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饮料和饮料加工 / 胶囊座 / 一种胶囊型机器人

一种胶囊型机器人

阅读:501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胶囊型机器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胶囊 机器人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透明灯罩(1)、 机器人本体 (5)和移动 基座 (6),透明灯罩(1)与机器人本体(5)的一端固连,中间 活塞 杆(7)与机器人本体(5)固连,中间 活塞杆 (7)安装在中间 液压缸 (16)中,中间液压缸(16)固定在移动基座(6)中;一共有六组由 支撑 足(2)、扇 齿轮 (3)、支撑杆(4)、 曲柄 (8)、滑 块 (9)、外围活塞(12)和液压缸(15)组成的驱动腿系统。本 发明 的机器人能够在管径较小且管径 波动 大、拐弯处较多、 姿态 在空间内变化的软体或硬质管道内爬行,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动 力 强劲,能够转弯,且与管道 接触 时较为柔顺,不会造成管道内壁与自身结构的破坏。,下面是一种胶囊型机器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胶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透明灯罩(1)、机器人本体(5)和移动基座(6),透明灯罩(1)与机器人本体(5)的一端固连,中间活塞杆(7)与机器人本体(5)固连,中间活塞杆(7)安装在中间液压缸(16)中,中间液压缸(16)固定在移动基座(6)中;一共有六组由支撑足(2)、扇齿轮(3)、支撑杆(4)、曲柄(8)、滑(9)、外围活塞(12)和液压缸(15)组成的驱动腿系统,其中三组驱动腿系统与机器人本体(5)相连,另外三组驱动腿系统与移动基座(6)相连;与机器人本体(5)相连的三组驱动腿系统中,每组的扇齿轮(3)与机器人本体(5)铰接,支撑杆(4)与机器人本体(5)铰接,与移动基座(6)相连的三组驱动腿系统中,每组的扇齿轮(3)与移动基座(6)铰接,支撑杆(4)与移动基座(6)铰接,所有六组驱动腿系统中的扇齿轮(3)与曲柄(8)固连,曲柄(8)与滑块(9)铰接,每个滑块(9)与两个支撑杆(4)移动副配合,支撑足(2)与支撑杆(4)固连,机器人本体(5)和移动基座(6)的外围都设置有三个液压缸(15),外围活塞(12)限制在液压缸(15)中移动,与外围活塞(12)固连的齿条与扇齿轮(3)齿轮副配合,机器人本体(5)的中间有一个活检钳通道(13),移动基座(6)的中间有两个中间液压缸(16)和一个活检钳通道(13),所述两个中间液压缸(16)与两个中间活塞杆(7)配合,摄像头(10)与机器人本体(5)固连,灯珠(11)与机器人本体(5)固连,液压缸(15)和中间液压缸(16)的一端都有进液口(14)与其固连,为防止与外围活塞(12)固连的齿条与机器人本体(5)干涉,机器人本体(5)上还设置有防齿条干涉孔(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中还有必备的主控模块、CMOS芯片、定位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机器人尾部还与电源线和信号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检钳通道用于让作业器械、细或气管通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机器人采用液压驱动,可以通过测量流进的液压介质体积测得活塞的行程,再根据驱动腿系统的机械结构几何关系反算出支撑杆的张,进而测得机器人的展开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机器人采用液压驱动,由于液压回路中的液体压相等,所以可在管道外设置压力传感器测得机器人中的液压缸中的压力,再根据驱动腿系统的机械力传递关系反算出支撑足的支持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足与支撑杆之间还可用柔性铰链相连,以提高支撑足与管道内壁的贴合度,减小压强,防止破坏管道内壁;支撑足两端可以做得稍弯或质地较软,这样可以减小支撑足与管道内障碍物的碰触伤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机器人有两种工作模式:尺蠖运动模式和斜线运动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机器人行进过程中,可结合机器人本体上的摄像头的拍摄图像来辅助控制,从而及时地调整位姿即胶囊机器人本体与管道的同轴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5)与曲柄(8)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以辅助支撑腿收回,或者在其他合适位置设置复位弹簧;之所以设置复位弹簧,是因为活塞可以由液压介质推动前进,但是活塞后退如果只靠机器人周围环境气压推动,将动力不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机器人本体(5)相连的三组驱动腿系统和与移动基座(6)相连的另外三组驱动腿系统在初始状态下靠的很近;当机器人在软体管道尤其是肠道中时,管道内壁是互相粘连的,机器人前进需要推开周围的管壁组织,克服摩擦力;当机器人后腿撑住管壁时,后组腿支撑足周围一定范围内管壁组织都在一定程度上撑开,前组腿前伸时几乎很少碰到管壁组织,所以这种布置方式中机器人的前进阻力很小,这既有助于节能,又能防止破坏管壁组织;如果驱动系统出故障(如液压介质泄露),机器人会有复位弹簧将机器人驱动腿收回,然后人为的将机器人抽出,不会出现机器人腿无法收回而卡死在管道中的事故出现。

说明书全文

一种胶囊型机器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领域,尤其是一种爬行机器人,具体地说是一种胶囊机器人。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由于工业生产的多样化,各种各样的机器人陆续被研究出来以完成不同的任务。其中,胶囊机器人发展较晚,主要服务于工业用细管道、动物消化道检查等空间狭小、环境复杂的管道。由于结构尺寸的限制,现有的胶囊机器人自由度过少,难以适应复杂的环境。现有的胶囊机器人大多由电机驱动或者磁控,驱动十分有限,并且磁控的稳定性难以提高。另外,现有的腿式主动胶囊机器人展开半径小,无法探测管径变化较大的管道,如人体结肠。现有的蛇形机器人能够胜任复杂管道探查这方面的工作,但是蛇形机器人控制复杂,制作不易,成本过高,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且容易对软体管道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胶囊机器人驱动力小、适应性差、稳定性差等缺陷,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操控方便的胶囊机器人,其能够在管径较小且管径波动大、拐弯处较多、姿态在空间内变化的软体或硬质管道内爬行,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动力强劲,能够转弯,且与管道接触时较为柔顺,不会造成管道内壁与自身结构的破坏,尤其适合于结肠疾病筛查,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胶囊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透明灯罩1、机器人本体5和移动基座6,透明灯罩
1与机器人本体5的一端固连,中间活塞杆7与机器人本体5固连,中间活塞杆7安装在中间液压缸16中,中间液压缸16固定在移动基座6中;一共有六组由支撑足2、扇齿轮3、支撑杆4、曲柄8、滑9、外围活塞12和液压缸15组成的驱动腿系统,其中三组驱动腿系统与机器人本体
5相连,另外三组驱动腿系统与移动基座6相连;与机器人本体5相连的三组驱动腿系统中,每组的扇齿轮3与机器人本体5铰接,支撑杆4与机器人本体5铰接,与移动基座6相连的三组驱动腿系统中,每组的扇齿轮3与移动基座6铰接,支撑杆4与移动基座6铰接,所有六组驱动腿系统中的扇齿轮3与曲柄8固连,曲柄8与滑块9铰接,每个滑块9与两个支撑杆4移动副配合,支撑足2与支撑杆4固连,机器人本体5和移动基座6的外围都设置有三个液压缸15,外围活塞12限制在液压缸15中移动,与外围活塞12固连的齿条与扇齿轮3齿轮副配合,机器人本体5的中间有一个活检钳通道13,移动基座6的中间有两个中间液压缸16和一个活检钳通道
13,所述两个中间液压缸16与两个中间活塞杆7配合,摄像头10与机器人本体5固连,灯珠11与机器人本体5固连,液压缸15和中间液压缸16的一端都有进液口14与其固连,为防止与外围活塞12固连的齿条与机器人本体5干涉,机器人本体5上还设置有防齿条干涉孔17。
[0005] 所述机器人本体中还有必备的主控模块、CMOS芯片、定位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机器人尾部还与电源线和信号线相连。
[0006] 所述活检钳通道用于让作业器械、细或气管通过。
[0007] 机器人采用液压驱动,可以通过测量流进的液压介质体积测得活塞的行程,再根据驱动腿系统的机械结构几何关系反算出支撑杆的张,进而测得机器人的展开半径。
[0008] 机器人采用液压驱动,由于液压回路中的液体压力相等,所以可在管道外设置压力传感器测得机器人中的液压缸中的压力,再根据驱动腿系统的机械力传递关系反算出支撑足的支持力。
[0009] 所述支撑足与支撑杆之间还可用柔性铰链相连,以提高支撑足与管道内壁的贴合度,减小压强,防止破坏管道内壁;支撑足两端可以做得稍弯或质地较软,这样可以减小支撑足与管道内障碍物的碰触伤害。
[0010] 所述的机器人有两种工作模式:尺蠖运动模式和斜线运动模式。
[0011] 在机器人行进过程中,可结合机器人本体上的摄像头的拍摄图像来辅助控制,从而及时地调整位姿即胶囊机器人本体与管道的同轴度
[0012] 所述机器人本体5与曲柄8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以辅助支撑腿收回,或者在其他合适位置设置复位弹簧;之所以设置复位弹簧,是因为活塞可以由液压介质推动前进,但是活塞后退如果只靠机器人周围环境气压推动,将动力不足。
[0013] 所述与机器人本体5相连的三组驱动腿系统和与移动基座6相连的另外三组驱动腿系统在初始状态下靠的很近。当机器人在软体管道尤其是肠道中时,管道内壁是互相粘连的,机器人前进需要推开周围的管壁组织,克服一定的摩擦力,而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当机器人后腿撑住管壁时,后组腿支撑足周围一定范围内管壁组织都在一定程度上撑开,前组腿前伸时几乎很少碰到管壁组织,所以这种布置方式中机器人的前进阻力很小,这既有助于节能,又能防止破坏管壁组织;如果驱动系统出故障(如液压介质泄露),机器人会有复位弹簧将机器人驱动腿收回,然后人为的将机器人抽出,不会出现机器人腿无法收回而卡死在管道中的事故出现。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机器人能够在管径较小且管径波动大、拐弯处较多、姿态在空间内变化的软体或硬质管道内爬行,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动力强劲,能够转弯,且与管道接触时较为柔顺,不会造成管道内壁与自身结构的破坏,尤其适合于结肠疾病筛查,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它既能作尺蠖运动又能作斜线运动。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的机器人胶囊状态总体图。
[0016] 图2是本发明的机器人展开状态总体图。
[0017] 图3是本发明的机器人头部细节图。
[0018] 图4是本发明的机器人内部细节图。
[0019] 图5是本发明的机器人尾部细节图。
[0020] 图6是本发明的移动基座细节图。
[0021] 图7是本发明的机器人本体细节图。
[0022] 图8是机器人转弯原理图。
[0023] 图9是机器人的两种运动模式示意图。
[0024] 图中:1,透明灯罩;2,支撑足;3,扇齿轮;4,支撑杆;5,机器人本体;6,移动基座;7,中间活塞杆;8,曲柄;9,滑块;10,摄像头;11,灯珠;12,外围活塞;13,活检钳通道;14,进液口;15,液压缸;16,中间液压缸;17,防齿条干涉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6] 如图1-9所示。
[0027] 一种胶囊机器人,它主要由机器人本体5、移动基座6、驱动腿系统三部分和辅助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辅助系统包括透明灯罩1、摄像关10、灯珠11等。透明灯罩1与机器人本体5的一端固连,中间活塞杆7与机器人本体5固连,中间活塞杆7安装在中间液压缸16中,中间液压缸16固定在移动基座6中;一共有六组由支撑足2、扇齿轮3、支撑杆4、曲柄8、滑块9、外围活塞12和液压缸15组成的驱动腿系统,如图2所示,其中三组驱动腿系统与机器人本体5相连,另外三组驱动腿系统与移动基座6相连;与机器人本体5相连的三组驱动腿系统中,每组的扇齿轮3与机器人本体5铰接,支撑杆4与机器人本体5铰接,与移动基座6相连的三组驱动腿系统中,每组的扇齿轮3与移动基座6铰接,支撑杆4与移动基座6铰接,所有六组驱动腿系统中的扇齿轮3与曲柄8固连,曲柄8与滑块9铰接,每个滑块9与两个支撑杆4移动副配合,支撑足2与支撑杆4固连,机器人本体5和移动基座6的外围都设置有三个液压缸15,外围活塞12限制在液压缸15中移动(如图4),与外围活塞12固连的齿条与扇齿轮3齿轮副配合,机器人本体5的中间有一个活检钳通道13,活检钳通道13是用于让作业器械、细水或细气管通过而设置的。移动基座6的中间有两个中间液压缸16和一个活检钳通道13(如图6),所述两个中间液压缸16与两个中间活塞杆7配合,摄像头10与机器人本体5固连,灯珠11与机器人本体5固连,如图3。液压缸15和中间液压缸16的一端都有进液口14(如图5))与其固连,为防止与外围活塞12固连的齿条与机器人本体5干涉,机器人本体5上还设置有防齿条干涉孔
17,如图8。为了保障胶囊机器人正常工作,还必须配以相应的控制模块,如主控模块、CMOS芯片、定位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机器人尾部还与电源线和信号线相连,这些均可采用现有的电气控制技术加以实现,故不再详述。
[0028] 与机器人本体5相连的三组驱动腿系统和与移动基座6相连的另外三组驱动腿系统在初始状态下靠的很近。当机器人在软体管道尤其是肠道中时,管道内壁是互相粘连的,机器人前进需要推开周围的管壁组织,克服一定的摩擦力,而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当机器人后腿撑住管壁时,后组腿支撑足周围一定范围内管壁组织都在一定程度上撑开,前组腿前伸时几乎很少碰到管壁组织,所以这种布置方式中机器人的前进阻力很小,这既有助于节能,又能防止破坏管壁组织;如果驱动系统出故障(如液压介质泄露),机器人会有复位弹簧将机器人驱动腿收回,然后人为的将机器人抽出,不会出现机器人腿无法收回而卡死在管道中的事故出现。
[0029] 本发明的胶囊机器人采用液压驱动,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流进的液压介质体积测得活塞的行程,再根据驱动腿系统的机械结构几何关系反算出支撑杆的张角,进而测得机器人的展开半径。由于液压回路中的液体压力相等,所以可在管道外设置压力传感器测得机器人中的液压缸中的压力,再根据驱动腿系统的机械力传递关系反算出支撑足的支持力。
[0030] 具体实施时支撑足与支撑杆之间还可采用柔性铰链相连,以提高支撑足与管道内壁的贴合度,减小压强,防止破坏管道内壁;支撑足两端可以做得稍弯或质地较软,这样可以减小支撑足与管道内障碍物的碰触伤害。
[0031] 本发明的胶囊机器人有两种工作模式:尺蠖运动模式和斜线运动模式,如下详述。在机器人行进过程中,可结合机器人本体上的摄像头的拍摄图像来辅助控制,从而及时地调整位姿即胶囊机器人本体与管道的同轴度。所述机器人本体5与曲柄8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以辅助支撑腿收回,或者在其他合适位置设置复位弹簧;之所以设置复位弹簧,是因为活塞可以由液压介质推动前进,但是活塞后退如果只靠机器人周围环境气压推动,将动力不足。
[0032] 详述如下:部件安装关系:透明灯罩1与机器人本体5固连,中间活塞杆7与机器人本体5固连,一共有六组由支撑足2、扇齿轮3、支撑杆4、曲柄8、滑块9、外围活塞12、液压缸15组成的驱动腿系统,其中三组与机器人本体5相连,另外三组与移动基座6相连,具体安装关系为:与机器人本体5相连的一组中,扇齿轮3与机器人本体5铰接,支撑杆4与机器人本体5铰接,与移动基座6相连的一组中,扇齿轮3与移动基座6铰接,支撑杆4与移动基座6铰接,所有六组中扇齿轮3与曲柄8固连,曲柄8与滑块9铰接,每个滑块9与两个支撑杆4移动副配合,支撑足2与支撑杆4固连,机器人本体5和移动基座6的外围都设置有三个液压缸15,外围活塞12限制在液压缸15中移动,与外围活塞12固连的齿条与扇齿轮3齿轮副配合,机器人本体5的中间有一个活检钳通道13,移动基座6的中间有两个中间液压缸16和一个活检钳通道13,所述两个中间液压缸16与中间活塞杆7配合,摄像头10与机器人本体5固连,灯珠11与机器人本体5固连,液压缸15和中间液压缸16的一端都有进液口14与其固连,为防止与外围活塞12固连的齿条与机器人本体5干涉,机器人本体5上还设置有防齿条干涉孔17。
[0033]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结合所有附图对机器人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机器人在胶囊状态下,支撑足2抵住机器人本体5,支撑杆4处于机器人外围对应的槽里(图1),摄像头10实时拍摄机器人前方的情况,灯珠11照明。移动基座6上的一组驱动腿先工作,液压介质从进液口14进入,推动外围活塞12进而推动外围活塞12上的齿条,齿条再带动扇齿轮3进而带动曲柄8,曲柄8通过滑块9带动支撑杆4张开,当支撑足2接触到管道时,接触力逐渐地增大,机械结构将力传递到液压缸15中的液压介质中,管道外同处液压回路中的力传感器测得压力值,进而根据机械结构几何关系反算出支撑足2与管道的接触力。而机械结构几何关系与液压缸内的活塞行程相关,活塞行程可根据流进的液压介质体积测得,接触力达到设定范围时,对应的液压缸停止作动。这样机器人的运动状态和与外界的接触力状态都能测得,这样就可以实现对机器人的闭环控制。移动基座6上一组驱动腿展开后,中间液压缸16作用,推动机器人本体5向前,与机器人本体5相连的一组驱动腿撑开后,与移动基座6相连的一组驱动腿收回,中间液压缸16作用,将移动基座6向前进方向拉动,与移动基座6相连的驱动腿再撑开,与机器人本体5相连的一组驱动腿收回。如此循环,机器人就可以前进。机器人到达需要作业的位置时,活检钳通道13中可以伸出器械进行相应作业。
[0034] 图8是机器人转弯原理图,对每个驱动腿分别控制,遇到弯道时,结合摄像头10的实时拍摄图像,控制三条腿的张开角度,实现转弯。
[0035] 图9所示是结肠机器人的两种运动模式,左边部分是尺蠖运动模式,靠两组支撑腿交替箝位和中间伸缩向前运动,即:a,后腿撑开,前腿收回,中间液压缸作动使得中间伸长,到图b状态。
[0036] b,前腿撑开,到图c状态。
[0037] c,后腿收回,到图d状态。
[0038] d,液压缸作动使得中间缩短,到图e状态。
[0039] e,后腿撑开,到图f状态。
[0040] f,前腿收回,回到图a状态。
[0041] 当机器人运动到管道直径很大的地方时,虽然支撑足能够接触到管壁,但由于管道的变形,支撑力已不能保证,为此我们提出了右边部分的斜线运动模式:a:支撑足已支撑在管壁上,所有支撑腿继续张开,一方面增大了摩擦力,另一方面六只腿同时发力的力气较大,让机器人本体向前移动,成为图b状态。
[0042] b:后组腿不动,前组腿收回,中间液压缸作动使得机器人收缩,之所以让中间液压缸作动使得机器人收缩,是为了让前组腿更好的收回,这样就到了图c状态。
[0043] c:中间液压缸作动使得机器人前伸,前组腿张开,到图d状态。
[0044] d:前组腿不动,后组腿收回,中间液压缸作动使得机器人伸长,之所以让中间液压缸作动使得机器人伸长,是为了让后组腿更好的收回,这样就到了图e状态。
[0045] e:中间液压缸作动使得机器人收缩,到图f状态。
[0046] f:后组腿张开,回到图a状态。
[0047]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