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专利权 / 接触 / 直接接触的沟槽结构

直接接触的沟槽结构

阅读:765发布:2020-11-26

专利汇可以提供直接接触的沟槽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直接 接触 的沟槽结构。 半导体 结构包括第一 导电性 的半导体 基板 、基板上的第二导电性的 外延 层以及夹置在基板和外延层之间的第二导电性的埋层。第一沟槽结构穿过外延层和埋层延伸到基板且包括 侧壁 绝缘和在第一沟槽结构的底部与基板电学接触的导电材料。第二沟槽结构穿过外延层延伸到埋层且包括侧壁绝缘和在第二沟槽结构的底部与埋层电学接触的导电材料。绝缘材料的区域横向地从第一沟槽结构的导电材料延伸到第二沟槽结构的导电材料且纵向地延伸到基本第二沟槽结构的深度。,下面是直接接触的沟槽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
第一导电性的半导体基板
基板上的第二导电性的外延层;
夹置在基板和外延层之间的第二导电性的埋层;
穿过外延层和埋层延伸到基板的第一沟槽结构,该第一沟槽结构包括侧壁绝缘和在第一沟槽结构的底部与基板电学接触的导电材料;
穿过外延层延伸到埋层的第二沟槽结构,该第二沟槽结构包括侧壁绝缘和在第二沟槽结构的底部与埋层电学接触的导电材料;
绝缘材料区域,其横向地从第一沟槽结构的导电材料延伸到第二沟槽结构的导电材料且纵向地延伸到基本上第二沟槽结构的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该绝缘材料区域是纵向地从外延层的上表面延伸到第二沟槽结构的深度的半导体材料的化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该绝缘材料区域是纵向地从外延层的上表面延伸到埋层的半导体材料的氧化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该第一沟槽结构的沟槽比第二沟槽结构的沟槽宽20%至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该第一沟槽结构形成闭环且该第二沟槽结构横向地从该闭环的第一侧延伸到该闭环的第二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该第一沟槽结构和该第二沟槽结构共同形成闭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该第一和第二沟槽结构彼此平行地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该第一和第二沟槽结构彼此垂直地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该第一和第二沟槽结构以直线端对端地延伸。
10.一种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导电性的半导体基板;
在基板上或部分地或完全地在基板内形成第二导电性的埋层;
在基板上形成第二导电性的外延层,使得埋层夹置在基板和外延层之间;
形成第一沟槽结构,该第一沟槽结构穿过外延层和埋层延伸到基板,具有侧壁绝缘和在第一沟槽结构的底部与基板电学接触的第一导电材料;
形成第二沟槽结构,该第二沟槽结构穿过外延层延伸到埋层,具有侧壁绝缘和在第二沟槽结构的底部与埋层电学接触的第二导电材料;以及
形成绝缘材料区域,该绝缘材料区域横向地从第一导电材料延伸到第二导电材料且纵向地延伸到相比于外延层的上表面更靠近第二沟槽结构的底部的深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包括:
蚀刻穿过外延层和埋层到达基板的第一沟槽和穿过外延层到达埋层的第二沟槽;以及氧化第一和第二沟槽的底部和侧壁,使得布置在第一和第二沟槽的面对侧之间的半导体材料被氧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和第二沟槽的底部形成穿过氧化物的开口;以及
随后使用第一导电材料填充第一沟槽且使用第二导电材料填充第二沟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包括氧化第一和第二沟槽的底部和侧壁,使得氧化的半导体材料纵向地从外延层的上表面延伸到第二沟槽结构的深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包括氧化第一和第二沟槽的底部和侧壁,使得氧化的半导体材料纵向地从外延层的上表面延伸到埋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包括同时蚀刻第一沟槽结构的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结构的第二沟槽,该第一沟槽比该第二沟槽宽20%至50%。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蚀刻穿过外延层和埋层到达基板的第一沟槽和穿过外延层到达埋层的第二沟槽;
将第一导电性的掺杂剂注入第一沟槽的底部以增加第一沟槽下方的基板的区域中的基板的导电性;以及
将第二导电性的掺杂剂注入第二沟槽的底部以增加第二沟槽下方埋层的区域中的埋层的导电性。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第一导电材料向基板外扩散掺杂剂以增加第一沟槽结构下方的基板的区域中的基板的导电性;以及
从第二导电材料向埋层外扩散掺杂剂以增加第二沟槽结构下方的埋层的区域中的埋层的导电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包括:
蚀刻穿过外延层和埋层到达基板的第一沟槽和穿过外延层到达埋层的第二沟槽;
使用第一导电性掺杂的多晶填充第一沟槽且使用第二导电性掺杂的多晶硅填充第二沟槽;
从第一沟槽中的多晶硅向基板外扩散掺杂剂以增加第一沟槽结构下方的基板的区域中的基板的导电性;以及
从第二沟槽中的多晶硅向埋层外扩散掺杂剂以增加第二沟槽结构下方的埋层的区域中的埋层的导电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包括:
使用第一导电性掺杂的多晶硅填充第一沟槽且使用填充第二沟槽;
从第二沟槽去除碳;以及
在第一沟槽被掩盖时使用第二导电性掺杂的多晶硅填充第二沟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包括:
使用第一导电性掺杂的多晶硅填充第一和第二沟槽;
从第二沟槽去除第一导电性掺杂的多晶硅;以及
在第一沟槽被掩盖时使用第二导电性掺杂的多晶硅填充第二沟槽。
2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包括:
同时蚀刻第一和第二沟槽到第一深度;
在第一沟槽被掩盖时蚀刻第二沟槽到第二更深的深度;以及
在第一沟槽中沉积第一导电材料且在第二沟槽中沉积第二导电材料。
22.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
第一导电性的基板;
基板上的第二导电性的外延层;
夹置在基板和外延层之间的第二导电性的埋层;
第一沟槽结构,穿过外延层和埋层延伸到基板,具有与基板电学接触的第一导电材料;
第二沟槽结构,穿过外延层延伸到埋层,具有与埋层电学接触的第二导电材料;以及半导体材料的氧化区域,横向地从面对第二沟槽结构的第一导电材料侧延伸到面对第一沟槽结构的第二导电材料侧,使得第一和第二沟槽结构之间的区域在基本上到达第二沟槽结构的深度基本没有半导体材料。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半导体材料的氧化区域纵向地从外延层的上表面延伸到第二沟槽结构的深度。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半导体材料的氧化区域纵向地从外延层的上表面延伸到埋层。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第一导电材料和/或第二导电材料包括金属。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第一导电材料和/或第二导电材料包括导电碳或导电碳纳米管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半导体材料的氧化区域在第一和第二导电材料之间且为1.2μm或更薄。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还包括电学连接到第一导电材料的第一导电接触和电学连接到第二导电材料的第二导电接触,该第一和第二导电接触彼此电学隔离。
29.一种集成电路,包括:
第一导电性的基板;
基板上的第二导电性的外延层;
夹置在基板和外延层之间的第二导电性的埋层;
在基板的区域形成的晶体管;
第一沟槽结构,穿过外延层和埋层延伸到基板以用于将晶体管与相邻晶体管电学隔离,该第一沟槽结构包括与基板电学接触的第一导电材料;
第二沟槽结构,穿过外延层延伸到埋层,该第二沟槽结构包括与埋层电学接触的第二导电材料;以及
半导体材料的氧化台面,其横向地从第一导电材料延伸到第二导电材料且纵向地延伸到相比于外延层的上表面更靠近第二沟槽结构的底部的深度。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该晶体管是垂直扩散MOS晶体管。
31.一种功率晶体管结构,包括:
在半导体基板中形成的第一导电性的源极区域;
布置在源极区域上方的第二导电性的体区域;
布置在体区域上方的第一导电性的漂移区域,使得体区域夹置在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之间;
穿过漂移区域和体区域延伸到源极区域中的栅极结构;
穿过漂移区域和体区域延伸到源极区域的第一沟槽结构,该第一沟槽结构包括与源极区域电学接触的第一导电材料;
穿过漂移区域延伸到体区域的第二沟槽结构,该第二沟槽结构包括与体区域电学接触的第二导电材料;以及
半导体材料的氧化区域,其横向地从面对第二沟槽结构的第一导电材料侧延伸到面对第一沟槽结构的第二导电材料侧且纵向地延伸到相比于漂移区域的上表面更靠近第二沟槽结构的底部的深度。

说明书全文

直接接触的沟槽结构

背景技术

[0001] 一些类型的集成功率MOS晶体管具有被高n掺杂的沉片(sinker)接触的n掺杂的埋层。和通过扩散形成的沉片相比,限定在沟槽的内部且通过薄化物层横向隔离的n掺杂的沉片减小了单元间隔。相同的集成功率MOS晶体管典型地在外围以及两个相邻功率MOS晶体管之间具有p掺杂的沉片或基板接触以彼此电学隔离晶体管。基板接触还常规地限定在沟槽内且通过绝缘侧壁横向地隔离。然而,沉片之间的半导体材料的台面是浮置的。这样,p型和n型沟道均可以在这些区域中形成。绝缘侧壁必须足够厚以阻断这些寄生器件的最大电压。例如,700nm的氧化物厚度典型地用于确保合适的电压保护。用于在沟槽的底部对氧化物开口的后续工艺导致在沟槽的上部侧壁氧化物明显减薄到约450nm。更高的阻断电压要求甚至更厚的氧化物,这导致可以引起晶体缺陷的应变。在工艺期间允许使用相同氧化物厚度来实现更高阻断电压的沟槽结构将是有益的。
[0002] 相邻n型和p型沉片之间的半导体材料的浮置台面还导致n型和p型沉片之间的寄生电容,该寄生电容远大于由于形成反转和累积沟道导致的宽间隔的扩散沉片之间的电容。再者,常规功率晶体管阵列的n型和p型沉片终止区域倾向于在每个沟槽消耗2×3µm且需要6µm的间隔。工艺限制通常要求n型和p型沉片倾向于是闭环。通过减小环的数目可以节省空间且由此节省成本。发明内容
[0003] 根据半导体结构的实施例,该结构包括第一导电性的半导体基板、基板上的第二导电性的外延层以及夹置在基板和外延层之间的第二导电性的埋层。第一沟槽结构穿过外延层和埋层延伸到基板且包括侧壁绝缘和在第一沟槽结构的底部与基板电学接触的导电材料。第二沟槽结构穿过外延层延伸到埋层且包括侧壁绝缘和在第二沟槽结构的底部与埋层电学接触的导电材料。绝缘材料的区域横向地从第一沟槽结构的导电材料延伸到第二沟槽结构的导电材料且纵向地延伸到基本上第二沟槽结构的深度。
[0004] 根据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导电性的半导体基板;在基板上或部分地或完全地在基板中形成第二导电性的埋层;以及在基板上形成第二导电性的外延层,使得埋层夹置在基板和外延层之间。该方法还包括形成第一沟槽结构,该第一沟槽结构穿过外延层和埋层延伸到基板,具有侧壁绝缘和在第一沟槽结构的底部与基板电学接触的第一导电材料。该方法还包括:形成第二沟槽结构,该第二沟槽结构穿过外延层延伸到埋层,具有侧壁绝缘和在第二沟槽结构的底部与埋层电学接触的第二导电材料;以及形成绝缘材料区域,该绝缘材料区域横向地从第一导电材料延伸到第二导电材料且纵向地延伸到相比于外延层的上表面更靠近第二沟槽结构的底部的深度。
[0005] 根据半导体结构的另一实施例,该结构包括第一导电性的基板、基板上的第二导电性的外延层以及夹置在基板和外延层之间的第二导电性的埋层。第一沟槽结构穿过外延层和埋层延伸到基板,其具有与基板电学接触的第一导电材料。第二沟槽结构穿过外延层延伸到埋层,其具有与埋层电学接触的第二导电材料。半导体材料的氧化区域横向地从面对第二沟槽结构的第一导电材料侧延伸到面对第一沟槽结构的第二导电材料侧,使得第一和第二沟槽结构之间的区域在基本到达第二沟槽结构的深度基本没有半导体材料。
[0006] 根据集成电路的实施例,该集成电路包括第一导电性的基板、基板上的第二导电性的外延层、夹置在基板和外延层之间的第二导电性的埋层以及在基板的区域形成的晶体管。第一沟槽结构穿过外延层和埋层延伸到基板以用于将晶体管与相邻晶体管电学隔离。第一沟槽结构包括与基板电学接触的第一导电材料。第二沟槽结构穿过外延层延伸到埋层。第二沟槽结构包括与埋层电学接触的第二导电材料。半导体材料的氧化台面横向地从第一导电材料延伸到第二导电材料且纵向地延伸到相比于外延层的上表面更靠近第二沟槽结构的底部的深度。
[0007] 根据功率晶体管的实施例,功率晶体管包括在半导体基板中形成的第一导电性的源极区域、布置在源极区域上方的第二导电性的体区域、布置在体区域上方的第一导电性的漂移区域(使得体区域夹置在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之间)以及穿过漂移区域和体区域延伸到源极区域中的栅极结构。第一沟槽结构穿过漂移区域和体区域延伸到源极区域。第一沟槽结构包括与源极区域电学接触的第一导电材料。第二沟槽结构穿过漂移区域延伸到体区域。第二沟槽结构包括与体区域电学接触的第二导电材料。半导体材料的氧化区域横向地从面对第二沟槽结构的第一导电材料侧延伸到面对第一沟槽结构的第二导电材料侧且纵向地延伸到相比于漂移区域的上表面更靠近第二沟槽结构的底部的深度。
[0008] 当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且当查看附图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附加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0009] 图中的组件没有必要按比例绘制,而是重点放在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上。此外,在图中,相似的参考数字指示相应的部件。附图中: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的自上而下的平面图;
图2是图1中的半导体结构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3-13是根据不同实施例在不同工艺步骤期间图1中的半导体结构的示意性剖面
图;
图14-18是根据不同实施例用于图1的半导体结构的不同沟槽结构取向的自上而下的平面图;
图19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包括图1中的半导体结构的集成电路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20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包括图1的半导体结构的功率晶体管的示意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图1说明例如用于构建晶体管(诸如功率MOS晶体管)的半导体结构10的自上而下的平面图。图2说明图1中示出的半导体结构10沿着标记为A-A’的线的剖面图,包括仅用于使说明简单的目的在图1中未示出的导电接触。半导体结构10包括第一导电性(例如p型,或替代地n型)的半导体基板12。相反导电性(对于p型基板为n型且对于n型基板为p型)的外延层14生长在基板12上。如本文稍后描述,功率MOS晶体管或其他类型的晶体管器件可以至少部分地在外延层14中制造。
[0011] 布置在外延层14和基板12之间的是与外延层14相同导电性的埋层16。半导体结构10还包括第一深沟槽结构17和浅沟槽结构18。深沟槽结构17包括穿过外延层14和埋层16延伸到基板12的沟槽,距离外延层14的上表面20的深度为DT1。深沟槽被氧化以在沟槽的侧壁上形成绝缘22。底部上的绝缘被去除且沟槽被填充以导电材料24以在沟槽的底部26形成与基板12的电学接触。浅沟槽结构18包括穿过外延层14延伸到埋层16但并不像深沟槽那样延伸到基板12的沟槽,距离外延层14的上表面20的深度为DT2。浅沟槽还具有侧壁绝缘28,底部绝缘被去除。浅沟槽被填充以导电材料30,使得在浅沟槽的底部32(在此处绝缘被去除)形成与埋层16的电学接触。第一导电接触34电学连接到深沟槽17的导电材料22且第二导电接触36电学连接到浅沟槽结构18的导电材料30。第一和第二导电接触34、36彼此电学隔离。
[0012] 深沟槽结构17提供到具有一种导电性的基板12的电学传导路径且浅沟槽结构18提供到具有相反导电性的埋层16的电学传导路径。深沟槽结构17的侧壁绝缘22确保深沟槽中的导电填充材料24与外延层14和埋层16电学绝缘。浅沟槽结构18的侧壁绝缘28类似地确保浅沟槽中的导电填充材料30与外延层14电学绝缘。
[0013] 彼此面对的沟槽结构的绝缘侧壁形成横向地从深沟槽中的导电材料24侧延伸到面对的浅沟槽中的导电材料28侧且纵向地延伸到基本上浅沟槽结构18的深度的绝缘材料区域38。即,沟槽侧壁绝缘的相邻区域在浅沟槽结构18的大部分深度(DT2)直接接触。该绝缘材料区域38通过氧化布置在相邻沟槽之间的半导体材料的台面(mesa)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沟槽结构17、18的第一和第二导电材料24、30之间,半导体材料的氧化区域38约为1.2μm或更薄。沟槽结构17、18之间的距离选择为足够小,使得沟槽之间的半导体材料的台面在后续热氧化工艺期间被完全氧化。通过简单地改变布局中沟槽之间的距离,氧化物厚度可以在工艺和装置限定的限制内变化。例如,0.6μm的沟槽间隔导致沟槽结构17、18的导电材料24、30之间约1.2μm的氧化物厚度以及外沟槽侧壁处例如约0.7μm的氧化物厚度。
[0014] 广义地,与形成沟槽结构17、18相关的工艺参数(例如沟槽渐变(taper))可以选择为使得布置在深和浅沟槽之间的氧化半导体材料38的台面区域纵向地延伸到相比于外延层14的上表面20更靠近浅沟槽结构18的底部32的深度(DMESA_OX)。这样,朝向浅沟槽结构18的底部32,布置在沟槽结构17、18的面对的绝缘侧壁之间的一些半导体材料可以保持不被氧化。备选地,半导体材料的整个台面在如图2所示的浅沟槽结构18的整个深度被氧化。根据该实施例,半导体材料的氧化区域38纵向地从外延层14的上表面20延伸到埋层16。在任一情况中,半导体结构10最小化相邻沟槽之间的半导体材料的电学浮置区域且因此增加击穿电压。半导体结构10还通过消除相邻沟槽结构17、18之间的大多数或全部的半导体材料浮置台面减小晶体管单元布局大小。相邻沟槽结构17、18的导电填充材料24、
20和半导体区域之间的寄生电容也减小。
[0015] 图3-13说明制造半导体结构10的若干实施例的示意性剖面图。在图3中,提供第一导电性的半导体基板12且在基板12上形成相反导电性的外延层14且在基板12和外延层14之间形成与外延层14相同导电性的埋层16。埋层16可以经由任意常规工艺形成,例如将诸如磷、砷或锑的n型掺杂剂注入到p型基板且退火,或者外扩散(outdiffusion)、生长外延层14以及进一步外扩散到基板12和外延层14中,等等。
[0016] 图4说明同时蚀刻的深沟槽40和浅沟槽42。硬掩膜层44被提供且被构图以用作蚀刻掩膜。深和浅沟槽40、42然后例如经由反应离子蚀刻(RIE)工艺被各向异性蚀刻。在经由相同的沟槽蚀刻工艺蚀刻沟槽40、42时,用于基板接触的深沟槽40可以选择为较宽以导致比浅沟槽42更大的深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深沟槽40比浅沟槽42约宽20%至50%。
[0017] 图5-6说明备选实施例,其中沟槽40、42在分离的工艺序列中形成。根据该实施例,硬掩膜层44定义用于形成沟槽40、42的区域。沟槽40、42同时被蚀刻到第一深度,例如如图5所示的浅沟槽42的所需深度DT2。例如通过使用诸如的合适蚀刻掩膜材料46填充浅沟槽42,浅沟槽42然后被掩盖。沟槽蚀刻工艺继续,使得深沟槽40被蚀刻到所需深度(DT1)而同时浅沟槽42被掩盖以防止在被掩盖区域的进一步蚀刻,如图6所示。在深沟槽40蚀刻到所需深度之后,蚀刻掩膜材料46从浅沟槽42去除。根据该实施例,因为在分离的工艺序列中形成沟槽,并不需要用于不同沟槽宽度的不同蚀刻深度的精确控制。
[0018] 在任一情况中,沟槽蚀刻可以在形成侧壁绝缘之前或之后进行。在第一种情况中,在图5-6中示出的沟槽蚀刻实施例之后,执行提供用于深沟槽40的下部的侧壁绝缘的进一步的步骤。根据沟槽蚀刻实施例中的每一个,深沟槽40从外延层14的上表面20延伸到基板12且浅沟槽42从外延层14的上表面20延伸到埋层16,但是不延伸到基板20。备选地,沟槽40、42可以在两个连续的沟槽蚀刻步骤中依次蚀刻。
[0019] 图7说明在诸如热氧化的氧化工艺之后的沟槽40、42。氧化工艺沿着沟槽40、42的侧面和底部氧化半导体材料以提供沟槽侧壁绝缘22、28。氧化工艺被控制,使得布置在沟槽40、42的面对侧之间的外延生长的半导体材料的台面从外延层14的上表面20氧化到相比于外延层14的上表面20更靠近浅沟槽结构18的底部26的深度(DMESA-OX)。因此,半导体材料的氧化区域38纵向地延伸到基本上浅沟槽结构18的深度。这样,例如作为正沟槽渐变(taper)的结果,朝向浅沟槽结构18的底部32,布置在沟槽结构17、18的面对的绝缘侧壁之间的一些半导体材料可以保持不被氧化。备选地,半导体材料的整个台面在浅沟槽结构18的整个深度(DT2)被氧化,如图2和7所示。另外,可以沉积诸如氧化物或氮化物的另外的电介质层以进一步增加绝缘厚度。
[0020] 图8说明在沟槽40、42的底部26、32中的氧化物例如经由各向异性氧化蚀刻步骤被去除之后的沟槽40、42。如果沟槽蚀刻硬掩膜44仍在,则硬掩膜44可以用于在底部沟槽氧化物去除工艺期间保护外延层14的上表面20。基板12恰好位于深沟槽40下方的区域可以被掺杂以改善与基板12的接触电阻。埋层16恰好位于浅沟槽42下方的区域也可以被掺杂以改善与埋层16的接触电阻。
[0021] 图9说明在注入步骤期间的沟槽40、42。例如,取决于用于改善接触电阻的多晶掺杂的类型,沟槽底部可以被注入p型和/或n型掺杂剂48、50。在一个实施例,第一导电性的掺杂剂被注入到深沟槽40的底部26以增加深沟槽40下方的基板12的区域50中的基板12的导电性,且相反导电性的掺杂剂被注入到浅沟槽42的底部32以增加浅沟槽42下方的埋层16的区域52中的埋层16的导电性。在注入期间,表面20可以被诸如沟槽硬掩膜44的一部分或光刻胶层的掩膜层掩盖。
[0022] 图10说明减小沟槽40、42之间的接触电阻的备选实施例。根据该实施例,填充深沟槽40的导电材料24是掺杂的多晶硅且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剂从高掺杂的多晶硅向外扩散到基板12的底层区域50。填充浅沟槽42的导电材料30也是掺杂的多晶硅且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剂从高掺杂的多晶硅向外扩散到埋层16的底层区域52。例如,在基板12是p型且埋层16是n型时,浅沟槽42可以被填充以磷或砷掺杂的多晶硅,其外扩散以接触埋层16。深沟槽40可以被填充以掺杂的多晶硅,其外扩散以接触p型基板12。
[0023]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多晶硅沉积期间一个沟槽被填充以诸如碳的非多晶硅材料,且另一沟槽被填充以掺杂的多晶硅。碳从一个沟槽去除,该沟槽然后在另一沟槽被掩盖时被填充以适当导电性的掺杂的多晶硅。在另一实施例中,沉积的多晶硅在后续掩膜蚀刻步骤中去除。在又一实施例中,如果在一个或两个沟槽的底部区域中提供硅化物或薄金属层以提供与相应底层半导体材料的欧姆接触,单个多晶硅沉积步骤就足够。在另一实施例中,沟槽40、42被填充以金属或硅化物。
[0024] 图11-13说明备选沟槽填充实施例。根据该实施例,例如,如图11所示,沟槽40、42均填充以相同导电性掺杂的多晶硅54。多晶硅54然后从一个沟槽去除且另一沟槽和外延层14的表面20由掩膜56保护,例如如图12所示。例如,如图13所示,未被掩盖的沟槽填充以相反导电性的掺杂的多晶硅58,而另一沟槽保持被掩盖,使得深沟槽40中的多晶硅
54具有与基板12相同的导电性,且浅沟槽42中的多晶硅58与基板12和外延层14之间的埋层16具有相同的导电性。备选地,一个或两个沟槽40、42可以填充以诸如钨的金属或高导电碳或碳纳米管。在每一种情况中,除了形成有源和/或无源器件之外,例如如图2所示形成与沟槽结构17、18的导电材料24、30的相应接触34、36。取决于可用的热预算,沟槽结构17、18可以在非常早期的工艺阶段中形成,但是也可以在任一较晚的阶段形成。
[0025] 图14-16说明沟槽结构17、18的各种取向实施例的自上而下的平面图。在图14中,沟槽结构17、18彼此平行地延伸。在图15中,沟槽结构17、18彼此垂直地延伸。在图16中,沟槽结构17、18以直线端对端地延伸。沟槽结构17、18中的一个或二者可以形成闭环。
[0026] 图17说明共同形成闭环60的沟槽结构17、18的实施例的自上而下的平面图。图18说明形成闭环62的深沟槽结构17和横向地从闭环62的一侧延伸到闭环62的相对侧的浅沟槽结构18的一个实施例的自上而下的平面图。可以使用此处描述的半导体结构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制造各种类型的有源和/或无源器件。
[0027] 图19说明集成电路70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集成电路70包括如此前所述的第一导电性的基板12、相反导电性的外延层14以及夹置在基板12和外延层14之间与外延层14具有相同导电性的埋层16。功率晶体管布置72的一个或更多晶体管在基板12的区域形成。在图19中示出功率晶体管布置72的两个晶体管单元172,但是可以包括任意数目的单元。
[0028] 深沟槽结构17穿过外延层14和埋层16延伸到基板12以用于将位于基板12的该区域内的每个晶体管72与相邻区域(视图外)的晶体管电学隔离。如此前所述,深沟槽结构17的导电材料24与基板12电学接触。也如此前所述,浅沟槽结构18穿过外延层14延伸到埋层16,浅沟槽18的导电材料30与埋层16电学接触。
[0029] 在沟槽17、18之间的是横向地从深沟槽结构17的导电材料24延伸到浅沟槽结构18的导电材料30的半导体材料的氧化台面38。半导体材料的氧化台面38纵向地延伸到相比于外延层14的上表面20更靠近较浅沟槽结构18的底部32的深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晶体管72是垂直扩散MOS晶体管,其漏极区域74由埋层16形成。源极区域76和源极区域76下面的体区域80在外延层14中形成。栅电极82通过底层绝缘体84与体区域
80中的沟道区空间隔开。还提供相应的源极、栅极和漏极接触86、88、90。还提供到深沟槽结构17的导电材料24的单独接触93。接触86、88、90彼此隔离且在适当的地方通过绝缘体92、94与外延层14隔离。可以提供结终止(termination)延伸78。除了或者代替MOS晶体管,功率晶体管布置72可以包括双极器件、二极管等。外延层14可以通过外延工艺、通过扩散等形成。基板12可以是另一基板中形成的阱。埋层16可以通过外延等形成。
[0030] 图20说明包括在半导体基板中形成的第一导电性(例如n型)的源极区域102的功率半导体结构100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第二导电性(例如p型)的体区域104布置在源极区域102上方。需要时,体104的某些区域106、108可以比其他区域更重或更轻地掺杂。第一导电性的漏极区域110布置在体区域140上方,使得体区域104夹置在源极区域102和漏极区域110之间。具有被绝缘体114环绕的栅极导体112的栅极结构穿过漏极区域110和体区域104延伸到源极区域102内。具有被绝缘体118环绕的栅极导体116的第二栅极结构类似地穿过漏极区域110和体区域104延伸到源极区域102内。深沟槽结构120穿过漏极区域110和体区域104延伸到源极区域102且包括与源极区域102电学接触的导电材料122。深沟槽结构120的导电材料122通过侧壁绝缘124与漏极和体区域110、
104分开。浅沟槽结构126穿过漏极区域110延伸到体区域104,且包括与体区域104电学接触的导电材料128。浅沟槽结构126的导电材料128通过侧壁绝缘130与漏极区域110分开。半导体材料的氧化区域132横向地从面对浅沟槽结构126的深导电材料122侧延伸到面对深沟槽结构120的浅导电材料128侧。半导体材料的氧化区域132纵向地延伸到相比于漂移区域110的上表面更靠近浅沟槽结构126的底部的深度。共享的接触134连接沟槽结构120、126的导电材料122、128。漏极电极136接触漏极区域110且源极电极138接触源极区域102。绝缘体层140将栅极结构与漏极电极136分开。
[0031] 为简化描述,使用诸如“下面”、“下方”、“下”、“上方”、“上面”等空间相对术语来解释一个元件相对于第二元件的定位。这些术语旨在涵盖除了附图中示出的那些取向之外的不同取向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而且,诸如“第一”、“第二”等术语也用于描述各个元件、区域、部分等,且也并不旨在限制。贯穿说明书,相似的术语表示相似的元件。
[0032] 如此处所使用,术语“具有”、“含有”、“包括”、“包含”等是开放性术语,指示陈述的元件或特征的存在,但是不排除附加元件或特征。除非上下文明确声明,否则冠词“一个”和“该”旨在包括复数以及单数。
[0033] 鉴于上述范围的变型和应用,应当理解,本发明不受前述描述限制,也不受附图限制。而是,本发明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合法等价限制。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电接触件 2020-05-13 435
磁接触器 2020-05-13 186
用于手纹和指纹的无接触识别的系统 2020-05-12 688
接触线及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2020-05-12 571
一种电磁式节能防晃动交流接触器 2020-05-12 539
一种立式交流接触器 2020-05-11 323
电接触器 2020-05-13 904
接触元件 2020-05-13 437
流体密封的接触穿通件 2020-05-11 582
流体密封的接触穿通件 2020-05-11 81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