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合金类 / 合金 / 一种增强补刚的镁合金乘用车车架

一种增强补刚的镁合金乘用车车架

阅读:852发布:2023-12-1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增强补刚的镁合金乘用车车架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强补刚的镁 合金 乘用车车架,属于车架领域。包括前梁、后梁以及设置在前梁与后梁之间的连接梁、前梁与后梁关于连接梁对称设置并且前梁、后梁以及连接梁采用的材料均为镁合金,前梁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前防撞梁、设置在前防撞梁两端的前指梁、设置在前指梁与连接梁之间的前横梁以及设置在前防撞梁与连接梁之间的前 纵梁 ;连接梁包括设置在前梁与后梁之间的多根顶板纵梁、设置在前梁与后梁之间并位于顶板纵梁下方的多组 门 槛 梁、设置在门槛梁之间的底盘、设置在相邻顶板纵梁之间的顶板横梁以及设置在顶板纵梁与门槛梁之间的立柱梁,本实用新型采用全镁合金结构设计,结构牢固、紧凑且布局合理。(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一种增强补刚的镁合金乘用车车架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增强补刚的镁合金乘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梁(1)、后梁(2)以及设置在前梁(1)与后梁(2)之间的连接梁(3)、所述前梁(1)与后梁(2)关于连接梁(3)对称设置并且所述前梁(1)、后梁(2)以及连接梁(3)采用的材料均为镁合金,所述前梁(1)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前防撞梁(11)、设置在前防撞梁(11)两端的前指梁(12)、设置在前指梁(12)与连接梁(3)之间的前横梁(13)以及设置在前防撞梁(11)与连接梁(3)之间的前纵梁(14);
所述连接梁(3)包括设置在前梁(1)与后梁(2)之间的多根顶板纵梁(31)、设置在前梁(1)与后梁(2)之间并位于顶板纵梁(31)下方的多组槛梁(32)、设置在门槛梁(32)之间的底盘(33)、设置在相邻顶板纵梁(31)之间的顶板横梁(34)以及设置在顶板纵梁(31)与门槛梁(32)之间的立柱梁(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补刚的镁合金乘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梁(2)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后防撞梁(21)、设置在后防撞梁(21)两端的后指梁(22)、设置在后指梁(22)与连接梁(3)之间的后横梁(23)以及设置在后防撞梁(21)与连接梁(3)之间的后纵梁(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强补刚的镁合金乘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14)与后纵梁(24)内部均填充有纤维复合材料(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强补刚的镁合金乘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梁(1)、后梁(2)以及连接梁(3)中除前纵梁(14)与后纵梁(24)外,其表面均设有相互连通的沟槽(5)、所述沟槽(5)内亦填充有所述纤维复合材料(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补刚的镁合金乘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梁(35)包括依次设置在顶板纵梁(31)与门槛梁(32)之间的前立柱(351)、中立柱(352)以及后立柱(35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补刚的镁合金乘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复合材料(4)为纤维复合材料或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补刚的镁合金乘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5)的截面形状为U形或方形。

说明书全文

一种增强补刚的镁合金乘用车车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补刚的镁合金乘用车车架背景技术
[0002] 开发替代能源、节约用油和提高燃油经济是汽车节能的三个基本途径。而汽车自重每减少10%,燃油消耗可降低6%-8%,排放可降低4%。对于乘用车来说,车身占整车质量的40%-60%,约70%的油耗是用在车身质量上的,从制造成本来看,车身占到整车成本的15%-30%。传统的车身结构所用材料主要为普通或高强度低板,但新能源车的动电池组的能量密度有限,而钢制轿车白车身一般质量约为400-550kg,使得钢制乘用车在续航里程和电池使用效率上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汽车轻量化是提高续航里程的重要技术措施,同时质量的减小也带来操控便捷性提高、刹车距离缩短、车辆振动减小和磨损下降、部件寿命提高等效益。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增强补刚的镁合金乘用车车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 一种增强补刚的镁合金乘用车车架,包括前梁、后梁以及设置在前梁与后梁之间的连接梁、前梁与后梁关于连接梁对称设置并且前梁、后梁以及连接梁采用的材料均为镁合金,前梁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前防撞梁、设置在前防撞梁两端的前指梁、设置在前指梁与连接梁之间的前横梁以及设置在前防撞梁与连接梁之间的前纵梁;连接梁包括设置在前梁与后梁之间的多根顶板纵梁、设置在前梁与后梁之间并位于顶板纵梁下方的多组槛梁、设置在门槛梁之间的底盘、设置在相邻顶板纵梁之间的顶板横梁以及设置在顶板纵梁与门槛梁之间的立柱梁。
[0005] 当本实用新型受到来自前方的撞击力时,设置在最前端的前防撞梁配合前纵梁对撞击力进行有效的缓冲,防止本实用新型发生较大的变形,对连接梁内部的乘客提供保护,同理当本实用新型受到来自后方的撞击力时,与前梁关于连接梁对称设置的后梁对撞击力进行有效的缓冲并对连接梁内部的乘客提供保护。同时镁合金是优异的轻质材料,除具有较小的密度外,还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刚度和制造工艺稳定性。同时与钢合金相比,镁合金还具有高阻尼系数,具备良好的减震降噪特性,并且镁合金电磁屏蔽性好,更适用于对抗电磁干扰要求高的新能源车车架。
[0006] 作为优选,后梁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后防撞梁、设置在后防撞梁两端的后指梁、设置在后指梁与连接梁之间的后横梁以及设置在后防撞梁与连接梁之间的后纵梁。
[0007]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最后端的后防撞梁配合后纵梁对撞击力进行有效的缓冲,防止本实用新型在撞击过程中发生较大的变形,对连接梁内部的乘客提供保护。
[0008] 作为优选,前纵梁与后纵梁内部均填充有纤维复合材料
[0009] 作为优选,前梁、后梁以及连接梁中除前纵梁与后纵梁外,其表面均设有相互连通的沟槽、沟槽内亦填充有纤维复合材料。
[0010] 本实用新型通过填充在内部的纤维复合材料,以增大车体整体刚度和强度,在提高运行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充分的轻量化。
[0011] 作为优选,立柱梁包括依次设置在顶板纵梁与门槛梁之间的前立柱、中立柱以及后立柱。
[0012] 作为优选,纤维复合材料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或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
[0013] 作为优选,沟槽的截面形状为U形或方形。
[0014]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最前端的前防撞梁配合前纵梁对撞击力进行有效的缓冲,防止本实用新型发生较大的变形,对连接梁内部的乘客提供保护,同理当本实用新型受到来自后方的撞击力时,与前梁关于连接梁对称设置的后梁对撞击力进行有效的缓冲并对连接梁内部的乘客提供保护。本实用新型采用全镁合金结构设计,结构牢固、紧凑且布局合理。与单一碳纤维复合材料车架相比,成本远低,工艺简单,碳纤维使用量极少显著降低车体重量,可以有效解决乘用车续航里程不足的问题。与传统的铝合金和钢铁相比,镁合金的阻尼性能明显优于,有显著的减振降噪效果,降低振动疲劳破坏概率,并提升用户乘用舒适感;并且镁合金电磁屏蔽性好,更适用于对抗电磁干扰要求高的新能源车车架。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18]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 图中:1-前梁;2-后梁;3-连接梁;11-前防撞梁;12-前指梁;13-前横梁;14-前纵梁;31-顶板纵梁;32-门槛梁;33-底盘;34-顶板横梁;35-立柱梁;21-后防撞梁;22-后指梁;23-后横梁;24-后纵梁;4-纤维复合材料;5-沟槽;351-前立柱;352-中立柱;353-后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1] 实施例
[0022] 参见图1到图3,本实用新型中车架包括前梁1、后梁2以及设置在前梁1与后梁2之间的连接梁3、前梁1与后梁2关于连接梁3对称设置并且前梁1、后梁2以及连接梁3采用的材料均为镁合金,前梁1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前防撞梁11、设置在前防撞梁11两端的前指梁12、设置在前指梁12与连接梁3之间的前横梁13以及设置在前防撞梁11与连接梁3之间的前纵梁14;连接梁3包括设置在前梁1与后梁2之间的多根顶板纵梁31、设置在前梁1与后梁2之间并位于顶板纵梁31下方的多组门槛梁32、设置在门槛梁32之间的底盘33、设置在相邻顶板纵梁31之间的顶板横梁34以及设置在顶板纵梁31与门槛梁32之间的立柱梁35。后梁2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后防撞梁21、设置在后防撞梁21两端的后指梁22、设置在后指梁22与连接梁3之间的后横梁23以及设置在后防撞梁21与连接梁3之间的后纵梁24。立柱梁35包括依次设置在顶板纵梁31与门槛梁32之间的前立柱351、中立柱352以及后立柱353。
[0023] 当本实用新型受到来自前方的撞击力时,设置在最前端的前防撞梁11配合前纵梁14对撞击力进行有效的缓冲,防止本实用新型发生较大的变形,对连接梁3内部的乘客提供保护,同理当本实用新型受到来自后方的撞击力时,设置在最后端的后防撞梁21配合后纵梁24对撞击力进行有效的缓冲,防止本实用新型在撞击过程中发生较大的变形,对连接梁3内部的乘客提供保护。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全镁合金结构设计,结构牢固、紧凑且布局合理。与单一碳纤维复合材料4车架相比,成本远低,工艺简单,碳纤维使用量极少显著降低车体重量,可以有效解决乘用车续航里程不足的问题。与传统的铝合金和钢铁相比,镁合金的阻尼性能明显优于,有显著的减振降噪效果,降低振动疲劳破坏概率,并提升用户乘用舒适感;并且镁合金电磁屏蔽性好,更适用于对抗电磁干扰要求高的新能源车车架。
[0024] 进一步参见图2和图3,前纵梁14与后纵梁24内部均填充有纤维复合材料4。其中对于前纵梁14与后纵梁24采用内置法,将事先经由等强度法和等刚度法设计原则确定的纤维复合材料4按量、按位置及方向穿进前纵梁14和后纵梁24内部,定位固化。前梁1、后梁2以及连接梁3中除前纵梁14与后纵梁24外,其表面均设有相互连通的沟槽5、沟槽5的截面形状为U形或方形,沟槽5内亦填充有纤维复合材料4。沟槽5预先通过设计布置在本实用新型表面,装配焊接完成后再将焊接封堵的部位切割打通,形成表面贯穿车门框并相互连通的沟槽5,然后采用纤维复合材料4置入沟槽5中,用胶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和固化。本实用新型通过填充在内部的纤维复合材料4,以增大车体整体刚度和强度,在提高运行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充分的轻量化。
[0025] 纤维复合材料4置入沟槽5有二种方案,其一,纤维复合材料4采用穿入、缠绕方式置入沟槽5中,在转弯处自然弯曲绕过,使每个结构件与置入的纤维复合材料4构成一个整体。其二,将整个车架分为前端结构件总成,左端结构件总成,右端结构件总成,后端结构件总成,顶端结构件总成,每个结构件总成部分采用一根纤维复合材料4缠绕,保证了每个部分结构件整体的强度。纤维复合材料4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或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
[0026]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