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酸,碱,盐,酸酐和碱 / 有机酸 / 抗坏血酸 / 静电纺丝法制备稀土金属掺杂的纳米钛酸锂

静电纺丝法制备稀土金属掺杂的纳米酸锂

阅读:502发布:2024-01-07

专利汇可以提供静电纺丝法制备稀土金属掺杂的纳米酸锂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一种 静电纺丝 法制备 稀土金属 掺杂的纳米 钛 酸锂,以溶胶凝胶法制备Li4Ti5O12前驱体凝胶,通过稀土 金属离子 掺杂和 碳 包覆,静电纺丝后得到 纳米 纤维 Li4Ti5O12前驱体,在无 氧 环境下进行高温 煅烧 合成Li4Ti5O12/C纤维。本发明纳米钛酸锂合成在碳纳米纤维骨架上,有效地防止了颗粒团聚,并且碳纳米纤维骨架也能达到包覆碳的效果,同时以稀土金属作为 掺杂剂 ,共同改善了材料的 导电性 ,实现高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的提升。所获得的 负极材料 均拥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高倍率充放电条件下能获得较高的放电容量,同时循环性能也非常稳定。,下面是静电纺丝法制备稀土金属掺杂的纳米酸锂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静电纺丝法制备稀土金属掺杂的纳米酸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金属离子掺杂的Li4Ti5O12前驱体溶胶,然后再通过静电纺丝后得到稀土金属掺杂的Li4Ti5O12纳米纤维前驱体,在无环境下进行高温煅烧合成稀土金属掺杂的Li4Ti5O12/C纤维;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在无乙醇中溶解高分子有机物或过氧乙酰硝酸酯,高分子有机物或过氧乙酰硝酸酯的质量浓度为0.05~0.2g/mL,磁搅拌直至呈透明澄清的溶胶;
b.在步骤a所配得的溶胶中,按照Li:Ti=0.8~1.0:1、稀土金属元素:Ti=0.001~
0.2:1的摩尔比,加入锂和钛的微溶或可溶性化合物以及稀土金属化合物,并投入酸作为Ti化合物的水解抑制剂,再加入螯合剂,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0~1.5:1,常温条件下,磁力搅拌至溶胶澄清;
c.在步骤b所得的溶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0.05%~2%的导电剂,继续搅拌;
d.将步骤c所得的溶胶用静电纺丝机进行静电纺丝,得到0.2~2mm厚的白色薄膜,室温下干燥稳定,得到钛酸锂前驱体薄膜;
e.将步骤d所得钛酸锂前驱体薄膜放入管式炉中,在惰性气氛中煅烧,温度范围为
700~1000℃,得到包覆、稀土金属掺杂的纳米钛酸锂纤维;
所述的微溶或可溶性锂化合物为硝酸锂、碳酸锂、氯化锂、醋酸锂、柠檬酸锂、草酸锂、甲酸锂、乳酸锂、异丙醇锂、长链或短链烷基锂中的一种;
所述的可溶性钛化合物为钛酸四正丁酯,或钛酸四异丙酯,或钛的氯化物,其中钛化合物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钛化合物:无水乙醇=1:1~10;
所述的稀土金属化合物为氧化镧、硝酸镧、草酸镧、氯化镧、氧化钕、硝酸钕、氧化钆、硝酸钆、氯化钆、硫酸钆、磷酸钆、氧化钪、硝酸钪、氯化钪、碳酸钪、氧化镝、氧化镨、氯化镨、硫化镨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酸为硝酸、盐酸、醋酸、酒石酸、草酸、苹果酸、枸椽酸、抗坏血酸苯甲酸、水杨酸、咖啡酸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无水乙醇与酸的体积比为无水乙醇:酸=1:0.1~0.5;
所述的螯合剂为三乙醇胺、乙酸、月桂酸、酒石酸、柠檬酸、草酸、葡萄糖酸、2,2'-联吡啶、1,10-邻二氮杂菲、基三乙酸、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乙二胺、乙二胺四乙酸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的高分子有机物为聚乙烯吡咯烷、聚乳酸、聚环氧乙烷、聚乙烯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聚丙烯腈、聚醚砜、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中的一种;
所述的导电剂为1-甲基-2-吡咯烷酮、二氯甲烷、甲醇、甲酸、乙醇、乙酸、乙二醇、乙酰胺、丙酮、氯仿、四氢呋喃、丙二腈、乙酸酐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纺丝法制备稀土金属掺杂的纳米钛酸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电纺丝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为:流量为0.2~1.0mL/hr,工作电压为10~
15KV,接收板距离为10~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静电纺丝法制备稀土金属掺杂的纳米钛酸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钛酸锂前驱体薄膜放入管式炉中的煅烧条件为:在惰性气氛中煅烧
5~15小时,升温速率为1~15℃/min。

说明书全文

静电纺丝法制备稀土金属掺杂的纳米酸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纳米钛酸锂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发布了世界上首个锂离子电池,随后锂离子电池开始广泛应用于新兴的民用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携带式电子产品上,至1997年,锂离子电池已经占据了可充电池的最大市场份额。目前,市售的锂离子电池所采用的负极材料大多为材料,但此类负极材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当电池快充或过充时,电极材料表面会析出金属锂并形成枝晶造成短路。随着锂离子电池市场的迅速增大,迫切需要安全性能更好的新型负极材料。而尖晶石Li4Ti5O12便因其零应变性、高安全性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0003] 尖晶石Li4Ti5O12最显著的特点是零应变性,在嵌锂和脱锂过程中,其晶格常数和体积变化均不超过1%,因而其循环寿命长,性能稳定且安全性高。Li4Ti5O12相对锂电极的电位约为1.55V,放电平台平缓,理论比容量为175mAh/g,并且由于其可逆脱锂比例接近100%,因而,实验所得的实际容量与理论容量较为接近,基本能够达到160mAh/g以上。但-9
是由于尖晶石Li4Ti5O12是一种绝缘材料,其固有电导率仅为10 S/cm,因此导电性极差,在应用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在高倍率放电条件下,电子容易富集,产生电极极化进而限制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最终影响电池的性能。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普遍的改善方法便是Li4Ti5O12颗粒尺寸的纳米化或者引入导电物质实现电导率的提升。溶胶凝胶法能够制备尺度分布均匀的亚微米级和纳米级材料,使反应物在分子或原子平上充分接触、混合均匀,制得的产物颗粒细小且均匀,纯度高,并且可通过相关工艺参数的改变控制产物的形态及性能。但是传统的溶胶凝胶法合成过程,存在一定的颗粒团聚现象,不能形成理想的凝胶三维网络结构,其比表面积的大小与活性成分的分散程度受到团聚现象的限制,因而在高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表现不佳。本发明以静电纺丝辅助溶胶凝胶法,将Li4Ti5O12颗粒合成在碳纳米纤维骨架上,防止产物发生团聚,并同时以碳作为表面包覆剂,稀土金属作为掺杂剂,改善材料导电性,实现高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的提升。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锂负极材料中存在颗粒团聚现象,通过静电纺丝辅助溶胶凝胶技术,得到一种具有碳纳米纤维骨架支持的稀土金属掺杂Li4Ti5O12负极材料,实现活性物质颗粒的均匀分散和碳包覆效果,获得在高倍率下具有高充放电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0005] 为达到上述预期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纳米钛酸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溶胶凝胶法制备Li4Ti5O12前驱体凝胶,通过稀土金属离子掺杂和碳包覆,静电纺丝后得到纳米纤维Li4Ti5O12前驱体,在无环境下进行高温煅烧合成Li4Ti5O12/C纤维。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7] a.在无水乙醇中溶解高分子有机物,高分子聚合物质量浓度为0.05~0.2g/mL,磁搅拌直至呈透明澄清的溶胶。
[0008] b.在步骤a所配得的高分子溶液中,按照Li:Ti=0.8~1.0:1、稀土金属元素:Ti=0.001~0.2:1的摩尔比,加入锂和钛的微溶或可溶性化合物以及稀土金属化合物(若稀土金属化合物是难溶物,需加酸溶解),并投入酸作为Ti化合物的水解抑制剂。再加入螯合剂,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0~1.5:1,常温条件下,磁力搅拌至溶液澄清。
[0009] c.在步骤b所得的溶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0.05%~2%的导电剂,继续搅拌。
[0010] d.将步骤c所得的溶胶用静电纺丝机进行静电纺丝,得到0.2~2mm厚的白色薄膜,室温下干燥稳定。
[0011] e.将钛酸锂前驱体薄膜放入管式炉中,在惰性气氛(氩气、氮气、氦气中的一种)中煅烧,温度为700~1000℃,得到碳包覆、稀土金属掺杂的纳米钛酸锂纤维。
[0012] 所述的微溶或可溶性锂化合物为硝酸锂、碳酸锂、氯化锂、醋酸锂、柠檬酸锂、草酸锂、甲酸锂、乳酸锂、异丙醇锂、长链或短链烷基锂中的一种。
[0013] 所述的可溶性钛化合物为钛酸四正丁酯,或钛酸四异丙酯,或钛的氯化物,其中钛化合物与醇的体积比为钛化合物:醇=1:1~10。
[0014] 所述的稀土金属化合物为氧化镧、硝酸镧、草酸镧、氯化镧、氧化钕、硝酸钕、氧化钆、硝酸钆、氯化钆、硫酸钆、磷酸钆、氧化钪、硝酸钪、氯化钪、碳酸钪、氧化镝、氧化镨、氯化镨、硫化镨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5] 所述的酸为硝酸、盐酸、醋酸、酒石酸、草酸、苹果酸、枸椽酸、抗坏血酸苯甲酸、水杨酸、咖啡酸中的一种或其组合,醇与酸的体积比为醇:酸=1:0.1~0.5。
[0016] 所述的螯合剂为三乙醇胺、乙酸、月桂酸、酒石酸、柠檬酸、草酸、葡萄糖酸、2,2'-联吡啶、1,10-邻二氮杂菲、基三乙酸、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乙二胺、乙二胺四乙酸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以静电纺丝法制备钛酸锂的常规方法通常不添加螯合剂或者以酸类水解抑制剂兼作螯合剂,而本发明所述的螯合剂中不乏高分子有机物,此类螯合剂的添加有助于Li、Ti、稀土金属离子的均匀分布,形成高分散度的溶胶,使金属离子在静电纺丝后均匀分散在高分子有机物骨架上,经煅烧后,确保产物为纯相钛酸锂。
[0017] 所述的高分子有机物为聚乙烯吡咯烷(Mw=600,000~1,300,000)、过氧乙酰硝酸酯、聚乳酸、聚环氧乙烷、聚乙烯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聚丙烯腈、聚醚砜、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中的一种。
[0018] 所述的导电剂为1-甲基-2-吡咯烷酮、二氯甲烷、甲醇、甲酸、乙醇、乙酸、乙二醇、乙酰胺、丙酮、氯仿、四氢呋喃、丙二腈、乙酸酐中的一种。由于产物钛酸锂及其反应物存在导电性差的情况,因此许多待纺溶胶存在纺丝效率低、工作电压过高的问题。本发明中引入导电剂,能够增大待纺溶胶的导电性能,易于控制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能够有效提高纺丝效率,并将工作电压控制在合理范围。
[0019] 所述的静电纺丝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为:流量为0.2~1.0mL/hr,工作电压为10~15KV,接收板距离为10~30cm。
[0020] 所述将钛酸锂前驱体薄膜放入管式炉中,在惰性气氛中煅烧5~15小时,升温速率为1~15℃/min。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静电纺丝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Li4Ti5O12负极材料,高分子聚合物既可作为助纺剂,又可作为碳包覆源,并形成以包覆碳为纤维骨架、Li4Ti5O12颗粒均匀分散的独特纳米纤维结构,明显改善材料的颗粒团聚现象,而稀土金属掺杂则可有效改善材料导电性,从而两方面共同作用实现材料在高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的提升。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产物的XRD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产物在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循环曲线;
[0024]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产物在不同倍率下的循环稳定性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6] 实施例1:
[0027] 将0.6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90)投入9mL无水乙醇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再按照Li:Ti=4.2:5的摩尔比,将1.702g钛酸四正丁酯、0.277g醋酸锂投入配得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同时加入1.778g柠檬酸,搅拌直至溶液澄清,得到溶液A;按照La:Ti=0.02:5的摩尔比,将0.0033g氧化镧加入3mL硝酸中完全溶解后得到溶液B。将溶液A与溶液B混合,常温下搅拌2小时,投入0.1mL 1-甲基-2-吡咯烷酮后继续常温搅拌1.5小时,得到静电纺丝溶液。选择静电纺丝工艺参数为:流量为0.3mL/hr,工作电压为15KV,接收板距离为15cm,进行静电纺丝,纺得2mm后白色薄膜后,在常温下真空干燥稳定8小时。将薄膜取下用管式炉在氩气气氛下,高温800℃煅烧10小时得到镧掺杂、碳包覆的钛酸锂产物。图1为所得样品的XRD图。由图可见,所合成的镧掺杂、碳包覆的Li4Ti5O12 XRD图各衍射峰的位置和相对强度均与Li4Ti5O12的标准卡片相吻合,无任何杂相。
[0028] 实施例2:
[0029] 将2.48g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luronic P123)投入17.73mL无水乙醇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再按照Li:Ti=1:1的摩尔比,将1.702g钛酸四正丁酯、0.345g硝酸锂投入配得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同时加入2.260g三乙醇胺,搅拌直至溶液澄清,得到溶液A;按照Nd:Ti=0.1:5的摩尔比,将0.0168g氧化钕加入7.09mL醋酸中完全溶解后得到溶液B。将溶液A与溶液B混合,常温下搅拌3小时,投入0.50mL二氯甲烷后继续常温搅拌1小时,得到静电纺丝溶液。选择静电纺丝工艺参数为:流量为1.0mL/hr,工作电压为15KV,接收板距离为30cm,进行静电纺丝,纺得0.2mm后白色薄膜后,在常温下真空干燥稳定4小时。将薄膜取下用管式炉在氩气气氛下,高温1000℃煅烧5小时得到钕掺杂、碳包覆的钛酸锂产物。图2为以该材料做正极,金属锂做负极组装成的纽扣式半电池,在1~40C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曲线,由图可见,所合成的镧掺杂、碳包覆的Li4Ti5O12充放电平台平坦,显示出较好的嵌锂性能,并且可逆容量较高,1C时放电容量可达174.15mAh/g,20C时放电容量也达110.53mAh/g。
[0030] 实施例3:
[0031] 将4.04g聚乙烯醇缩丁醛投入13.46mL无水乙醇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按照Li:Ti=4.8:5、Gd:Ti=0.001:5的摩尔比,将1.421g钛酸四异丙酯、0.178g碳酸锂、0.0004g硝酸钆投入配得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加入6.73mL盐酸,搅拌直至溶液澄清。最后投入0.30mL丙酮后继续常温搅拌1小时,得到静电纺丝溶液。选择静电纺丝工艺参数为:流量为
0.2mL/hr,工作电压为10KV,接收板距离为10cm,进行静电纺丝,纺得1mm后白色薄膜后,在常温下真空干燥稳定6小时。将薄膜取下用管式炉在氮气气氛下,高温700℃煅烧15小时得到钆掺杂、碳包覆的钛酸锂产物。图3为不同倍率下该样品的放电循环曲线,由图可见,该材料在不同的倍率下,多次循环后容量损失非常小,循环稳定性好。
[0032] 实施例4:
[0033] 将0.180g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投入1.496mL无水乙醇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按照Li:Ti=4.0:5、Sc:Ti=0.2:5的摩尔比,将1.421g钛酸四异丙酯、0.17g氯化锂、0.0464g硝酸钪投入配得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加入0.748mL水杨酸,搅拌直至溶液澄清,再加入1.344g乙二胺四乙酸,常温下搅拌2小时,直至溶液澄清。最后投入0.02mL乙二醇后继续常温搅拌1小时,得到静电纺丝溶液。选择静电纺丝工艺参数为:流量为0.6mL/hr,工作电压为13KV,接收板距离为12cm,进行静电纺丝,纺得0.8mm后白色薄膜后,在常温下真空干燥稳定5小时。将薄膜取下用管式炉在氮气气氛下,高温900℃煅烧8小时得到钪掺杂、碳包覆的钛酸锂产物。
[0034] 实施例5:
[0035] 将1g过氧乙酰硝酸酯投入2.75mL无水乙醇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再按照Li:Ti=4.5:5的摩尔比,将0.950g氯化钛、0.423g柠檬酸锂投入配得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同时加入0.460g乙酸,搅拌直至溶液澄清,得到溶液A;按照Dy:Ti=0.08:5的摩尔比,将0.0148g氧化镝加入0.55mL草酸中完全溶解后得到溶液B。将溶液A与溶液B混合,常温下搅拌1小时,投入0.05mL四氢呋喃后继续常温搅拌3小时,得到静电纺丝溶液。选择静电纺丝工艺参数为:流量为0.8mL/hr,工作电压为14KV,接收板距离为18cm,进行静电纺丝,纺得1.5mm后白色薄膜后,在常温下真空干燥稳定10小时。将薄膜取下用管式炉在氮气气氛下,高温850℃煅烧9小时得到镝掺杂、碳包覆的钛酸锂产物。
[0036] 实施例6:
[0037] 将0.988g聚乙烯醇投入5.49mL无水乙醇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再按照Li:Ti=4.4:5的摩尔比,将0.950g氯化钛、0.224g草酸锂投入配得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同时加入2.202g柠檬酸,搅拌直至溶液澄清,得到溶液A;按照Pr:Ti=0.15:5的摩尔比,将0.0248g氧化镨加入2.75mL硝酸中完全溶解后得到溶液B。将溶液A与溶液B混合,常温下搅拌2小时,投入0.01mL氯仿后继续常温搅拌2小时,得到静电纺丝溶液。选择静电纺丝工艺参数为:流量为0.6mL/hr,工作电压为12KV,接收板距离为20cm,进行静电纺丝,纺得0.6mm后白色薄膜后,在常温下真空干燥稳定6小时。将薄膜取下用管式炉在氮气气氛下,高温800℃煅烧10小时得到镨掺杂、碳包覆的钛酸锂产物。
[0038] 以上实施例制备的纳米钛酸锂合成在碳纳米纤维骨架上,有效地防止了颗粒团聚,并且碳纳米纤维骨架也能达到包覆碳的效果,同时以稀土金属作为掺杂剂,共同改善了材料的导电性,实现高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的提升。所获得的负极材料均拥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高倍率充放电条件下能获得较高的放电容量,同时循环性能也非常稳定。室温条件下,1C倍率时其首次放电容量达到了174.15mAh/g,20C时放电容量也达110.53mAh/g,可以预见该制备方法生产所得的纳米钛酸锂具有较高的商业应用价值。
[0039] 以上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部分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