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池与电池 / 电池 / 电化学电池 / 电解池 / 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阅读:421发布:2024-01-0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包括液流 电池 堆、换流器及流经换流器内 变压器 线圈的液流电池 电解 液循环管路的结构。通过液流电池中电解液的循环过程流经换流器内变压器线圈内部流道,保证热阻最低的情况下直接对产热最严重的部件进行直接冷却,在无需额外做功的情况下对换流器进行高效低阻的冷却,而换流器运行中产生的废 热能 够对电解液预热提高电池运行效率,在无需额外做功的前提下实现换流器及液流电池的协同互补运行。同时充电装置整体可以在通过 电网 在夜间或闲时充电起到电网调峰的作用,降低充电成本;还可以通过 太阳能 、 风 能 等具有间歇性、 波动 性问题的 可再生 能源 直接充电,降低 可再生能源 并网的难度。,下面是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装置本体以及设置在充电
装置本体上的正极储液罐(1)、负极储液罐(2)、正极储液罐电解液进口(3)、负极储液罐电解液进口(4)、液流电池堆(5)、正极电解液循环(6)、负极电解液循环泵(7)、液流电池控制单元(8)、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9)、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10)、换流器(11)、市电输入单元(12)、新能源发电输入单元(13)、交流供电输出单元(14)、直流供电输出单元(15)、壳体(16);其中壳体(16)包覆在充电装置外部,正极储液罐电解液进口(3)位于正极储液罐(1)外侧,正极储液罐(1)通过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9)经过换流器(11)与液流电池堆(5)相连,正极电解液循环泵(6)与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9)相连,负极储液罐电解液进口(4)位于负极储液罐(2)外侧,负极储液罐(2)通过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10)经过换流器(11)与液流电池堆(5)相连,负极电解液循环泵(7)与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10)相连,液流电池堆(5)、液流电池控制单元(8)、换流器(11)、市电输入单元(12)、新能源发电输入单元(13)、交流供电输出单元(14)、直流供电输出单元(15)通过电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流器(11)包括逻辑电路(21)、驱动电路模块(22)、高压滤波器模块(23)、转换电路模块(24)、整流电路模块(25)、低压滤波器模块(26)、变压器模块(27)、印刷电路板(28),其中逻辑电路模块(21)、驱动电路模块(22)、高压滤波器模块(23)、转换电路模块(24)、整流电路模块(25)、低压滤波器模块(26)、变压器模块(27)通过印刷电路板(28)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印刷电路板(28)包括线圈正极电解液流道(29)、线圈负极电解液流道(30)、线圈正极电解液进口(31)、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32)、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33)、电路板负极电解液出口(34)、变压器线圈(35),其中线圈正极电解液流道(29)、线圈负极电解液流道(30)均位于变压器线圈(35)金属芯内部,线圈正极电解液进口(32)和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33)通过线圈正极电解液流道(29)相连,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33)和电路板负极电解液出口(34)通过线圈负极电解液流道(30)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储液罐(1)应为具有较高散热面积的容器,制备材料应为金属材料或材料的导热材料;
所述的负极储液罐(2)应为具有较高散热面积的压力容器,制备材料应为金属材料或碳材料的导热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流电池堆(5)包括集流板(17)、正极(18)、交换膜(19)、负极(20),其中集流板(17)位于正极(18)和负极(20)两侧,正极(18)和负极(20)通过交换膜(19)相连,其中所述的集流板(17)应为金属材料或碳材料的导电材料,所述的正极(18)应为具有多孔结构的金属材料或碳材料的导电材料,所述的交换膜(19)包括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或中性交换膜,所述的负极(20)应为具有多孔结构的金属材料或碳材料的导电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电解液循环泵(6)应为离心泵蠕动泵,是具有循环功能的液体输送装置;所述的负极电解液循环泵(7)应为离心泵或蠕动泵,是具有循环功能的液体输送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流器(11)应为换流器、逆变器或直流-直流变换器,是具有电流转换功能的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压器线圈(35)为呈环形的导线绕组,且线圈内部刻蚀有电解液通过的流道,所述的变压器线圈(35)为空芯线圈、体线圈、铁芯线圈或芯线圈。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装置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
于,
步骤S100:电堆充电预热和线圈冷却:电堆充电包括三种方式:通过电网直接充电、通过太阳能可再生能源直接充电以及直接更换充电后的电解液;直接更换充电后的电解液这种方式可以将充电后的电解液通过正极储液罐电解液进口(3)和负极储液罐电解液进口(4)分别进入正极储液罐(1)和负极储液罐(2)中完成充电过程;通过电网直接充电和通过可再生能源直接充电都需要外部电力分别通过市电输入单元(12)和新能源发电输入单元(13)进入液流电池堆(5)进行充电,正极储液罐(1)内的正极电解液通过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9)在正极电解液循环泵(6)的作用下流入变压器线圈(35)内部结构,进一步正极电解液通过线圈正极电解液进口(32)进入线圈正极电解液流道(29)与变压器线圈(35)进行换热,降低变压器线圈(35)温度升高正极电解液温度,进一步吸收热量后的正极电解液在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32)流出经过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9)流入液流电池堆正极(18)失去电子进行氧化反应;同时负极储液罐(2)内的负极电解液通过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10)在负极电解液循环泵(7)的作用下流入变压器线圈(35)内部结构,进一步负极电解液通过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33)进入线圈负极电解液流道(30)与换流器(11)进行换热,降低变压器线圈(35)温度升高负极电解液温度,进一步吸收热量后的负极电解液在电路板负极电解液出口(34)流出经过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10)流入液流电池堆负极(20)得到电子进行还原反应,反复循环实现电堆充电预热和换流器冷却过程;
步骤S200:电堆放电预热和线圈冷却:在放电过程中,正极储液罐(1)内的正极电解液通过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9)在正极电解液循环泵(6)的作用下流入变压器线圈(35)内部结构,进一步正极电解液通过线圈正极电解液进口(32)进入线圈正极电解液流道(29)与变压器线圈(35)进行换热,降低变压器线圈(35)温度升高正极电解液温度,进一步吸收热量后的正极电解液在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32)流出经过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9)流入液流电池堆正极(18)得到电子进行还原反应;同时负极储液罐(2)内的负极电解液通过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10)在负极电解液循环泵(7)的作用下流入变压器线圈(35)内部结构,进一步负极电解液通过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33)进入线圈负极电解液流道(30)与变压器线圈(35)进行换热,降低变压器线圈(35)温度升高负极电解液温度,进一步吸收热量后的负极电解液在电路板负极电解液出口(34)流出经过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10)流入液流电池堆负极(20)失去电子进行氧化反应;
液流电池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电力通过变压器线圈(35)从交流供电输出单元(14)或直流供电输出单元(15)完成电堆放电预热和换流器(11)冷却过程,即实现充电装置的对外充电过程;
步骤S300:电解液冷却和再循环:电解液由液流电池电堆(5)流出分别进入正极储液罐(1)和负极储液罐中(2)进行自然冷却降温,进一步由正极储液罐(1)由负极储液罐(2)流经换流器进入液流电池电堆(5)完成循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解液包括具有氧化还原特性的电解液,具体为含有氧化还原电对V4+ / V5+、V2+ / V3+、Cr2+ / Cr3+、Fe2+ / Fe3+、Mn2+ / Mn3+等的无机电解液、基于咯嗪、硝酰自由基或醌类的有机电解液、含有硫化锂、酸锂、锂镍锰氧化物或高分子聚合物纳米流体电解液。

说明书全文

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新能源利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中国迎来了大发展。在技术和政策的双重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每年以近30万辆的增速持续增长。大量纯电动汽车的出现意味着我国对充电桩及充换电站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国内充电设施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比例维持在1:4左右,与标准化的1:1相差甚远。根据“十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集中式充换电站将增长到1.2万座,分布式充电桩数量将增长100倍达到450万个。2015年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和城市停车场的建设,研究通过了《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性文件提出了充电设施要“适度超前”的指导要求,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和产业链迎来了大的发展机遇。
[0003] 目前市场上充电桩主要作为电转换装置出现,其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输入、输出和控制三个部分组成,按照充电方式可分为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和交直流一体充电桩三种。这三种充电桩都需要依赖于电网提供即时的电力,这在对电网带来很大的用电压力的同时,也会因电网“限电”“停电”等问题影响其稳定运行。同时,充电桩在运行过程中其内部换流器尤其是变压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废热的产生在造成能源浪费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充电桩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充电桩依托于固定的电力网络,其使用范围局限于某一固定区域,针对一些电网未能达到的区域诸如边疆、荒岛等,充电桩也都得不到稳定便捷的使用。
[0004] 液流电池技术是一种新型储能技术,其通过溶解在循环的电解液中活性物质电子的得失(价态变化)进行“电能-化学能-电能”的转化,进而实现电能的储存与释放。相对于其他储能技术,液流电池具有输出功率与容量相互独立、系统设计灵活、响应速度快、自放电速率低、充放电过程相互独立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储能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0005] 但是,液流电池循环过程中能量效率相对较低,实验证明温度的适当提升能够提升电池的工作效率,同时充电桩的散热技术一直影响着充电装置的高效稳定长久的运行。因此,一种更加节能环保高效稳定的充电装置亟待出现。
[0006]

发明内容

[0007]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过程自冷却、充放电过程相独立、高效节能、持续稳定、环境友好的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其通过液流电池中电解液的循环过程流经换流器内部变压器线圈对换流器进行高效冷却,而换流器运行中产生的废热能够对电解液预热提高电池运行效率。
[0008] 装置整体可以在通过电网在夜间或闲时充电起到电网调峰的作用,降低充电成本;还可以通过太阳能能等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问题的可再生能源直接充电,降低可再生能源并网的难度;同时还能够直接更换充电后的电解液完成快速充电的过程。
[0009]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本体以及设置在充电装置本体上的正极储液罐、负极储液罐、正极储液罐电解液进口、负极储液罐电解液进口、液流电池堆、正极电解液循环、负极电解液循环泵、液流电池控制单元、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换流器、市电输入单元、新能源发电输入单元、交流供电输出单元、直流供电输出单元、壳体;其中壳体包覆在充电装置外部,正极电解液进口位于正极储液罐外侧,正极储液罐通过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经过换流器与液流电池堆相连,正极电解液循环泵与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相连,负极电解液进口位于负极储液罐外侧,负极储液罐通过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经过换流器与液流电池堆相连,负极电解液循环泵与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相连,液流电池堆、液流电池控制单元、换流器、市电输入单元、新能源发电输入单元、交流供电输出单元、直流供电输出单元通过电路相连;在充电装置本体上安装有液流电池堆,包括集流板、正极、交换膜、负极,其中集流板位于正极和负极两侧,正极和负极通过交换膜相连;
在充电装置本体上安装有换流器,包括逻辑电路、驱动电路模块、高压滤波器模块、转换电路模块、整流电路模块、低压滤波器模块、变压器模块、印刷电路板,其中逻辑电路模块、驱动电路模块、高压滤波器模块、转换电路模块、整流电路模块、低压滤波器模块、变压器模块通过印刷电路板相连;
在换流器上安装有变压器,包括线圈正极电解液流道、线圈负极电解液流道、线圈正极电解液进口、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电路板负极电解液出口、变压器线圈,其中线圈正极电解液流道、线圈负极电解液流道均位于变压器线圈金属芯内部,线圈正极电解液进口和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通过线圈正极电解液流道相连,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和电路板负极电解液出口通过线圈负极电解液流道相连。
[0010] 所述的电解液包括具有化还原特性的电解液,具体来说应包括含有氧化还原电对V4+ / V5+、V2+ / V3+、Cr2+ / Cr3+、Fe2+ / Fe3+、Mn2+ / Mn3+等的无机电解液、基于咯嗪、硝酰自由基或醌类的有机电解液、含有硫化锂、酸锂、锂镍锰氧化物或高分子聚合物纳米流体电解液。
[0011] 所述的正极储液罐应为具有较高散热面积的压力容器,制备材料为金属材料或材料的导热材料。
[0012] 所述的负极储液罐应为具有较高散热面积的压力容器,制备材料为金属材料或碳材料的导热材料。
[0013] 所述的液流电池堆包括集流板、正极、交换膜、负极结构,其中所述的集流板应为金属材料或碳材料等的电材料,所述的正极应为具有多孔结构的金属材料或碳材料的导电材料,所述的交换膜包括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或中性交换膜,所述的负极应为具有多孔结构的金属材料或碳材料的导电材料。
[0014] 所述的正极电解液循环泵应为离心泵蠕动泵,是具有循环功能的液体输送装置。
[0015] 所述的负极电解液循环泵应为离心泵或蠕动泵,是具有循环功能的液体输送装置。
[0016] 所述的换流器应为换流器、逆变器或直流-直流变换器,是具有电流转换功能的装置。
[0017] 所述的变压器线圈应为呈环形的导线绕组,且线圈内部刻蚀有电解液通过的流道,应为空芯线圈、氧体线圈、铁芯线圈或芯线圈。
[0018] 本发明的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的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0:电堆充电预热和线圈冷却:电堆充电包括三种方式:通过电网直接充电、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直接充电、直接更换充电后的电解液;直接更换充电后的电解液这种方式可以将充电后的电解液通过正极储液罐电解液进口和负极储液罐电解液进口分别进入正极储液罐和负极储液罐中完成充电过程;通过电网直接充电和通过可再生能源直接充电都需要外部电力分别通过市电输入单元和新能源发电输入单元进入液流电池堆进行充电,正极储液罐内的正极电解液通过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在循环泵的作用下流入变压器线圈内部结构,进一步正极电解液通过线圈正极电解液进口进入线圈正极电解液流道与变压器线圈进行换热,降低变压器线圈温度升高正极电解液温度,进一步吸收热量后的正极电解液在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流出经过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流入液流电池堆正极失去电子进行氧化反应;同时负极储液罐内的负极电解液通过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在循环泵的作用下流入变压器线圈内部结构,进一步负极电解液通过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进入线圈负极电解液流道与变压器线圈进行换热,降低变压器线圈温度升高负极电解液温度,进一步吸收热量后的负极电解液在电路板负极电解液出口流出经过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流入液流电池堆负极得到电子进行还原反应,反复循环实现电堆充电预热和变压器线圈冷却过程。
[0019] 步骤S200:电堆放电预热和线圈冷却:在放电过程中,正极储液罐内的正极电解液通过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在循环泵的作用下流入变压器线圈内部结构,进一步正极电解液通过线圈正极电解液进口进入线圈正极电解液流道与变压器线圈进行换热,降低变压器线圈温度升高正极电解液温度,进一步吸收热量后的正极电解液在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流出经过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流入液流电池堆正极得到电子进行还原反应;同时负极储液罐内的负极电解液通过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在循环泵的作用下流入变压器线圈内部结构,进一步负极电解液通过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进入线圈负极电解液流道与变压器线圈进行换热,降低变压器线圈温度升高负极电解液温度,进一步吸收热量后的负极电解液在电路板负极电解液出口流出经过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流入液流电池堆负极失去电子进行氧化反应。液流电池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电力通过变压器线圈从交流供电输出单元或直流供电输出单元完成电堆放电预热和变压器线圈冷却过程,即实现充电装置的对外充电过程。
[0020] 步骤S300:电解液冷却和再循环:电解液由电堆流出分别进入正极储液罐和负极储液罐中进行自然冷却降温,进一步由正极储液罐由负极储液罐流经变压器线圈进入电堆完成循环。
[0021]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运行过程自冷却更高效,无需额外做功的前提下实现换流器及液流电池的协同互补运行;运行过程中使电解液在进入电堆前进入换流器内印刷电路板中的流道,对换流器进行冷却无需额外做功,同时预热液流电池电解液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工作效率。
[0022] 2、冷却过程高效低阻。电解液直接流入换流器中产废热最严重的部件变压器线圈内部进行冷却,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换热的热阻,使换热效率进一步提升,使线圈冷却及电解液预热过程更加高效。
[0023] 3、电堆充电方式更加多元自由,更低成本利用传统电力、更直接利用可再生能源、更高效实现充电过程。充电装置整体可以在通过电网在夜间或闲时充电起到电网调峰的作用,降低充电成本;还可以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问题的可再生能源直接充电,降低可再生能源并网的难度;同时还能够直接更换充电后的电解液完成快速充电的过程。
[0024] 4、电堆充放电过程相互独立,实现分布式。装置内储液罐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容积无限制的调整装置最大储能量,放电过程可以独立于电网运行,适用于对偏远地区的设备的充电;另外,液流电池所循环的电解液成本低简单易得,电池本身具有输出功率与容量相互独立、系统设计灵活、响应速度快、自放电速率低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0025]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结构中印刷电路板中流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1-正极储液罐;2-负极储液罐;3-正极储液罐电解液进口;4-负极储液罐电解液进口;5-液流电池堆;6-正极电解液循环泵;7-负极电解液循环泵;8-液流电池控制单元;9-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10-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11-换流器;12-市电输入单元;13-新能源发电输入单元;14-交流供电输出单元;15-直流供电输出单元;16-壳体;17-集流板;18-正极;19-交换膜;20-负极;21-逻辑电路模块;22-驱动电路模块;23-高压滤波器模块;
24-转换电路模块;25-整流电路模块;26-低压滤波器模块;27-变压器模块;28-印刷电路板;29-线圈正极电解液流道;30-线圈负极电解液流道;31-线圈正极电解液进口;32-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33-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34-电路板负极电解液出口;35-变压器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 参见图1,本发明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本体以及设置在充电装置本体上的正极储液罐1、负极储液罐2、正极储液罐电解液进口3、负极储液罐电解液进口4、液流电池堆5、正极电解液循环泵6、负极电解液循环泵7、液流电池控制单元8、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9、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10、换流器11、市电输入单元12、新能源发电输入单元13、交流供电输出单元14、直流供电输出单元15、壳体16;其中壳体16包覆在充电装置外部,正极储液罐电解液进口3位于正极储液罐1外侧,正极储液罐1通过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9经过换流器11与液流电池堆5相连,正极电解液循环泵6与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9相连,负极储液罐电解液进口4位于负极储液罐2外侧,负极储液罐2通过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10经过换流器11与液流电池堆5相连,负极电解液循环泵7与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10相连,液流电池堆5、液流电池控制单元8、换流器11、市电输入单元12、新能源发电输入单元13、交流供电输出单元14、直流供电输出单元15通过电路相连;其中电解液包括具有氧化还原特性的电解液,具体来说应包括含有氧化还原电对V4+ / V5+、V2+ / V3+、Cr2+ / Cr3+、Fe2+ / Fe3+、Mn2+ / Mn3+的无机电解液、基于咯嗪、硝酰自由基或醌类的有机电解液、含有硫化锂、钛酸锂、锂镍锰氧化物或高分子聚合物的纳米流体电解液;正极储液罐1应为具有较高散热面积的压力容器,材料应为金属材料或碳材料的导热材料;负极储液罐2应为具有较高散热面积的压力容器,材料应为金属材料或碳材料的导热材料;正极电解液循环泵6应为离心泵或蠕动泵的具有循环功能的液体输送装置;负极电解液循环泵7应为离心泵或蠕动泵的具有循环功能的液体输送装置;换流器11应为换流器、逆变器、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具有电流转换功能的装置。
[0030] 在充电装置本体上安装有液流电池堆5,包括集流板17、正极18、交换膜19、负极20,其中集流板17位于正极18和负极20两侧,正极18和负极20通过交换膜19相连;
其中正极18应为具有多孔结构的金属材料或碳材料的导电材料,交换膜19包括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或中性交换膜,所述的负极20应为具有多孔结构的金属材料或碳材料的导电材料。
[0031] 在充电装置本体上安装有换流器11,包括逻辑电路模块21、驱动电路模块22、高压滤波器模块23、转换电路模块24、整流电路模块25、低压滤波器模块26、变压器模块27、印刷电路板28,其中逻辑电路模块21、驱动电路模块22、高压滤波器模块23、转换电路模块24、整流电路模块25、低压滤波器模块26、变压器模块27通过印刷电路板28相连。
[0032] 在换流器11上安装有印刷电路板28,包括线圈正极电解液流道29、线圈负极电解液流道30、线圈正极电解液进口31、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32、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33、电路板负极电解液出口34、变压器线圈35,其中线圈正极电解液流道29、线圈负极电解液流道30均位于变压器线圈35金属芯内部,线圈正极电解液进口32和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33通过线圈正极电解液流道29相连,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33和电路板负极电解液出口34通过线圈负极电解液流道30相连;其中变压器线圈35应为呈环形的导线绕组,且线圈内部刻蚀有电解液通过的流道,应为空芯线圈、铁氧体线圈、铁芯线圈或铜芯线圈。
[0033]本发明的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的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电堆充电预热和线圈冷却:电堆充电包括三种方式:通过电网直接充电、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直接充电、直接更换充电后的电解液;直接更换充电后的电解液这种方式可以将充电后的电解液通过正极储液罐电解液进口3和负极储液罐电解液进口
4分别进入正极储液罐1和负极储液罐2中完成充电过程;通过电网直接充电和通过可再生能源直接充电都需要外部电力分别通过市电输入单元12和新能源发电输入单元13进入液流电池堆5进行充电,正极储液罐1内的正极电解液通过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9在正极电解液循环泵6的作用下流入变压器线圈35内部结构,进一步正极电解液通过线圈正极电解液进口32进入线圈正极电解液流道29与变压器线圈35进行换热,降低变压器线圈35温度升高正极电解液温度,进一步吸收热量后的正极电解液在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32流出经过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9流入液流电池堆正极18失去电子进行氧化反应;同时负极储液罐2内的负极电解液通过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10在负极电解液循环泵7的作用下流入变压器线圈35内部结构,进一步负极电解液通过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33进入线圈负极电解液流道30与变压器线圈35进行换热,降低变压器线圈35温度升高负极电解液温度,进一步吸收热量后的负极电解液在电路板负极电解液出口34流出经过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10流入液流电池堆负极20得到电子进行还原反应,反复循环实现电堆充电预热和换流器冷却过程。
[0034] 步骤S200:电堆放电预热和线圈冷却:在放电过程中,正极储液罐1内的正极电解液通过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9在正极电解液循环泵6的作用下流入变压器线圈35内部结构,进一步正极电解液通过线圈正极电解液进口32进入线圈正极电解液流道29与变压器线圈35进行换热,降低变压器线圈35温度升高正极电解液温度,进一步吸收热量后的正极电解液在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32流出经过正极电解液循环管路9流入液流电池堆正极18得到电子进行还原反应;同时负极储液罐2内的负极电解液通过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10在负极电解液循环泵7的作用下流入变压器线圈35内部结构,进一步负极电解液通过线圈正极电解液出口33进入线圈负极电解液流道30与变压器线圈35进行换热,降低变压器线圈35温度升高负极电解液温度,进一步吸收热量后的负极电解液在电路板负极电解液出口34流出经过负极电解液循环管路10流入液流电池堆负极20失去电子进行氧化反应。液流电池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电力通过变压器线圈35从交流供电输出单元14或直流供电输出单元15完成电堆放电预热和变压器线圈35冷却过程,即实现充电装置的对外充电过程。
[0035] 步骤S300:电解液冷却和再循环:电解液由液流电池电堆5流出分别进入正极储液罐1和负极储液罐中2进行自然冷却降温,进一步由正极储液罐1由负极储液罐2流经换流器进入液流电池电堆5完成循环。
[0036]本装置具有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热平衡储电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在装置运行过程自冷却更高效,无需额外做功的前提下实现换流器及液流电池的协同互补运行,即运行过程中使电解液在进入电堆前进入换流器内印刷电路板中的流道,对换流器进行冷却无需额外做功,同时预热液流电池电解液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工作效率;冷却过程高效低阻,即电解液直接流入换流器中产废热最严重的部件变压器线圈内部进行冷却,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换热的热阻,使换热效率进一步提升,使线圈冷却及电解液预热过程更加高效;电堆充电方式更加多元自由,更低成本利用传统电力、更直接利用可再生能源、更高效实现充电过程,即充电装置整体可以在通过电网在夜间或闲时充电起到电网调峰的作用,降低充电成本,还可以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问题的可再生能源直接充电,降低可再生能源并网的难度,同时还能够直接更换充电后的电解液完成快速充电的过程;电堆充放电过程相互独立,实现分布式,即装置内储液罐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容积无限制的调整装置最大储能量,放电过程可以独立于电网运行,适用于对偏远地区的设备的充电。另外,液流电池所循环的电解液成本低简单易得,电池本身具有输出功率与容量相互独立、系统设计灵活、响应速度快、自放电速率低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