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酿酒 / 酒糟 / 一种治疗痔疮的民间中药制剂

一种治疗痔疮的民间中药制剂

阅读:965发布:2023-03-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治疗痔疮的民间中药制剂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治疗 痔疮的民间中药制剂,包括内服制剂和外用熏剂,其中,内服制剂主要是由以下 原料药 制成的:炒猪 蹄 甲30~60克,干蛇莓40~60克,仙鹤草50~80克,紫草茸10~20克,鸡矢藤30~70克,地龙10~20克等;外用熏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 芒硝 60~100克, 马 钱子1.5~3克,五倍子25~40克,木鳖子3~5克,鱼腥草30~60克,乌梅肉20~50克, 冰 片6~12克。本发明的治疗痔疮的中药制剂,内服制剂具有清热燥湿排毒、消肿止痛、凉血 止血 的功效,外用熏剂具有清 热解 毒、消肿散结、疗疮止痛的功效,内服制剂和外用熏剂合用(应用针刺独特 穴位 ,效果更佳),可有效治疗痔疮。,下面是一种治疗痔疮的民间中药制剂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治疗痔疮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服制剂和外用熏剂,其中,内服制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炒猪甲30~60克,干蛇莓40~60克,仙鹤草50~80克,紫草茸10~20克,槐15~30克,田七10~20克,胡黄连10~20克,生大黄15~30克,蒲公英30~60克,连翘15~25克,鸡矢藤30~70克,地龙10~20克;
外用熏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芒硝60~100克,钱子1.5~3克,五倍子25~40克,木鳖子3~5克,鱼腥草30~60克,乌梅肉20~50克,片6~12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痔疮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服制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猪蹄甲40克,蛇莓60克,仙鹤草70克,紫草茸20克,槐角20克,田七15克,胡黄连
15克,生大黄25克,蒲公英50克,连翘20克,鸡矢藤50克,地龙15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痔疮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熏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芒硝80克,马钱子1.5克,五倍子30克,木鳖子3克,鱼腥草45克,乌梅肉40克,冰片6克。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痔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内服制剂制成煎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片剂或胶囊剂;将外用熏剂制成煎剂、颗粒剂、粉剂或泡袋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痔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内服制剂的制备:取除炒猪蹄甲外各的原料药,加适量,或加水、以及黄酒或酒糟酒适量,浸泡30分钟;取炒猪蹄甲,加水适量,先常规煎煮20分钟,再入上述浸泡的原料药,常规煎煮25分钟,过滤得药液,向药渣中再加水适量,常规煎煮15分钟,过滤得药液,两次药液混合,即得内服制剂;
(2)外用熏剂的制备:取芒硝、马钱子、五倍子、木鳖子、鱼腥草和乌梅肉,混合,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常规煎煮20分钟,过滤得药液,加入冰片,混匀,即得外用熏剂。
6.一种治疗痔疮的内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炒猪蹄甲30~60克,干蛇莓40~60克,仙鹤草50~80克,紫草茸10~20克,槐角15~30克,田七10~20克,胡黄连10~20克,生大黄15~30克,蒲公英30~60克,连翘15~25克,鸡矢藤30~70克,地龙10~20克。
7.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痔疮的内服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除炒猪蹄甲外各的原料药,加水适量,或加水、以及黄酒或酒糟酒适量,浸泡30分钟;取炒猪蹄甲,加水适量,先常规煎煮20分钟,再入上述浸泡的原料药,常规煎煮25分钟,过滤得药液,向药渣中再加水适量,常规煎煮15分钟,过滤得药液,两次药液混合,即得内服制剂。
8.一种治疗痔疮的外用熏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芒硝60~100克,马钱子1.5~3克,五倍子25~40克,木鳖子3~5克,鱼腥草30~60克,乌梅肉20~50克,冰片6~12克。
9.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痔疮的外用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芒硝、马钱子、五倍子、木鳖子、鱼腥草和乌梅肉,混合,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常规煎煮20分钟,过滤得药液,加入冰片,混匀,即得外用熏剂。
10.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服制剂与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用熏剂联合在制备治疗痔疮的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全文

一种治疗痔疮的民间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痔疮的民间中药制剂,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痔疮是一种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素有“十人九痔”之说。痔病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局部团。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又可分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临床以出血、疼痛、脱出等为临床表现。
[0003] 痔疮,中医认为其病因为、湿、燥、热四气相合,伤及肠胃,血脉不行,湿热下注肛肠所致。《内经》曰:“因而饮食、筋脉横解,肠僻为痔”。而偏嗜辛辣、便秘和腹泻以及腹压增高则是产生痔核的诱因。痔病虽然是局部病变,但与人体全身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病理变化是密切相关的。脏腑亏虚、气血不足是痔的发病基础,诚如《丹溪心法》所说:“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醉饮交接,多欲自戕,以致气血下坠,结聚肛,宿滞不散而冲突为痔者”。因此对痔疮的治疗,当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根据病情,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辨病和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0004] 内治法对于改善肌体的整体状况,纠正痔病的发病基础尤为重要。中药内治法主要是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将痔疮分为五种中医证型,(1)风热肠燥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色鲜红,量或多或少,伴口渴欲饮,大便干结,排出困难。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治宜清热疏风,凉血止血。方用凉血地黄汤加减。(2)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红或暗红,量较多,肛门肿痛,肛缘有肿物隆起,表面光亮,质软,或肿物表面轻度溃烂,有渗液,大便次数增多,或带有粘液臭秽难闻,伴肛门下坠,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方用脏连丸加减或秦艽苍术汤加减。(3)气滞血瘀证:肛门疼痛,如胀如刺,或肛旁肿物隆起,色紫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境界清楚,或肛内肿物脱出坠胀疼痛,伴有便秘。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或黄,脉弦细涩。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止痛如神汤加减。(4)脾虚气陷证:肛门坠胀,肛内肿物脱出需手托还纳,活动劳累之后更甚,便后出血,血色淡红,伴有头晕,面色无华,神疲乏。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气摄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血虚者合四物汤。(5)血热瘀结证:肛缘肿物突起,其色暗紫,疼痛剧烈难忍,肛门坠胀,伴口渴便秘;舌紫,苔薄黄,脉弦涩。治宜清热凉血,散瘀消肿。方用凉血地黄汤合活血散瘀汤加减。
[0005] 中医理论认为,局部的病变,不管是疼痛、红肿、瘀血,在很大的程度上都责之于气血瘀滞,或为外伤导致,或为热毒所为,或为湿热引起。中医外治法治疗痔疮,主要有熏蒸外洗法、外敷法、塞药法、肚脐贴药法等,简便直接,药物可直达病所。药物熏蒸是首要疗法,通过温热作用对病位局部的刺激,能使中药的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患处,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具有药物直达病所、疗效肯定、简单易行、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临床中药熏蒸外洗制剂处方各异,南北差异也较大,临床上要注重辨证施治方可得心应手。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痔疮的民间中药制剂。
[0007]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 一种治疗痔疮的民间中药制剂,包括内服制剂和外用熏剂,其中,
[0009] 内服制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炒猪甲30~60克,干蛇莓40~60克,仙鹤草50~80克,紫草茸10~20克,槐15~30克,田七10~20克,胡黄连10~20克,生大黄15~30克,蒲公英30~60克,连翘15~25克,鸡矢藤30~70克,地龙10~20克。
[0010] 外用熏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芒硝60~100克,钱子1.5~3克,五倍子25~40克,木鳖子3~5克,鱼腥草30~60克,乌梅肉20~50克,片6~12克。
[0011] 所述治疗痔疮的中药制剂,制备时,采用常规方法制备成常见的剂型即可,内服制剂可以制成煎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片剂、胶囊剂等,外用熏剂可以制成煎剂、颗粒剂、粉剂、泡袋剂等。优选的,内服制剂、外用熏剂均制成煎剂,具体如下:
[0012] (1)内服制剂的制备:取各原料药(炒猪蹄甲除外),加适量,或加水、以及黄酒或酒糟酒适量,浸泡30分钟;取炒猪蹄甲,加水适量,先常规煎煮20分钟,再入上述浸泡的原料药,常规煎煮25分钟,过滤得药液,向药渣中再加水适量,常规煎煮15分钟,过滤得药液,两次药液混合,即得内服制剂;
[0013] (2)外用熏剂的制备:取芒硝、马钱子、五倍子、木鳖子、鱼腥草和乌梅肉,混合,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常规煎煮20分钟,过滤得药液,加入冰片,混匀,即得外用熏剂。
[0014] 本发明的治疗痔疮的中药制剂,包括内服制剂和外用熏剂,其中内服制剂具有清热燥湿排毒、消肿止痛、凉血止血的功效,外用熏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疗疮止痛的功效,治疗时,内服制剂和外用熏剂合用(应用针刺独特穴位,效果更佳),可有效治疗痔疮。具体的治疗方式如下:
[0015] 内服制剂的使用方式:制得煎剂后,口服,每日一剂,分三次饭后1小时服用。
[0016] 外用熏剂的使用方式:制得煎剂后,趁热外熏患处(仅用来坐薰,不能洗患处),每日一剂,睡前坐熏至水凉即可。
[0017] 通常治疗当天即可见效(症状有所减轻或明显缓解),5天1个疗程,病情轻者1个疗程即可治愈,病情严重者2~3个疗程可治愈。治疗过程中,个别体弱者服药后可能大便质稀,此为正常反应,停药后即可消失。孕产妇慎用。
[0018] 内服制剂的方解如下:方中炒猪蹄甲清下焦浊气,具有排脓消痈、解毒生肌之功效,药理上有抗炎止血镇痛之作用,主治诸痔;蛇莓为民间常用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收敛止血、凉血之功效;仙鹤草属收敛止血药,具有收敛止血、解毒之功,大量使用有提升中气、升阳举陷之效;紫草茸为虫分泌物,可止血补血生新血,对各种内出血有良效;四药相配共凑清热凉血、消肿镇痛、祛腐解毒之功效,为君药。鸡矢藤排肠浊,止痛有奇效,大黄苦寒攻下,荡涤肠中湿热瘀毒、祛腐生新;蒲公英清热解毒,凉血消痈、通淋散结;连翘芳香清解,既轻宣透表,又清热解毒,为疮家圣药;胡黄连清热消疳、退热除蒸善治痔疮肿毒;槐角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田七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以上药物共伍为臣药,助君药清毒消肿、化瘀生新,止血镇痛。地龙清热除痹、散瘀通络、熄风止痙,改善青筋怒张且助药运行,为佐药。诸药合用,具有清热燥湿、散瘀排毒、消肿镇痛、凉血止血之功效,使湿热瘀结之毒荡涤下泄,热结通而瘀自散,血行畅且风祛则肿痛消,促病痊愈。
[0019] 外用熏剂的方解如下:方中芒硝咸软苦泄、泻热通便,外用有清热散结、解毒消肿之效;马钱子通络强筋、散结止痛、消肿解毒,二者共为君药。木鳖子散结消肿攻毒,攻毒疗疮效佳;鱼腥草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二者共为臣药助君药加强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五倍子涩肠止泻、收敛止血、降火解毒;乌梅肉收敛消肿镇痛、补血止血、调节免疫;冰片苦寒归心经,芳香走窜,活血通络,消肿镇痛,泻火解毒、止痛防腐疗痹;三者共为佐药。诸药相伍,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疗疮止痛之功,血风湿瘀之邪得除,诸症循经外发,疼痛、瘀血、水肿皆可因毒清彻解。
[0020]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中个别原料药物来自民间,炮制奇特,属临床非常用药物,强调急攻峻下,经过多年临床验证,效果显著。
[0021] 本发明治疗痔疮的中药制剂,虽然部分原料药有毒,但均在可用范围内,不会引起患者中毒,如:蛇莓等,均在安全剂量范围内;马钱子,木鳖子,均为外用(外熏),既不内服也不直接与皮肤接触,不会使患者中毒或过敏。
[0022] 本发明所用的原料药,若无特别说明,均为干燥的原料药,按国家相关标准炮制。
[0023] 本发明使用的各种术语和短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含义。提及的术语和短语如有与公知含义不一致的,以本发明所表述的含义为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化和修饰。
[0025] 实施例1制备治疗痔疮的中药制剂
[0026] 包括内服制剂和外用熏剂,其中,
[0027] 内服制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此为一剂药的量):猪蹄甲40克,蛇莓60克,仙鹤草70克,紫草茸20克,槐角20克,田七15克,胡黄连15克,生大黄25克,蒲公英50克,连翘20克,鸡矢藤50克,地龙15克。
[0028] 外用熏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为一剂外熏药的量):芒硝80克,马钱子1.5克,五倍子30克,木鳖子3克,鱼腥草45克,乌梅肉40克,冰片6克。
[0029] 制备方法如下:
[0030] (1)内服制剂的制备:取各原料药(炒猪蹄甲除外),加水、黄酒适量,浸泡30分钟;取炒猪蹄甲,加水适量,先常规煎煮20分钟,再入上述浸泡的原料药,常规煎煮25分钟,过滤得药液,向药渣中再加水适量,常规煎煮15分钟,过滤得药液,两次药液混合,即得内服制剂。口服,每日一剂,分三次饭后1小时服用。
[0031] (2)外用熏剂的制备:取芒硝、马钱子、五倍子、木鳖子、鱼腥草和乌梅肉,混合,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常规煎煮20分钟,过滤得药液,加入冰片,混匀,即得外用熏剂。
[0032] 实施例2制备治疗痔疮的中药制剂
[0033] 包括内服制剂和外用熏剂,其中,
[0034] 内服制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炒猪蹄甲40克,干蛇莓50克,仙鹤草70克,紫草茸12克,槐角25克,田七18克,胡黄连12克,生大黄25克,蒲公英40克,连翘20克,鸡矢藤40克,地龙18克。
[0035] 外用熏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芒硝70克,马钱子2克,五倍子30克,木鳖子4克,鱼腥草40克,乌梅肉40克,冰片8克。
[0036] 制备方法如下:
[0037] (1)内服制剂的制备:取各原料药(炒猪蹄甲除外),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取炒猪蹄甲,加水适量,先常规煎煮20分钟,再入上述浸泡的原料药,常规煎煮25分钟,过滤得药液,向药渣中再加水适量,常规煎煮15分钟,过滤得药液,两次药液混合,即得内服制剂。口服,每日一剂,分三次饭后1小时服用。
[0038] (2)外用熏剂的制备:取芒硝、马钱子、五倍子、木鳖子、鱼腥草和乌梅肉,混合,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常规煎煮20分钟,过滤得药液,加入冰片,混匀,即得外用熏剂。
[0039] 实施例3制备治疗痔疮的中药制剂
[0040] 包括内服制剂和外用熏剂,其中,
[0041] 内服制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炒猪蹄甲50克,干蛇莓45克,仙鹤草60克,紫草茸18克,槐角20克,田七13克,胡黄连17克,生大黄20克,蒲公英50克,连翘15克,鸡矢藤60克,地龙12克。
[0042] 外用熏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芒硝80克,马钱子2.5克,五倍子35克,木鳖子4克,鱼腥草50克,乌梅肉30克,冰片10克。
[0043]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44] 实施例4制备治疗痔疮的中药制剂
[0045] 包括内服制剂和外用熏剂,其中,
[0046] 内服制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炒猪蹄甲30克,干蛇莓60克,仙鹤草50克,紫草茸20克,槐角15克,田七20克,胡黄连10克,生大黄30克,蒲公英30克,连翘25克,鸡矢藤30克,地龙20克。
[0047] 外用熏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芒硝60克,马钱子3克,五倍子25克,木鳖子5克,鱼腥草30克,乌梅肉50克,冰片6克。
[0048]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0049] 实施例5制备治疗痔疮的中药制剂
[0050] 包括内服制剂和外用熏剂,其中,
[0051] 内服制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炒猪蹄甲60克,干蛇莓40克,仙鹤草80克,紫草茸10克,槐角30克,田七10克,胡黄连20克,生大黄15克,蒲公英60克,连翘15克,鸡矢藤70克,地龙10克。
[0052] 外用熏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芒硝100克,马钱子1.5克,五倍子40克,木鳖子3克,鱼腥草60克,乌梅肉20克,冰片12克。
[0053]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0054] 临床资料总结
[0055] 一、临床资料
[0056]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所有病例均为2013年3月至2018年6月间诊断为内痔、外痔、混合痔的患者。
[0057] (二)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首届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痔的诊断及疗效标准》及《痔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内痔、外痔、混合痔诊断标准制定,具体如下:
[0058] (1)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四度:
[0059]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0060]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0061]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0062] Ⅳ度:可有便血;痔核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急性炎症时可出现嵌顿。
[0063] (2)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和炎性外痔4类:
[0064] ①炎性外痔:肛缘皮肤损伤或感染后,形成肛门皮肤皱襞突起,呈红、肿、热、痛的炎性表现。
[0065] ②血栓性外痔:因肛门静脉炎症或便时用力过猛而致肛门静脉丛内有血栓形成,皮下突发青紫色肿块,初起尚软,疼痛剧烈,渐变硬,可活动,触痛明显。
[0066] ③结缔组织性外痔:因慢性炎症的刺激、反复发作致肛缘局部皮肤发生结缔组织增生肥大,痔内无曲张的静脉丛,亦称赘皮外痔。
[0067] ④静脉曲张性外痔:久蹲或吸引时,肛门皮下肿胀,可见曲张的静脉团,不能立即消散,可伴有坠胀感,团块按压后可消失。
[0068] (3)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内外痔体相互融合贯通连为一体。
[0069] (三)检查方法
[0070] 1.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0071] 2.肛管直肠指诊:是重要的检查方法。Ⅰ、Ⅱ度内痔指诊时多无异常;对反复脱出的Ⅲ、Ⅳ度内痔,指诊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织。肛管直肠指诊可以及时发现大部分中低位肛门直肠肿瘤和其他疾病。
[0072] 3.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0073] 4.疑有消化道肿瘤等患者,建议选作结肠镜检查。
[0074] (四)主要症状和体征评分量化标准:参照全国首届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痔的诊断及疗效标准》及《痔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结合临床工作中对痔病患者的观察与随访,自拟评分标准如下:
[0075] 1.肛门疼痛:
[0076] 0分 无疼痛;
[0077] 2分 肛门轻微疼痛,不必处理;
[0078] 4分 肛门疼痛,无明显痛苦表情,服一般止痛药即可缓解;
[0079] 6分 肛门疼痛较重,有痛苦表情,需用阿片类或哌替啶(度冷丁)类药物方能止痛。
[0080] 2.便血:
[0081] 0分 无便血;
[0082] 2分 偶有出血,厕纸染血,大便带血;
[0083] 4分 滴血,需药物治疗;
[0084] 6分 射血,持续流血,量多,需压迫及药物止血治疗。
[0085] 3.肛门水肿:
[0086] 0分 无水肿或略有水肿,但不影响活动;
[0087] 2分 水肿仅限一处,水肿组织直径≤1cm,影响活动;
[0088] 4分 水肿一处或多处,1cm<水肿组织直径≤2cm,影响活动;
[0089] 6分 水肿一处或多处,水肿组织直径>2cm,影响活动。
[0090] 4.肛门坠胀:
[0091] 0分 无坠胀;
[0092] 2分 偶有肛内胀满感,便前明显;
[0093] 4分 肛内胀满明显,呈持续性;
[0094] 6分 肛内坠胀感较重,便意频频,欲便不解。
[0095] 5.痔核脱出:
[0096] 0分 肛缘无外翻,痔核无脱出;
[0097] 2分 便后脱出痔核,能自行回纳;
[0098] 4分 便后脱出痔核,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托回;
[0099] 6分痔核持续脱出或用手还纳后易脱出。
[0100] (五)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0101] 1.病例纳入标准:
[0102]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痔病;
[0103] (2)年龄≥20岁且≤70岁的男性或女性患者;
[0104] (3)血常规、凝血系列、心电图均在可以手术的范围之内;
[0105] (4)均同意接受本治疗方案者。
[0106] 2.病例排除标准:
[0107] (1)不符合纳入病例标准,不配合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完整者;
[0108] (2)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
[0109] (3)合并有其它肛门疾病如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肛周湿疹、结直肠炎、直肠肿瘤等患者;
[0110] (4)合并有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乙型肝炎、性病等患者;
[0111] (5)对坐浴熏洗中药不能耐受者。
[0112] (6)过敏性体质及对该研究药物成分过敏者。
[0113] (六)病例分组: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内痔、外痔、混合痔患者分为五组,每组30例作为对比观察。
[0114] A组:中药内服,30例;
[0115] B组:针灸+中药内服,30例;
[0116] C组:针灸+中药外用熏蒸,30例;
[0117] D组:中药内服+中药外用熏蒸,30例;
[0118] E组:针灸+中药内服+中药外用熏蒸,30例。
[0119] (七)一般资料
[0120] 1.各组性别构成情况比较:本资料中男性63例,女性87例,各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0121] 表1各组性别构成情况比较
[0122]
[0123]
[0124] 注:经χ2检验,P>0.05,表明各组患者性别构成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0125] 2.各组年龄分布情况比较:本资料中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68岁,各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0126] 表2各组年龄分布情况比较
[0127]
[0128] 注:经Ridit分析,P>0.05,表明各组年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0129] 3.各组术前病情比较:本资料中患者内痔二期的22例,内痔三期的19例,炎性外痔23例,血栓外痔26例,混合痔60例。具体分布情况见表3。
[0130] 表3各组术前病情比较
[0131]
[0132] 注:经χ2检验,各组P值均为P>0.05,表明各组患者在病情分布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均具有可比性。
[0133] 4.各组病程比较:本资料中病程在3年之内的有29例,病程在3至10年的有63例,病程长于10年的有58例,具体分布情况见表4。
[0134] 表4各组病例病程比较
[0135]
[0136] 注:经Ridit分析,P>0.05,说明各组患者在病程分布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0137] 5.各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分布比较:治疗前症状体征即患者初次就诊的症状体征,各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对应例数分别比较,求得P值均为P>0.05,表明治疗前各组症状体征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具体分布情况见表5、6、7、8、9。
[0138] 表5治疗前肛门疼痛情况分布比较
[0139]
[0140] 注:经ridit分析,P>0.05,表明治疗前肛门疼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0141] 表6治疗前便血情况分布比较
[0142]
[0143] 注:经ridit分析,P>0.05,表明治疗前便血症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0144] 表7治疗前肛门水肿情况分布比较
[0145]
[0146] 注:经ridit分析,P>0.05,表明治疗前肛门水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0147] 表8治疗前肛门坠胀情况分布比较
[0148]
[0149]
[0150] 注:经ridit分析,P>0.05,表明治疗前肛门坠胀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0151] 表9治疗前痔核脱出情况分布比较
[0152]
[0153] 注:经ridit分析,P>0.05,表明治疗前痔核脱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0154] 二、研究方法
[0155] (一)治疗方法
[0156] 1.针刺疗法
[0157] 方法:选择口腔内某一特定穴位,进行点刺放血疗法。
[0158] 治则:调气血,活血化瘀、生新止痛、清热利湿。
[0159] 疗程:痔疮疼痛当日即可减轻。
[0160] 2.内服制剂(紫甲仙莓汤)
[0161] 组方(此为一剂药的量):猪蹄甲40克,蛇莓60克,仙鹤草70克,紫草茸20克,槐角20克,田七15克,胡黄连15克,生大黄25克,蒲公英50克,连翘20克,鸡矢藤50克,地龙15克。
[0162] 治则:清热燥湿排毒、消肿止痛、凉血止血。
[0163] 用法:取各原料药(炒猪蹄甲除外),加水和黄酒适量,浸泡30分钟。取炒猪蹄甲,先煎20分钟,再入其它原料药,常规煎煮25分钟,过滤得药液,再加水煎煮15分钟,过滤得原液,两煎原液混合,即得内服制剂。制得煎剂后,口服,每日一剂,分三次饭后1小时服用。
[0164] 疗程:通常治疗当天即可见效(症状有所减轻或明显缓解),5天1个疗程,病情轻者1个疗程即可治愈,病情严重者2~3个疗程可治愈。治疗过程中,个别体弱者服药后可能大便质稀,此为正常反应,停药后即可消失。孕产妇慎用。
[0165] 3.外用熏剂(马硝方熏剂)
[0166] 组方(为一剂外熏药的量):芒硝80克,马钱子1.5克,五倍子30克,木鳖子3克,鱼腥草45克,乌梅肉40克,冰片6克。
[0167] 治则: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疗疮止痛。
[0168] 用法:取芒硝、马钱子、五倍子、木鳖子、鱼腥草和乌梅肉,混合,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常规煎煮20分钟,过滤得药液,加入冰片,混匀,即得外用熏剂。制得煎剂后,趁热外熏患处(仅用来坐薰,不能洗患处),每日一剂,睡前坐熏至水凉即可。
[0169] 疗程:痔疮疼痛当日即可减轻或明显缓解。一般痔疮治疗5天为一个疗程,即可康复;对于个别体弱、病情严重患者需2到3个疗程配合其它调治即可临床治愈。
[0170] 4.个体化治疗
[0171] 首先确诊内痔、外痔、混合痔。
[0172] 治疗方法:
[0173] (1)对于内痔患者,如舌下血管青粗、突出者,先征求患者意见,之后安排针灸。医生根据患者情况,选定是内服汤剂,或者汤剂和针灸并用。处方汤剂为紫甲仙莓汤(即为本发明的内服制剂),5剂内服即可。
[0174] (2)对于外痔患者,如舌下血管青粗、突出者,先征求患者意见,之后安排针灸。根据患者情况,选定是紫甲仙莓汤内服、外用马硝方熏剂(即为本发明的外用熏剂)熏蒸,或者是内服药、外熏药的同时进行针灸治疗。
[0175] (3)对于混合痔患者,可选定紫甲仙莓汤内服、外用马硝方熏剂熏蒸,同时进行针灸治疗。
[0176] (二)观察指标
[0177] 1.疗效性观察:患者自就诊后第1天开始接受治疗,治疗期间每天及时将各症状体征对应积分填入“治疗痔病观察表”,治疗后对比观察各组患者各症状体征缓解情况,评价总体疗效,评定其治疗结果。
[0178] 2.安全性观察
[0179] (1)一般体检项目(呼吸、脉搏、体温、血压)。
[0180] (2)血、尿、大便常规化验。
[0181] (3)心、肝、肾及凝血功能检查。
[0182] (三)疗效评定
[0183] 参照全国首届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痔的诊断及疗效标准》及《痔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结合临床工作中对治疗后患者的观察,自拟疗效评定标准如下:
[0184] 1.疗效指数:用n值表示;
[0185]
[0186] 2.近期总疗效评定标准:
[0187] 治愈:各项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5%。
[0188] 显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积分减少,疗效指数≥75%。
[0189] 有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积分减少,疗效指数≥30%。
[0190] 无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积分无变化或减少,疗效指数﹤30%。
[0191] 3.单项症状体征疗效评定标准:
[0192] 治愈:各项症状体征消失,积分恢复为0分。
[0193] 显效:各项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积分较前降低4分。
[0194] 有效:各项症状体征改善,积分较前降低2分。
[0195] 无效:各项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者,积分无变化。
[0196] (四)统计学方法
[0197] 本研究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0198] 三、研究结果
[0199] (一)治疗后各组间主要症状体征疗效比较
[0200] 治疗前各组病情分布不同,出现的症状体症不同,根据观察表对各组治疗前后症状体症的积分变化,进行量化统计后得出分值,具体情况见表10。
[0201] 表10治疗前后各组症状体症疗效比较
[0202]
[0203]
[0204] 统计数字显示,本中医特色治疗对肛门疼痛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便血的总有效率为95.65%,对肛门水肿的总有效率为93.14%,对肛门坠胀的总有效率为90.62%,对痔核脱出的总有效率为87.12%。
[0205] (二)各组总疗效比较
[0206] 治疗5天后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10天总有效率为94.74%,治疗15天总有效率为96.24%,具体情况见表11、12、13。
[0207] 表11治疗5天后各组总疗效比较
[0208]
[0209] 治疗5天后经统计,中药内服A组总有效率86.66%,针灸+中药内服B组总有效率90.00%,针灸+中药外用熏蒸C组总有效率90.00%,中药内服+中药外用熏蒸D组总有效率
90.00%,针灸+中药内服+中药外用熏蒸E组总有效率93.33%,共观察150例,总有效率为
90.00%。
[0210] 表12治疗10天后各组总疗效比较
[0211]
[0212] 治疗10天后经统计,中药内服A组总有效率93.33%,针灸+中药内服B组总有效率93.10%,针灸+中药外用熏蒸C组总有效率96.43%,中药内服+中药外用熏蒸D组总有效率
95.65%,针灸+中药内服+中药外用熏蒸E组总有效率95.65%,共观察150例,总有效率为
94.74%。
[0213] 表13治疗15天后各组总疗效比较
[0214]
[0215] 治疗15天后经统计,中药内服A组总有效率96.29%,针灸+中药内服B组总有效率95.65%,针灸+中药外用熏蒸C组总有效率95.65%,中药内服+中药外用熏蒸D组总有效率
92.31%,针灸+中药内服+中药外用熏蒸E组总有效率100.00%,共观察150例,总有效率为
95.92%。
[0216] (三)安全性观察
[0217] 各组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无药物过敏、药物中毒及其他严重并发症。中药内服方剂中对于年老体弱者可能会引起大便质稀或次数增多,停药症状消失。临床上安全可靠,风险可控。
[0218] 四、讨论
[0219] (一)祖国医学对痔病因病机的认识
[0220] 肛门亦称魄门。经:“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这是对肛门生理功能的最早记载。从解剖角度上看,肛门属大肠。如明代薛己所言:“痔属肝脾肾三经。”[0221] 祖国医学认为:《医宗金鉴》云:“痔疮形名亦多般,不外风湿燥热源。”痔疮是由于外感六淫、七情内伤等各种原因致使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症,不外乎气虚、湿热、淤血所致。还认为痔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脏腑本虚、房室不慎、六淫致病及其他病因如久站久坐、负重远行、久泻久痢久咳、便秘、妊娠、分娩、月经不调或受胎毒所致。
[0222] 历代医家立足整体从不同方面对痔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论述,归纳为如下:
[0223] 1.饮食不节,损伤胃肠
[0224] 许多医家认为饮食不节是痔的发生的主要原因。《素问·生气通天论》即提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饥饱失常,饮食偏嗜,可导致脾胃损伤,气血乏源,脏腑失养,功能失调,风湿热燥结聚肛门使筋脉横解为痔,宋代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记载“脏腑所发,多由饮食不节,醉饱无时,恣食肥腻、胡椒辛辣,炙煿酽酒,任情醉饱……遂致阴阳不和关,格壅塞,风热下冲,乃生五痔”,说明痔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有密切关系。明代方贤《奇效良方》指出:“酒热之毒流于脉……内注大肠……以火就燥,则大便闭而痔漏作矣。”清《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食气流滞,则湿热之气,澼积于阳明大肠而为痔。饮食不节、醉饱、嗜食辛辣油腻炙煿厚味等,肠胃易生湿积热,湿热下注蕴积日久不散,下趋大肠,蕴而为痔”。《外科正宗》云:“酒色过度,肠胃受伤,以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俱能发痔。”
[0225] 2.起居无常,劳倦内伤
[0226] 长时间的过劳,包括劳力过度、房劳过度等都会成为痔的发病因素。久坐久行,负重远行等使肛门气血凝滞,运行不畅,结聚肛门成痔。如《外科正宗》载:“夫痔者,乃素积湿热,过食炙搏,或因久坐而血脉不行,又因七情而过伤生冷。以及担轻负重,竭力远行,气血纵横,经络交错,……俱能发痔。”直肠肛门位于躯干下部,其经脉回流容易受阻,如薛己《薛氏医案》中所言“臀,膀胱经部分也,居小腹之后,此阴中之阴……虽太阳多血,气运难及,血亦罕到。”劳力过度易伤气耗阴,如长期负重远行,劳力过度则可出现气滞血瘀。《外科正宗》云:“担轻负重,竭力远行,气血纵横,经络交错……以至浊气淤血流注肛门。”房劳过度可耗伤阴血,阴火内生,逼迫后阴,蕴积而为痔。如《医宗金鉴》所言:“痔总不外乎醉饱入房,筋脉横解,精气脱泄,热毒乘虚下注”。《丹溪心法》也有“痔者……醉饮交接,多欲自戕,以致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突为痔也。”
[0227] 3.外感六淫,搏结成痔
[0228] 外感六淫之气,搏结肛门成痔。如《诸病源候论》云:“诸痔皆有伤风……致劳扰血气,而经脉流溢,渗漏肠间,冲发下部。”《东垣十书》云:“善为病者,皆是湿热风燥所伤,而热为最多也。”
[0229] 4.脾胃损伤,脏腑虚弱
[0230] 脏腑虚弱是痔的发生的又一因素,明代李梴《医学入门》认为:“盖饱食,则脾不能运,食积停聚大肠。脾土虚,肺金失养,则肝木寡畏,风邪乘虚下流,轻则肠风下血,重则变为痔漏。”正如《丹溪心法》言“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醉饮交接,多欲自戕,以致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突为痔也。”《疮疡经验全书》言:“人生素不能饮酒亦患痔,脏虚故也”,先天脏腑虚弱,使正气不足,功能失调,风热燥湿等外邪侵袭机体不得从表宣泄,留于体内,攻入大肠,或脾虚气陷,气血失调,或脾失健运,湿热内结下注,或津伤肠燥,大便难出,“久忍大便,遂致阴阳不合,关格奎塞,风热下冲,乃生五痔”。《医宗金鉴》云:“有久泻久痢而生痔者”,“久病咳嗽而后生痔者”。可见久泻、久痢、久咳亦可成痔。
[0231] 5.情志失调,气血逆乱
[0232] 情志失调导致气血逆乱也是痔疮发生的病因病机之一,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怒则气逆,思则气结,情志失调使气血逆乱,经脉纵横,浊气瘀血流注于肛门而为痔。如《薛氏医案》已明确指出情志失调与痔的发病关系,“喜则伤心,怒则伤肝,喜怒无常,气血浸入大肠致谷道无出路,结积成块,生血生乳,各有形相”。
[0233] 6.其他
[0234] 宋代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说:“产后用力大过而生痔者”。说明痔与生育有关,《疮疡经验全书》中“亦有父子相传者,母血父精而成”及明代薛己《薛氏医案》:“痔疮之症或禀受胎毒,或母腹中受热也。”说明痔疮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0235] 综上所述,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等因素或合而为病,或单独出现,均可导致脏腑亏损,气滞血瘀,气血衰退,湿热瘀血浊气下注肛门蕴发为痔。
[0236] (二)祖国医学对痔疮方药的认识
[0237] 1.汉代最早记载痔疮内治方药
[0238] 汉代《神农本草经》是最早载有痔疮内治方药的医书,其载药21种。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鉴别痔疮出血的方法以及治疗痔疮出血的方药,即“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用赤小豆、当归治疗痔疮出血。
[0239] 2.隋唐时期丰富了痔疮内治方药
[0240] 唐代孙思邈于《千金要方》中提倡用血肉有情之品来治疗痔疮出血,其《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著作中就载有治疗痔疮的内治方药30余首,其中包括沿用至今具有显著疗效的槐子丸、猬皮丸、内补散等,常用药物如刺猬皮、槐子、雄黄、黄芪、芍药、龟甲、蛇蜕、槐实等。《外台秘要》中沿用张仲景、孙思邈的方药,又增内治方剂10余首,并将其分类,其中包括五痔方、肠痔方、诸痔通用方,频次最多的中药仍为黄芪、黄芩、槐子、当归等。隋唐时期方药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关于痔疮的治则治法却很少提及,而药物大多以补气、养血、止血多种治法结合运用治疗,正符合痔疮乃筋脉气血病的特点,丰富了痔病的内治方药。
[0241] 3.宋代医书详细阐述了痔的症状分型
[0242] 宋代医书《太平圣惠方》中就分别收录了治疗痔疮“肿痛”“肛边生鼠乳”“下血不止”“气痔”“酒痔”等诸方多达70余首,亦将其症型分为肛门肿痛、肛门瘙痒、出血不止、酒后痔疮等。《圣济总录》承袭《诸病源候论》中对痔疮分为五大类的有关论述,载入血、肠、牡、匕、脉五种痔的方药,亦增添异功散等沿用至今的有效方剂。宋代更注重痔疮的辨证论治,治法上更加注重调和气血,方剂上亦更加丰富。
[0243] 4.金元时期医家对痔病的治疗注重从病因入手
[0244] 金元时期医家辈出、百家争鸣,对痔病的治疗从病因入手,注重对痔病病因的探究。如“寒凉派”创始人刘完素强调火热致病,他指出痔疮“当泻三焦,火热退……病自愈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攻邪派”创始人张从正注重治疗痔疮在治湿的同时通利肠胃,有“痔而不愈……同治湿法而治之”(《儒门事亲》)之说,主张先用导水,次服枳壳丸、木香槟榔丸等以通利肠胃。“养阴派”医家朱丹溪论治痔疮当解热调血顺气,有“痔疮专以凉血为主”(《丹溪心法》)之说,调气、和血与凉血三方面并重以治疗痔疮。“补土派”创始人李东垣强调治痔以凉血、泻火、除湿、润燥为主,又有提到痔疮严重者,当以“苦寒泻火,辛温和血润燥,疏风止痛”来治疗(《兰室秘藏》)。李氏在治血的基础上又兼顾除湿、润燥的治法,治疗效果极佳。可见,金元诸家对于痔疮的治疗方法从单纯补气养血,已经转变为凉血、泻火、除湿、润燥等多种方法辨证施治,具有清晰的治疗思路,对后世医家关于痔疮的治疗影响深远。
[0245] 5.明清时期更加深入了痔疮的分型论治
[0246] 明清时期医家对痔疮治疗的内治法发展显得略微缓慢,而在中医外科学的影响下外治法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痔漏病专科逐渐形成,更加深入了痔病的分型论治,中医对痔病的内治疗法体系愈发完善,推其病因、辨其病型、施其治法、用其方药越来越成体系。明代陈实功著之《外科正宗》、清代高秉钧著之《疡科心得集》均承前人之法,而另出新方。如《疡科心得集》指出若便秘加之锨痛、小便不利者,治疗当宜用“清热凉血、润燥疏风”之法;若人气血俱虚,又感寒凉伤身,治疗当宜“调养脾胃”;若大便秘涩,又疼痛难忍者,治疗当“润燥除湿”;若肛门下坠而疼痛不已者,治疗当“泻火导湿”;若肛门下坠而瘙痒难耐者,治疗当“祛风胜湿”。诸多医家对痔病的治疗注重从病因入手,加以治疗,使得论治愈发丰富而具体,推进了痔疮内治法理论体系的建立,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综上可以看出,痔疮的中医内治法,从最初提及几种方药,到奠定其补气养血的治疗原则,到着重病因、分型论治,到发展凉血、泻火、除湿、润燥多种治法对症施治、结合多种方药增其疗效,使得内治法理论体系更加完善。
[0247] (三)中医内治法治疗痔的历史渊源及理论基础
[0248] 根据分析古代文献中痔病内治法的相关论述,可以整理出古代医家大体上以清法、补法、消法三方面来指导痔疮的治疗。根据痔疮的病证特点,包括出血、肿痛、便秘、痔核等,当用清法,取其清热解毒、凉血之意,以泄热调营;用补法,取其补益气血之意,以益气升举;用消法,取其行气散结之意,以消肿止痛。并且可针对痔疮的具体临床表现综合运用多种丰富的治疗方法。
[0249] 1.清法:清法包括清热凉血、清热利湿、清热解毒等,是应用寒凉药物治疗痔疮的一种方法。①清热凉血法:适用于内痔初起兼见便血或便秘者,多数痔病皆有此症状,故用此方法者居多,如《疡医大全》有“治痔不过凉血清热”、《外科大成》有“肠痔下血,风热居多”之说,治疗当选用黄连、槐角、生地等清热之品。②清热利湿法:适用于痔核肿痛兼见出血者,故有肿块者常用除湿之法治之,如“肠头肿而成块者,泻火除湿”(《赤水玄珠》)。
[0250] 《证治准绳·大小腑门》亦提到肛门下坠且肿痛者,治疗当“祛风胜湿”;另有小便涩滞者,治疗当“清热导湿”,用药多以黄连、黄柏、当归、槐子、枳壳、木香、厚朴、苦参等为主。③清热解毒法:适用于痔病肿痛下血兼见热象者,对于痔疮下血诸症常选用此法治疗,如《古今医鉴·痔漏》有云“宜清热解毒,期得痔漏之要也”,说明治疗痔疮之重要原则为清热解毒,中药常选用黄芩、赤芍、黄连、槐花、赤小豆等。
[0251] 2.补法:补法是应用滋补调养的药物治疗痔疮,以补充正气、促进康复的一种方法。正如《疡医大全》有云:“痔贵早为培补,益气保元。”遂其常以痔病出血时间久、体虚判断其为脾虚气陷证,治疗上以补气养血益脾为原则,治疗出血久之痔病。《外科正宗》亦提到有内痔出血的症状,且如厕时觉脱肛难收者,治疗当“健脾、升举中气”;若在大便前后有出血之症状,且面色发黄、心胆气虚、鸣者,治疗宜“养血健脾”,方用黄芪丸、加味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中药常选用黄芪、白术、茯苓、陈皮等。
[0252] 3.消法:消法是应用行气活血、化癖的方法,以改善气血运行,消散瘀毒、肿痛、止血的一种方法。《外科启玄·明内消法论》中将消法定义为:“绝其源而清其内,不令外发,故云内消。”就痔疮而言,气血凝滞则会出现坠胀疼痛、便血的症状,故用消法行气、活血、化瘀,治疗此类痔疮常用方剂五痔散、乳香丸等,中药常选用当归、川芎、乳香、鳖甲、槟榔、木香、枳壳等。
[0253] (四)中医外治法治疗痔的历史渊源及理论基础
[0254] 清代医家吴师机有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法亦即内治之法,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法则神奇变幻。”
[0255] 1.熏法的历史渊源
[0256] 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外治法包括熏、浴、洒、沃、傅、涂、膏、封等,熏作为首要提到的治疗方法。《礼记·曲礼》中也有“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的论述。秦汉时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意为用汤液使其汗出,这是用熏洗法以祛邪的最早记载,为熏洗疗法奠定了理论基础。汉代《伤寒论》中“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拂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这是仲景使用熏法达到助阳解表治疗表证的记载,也是现代汤药熏蒸治病之先导。晋代与南北朝时期,熏洗疗法已成为治疗急症的常用方法。如《肘后备急方》卷一·治卒心腹烦满方第十一项下载有“治卒心腹烦满,又胸胁痛欲死,以热汤令灼灼尔,渍手足,复易秘方”。卷二·治卒霍乱诸急方第十二项下载有“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浓煮竹叶汤五、六升,令灼已转筋处”。唐代,熏洗疗法的应用较为广泛,如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均载有大量的熏洗疗法。宋金元明时期,熏洗疗法的应用转为普及,如《太平圣惠方》就载有熏洗方剂163首,其中眼科24首,阴疮及阴部湿痒24首,扭伤骨折11首《圣济总录》载有熏洗方40余首。清代完善熏洗理论,更有吴尚生提出“枢也,在中兼表里者也,可以转运阴阳之气也”,“可以折五郁之气而资化源”,“可以升降变化,分清浊而理阴阳。营卫气通,五脏肠胃既和,而九窍皆顺,并达于膝理,行于四肢也”,此法“最妙,内外治贯通在此……可必期其效”。
[0257] 2.熏蒸的中医理论基础
[0258] 首先是药物熏洗,可直达病所。熏洗疗法利用蒸气熏蒸,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肌体,当肌肤受到一定温度的药物的熏蒸刺激后,会在局部出现升温和潮红,并通过经络深入经络、脏腑各部位,乃至全身,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发挥其药理作用。其次另一方而是指除药物之外的间接作用,温热作用对病位局部的刺激,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而起到纠正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等作用以治疗疾病。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经脉相通,遍布全身,与体表皮肤、器官九窍、四肢等紧密相连。中医理论认为,局部的病变,不管是疼痛、红肿、瘀血,在很大的程度上都责之于气血瘀滞,或为外伤导致,或为热毒所为,或为湿热引起。通过熏洗之后,促使局部的气血流通,气血瘀滞的症状得以解除,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0259] 3.现代研究:当利用药物趁热在皮肤或患部熏蒸时,由于温热刺激,引起皮肤和患部的血管扩张,能促使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和淋巴循环,除了促进药物发挥直接治疗作用外,还能使新陈代谢旺盛,并能疏通经络,增强血液活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同时又能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形成新的反射,从而破坏原有的病理反射联系。
[0260] 综上所述,中药熏蒸疗法在临床范围中应用很广,能使中药的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患处,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具有药物直达病所,疗效肯定,简单易行,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操作方法灵活多变。
[0261] (五)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痔的历史渊源及理论基础
[0262] 1.历史渊源
[0263] 针灸是我国中医之瑰宝,针作为一种传统疗法,以其操作方便、痛苦小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主要包括针刺、挑刺、穴位注射、火针、电针、灸、埋线等疗法,而在痔科疾病的治疗上,针灸更是发挥了其优势,中医经典对此中早有记载,《针灸资生经》:“痔若未深,尾间骨下近谷道(肛门)灸,一穴七壮,大称其验。针刺疗法自晋代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记载了针灸治疗痔疮的先例。医家常选用不同的穴位进行治疗,常用穴位有小肠俞、秩边、复溜、承山、长强等。
[0264] 2.理论基础
[0265] 针刺结合其他疗法治疗痔疮的文献报道比较多。如杨卫青等在“针灸治疗痔疮的临床概况”一文中作了比较详细的概述,指出:针灸治疗痔疮大多数选择的是阳经局部穴位,多以经验穴位为主,如长强穴、承山穴、大肠腧穴等,往往极少涉及经络辨证,这是临床上需要重视的。另值得一提的是,针灸分为“针法”和“灸法”两种,现实是针灸治疗痔疮多运用“针法”,反而忽略了疗效更好的“灸法”。龚氏收治100例痔疮患者,治疗组用针刺配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选取:承山、承扶、会阳、大肠俞、合谷穴,针刺6天,痊愈率为71%。蒙氏用针灸结合中药熏洗治疗痔疮患者32例,针刺双侧次髎、承山、束骨、长强、二白,治疗2个疗程,共20天对比单纯中药熏药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68.8%。张氏针刺“董氏奇穴”结合点刺放血、耳穴压丸法治疗无手术指征痔疮患者55例,皮内针针刺董氏三穴其门、其正、其角,委中点刺放血,于耳穴大肠、直肠、肛门、脾穴行王不留行压丸治疗,2天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2.7%。王氏针刺腰骶近脊柱处,痔疮阳性反应点进行针刺,3天一个疗程,治愈率达94.44%,且在一年随访时间内,仅有2例复发。
[0266] 临床上对于个别突出的症状,可进行随症取穴,又称为“经验选穴”,这种随症选穴法都是长期临床经验的结晶,疗效较高。二白穴作为经外奇穴,是古今治疗痔疮的经验效穴,对痔疮疼、痒、出血的突出症状有着特殊的治疗作用,早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便有“痔漏之疾亦可针,里急后重最难禁,或痒或痛或下血,二白穴从掌后寻”的记载。根据选穴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二白穴选用相对较多,体现现代医家重视经验取穴。综上所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痔疮选取腧穴主要为承山、长强、二白、会阳、大肠俞和次髎;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是背腰部(含骶部和臀部)和下肢部。针灸对减轻痔疮疼痛和出血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针灸治疗痔疮取穴遵循循经取穴、局部取穴、远端取穴、邻近取穴和随症取穴的规律。
[0267] (六)本治疗特色的作用机理分析
[0268] 对痔疮的治疗,当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根据病情,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辨病和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0269] 1.针刺疗法
[0270] 针刺是针灸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可疏通经脉,调节气血阴阳,在痔疮治疗上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0271] 本特色针刺方法是选择口腔内下某一特定穴位,进行点刺放血疗法,痔疮疼痛当日即可减轻。
[0272] 痔疮生于肛门内外,与任督二脉有密切关系。督脉起于长强穴,终于唇系带龈交之处的龈交穴,任脉起于会阴穴,终于下唇之处的承浆穴。长强穴与会阴穴位于肛门附近,肛门有痔者即可通过在任督二脉上解决问题。《黄帝内经·素问》中“缪刺论”提到:“下病上治、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按此针灸理论,中医治痔疮选取口腔下某特定穴位,进行针灸,可打通任督二脉,起到调气血,活血化瘀、生新止痛、清热利湿的作用。
[0273] 此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快速、安全可靠且痛苦小等特点,故容易被痔疮患者所接受。
[0274] 2.中药内服(紫甲仙莓汤)
[0275] 治则:清热燥湿、散瘀排毒、消肿镇痛、凉血止血。
[0276] 方解如下:方中炒猪蹄甲清下焦浊气,具有排脓消痈、解毒生肌之功效,药理上有抗炎止血镇痛之作用,主治诸痔;蛇莓为民间常用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收敛止血、凉血之功效;仙鹤草属收敛止血药,具有收敛止血、解毒之功,大量使用有提升中气、升阳举陷之效;紫草茸为虫分泌物,可止血补血生新血,对各种内出血有良效;四药相配共凑清热凉血、消肿镇痛、祛腐解毒之功效,为君药;鸡矢藤排肠浊,止痛有奇效,大黄苦寒攻下,荡涤肠中湿热瘀毒、祛腐生新;蒲公英清热解毒,凉血消痈、通淋散结;连翘芳香清解,既轻宣透表,又清热解毒,为疮家圣药;胡黄连清热消疳、退热除蒸善治痔疮肿毒;槐角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田七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以上药物共伍为臣药,助君药清毒消肿、化瘀生新,止血镇痛。地龙清热除痹、散瘀通络、熄风止痙,改善青筋怒张且助药运行,为佐药。诸药合用,具有清热燥湿、散瘀排毒、消肿镇痛、凉血止血之功效,使湿热瘀结之毒荡涤下泄,热结通而瘀自散,血行畅且风祛则肿痛消,促病痊愈。内治法对于改善肌体的整体状况,纠正痔的发病基础尤为重要。
[0277] 3.外用熏蒸(马硝方熏剂)
[0278] 治则: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疗疮止痛。
[0279] 方解如下:方中芒硝咸软苦泄、泻热通便,外用有清热散结、解毒消肿之效;马钱子通络强筋、散结止痛、消肿解毒,二者共为君药。木鳖子散结消肿攻毒,攻毒疗疮效佳;鱼腥草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二者共为臣药助君药加强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五倍子涩肠止泻、收敛止血、降火解毒;乌梅肉收敛消肿镇痛、补血止血、调节免疫;冰片苦寒归心经,芳香走窜,活血通络,消肿镇痛,泻火解毒、止痛防腐疗痹;三者共为佐药。诸药相伍,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疗疮止痛之功,血风湿瘀之邪得除,诸症循经外发,疼痛、瘀血、水肿皆可因毒清彻解。
[0280] 4.个体化治疗
[0281] 确诊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后,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0282] (1)对于内痔患者,如舌下血管青粗、突出者,先征求患者意见,之后安排针灸。医生根据患者情况,选定是内服汤剂,或者汤剂和针灸并用。处方汤剂为紫甲仙莓汤(即为本发明的内服制剂),5剂内服即可。
[0283] (2)对于外痔患者,如舌下血管青粗、突出者,先征求患者意见,之后安排针灸。根据患者情况,选定是紫甲仙莓汤内服、外用马硝方熏剂(即为本发明的外用熏剂)熏蒸,或者是内服药、外熏药的同时进行针灸治疗。
[0284] (3)对于混合痔患者,可选定紫甲仙莓汤内服、外用马硝方熏剂熏蒸,同时进行针灸治疗。
[0285] 个体化治疗可以做到更加有的放矢,更加人性化,更加对症治疗,保证了治疗的有效性,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0286] (七)结果分析
[0287] 1.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疗效分析
[0288] 经统计学分析,本中医特色治疗对肛门疼痛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便血的总有效率为95.65%,对肛门水肿的总有效率为93.14%,对肛门坠胀的总有效率为90.62%,对痔核脱出的总有效率为87.12%。治疗前较治疗后主要症状比较,在肛门疼痛、便血、肛门水肿、肛门坠胀、痔核脱出等方面,上述治疗方法均可不同程度缓解病情。
[0289] 2.治疗前后临床总疗效比较
[0290] 采取上述治疗方案治疗,分别于治疗第5天、第10天、第15天观察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可知,上述治疗方案在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均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但各组间效果存在差异,特别是治疗A组、B组较治疗C组、D组间,在治疗的第5天、第10天、第15天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单纯中药内服或者外用治疗效果虽疗效显著,但较复合疗法疗效存在差异,临床试验证明中药内服配合中药熏洗或加针灸穴位挑刺效果明显。
[0291] 五、结语
[0292] 本研究依据祖国医学理论,按照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认为痔病基本病机为风湿热邪合而为病,又有经络淤阻的方面,故予针刺特定穴位、中药内服、中药熏蒸个体化综合治疗,治以清热解毒、利湿排毒、消肿散结、凉血止血、疗疮止痛。
[0293]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内痔、外痔、混合痔患者分为五组。A组中药内服30例、B组针灸+中药内服30例、C组针灸+中药外用熏蒸30例、D组中药内服+中药外用熏蒸30例、E组针灸+中药内服+中药外用熏蒸30例,量化评分,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本中医特色治疗对肛门疼痛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便血的总有效率为95.65%,对肛门水肿的总有效率为93.14%,对肛门坠胀的总有效率为90.62%,对痔核脱出的总有效率为87.12%;治疗5天后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10天总有效率为94.74%,治疗15天总有效率为96.24%。说明本方法防治痔病疼痛、水肿、便血、疗效显著,其次肛门坠胀、痔核脱出,证明了本疗法用于治疗痔病辨证、治疗、组方用药及选穴的正确性。
[0294] 各组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无药物过敏、药物中毒及其他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安全可靠,风险可控。个体化治疗可以做到更加有的放矢和对症治疗,保证了治疗的有效性,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本方法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单、治疗方法灵活多变、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
[0295] 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上述实施例,以完全公开和描述如何实施和使用所主张的实施方案,而不是用于限制本文公开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修饰将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酒糟转运车 2020-05-11 325
一种酒糟饲料 2020-05-11 176
酒糟油茶专用肥 2020-05-12 848
狼疮酒糟鼻膏 2020-05-11 341
酒糟过滤室 2020-05-13 912
酒糟搅拌机 2020-05-12 786
酒糟过滤器 2020-05-13 385
酒糟转运车 2020-05-13 567
酒糟摊凉机 2020-05-12 805
酒糟发酵车 2020-05-14 750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