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生物防治 / 毒力 / 一种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复合制剂及用途

一种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复合制剂及用途

阅读:222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复合制剂及用途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 植物 病害的防治药物领域内的一种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复合制剂,包括有效成分为梧宁霉素和氯溴异氰尿酸的组合物,所述梧宁霉素和氯溴异氰尿酸的净重比为1:(0.5-2)。该组合物用于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梧宁霉素为 生物 农药 ,氯溴异氰尿酸为 化学农药 ,两者复配后,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菌的毒 力 具有增效作用,从而增加桃细菌性穿孔病防控中的 生物防治 比例,明显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减少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农业绿色发展,提升桃果商品率和 质量 。,下面是一种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复合制剂及用途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效成分为梧宁霉素和氯溴异氰尿酸的组合物,所述梧宁霉素和氯溴异氰尿酸的净重比为1:(0.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中,梧宁霉素和氯溴异氰尿酸的净重比为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复合制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用于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

说明书全文

一种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复合制剂及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病害的防治药物,属于植物保护学科中的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研究与应用领域,具体涉及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桃细菌性穿孔病(peach bacterial shot hole),又称桃细菌性黑斑病(斑点病)(peach bacterial spot),是桃树上常见的一种世界性病害。桃细菌性穿孔病在我国桃产区普遍发生,侵染叶片、枝条和果实,严重影响了树势、果实质量和商品果率,经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实际生产中,桃细菌性穿孔病的主要防治方法为施用杀菌剂,而目前生产上可用来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甚至是植物细菌性病害的药剂种类很少,主要采用制剂、氯溴异氰尿酸、噻唑锌等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抗生素进行药剂防治。然而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单剂会使病原菌产生抗性。已有报道表明,植物病原菌会对铜制剂产生抗性。果农施药后未出现预期反馈,便会提高用药量,长此以往便导致形成一种病菌抗性不断增强、防效下降的恶性循环。另外铜制剂使用不当会导致桃树药害。此外,过量的药剂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破坏果园内的生态平衡。
[0003] 生物农药农用硫酸链霉素一直用于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且防效较好,然而因为农用硫酸链霉素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富集,从而产生险,我国停止受理和批准农用硫酸链霉素的田间试验和农药登记,已登记的,其登记证件到期后,不再续展。2016年6月最后一个农用硫酸链霉素登记证件到期,不再续展,这意味着农用硫酸链霉素将正式退出细菌性病害防治药剂的名单。
[0004] 梧宁霉素(四霉素)为不吸链霉素梧州亚种的发酵代谢产物,包括A1、A2、B和C四个组分,其中A1和A2为大环内脂类的四烯抗生素,B为肽类抗生素,C为含氮杂环芳香族抗生素,是一种高效低毒,具有内吸作用的农用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均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对柑橘溃疡病菌、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烟草青枯病菌、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等具有较强的毒
[0005] 中生菌素是中国农科院生防所研制的一种农用抗生素,是由淡紫灰链霉菌海南变种发酵制成,属于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种杀菌谱较广的保护性杀菌剂,具有触杀、渗透作用。中生菌素对农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及部分真菌性病害具有很高的活性,同时可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使用安全,开始在苹果、葡萄等果树病害防治上应用。
[0006] 氯溴异氰尿酸是一种广谱消毒剂杀菌剂,低毒、易分解,具有内吸传导作用,水溶后能释放出次溴酸(HOBr)和次氯酸(HOCl),特别是前者具有强烈的杀灭细菌和真菌的能力,释放后形成的三嗪二(DHT)和均三嗪(ADHL)仍然有较强的灭菌作用。但未见在桃在桃细菌性穿孔病防治上应用。
[0007] 噻唑锌是一种含杂环有机锌杀菌剂,具强力保护和内吸治疗作用,持效期长达14~15d,低毒、低残留。噻唑锌含有两个杀菌基团:一是噻唑基团,在植株的孔纹导管中瓦解细菌细胞壁,导致细菌死亡。二是锌离子,与病原菌细胞膜表面上的阳离子(H+,K+等)交换,导致病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凝固杀死病菌;部分锌离子渗透进入病原菌细胞内,影响酶活性,导致机能失调,使病菌衰竭死亡。
[0008] 上述各种用于杀菌的药物,均为单独作用进行杀菌,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不明,也未见相关文献报告。水果种植业中,亟待研制用于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药物。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复合制剂,使其具有与现有技术中的杀菌剂相比,具有更高效的杀菌效果,可以有效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
[0010]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复合制剂,包括有效成分为梧宁霉素和氯溴异氰尿酸的组合物,所述梧宁霉素和氯溴异氰尿酸的净重比为1:(0.5-2)。
[0011] 优选地,所述组合物中,梧宁霉素和氯溴异氰尿酸的净重比为1:1。
[001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组合物的一种用途,所述组合物用于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
[0013] 本发明中梧宁霉素、氯溴异氰尿酸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毒力,在所选的农药中,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菌抑制能力佳的药剂为梧宁霉素,EC50为0.0738μg/mL;氯溴异氰尿酸毒力次之。梧宁霉素为生物农药,氯溴异氰尿酸为化学农药,两者复配后,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菌的毒力具有增效作用,从而增加桃细菌性穿孔病防控中的生物防治比例,明显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减少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农业绿色发展,提升桃果商品率和质量。因此,该发明及其应用,不仅能防治病害,而且还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有利于桃产业的绿色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一种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复合制剂,其有效成分为梧宁霉素和氯溴异氰尿酸的组合物,所述梧宁霉素和氯溴异氰尿酸的净重比为1:(0.5-2)。分别取梧宁霉素和氯溴异氰尿酸的净重比为2:1、1:1、1:2的配比若干组,与其他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进行对比试验,可得梧宁霉素和氯溴异氰尿酸的组合物对桃细菌性穿孔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0015] 具体试验及其试验结果如下:
[0016] (1)单剂毒力测定
[0017] 采用抑菌圈法测定药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抑制效果。将药物加注于平板上,待药物扩散抑制细菌的生长。通过肉眼即可观察到药液周围出现透明的抑菌圈,并根据抑菌圈的大小来确定药物对细菌的抑制程度。用丙酮将农药溶解,并用无菌水稀释,配制成1×104μg/mL的母液,仍使用无菌水将各药剂配制为成比例的5个浓度系列的药剂。
[0018] 在无菌条件下倒平板,待琼脂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用移液管吸取150μL的1×8
10 cfu/mL桃细菌性穿孔病菌悬液均匀涂布于平板之上。然后在平板中央放置灭菌后的津杯,取100μL药液加入牛津杯中,每一组处理作3个重复。另设不含任何药剂的处理作为对照。在28℃的恒温箱中培养16h,十字交叉法测定抑菌圈直径,运用以下公式计算药剂对穿孔病菌的抑制率:抑制率(%)=(处理组抑菌圈直径-对照组抑菌圈直径)/处理组抑菌圈直径×100。
[0019] 将不同浓度药剂的抑制率转换为几率值(纵坐标Y),浓度换作对数值(横坐标X),使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求出毒力回归方程Y=a+bx,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值及相关系数,结果如表1,在所选农药中,都是单剂毒力测定,所选择的为几个毒力较强的药剂,用于后续复配测定。实验表明,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菌抑制能力佳的药剂为梧宁霉素和氯溴异氰尿酸,EC50为0.0738μg/mL,氯溴异氰尿酸的EC50为0.0751μg/mL,其次为噻唑锌与中生菌素,而喹啉铜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菌抑制能力略差,EC50为3.4738μg/mL。
[0020] 表1不同农药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菌的EC50
[0021]
[0022]
[0023] (2)复配药剂毒力测定
[0024] 设置复配组合:选用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菌抑制效果好的生物农药(梧宁霉素、中生菌素)分别和化学农药(氯溴异氰尿酸、噻唑锌、喹啉铜)按照有效成分1:1、1:2和2:1进行两两复配。
[0025] 在无菌条件下倒平板,待琼脂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用移液管吸取150μL的1×108cfu/mL穿孔病菌悬液均匀涂布于平板之上。然后在平板中央放置灭菌后的牛津杯,取
100μL药液加入牛津杯中,每一组处理作3个重复。另设不含任何药剂的处理作为对照。同上回归分析计算获得各配比混剂对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根据下列公式评价A与B混合后的联合毒力作用,计算SR(增效比):
[0026]
[0027] 式中a、b为单剂A、B在混剂中的重量比例;EC(A)50、EC(B)50分别为A、B单剂的EC50实测值;EC50(th)为混剂的EC50理论值;EC50(ob)为混剂的EC50实测值。SR表示A、B单剂混合后的相互作用:当SR<0.5时为拮抗作用;当SR=0.5~1.5,为相加作用;当SR>1.5时,为增效作用。
[0028] 如表2所示,梧宁霉素与3种化学农药复配多为增效或者相加作用。梧宁霉素与氯溴异氰尿酸按有效成分1:1、1:2、2:1混配时均为增效作用(SR>1.5),1:1复配效果最好,SR值为2.21,其余两个配比的增效系数分别为1.77与1.89。
[0029] 梧宁霉素与噻唑锌1:1、2:1复配时对穿孔病菌的毒力也高于理论值,SR分别为1.84与1.51,复配比例1:2时则是相加作用(0.5
[0030] 表2梧宁霉素与化学农药不同配比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菌的联合毒力
[0031]
[0032] 如表3所示,中生菌素与三种化学农药复配多为相加或拮抗作用,中生菌素与噻唑锌配比为1:1、2:1时表现相加作用,1:2配比表现为拮抗作用(SR<0.5);与喹啉铜按不同比例配制时都出现相加作用,SR分别是0.66、0.78、0.71。然而和氯溴异氰尿酸复配时EC50远高于理论值,均为拮抗作用。
[0033] 表3中生菌素与化学农药不同配比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菌的联合毒力
[0034]
[0035] (3)复制剂田间防治试验
[0036] 根据室内毒力测定结果,选用增效作用的复配药剂(梧宁霉素+氯溴异氰尿酸、梧宁霉素+噻唑锌)及其单剂(梧宁霉素、氯溴异氰尿酸、噻唑锌)进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试验地设在江苏省无市惠山区阳山镇寺前村10年生桃园,品种为“柳条白凤”。试验设6个处理:①0.3wt%梧宁霉素水剂(AS)800倍液,②50wt%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SP)1500倍液,③20%噻唑锌悬浮剂(SC)500倍液,④0.3%梧宁霉素AS与50%氯溴异氰尿酸SP 1:1复配(各浓度减半,分别为1600倍液和3000倍液),⑤0.3%梧宁霉素AS与20%噻唑锌SC 1:1复配(各浓度减半,分别为1600倍和1000倍液),⑥清水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小区),每小区3株树,小区随机排列,并挂牌标示。谢花后开始施药,连续喷施4次,每次间隔14d左右。最后1次施药后10d调查病情,每小区调查三株树,调查每株树的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共10个新梢(每方位2个新梢),调查其全部叶片,记录总叶数、各级发病叶数,计算病叶率和病情指数。病叶病情分级标准如下:
[0037] 0级:无病斑;
[0038]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0039]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004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0041]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0042]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0043] 按下面公式分别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
[0044]
[0045]
[0046]
[0047] 田间试验表明(表4),花后连续喷药4次,梧宁霉素和氯溴异氰尿酸等量复配后对细菌性穿孔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0d的病叶防效为84.36%,病指防效为83.13%,高于梧宁霉素单剂和氯溴异氰尿酸单剂的防治效果(病叶防效分别为76.68%、67.26%,病指防效分别为81.38%%、72.60%),其中与氯溴异氰尿酸单剂的防效差异显著、与梧宁霉素单剂的防效差异不显著。梧宁霉素和噻唑锌等量复配后也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0d的病叶防效为79.25%,病指防效为76.25%,与梧宁霉素单剂和噻唑锌单剂的防效差异均不显著。
[0048] 因此,梧宁霉素+氯溴异氰尿酸的复配组合具有较好的田间细菌性穿孔病协同防治效果,防效相当于或高于化学农药单剂氯溴异氰尿酸、单剂的防效,因此该复制剂组合能稳定有效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0049] 表4梧宁霉素与化学农药复配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田间防效
[0050]
[0051] 注:同列小写字母数值间差异显著(P<0.05)。
[0052]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