例如透明或半透明聚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通过注射成型工艺而制造。
[0041] 参照图1,2,3和4,在后面通过附图标记5而表示的,适合于对该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4进行背后照明的发光组件在后部主体2内紧靠于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4的下面而设置,并且设置有参考光轴线A,该参考光轴线A与下述光线平行,从透镜式前半壳体3而射出的该光线的强度最好基本呈现最大值。
[0042] 另外,最好,汽车灯1作为整体被构造成凹入车身(未示出)的后部中,或安装到该车身(未示出)的后部上,从而发光组件5的光学参考轴线A最好与车辆(未示出)的纵轴线基本平行,虽然这不是必须的。
[0043] 更具体地说,上述发光组件5基本上包括:至少一个导光板6,该导光板6由光导材料制造,其在后部主体2的内侧延伸,其放置平面与上述光学轴线A在位置上基本平行,接近到上述透镜式半壳体3,从而其前侧边缘7面对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前条状的透明或半透明部4,优选地基本在条状部4的整体长度上;以及相应的线性延伸的光源8,该光源8设置于后部主体2的内侧,最好基本针对后侧边缘9的整个长度范围,该光源8基本面对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该光源8这样构成和定向,从而使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而指向导光板6的内侧。由于与控制光纤缆线的内部的光的传播的相同的物理原理,该光之后在导光板6的主体的内侧行进,并且通过前侧边缘7而从导光板5射出,该光指向透镜式半壳体3的条状的透明或半透明部4。
[0044] 在示出的例子中,特别是,上述发光组件5最好设置有两个导光板6,虽然不必为该方式,该导光板6最好由玻璃树脂、透明的聚碳酸酯或其它类似的塑料材料制成,其最好通过注射成型工艺而制造,这些导光板6相互邻近而基本相互共面地设置于后部主体2的内侧。
[0045] 每个导光板6进一步大致从后部主体2的底部延伸而接近该透镜式半壳体3,同时与光学轴线A基本平行,从而最好基本针对条状部4的相同节段/部分的整体长度范围,其前侧边缘7面对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条状的透明或半透明部4的相应节段/部分。
[0046] 最好,每个导光板6还在后部主体2的内侧延伸而接近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同时在位置上基本地与透镜式前半壳体3相垂直,上述导光板6的厚度最好在位置上基本地与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条状的透明或半透明部4的面对的节段/部分的宽度相等。
[0047] 参照图1、2和3,在示出的例子中,特别是,上述汽车灯1最好设置有内部支撑架10,该内部支撑架10被构造成最好在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下面楔入或以其它方式定于后部主体2内侧,并且每个导光板6以完全穿过的方式装配/插入于上述支撑架10中设置的相应的刚性管套11中。
[0048] 上述线性延伸光源8可替换的设置于上述后部主体2的内部,其最好接近该后部主体2的底部,最好基本针对2个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整体长度范围,压靠于该两个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上,或以其它方式与该后侧边缘9面对,该光源8这样构成,从而使发出的光通过该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而指向两个导光板6的内侧。
[0049] 更具体地说,参照图2、3和4,上述两个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具有锯齿形状,其带有基本三角形的齿,而该线性延伸光源8包括成排的发光二极管12,传统地称为LED,它们相互适当地间隔开,并且以压靠于两个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上,或至少面对该两个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方式设置,每个发光二极管12面对导光板6的俯视的后侧边缘9的相应齿,从而可通过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相同齿的指定的光进入边缘13而将所产生的射出光指向/投向上述导光板6的内侧。
[0050] 上述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不同的齿的光进入边缘13也这样定向,从而相对发光组件5的光学轴线A,以小于90°的预定角度α而倾斜。更具体地说,该倾斜角度α的值优选在35°~85°的范围内,虽然不是必须的。
[0051] 在示出的例子中,特别是,上述线性延伸光源8的二极管12最好设置成在单一支撑板14上对齐和相互并列而间隔开,该支撑板14最好靠近后部主体2的底部而设置,并且这样定位,从而各个的二极管12直接地压靠,或在任何场合面对上述两个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各个齿,这样每个二极管11可将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相应齿的面对的光进入边缘13而指向/投向相应的导光板6的内侧。
[0052] 最好,上述光源8也包括二极管驱动和控制电路(在图中未示出),该电路可按照时序方式使二极管`12导通,从而相继地照亮两个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不同的齿,虽然关于这一点不是必须的。
[0053] 换言之,上述二极管驱动和控制电路(未示出)这样构成,从而可相继使成排的发光二极管12中的上述相应二极管12前后依次导通,从该发光二极管12排的一端开始,相对紧邻的前一二极管12的导通,以预定延迟时间(比如,0.1秒)使每个二极管12导通。
[0054] 另外,上述二极管驱动和控制电路(未示出)也构造成在紧接紧邻的接连的二极管12的导通之后,使发光二极管12排中的各个二极管12断开的方式构成。
[0055] 作为替换方式,上述二极管驱动和控制电路(未示出)可这样构成,从而相对发光二极管12排中的最后的二极管12的导通,以预定延迟时间(比如,0.1秒)同时使发光二极管12排中的所有二极管12断开。
[0056]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上述二极管驱动和控制电路(未示出)可这样构成,从而使成排的发光二极管12中的二极管12组(比如,三个邻接的二极管12)前后依次导通,从发光二极管12排的一端开始,相对紧邻的前一组二极管12的导通,以预定延迟时间(比如,0.1秒)使每组二极管导通。
[0057] 还有,上述二极管驱动和控制电路(未示出)还可这样构成,从而紧接紧邻的连续二极管12的组的导通之后,使发光二极管12排中的每组二极管12断开。
[0058] 还在此第二实施例中,作为替换方式,上述二极管驱动和控制电路(未示出)还可这样构成,从而相对发光二极管12排中的最后一组二极管12的导通,以预定延迟时间(比如,0.1秒)使发光二极管12排中的所有组二极管12同时断开。
[0059] 在示出的例子中,特别是,上述二极管驱动和控制电路(未示出)最好与二极管12一起地设置于上述支撑板14上。
[0060] 参照图2、3和图4,上述发光组件5最终设置有多个光学准直器15,每个准直器15设置于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相应齿和上述光源8的二极管12之间,并且这样构成,从而使从二极管12射出的光线r朝向后侧边缘9的相应齿的指定光进入边缘13而偏转,使上述光线沿方向d1准直,该方向d1在位置上基本地与参考轴线B平行,而该参考轴线B在位置上基本地与上述导光板6共面,并且相对上述发光组件5的光学轴线A而以大于0°的角度β而倾斜。
[0061] 即使相对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面对的齿的光进入边缘13,光学准直器15的准直轴线B进一步以小于90°的角度δ而倾斜。
[0062] 更具体地说,特别是参考图4,上述准直轴线B相对上述光学轴线A的倾斜角度β的值,与上述准直轴线B相对光进入边缘13的倾斜角度δ的值这样选择,从而上述光线r以小于临界角的入射角度而到达上述齿的光进入边缘13,于是进入导光板6的主体的内侧,然后朝向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折射(优选以位置上基本地与发光组件5的光学轴线A平行的预定方向d2),从而通过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的指定并且限定的节段w而从上述导光板6射出。
[0063] 于是,上述准直轴线B相对特定光进入边缘13的倾斜角度δ的值小于90°,大于与导光板6有关的临界角,即,大于下述入射角,超过该入射角,到达上述特定光进入边缘13上的光线从导光板6的主体而反射。
[0064] 在示出的例子中,特别是,与上述导光板6的组成材料有关的临界角约为43°,于是,上述准直轴线B相对上述齿的光进入边缘13的倾斜角度δ的值最好在43°~75°的范围内,虽然这不是必须的。
[0065] 按照该方式,上述线性延伸光源8的每个二极管12可于上述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上,形成相应的光节段w,其长度小于上述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的总长度。
[0066] 于是,上述线性延伸光源8的每个二极管12可均匀地仅仅将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条状的透明或半透明部4的相应部分进行背后照明。
[0067] 最好,上述光学准直器15还这样设置,从而其准直轴线B相对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相应齿是偏心的/非对中的,最好其对中于该齿的光进入边缘13上,虽然关于这一点并不是必须的。换言之,上述后侧边缘9上的齿相对光学准直器15的准直轴线B而偏置。
[0068] 参照图4,在示出的例子中,每个光学准直器15最好包括两个会聚透镜16和17,该透镜16和17设置成以给定的相互间距离,与准直轴线B基本同轴地设置。该光学准直器15还设置于光源8的二极管12和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相应齿之间,从而该二极管12在位置上基本地与两个会聚透镜16和17共轴,即,与准直轴线B共轴。
[0069] 在示出的例子中,进一步的,每个光学准直器15最好与导光板6成一体形成。换言之,每个光学准直器15的两个会聚透镜16和17最好与导光板6,最好通过注射成型工艺成一体形成,虽然关于这一点并不是必须的。
[0070] 关于该导光板6,两个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齿的特定的光进入边缘13最好具有稍拱起的形状,该光学准直器15的准直轴线B相对将该拱起的光进入边缘13的两端的连线(cord),以角度δ而倾斜,该角度δ小于90°,而大于与上述导光板6的组成材料有关的临界角。
[0071] 按照该方式,上述后侧边缘9上的齿的特定光进入边缘13用作稍发散的透镜,并且每个二极管12在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上形成的光节段w在位置上与紧邻的二极管12所形成的光节段w重叠。
[0072] 将上述光进入边缘13的两个端部连接的上述连线还相对光组件5的光学轴线A,以小于90°的角度α而倾斜,该角度α最好在35°~85°的范围内,虽然该范围不是必须的。
[0073] 参照图1、2、3和4,每个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优选反而为这样的形状,从而在位置上基本地与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条状的透明或半透明部4的相应节段/部分相切,优选基本在该条状部4的部分/节段的整个长度上。
[0074] 不但具有上述的结构,每个导光板6最好也设置有纵向发散光学系统18,该系统18最好包括基本柱状几何形状,该几何形状最好在导光板6的放置平面上,沿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而延伸,最好也基本针对前侧边缘7的整个长度范围而不中断,并且其这样构成,从而使从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射出的光线r漫射。
[0075] 参照图3,在图示出例子中,特别是,每个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最好设置有至少一排/系列的基本柱状几何形状的透镜凸部18(在图示的例子中,三排柱状凸部18),这些柱状凸部18最好在导光板6的放置平面上,沿前侧边缘7平行而相互邻接地设置,最好基本沿前侧边缘7的整个长度范围而不中断,从而于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上,形成纵向发散光学系统,该系统最好具有基本柱状几何形状。
[0076] 最好,透镜凸部18的母线或多根母线相对于导光板6的放置平面,基本上垂直,或在任何场合以给定角度(比如,60°)而倾斜,从而在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上,形成纵向发散光学系统18,该系统18最好具有基本柱状几何形状,其中,母线或多根母线相对于导光板6的放置平面,在位置上基本地垂直,或在任何场合以预定角度(比如,60°)而倾斜。
[0077] 在示出的例子中,特别是,具有基本柱状几何形状的两个相邻的透镜凸部之间的节距或距离最好在0.01~3mm的范围内,虽然该范围不是必须的;而每个透镜凸部18的柱状形状的曲率半径最好比两个透镜凸部18之间的节距或距离的值的两倍的值小。
[0078] 参照图1和图2,除了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4,在图示的例子中,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最好还设置有两个另外的透明或半透明部(未示出),该两个另外的透明或半透明部在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4的相对侧设置于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上;上述汽车灯1还设置有两个照明组件(未示出),该两个照明组件设置于后部主体2的内侧,它们中的每个位于相应的透明或半透明部的下面,并且它们这样构成,从而分别对这些另外透明或半透明部进行背后照明。
[0079] 参照图1和图2,最好,上述汽车灯1还包括遮盖罩19,该遮盖罩19最好由非透明材料构成,其装配于两个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上,紧靠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下面,其这样构成,从而将上述两个导光板6和内部支撑架10的边缘隐蔽。
[0080] 汽车灯1的基本操作可容易从上面的描述而推导出,并且不要求进一步的说明。
[0081] 而对于照明组件5,光学准直器15的准直轴线B和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相应齿的光进入边缘13之间的倾斜允许将上述齿的主体用作棱镜,于是,每个二极管12可在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上形成给定长度的光节段w,具有基本均匀的光强度。
[0082] 通过将导光板或多个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上的齿适当地间隔开,于是,可在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上,获得标称长度(最好基本恒定的)一系列的邻近和连续的光节段w。
[0083] 从每个光节段w而射出的光还沿该光节段w的整体长度范围内,具有基本恒定的强度,于是,上述光源8的每个二极管12可以均匀的方式对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面对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4的相应部分进行背后照明。
[0084] 另外,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上的纵向发散光学系统18允许消除以点状光源,比如,上述LED为典型代表的光能集中度的效果,或使该效果达到最小。
[0085] 其结果是,成排的二极管12的相继的导通可于透镜式前半壳体3上产生小的明亮区域/点,该小的明亮区域/点沿与地面平行的透镜式前半壳体3而行进/移动,具有针对车辆转向指示器而设置的模式。
[0086] 与发光组件5的特别结构有关的优点相当显著。
[0087] 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特别的锯齿形状和发光组件5的特别结构允许针对目前的已知系统,以低数量的二极管12,对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4进行背后照明,另外获得光的更加均匀的分布,具有其在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4的背后照明的质量方面所具有的所有优点。
[0088] 还有,光学准直器15的存在允许采用LED所发出的所有光,以在该板的内侧产生光节段w,而没有分散。
[0089] 最后,但并非不重要,在具有二极管驱动和控制电路时,上述发光组件5可在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上产生小而明亮的区域/特别均匀和明亮的点,其可沿与地面平行的透镜式前半壳体3而行进/移动,其采用的二极管12的数量减少,具有其所带有的所有经济优点。
[0090] 显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对上述的汽车灯作出改变和变化。
[0091] 参照图5,在不复杂的实施例中,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每个齿的光进入边缘13基本呈直线状,该光进入边缘13的中间点位于光学准直仪15的准直轴线B上。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汽车 2020-05-11 608
汽车水箱及汽车 2020-05-12 907
汽车座椅及汽车 2020-05-13 810
汽车座椅和汽车 2020-05-12 845
汽车车身及汽车 2020-05-12 422
汽车的汽车座椅 2020-05-12 963
汽车 2020-05-11 153
汽车电池和汽车 2020-05-12 489
汽车 2020-05-11 1036
汽车 2020-05-11 934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