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生物防治 / 生物防治 / 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

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

阅读:369发布:2020-05-15

专利汇可以提供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属于林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为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园址选择:建园园址选择交通便利、 水 源充足、地势较为平坦、 土壤 疏松透气、肥沃潮润、排水性能好的地方,苗木选择:苗木选择植株健壮、无病虫害,侧枝发达、叶色深绿、苗高80cm至100cm的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苗木种植方法,整地,坡度15°以下平缓坡地直接开垦,翻垦深度30cm,坡度15°以上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筑梯地开垦,梯面宽在1.2m以上;采用适合机采和人工采收均可的茶园栽培模式,建设期短,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较好的解决了红豆杉大面积繁殖栽培的技术问题,能够提高南方红豆杉的良种繁育水平。,下面是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园址选择:建园园址选择交通便利、源充足、地势较为平坦、土壤疏松透气、肥沃潮润、排水性能好的地方;
S2、苗木选择:苗木选择植株健壮、无病虫害,侧枝发达、叶色深绿、苗高80cm至100cm的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
S3、苗木种植方法:
S31、整地,坡度15°以下平缓坡地直接开垦,翻垦深度30cm,坡度15°以上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筑梯地开垦,梯面宽在1.2m以上;
S32、采用适合机采和人工采收均可的茶园栽培模式,每隔四行留1.2米宽的走道间隙,穴长、宽、深为0.3米×0.3米×0.2米,栽种时间春季3-4月;
S4、苗木施肥方法:
S41、移栽移栽前穴内施有机肥作底肥,复土后再移栽;
S41、栽后每年春季在树苗四周挖穴或顺行开沟,将有机肥施于穴内或沟内,施后盖土,以减少肥效流失;
S41、除草后施肥;
S41、采用一次性追肥;
S5、修剪与管理方法:
S51、树冠管理:树冠整型为倒三型,修剪时间为晚秋10月至11月,采用定型修剪方法:第一次在移栽时剪掉主轴枝,第二次待树苗成活后剪掉中下部较阴弊且瘦弱的侧枝,以后每年秋季均按倒三角型的树型进行修剪整型;
S52、追肥管理:每年初春进行一次性追肥,栽后1-2年亩用量150公斤,即每株250克;栽后3-4年200公斤,即每株300克;第五年及以后以加工后的枝叶残渣经无害化处理还田为主,根据植株长势及土壤检测情况再适当补施其他肥料;追肥方式为在距茎基20cm左右挖穴或开沟,将有机肥施入后复土;
S53、水份管理:从植株长势看,若幼枝萎焉、无光泽、枯黄,则是旱害表现,需补充水份;
若生长缓慢,叶色转黄、树冠矮小、严重时逐渐枯萎,则是湿害表现,需及时排湿防涝,根据土壤水份测定,将含水量控制在50-70%;
S54、病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首先采取物理防治措施,其次是生物防治措施,最后采用化学防治措施;
S55、草害管理:在树势尚未成林之前,杂草危害较严重,树苗移栽后在每年春、秋进行两次人工除草,清出的杂草将集中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园址的气候条件为亚热带气候带,海拔300m~2300m的低中山,年日照800h~1200h,年降雨量1000mm~1200mm,空气相对湿度75%~85%,极端最低温-20.0℃、极端最高温3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园址的土壤为黄壤、黄棕壤或紫砂土,土壤呈偏酸或微酸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对于苗木的种植要求为:
(1)栽前按所述S3步骤中要求挖穴,每穴施有机肥作底肥,施后复土,复土后再栽树苗,根系不能与肥直接接触
(2)用配制好的内源生物调节剂泥桨蘸根,边蘸根边移栽;
(3)树苗根系在穴内四周必须分布均匀;
(4)移栽时采取三次复土方法,第一次复土以根系全部掩埋为准,并轻提微微抖动,让根系充分与土壤接触,然后进行第二次复土,再适当用将四周压实,并再次适当复土将穴填平,表土掌握在埋没茎处;
(5)树苗移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4中的物理防治措施:为合理修剪,及时清除病虫害的枝叶、落叶及杂草减少病虫源,加强培育健壮树势,采用灯光诱杀、人工扑杀的灭虫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4中的生物防治措施为:保护和利用天敌,发挥生物防治作用,扩大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效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4中的化学防治措施为:选择低毒高效无残留的农药,施用方法采用点治或挑治,减少全面喷药,低容量喷雾。

说明书全文

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林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红豆杉是红豆杉属的植物的通称,该属约11种,分布于北半球,中国有4种1变种,红豆杉属于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经过了第四纪川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
[0003] 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具有采用茶园栽培模式,建设期短,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S1、园址选择:建园园址选择交通便利、源充足、地势较为平坦、土壤疏松透气、肥沃潮润、排水性能好的地方;
[0007] S2、苗木选择:苗木选择植株健壮、无病虫害,侧枝发达、叶色深绿、苗高80cm至100cm的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
[0008] S3、苗木种植方法:
[0009] S31、整地,坡度15°以下平缓坡地直接开垦,翻垦深度30cm,坡度15°以上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筑梯地开垦,梯面宽在1.2m以上;
[0010] S32、采用适合机采和人工采收均可的茶园栽培模式,每隔四行留1.2米宽的走道间隙,穴长、宽、深为0.3米×0.3米×0.2米,栽种时间春季3-4月;
[0011] S4、苗木施肥方法:
[0012] S41、移栽移栽前穴内施有机肥作底肥,复土后再移栽;
[0013] S41、栽后每年春季在树苗四周挖穴或顺行开沟,将有机肥施于穴内或沟内,施后盖土,以减少肥效流失;
[0014] S41、除草后施肥;
[0015] S41、采用一次性追肥;
[0016] S5、修剪与管理方法:
[0017] S51、树冠管理:树冠整型为倒三型,修剪时间为晚秋10月至11月,采用定型修剪方法:第一次在移栽时剪掉主轴枝,第二次待树苗成活后剪掉中下部较阴弊且瘦弱的侧枝,以后每年秋季均按倒三角型的树型进行修剪整型;
[0018] S52、追肥管理:每年初春进行一次性追肥,栽后1-2年亩用量150公斤,即每株250克;栽后3-4年200公斤,即每株300克;第五年及以后以加工后的枝叶残渣经无害化处理还田为主,根据植株长势及土壤检测情况再适当补施其他肥料;追肥方式为在距茎基20cm左右挖穴或开沟,将有机肥施入后复土;
[0019] S53、水份管理:从植株长势看,若幼枝萎焉、无光泽、枯黄,则是旱害表现,需补充水份;若生长缓慢,叶色转黄、树冠矮小、严重时逐渐枯萎,则是湿害表现,需及时排湿防涝,根据土壤水份测定,将含水量控制在50-70%;
[0020] S54、病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首先采取物理防治措施,其次是生物防治措施,最后采用化学防治措施;
[0021] S55、草害管理:在树势尚未成林之前,杂草危害较严重,树苗移栽后在每年春、秋进行两次人工除草,清出的杂草将集中处理。
[0022] 优选的,所述S1中园址的气候条件为亚热带气候带,海拔300m~2300m的低中山,年日照800h~1200h,年降雨量1000mm~1200mm,空气相对湿度75%~85%,极端最低温-20.0℃、极端最高温38.0℃。
[0023] 优选的,所述S1中园址的土壤为黄壤、黄棕壤或紫砂土,土壤呈偏酸或微酸性。
[0024] 优选的,所述S3中对于苗木的种植要求为:
[0025] (1)栽前按所述S3步骤中要求挖穴,每穴施有机肥作底肥,施后复土,复土后再栽树苗,根系不能与肥直接接触
[0026] (2)用配制好的内源生物调节剂泥桨蘸根,边蘸根边移栽;
[0027] (3)树苗根系在穴内四周必须分布均匀;
[0028] (4)移栽时采取三次复土方法,第一次复土以根系全部掩埋为准,并轻提微微抖动,让根系充分与土壤接触,然后进行第二次复土,再适当用力将四周压实,并再次适当复土将穴填平,表土掌握在埋没茎处;
[0029] (5)树苗移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
[0030] 优选的,所述S54中的物理防治措施:为合理修剪,及时清除病虫害的枝叶、落叶及杂草减少病虫源,加强培育健壮树势,采用灯光诱杀、人工扑杀的灭虫方式。
[0031] 优选的,所述S54中的生物防治措施为:保护和利用天敌,发挥生物防治作用,扩大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效果。
[0032] 优选的,所述S54中的化学防治措施为:选择低毒高效无残留的农药,施用方法采用点治或挑治,减少全面喷药,低容量喷雾。
[003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34] 本发明中,采用适合机采和人工采收均可的茶园栽培模式,建设期短,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较好的解决了红豆杉大面积繁殖栽培的技术问题,能够提高南方红豆杉的良种繁育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6] 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 S1、园址选择:建园园址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势较为平坦、土壤疏松透气、肥沃潮润、排水性能好的地方,土层瘠薄的山坡地,质地粘重、排水不畅、很易发生渍害的低洼积水地不宜建园,土壤环境指标应符合NY/T395的规定,大气环境指标应符合NY/T397的规定,水质指标应符合NY/T396的规定,附近应没有污染源和塑料制品、包装袋等污染物,具备优良的产地条件,保持原料林及其周边区域生物的多样性;
[0038] S2、苗木选择:苗木选择植株健壮、无病虫害,侧枝发达、叶色深绿、苗高80cm至100cm的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保证苗木的品质优良,成活率更高;
[0039] S3、苗木种植方法:
[0040] S31、整地,坡度15°以下平缓坡地直接开垦,翻垦深度30cm,坡度15°以上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筑梯地开垦,梯面宽在1.2m以上;
[0041] S32、采用适合机采和人工采收均可的茶园栽培模式,每隔四行留1.2米宽的走道间隙,穴长、宽、深为0.3米×0.3米×0.2米,栽种时间春季3-4月;
[0042] S4、苗木施肥方法:
[0043] S41、移栽移栽前穴内施有机肥作底肥,复土后再移栽;
[0044] S41、栽后每年春季在树苗四周挖穴或顺行开沟,将有机肥施于穴内或沟内,施后盖土,以减少肥效流失;
[0045] S41、除草后施肥;
[0046] S41、采用一次性追肥;
[0047] 本实施例中:根据种植区域土壤检测情况,土壤中有机质和有效氮偏低,因此,将采用有机肥,有机质≥50%N.P.K≥7%,适当搭配一定量的复合肥,搭配比例以土壤测定结果而定。
[0048] S5、修剪与管理方法:
[0049] S51、树冠管理:树冠整型为倒三角型,即能方便人工、机械采收枝叶,也有利用植株中、下部通、减少病虫害及苔藓滋生,修剪时间为晚秋10月至11月,采用定型修剪方法:第一次在移栽时剪掉主轴枝,第二次待树苗成活后剪掉中下部较阴弊且瘦弱的侧枝,以后每年秋季均按倒三角型的树型进行修剪整型;
[0050] S52、追肥管理:每年初春进行一次性追肥,栽后1-2年亩用量150公斤,即每株250克;栽后3-4年200公斤,即每株300克;第五年及以后以加工后的枝叶残渣经无害化处理还田为主,根据植株长势及土壤检测情况再适当补施其他肥料;追肥方式为在距茎基20cm左右挖穴或开沟,将有机肥施入后复土;
[0051] S53、水份管理:从植株长势看,若幼枝萎焉、无光泽、枯黄,则是旱害表现,需补充水份;若生长缓慢,叶色转黄、树冠矮小、严重时逐渐枯萎,则是湿害表现,需及时排湿防涝,根据土壤水份测定,将含水量控制在50-70%;
[0052] S54、病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首先采取物理防治措施,其次是生物防治措施,最后采用化学防治措施;
[0053] S55、草害管理:在树势尚未成林之前,杂草危害较严重,树苗移栽后在每年春、秋进行两次人工除草,清出的杂草将集中处理。
[0054] 具体的,S1中园址的气候条件为亚热带气候带,海拔300m~2300m的低中山,年日照800h~1200h,年降雨量1000mm~1200mm,空气相对湿度75%~85%,极端最低温-20.0℃、极端最高温38.0℃。
[0055] 具体的,S1中园址的土壤为黄壤、黄棕壤或紫砂土,土壤呈偏酸或微酸性。
[0056] 具体的,S3中对于苗木的种植要求为:
[0057] (1)栽前按S3步骤中要求挖穴,每穴施有机肥作底肥,施后复土,复土后再栽树苗,根系不能与肥直接接触;
[0058] (2)用配制好的内源生物调节剂泥桨蘸根,边蘸根边移栽;
[0059] (3)树苗根系在穴内四周必须分布均匀;
[0060] (4)移栽时采取三次复土方法,第一次复土以根系全部掩埋为准,并轻提微微抖动,让根系充分与土壤接触,然后进行第二次复土,再适当用力将四周压实,并再次适当复土将穴填平,表土掌握在埋没茎处;
[0061] (5)树苗移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
[0062] 具体的,S54中的物理防治措施:为合理修剪,及时清除病虫害的枝叶、落叶及杂草减少病虫源,加强培育健壮树势,采用灯光诱杀、人工扑杀的灭虫方式。
[0063] 具体的,S54中的生物防治措施为:保护和利用天敌,发挥生物防治作用,扩大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效果。
[0064] 具体的,S54中的化学防治措施为:选择低毒高效无残留的农药,施用方法采用点治或挑治,减少全面喷药,低容量喷雾。
[0065] 本实施例中,采用适合机采和人工采收均可的茶园栽培模式,建设期短,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较好的解决了红豆杉大面积繁殖栽培的技术问题,能够提高南方红豆杉的良种繁育水平。
[006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