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软件 / 引导装载程序 / 装载式隧道双侧壁导坑台车

装载式隧道双侧壁导坑台车

阅读:112发布:2020-05-17

专利汇可以提供装载式隧道双侧壁导坑台车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载式隧道双 侧壁 导坑台车,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其结构包括 门 形框、移动轮、工作平台和爬梯等,还包括与台车配合使用的铲车,主要是在门形框内底部设有 定位 架,用于引导台车与铲车的后轮胎准确装载定位,门形框的横梁下缘设有固定架,用于临时固定铲车的铲车斗;因此,通过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台车能装载在铲车上而被带动进行循环移动,并具有以下使用优点:一、结构简易,功能齐全,满足隧道双侧壁导坑土石循环开挖和其他施工作业要求;二、台车与铲车配合机动灵活、使用方便、机械化程度高、流 水 化作业、设备利用率高;三、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程序化操作,节约工时,工效显著,操作效率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装载式隧道双侧壁导坑台车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装载式隧道双侧壁导坑台车,包括形框(25)、设置在门形框底部两侧的移动轮(21)、安装在门形框(25)上的多个工作平台(22)和相连于多个工作平台之间的爬梯(23),还包括与该台车(2)配合使用的铲车(3),门形框(25)的中部空间供所述铲车(3)装载和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形框(25)内底部设有定位架(5),该定位架引导台车(2)与所述铲车的后轮胎(32)准确装载台车(2)定位;门形框(25)的横梁下缘(24)设有固定架(4),该固定架临时固定铲车(3)的铲车斗(31)和台车(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式隧道双侧壁导坑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架(5)为平设置在门形框(25)内底部的U型管,该U型钢管的中间开口朝向铲车(3),并作为引导后轮胎(32)装载定位在台车(2)上的预定位置,U型钢管的两根侧管分别固定在门形框(25)底部两侧的移动轮(21)上方,U型钢管的横管位于铲车(3)后轮胎(32)的轮轴中心高度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式隧道双侧壁导坑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钢管的中间开口宽度比一对铲车(3)后轮胎(32)外缘之间的宽度大4cm~5cm,U型钢管的中间开口长度限位铲车(3)后轮胎(32)驶入台车(2)内的纵向预定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式隧道双侧壁导坑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4)为型钢制作的矩形框架,该矩形框架的两侧为对称设置的、以上端焊接在门形框(25)的横梁下缘(24)的多根竖杆(41),矩形框架的底部为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多根竖杆(41)下端的多根横杆(42),矩形框架的中部空间形成了供所述铲车(3)的铲车斗(31)和台车(2)作临时固定的卡紧空间,矩形框架的横向宽度比铲车斗(31)的宽度大4cm~5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式隧道双侧壁导坑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车(3)与台车(2)固定并提升铲车斗(31),U型钢管的横管向上滑移离开后轮胎(32),台车(2)整体提升h=20cm~30cm的安全高度,其中含路面局部不平整δ=4cm~6cm的高度,并使台车(2)的移动轮(21)脱离地面,供其顺利行驶在水平路段路面、上下坡路段路面或凹竖曲线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式隧道双侧壁导坑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形框(25)两侧和顶部均安装工作平台(22),所述的爬梯(23)相连设置在上、下相邻的工作平台(22)之间,每个工作平台(22)的外缘均设置安全栏杆

说明书全文

装载式隧道双侧壁导坑台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施工领域,具体是指装载式隧道双侧壁导坑台车。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粘性土层、砂层、砂卵层等地层建设隧道时,常用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法。隧道双侧壁导坑土石开挖施工是一种边开挖边支护的施工方法,即利用两个中隔壁侧壁架把整个隧道的大断面分成左、中、右3个小断面施工,左导坑、右导坑先行,中间断面紧跟其后。当侧壁钢架、初期支护和仰拱成环后,拆除两侧的侧壁钢架临时支撑,形成全断面。两侧导坑皆为倒鹅蛋形,有利于控制拱顶下沉和围岩稳定。双侧壁导坑循环爆破和开挖土石、侧壁钢架支护和拆除以及初期支护,都要求台车使用方便、循环作业灵活机动、快速高效;因此,目前常用的轨道式牵引或人移动台车效率低下,不便于灵活移动和频繁循环作业。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移动灵活、工效显著、经济合理、机械化程度和设备利用率高的装载式隧道双侧壁导坑台车。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 一种装载式隧道双侧壁导坑台车,包括形框、设置在门形框底部两侧的移动轮、安装在门形框上的多个工作平台和相连于多个工作平台之间的爬梯,还包括与该台车配合使用的铲车,门形框的中部空间供所述铲车装载和移动,所述的门形框内底部设有定位架,该定位架引导台车与所述铲车的后轮胎准确装载台车定位;门形框的横梁下缘设有固定架,该固定架临时固定铲车的铲车斗和台车。
[0006] 所述的定位架为平设置在门形框内底部的U型钢管,该U型钢管的中间开口朝向铲车,并作为引导后轮胎装载定位在台车上的预定位置,U型钢管的两根侧管分别固定在门形框底部两侧的移动轮上方,U型钢管的横管位于铲车后轮胎的轮轴中心高度处。
[0007] 所述的U型钢管的中间开口宽度比一对铲车后轮胎外缘之间的宽度大4cm~5cm,U型钢管的中间开口长度限位铲车后轮胎驶入台车内的纵向预定位置。
[0008] 所述的固定架为型钢制作的矩形框架,该矩形框架的两侧为对称设置的、以上端焊接在门形框的横梁下缘的多根竖杆,矩形框架的底部为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多根竖杆下端的多根横杆,矩形框架的中部空间形成了供所述铲车的铲车斗和台车作临时固定的卡紧空间,矩形框架的横向宽度比铲车斗的宽度大4cm~5cm。
[0009] 所述的铲车与台车固定并提升铲车斗,U型钢管的横管向上滑移离开后轮胎,台车整体提升 h=20cm~30cm的安全高度,其中含路面局部不平整δ=4cm~6cm的高度,并使台车的移动轮脱离地面,供其顺利行驶在水平路段路面、上下坡路段路面或凹竖曲线路面。
[0010] 所述的门形框两侧和顶部均安装工作平台,所述的爬梯相连设置在上、下相邻的工作平台之间,每个工作平台的外缘均设置安全栏杆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台车的门形框内底部设有定位架,以用于引导台车与铲车的后轮胎准确装载定位,在门形框的横梁下缘设有固定架,以用于临时固定铲车的铲车斗和台车,并整体提升台车适当的高度,使铲车装载台车顺利稳妥行驶在隧道施工的各种路面上;因此,通过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台车能够装载在铲车上而被带动进行循环移动,这种台车结构具有以下优点:一、结构简易,功能齐全,满足隧道双侧壁导坑土石循环开挖和其他施工作业要求;二、台车与铲车配合机动灵活、使用方便、机械化程度高、流水化作业、设备利用率高;三、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程序化操作,节约工时,工效显著,操作效率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按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作详细说明。
[0015] 如图1、图2所示,1.侧壁钢架、2.台车、21.移动轮、211.前移动轮、212.后移动轮、22.工作平台、23.爬梯、24.横梁下缘、25.门形框、3.铲车、31.铲车斗、32.后轮胎、33.前轮胎、4.固定架、41.竖杆、42.横杆、43.螺栓、5.定位架。
[0016] 装载式隧道双侧壁导坑台车,如图1、图2所示,涉及一种隧道施工装置,其结构包括以型钢和钢管制作而成的门形框25,该门形框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移动轮21,如图2所示的前移动轮211和后移动轮212,可供台车2移动和调整作业位置,移动轮21设有自功能,既能在作业时锁住移动,当少量移动调整台车2的作业位置时,又能方便操作人员的解锁。
[0017] 所述的门形框25两侧和顶部均安装工作平台22,以供操作人员使用和放置作业机具,每个工作平台22的外缘均设置安全栏杆,起到防护作用,上、下相邻的工作平台22之间设有爬梯23相连,则操作人员可使用爬梯通行于上、下工作平台22;所述的门形框25中部空间可供铲车3装载和移动,从而使铲车3与台车2形成配合使用。
[0018] 所述的门形框25内底部设有定位架5,该定位架用于引导台车2与铲车3的后轮胎32作准确装载台车2定位;门形框25的横梁下缘24设有固定架4,该固定架用于临时固定铲车3的铲车斗31和台车2。
[0019] 所述的定位架5为水平设置在门形框25内底部的U型钢管,该U型钢管的中间开口朝向铲车3,并作为引导铲车3的后轮胎32装载定位在台车2上的预定位置,U型钢管的中间开口宽度比一对铲车3后轮胎32外缘之间的宽度大4cm~5cm,既方便铲车3驶入,又能起到将铲车进行横向限位的作用,而U型钢管的中间开口长度限位铲车3的后轮胎32驶入台车2内的纵向预定位置,以便铲车斗31的顶部能够准确抵住门形框25的横梁下缘24,并使铲车3能平衡装载台2车进行循环移动。
[0020] 所述U型钢管的两根侧管分别焊接固定在门形框25底部两侧的移动轮21上方,U型钢管的横管位于铲车3后轮胎32的轮轴中心高度处,即铲车3的后轮胎32与U型钢管的距离最近处。
[0021] 所述的固定架4为型钢制作的矩形框架,该矩形框架的两侧为对称设置的、以上端焊接在门形框25的横梁下缘24的多根竖杆41,矩形框架的底部为两端通过螺栓43分别可拆卸连接在多根竖杆41下端的多根横杆42,矩形框架的横向宽度比铲车斗31的宽度大4cm~5cm,则矩形框架的中部空间就形成了供铲车3的铲车斗31和台车2作临时固定的卡紧空间,即多根竖杆41、多根横杆42构成的卡紧空间将紧密卡住铲车斗31,使之在铲车3与台车2共同移动时相互不脱离以达到移动台车的目的。
[0022] 当台车2就位后,操作人员就能使用台车进行侧壁导坑内土石爆破钻孔、炸药安放、侧壁钢架1安装和初期支护作业,以及隧道整个断面闭合后拆除侧壁钢架1进行后续的二次衬砌施工。
[0023] 所述的铲车3与台车2固定后,提升铲车斗31,连接在台车2上的U型钢管的横管向上滑移离开后轮胎32,台车2整体提升 的安全高度,其中含路面局部不平整的高度,并使台车2的移动轮21脱离地面,供其顺利行驶在水平路段路面、上下坡路段路面或凹竖曲线路面。
[0024] 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还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