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作物管理 / 农作物 / 饲料作物 / 一种水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

一种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

阅读:447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水 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该方法选择边 角 位置 具有错层的结构 地 块 作为稻鸭共作区,在施加有机底肥后深翻,并在插秧前引水养田,种养伊乐藻并在错层位置修建鸭舍,在稻鸭共作区插秧前种植紫 云 英、苜蓿以及水烛并在植株成活后旋入泥土,插秧后选用体型较小的鸭子作为种鸭在六月中旬放鸭,并按鸭子的不同生长周期投喂不同的食料,八月下旬增加 饲料 投喂量,并开始撤出鸭子,撤完后进行集中养殖,并在稻谷收割完后重新放养于稻田中进行育肥,并得到商品鸭。本发明在养鸭过程中充分利用水稻田使之产生更大经济效益,构建成一个生态互利互补的环境,能有效减少养鸭成本,并提高鸭肉品质。,下面是一种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选择无污染、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且边位置有0.5m 1.2m高错层的结构作~
为稻鸭共作区,在稻鸭共作区施加有机底肥并深翻,在插秧前8 10天引水养田,引水时水面~
要没过垄面,水渗漏后及时补充,待水位相对稳定后进行封闭除草并种养伊乐藻;同时,在边角错层位置修建鸭舍;
S2、每年的3月下旬,在稻鸭共作区种植紫英、苜蓿以及水烛,在五月上旬用旋耕机将伊乐藻、紫云英、苜蓿以及水烛旋入泥土中,在五月中旬于稻鸭共作区完成全田插秧工作,插秧时,在稻鸭共作区内控制水稻的种植密度为14 16cm×25 30cm;
~ ~
S3、选用体型较小的鸭子作为种鸭,将孵化10天后的雏鸭在鸭舍中初放1 2天,期间喂~
食玉米和雏鸭精饲料,待雏鸭适应后进行放鸭,放鸭时间挑选在六月中旬,放鸭密度为280~
350只/hm2,放鸭时早晨放鸭入田,并于傍晚赶回鸭舍;初放的15天,控制稻田内水层高度为
4 6cm,每天早晚各饲喂一次玉米和雏鸭精饲料,初次喂食量为45 50g/只/天,逐日递减至~ ~
停喂,15天 20天时控制稻田内水层高度为8 10cm,按照鸭子的食量投放植物性作物绿萍以~ ~
及动物性作物小鱼、小虾以及螺蛳,并于每晚喂一次玉米和精饲料,喂食量为80 120g/只/~
天;20天后控制稻田内水层高度为10 15cm,让鸭子在稻鸭共作区自由觅食,仅在鸭舍中按~
质量比5:1 3:1的比例隔天补充玉米粉和精饲料混合料作为补充;
~
S4、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水稻抽穗后,改为每天饲喂玉米粉和精饲料混合料120 150g/~
只,以防止鸭吃稻穗,避免影响水稻产量,并开始将鸭子按批次从稻田中撤出,九月中下旬将鸭子撤完并进行集中养殖,在稻谷收割完后,将鸭子放养于稻田中,捡食田间漏割及脱粒不彻底的稻子以及伊乐藻、紫云英、苜蓿以及水烛进行育肥,体重达到2.5 3.0kg时,即得到~
商品鸭,而在育肥过程中,鸭粪排入稻鸭共作区对土壤进行育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鸭舍修建时,控制鸭舍面积以10只/m2,地面铺干草或者稻糠,配套取暖设施及饮水设施,并在鸭舍外缘留出旱地供鸭只活动和投喂饲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鸭舍修建时一并用编织网或丝网搭建围网和护网,控制围网和护网的高度高于80cm以防止鸭子逃跑,其围网和护网的大小以能阻挡蛇、鼠进入为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鸭种选择时采用高邮麻鸭、镇鸭1号、镇鸭2号、攸县麻鸭或者金定麻鸭中的一种或者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鸭子的疫苗注射在进入稻田之前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将鸭子按批次撤出时,单批次撤出的量不超过30%,相邻批次之间间隔3 5d。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水稻进入分蘖期后进行退水晒田操作,晒田时间为10 15天,期间不放鸭,水稻落黄后追肥,再立即复水10~
15cm深,并继续放鸭。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中旬期间,引入新的一批鸭群,这样能够保证鸭群在排泄的过程中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引进新的鸭群时,需保证鸭群的密度不超过450只/hm2,且需要按比例增加饲料的用量。

说明书全文

一种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态农业技术中的生态种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
[0002]

背景技术

[0003] 种植业与养殖业都是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两者之间既存在差别又有一定的关联性,基于传统的农业思维,两者在分别发展中经济效益较低,农业险也较大,且不能充分的发挥资源优势。而种养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混合式农业经济结构模式,通过水稻与动物各种相互关系进行协调,高效利用稻田生态系统的各项生物资源,以实现农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丰富产业链,同时这种农业模式也极具生态效益,能大大的减少农业资源损耗,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方向转型。
[0004] 目前,在水稻种植期间,常用的一种种养结合方式为鸭稻共作系统,其充分利用共生互利、生态位和食物链等生态学原理,以稻作水田为基体,以种稻为中心,鸭子田间网养的自然与人工结合的复合型种养生态系统。其通过鸭子的不间断活动来进行松土以刺激水稻生长,鸭子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鸭子对田间杂草的踩食以及对害虫的捕食代替除草剂、除虫剂的使用,从而不使用或者少量使用化肥、农药;而稻田出产的青嫩杂草、害虫、蚯蚓、田螺、田鸡则为鸭子提供了营养丰富的天然动植物饲料,使得鸭子生产迅速,肉质鲜美,来实现以田养鸭、以鸭护稻、使水稻和鸭子共栖生长的生态养殖系统,具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5] 但目前各地所进行的鸭稻共作型种养殖系统技术仍不是很完善,鸭子的喂养形式比较单一,虽然稻田内滋生的杂草、昆虫等为鸭子提供了营养丰富的天然动植物饲料,使得鸭子生产迅速,肉质鲜美,但是普遍存在役用鸭的选择不当,放鸭条件和时间不合理,放养密度把握不好,增加辅助饲料不当的问题,使得水稻与鸭子的共促生长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且对稻田的利用率不高,延长养殖业的生产周期。
[0006]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水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的缺陷
[0008]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选择无污染、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且边位置有0.5m 1.2m高错层的结构作~
为稻鸭共作区,在稻鸭共作区施加有机底肥并深翻,在插秧前8 10天引水养田,引水时水面~
要没过垄面,水渗漏后及时补充,待水位相对稳定后进行封闭除草,并种养伊乐藻;同时,在边角错层位置修建鸭舍;
S2、每年的3月下旬,在稻鸭共作区种植紫英、苜蓿以及水烛,在五月上旬用旋耕机将伊乐藻、紫云英、苜蓿以及水烛旋入泥土中,在五月中旬于稻鸭共作区完成全田插秧工作,插秧时,在稻鸭共作区内控制水稻的种植密度为14 16cm×25 30cm;
~ ~
S3、选用体型较小的鸭子作为种鸭,将孵化10天后的雏鸭在鸭舍中初放1 2天,期间喂~
食玉米和雏鸭精饲料,待雏鸭适应后进行放鸭,放鸭时间挑选在六月中旬,放鸭密度为280~
350只/hm2,放鸭时早晨放鸭入田,并于傍晚赶回鸭舍;初放的15天,控制稻田内水层高度为
4 6cm,每天早晚各饲喂一次玉米和雏鸭精饲料,初次喂食量为45 50g/只/天,逐日递减至~ ~
停喂,15天 20天时控制稻田内水层高度为8 10cm,按照鸭子的食量投放植物性作物绿萍以~ ~
及动物性作物小鱼、小虾以及螺蛳,并于每晚喂一次玉米和精饲料,喂食量为80 120g/只/~
天;20天后控制稻田内水层高度为10 15cm,让鸭子在稻鸭共作区自由觅食,仅在鸭舍中按~
质量比5:1 3:1的比例隔天补充玉米粉和精饲料混合料作为补充;
~
S4、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水稻抽穗后,改为每天饲喂玉米粉和精饲料混合料120 150g/~
只,以防止鸭吃稻穗,避免影响水稻产量,并开始将鸭子按批次从稻田中撤出,九月中下旬将鸭子撤完并进行集中养殖,在稻谷收割完后,将鸭子放养于稻田中,捡食田间漏割及脱粒不彻底的稻子以及伊乐藻、紫云英、苜蓿以及水烛进行育肥,体重达到2.5 3.0kg时即得到~
商品鸭,而在鸭只育肥过程中,鸭粪排入稻鸭共作区对土壤进行育肥。
[0009] 作为进一步限定,在进行鸭舍修建时,控制鸭舍面积以10只/m2为宜,地面铺干草或者稻糠,配套取暖设施及饮水设施,并在鸭舍外缘留出旱地供鸭只活动和投喂饲料。
[0010] 作为进一步限定,在进行鸭舍修建时一并用编织网或丝网搭建围网和护网,控制围网和护网的高度高于80cm以防止鸭子逃跑,其围网和护网的大小以能阻挡蛇、鼠进入为准。
[0011] 作为进一步限定,在进行鸭种选择时优选采用高邮麻鸭、镇鸭1号、镇鸭2号、攸县麻鸭或者金定麻鸭中的一种或者组合。
[0012] 作为进一步限定,鸭子的疫苗注射应在进入稻田之前进行。
[0013] 作为进一步限定,在步骤S4中将鸭子按批次撤出时,单批次撤出的量不超过30%,相邻批次之间间隔3 5d。~
[0014] 作为进一步限定,当水稻进入分蘖期后,可选择进行退水晒田操作,晒田时间为1015天,期间不放鸭,水稻落黄后追肥,再立即复水10 15cm深,并继续放鸭。
~ ~
[0015] 作为进一步限定,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中旬期间,可以引入新的一批鸭群,这样能够保证鸭群在排泄的过程中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在引进新的鸭群时,需保证鸭群的密度不超过450只/hm2,且需要按比例增加饲料的用量。
[0016]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稻鸭共育的种养结合模式种植水稻,将传统的圈养改为放养,增加鸭子的活动空间,鸭子在田间觅食,既能提高鸭子体质又能减少饲养成本,提高鸭肉品质,同时鸭粪可大大改善土质,增加水稻抗病害能,促进水稻绿色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还能降低对土壤的污染,保持土质,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0017]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19] 在下述实施例中,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020] 在实施例中,进行水稻稻鸭共作养殖水鸭时先选择湖南株洲攸县下辖某地无污染、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的结构地块作为稻鸭共作区,且在该稻鸭共作区的边角位置人工堆砌有0.8m高的错层用来搭建鸭舍,鸭舍修建时,控制鸭舍面积为10只/m2,在鸭舍的地面铺干草,并配套设置有取暖设施及饮水设施,同时,在鸭舍外缘留出旱地供鸭只活动和投喂饲料;另外在鸭舍和稻鸭共作区的边缘用铁丝网建围网和护网,控制围网和护网的高度为1m,且围网和护网的网孔孔径为6mm,一方面用来防止鸭子逃跑,同时也能阻挡蛇、鼠进入。
[0021] 在稻鸭共作区中施加有机底肥并深翻,在每年的3月下旬,在稻鸭共作区种植紫云英、苜蓿以及水烛,在五月上旬用旋耕机将伊乐藻、紫云英、苜蓿以及水烛旋入泥土中。在插秧前10天引水养田,引水时水面没过垄面,并在水渗漏后及时补充并保持水位稳定高出5cm,水位相对稳定后进行封闭除草,并种养伊乐藻。在五月中旬于稻鸭共作区完成全田插秧工作,插秧时,在稻鸭共作区内控制水稻的种植密度为14cm×30cm。
[0022] 选用湖南株洲本地的攸县麻鸭作为种鸭,将孵化10天后的雏鸭在鸭舍中初放1 2~天,期间喂食玉米和雏鸭精饲料,并在放鸭前将所有疫苗注射完毕。待雏鸭适应后进行放鸭,放鸭时间挑选在六月中旬,放鸭密度为300只/hm2,放鸭时早晨放鸭入田,并于傍晚赶回鸭舍。
[0023] 初放的15天,控制稻田内水层高度为4 6cm,每天早、晚各饲喂一次玉米和雏鸭精~饲料,初次喂食量为50g/只/天,逐日递减至停喂;15天 20天时控制稻田内水层高度为8~ ~
10cm,按照鸭子的食量投放植物性作物绿萍以及动物性作物小鱼、小虾以及螺蛳,并于每晚喂一次玉米和精饲料,喂食量为100g/只/天;20天后控制稻田内水层高度为13 15cm,让鸭~
子在稻鸭共作区自由觅食,仅在鸭舍中按质量比4:1的比例隔天补充玉米粉和精饲料混合料作为补充,喂食之所以选在晚上,早上喂食导致鸭子活动减少,达不到除草的效果,养鸭后期草少,适当增加喂食量。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水稻抽穗后,改为每天饲喂玉米粉和精饲料混合料150g/只,以防止鸭吃稻穗,避免影响水稻产量,并开始将鸭子按批次从稻田中撤出,撤出时分四批撤出,单批次撤出25%,相邻批次之间间隔4d。
[0024] 当水稻进入分蘖期后,可选择进行退水晒田操作,晒田时间为10天,期间不放鸭,水稻落黄后追肥,再立即复水13 15深,并继续放鸭;同时,在传统的稻鸭共作模式中,在水~稻逐渐成熟之后,鸭群的相对数量会变少,土壤的养分不够充足,也会使水稻易被病虫害侵袭,因而,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中旬期间,可以引入新的一批鸭群,这样能够鸭群的粪便使土壤中的成分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有效提高土质,在水稻生长末期,有利于养分持续传输,同时也保证了鸭群的质量,能够充分利用稻鸭共作模式进行水稻的种植,在引进新的鸭
2
群时,需保证鸭群的密度为420只/hm ,且需要按比例增加饲料的用量;九月中下旬将鸭子撤完并进行集中养殖,在稻谷收割完后,将鸭子放养于稻田中,捡食田间漏割及脱粒不彻底的稻子以及伊乐藻、紫云英、苜蓿以及水烛进行育肥,体重达到2.5 3.0kg时即得到商品鸭,~
而在鸭只育肥过程中,鸭粪排入稻鸭共作区对土壤进行育肥。
[0025] 本实施例的稻鸭共育种养模式,即是将水稻种植与养鸭结合。在这期间内利用鸭子的生长特性,可对水稻进行追肥、除虫、除草,减少农药施用,降低作物化学污染,而水田内的水生物也为鸭子带来了大量的食物来源,可以减少养鸭的饲料量,以此模式能达到多方获利,促进农业生态循环。
[002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