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作物管理 / 捡拾压捆机 / 捡拾器 / 一种连续工作的打捆机的传送装置

一种连续工作的打机的传送装置

阅读:267发布:2020-05-14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连续工作的打机的传送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工作的打 捆 机的传送装置,包括 机架 ,所述机架的前部设置有捡拾机构;捡拾机构的后侧设置有传送通道,传送通道的前部设置有绞龙辊,绞龙辊的一端对应的传动通道 位置 设置有安装孔;本连续工作的打捆机的传送装置,通过设置的传送通道、绞龙辊和推送室,缩减了传送长度和传送过程,既提高了传送效率和打捆效率,又降低了操作的复杂度,使得操作更简单,更方便;通过设置的推压机构,实现了传送和打捆过程的一体化,既减小了设备体积,降低了制造成本,又使得设备结构更简单,制造更方便;同时,同过使用推压装置,使得适用性更好,从而实现了对多种原料的传送。,下面是一种连续工作的打机的传送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连续工作的打机的传送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前部设置有捡拾机构(2);捡拾机构(2)的后侧设置有传送通道(3),传送通道(3)的前部设置有绞龙辊(4),绞龙辊(4)的一端对应的传动通道位置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轴承,绞龙辊(4)的一端转轴安装在轴承孔内,绞龙辊(4)的另一端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后侧设置有动转轴,绞龙辊(4)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和动力转轴连接;所述传送通道(3)的后侧设置有推压机构(6);所述推压机构(6)包括机箱(7)、变速器(8)、凸轮(9)、左推压板(10)、右推压板(11)、推压室(12)、曲轴连杆(13)、滑轨(16)、推杆(14)、滑槽(19)、底轮(17)、轮槽(18)、液压杆(21)、下料(20)和下料槽(22),所述传送通道(3)的后侧正对机箱(7),机箱(7)的上面设置有下料槽(22);所述机箱(7)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推压室(12),左侧推压室(12)内设置有左推压板(10),右侧推压室(12)内设置有右推压板(11),所述机箱(7)内设置有和左推压板(10)、右推压板(11)对应的变速器(8),变速器(8)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机箱(7)底部,变速器(8)的前侧有凸轮(9),凸轮(9)通过键固定在变速器(8)输出转轴上,凸轮(9)的前侧设置有曲轴连杆(13),曲轴连杆(13)的后端通过螺栓螺母和凸轮(9)连接,曲轴连杆(13)的前侧设置有推杆(14),推杆(14)的后端通过螺栓螺母和曲轴连杆(13)的前端连接,推杆(14)的前侧设置有滑槽(19),滑槽(19)内设置有弹簧(15),弹簧(15)的后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滑槽(19)的后端,所述左推压板(10)和右推压板(11)的后部设置有滑轨(16),左推压板(10)、右推压板(11)通过滑轨(16)和滑槽(19)的配合和推杆(14)连接,所述弹簧(15)的前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滑轨(16)的后端;所述左推压板(10)和右推压板(11)的底部设置有底轮(17),推压室(12)的底部设置有和底轮(17)相配合的轮槽(18);所述推压室(12)的前侧设置有下料门(20),下料门(20)的一侧设置有液压杆(21),下料门(20)的上部通过螺栓螺母和机架(1)铰接,下料门(20)的两侧通过螺栓螺母和液压杆(21)的前端铰接;所述机箱(7)的后侧设置有动力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工作的打捆机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捡拾机构(2)为常用的捡拾辊;所述传送通道(3)为倒三结构,传送通道(3)向斜上倾斜,传送通道(3)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绞龙辊(4)上设置有多个拨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工作的打捆机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槽(22)为斗型,下料槽(22)为板材质,下料槽(22)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机箱(7)的上面,下料槽(22)向两侧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工作的打捆机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14)的前侧为平面;所述滑槽(19)的前部设置有止位板;所述底轮(17)为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工作的打捆机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推压板(10)和右推压板(11)上面设置有托料布,托料布为尼龙布;所述动力机构(5)为发动机

说明书全文

一种连续工作的打机的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捆机的传送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连续工作的打捆机的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秸秆打捆机稻草、麦草、杆、玉米杆、油菜杆、花生藤。豆杆等秸秆、牧草捡拾打捆;配套功能多,可直接捡拾打捆,也可先割后捡拾打捆,还可以先粉碎再打捆。秸秆打捆机主要由拾禾器、打草滚筒、链轮传动机构、绳盒、引绳杆及预警装置、液压控制机构等部件组成。打捆时自动引绳,自动拾取秸秆作物,自动打捆,自动切绳,通过对槽轮大小的调整,来改变打捆时的绳圈和草捆密度,使草捆不散、不凌乱。成形后的草捆体积小而紧密,便于运输和贮存。
[0003] 现有的打捆机通常都是逐个打捆,使得传送,打捆过程中有间断,这不仅降低打捆效率,而且增加操作复杂度,现有的打捆机的传送过程很长,传送机构的体积很大,既增加制造成本,又降低传送效率;同时现有的打捆机的传送机构结构复杂,加工制造不方便;现有的打捆机的传送装置只能对单一原料进行传送,限制了使用范围;这使得发明一种新的连续工作的打捆机传送装置成为人们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工作的打捆机的传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连续工作的打捆机的传送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部设置有捡拾机构;捡拾机构的后侧设置有传送通道,传送通道的前部设置有绞龙辊,绞龙辊的一端对应的传动通道位置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轴承,绞龙辊的一端转轴安装在轴承孔内,绞龙辊的另一端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后侧设置有动转轴,绞龙辊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和动力转轴连接;所述传送通道的后侧设置有推压机构;所述推压机构包括机箱、变速器凸轮、左推压板、右推压板、推压室、曲轴连杆、滑轨、推杆、滑槽、底轮、轮槽、液压杆、下料和下料槽,所述传送通道的后侧正对机箱,机箱的上面设置有下料槽;所述机箱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推压室,左侧推压室内设置有左推压板,右侧推压室内设置有右推压板,所述机箱内设置有和左推压板、右推压板对应的变速器,变速器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机箱底部,变速器的前侧有凸轮,凸轮通过键固定在变速器输出转轴上,凸轮的前侧设置有曲轴连杆,曲轴连杆的后端通过螺栓螺母和凸轮连接,曲轴连杆的前侧设置有推杆,推杆的后端通过螺栓螺母和曲轴连杆的前端连接,推杆的前侧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的后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滑槽的后端,所述左推压板和右推压板的后部设置有滑轨,左推压板、右推压板通过滑轨和滑槽的配合和推杆连接,所述弹簧的前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滑轨的后端;所述左推压板和右推压板的底部设置有底轮,推压室的底部设置有和底轮相配合的轮槽;所述推压室的前侧设置有下料门,下料门的一侧设置有液压杆,下料门的上部通过螺栓螺母和机架铰接,下料门的两侧通过螺栓螺母和液压杆的前端铰接;所述机箱的后侧设置有动力机构。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捡拾机构为常用的捡拾辊;所述传送通道为倒三结构,传送通道向斜上倾斜,传送通道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绞龙辊上设置有多个拨针。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料槽为斗型,下料槽为板材质,下料槽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机箱的上面,下料槽向两侧倾斜。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杆的前侧为平面;所述滑槽的前部设置有止位板;所述底轮为轴承。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推压板和右推压板上面设置有托料布,托料布为尼龙布;所述动力机构为发动机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连续工作的打捆机的传送装置,通过设置的传送通道、绞龙辊和推送室,缩减了传送长度和传送过程,既提高了传送效率和打捆效率,又降低了操作的复杂度,使得操作更简单,更方便;通过设置的推压机构,实现了传送和打捆过程的一体化,既减小了设备体积,降低了制造成本,又使得设备结构更简单,制造更方便;同时,同过使用推压装置,使得适用性更好,从而实现了对多种原料的传送。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一种连续工作的打捆机的传送装置的外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一种连续工作的打捆机的传送装置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一种连续工作的打捆机的传送装置中的推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4为一种连续工作的打捆机的传送装置中的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5为一种连续工作的打捆机的传送装置中的底轮和轮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机架1、捡拾机构2、传送通道3、绞龙辊4、动力机构5、推压机构6、机箱7、变速器8、凸轮9、左推压板10、右推压板11、推压室12、曲轴连杆13、推杆14、弹簧15、滑轨16、底轮17、轮槽18、滑槽19、下料门20、液压杆21、下料槽22。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连续工作的打捆机的传送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前部设置有捡拾机构2,捡拾机构2为常用的捡拾辊;捡拾机构2的后侧设置有传送通道3,传送通道3为倒三角结构,传送通道3向斜上倾斜,传送通道3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机架1上,传送通道3的前部设置有绞龙辊4,绞龙辊4上设置有多个拨针,绞龙辊4用于把捡拾机构2传送的原料向后传送,绞龙辊4的一端对应的传动通道位置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轴承,绞龙辊4的一端转轴安装在轴承孔内,绞龙辊4的另一端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后侧设置有动力转轴,绞龙辊4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和动力转轴连接;所述传送通道3的后侧设置有推压机构6;所述捡拾机构2、传送通道3和绞龙辊4用于捡拾和向后传送原料;
[0020]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推压机构6包括机箱7、变速器8、凸轮9、左推压板10、右推压板11、推压室12、曲轴连杆13、滑轨16、推杆14、滑槽19、底轮17、轮槽18、液压杆21、下料门20和下料槽22,所述传送通道3的后侧正对机箱7,机箱7的上面设置有下料槽22,下料槽22为斗型,下料槽22为铁板材质,下料槽22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机箱7的上面,下料槽22向两侧倾斜,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方便原料向两侧推压室12传送;所述机箱7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推压室12,左侧推压室12内设置有左推压板10,右侧推压室12内设置有右推压板11,所述机箱7内设置有和左推压板10、右推压板11对应的变速器8,变速器8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机箱7底部,变速器8的前侧有凸轮9,凸轮9通过键固定在变速器8输出转轴上,凸轮9的前侧设置有曲轴连杆13,曲轴连杆13的后端通过螺栓螺母和凸轮9连接,曲轴连杆13的前侧设置有推杆14,推杆14的后端通过螺栓螺母和曲轴连杆13的前端连接,推杆14的前侧为平面,推杆14的前侧设置有滑槽19,滑槽19内设置有弹簧15,弹簧15的后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滑槽19的后端,所述左推压板10和右推压板11的后部设置有滑轨16,左推压板10、右推压板11通过滑轨16和滑槽19的配合和推杆14连接,所述弹簧15的前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滑轨16的后端,滑槽19的前部设置有止位板,止位板用于对滑轨16的位置进行限位,防止滑轨16脱出滑槽19;所述弹簧15用于对左推压板10和右推压板11的位置进行控制,方便控制原料打捆的大小;所述左推压板10和右推压板11的底部设置有底轮17,底轮17为轴承,推压室12的底部设置有和底轮17相配合的轮槽18,底轮17和轮槽18用于减小左推压板10、右推压板11和推压室12的摩擦力,使得左推压板10和右推压板11左右移动更省力;所述左推压板10和右推压板11上面设置有托料布,托料布为尼龙布,托料布用于托住原料,防止原料进入左推压板10和右推压板11的后侧;
[0021]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推压室12的前侧设置有下料门20,下料门20的一侧设置有液压杆21,下料门20的上部通过螺栓螺母和机架1铰接,下料门20的两侧通过螺栓螺母和液压杆21的前端铰接;所述下料门20用于方便下料;所述机箱7的后侧设置有动力机构5,动力机构5为发动机或电动机,动力机构5用于给变速器8、捡拾机构2和绞龙辊4提供动力;
[0022] 在使用时,通过捡拾机构2进行捡拾,然后把原料推入传送通道3,然后通过绞龙辊4转动把原料向后传送,然后原料通过下料槽22进入推压室12,然后通过变速器8的转动带动凸轮9转动,凸轮9转动带动曲轴连杆13转动,曲轴连杆13转动带动推杆14前后移动,推杆
14前后移动推动左推压板10和右推压板11把原料向两侧推压,实现对原料的推压打捆,在推压到一定体积后,液压装置推动下料门20打开,然后在左推压板10、右推压板11在弹簧15的作用下向两侧推动,配合推杆14的推动,把打捆后的原料推送出推压室12。
[0023]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