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燃烧器和锅炉 / 旋风预热器 / 一种煤泥处理系统

一种泥处理系统

阅读:1024发布:2020-06-05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泥处理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 煤 泥处理系统,包括脱 水 单元、干燥单元、反应分离单元、烟道和气体 净化 单元,所述进料管线依次经脱水单元和干燥单元后与反应分离单元入口连通,反应分离单元出口经管线与烟道入口连通,烟道出口经管线与气体净化单元入口连通;所述反应分离单元包括反应室、 风 室、分离器、返料装置和 蒸汽 发生装置。所述煤泥处理系统通过反应室结构调整能够提供稳定的煤泥 氧 化 温度 ,可以处理灰分大、粒径小的低热值煤泥固废,实现煤泥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及高效资源利用。能够以纯煤泥为原料进行氧化焚烧回收热量,煤泥氧化效率和装置热效率高,且能够长周期稳定运行。,下面是一种泥处理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泥处理系统,所述煤泥处理系统包括进料管线、脱单元、干燥单元、反应分离单元、烟道和气体净化单元,其特征是:所述进料管线依次经脱水单元和干燥单元后与反应分离单元连通,反应分离单元经管线与烟道入口连通,烟道出口经管线与气体净化单元入口连通;所述反应分离单元包括反应室、室、分离器、返料装置和蒸汽发生装置,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汽包和水冷壁,汽包设于反应器外顶部,水冷壁设于反应器内壁,所述反应室由下至上分为蓄热燃烧区、均热化区和分离返混区;所述风室与蓄热燃烧区之间设有布风板,所述风室底部设置有一次风入口,所述蓄热燃烧区内设有调温媒介料层,分离返混区经管线与分离器入口连通,所述分离器底部出口经返料管与返料装置一端连通,所述返料装置另一端经管线与蓄热燃烧区的返料口连通,所述分离器的顶部出口经管线与烟道连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单元采用机械脱水或重脱水。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单元采用压滤机、带式压机、盘式真空过滤机、带式真空过滤机中的一种或几种。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单元采用热能干燥,为外热间接式或内热直接接触式。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中设置有换热设备,所述换热设备是过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中的一种或几种。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净化单元包括除尘设备、脱硫设备和脱硝设备中的一种或几种。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燃烧区为变径结构,所述均热氧化区为等径结构,所述分离返混区的下部为变径结构,上部为等径结构。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分离返混区下部变径结构的外壁与水平面的夹α不小于所处理物料的休止角。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燃烧区最小截面积为S1,均热氧化区截面积为S2,分离返混区最大截面积为S3,S1:S2:S3的比值为1:3/2 3:2 5。
~ ~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S1:S2:S3的比值为2:3:4。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燃烧区和均热氧化区交界处设置二次风入口,二次风入口以下为蓄热燃烧区。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入口上方设置有瓦斯气入口。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料装置为型返料装置。
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媒介料层由调温媒介颗粒构成。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媒介颗粒的粒径范围
0.5 10 mm,所述调温媒介颗粒的外形为球形、片状、状、圆柱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
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媒介颗粒为实心、空心、或者表面开槽结构。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结构为内部具有孔道结构。
1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媒介料层包括两种以上不同粒径的调温媒介颗粒,当包括两种不同粒径的调温媒介颗粒时,其中一种调温媒介颗粒粒径为1 2mm,另一种调温媒介颗粒粒径为4 5mm。
~ ~
1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媒介料层包括三种不同粒径的调温媒介颗粒,当包括三种不同粒径的调温媒介颗粒时,三种调温媒介颗粒的粒径分别为0.5 1mm,2 3mm,4 6mm。
~ ~ ~
2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返混区内设置折流板,所述折流板设置一层以上,最下层折流板布置在分离返混区变径段以上空间。
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设置两层以上折流板时,相邻两层折流板交错布置。
22.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为直板型、斜板型、槽型、倒V型中的一种或几种。
2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为惯性分离器。
24.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分离器为旋风分离器。
2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设置一个以上,设置两个以上分离器时,分离器可以并联或串联连接。
2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直接设置在蓄热燃烧区侧壁上,或者设置在返料装置与蓄热燃烧区连通的管线上。
2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返混区内顶部设置取热设备。
2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燃烧区底部设置有排渣口。

说明书全文

一种泥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泥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循环流化床处理煤泥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煤泥是煤炭洗选过程的副产物,由于具有粒度细,分高,灰分大及黏性高的特点,给其综合利用带来较大的难度。由于缺乏有效的利用技术,许多煤矿将煤泥堆积废弃。煤泥如果长期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严重污染环境。煤泥颗粒很细,脱水非常困难,一旦干化后,遇漫天飞扬、遇雨水又到处流淌,对环境生态景观影响很大。但煤泥具有一定的热值,有些低灰分煤泥的热值甚至高于一些低热值动煤,现有煤泥粗放处理方式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随着煤炭洗选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每年排放的煤泥量也随之快速增长,因此,煤泥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
[0003] 煤炭生产伴随大量瓦斯排放,瓦斯是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效应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技术限制,我国煤炭生产中产生的瓦斯气体70%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随着开采深度加大,瓦斯和煤层风险突出,瓦斯爆炸等煤矿灾害控制形势日趋严峻;
[0004] 如何高效解决煤泥堆积和降低矿井生产中瓦斯的排放,对煤矿企业开采和运行具有重大意义。煤泥和瓦斯都具有一定热值,若将其中的热量回收利用,不但节约了资源,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煤泥代替燃煤作为锅炉燃料进行焚烧利用是目前处理煤泥的最好方法。由于高含量的水分和灰分,以及较低的发热量,煤泥不适应于传统煤粉炉燃烧。低热值煤炭资源利用主要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煤泥被广泛应用于循环流化床燃烧。但目前煤泥循环流化床锅炉存在以下问题:(1)纯煤泥燃烧热值低、效率低,一般需要与高热值煤炭掺烧,实现稳定运行;(2)煤泥灰分大,粒径小,单纯煤泥燃烧,飞灰量大,而循环灰量不足,需要掺烧优质煤,维持循环流态化;(3)煤泥含水量高,水分不易控制,易结成泥,目前常采用炉膛上部进料,由于煤泥给入点接近炉膛出口,因此存在大量煤泥在没有燃尽的情况下直接被流化风吹出了炉膛,进入分离器,且煤泥颗粒度小,而分离器捕捉不到,变成飞灰,导致煤泥停留时间不足,燃烧不充分,燃烧效率低;(4)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床内颗粒经过一段时间运行,粗颗粒沉在密相区,细颗粒成为飞灰,只有一定粒径范围的颗粒成为稳定的循环灰,为了稳定床存量,需要定期排渣。一般底部排渣份额占总灰分30%以上,造成q6(灰渣物理热损失)热损失,降低了锅炉热效率。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现有煤泥处理装置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泥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结构简单、转化率和燃烧效率高的反应分离单元,通过反应室结构调整能够提供稳定的煤泥温度,可以处理灰分大、粒径小的低热值劣质煤泥,实现煤泥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及高效资源利用。采用此系统处理煤泥时无需掺烧优质煤,能够以纯煤泥为原料进行氧化焚烧回收热量,煤泥氧化效率和装置热效率高,且能够长周期稳定运行。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泥处理系统,所述煤泥处理系统包括脱水单元、干燥单元、反应分离单元、烟道和气体净化单元,所述进料管线依次经脱水单元和干燥单元后与反应分离单元连通,反应分离单元经管线与烟道入口连通,烟道出口经管线与气体净化单元入口连通;所述反应分离单元包括反应室、风室、分离器、返料装置和蒸汽发生装置,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汽包和水冷壁,汽包设于反应器外顶部,水冷壁设于反应器内壁,所述反应室由下至上分为蓄热燃烧区、均热氧化区和分离返混区;所述风室与蓄热燃烧区之间设有布风板,所述风室底部设置有一次风入口,所述蓄热燃烧区内设有调温媒介料层,分离返混区经管线与分离器入口连通,所述分离器底部出口经返料管与返料装置一端连通,所述返料装置另一端经管线与蓄热燃烧区的返料口连通,所述分离器顶部出口经管线与烟道连通。
[0007]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脱水单元能够将煤泥脱水至含水量不大于35wt%,所述脱水单元可以采用机械脱水或重力脱水,优选机械脱水,具体为压滤机、带式压机、盘式真空过滤机、带式真空过滤机、折带真空过滤机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8]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干燥单元用于将经脱水单元处理后的煤泥进一步干燥至含水量不大于15wt%。所述干燥单元采用热能干燥,可以为外热间接式或内热直接接触式,热源可以为烟气或蒸汽,优选以自产蒸汽为热源的外热干燥方式,具体为立式、卧式、回转式蒸汽干燥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9]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烟道中置有换热设备,所述换热设备依据实际需求与用途,包括过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过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按照高温烟气流动顺序依次设置在烟道内。
[0010]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气体净化单元包括除尘设备、脱硫设备和脱硝设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除尘设备、脱硫设备和脱硝设备采用本领域现有的设备即可,可以为除尘、脱硫和脱硝独立单元,也可以为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设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这种选择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容易的。例如除尘可选择重力除尘器、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和电除尘器中的一种,脱硫处理可选择干法、半干法或湿法脱硫设备,脱硝可根据烟气NOx排放情况选择反应器内设置SNCR脱硝、烟道设置SCR脱硝设施和在烟道后续设置补充氧化脱硝设备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1]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反应室的蓄热燃烧区为变径结构,所述均热氧化区为等径结构,所述分离返混区的下部为变径结构,上部为等径结构,其中分离返混区下部变径结构的外壁与水平面的夹α不小于所处理物料的休止角。
[0012]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蓄热燃烧区最小截面积为S1,均热氧化区截面积为S2,分离返混区最大截面积为S3,S1:S2:S3的比值为1:3/2 3:2 5,优选为2:3:4。~ ~
[0013]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蓄热燃烧区中调温媒介料层的体积为蓄热燃烧区容积的1/3 2/3。~
[0014]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反应室内的蓄热燃烧区、均热氧化区以及分离返混区的流化风速分别控制在4 8m/s、3 6m/s、2 4m/s。~ ~ ~
[0015]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蓄热燃烧区和均热氧化区交界处设置二次风入口,二次风入口以下为蓄热燃烧区。
[0016]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二次风入口上方还设置有瓦斯气入口,通过设置瓦斯气入口可以实现同时处理低浓度瓦斯。
[0017]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返料装置可以为自动调整型返料装置或型返料装置。
[0018]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调温媒介料层由调温媒介颗粒构成,所述调温媒介颗粒可以由氧化、氧化、氧化、氧化锂、硅藻土长石石英、堇青石质、莫来石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制成。所述调温媒介颗粒的粒径范围0.5 10 mm,优选为1 6mm,所述调~ ~温媒介颗粒外形可以为球形、片状、块状、枣状、圆柱体等形状中的一种或几种,可以为实心、空心、表面开槽或者内部具有孔道结构。调温媒介颗粒的体积密度1500 3000 kg/m3,堆~
3
积密度700 2000 kg/m。所述调温媒介颗粒具有大热容量、高导热系数、高耐磨、抗氧化、抗~
腐蚀热膨胀系数小等性质。所述调温媒介颗粒的热容量>1300 J/kg▪k,导热系数>2.6 w/m▪k。
[0019]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调温媒介料层包括两种以上不同粒径的调温媒介颗粒,优选包括三种不同粒径的调温媒介颗粒。当包括两种不同粒径的调温媒介颗粒时,其中一种调温媒介颗粒粒径为1 2mm,另一种调温媒介颗粒粒径为4 5mm;当包括三种~ ~不同粒径的调温媒介颗粒时,三种调温媒介颗粒的粒径分别为0.5 1mm,2 3mm,4 6mm。
~ ~ ~
[0020]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反应室截面可为任意形状,如方形、圆形、多边形等,优选为圆形。
[0021]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反应室的分离返混区内设置折流板,所述折流板设置一层以上,最下层折流板布置在分离返混区变径段以上空间,当设置两层以上折流板时,相邻两层折流板交错布置。所述折流板能够使随烟气向上运动的物料运动方向发生一次或多次偏转,偏转角度接近或高于180°,从而实现不同粒径颗粒的惯性分离,折流板可以为直板型、斜板型、槽型、倒V型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倒V型折流板。
[0022]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分离器可以为旋风分离器和/或惯性分离器,优选为旋风分离器。所述分离器的切割粒径dp不大于100μm,具体切割粒径由调温媒介粒径范围决定,控制dp小于调温媒介颗粒的最小颗粒度,确保调温媒介颗粒通过返料装置返回反应室蓄热燃烧区进行循环。所述分离器根据带出反应器颗粒负荷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设置两个以上分离器时,分离器可以并联或串联连接。
[0023]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分离器、返料管和返料装置可以设置于反应室内部或反应室外部。
[0024]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反应器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可以直接设置在蓄热燃烧区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返料装置与蓄热燃烧区连通的管线上。
[0025]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取热设备设置于反应室分离返混区内,进一步优选设置于分离返混区内顶部。
[0026]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反应室外上部设置汽包,汽包与反应器内壁敷设的水冷壁相连。水冷壁内的水在反应室内受热产生热水和蒸汽后进入汽包,汽包作用后的蒸汽可用于工业生产或民用生活,汽包中的水连续不断地循环供给水冷壁。
[0027]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蓄热燃烧区底部还可以设置有排渣口。
[002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0029] 1、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所述反应分离单元中的反应室分为蓄热燃烧区、均热氧化区和分离返混区,所述蓄热燃烧区和分离返混区设置变径结构,并匹配在蓄热燃烧区内设置调温媒介料层,可以在反应室内实现不同粒径调温媒介颗粒的返混与内循环,实现多区域、多流场、多循环的物料运动状态,当用于处理大灰分、细颗粒的煤泥原料时,通过调温媒介颗粒的蓄热燃烧和均热氧化作用,实现大灰分、细颗粒原料的稳定、充分氧化,热稳定性好,负荷调节范围大,无需添加其他大颗粒优质煤泥原料,可以实现纯烧细颗粒的煤泥原料;
[0030] 2、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反应室内通过使用不同粒径的调温媒介颗粒,可更好地实现煤泥物料颗粒与调温媒介颗粒表面、及其与取热壁接触面的快速更新,氧2
化强度高,传热效率高,蓄热燃烧区与均热氧化区的截面热负荷可达6MW/m以上;
[0031] 3、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分离返混区为变径结构,大大增加了物料在反应室内的停留时间,使物料充分氧化,比传统流化床锅炉燃烧率提高5%以上。进一步在分离返混区内部设置折流板,使物料的运动方向发生一次或多次偏转,进一步增加了物料的停留时间,实现了物料颗粒在分离返混区内粗分离,降低了后端分离器的处理负荷;
[0032] 4、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中,反应室的高度比同规模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可降低20%以上,节省了装置耗,有效地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
[0033]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示意图。
[0034]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0035] 图中,1-反应室,2-分离器,3-返料管,4-返料装置,5-取热设备,6-汽包,7-风室,8-布风板,11-一次风入口,12-二次风入口,13-瓦斯气入口,14-进料口,15-分离器出口,
16-排渣口,17-返料口,18-折流板,A-蓄热燃烧区,B-均热氧化区,C-分离返混区,20-进料管线,21-脱水单元,22-干燥单元,23-反应分离单元,24-烟道,25-气体净化单元,26-过热器,27-省煤器,28-空气预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情况,但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上”、“下”、“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置于”、“相连”、“连接”、“安装”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9]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泥处理系统,所述煤泥处理系统包括脱水单元21、干燥单元22、反应分离单元23、烟道24和气体净化单元25,所述脱水单元可以采用机械脱水或重力脱水,优选机械脱水,具体为压滤机、带式压机、盘式真空过滤机、带式真空过滤机、折带真空过滤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干燥单元采用热能干燥,可以为外热间接式或内热直接接触式,热源可以为烟气或蒸汽,优选以自产蒸汽为热源的外热干燥方式,具体为立式、卧式、回转式蒸汽干燥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原料经进料管线20依次经脱水单元21和干燥单元22后与反应分离单元23入口连通,反应分离单元23出口经管线与烟道24入口连通,所述烟道24中按照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过热器26、省煤器27和空气预热器28;烟道24出口经管线与气体净化单元25入口连通;所述反应分离单元23包括反应室1、分离器2、返料装置4、风室7、汽包6和水冷壁,汽包6设置于反应器外顶部,水冷壁敷设于反应器内壁(图2中水冷壁未画出,为本领域人员公知常识);所述反应室1由下至上分为蓄热燃烧区A、均热氧化区B和分离返混区C;所述风室7与反应室的蓄热燃烧区A之间设有布风板8,所述风室7底部设置有一次风入口11,所述蓄热燃烧区A内设置有调温媒介料层,所述调温媒介料层由调温媒介颗粒构成,蓄热燃烧区A内底部设置排渣口16,蓄热燃烧区A和均热氧化区B交界处设置二次风入口12,二次风入口以下为蓄热燃烧区A,均热氧化区B的侧壁上设置有瓦斯气入口13,瓦斯气入口13位于二次风入口12上方,分离返混区C变径段上方设置有折流板
18,分离返混区C内顶部设置有取热设备5,所示取热设备5可以为过热器,分离返混区C经管线与分离器2入口连通,所述分离器2底部出口经返料管3与返料装置4一端连通,所述返料装置4另一端经管线与蓄热燃烧区A返料口17连通,分离器2顶部设有物料出口15,物料出口
15通过管线与烟道24连通。所述进料口14直接设置在蓄热燃烧区A侧壁上,或者设置在返料装置4与反应室1的蓄热燃烧区A连通的返料管3上。进料口14及返料口17低于二次风口12,瓦斯气入口13略高于二次风口12。
[0040] 本实用新型所述煤泥处理系统在使用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原料煤泥首先经过脱水单元和干燥单元进行粗脱水和干燥处理,处理后的煤泥进入反应分离单元,煤泥从进料口进入反应分离单元的反应室,依次在蓄热燃烧区、均热氧化区以及分离返混区内氧化燃烧处理,其中,蓄热燃烧区内放出热量较多,产生的热量由较大粒径的调温媒介颗粒蓄热吸收;较小粒径的物料与调温媒介颗粒随燃烧后产生的烟气继续向上流动进入均热氧化区,在二次风的补充下进一步发生氧化;物料进入分离返混区时,由于气体流通面积增加,流速减小,携带颗粒的烟气停留时间增长,烟气中的灰分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反应,同时在折流板分离组件作用下,较大的颗粒下落,与烟气实现初步分离,由于流化速度的差异,在反应室内形成了内循环,强化了横向及纵向的混合。物料与调温媒介在流动过程中充分混合,二者不断发生碰撞与摩擦,使得较大颗粒物料在调温媒介的作用下逐渐破碎、变小,而调温媒介由于自身具有一定的刚性损耗较小,后续流经分离器时可以从烟气中被分离出来循环利用。调温媒介不断吸收物料氧化所释放的热量,维持反应室内温度在800 950℃,使新进~入反应室的物料被迅速升温并氧化燃烧;同时调温媒介与物料充分混合及流化,将大量的热传递给反应室四周水冷壁及分离返混区内设置的取热装置,既将热量有效利用,又避免反应室内温度过高造成结焦及产生热力型NOx。携带颗粒的烟气从反应室分离返混区进入分离器后进一步分离,物料颗粒与调温媒介从分离器尾部经返料管与返料装置送回至反应室内,分离后的烟气从分离器出口排出进入后面烟道;烟气进入烟道后,高温烟气依次通过布置于烟道中的过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进行热交换,回收烟气热能,出烟道烟气再经气体净化单元处理后,达标排放。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