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制造过程 / 层压 / 层压瓶

层压

阅读:600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层压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 层压 瓶,在内层与外层之间配置有阻气 树脂 层(1)的(10),其特征在于,阻气树脂层(1)被内层(m1)和外层(m2)在厚度方向上连续且呈带状延伸的间断部(m3)彼此隔开间隔配置,间断部(m3)的宽度(C1)最宽的部分大于等于1.5mm。,下面是层压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层压瓶,在内层与外层之间配置有阻气树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气树脂层被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在厚度方向上连续且呈带状延伸的间断部彼此隔开间隔配置,
所述间断部的宽度最宽的部分大于等于1.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瓶,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断部的宽度最宽的部分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压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气树脂层由沿瓶轴线延伸的多个带状体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压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气树脂层由绕瓶轴线延伸的多个环状体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压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气树脂层由多个四边体构成,所述四边体由沿瓶轴线延伸的2个边和绕瓶轴线延伸的2个边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瓶,其特征在于,
由聚酯树脂形成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至少在瓶的肩部以及瓶体部配置有所述阻气树脂层。

说明书全文

层压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阻气性吸收性优异的层压瓶,涉及用于防止阻气性树脂剥离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有如下瓶:通过聚酯树脂等形成内层和外层,在其间夹设阻气树脂层,从而例如当内容物易氧化时,发挥防止氧透过和氧吸收性,另外,当内容物是酸饮料时,阻止二氧化碳透过,由此有助于维持内容物的质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06-0596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7] 然而,在利用聚酯树脂层形成内外层的情况下,作为阻气树脂层所一般采用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和尼龙树脂(聚酰胺)之间会发生层间剥离,如果该层间剥离继续发展,则容器的外观变差,存在产品价值下降的问题。
[0008]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事实认识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层压瓶:在发挥阻气树脂层的功能的同时,即使发生内外层与阻气树脂层之间的层间剥离,也能够抑制其发展。
[0009]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0]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压瓶,在内层与外层之间配置有阻气树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气树脂被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在厚度方向上连续且呈带状延伸的间断部彼此隔开间隔配置,所述间断部的宽度最宽的部分大于等于1.5mm。
[0011]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间断部的宽度最宽的部分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5mm。
[0012]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阻气树脂层由沿瓶轴线延伸的多个带状体构成。
[0013]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阻气树脂层由绕瓶轴线延伸的多个环状体构成。
[0014]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阻气树脂层由多个四边体构成,所述四边体由沿瓶轴线延伸的2个边和绕瓶轴线延伸的2个边构成。
[0015]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由聚酯树脂形成其内层和外层,至少在瓶的肩部以及瓶体部配置有所述阻气树脂层。
[0016] 作为构成瓶的内层和外层的树脂,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聚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树脂等聚酯树脂,聚乙烯(PE)树脂、聚丙烯(PP)树脂等聚烯树脂等等。另外,作为阻气树脂,可列举出例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含间亚二甲苯基的聚酰胺树脂、尼龙树脂等。
[0017] 上述各树脂可以作为其单体或者与其他树脂的混合物使用。
[0018] 发明效果
[0019] 根据本发明,由于利用在相邻的阻气树脂层之间设置的间断歇来连接瓶的内外层,因此束缚阻气树脂层的外周缘。
[0020] 因此,不易发生瓶的内外层与阻气树脂层之间的层间剥离。另外,即使发生层间剥离,将间断部的宽度在最宽的部分处设为大于等于1.5mm的结果,由于更可靠地束缚阻气树脂层的外周缘,能够有效地抑制剥离的发展。
[0021]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外观形状上优异的新层压瓶。
[0022] 另外,在将间断部的宽度在最宽的部分处设为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5mm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剥离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阻气树脂层的功能。
[0023] 根据本发明,如果将所述阻气树脂层设为沿瓶轴线延伸的带状体,并绕瓶轴线彼此隔开间隔配置,则该阻气树脂层实质上分别被沿瓶轴线延伸的间断部在绕瓶轴线的方向上分割。
[0024] 即,由于1个带状体的表面积相对于瓶的表面积小,因此即使在发生层间剥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其剥离区域抑制在小的范围内,故而能够有效地抑制该剥离导致的物性降低、外观不良。
[0025] 对此,根据本发明,如果将所述阻气树脂层设为绕瓶轴线延伸的环状体,沿瓶轴线彼此隔开间隔配置多个,则该阻气树脂层实质上分别被绕瓶轴线延伸的间断部在瓶轴线方向上分割。
[0026] 即,在该情况下,由于1个环状体的表面积相对于瓶的表面积小,因此即使在发生层间剥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其剥离区域抑制在小的范围内。
[0027] 而且,根据本发明,如果将所述阻气树脂层设为由沿瓶轴线延伸的2个边和绕瓶轴线延伸的2个边所构成的四边体,在瓶轴线以及绕瓶轴线彼此隔开间隔配置多个,则该阻气树脂层实质上分别被沿瓶轴线延伸的间断部和绕瓶轴线延伸的间断部分割成格状。
[0028] 即,在该情况下,由于1个四边体的表面积相对于瓶的表面积小,因此即使在发生层间剥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其剥离区域抑制在小的范围内。附图说明
[0029] 图1A、图1B分别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层压瓶的侧视图及其A-A截面图。
[0030] 图2A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层压瓶的侧视图。
[0031] 图2B是沿图2A的B-B截取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层压瓶的截面图。
[0032]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层压瓶的侧视图。
[0033] 图4是示出第一方式的层压瓶在改变了间断部的宽度的情况下层间剥离随时间的推移所发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层压瓶进行详细说明。
[0035] 图1A、图1B分别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层压瓶10的侧视图及其A-A截面图。
[0036] 层压瓶(以下,称为“瓶”)10具有供未图示的盖可拆卸地螺纹接合的口部11,由借助在口部的下端设置的环状部12与该口部11连接且与该口部11大致同径的筒状的颈部13、与该颈部13连接且其直径逐渐扩大的肩部14、与该肩部14连接且自局部凹陷状态起其直径再次扩大的瓶体部15、与该瓶体部15连接且呈花瓣形状的底部16构成。
[0037] 另外,瓶10以PET树脂作为主要原料,其厚壁内设有阻气树脂层1。由此,瓶10形成位于比阻气树脂层1靠向瓶内侧处的内层m1、以及位于比阻气树脂层1靠向瓶外侧处的外层m2。
[0038] 如图1的斜线所示,阻气树脂层1由多个带状体1a构成,该多个带状体1a在从环状部12和颈部13的交界至瓶体部15和底部16的交界的区域F中沿瓶轴线O延伸。更详细而言,如该图所示,带状体1a沿形成从横向(侧面)观看瓶10时的外观形状的棱线(图1中形成瓶的外边形状且存在于该图左右处的外形线)Lx呈带状延伸。此外,区域F并不仅限定于本方式,能够适宜地设定,例如可以越过环状部12进入口部11,另外也可以越过瓶体部15和底部16的交界进入底部16,还可以越过底部16与接地面接触的部位而延伸至底部16的径向内侧。
[0039] 如图1B所示,本方式的阻气树脂层1通过将6张构成这种阻气树脂层1的带状体1a绕瓶轴线O彼此隔开间隔配置来构成。由此,内层m1和外层m2彼此间通过如图1A所示那样由沿棱线Lx平行延伸的PET树脂构成的间隔部m3,如图1B所示那样连结成一体。即,带状体1a在瓶10的区域F中借助间断部m3而彼此隔开间隔配置。在此,间断部m3的宽度C1沿瓶轴线O多少会发生变化,但最宽的部分大于等于1.5mm。
[0040] 根据本方式,1张带状体1a相对于由PET树脂形成的瓶10的表面积所占的比例变小,并且,通过在带状体的彼此间连接的间断部m3,束缚带状体1a的外周缘。
[0041] 因此,能够抑制内层m1或外层m2与阻气树脂层1(带状体1a)之间的层间剥离。另外,即使发生剥离,由于1张带状体1a相对于瓶10的表面积所占的比例变小,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外观不良。
[0042] 另外,通过将间断部m3的宽度C1在最宽的部分设为大于等于1.5mm,带状体1a的外周缘被该宽度宽的部位可靠地束缚。由此,例如即使剥离从间断部m3的宽度C1窄的部分发生,其发展也被该宽度宽的部位阻挡。
[0043] 因此,根据本方式,瓶10的内外层与阻气树脂层1之间的层间剥离不易发生,并且即使发生层间剥离,也可以有效地抑制剥离的发展,因此能够提供外观形状优异的新层压瓶。此外,为了更有效地抑制剥离的发展,间断部m3的宽度C1优选为在1个间断部m3的平均值大于等于1mm。另外,优选的是,在间断部m3中,以小于1.5mm的宽度C1连续的宽度窄区域的延伸长度比宽度C1大于等于1.5且与宽度窄区域相邻的宽度宽区域短。而且,优选的是,间断部m3的宽度C1最窄的部分也大于等于1.5mm。
[0044] 而且,在将间断部m3的宽度C1在最宽的部分设为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5mm的情况下,能够在确保带状体1a的宽度的同时,通过间断部m3更可靠地束缚带状体1a的外周缘,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剥离的发展,并且还能够充分发挥通过阻气树脂层1防止氧和二氧化碳透过的功能。
[0045] 图2A、图2B分别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层压瓶20的侧视图及其B-B截面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一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0046] 如图2A、图2B的斜线所示,本方式的阻气树脂层2由绕瓶轴线O延伸的多个环状体2a构成。环状体2a通过阻气树脂形成无终端状。
[0047] 如图2A所示,本方式的阻气树脂层2通过将6张构成这种阻气树脂层2的环状体2a沿瓶轴线O隔开间隔配置来构成。由此,如图2B所示,内层m1和外层m2彼此间通过由绕瓶轴线O平行延伸的PET树脂构成的间断部m4连结成一体。即,环状体2a在瓶20的区域F中借助间断部m4而隔开间隔配置。在此,间断部m4的宽度C2有时绕瓶轴线O多少发生变化,但最宽的部分大于等于1.5mm。
[0048] 根据本方式,1张环状体2a相对于由PET树脂形成的瓶20的表面积所占的比例变小,并且,通过在阻气树脂层2的彼此间连接的间断部m4,束缚阻气树脂层2的外周缘。
[0049] 因此,能够抑制内层m1或外层m2与阻气树脂层2(环状体2a)之间的层间剥离。另外,即使发生剥离,由于环状体2a相对于瓶20的表面积所占的比例变小,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外观不良。
[0050] 另外,通过将间断部m4的宽度C2在最宽的部分设为大于等于1.5mm,通过该宽度宽的部位更可靠地束缚环状体2a的外周缘,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剥离的发展。而且,根据本方式,间断部m4的宽度C2优选为1个间断部m4的平均值大于等于1mm,另外,优选的是,在间断部m4中,以宽度C2小于1.5mm的方式连续的宽度窄区域的延伸长度短于以宽度C2大于等于1.5mm且与该宽度窄区域相邻的宽度宽区域。而且,优选的是,间断部m4的宽度C2在最窄的部分也大于等于1.5mm。
[0051] 于是,根据本方式,在将间断部m4的宽度C2在最宽的部分设为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5mm的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剥离的发展,并且能够充分发挥阻气树脂层1防止氧和二氧化碳透过的功能。
[0052] 而且,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层压瓶30的图。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对于与第一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0053] 本方式是组合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的。
[0054] 阻气树脂层3通过多个四边体3a构成,该四边体3a包括沿瓶轴线O延伸的2个边以及绕瓶轴线O延伸的2个边。
[0055] 如该图所示,本方式的阻气树脂层2通过将构成这种阻气树脂层3的36(=6×6)张四边体3a沿瓶轴线O隔开间隔并且绕瓶轴线O隔开间隔配置来构成。由此,如该图所示,内层m1和外层m2彼此间通过间断部m3、m4呈格子状连接成一体。即,四边体3a在瓶10的区域F中借助间断部m3、m4彼此隔开间隔配置。
[0056] 于是,在本方式中,通过如上述的第一以及第二方式那样设定间断部m3的宽度C1和间断部m4的宽度C2,能够有效地抑制剥离的发展,另外,也能够充分发挥阻气树脂层1的功能。
[0057] 此外,在上述各方式中,仅在区域F中配置阻气树脂层1~3,从而减少导致成本上升的阻气树脂的使用量。这是因为,本发明的发明人着眼于,由于瓶的底部16一般为厚壁,因此配置阻气树脂层的必要性低。但是,这种构成并不否定将阻气树脂1~3配置于瓶整体,而且也不否定仅配置于瓶体部15或配置于肩部14和瓶体部15。而且,不否定越过上述区域F而延伸,例如进入口部11、或进入底部16,另外也不否定越过底部16与接地面接触的部位而延伸至底部16的径向内侧。
[0058] 根据本发明,带状体1a、环状体2a、四边体3a的配置位置、配置数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方式,这些彼此间的间隔也可以不固定,按照瓶形状来采用最合适的配置状态。另外,也能够倾斜设置间断部m3、m4,或以大致圆形、椭圆形、树叶形状、三形等形成四边体3a。而且,本发明中的瓶通过注射吹塑成形、挤出吹塑成形等来成形,但也能够采用其他成形方法。
[0059] 另外,在本方式中,瓶的瓶体部15和底部16的交界设为开始形成花瓣形状的部分,关于该定义,根据在配置阻气树脂层时所着眼的上述思想,也可以例如将从厚壁开始比瓶体部15厚的部分起定义为底部16。
[0060]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对要求的权利范围可施加各种变更。例如,还对上述各方式中采用的各种各样的构成可以分别根据目的以及用途来适宜组合。
[0061] 实施例
[0062] 以下,关于图1所示的瓶,改变带状体的张数、间断部的宽度等而对层间剥离的发展以及二氧化碳对瓶的透过进行了调查。关于其结果,将层间剥离的进展与调查中使用的瓶的规格一起在表1以及图4中示出,将二氧化碳对瓶的透过与调查中使用的瓶的规格一起在表2中示出。
[0063] [表1]
[0064] 剥离面积率[%]
[0065]
[0066] [表2]
[0067]
[0068] 关于层间剥离的发展,形成按照图1等间隔设置8张带状体的方式,将使间断部的宽度(最宽部分的宽度)以及与此对应的位置下的阻气树脂层(带状体)的宽度如表1所示变化的瓶(实施例1~6),和除不设置间隔部而将阻气树脂层设为无终端状以外与图1所示的方式相同的瓶(比较例1)的各例分别准备10个(No.1~No.10),向各瓶内填充
4.2vol的碳酸,并且将瓶整体冷却到5℃的状态下以水平方向(瓶轴线与混凝土面平行的方向)从1.8m的高度掉落到混凝土面上,之后,在40℃、75%RH的环境下保管,每经过预定的时间,对带状体1a的剥离状况进行确认。表1对于各个瓶,以百分率表示带状体1a的相对于剥离前的面积的剥离面积(剥离面积率),并且以百分率表示发生剥离的瓶的剥离面积率的平均值。此外,实施例1~6以及比较例1的瓶均是内容量为500ml,瓶的重量为
24g,内外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阻气树脂层为MX尼龙(日本三菱气化学制MXD-6),阻气树脂层相对于瓶的重量为5wt%。另外,表1中的“-”表示未发生剥离。另外,图4是针对实施例1~6以及比较例1表示表1所示的经时和剥离面积率的平均值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0069] 另外,关于二氧化碳对瓶的透过,准备除不设置阻气树脂层的点以外与图1所示方式相同的基准品的瓶(比较例2),除不设置阻气树脂层的点以外与图1所示方式相同并且比比较例2追求轻量化的瓶(比较例3),以及除不设置间断部而将阻气树脂层设为无终端状以外与图1所示方式相同并且比较例2追求轻量化的瓶(比较例4),向各瓶内填充含有所需的二氧化碳的碳酸水,经过所需时间(室温保管12周)后,进行瓶内残余二氧化碳量的测量。在此,比较例2~4以及实施例7~18的瓶均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形成并且内容量为500ml的瓶。另外,比较例4以及实施例7~18的阻气树脂层是MX尼龙(日本三菱气化学制MXD-6),相对于瓶的重量设为5wt%。表2中比较例2~4中的“瓶整体的气体漏失”以百分率表示透过瓶的二氧化碳相对于填充时的二氧化碳的比例。然后,基于比较例3、4,算出设置有阻气树脂层的部分和未设置阻气树脂层的部分中每单位面积的二氧化碳透过率,用其算出如表2所示那样使间断部的宽度和数量变化的、按照图1的方式的瓶(实施例7~18)的“瓶整体的气体漏失”。而且,以基准品即比较例2为基准,算出阻隔性改善率。在此,阻隔性改善率(BIF)是指成为基准的瓶的气体透过量(气体漏失)与成为比较对象品的瓶的气体透过量(气体漏失)的比,用BIF=(成为基准的瓶的气体透过量)/(成为比较对象的瓶的气体透过量)表示。
[0070] 参照表1以及图4,如果间断部的宽度在最宽的部分为大于等于1.5mm(实施例2~6),则明显有效地抑制剥离的发展。另外,参照表2,如果至少间断部的宽度小于等于
5mm(实施例7~15),则明显看出基准品即比较例2以上的阻隔性的改善。
[007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72] 本发明不仅限定于饮料等的食品用容器,也可以在要求对内容物具有阻气性的容器中采用。
[0073] 附图标记说明
[0074] 1阻气树脂层;1a带状体;2阻气树脂层;2a环状体;3阻气树脂层;3a四边体;10层压瓶(瓶);11口部;12环状部;13颈部;14肩部;15瓶体部;16底部;20层压瓶(瓶);30层压瓶(瓶);C1间断部的宽度;C2间断部的宽度;F从环状部与颈部的交界到瓶体部与底部的交界的区域;m1内层(聚酯树脂);m2外层(聚酯树脂);m3间断部(聚酯树脂);m4间断部(聚酯树脂)。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层压装置 2020-05-11 529
层压材料 2020-05-11 646
层压装置 2020-05-12 23
层压瓶 2020-05-12 600
层压材料 2020-05-12 340
层压装置 2020-05-13 417
层压机的供给装置 2020-05-11 534
书本封皮的层压 2020-05-11 1000
一种用于变压器压环的层压木 2020-05-11 950
一种用于变压器压环的层压木 2020-05-11 786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