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作物管理 / 农作物 / 饲料作物 / 一种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

一种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

阅读:808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一种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属于种养结合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为,选择生育期长于115天的紧凑型玉米品种, 土壤 消毒后翻耕 播种 , 密度 4000~5500株/每亩。待玉米进入10~11叶龄,幼鸭20~25日龄时开始投放,密度每亩45~65只;幼鸭采用适应式投放;每日中午和傍晚适量补饲,分别为日饲喂量的40%和60%;当玉米成熟后回收旱鸭。配套设计了适宜的田间饲喂夜宿棚和田间路道规划;在玉米开花期前进行1次 杂草 机械刈割,留茬高度不超过8cm;玉米种植前一次性施足基肥,后期不再进行追肥;采用生态技术控制病虫害;本发明所述方法对玉米总产量影响小,有效控制田间杂草量近80%,玉米 收获 时旱鸭重量达到上市要求,亩均经济收益较传统的玉米种植增加2倍以上。,下面是一种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用于放养旱鸭的玉米地选择好后,四周建立1.2米以上高度的围栏,每亩设置一个养殖单元,养殖单元包括人行通道和饲喂夜宿棚,人行通道为平行布局,围栏布置规划为方形结构,在四边落处分别安置1个可移动的旱鸭饲喂夜宿棚,每个棚可容纳15-18只鸭,人行通道靠近玉米的一侧设有围栏;
(2)玉米种植:玉米种植前要进行土壤翻耕和整平,对于连年养旱鸭的,翻耕前用高锰酸进行田间消毒,在玉米种植期开沟播种
(3)旱鸭放养:旱鸭的雏鸭出生后,先在室内饲养,待玉米进入10~11叶龄,幼鸭20~25日龄时开始投放,密度每亩45~65只;采用适应式投放,遇突降暴雨要及时将鸭群驱引至避雨棚,每日适量补饲;当玉米进入蜡熟期时从田间回收旱鸭并上市,旱鸭回收后即可进行玉米收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喂夜宿棚包括人字形棚顶(1)、棚体(2)、棚底(3)、支脚(4)、饲喂窗口(5)、旱鸭进出口(6)、饮窗口(7)、梯板(8),人字形棚顶(1)位于棚体(2)上,与棚体(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棚体(2)的底部设有支脚(4);棚底(3)为网状结构,离地面30~50cm,人字形棚顶(1)和棚体(2)为透明塑料板,棚体(2)的侧壁上设有吊窗;棚体(2)的前后两个面上分别设有旱鸭饲喂窗口(5)和旱鸭进出口(6);棚体(2)的一个侧面上设有饮水窗口(7);旱鸭进出口(6)处设有吊,吊门上设有开关拉线,吊门下方设有梯板(8);旱鸭进出口(6)朝内,饲喂窗口(5)和饮水窗口(7)朝向人行及运输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饲喂夜宿棚上方安装太阳能补虫灯(9),人字形棚顶(1)为不透明材料,太阳能补虫灯(9)下面设有虫体收集袋(10),使用时,虫体收集袋(10)的下端与饲喂窗口(5)连通并固定,不使用时虫体收集袋(10)收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棚体(2)长1.5~2.5m、宽
0.8~1.2m、高1.0~1.4m;吊门(8)宽25~35cm,高20~30cm;人字形棚顶(1)边缘超出棚体
23~28cm;饲喂窗口(5)的长35~45cm、宽6~10cm、离地面18~22cm;饮水窗口(7)的长35~
45cm、宽6~10cm、离地面18~22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春播玉米选择生育期长于115天的紧凑型品种,播种时按等行距种植,行距60~70cm;或者按宽窄行种植,宽行80~90cm,窄行40cm;玉米密度4000-5500株/每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适应式投放为:
第1天投放2~3小时,第二天投放4~5小时,第三天投放6~7小时,第四天投放8~9小时,第
5天开始实现全天放养;旱鸭投放时选择晴朗的天气,于中午投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日适量补饲,饲料
75%玉米,15%豆粕,15%小麦;20~60日龄时每天饲喂量为80~90g/每只,60日龄后为110~120g/每只,每日中午12:00~11:00饲喂1次,饲喂量为日饲喂量的40%,下午6:00~7:00点1次,饲喂量为日饲喂量的60%;喂食时将喂水口关闭,待喂食结束后打开,同时关闭喂食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发现有旱鸭不喜食的杂草成为优势杂草时,玉米开花期前进行1次杂草机械刈割,留茬高度不超过8cm;玉米种植前一次性施足基肥,后期不再进行追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雏鸭阶段对鸭进行脱瘟;
每周清扫饲喂夜宿棚,并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监测鸭群健康状况,发现患有高传染性疫病的鸭将其清出玉米地并采取隔离措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玉米病虫害发生,采用生态控制技术无效时,选择重新种植其他一年生的饲草类作物,或者让田间杂草自然生长,继续为旱鸭生长提供饲料来源;或选择对鸭无害的绿色农药,并将旱鸭从田间撤离至玉米地外备养,直至安全时再迁回鸭群。

说明书全文

一种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属于种养结合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田尺度的种养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技术。大量研究证明,种 养结合能显著地提高土壤,降低作物病虫害,减少农药施用,改善农产品品 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农田综合产出,具有显著的生产、经济和生态效益。然 而,目前的相关技术限于在林下养殖,稻田养殖和冬闲田放牧中应用。而对在旱 作农田中进行共生型种养结合的模式和技术应用缺乏。
[0003] 玉米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不论北方还是南方地区均有种植。因 此,探索出针对该作物的适宜种养结合模式及配套技术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目 前,已有研究和发明公开,在玉米地里进行肉鹅养殖(例如,关法春.一种玉米 田养殖鹅的方法,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号,CN201310355885.2,2013-08-15.), 以及肉鸡养殖(例如,关法春.一种玉米田养殖鹅和鸡的方法,发明专利申请, 申请公布号201910288131.7,2019-04-11.)。尽管玉米田养殖肉鹅和肉鸡能够显 著的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不降低土壤肥力,改善家禽的肉质,但要实现生产应用 仍存在较大的困难。从肉鹅来看,鹅的体重相对较大,对土壤的踩踏明显,不利 于玉米的生长。鹅的身体较高,会破坏玉米地上部茎叶的正常生长,共生长期相 对较短。从肉鸡来看,鸡的刨食行为会破坏玉米根系,限制植株养分吸收,增加 倒伏敏感性。鸡会飞跳逐虫,这也会破坏玉米地上部茎叶的正常生长,降低玉米 产量;同时,鸡对杂草的取食性相对较弱,对玉米地杂草的控制效果不够理想; 此外,鸡的群体性较差,不适宜于玉米地非开阔性空间条件下的管理。
[0004]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创新性地选择草食性强,生长速度快,群体性好的旱 鸭(也叫番鸭,麝香鸭,巴西鸭、火鸭、瘤头鸭),在玉米地进行放牧,建立农 田玉米-旱鸭种养一体化技术。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中的“玉米-旱鸭”种养结 合模式及配套技术与传统的“稻-鸭”共作系统存在本质的不同。首先,鸭与 旱鸭的生长习性存在本质差异,水鸭的草食性不明显,耐旱性和耐热性较差,不 适宜在旱地养殖。同时,水鸭在水中主要是浮动,而在旱地存在踩踏,这对农作 物的影响存在差异。其次,水稻与玉米生长习性存在本质不同,两种作物的株型 及其相应的作物群体空间结构不同,对光照、养分、水分的需求不同,发生的病 虫草害特征各异,相应的生产管理方式(包括土壤耕作、种植密度与作物布局、 施肥方式和用量、农药施用类型与方法、灌溉管理等)也完全不同。因此,即使 在旱稻田中养殖番鸭(例如,王丽华,等.旱稻田番鸭养殖方法,发明专利申请, 申请号CN201810479003.6,2018-05-18),其需求的配套技术及参数与在玉米地 里也存在本质不同。例如,由于玉米和旱稻的株高差异大,生长速度不同,其适 宜的旱鸭放养时期和密度就需要研究确定。重要的是,旱稻田中进行旱鸭养殖的 适宜性仍不确定。例如,目前的旱稻种植并不是完全采用与玉米一样的雨养旱作, 而是补水量相对水田较小的节水灌溉种植,因此旱作稻田的土壤含水量较高,对 旱鸭和管理人员在田间的踩踏较敏感,容易导致土壤被踏实而板结,影响作物正 常生长。同时,旱稻植株低矮,旱鸭对稻粒和叶片可能存在较严重的采食,难以 保障旱稻获得正常的产量。可见,比较来看,本发明中在玉米地进行旱鸭养殖的 技术适用性较强。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旱鸭种养结合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6] (1)用于放养旱鸭的玉米地选择好后,依据地形和管理效率规划田间人行 通道和围栏布置,四周建立1.2米以上高度的围栏,每亩设置一个养殖单元,养 殖单元包括人行通道和饲喂夜宿棚,人行通道为平行布局,围栏布置规划为方形 结构,在四边落处分别安置1个可移动的旱鸭饲喂夜宿棚,用于喂水和补饲, 以及番鸭夜间休息和白天避雨;每个棚可容纳15~18只鸭,人行通道靠近玉米的 一侧设有围栏;该设计可提高旱鸭在田间行走的分散性和均匀性,减少对局部土 壤的过度踩踏,提高对田间杂草的控制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减少饲喂夜宿棚的占 地面积。
[0007] (2)玉米种植:玉米种植前要进行土壤翻耕和整平,对于连年养旱鸭的地 块,翻耕前用高锰酸进行田间消毒,在玉米种植期开沟播种
[0008] (3)旱鸭放养:旱鸭的雏鸭出生后,先在室内饲养,待玉米进入10~11叶 龄,幼鸭20~25日龄时开始投放,密度每亩45~65只;采用适应式投放,遇突降 暴雨要及时将鸭群驱引至避雨棚,每日适量补饲;当玉米进入蜡熟期时从田间回 收旱鸭并上市,旱鸭回收后即可进行玉米收获
[0009]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饲喂夜宿棚包括人字形棚顶1、棚体2、棚底3、支脚4、 饲喂窗口5、旱鸭进出口6、饮水窗口7、梯板8,人字形棚顶1位于棚体2上, 与棚体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棚消毒和清洗,棚体2的底部设有支脚4;棚 底3为网状结构,离地面30~50cm,人字形棚顶1和棚体2为透明塑料板,有利 于管理人员观察和棚内保温,棚体2的侧壁上设有吊窗,便于调节棚内温度和空 气流通;棚体2的前后两个面上分别设有旱鸭饲喂窗口5和旱鸭进出口6;棚体 2的一个侧面上设有饮水窗口7;旱鸭进出口6处设有吊,吊门上设有开关拉 线,吊门下方设有梯板8;旱鸭进出口6朝内,饲喂窗口5和饮水窗口7向人行 及运输通道,饲喂夜宿棚的进出口,饮水窗口和喂食窗口各在一侧,可实现饮- 食分离。
[0010]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饲喂夜宿棚上方安装太阳能补虫灯9,人字形棚顶1为 不透明材料,太阳能补虫灯的光线不影响鸭子休息,太阳能补虫灯9下面设有虫 体收集袋10,使用时,虫体收集袋10的下端与饲喂窗口5连通并固定,不使用 时虫体收集袋10收起,人字形棚顶1为不透明材料;晚上太阳能补虫灯9自动 打开,将虫体诱捕过来,落入虫体收集袋10,定时倾倒虫体饲喂旱鸭;白天太 阳能补虫灯关闭,虫体收集袋10收起关于饲喂夜宿棚上,不会影响旱鸭进食。
[0011]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棚体2长1.5~2.5m、宽0.8~1.2m、高1.0~1.4m;吊门 宽25~35cm,高20~30cm;人字形棚顶1边缘超出棚体23~28cm;饲喂窗口5 的长35~45cm、宽6~
10cm、离地面18~22cm;饮水窗口7的长35~45cm、宽 6~10cm、离地面18~22cm。
[0012]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2)中春播玉米选择生育期长于115天的紧凑型品种, 可确保旱鸭在田间放养时间达到80天以上,增加旱鸭在田间的通过性,减少玉 米叶片损伤,一般在4月20日-5月5日开沟播种,播种时按等行距种植,行距 60~70cm;或者按宽窄行种植,宽行80~90cm,窄行40cm;玉米密度4000~5500 株/每亩。
[0013]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2)中适应式投放为:第1天投放2~3小时,第二天 投放4~5小时,第三天投放6~7小时,第四天投放8~9小时,第5天开始实现 全天放养。
[0014]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2)中旱鸭投放时选择晴朗的天气,于中午气温较高, 露水少时投放,旱鸭对低温的适应性极差,容易感冒。
[0015]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每日适量补饲,饲料主要为75%玉米,15%豆粕,15% 小麦;20~60日龄时每天饲喂量为80~90g/每只,60日龄后为110~120g/每只, 每日中午12:00~11:00饲喂1次,饲喂量为日饲喂量的40%,下午6:00~7:00点1 次,饲喂量为日饲喂量的
60%;喂食时将喂水口关闭,待喂食结束后打开,同时 关闭喂食口,提高饲喂及管理效率,减少饲料浪费,保持饮水清洁;饲料饲喂前 加水拌湿,可减少饲料浪费。
[0016] 优选的,若发现有旱鸭不喜食的杂草成为优势杂草时,玉米开花期前进行1 次杂草机械刈割,留茬高度不超过8cm;病虫害防控主要通过生物防治技术; 玉米种植前一次性施足基肥,后期不再进行追肥。
[0017] 优选的,玉米地养殖的旱鸭抗病性强,疫病发生率低,但也要做好必要的鸭 病防疫,雏鸭阶段对鸭进行脱瘟;每周清扫饲喂夜宿棚,并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 监测鸭群健康状况,发现患有高传染性疫病的鸭将其清出玉米地并采取隔离措 施。
[0018] 为避免鸭出现药害,并实现玉米的农药减量化生产,若玉米病虫害发生,采 用生态控制技术无效时,选择重新种植其他一年生的饲草类作物,或者让田间杂 草自然生长,继续为旱鸭生长提供饲料来源;或选择低毒型,对鸭无害的绿色农 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并将旱鸭从田间撤离至玉米地外备养,直至安全时再迁 回鸭群。
[0019] 每周清理的鸭粪在田间角落进行集中堆沤,每年作为基肥还田,提高土壤肥 力,减少化肥用量。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1] (1)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旱鸭放养可以显著地控制田间杂草,不需要喷撒除 草剂;养鸭除草对杂草的控制率近80%,表现出显著的控草效果;此外在玉米地 养殖的旱鸭与传统养鸭模式相比,田间养殖的鸭活动量大,饲料品质好,抗病适 应性强,鸭营养品质高,口感纯正,市场竞争力强,平均体重达到了2800克以 上,完全达到了上市的要求;平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高于市场上的圈舍养殖旱鸭, 且品尝口感更佳。
[0022] (2)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养种结合,在扣除各类主要生产成本后,玉米旱 鸭种养结合相对常规玉米种植的净经济收益增加可超过3000元左右,为每亩约 4000元以上,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优势。
[0023] (3)与传统的田间家禽种养结合相比优势明显。首先,与鹅相比,放养时 间长,田间鸭的体重增长可保证直接上市;而旱鸭的体型大小合适,对玉米地上 和地下部生长的不利影响较小;最后,旱鸭的群体性好,较鸡和鹅相比,田间管 理相对较方便。
[0024] (4)与传统的玉米种植相比,种养结合下鸭可显著抑制杂草生长,避免除 草剂的施用,增加农田植物多样性;鸭粪可以直接还田,减少传统农家肥施用需 要的大量劳动力投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旱鸭放养基本不会降低玉 米产量,旱鸭养殖增加了土地的净产出,经济效益显著;因此,玉米地旱鸭放养 同时具备了良好的生产效率、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是值得推广的新型生态农业 模式。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种养结合下玉米地里的旱鸭;
[0026] 图2为常规种植与旱鸭种养结合下玉米生长情况比较图(玉米灌浆期);
[0027] 图3为常规种植与旱鸭种养结合下玉米生长情况比较图(玉米成熟期);
[0028] 图4为田间饲喂夜宿棚排放及通道设计示意图;
[0029] 图5为配套饲喂夜宿棚结构示意图;
[0030] 图6为本发明所述饲喂夜宿棚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 图中:1-人字形棚顶;2-棚体;3-棚底;4-支脚;5-饲喂窗口;6-旱鸭进出口; 7-饮水窗口;8-梯板;9-太阳能补虫灯;10-虫体收集袋。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并不限于所述内容。
[0033] 实施例1
[0034] 2019年在南农业大学寻甸现代农业教育基地进行了具体的试验与实施,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5] 本实施例所述饲喂夜宿棚包括人字形棚顶1、棚体2、棚底3、支脚4、饲喂 窗口5、旱鸭进出口6、饮水窗口7、梯板8,人字形棚顶1位于棚体2上,与棚 体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棚体2的底部设有支脚4;棚底3为网状结构,离地面 50cm,棚体2为透明塑料板,棚体2的侧壁上设有吊窗;棚体2的前后两个面 上分别设有旱鸭饲喂窗口5和旱鸭进出口6;棚体2的一个侧面上设有饮水窗口 7;旱鸭进出口6处设有吊门,吊上设有开关拉线,吊门下方设有梯板8;旱鸭 进出口6朝内,饲喂窗口5和饮水窗口7向人行及运输通道,饲喂夜宿棚的进出 口,饮水窗口和喂食窗口各在一侧,可实现饮-食分离(如图4和5所示);其 中,棚体2长2m、宽
1.2m、高1.0m;吊门宽30cm,高25cm;人字形棚顶1 边缘超出棚体25cm;饲喂窗口5的长40cm、宽8cm、离地面20cm;饮水窗口 7的长30cm、宽8cm、离地面20cm。
[0036] 本实施例所述饲喂夜宿棚上方安装太阳能补虫灯9,人字形棚顶1为不透明 材料,太阳能补虫灯的光线不影响鸭子休息,太阳能补虫灯9下面设有虫体收集 袋10,使用时,虫体收集袋10的下端与饲喂窗口5连通并固定,不使用时虫体 收集袋10收起,人字形棚顶1为不透明材料;晚上太阳能补虫灯9自动打开, 将虫体诱捕过来,落入虫体收集袋10,定时倾倒虫体饲喂旱鸭;白天太阳能补 虫灯关闭,虫体收集袋10收起关于饲喂夜宿棚上,不会影响旱鸭进食。
[0037] (1)用于放养旱鸭的玉米地选择好后,依据地形和管理效率规划田间人行 通道和围栏布置(如图4所示),四周建立1.2米高度的围栏,防止猎狗和黄鼠 狼等兽害;每亩设置一个养殖单元,养殖单元包括人行通道和饲喂夜宿棚;人行 通道为平行布局,围栏布置规划为方形结构,在四边角落处分别安置1个可移动 的旱鸭饲喂夜宿棚,用于喂水和补饲,以及番鸭夜间休息和白天避雨;每个棚容 纳15只鸭,人行通道靠近玉米的一侧设有围栏;该设计可提高旱鸭在田间行走 的分散性和均匀性,减少对局部土壤的过度踩踏,提高对田间杂草的控制效率, 同时也有利于减少饲喂夜宿棚的占地面积。
[0038] (2)玉米种植:玉米种植前要进行土壤翻耕和整平,对于连年养旱鸭的地 块,翻耕前用高锰酸钾进行田间消毒,在玉米种植期开沟播种;春播玉米选择生 育期长于115天的紧凑型品种云瑞68,可确保旱鸭在田间放养时间达到80天以 上,增加旱鸭在田间的通过性,减少玉米叶片损伤。采用开沟播种,播种时按等 行距种植,行距60cm;玉米密度4764株/每亩。
[0039] (3)旱鸭放养:选择对玉米叶喜食性弱、适应旱地、生长速度快、群体性 好的番鸭品种放养,旱鸭的雏鸭出生后,先在室内饲养,待玉米进入10~11叶龄, 幼鸭20日龄时开始投放,密度每亩60只;采用适应式投放,第1天投放2小时, 第二天投放4小时,第三天投放6小时,第四天投放8小时,第5天开始实现全 天放养;旱鸭投放时选择晴朗的天气,于中午气温较高时投放;投放初期加强观 察,遇突降暴雨要及时将鸭群驱引至避雨棚。
[0040] 每日适量补饲:饲料主要为75%玉米,15%豆粕,15%小麦;60日龄前每天 饲喂量为80g/每只,60日龄后为110g/每只,每日中午12:00~11:00饲喂1次, 饲喂量为日饲喂量的40%,下午6:00~7:00点1次,饲喂量为日饲喂量的60%, 饲料饲喂前加水拌湿,可减少饲料浪费;喂食时将喂水口关闭,待喂食结束后打 开,同时关闭喂食口,提高饲喂及管理效率,减少饲料浪费,保持饮水清洁;当 玉米进入蜡熟期时从田间回收旱鸭并上市,旱鸭回收后即可进行玉米收获。
[0041] 本实施例中旱鸭放养可以显著地控制田间杂草,不需要喷撒除草剂,若发现 有旱鸭不喜食的杂草成为优势杂草时,在玉米开花期前进行1次杂草机械刈割, 留茬高度不超过8cm;病虫害防控主要通过生物防治技术;玉米种植前一次性 施足基肥,后期不再进行追肥,避免旱鸭取食肥料
[0042] 为避免鸭出现药害,并实现玉米的农药减量化生产,若出现玉米病虫害,在 采用生态控制技术无效时,选择重新种植其他一年生的饲草类作物,或者让田间 杂草自然生长,继续为旱鸭生长提供一定的饲料来源。或选择低毒型,对鸭无害 的绿色农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并将旱鸭从田间撤离至玉米地外备养,直至安 全时再迁回鸭群。
[0043] (4)玉米和鸭的收获
[0044] 在9月20,当玉米进入蜡熟期后从田间回收番鸭并上市,鸭回收后即进行 玉米收获。
[0045] 本实施例所述方法与常规玉米种植(采用人工除草)相比(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以很好地抑制田间杂草生,按照人工除草对杂草 的控制率为85%计算,人工除草杂草生物量为42.64克/0.25平方,养鸭除草下 杂草生物量为61.74克/
0.25平方,则养鸭除草对杂草的控制率为: 100%-(61.74*15%)/42.64=78.28%,表现出显著的控草效果;更重要的是,本发明 应用中,玉米地养殖的旱鸭平均体重达到了2838.57克,完全达到了上市的要求; 平均胸肌率和腿肌率分别为25.15%和9.49%,与市场上的圈舍养殖旱鸭相比分 别高出6个和7个百分点,品尝口感更佳。此外,玉米地养殖旱鸭未显著降低玉 米产量(t=1.105,P=0.323),对生物量(包括茎、叶和穗)也无显著影响,对 收获系数、植株株高和茎粗均无显著影响;田间调查玉米锈病和螟虫情况后发现, 养殖旱鸭后锈病病情指数和螟虫虫情指数均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说明本发明中 采用的养殖旱鸭方法对玉米单产无明显不良影响。
[0046] 表1养殖旱鸭对玉米生长、病虫害和田间杂草的影响
[0047] 比较项目 玉米旱鸭种养结合 常规玉米种植 t P产量(公斤/亩) 751.15±26.32 806.99±47.55 1.015 0.323
叶干重(克/株) 32.87±2.92 36.45±2.17 0.987 0.329
茎干重(克/株) 26.31±2.494 23.91±1.41 0.729 0.401
穗干重(克/株) 187.69±6.124 202.27±11.47 1.207 0.282
生物量(克/株) 266.56±11.17 280.15±15.55 0.491 0.489
收获指数 0.59±0.012 0.6±0.006 0.409 0.528
株高cm 198.73±4.94 191.27±4.87 1.159 0.291
茎粗mm 25.99±0.54 27.22±0.61 2.27 0.143
杂草生物量(克/0.25平方) 61.74±5.63 42.64±5.03 5.942 0.025
锈病病情指数 23.23±6.08 20.74±2.08 0.149 0.720
玉米螟虫情指数 9.33±4.67 0.67±0.67 3.380 0.140
[0048] 通过对常规玉米种植与旱鸭玉米种养结合的产值比较,扣除各类主要生产成 本后,玉米旱鸭种养结合相对常规玉米种植的净经济收益增加约3100元,为每 亩约4300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优势,如表2~4所示。
[0049] 表2常规玉米种植与旱鸭玉米种养结合的产值比较
[0050]
[0051] 注:每亩实际生产面积=667平方-饲喂管理通道占地面积78(按最大占地面积计 算,长26米*宽1.5米*2条)-饲喂区面积12平方(3平方/个*4个)=577平方
[0052] 表3玉米主要种植成本费
[0053]
[0054] 表4玉米地旱鸭主要养殖成本费
[0055]
[0056]
[0057] 实施例2
[0058] 2019年在云南农业大学寻甸现代农业教育基地进行了具体的试验与实施,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59] 本实施例所述饲喂夜宿棚包括人字形棚顶1、棚体2、棚底3、支脚4、饲喂 窗口5、旱鸭进出口6、饮水窗口7、梯板8,人字形棚顶1位于棚体2上,与棚 体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棚体2的底部设有支脚4;棚底3为网状结构,离地面 50cm,棚体2为透明塑料板,棚体2的侧壁上设有吊窗;棚体2的前后两个面 上分别设有旱鸭饲喂窗口5和旱鸭进出口6;棚体2的一个侧面上设有饮水窗口 7;旱鸭进出口6处设有吊门,吊门上设有开关拉线,吊门下方设有梯板8;旱 鸭进出口6朝内,饲喂窗口5和饮水窗口7向人行及运输通道,饲喂夜宿棚的进 出口,饮水窗口和喂食窗口各在一侧,可实现饮-食分离(如图4和5所示); 其中,棚体2长1.5m、宽0.8m、高1.2m;吊门宽25cm,高20cm;人字形棚顶 1边缘超出棚体23cm;饲喂窗口5的长35cm、宽6cm、离地面18cm;饮水窗 口7的长35cm、宽6cm、离地面18cm。
[0060] 本实施例所述饲喂夜宿棚上方安装太阳能补虫灯9,人字形棚顶1为不透明 材料,太阳能补虫灯的光线不影响鸭子休息,太阳能补虫灯9下面设有虫体收集 袋10,使用时,虫体收集袋10的下端与饲喂窗口5连通并固定,不使用时虫体 收集袋10收起,人字形棚顶1为不透明材料;晚上太阳能补虫灯9自动打开, 将虫体诱捕过来,落入虫体收集袋10,定时倾倒虫体饲喂旱鸭;白天太阳能补 虫灯关闭,虫体收集袋10收起关于饲喂夜宿棚上,不会影响旱鸭进食。
[0061] (1)用于放养旱鸭的玉米地选择好后,依据地形和管理效率规划田间人行 通道和围栏布置(如图4所示),四周建立1.5米高度的围栏,防止猎狗和黄鼠 狼等兽害;每亩设置一个养殖单元,养殖单元包括人行通道和饲喂夜宿棚;人行 通道为平行布局,围栏布置规划为方形结构,在四边角落处分别安置1个可移动 的旱鸭饲喂夜宿棚,用于喂水和补饲,以及番鸭夜间休息和白天避雨;每个棚容 纳15只鸭,人行通道靠近玉米的一侧设有围栏。该设计可提高旱鸭在田间行走 的分散性和均匀性,减少对局部土壤的过度踩踏,提高对田间杂草的控制效率, 同时也有利于减少饲喂夜宿棚的占地面积。
[0062] (2)玉米种植:玉米种植前要进行土壤翻耕和整平,对于连年养旱鸭的地 块,翻耕前用高锰酸钾进行田间消毒,在玉米种植期开沟播种;春播玉米选择生 育期长于115天的紧凑型品种云瑞68,可确保旱鸭在田间放养时间达到80天以 上,增加旱鸭在田间的通过性,减少玉米叶片损伤。采用开沟播种,播种时按等 行距种植,行距60cm;玉米密度4764株/每亩。
[0063] (3)幼鸭投放:选择对玉米叶喜食性弱、适应旱地、生长速度快、群体性 好的番鸭品种放养,旱鸭的雏鸭出生后,先在室内饲养,待玉米进入10~11叶龄, 幼鸭22日龄时开始投放,密度每亩60只;采用适应式投放,第1天投放2.5小 时,第二天投放4.5小时,第三天投放6.5小时,第四天投放8.5小时,第5天 开始实现全天放养;旱鸭投放时选择晴朗的天气,于中午气温较高时投放;投放 初期加强观察,遇突降暴雨要及时将鸭群驱引至避雨棚。
[0064] 每日适量补饲:饲料主要为75%玉米,15%豆粕,15%小麦;60日龄前每天 饲喂量为80g/每只,60日龄后为110g/每只,每日中午12:00~11:00饲喂1次, 饲喂量为日饲喂量的40%,下午6:00~7:00点1次,饲喂量为日饲喂量的60%, 饲料饲喂前加水拌湿,可减少饲料浪费;喂食时将喂水口关闭,待喂食结束后打 开,同时关闭喂食口,提高饲喂及管理效率,减少饲料浪费,保持饮水清洁;当 玉米进入蜡熟期否从田间回收旱鸭并上市,旱鸭回收后即可进行玉米收获。
[0065] 采用相同的分析方法,本实施例所述方法与常规玉米种植(采用人工除草) 相比,实施例2也可以很好地抑制田间杂草,表现出显著的控草效果;玉米地养 殖的旱鸭平均体重超过了2800克,完全达到了上市的要求;平均胸肌率和腿肌 率分别为25.70%和10.25%,与市场上的圈舍养殖旱鸭相比分别高出6个和7个 百分点,品尝口感更佳。此外,玉米地养殖旱鸭未显著降低玉米产量,对生物量 (包括茎、叶和穗)均无显著影响,对收获系数、植株株高和茎粗也无显著影响; 田间调查玉米锈病和螟虫情况后发现,养殖旱鸭后锈病病情指数和螟虫虫情指数 均无显著差异,说明本发明中采用的养殖旱鸭方法对玉米单产无明显不良影响。
[0066] 实施例3
[0067] 2019年在云南农业大学寻甸现代农业教育基地进行了具体的试验与实施,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68] 本实施例所述饲喂夜宿棚包括人字形棚顶1、棚体2、棚底3、支脚4、饲喂 窗口5、旱鸭进出口6、饮水窗口7、梯板8,人字形棚顶1位于棚体2上,与棚 体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棚体2的底部设有支脚4;棚底3为网状结构,离地面 30~50cm;棚体2的前后两个面上分别设有旱鸭饲喂窗口5和旱鸭进出口6;棚 体2的一个侧面上设有饮水窗口7;旱鸭进出口6处设有吊门,吊门上设有开关 拉线,吊门下方设有梯板8;旱鸭进出口6朝内,饲喂窗口5和饮水窗口7向外, 饲喂夜宿棚的进出口,饮水窗口和喂食窗口各在一侧,可实现饮-食分离(如图4 和5所示);其中,棚体2长2.5m、宽1.0m、高1.4m;吊门宽35cm,高30cm; 人字形棚顶1边缘超出棚体28cm;饲喂窗口5的长35cm、宽10cm、离地面22cm; 饮水窗口7的长35cm、宽10cm、离地面22cm。
[0069] (1)用于放养旱鸭的玉米地选择好后,依据地形和管理效率规划田间人行 通道和围栏布置(如图4所示),四周建立1.2米高度的围栏,防止猎狗和黄鼠 狼等兽害;每亩设置一个养殖单元,养殖单元包括人行通道和饲喂夜宿棚,人行 通道为平行布局,围栏布置规划为方形结构,在四边角落处分别安置1个可移动 的旱鸭饲喂夜宿棚,用于喂水和补饲,以及番鸭夜间休息和白天避雨;每个棚容 纳15只鸭,人行通道靠近玉米的一侧设有围栏;该设计可提高旱鸭在田间行走 的分散性和均匀性,减少对局部土壤的过度踩踏,提高对田间杂草的控制效率, 同时也有利于减少饲喂夜宿棚的占地面积。
[0070] (2)玉米种植:玉米种植前要进行土壤翻耕和整平,对于连年养旱鸭的地 块,翻耕前用高锰酸钾进行田间消毒,在玉米种植期开沟播种;春播玉米选择生 育期长于115天的紧凑型品种云瑞68,可确保旱鸭在田间放养时间达到80天以 上,增加旱鸭在田间的通过性,减少玉米叶片损伤。采用开沟播种,播种时按等 行距种植,行距60cm;玉米密度4764株/每亩。
[0071] (3)旱鸭放养:选择对玉米叶喜食性弱、适应旱地、生长速度快、群体性 好的番鸭品种放养,旱鸭的雏鸭出生后,先在室内饲养,待玉米进入10-11叶龄, 幼鸭20日龄时开始投放,密度每亩60只;采用适应式投放,第1天投放3小时, 第二天投放5小时,第三天投放7小时,第四天投放9小时,第5天开始实现全 天放养;旱鸭投放时选择晴朗的天气,于中午气温较高时投放;投放初期加强观 察,遇突降暴雨要及时将鸭群驱引至避雨棚。
[0072] 每日适量补饲:饲料主要为75%玉米,15%豆粕,15%小麦;60日龄前每天 饲喂量为80g/每只,60日龄后为115g/每只,每日中午12:00~11:00饲喂1次, 饲喂量为日饲喂量的40%,下午6:00~7:00点1次,饲喂量为日饲喂量的60%, 饲料饲喂前加水拌湿,可减少饲料浪费;喂食时将喂水口关闭,待喂食结束后打 开,同时关闭喂食口,提高饲喂及管理效率,减少饲料浪费,保持饮水清洁;当 玉米进入蜡熟期时从田间回收旱鸭并上市,旱鸭回收后即可进行玉米收获。
[0073] 采用相同的分析方法,本实施例所述方法与常规玉米种植(采用人工除草) 相比,实施例3也可以很好的除去田间杂草,表现出显著的控草效果;玉米地养 殖的旱鸭平均体重超过了2700克,完全达到了上市的要求。此外,玉米地养殖 旱鸭未显著降低玉米产量,对生物量(包括茎、叶和穗)均无显著影响,对收获 系数、植株株高和茎粗也无显著影响;田间调查玉米螟虫情况后发现,养殖旱鸭 后螟虫虫情指数无显著差异,说明本发明中采用的养殖旱鸭方法对玉米生产无明 显不良影响。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