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农用化学品和农药 / 杀卵活性 / 黑色素瘤和其他癌症的免疫治疗

黑色素瘤和其他癌症的免疫治疗

阅读:753发布:2020-06-09

专利汇可以提供黑色素瘤和其他癌症的免疫治疗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用于免疫 治疗 方法的肽、蛋白、核酸和细胞。特别是,本发明涉及癌症的免疫疗法。本发明还涉及单独使用或与其他 肿瘤 相关肽(能够例如作为刺激抗肿瘤免疫反应或体外刺激T细胞并转入患者的 疫苗 组合物的活性药物成分)联合使用的肿瘤相关T细胞(CTL)肽表位。与主要组织兼容性 复合体 (MHC)分子结合的肽或与此同类的肽也可以是 抗体 、可溶性T细胞受体和其他结合分子的靶标。,下面是黑色素瘤和其他癌症的免疫治疗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肽及其药用盐,所述肽包括选自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的基酸序列、以及与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具有至少88%同源性的其变体序列,其中变体肽与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MHC)结合和/或诱导T细胞与该变体肽发生交叉反应,其中所述肽不是全长多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肽,其中所述肽有能与MHC-I或-II类分子结合,其中所述肽与MHC结合时能够被CD4和/或CD8T细胞识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肽或其变体,其中氨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中任一个的连续氨基酸延伸区段。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肽或其变体,其中所述肽或其变体的总长度为8至100个氨基酸、优选为8至30个氨基酸、更优选为8至16个氨基酸、最优选为该肽由或基本由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中任一项的氨基酸序列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肽或其变体,其中所述肽被修饰,和/或包含非肽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肽或其变体,其中所述肽为融合蛋白的一部分,尤其包含HLA-DR抗原相关不变链(Ii)的N-端氨基酸。
7.一种抗体或其片段,特别是可溶性或膜结合性抗体,优选为单克隆抗体,其特异性地识别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肽或其变体,优选为与MHC分子结合时的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肽或变体。
8.一种T细胞受体或其片段,优选为可溶性或膜结合的T细胞受体,其与HLA配体反应,其中所述配体是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肽或其变体,优选为与MHC分子结合时的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肽或其变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T细胞受体,其中所述配体氨基酸序列与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中的任一项具有至少88%一致性,或其中所述配体氨基酸序列由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中的任一项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T细胞受体,其中所述T细胞受体作为可溶性分子提供,且任选地携带其他效应子功能,例如免疫刺激结构域或毒素。
11.一种适体,其特异性地识别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肽或其变体,优选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与MHC分子结合的肽或其变体。
12.一种核酸,或一种表达该核酸的表达受体,其中所述核酸编码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肽或其变体、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体或其片段、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T细胞受体或其片段,其任选地与异源启动子序列连接。
13.一种重组宿主细胞,其包含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肽、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体或其片段、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T细胞受体或其片段、或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核酸或表达载体,其中所述宿主细胞优选地选自抗原提呈细胞,例如树突状细胞、T细胞或NK细胞。
14.一种体外制备激活的T淋巴细胞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T细胞与载有抗原的人I或II类MHC分子体外接触一段时间,该时间足以以抗原特异性的方式激活T细胞,人I或II类MHC分子在合适的抗原提呈细胞表面或模拟抗原提呈细胞的人工构建体的表面上表达,其中所述抗原为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肽。
15.一种激活的T淋巴细胞,由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制成,其有选择性地识别一种细胞,该细胞提呈含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中给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16.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至少一种活性成分、或结合或标记的活性成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的载体,以及任选地,药学上可接受的的赋形剂和/或稳定剂,其中活性成分选自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肽、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体或其片段、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T细胞受体或其片段、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适体、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核酸或表达载体、权利要求
13所述的宿主细胞、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激活的T淋巴细胞。
1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肽或其变体、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体或其片段、或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T细胞受体或其片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培养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宿主细胞,以及从所述宿主细胞和/或其培养基中分离出所述肽或其变体、所述抗体或其片段、或所述T细胞受体或其片段。
18.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肽、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体或其片段、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T细胞受体或其片段、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适体、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核酸或表达载体、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宿主细胞、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激活的T淋巴细胞在医学中的用途。
19.一种杀灭患者中靶细胞的方法,其中该靶细胞提呈含有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给出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所述方法包括向患者施用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5所述的激活的T细胞。
20.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肽、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体或其片段、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T细胞受体或其片段、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适体、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核酸或表达载体、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宿主细胞、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激活的T淋巴细胞在癌症诊断和/或癌症治疗中的用途,或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用途。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癌症选自黑色素瘤、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乳腺癌、胆管癌、脑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直肠癌、食管癌、胆囊癌、胃癌、肝细胞癌、非霍奇金淋巴瘤、非小细胞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肾细胞癌、小细胞肺癌、膀胱癌和子宫癌和其他肿瘤,这些肿瘤过表达能够衍生得到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的肽的蛋白。
22.一种试剂盒,包含:
(a)容器,包含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含有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肽或变体、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体或其片段、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T细胞受体或其片段、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适体、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核酸或表达载体、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宿主细胞、或权利要求
15所述的激活的T淋巴细胞,以溶液或冻干的形式;
(b)任选地,第二个容器,其含有用于冻干制剂的稀释液或重构液;
(c)任选地,至少一种选自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的肽,以及
(d)任选地,(i)使用溶液或(ii)重构和/或使用冻干制剂的说明书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试剂盒,还包含(iii)缓冲剂,(iv)稀释剂,(v)过滤液,(vi)针,或(v)注射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24.一种生产用于个体患者的个性化抗癌疫苗或化合物疗法和/或细胞疗法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识别个体患者的肿瘤样本所提呈的肿瘤相关肽(TUMAP);
b)将a)中识别的肽与已经针对免疫原性和/或在肿瘤中相对正常组织过提呈进行预先筛选的肽库进行比较;
c)选择库中的与在该患者中识别的TUMAP匹配的至少一种肽;以及
d)基于步骤c)生产和/或制备个性化疫苗或化合物或细胞疗法。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TUMAP通过以下方法识别:
a1)将肿瘤样本的表达数据与肿瘤样本组织类型相应的正常组织样本的表达数据进行比较,以识别在肿瘤样本中过表达或异常表达的蛋白;和
a2)将表达数据与肿瘤样本中与MHC I类和/或II类分子结合的MHC配体的序列相关联,以识别源自于肿瘤过表达或异常表达的蛋白的MHC配体。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中MHC配体的序列的识别是通过洗脱由肿瘤样本分离的MHC分子的结合肽,并对所洗脱的配体进行测序。
27.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与肿瘤样本组织类型相应的正常组织样本获得自同一患者。
28.根据权利要求24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包含在库中的肽基于以下步骤进行识别:
aa.通过高度平行的方法,例如微阵列或基于测序的表达谱,进行全基因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分析,其包括识别相较于正常组织在恶性组织中过表达的基因;
ab.选择步骤aa检测到的有选择地表达或过表达的基因所编码的肽,以及
ac.通过选定的肽确定体内T细胞反应的诱导,包括使用来自健康供体或所述患者的人类T细胞而进行的体外免疫原性测定;或
ba.用质谱法识别来自所述肿瘤样本的HLA配体;
bb.通过高度平行的方法,例如微阵列或基于测序的表达谱,进行全基因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分析,其包括识别相较于正常组织在恶性组织中过表达的基因;
bc.比较所识别的HLA配体与该基因表达数据;
bd.选择步骤bc检测到的有选择地表达或过表达的基因所编码的肽;
be.重新检测肿瘤组织上且在健康组织上缺乏或不经常检测到的由步骤bd选定的TUMAP,并确定在mRNA平上过表达的相关性;以及
bf.通过选定的肽确定体内T细胞反应的诱导,包括使用来自健康供体或所述患者的人类T细胞的体外免疫原性测定。
29.根据权利要求24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包含在库中的肽的免疫原性通过包括体外免疫原性检测、针对个别HLA结合性的患者免疫监测、MHC多聚体染色、ELISPOT分析和/或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而确定。
30.根据权利要求24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库包括多个选自SEQ ID No.1至SEQ ID No.338的肽。
31.根据权利要求24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识别该肿瘤样本与该个体患者的相应正常组织相比而独特具有的至少一种突变,以及选择与该突变相关的肽,使其包含于疫苗中或用于产生细胞疗法。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突变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而识别。

说明书全文

黑色素瘤和其他癌症的免疫治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免疫治疗方法的肽、蛋白质、核酸和细胞。特别是,本发明涉及癌症的免疫疗法。本发明还涉及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肿瘤相关肽(刺激抗肿瘤免疫反应或体外刺激T细胞并转入患者的疫苗复合物的活性药物成分)联合使用的肿瘤相关T细胞(CTL)肽表位。与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结合的肽或与此同类的肽也可以是抗体、可溶性T细胞受体和其他结合分子的靶标。
[0002] 本发明涉及数种新型肽序列及其变体,它们源自人肿瘤细胞的HLA-I类分子,可用于引发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疫苗组合物中或作为开发药物/免疫活性化合物和细胞的目标。

背景技术

[0003] 黑色素瘤
[0004] 全球范围内,每10万人中黑色素瘤的确诊发病率为3.0,占所有癌症病例的1.7%。2012年,有232,000名女性被诊断患有黑色素瘤。10万名女性的死亡率为0.7,远低于发病率(Ferlay et al.,2013)。罹患黑色素瘤的终生险白人约为2.4%(1/40),黑人约为0.1%(1/1,000),西班牙裔人为0.5%(1/200)。虽然黑色素瘤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62岁,但它是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American Cancer Society,2015)。
[0005] 对于有局部黑色素瘤的患者,适当进行手术切除预后良好,这反映在相对较低的黑色素瘤死亡率(World Cancer Report,2014)。同时,I期和II期病变的5年生存率分别超过90%和80%(Kaufman et al.,2013)。
[0006] 但是,转移性黑色素瘤在很大程度上对当前的疗法有抗性(World Cancer Report,2014)。IIIA-C期的5年生存率为78-40%,IV期为5-20%(American Cancer 
Society,2015)。
[0007] 除了阳光照射外,发生黑色素瘤的风险还受其他环境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以及解剖位置和个体易感性。紫外线发光鞣制装置也增加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在20-40%有黑色素瘤病史的家族中发现到了CDKN2A突变(World Cancer Report,2014)。
[0008] 黑色素瘤主要发生于皮肤(超过95%的病例),但也发现于口腔、鼻腔、肛阴道黏膜以及较少情况下发生于肠道。此外,结膜、视网膜和脑膜中存在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瘤可以在组织学上亚型分类为浅表扩散型黑色素瘤、结节性黑色素瘤、末梢性斑状黑色素瘤和雀斑型黑素瘤。黑色素瘤根据TNM分类方法进行分类。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分期手册的建议,黑色素瘤患者分为三组:无转移证据的局部疾病(I-II期)、区域性疾病(III期)和远处转移性疾病(IV期)(World Cancer Report,2014)。
[0009] 黑色素瘤的标准疗法是手术完全切除包括周围的健康组织。如果切除不完全或不能完全切除,则患者接受主要的辐射治疗,这种疗法可以与干扰素α联合使用于晚期疾病(IIB/C和III A-C期)。在德国,不存在用于治疗晚期和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因此,患有晚期和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患者应在临床研究的背景下进行治疗。治疗选择包括单药化疗,多药化疗和采用特异性抑制剂的靶向治疗。达喀尔巴嗪、替莫唑胺和福莫司汀目前用于单药化疗的试验。在多药化疗试验中研究了不同的化学治疗制剂的组合:CarboTax方案(卡铂+紫杉醇)、GemTreo方案(吉西他滨+曲奥舒凡)、DVP方案(达喀尔巴嗪+长春地辛+顺铂)、BHD方案(卡莫司汀+羟基脲+达喀尔巴嗪)和BOLD方案(博来霉素+长春新+洛莫司汀+达喀尔巴嗪)。此外,目前在临床试验中评估了与易普利姆玛联合的化疗方法以及针对各基因内突变的患者给予特异性BRAF、c-KIT和N-RAS抑制剂(S3-Leitlinie 
Melanom,2013)。
[0010] 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似乎是晚期黑色素瘤治疗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在美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易普利姆玛以及BRAF激酶抑制剂vemurafenib和dabrafenib和MEK抑制剂trametinib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这两种方法均可增加患者的抗肿瘤免疫
性——易普利姆玛直接透过减少T细胞抑制起作用,激酶抑制剂间接透过增强黑色素细胞分化抗原的表达起作用(Srivastava and McDermott,2014)。Vemurafenib的反应率为40-
50%,但中位持续时间仅为5-6个月(World Cancer Report,2014)。此外,vemurafenib与cobimetinib的组合(后者为另一种针对激酶MEK的MAPK通路抑制剂)获得了FDA的批准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015)。
[0011] 几种不同的疫苗接种方法已经在晚期黑色素瘤中进行了评估。到目前为止,III期临床试验显示相当令人失望的结果,疫苗接种策略显然需要加以改进。
[0012] T细胞过继转移显示了晚期黑色素瘤治疗的巨大潜。浸润淋巴细胞的体外增大自体肿瘤以及含有对癌症-睾丸抗原NY-ESO-1具有高亲和力的T细胞受体的T细胞在转移到黑素瘤患者时具有显著有益的和较低的毒性作用。不幸的是,含有对黑素细胞特异性抗原MART1和gp100以及癌症-睾丸抗原MAGEA3具有高亲和力T细胞受体的T细胞在临床试验中诱导相当的毒性作用。因此,T细胞过继转移具有较高的治疗潜力,但这些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需要进一步提高(Phan and Rosenberg,2013;Hinrichs and Restifo,2013)。
[0013] 仅在最近,FDA才批准了第一种溶瘤病毒治疗药物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该机构批准T-VEC用于治疗一些转移性黑色素瘤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015)。
[0014] 考虑到治疗癌症相关的严重副作用费用,通常有必要确定可用于治疗癌症的因子,尤其是黑色素瘤。通常也有必要确定代表癌症生物标志物的因子,尤其是黑色素瘤,从而更好地诊断癌症、评估预后和预测治疗成功性。
[0015] 癌症免疫治疗代表了癌症细胞特异性靶向作用的一个选项,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癌症免疫疗法利用存在的肿瘤相关抗原。
[0016] 肿瘤相关抗原(TAA)的目前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组:
[0017] a)癌-睾丸抗原:T细胞能够识别的最先确认的TAA属于这一类抗原,由于其成员表达于组织学相异的人肿瘤中、正常组织中、仅在睾丸的精母细胞/精原细胞中、偶尔在胎盘中,因此,它最初被称为癌-睾丸(CT)抗原。由于睾丸细胞不表达HLA I类和II类分子,所以,在正常组织中,这些抗原不能被T细胞识别,因此在免疫学上可考虑为具有肿瘤特异性。CT抗原大家熟知的例子是MAGE家族成员和NY-ESO-1。
[0018] b)分化抗原:肿瘤和正常组织(肿瘤源自该组织)都含有TAA。大多数已知的分化抗原发现于黑色素瘤和正常黑色素细胞中。许多此类黑色素细胞谱系相关蛋白参与黑色素的生物合成,因此这些蛋白不具有肿瘤特异性,但是仍然被广泛用于癌症的免疫治疗。例子包括,但不仅限于,黑色素瘤的酪酸酶和Melan-A/MART-1或前例腺癌的PSA。
[0019] c)过量表达的TAA:在组织学相异的肿瘤中以及许多正常组织中都检测到了基因编码被广泛表达的TAA,一般表达平较低。有可能许多由正常组织加工和潜在提呈的表位低于T细胞识别的阈值水平,而它们在肿瘤细胞中的过量表达能够通过打破先前确立的耐受性而引发抗癌反应。这类TAA的典型例子为Her-2/neu、生存素、端粒酶或WT1。
[0020] d)肿瘤特异性抗原:这些独特的TAA产生于正常基因(如β-catenin、CDK4等)的突变。这些分子变化中有一些与致瘤性转化和/或进展相关。肿瘤特异性抗原一般可在不对正常组织带来自体免疫反应风险的情况下诱导很强的免疫反应。另一方面,这些TAA在多数情况下只与其上确认了有TAA的确切肿瘤相关,并且通常在许多个体肿瘤之间并不都共享TAA。在含有肿瘤特定(相关)同种型蛋白的情况下,如果肽源自肿瘤(相关)外显子也可能出现肽肿瘤特异性(或相关性)。
[0021] e)由异常翻译后修饰产生的TAA:此类TAA可能由肿瘤中既不具有特异性也不过量表达的蛋白产生,但其仍然具有肿瘤相关性(该相关性由主要对肿瘤具有活性的翻译后加工所致)。此类TAA产生于变糖基化模式的改变,导致肿瘤产生针对MUC1的新型表位或在降解过程中导致诸如蛋白拼接的事件,这可能具有也可能不具有肿瘤特异性。
[0022] f)肿瘤病毒蛋白:这些TTA是病毒蛋白,可在致癌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且由于它们是外源蛋白(非人源蛋白),所以能够激发T细胞反应。这类蛋白的例子有人乳头状瘤16型病毒蛋白、E6和E7,它们在宫颈癌中表达。
[0023] 基于T细胞的免疫治疗靶向作用于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MHC)分子提呈的来源于肿瘤相关蛋白或肿瘤特异性蛋白的肽表位。肿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所识别的抗原,即其表位,可以是源自所有蛋白类型的分子,如酶、受体、转录因子等,它们在相应肿瘤的细胞中被表达,并且与同源未变的细胞相比,其表达通常上调。
[0024] MHC分子有两类:MHC I类和MHC II类。MHC I类分子由一条α重链和β-2-微球蛋白,MHC II类分子由一条α和一条β链组成。其三位构造形成一个结合槽,用于与肽进行非共价相互作用。
[0025] 大部分有核细胞上都可发现MHC-I类分子。他们提呈主要为内源性的蛋白、缺陷核糖体产物(DRIP)和较大肽裂解生成的肽。然而,源自内体结构或外源性来源的肽也经常在MHC-I类分子上发现。这种I-类分子非经典提呈方式在文献中被称为交叉提呈(Brossart and Bevan,1997;Rock et al.,1990)。MHC II类分子主要发现于专业抗原提呈细胞(APC)上,并且主要提呈,例如,在内吞作用过程中由APC占据并且随后被加工的外源性或跨膜蛋白的肽。
[0026] 肽和MHC I类的复合体由负载相应T细胞受体(TCR)的CD8阳性T细胞进行识别,而肽和MHC II类分子的复合体由负载相应TCR的CD4阳性辅助T细胞进行识别。因此,TCR、肽和MHC按照1∶1∶1的化学计量呈现,这一点已是共识。
[0027] CD4阳性辅助T细胞在诱导和维持CD8阳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有效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相关抗原(TAA)衍生的CD4阳性T细胞表位的识别对开发能引发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药物产品可能非常重要(Gnjatic et al.,2003)。在肿瘤部位,T辅助细胞维持着对细胞毒性T细胞(CTL)友好的细胞因子环境(Mortara et al.,2006)并吸引效应细胞,如CTL、天然杀伤(NK)细胞、巨噬细胞和粒细胞(Hwang et al.,2007)。
[0028] 在没有炎症的情况下,MHC II类分子的表达主要局限于免疫系统细胞,尤其是专业抗原提呈细胞(APC),例如,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源性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在癌症患者的肿瘤细胞中发现有MHC II类分子的表达(Dengjel et al.,2006)。
[0029] 本发明的延长(较长)肽可作为MHC-II类活性表位。
[0030] MHC-II类表位活化的辅助T细胞在编排抗肿瘤免疫的CTL效应子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触发TH1细胞反应的辅助T细胞表位支援CD8阳性杀伤T细胞的效应子功能,其中包括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功能(该类肿瘤细胞表面显示有肿瘤相关肽/MHC复合体)。
这样,肿瘤相关T辅助细胞表位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肿瘤相关肽结合使用可作为刺激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疫苗化合物的活性药物成分。
[0031] 哺乳动物(如小鼠)模型显示,即使没有CD8阳性T淋巴细胞,CD4阳性T细胞也能通过分泌干扰素-γ(IFNγ)抑制血管生成而足以抑制肿瘤的表现(Beatty and Paterson,2001;Mumberg et al.,1999)。没有CD4T细胞作为直接抗肿瘤效应因子的证据(Braumuller et al.,2013;Tran et al.,2014)。
[0032] 由于HLA II类分子的组成性表达通常仅限于免疫细胞,因此,直接从原发肿瘤中分离II类肽之前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然而,Dengjel等人成功地在肿瘤中直接识别了多个MHC II类表位(WO 2007/028574,EP 1 760 088 B1)。
[0033] 由于CD8依赖型和CD4依赖型这两种反应共同并协同地促进抗肿瘤作用,因此,确定和表征由CD8+T细胞(配体:MHC I类分子+肽表位)或CD4阳性T辅助细胞(配体:MHC II类分子)识别的肿瘤相关抗原对开发肿瘤疫苗非常重要。
[0034] 对于MHC I类肽触发(引发)细胞免疫反应的肽,它也必须与MHC分子结合。这一过程依赖于MHC分子的等位基因以及肽氨基酸序列的特异性多态性。MHC-I类-结合肽的长度通常为8-12个氨基酸残基,并且在其与MHC分子相应结合沟槽相互作用的序列中通常包含两个保守残基(“锚”)。这样,每个MHC的等位基因都有“结合基序”,从而确定哪些肽能与结合沟槽特异性结合。
[0035] 在MHC-I类依赖性免疫反应中,肽不仅能与肿瘤细胞表达的某些MHC-I类分子结合,而且它们之后还必须能被T细胞负载的特异性T细胞受体(TCR)识别。
[0036] 对于被T淋巴细胞识别为肿瘤特异性抗原或相关性抗原以及用于治疗的蛋白质,必须具备特殊的条件。该抗原应主要由肿瘤细胞表达,而不由正常健康组织表达,或表达数量相对较少。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与正常健康组织相比,所述肽应在肿瘤细胞中过度提呈。更为适宜的情况是,该相应抗原不仅出现于一种肿瘤中,而且浓度(即每个细胞的相应肽拷贝数目)高。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往往是源自直接参与因细胞周期控制或凋亡抑制中的其功能而发生的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化的蛋白。另外,这些直接导致转化事件的蛋白的下游靶标可能会被上调,因此可能与肿瘤间接相关。这些间接肿瘤相关抗原也可能是预防接种方法的靶标(Singh-Jasuja et al.,2004)。至关重要的是,表位存在于抗原氨基酸序列中,以确保这种来自肿瘤相关抗原的肽(“免疫原性肽”)可导致体外或体内T细胞反应。
[0037] 基本上,任何能与MHC分子结合的肽都可能充当一个T细胞表位。诱导体外或体内T细胞反应的前提是存在具有相应TCR的T细胞并且不存在对该特定表位的免疫耐受性。
[0038] 因此,TAA是基于T细胞疗法(包括但不限于肿瘤疫苗)研发的起点。识别和表征TAA的方法通常基于对患者或健康受试者T细胞的使用情况,或基于肿瘤与正常组织肽之间差别转录特性或差别表达模式的产生。然而,对肿瘤组织或人肿瘤细胞株中过量表达或选择性表达的基因的识别并不提供在免疫疗法中使用这些基因所转录抗原的准确信息。这是因为,有着相应TCR的T细胞必须要存在而且对这个特定表位的免疫耐受性必须不存在或为最低水平,因此,这些抗原的表位只有一部分适合这种应用。因此,在本发明的一非常优选的实施例中,只选择那些针对可发现功能性和/或增殖性T细胞情况的过量提呈或选择性提呈肽,这一点非常重要。这种功能性T细胞被定义为在以特异性抗原刺激后能够克隆地扩展并能够执行效应子功能(“效应子T细胞”)的T细胞。
[0039] 在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特定TCR(例如可溶性TCR)和抗体或其他结合分子(支架)靶向作用于肽-MHC的情况下,潜在肽的免疫原性是次要的。在这些情况下,提呈是决定因素。

发明内容

[0040]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肽或其药用盐,包含选自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的氨基酸序列,或该序列的与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具有至少77%、优选至少88%同源(优选至少77%或至少88%相同)的变体序列,其中变体与MHC结合和/或诱导T细胞与所述肽发生交叉反应,其中所述肽不是基本的全长多肽。
[0041]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的肽,包含选自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的序列、或与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具有至少77%、优选至少88%同源性(优选为至少77%或至少88%相同)的变体,其中所述肽或其变体的总长度为8至100个、优选为8至30个、最优选为8至14个氨基酸。
[0042] 下表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肽、它们各自的SEQ ID NO、以及这些肽的可能源(潜在)基因。表1和表2中的所有肽均与HLA-A*02结合。表2中的肽之前在大型列表中披露,作为高通量筛查结果,错误率高,或使用算法计算出,但之前未显示与癌症有任何关联。表3中的肽是可单独使用或可与本发明其他肽组合使用的其他肽。表4中的肽还可用于诊断和/或治疗各种其他恶性疾病,这些疾病涉及过量表达或过度提呈各基本多肽。
[0043] 表1:本发明中的肽
[0044]
[0045]
[0046]
[0047]
[0048]
[0049]
[0050]
[0051] 表2:本发明中的其他肽
[0052]
[0053]
[0054] 表3:用于个性化癌症疗法的肽。
[0055]
[0056]
[0057]
[0058]
[0059] 本发明还一般涉及本发明的肽在治疗增殖性疾病中的用途,增殖性疾病为例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乳腺癌、胆管癌、脑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直肠癌、食管癌、胆囊癌、胃癌、肝细胞癌、非霍奇金淋巴瘤、非小细胞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肾细胞癌、小细胞肺癌、膀胱癌和子宫癌。
[0060] 特别优选的是本发明的肽(单独或组合),其选自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更优选的是所述肽(单独或组合)选自SEQ ID NO:1至SEQ ID NO:34(见表1)并且用于免疫治疗黑色素瘤、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乳腺癌、胆管癌、脑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直肠癌、食管癌、胆囊癌、胃癌、肝细胞癌、非霍奇金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肾细胞癌、小细胞肺癌、膀胱癌和子宫癌,优选为黑色素瘤。
[0061] 如以下表4A和4B所示,其中本发明的许多肽也发现于其他肿瘤中,因此也可用于其他适应症的免疫治疗。另请参阅图1和实施例1。
[0062] 表4A:本发明的肽及其在其他增殖性疾病(特别是其他癌性疾病)中的特定用途。该表显示,对于其他肿瘤类型的选定肽,发现他们过量提呈(特定提呈)于5%以上测定的肿瘤样本,或提呈于5%以上测定的肿瘤样本且几何学平均值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比值大于3。
过度提呈定义为与最高提呈的正常样本相比在肿瘤样本上提呈更高。经测试相比过度提呈的正常组织有:脂肪组织、肾上腺、血细胞、血管、骨髓、脑、食道、眼、胆囊、心脏、肾、大肠、肝、肺、淋巴结、神经、胰腺、甲状旁腺、腹膜、垂体、胸膜、唾液腺、骨骼肌、皮肤、小肠、脾、胃、甲状腺、气管、输尿管、膀胱。
[0063]
[0064]
[0065]
[0066]
[0067]
[0068]
[0069] NSCLC=非小细胞肺癌,SCLC=小细胞肺癌,RCC=肾癌,CRC=结肠或直肠癌,GC=胃癌,HCC=肝癌,PC=胰腺癌,PrC=前列腺癌,白血病,BRCA=乳腺癌,OC=卵巢癌,MCC=梅克尔细胞癌,NHL=非霍奇金淋巴瘤,AM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0070] 表4B:本发明的肽及其在其他增殖性疾病(特别是其他癌性疾病)中的特定用途。该表显示,对于其他肿瘤类型的选定肽,发现他们过量提呈(特定提呈)于5%以上测定的肿瘤样本,或提呈于5%以上测定的肿瘤样本且几何学平均值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比值大于3。
过度提呈定义为与最高提呈的正常样本相比在肿瘤样本上提呈更高。经测试相比过度提呈的正常组织有:脂肪组织、肾上腺、动脉、骨髓、脑、中枢神经、结肠、十二指肠、食道、眼、胆囊、心脏、肾、肝、肺、淋巴结、血细胞、胰腺、甲状旁腺、外周神经、腹膜、垂体、胸膜、直肠、唾液腺、骨骼肌、皮肤、小肠、脾、胃、胸腺、甲状腺、气管、输尿管、膀胱、静脉。
[0071]
[0072]
[0073]
[0074]
[0075]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根据SEQ ID NO:1、19、30、126、130、136、150、164、167、168、170、175、176、177、178、182、187、191、194、198、203、206、212、214、215和218中任一项的本发明的至少一种肽在肾细胞癌(RCC)的治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联合疗法)中的用途。
[0076]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根据SEQ ID NO:1、8、19、37、64、68、78、100、105、116、126、129、133、135、137、146、148、151、155、161、163、164、166、168、170、182、189、192、
203、205、206、210、211、212、215、218、220、221、225、226和232中任一项的本发明至少一种肽在肝细胞癌(HCC)的治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联合疗法)中的用途。
[0077]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根据SEQ ID NO:1、7、8、15、18、19、20、23、27、31、123、124、125、126、127、130、133、137、139、143、151、154、155、159、160、161、163、172、174、
181、183、186、189、191、194、197、211、217、219、221、223、224、225、226、229、230、234和235中任一项的本发明至少一种肽在子宫癌的治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联合疗法)中的
用途。
[0078]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根据SEQ ID NO:1、23、24、116、136、150、159、177、191、193、194、195、208、214、217、220、221、223和234中任一项的本发明至少一种肽在胆囊癌和/或胆管癌的治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联合疗法)中的用途。
[0079]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根据SEQ ID NO:2、8、11、15、17、18、23、24、27、29、31、32、57、116、120、121、124、126、127、133、135、136、137、138、139、143、144、145、146、148、
151、155、159、161、163、169、170、171、172、173、176、181、182、184、186、190、191、193、194、
195、197、206、209、210、211、212、213、214、216、219、221、222、224、225、226、227、228、229、
230、233、234、236和237中任一项的本发明至少一种肽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联合疗法)中的用途。
[0080]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根据SEQ ID NO:2、7、16、19、22、23、116、119、124、128、130、148、151、155、159、161、164、166、171、178、180、183、189、191、194、196、199、207、
214、215、217、225、226、227、234和236中任一项的本发明至少一种肽在乳腺癌(BRCA)的治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联合疗法)中的用途。
[0081]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根据SEQ ID NO:7、126、128、146、161、166、176、191、218、225和236中任一项的本发明至少一种肽在胰腺癌(PC)的治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联合疗法)中的用途。
[0082]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根据SEQ ID NO:7、15、16、17、23、27、28、36、59、62、80、84、102、104、109、114、118、121、122、125、131、133、137、138、143、145、146、158、159、
164、166、168、169、171、172、175、177、183、186、191、193、194、195、204、207、208、209、211、
212、213、214、219、225、230、234、236和237中任一项的本发明至少一种肽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治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联合疗法)中的用途。
[0083]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根据SEQ ID NO:1、10、18、20、22、116、128、130、161、167、169、176、181、184、191、194、217、221、225、232和235中任一项的本发明至少一种肽在脑癌的治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联合疗法)中的用途。
[0084]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根据SEQ ID NO:17、21、23、31、116、123、127、128、131、137、146、150、154、155、157、159、163、165、166、172、180、184、186、191、193、194、206、
212、213、214、215、217、219、221、225、226、229和232中任一项的本发明至少一种肽在膀胱癌的治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联合疗法)中的用途。
[0085]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根据SEQ ID NO:19、21、135、150、159、164、166、169、179、192、194、211、214、219、221、225和226中任一项的本发明至少一种肽在小细胞肺癌(SCLC)的治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联合疗法)中的用途。
[0086]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根据SEQ ID NO:22、24、31、116、118、126、130、161、184、191、194、214和221中任一项的本发明至少一种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联合疗法)中的用途。
[0087]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根据SEQ ID NO:1、22、24、31、116、118、124、125、126、135、151、163、166、169、174、178、206、211、213、227和234中任一项的本发明至少一种肽在卵巢癌(OC)的治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联合疗法)中的用途。
[0088]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根据SEQ ID NO:20、31、37、128、130、141、155、160、168、178、179、180、184、191、206、213、221、225、226和227中任一项的本发明至少一种肽在食管癌的治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联合疗法)中的用途。
[0089]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根据SEQ ID NO:28、50、52、54、56、73、76、79、82、84、88、94、114、115、122、124、128、132、134、142、153、159、160、161、165、175、182、189、198、
207、212、213、215、218、219、230和234中任一项的本发明至少一种肽在胃癌(GC)的治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联合疗法)中的用途。
[0090]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根据SEQ ID NO:22、31、128、138、161、169、189、193、194、199、214、217和221中任一项的本发明至少一种肽在结肠或直肠癌(CRC)的治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联合疗法)中的用途。
[0091]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根据SEQ ID NO:128、150、176、180、184、213、221,227和235中任一项的本发明至少一种肽在前列腺癌(PrC)的治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
为联合疗法)中的用途。
[0092]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根据SEQ ID NO:7、8、13、14、15、19、20、22、23、24、27、30、31、58、91、120、123、126、135、159、161、163、164、165、169、173、178、179、180、184、
206、207、211、213、214、217、221、225、226和227中任一项的本发明至少一种肽在头颈癌(HNSCC)的治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联合疗法)中的用途。
[0093]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根据SEQ ID NO:8、16、19、137、193、210、234、236和237中任一项的本发明至少一种肽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的治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联合疗法)中的用途。
[0094]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本发明中肽在选自黑色素瘤、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乳腺癌、胆管癌、脑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直肠癌、食管癌、胆囊癌、胃癌、肝细胞癌、非霍奇金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肾细胞癌、小细胞肺癌、膀胱癌和子宫癌的增殖性疾病的治疗(优选联合疗法)中的用途。
[0095] 本发明还涉及本发明的肽,其具有与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MHC)I或以延长形式存在的例如长度变化的MHC-II类分子结合的能力。
[0096]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中的肽,其中所述肽(每种肽)由或基本由根据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的氨基酸序列组成。
[0097]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的肽,其中所述肽被修饰和/或包含非肽键。
[0098]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的肽,其中所述肽为融合蛋白的一部分,特别是与HLA-DR抗原相关不变链(Ii)的N-端氨基酸融合,或与抗体(例如,树突状细胞特定抗体)融合,或融合到抗体的序列中。
[0099]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能表达和/或表达本发明核酸的表达载体。
[0100]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的肽、本发明的核酸或本发明的表达载体在药物中的用途,特别是用于治疗癌症。
[0101]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中肽或本发明中所述肽复合体(含有MHC)的特异性抗体以及制造这些抗体的方法。
[0102]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的T细胞受体(TCR),特别是可溶性TCR(sTCRs)和加工为自体或异体T细胞的克隆TCR,以及制造这些TCR的方法,还涉及载有所述TCR或与所述TCR交叉反应的NK细胞的制造方法。
[0103] 抗体和TCR是本发明现有肽的免疫治疗用途的另外实施方案。
[0104]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含本发明核酸或表达载体的宿主细胞。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的宿主细胞,其为抗原提呈细胞,优选为树突细胞。
[0105]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制备本发明肽的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培养本发明的宿主细胞,以及从所述宿主细胞或其培养基中分离肽。
[0106]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中的方法,其中通过使足量的抗原与抗原提呈细胞接触,抗原被载在表达于合适抗原提呈细胞或人工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I或II类MHC分子上。
[0107]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的方法,其中抗原提呈细胞由能表达含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优选为含SEQ ID NO:1至SEQ ID No:34或其变体氨基酸序列的肽的表达载体。
[0108]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以本发明方法制造的激活的T细胞,其中所述T细胞有选择性地识别一种细胞,该细胞表达含本发明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0109]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杀伤患者靶细胞的方法,其中患者的靶细胞异常地表达含本发明任意氨基酸序列的多肽,该方法包括对患者施用本发明方法制造的有效量T细胞。
[0110]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任何所述肽、本发明的核酸、本发明的表达载体、本发明的细胞、本发明的激活的T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或抗体或其他肽-和/或肽-MHC结合分子作为药物或在药物制备中的用途。所述药物优选为具有抗癌活性。
[0111] 优选情况为,所述药物为基于可溶性TCR或抗体的细胞治疗药物、疫苗或蛋白质。
[0112]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中的用途,其中所述癌细胞为黑色素瘤、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乳腺癌、胆管癌、脑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直肠癌、食管癌、胆囊癌、胃癌、肝细胞癌、非霍奇金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肾细胞癌、小细胞肺癌、膀胱癌和子宫癌,优选为黑色素瘤细胞。
[0113]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基于本发明肽的生物标志物,在此称为“靶标“,其可用于诊断癌症,优选为黑色素瘤。所述标志物可以是肽本身的过度提呈,或相应基因的过度表达。标志物也可以用于预测治疗成功的可以性,优选为免疫疗法,最优选为靶向由该生物标志物识别的相同靶的免疫疗法。例如,抗体或可溶性TCR可用于对肿瘤切片进行染色以检测是否存在与MHC复合的相关肽。
[0114] 任选地,抗体具有进一步的效应子功能,如免疫刺激域或毒素。
[0115] 本发明还涉及这些新靶点在癌症治疗中的用途。
[0116] 针对其他癌性疾病的治疗和诊断用途将在以下对于本发明肽的基础表达产物(多肽)的详细描述中进行披露。

具体实施方式

[0117] ACOT7被发现在黑色素瘤中上调,其可能参与阻止脂肪毒性(Sumantran et al.,2015)。
[0118] ACSL3编码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3。ACSL3在肺癌中过度表达,基于临床前研究,是肺癌治疗的有前景的新治疗靶标(Pei et al.,2013)。ACSL3上调表达可以作为雌激素受体特异性乳腺癌风险的潜在生物标志物(Wang et al.,2013b)。
[0119] APOE参与胆固醇转运,可能在让肿瘤细胞能够达到高胆固醇要求中是最要的。其被发现在胃癌、间变性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等各种癌症中过度表达(Yasui et al.,2005;Ito et al.,2006;Sakashita et al.,2008;Shi et al.,2015b;Kang et al.,2016;Yencilek et al.,2016)。APOE血清水平升高被证明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和预后不良有关。此外,他们已被表明作为乳腺癌的预后标志物,并作为监测小细胞肺癌化疗效率的指标(Shi et al.,2016;Xu et al.,2016b;Luo et al.,2016)。
[0120] 透过失活突变导致的ARID2丢失与胃癌、肝细胞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进展和复发有关(Manceau et al.,2013;You et al.,2015;Aso et al.,2015)。
[0121] 已经发现ARNT2在非小细胞肺癌、肝细胞癌、乳腺癌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过度表达。它充当癌症进展期间的肿瘤抑制因子,因为过度表达已被确定可增加总体存活率并促进细胞凋亡(Qin et al.,2011a;Li et al.,2015d;Yang et al.,2015;Kimura et al.,
2016)。
[0122] ATG2B编码自噬相关2B,这是自噬体形成和调节脂滴体积和分布所必需的一种蛋白质(Velikkakath et al.,2012)。ATG2B移码突变在高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胃癌和结肠癌中普遍存在(Kang et al.,2009)。
[0123] ATM是一种肿瘤抑制剂,其在广泛的人类癌症,包括肺、结直肠、乳腺和造血细胞癌症中经常发生突变(Weber and Ryan,2014)。ATM损失与各种癌症(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肺癌和胰腺导管腺癌)的风险增加有关(Swift et al.,1987;Geoffroy-Perez et al.,2001;Angele et al.,2004;Roberts et al.,2012;Grant et al.,2013;Russell et al.,2015)。研究表明,IL-8能救援ATM耗竭细胞中细胞迁移和侵袭缺陷(Chen et al.,2015b)。低水平ATM蛋白与乳腺癌患者的无转移生存差相关。此外,miR-203和miR-421过度表达可能参与这些患者的ATM失调节(Bueno et al.,2014;Rondeau et al.,2015)。
[0124] BNC1被证明是结直肠腺瘤和癌症中高甲基化的十基因甲基化特征的一部分(Patai et al.,2015)。BNC1被证明与前列腺癌相关,因为它经常被甲基化,因此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失活(Devaney et al.,2013)。BNC1被证明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肾细胞癌和T细胞和B细胞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异常甲基化的许多潜在靶点之一(Tong et al.,
2010;Morris et al.,2010;Dunwell et al.,2009)。BNC1被证明在原发性乳腺肿瘤进展到脑转移中发挥作用。BNC1敲除导致乳腺癌细胞系的迁移和侵袭潜力增加。因此,BNC1可用作一种预后标志物和一种新型治疗靶标(Pangeni et al.,2015)。BNC1与TGF-β1信号通路有关(Feuerborn et al.,2015)。BNC1被证明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较差存活率以及肾细胞癌较差预后相关(Morris et al.,2010;Ricketts et al.,2014)。BNC1被证明在I期浸润性胰腺癌中经常被甲基化。因此,BNC1作为检测早期胰腺癌的一种潜在生物标志物(Yi et al.,
2013)。BNC1被证明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上调(Boldrup et al.,2012)。BNC1被证明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被p53家族成员p63转录调控(Boldrup et al.,2012)。
[0125] 几项研究显示,BNC2在食管腺癌、卵巢癌和胶质母细胞瘤中起着抑癌基因的作用。该基因经常被删除和/或表达减少(Nord et al.,2009;Akagi et al.,2009;Cesaratto et al.,2016)。BNC2被发现在肝细胞癌中下调,并且经常被删除,这可能是其表达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Wu et al.,2016)。
[0126] BOP1与卵巢癌和结直肠癌有关(Wrzeszczynski et al.,2011;Killian et al.,2006)。BOP1被证明是Wnt/β连环蛋白的靶基因,其在小鼠中诱导结直肠癌细胞的EMT、细胞迁移和实验性转移。因此,BOP1可作为结直肠癌转移的治疗靶标(Qi et al.,2015)。BOP1与肝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Chung et al.,2011)。BOP1被描述为与霉酚酸治疗后胃癌细胞系细胞周期阻滞相关的分子途径的成员,表明BOP1与药物的抗癌活性具有潜在相关性
(Dun et al.,2013a;Dun et al.,2013b)。BOP1是直肠癌一种可能的标志物(Lips et al.,
2008)。BOP1被描述为卵巢癌的潜在致癌基因(Wrzeszczynski et al.,2011)。BOP1被证明在肝细胞癌中上调(Chung et al.,2011)。BOP1被证明是与肝细胞癌的微血管侵犯、较短的无病生存期和转移有关(Chung et al.,2011)。BOP1被描述为PeBoW复合体的亚基,这是细胞核糖体大亚基增殖和成熟必不可少的。BOP1的过度表达被证明可抑制细胞增殖
(Rohrmoser et al.,2007)。氨基端截短形式的BOP1表达导致G(1)特异性Cdk2和Cdk4激酶复合体、视网膜母细胞瘤和细胞周期蛋白A下调,而Cdk抑制因子p21和p27上调。这导致G(1)期阻滞(Pestov et al.,2001)。
[0127] CAPN3表达被发现在黑色素瘤细胞中下调,这在获得高度侵袭性表型中起作用(Huynh et al.,2009;Ruffini et a1.,2013;Moretti et al.,2015)。CAPN3已被证明与消化器官扩张因子(Dev)复合,并一起介导肿瘤抑制基因p53的降解(Zhu et al.,2014b)。
[0128] CCT6A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和恶性黑色素瘤有关(Tanic et al.,2006;Alagaratnam et al.,2011)。
[0129] CCT8被证明在肝细胞癌中上调(Huang et al.,2014c)。CCT8与肝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不良预后有关(Huang et al.,2014c)。
[0130] RPI-1和达沙替尼治疗靶向作用于CD109以抑制癌细胞增殖(Caccia et al.,2011)。CD109在鼻咽癌、喉鳞状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黏液纤维肉瘤、食管鳞状细胞癌、头颈癌以及(三阴性)乳腺癌中过度表达(Ni et al.,2012;Tao et al.,2014;Zhang et al.,2014a;Dong et al.,2015a;Emori et al.,2015;Haun et al.,2014;Hoover et al.,2015;Jia et al.,2016)。CD109可能被用作鼻咽癌、外阴鳞状细胞癌、三阴性乳腺癌、肝细胞癌和胆囊鳞状细胞/腺鳞癌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分泌的CD109可被用作血清预后标记(Ye et al.,2016;Ozbay et al.,2013;Sakakura et al.,2014;Tao et al.,2014;Dong et al.,2015b;Jia et al.,2016)。CD109在一组罕见的循环内皮细胞上表达,可用作胶质母细胞瘤中的预后标志物(Mancuso et al.,2014;Cuppini et al.,2013)。CD109表达降低促进肿瘤生长。其被证明在子宫癌肉瘤中下调(Ye et al.,2016;Semczuk et al.,2013)。
CD109促进肝细胞癌增殖,与预后不良相关(Zong et al.,2016)。CD109过度表达与手术状态、预后差和转移相关(Emori et al.,2013;Emori et al.,2015;Karhemo et al.,2012)。
CD109抑制TGF-β1信号通路并促进EGF信号传导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Man et al.,2012;
Zhang et al.,2015)。
[0131] CSNK2A1已被证明透过磷酸化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的其他蛋白质而参与肿瘤发生。CSNK2A1表达被证明是胃癌、乳腺癌和透明肾细胞癌的独立预后指标(Kim et al.,
2012;Bae et al.,2015;Kren et al.,2015;Rabjerg et al.,2016;Bae et al.,2016)。
CSNK2A1已被提议可作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和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靶点。抑制作为所提出的新BCR-ABL/CK2/PTEN途径一部分的酪蛋白激酶II可促进PTEN再活化,这促进了癌细胞中的细胞凋亡诱导(Lee et al.,2013;Zheng et al.,2013;Morotti et al.,2015)。CSNK2A1被证明在成年T细胞白血病中频繁发生突变(Kataoka et al.,2015)。
[0132] DYNC2H1被证明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上调(Yokota et al.,2006)。
[0133] EIF3E可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癌变中起着一定的作用(Yong et al.,2014)。EIF3E是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和存活所必需的(Sesen et al.,2014)。EIF3E在乳腺癌进展中具有致癌作用。EIF3E表达降低导致乳腺上皮细胞从上皮至间质细胞转化(Gillis and Lewis,2013;Grzmil et al.,2010)。EIF3E表达水平在膀胱癌中显著增加(Chen et al.,
2011)。EIF3E牵涉非小细胞肺癌(Marchetti et al.,2001)。
[0134]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ERV)env蛋白(如ERV3-1)的表达被证明在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血液中明显增加,这表明HERV env基因有可能用作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标志物(Rhyu et al.,2014)。ERV3-1被证明在较低分化的子宫内膜癌、肝和肺肿瘤组织中显著过度表达(Strissel et al.,2012;Ahn and Kim,2009)。ERV3-1 mRNA表达丢失被描述为与绒毛膜癌易感性相关(Kato et al.,1988)。
[0135] 在白血病和非黑色素瘤癌细胞中发现EXTL1的表观遗传失活。而据报告,EXTL1的高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EXTL1被证明在人浸润性乳腺癌细胞系中具有改变的N-糖基化(Drake et al.,2012;Busse-Wicher et al.,2014)。在几种神经母细胞瘤中检测到EXTL1缺失,并表明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但没有明确的证据发现EXTL1与神经母细胞瘤具有因果关系(Mathysen et al.,2004)。
[0136] FCGR2B是B细胞上的主要Fc受体,因此是免疫治疗的靶标。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透过启动FCGR2B抑制Kv1.3通道,从而在调节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并诱导人B淋巴细胞凋亡(Shah et al.,2013;Rankin et al.,2006;Wang et al.,2012)。已经发现FCGR2B多态性与特异性免疫治疗(如利妥昔单抗)和滤泡淋巴瘤中独特型疫苗接种的临床反应相关。此外,FCGR2B的多态性与天然杀伤细胞与用于治疗HER阳性乳腺癌的抗体曲妥珠单抗之间的结合亲和力相关(Musolino et al.,2008;Weng et al.,2009;Norton et al.,
2014)。FCGR2B表达透过NK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来阻止人转移性黑色素瘤细胞的裂解,从而成为人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标志物(Cassard et al.,2008)。
[0137] 已经在乳腺癌、颈鳞状细胞癌和转移性肾细胞癌中发现FCGR2C多态性和/或表达水平与对某些免疫疗法的反应相关(Petricevic et al.,2013;Trivedi et al.,2016;
Erbe et al.,2016)。
[0138] FMN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有关(Lisitskaia et al.,2010)。
[0139] FLCN/FNIP1/FNIP2复合体调节肾细胞增殖率,在遗传性错构瘤征候群(Birt-Hogg-Dubé征候群)中丧失功能(Schmidt and Linehan,2015b;Schmidt and Linehan,
2015a;Hasumi et al.,2016)。FNIP1参与不变自然杀伤T细胞的发育(Park et al.,2014)。
FNIP1促进肿瘤抑制基因FLCN的溶酶体募集和Rag相互作用(Petit et al.,2013)。FNIP1透过RagC/D参与mTORC1活化(Linehan et al.,2010;Tsun et al.,2013)。FNIP1参与肾肿瘤抑制,可作为治疗靶点(Hasumi et al.,2015)。
[0140] FOXD1已被证明在乳腺癌、透明肾细胞肉瘤、胃癌和霍奇金淋巴瘤中过度表达。过度表达可能增加细胞增殖,并被认为是治疗靶点。在胃癌和肝细胞癌中,已发现其是转录调控网络的一部分,其下游靶基因参与癌症发生(Nagel et al.,2014;Karlsson et al.,2014;Zhao et al.,2015b;Xu et al.,2016a;Chen et al.,2016)。FOXD1表达水平上调被确定为非小细胞肺癌不良结果的预后指标(Nakayama et al.,2015)。
[0141] 发现FOXD2在前列腺癌和淋巴结转移中高度表达(Heul-Nieuwenhuijsen et al.,2009)。与其他结直肠癌类型相比,FOXD2被证明在锯齿状腺癌中被不同地甲基化,表明它是鉴定这种特定类型结直肠癌的生物标志物(Conesa-Zamora et al.,2015)。
[0142] GBF1已被确定为增强腺病毒癌细胞杀伤的宿主因子。癌细胞对溶瘤病毒敏感,使其成为癌症治疗的选择,GBF1敲减或化学抑制透过触发未折迭的蛋白质反应增强腺病毒感染而增强黑色素瘤或上皮癌细胞杀伤(Prasad et al.,2014)。
[0143] 在卵巢癌和肝细胞癌中观察到了GNAI2过度表达。更具体地说,GNAI2表达在早期卵巢癌中降低,而在晚期癌症中增加,提示GNAI2可作为肿瘤发生的关键调节因子和卵巢癌进展的上游驱动因子(Peters et al.,2005;Raymond,Jr.et al.,2014)。GNAI2表达受microRNA-138调控,其在诸如舌鳞状细胞癌的各种癌症中经常失调节,这反过来上调GNAI2。GNAI2也是miR-30d在肝细胞癌细胞中的功能靶点(Jiang et al.,2011;Yao et al.,2010)。
[0144] 在胃癌中,GOLGA2高表达水平被发现与病理分化和肿瘤淋巴结转移阶段呈正相关,并可预测较短的总生存期。此外,GOLGA2透过上调SNAI1的表达而有助于上皮-间质转化(Zhao et al.,2015a)。GOLGA2表达在结直肠癌中逐渐丧失,该丧失破坏了细胞顶端-基底极性以及前后极性,并可能影响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其他过程(Baschieri and Farhan,
2015;Baschieri et al.,2015)。GOLGA2表明可作为治疗靶点,因为下调降低了肺癌肿瘤发生中的血管生成和细胞癌侵袭(Chang et al.,2012)。
[0145] GOLGA6A位于被发现可遗传骨Paget氏病患者多态性的区域之一(Chung and Van,2012)。GOLGA6A被确定为白血病发生早期参与者PAX5的融合伴侣(Coyaud et al.,2010)。
[0146] 染色体15q13.1上的HERC2/OCA2区域是易患皮肤黑素瘤的几个位点之一(Amos et al.,2011;Xiao et al.,2014)。HERC2调节不同DNA修复因子的稳定性,包括CHK1、p53和BRCA1(Bekker-Jensen et al.,2010;Cubillos-Rojas et al.,2014;Zhu et al.,2014a;Peng et al.,2015)。
[0147] HLA-B表达降低与食管癌的存活率较差有关。但是,在胃癌和结直肠癌中,HLA-B的预后价值仍然矛盾,可上调也可下调(Powell et al.,2012;Gallou et al.,2016)。
[0148] HLA I类分子是杀伤性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的配体,其负调节NK细胞和T细胞,并且缺乏KIR-HLA相互作用与NK介导的抗肿瘤强功效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存活率增加相关联。在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中,HLA-C的某些基因型具有发展癌症的作用(Romagne et al.,2009;Wisniewski et al.,2012;Giebel et al.,2014)。HLA-C表达降低与食管癌的存活率较差有关。但是,在胃癌和结直肠癌中,HLA-C的预后价值仍然矛盾,可上调也可下调。在结直肠癌中,大多数肿瘤细胞模拟其正常对应物的HLA表型以逃避NK介导的免疫监视
(Gao et al.,2013;Powell et al.,2012;Doubrovina et al.,2003;Benevolo et al.,
2007)。
[0149] HMCN1被发现在人软组织肿瘤中上调,可能代表一种新型候选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Sarver et al.,2015)。HMCN1被发现参与皮肤发育和上皮形态发生,并在多种耐药性卵巢癌细胞中表现出下调表达(Januchowski et al.,2014;Westcot et al.,2015)。此外,HMCN1与细胞极性相关,并在胃癌和结直肠癌中发生体细胞突变(Lee et al.,2015)。
[0150] IDH3G被发现在胃癌中差异表达,可能与耐药有关(Zhou et al.,2015)。
[0151] IL4I1蛋白表达在肿瘤中非常频繁。IL4I1在不同肿瘤实体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淋巴瘤肿瘤细胞中检测到,在罕见情况下,在实体癌(主要巍峨间皮瘤)中检测到(Carbonnelle-Puscian et al.,2009)。人Th17细胞中IL4I1上调透过阻断参与IL-2启动子活化的分子途径和维持高水平的Tob1限制了它们的T细胞受体(TCR)介导扩张,这影响进入细胞周期(Santarlasci et al.,2014)。
[0152] IPO9编码蛋白质导入蛋白9,其作为支架蛋白,并且透过启动信号通路(如Ras/Erk通路)或透过增强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细胞功能中起重要作用(Murrin and Talbot,2007;Wang et al.,2002)。
[0153] ITGA10失调节被证明是其他癌基因(如白血病ERG、肺癌miR-375或前列腺癌EPHB4)失调节的下游作用(Mertens-Walker et al.,2015;Mochmann et al.,2014;Jin et al.,2015)。已经发现ITGA10在实体成骨细胞中表达不足,这些成骨细胞的pRb通路频繁失活(Engel et al.,2013)。
[0154] ITP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中肾细胞癌的风险相关。同样地,ITPR2基因连不平衡中的两种常见变体rs718314和rs1049380被确定为肾细胞癌的新易感性基因座。此外,与健康人相比,在正常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中观察到ITPR2的过度表达(Wu et al.,2012;Shi et al.,2015a;Zhang et al.,2016b)。在正常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中,ITPR2表达水平升高与较短的总体生存期和无事件生存期相关(Shi et al.,2015a)。
[0155] ITPR3在包括结直肠癌、胃癌和乳腺癌的几种癌症类型中过度表达,并且与癌症进展和肿瘤侵袭型直接相关(Shibao et al.,2010;Mound et al.,2013;Sakakura et al.,2003)。Akt可透过减少内质网的Ca2+释放而以ITPR3依赖性方式保护细胞不发生凋亡
(Marchi et al.,2012)。
[0156] 研究人员观察到,相对于非癌性肾皮质组织样本,肿瘤组织样本中KIFAP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其他人报导KIFAP3蛋白在乳腺癌中过度表达。另一组表明,用重组菠萝蛋白酶治疗的乳腺癌细胞和对照细胞之间KIFAP3基因的表达显著改变(Gotoh et al.,2014;Fouz et al.,2014;Telikicherla et al.,2012)。
[0157] MACROD2在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显示体细胞变异(通常是基因内缺失)(Briffa et al.,2015;Tada et al.,2010;van den Broek et al.,2015;Hu et al.,2016;Fujimoto et al.,2016)。MACROD2增加p300与雌激素受体-α(ER)调节基因子集中的雌激素反应元素的结合,并且与原发性乳腺肿瘤的表达增加相关,这与总生存期较差相关(Mohseni et al.,2014)。MACROD2基因被发现在各种癌症类型中缺失,但是MACROD2的肿瘤抑制作用无法确定(Rajaram et al.,2013)。MACROD2在芳基化中发挥作用,能够“读取“和“擦除“靶蛋白上的这一修饰(Feijs et al.,2013)。
[0158] MAGEC2过度表达增加细胞周期蛋白E的水平,并促进G1-S转换和细胞增殖(Hao et al.,2015)。MAGEC2在多发性骨髓瘤中促进增殖和对细胞凋亡的抗性,表明MAGEC2特异性免疫治疗有可能根除最恶性细胞(Lajmi et al.,2015)。MAGEC2是一种上皮-间充质转换诱导因子,与乳腺癌转移相关。多变量分析显示,MAGEC2表达是患者总体生存和无转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Yang et al.,2014)。
[0159] 已经在包括非小细胞肺癌、纤维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结肠癌和结直肠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的各种癌症中研究了上述提及的METAP2表达增加和METAPA2抑制剂的抗癌作用(Morowitz et al.,2005;Selvakumar et al.,2009;Ho et al.,2013;Shimizu et al.,
2016)。
[0160] 虽然MFI2的确切生物学功能仍然难以捉摸,但越来越多的作用归因于蛋白质,包括转运/代谢、血管生成、增殖、细胞迁移和肿瘤发生。MFI2过度表达的肿瘤表明可作为对抗体-药物偶联物敏感的靶标(Dunn et al.,2006;Smith et al.,2006;Suryo et al.,2012)。MIF2水平已经被证明在结直肠癌血浆中显著升高,使其成为潜在的血清学标志物。
它还可能参与从良性肿瘤到恶性肿瘤的转化,并且是侵袭性肿瘤表型的标志物(Shin et al.,2014;Dus-Szachniewicz et al.,2015)。
[0161] 据报告,MTCH2受miR-135b抑制,其在乳腺癌中上调,并且似乎miR-135b及其靶标MID1和MTCH2是乳腺肿瘤进展的相关协调因子(Arigoni et al.,2013)。MTCH2似乎参与淋巴瘤和原发性白血病中的ABT-737诱导的快速细胞凋亡。ABT-737诱导MTCH2,导致线粒体基质肿胀和外线粒体膜破裂(Vogler et al.,2008)。
[0162] 在患有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维尔姆斯氏肿瘤的患者的血清样本中观察到了聚(A)聚合酶的抗体(Stetler et al.,1981)。
[0163] MYO5A被证明与黑色素瘤的新型运输途径相关,其透过启动Akt2/MYO5A促进肿瘤的抗性(Fernandez-Perez et al.,2013)。MYO5A在侵袭性无功能垂体腺瘤中上调,因此可作为肿瘤侵袭性的有用标志物(Galland et al.,2010)。MYO5A mRNA表达在许多高转移性癌细胞系和转移性结直肠癌组织中增加。此外,在这些癌细胞中MYO5A的抑制在体外和体内阻碍了它们的迁移和转移能力(Lan et al.,2010)。MYO5A被证明可应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鉴定隐匿淋巴结转移的四基因模型(Mendez et al.,2011)。
[0164] NAA30透过调节缺反应(HIF1α)、p-MTOR (Ser2448)水平和p53途径的在胶质母细胞瘤起始细胞的生长和存活中起重要作用(Mughal et al.,2015)。NAA30在发育过程中或在较高级别真核生物癌症中差异表达,因此被认为在发生快速蛋白质合成的细胞中更高表达(Polevoda and Sherman,2003)。
[0165] NAV2编码神经元导航基因家族的一员,其可能在细胞生长和迁移中起作用。NAV2显示出特异性表达于一组结肠癌中,对含反义寡核苷酸的结肠癌细胞进行NAV2治疗诱导细胞凋亡(Ishiguro et al.,2002)。
[0166] 在肝癌细胞中,p53丢失已被证明是对NES表达负责,而在乳腺癌中,NES透过增强Wnt/β-连环蛋白的活化来促进癌症的发展(Zhao et al.,2014;Tschaharganeh et al.,2014)。根据报告,各种肿瘤细胞中NES表达均增加,包括胰腺导管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子宫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肝癌。NES表达与侵袭性特征、转移相关,是不良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此外,NES可能是新合成的肿瘤血管的标志物,也被认为是抑制肿瘤血管发生的治疗靶点(Ishiwata et al.,2011;Su et al.,2013;Matsuda et al.,2016;Hope et al.,2016)。
[0167] NME5在睾丸和某些类型的人癌症(如胰腺癌和乳腺癌)中高度表达,并与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先天抗性相关(Parris et al.,2010;Li et al.,2012a;Li et al.,2012b)。
[0168] NUP160-SLC43A3是血管肉瘤中的一种复发融合癌基因,并与肿瘤进展相关(Shimozono et al.,2015)。
[0169] P2RX7系统是上皮细胞中重要的促凋亡调节因子,在乳头状瘤和上皮癌的化学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药物)可能透过P2RX7降低侵袭性前列腺癌的浸润性和风险。此外,P2X7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被用作研发定制疗法的诊断生物标志物(Fu et al.,2009;Gorodeski,2009;Ghalali et al.,2014;Roger et al.,2015;De et al.,
2016)。P2RX7表达水平在原发性骨肿瘤以及其他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中升高。有证据表明,P2RX7在促进肿瘤发展的成骨细胞中触发
NFATc1、PI3K/Akt、ROCK和VEGF途径(Adinolfi et al.,2012)。P2RX7是肝细胞癌的潜在预后标志物,其中瘤围P2X7高表达提示总体生存期不良(Liu et al.,2015a)。
[0170] PARVA在结直肠癌中过度表达,其与肿瘤侵袭、淋巴结转移和疾病期别以及整合素连接激酶、p-AKT和核β-连环蛋白的过度表达和E-黏蛋白下调显著相关(Bravou et al.,2015)。PARVA过度表达透过影响ILK信号传导和Akt和GSK3β的后续磷酸化促进肺腺癌的致瘤性、血管生成和转移(Huang et al.,2015)。PARVA在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和人肝细胞癌中频繁过度表达,其过度表达与肿瘤大小、期别和转移呈正相关,过度表达透过增强存活蛋白、β-连环蛋白和雷帕霉素途径的哺乳动物靶标和抑制p53实现(Orr et al.,
2012;Davidson et al.,2013;Augustin et al.,2013;Ng et al.,2013;Seydi et al.,
2015)。此外,显示PARVA在乳腺癌细胞中通常受磷酸化调节,透过调节Rho GTPase信号传导而导致基质降解和细胞侵袭(Pignatelli et al.,2012)。PARVA被发现在前列腺癌和侵袭性小叶癌中上调,其能够与整合素连接激酶和PINCH形成IPP复合体,作为整合素的信号传导平台(Kim et al.,2015b;Aakula et al.,2016;Ito et al.,2014)。
[0171] PBK透过磷酸化和活化c-Jun促进对肺癌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抗性(Li et al.,2016b)。透过调节E2F1,PBK过度表达赋予前列腺癌的恶性表型(Chen et al.,
2015a).。靶向作用于PBK降低体外神经胶质瘤起始细胞的生长和生存,并减弱体内肿瘤生长(Joel et al.,2015)。PBK抑制剂透过抑制细胞因子在人癌症异种移植模型中诱导完全肿瘤消退(Matsuo et al.,2014)。
[0172] 与正常肝组织相比,在肝细胞癌中观察到PI4KA水平升高。另外,在胰腺癌细胞系中检测到PI4KA基因(Ishikawa et al.,2003;Ilboudo et al.,2014)。PI4KA mRNA浓度较高的肝细胞癌患者肿瘤复发以及疾病特定生存期较短风险较高(Ilboudo et al.,2014)。最近,PI4KA被发现参与髓母细胞瘤细胞系的细胞增殖和顺铂耐药。其他人的研究显示,PI4KA在胰腺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Ishikawa et al.,2003;Guerreiro et al.,2011)。
[0173] PLA2G4A表达在结直肠癌、膀胱癌中上调,其向COX-2提供花生四烯酸,导致前列腺素水平升高。长时间的炎症状况可能导致上调发生(Osterstrom et al.,2002;Dong et al.,2005;Parhamifar et al.,2005;Shi et al.,2006)。在胃癌中,PLA2G4A和COX-2表达增加均与较差生存期有关,PLA2G4A可能成为未来胃癌联合COX-2抑制剂治疗方法中有前景的靶标。此外,PLA2G4A抑制可能使肿瘤对放射治疗敏感(Linkous et al.,2009;Zhang et al.,2013)。
[0174] PLEC编码血小板溶素家族成员网蛋白,这是一种参与细胞骨架和黏附复合体交联和组织的蛋白(Bouameur et al.,2014)。PLEC在结直肠腺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和胰腺癌中过度表达(Lee et al.,2004;Katada et al.,2012;Bausch et al.,2011)。
[0175] PMEL被描述为黑色素瘤中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的靶标(Chen et al.,2012)。PMEL被证明与黑色素瘤中的紫杉醇和顺铂耐药有关(Hertzman et al.,2013)。PMEL被描述为适用于靶向选择的反应监测测定中九种蛋白质中的一种,其为恶性黑色素瘤诊断提供了潜在进展(Welinder et al.,2014a)。
[0176] POLM是易于发生错误的DNA修复酶,容易引起范本/引物不对齐和错误掺入。高表达水平被视为参与伯基特氏淋巴瘤来源的B细胞系的体细胞超突变(Ruiz et al.,2004;Fernandez and Albar,2012)。
[0177] 一些研究人员观察到PRKAR1A表达在未分化甲状腺癌中相对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和分化型甲状腺肿瘤的显著增加。与此相反,在牙源性肿瘤子集中报告了PRKAR1A表达下调。
另一组显示,PRKAR1A可能参与牙源性黏液瘤以及散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瘤的发病机制
(Bertherat et al.,2003;Perdigao et al.,2005;Ferrero et al.,2015;Sousa et al.,
2015)。
[0178] PSMA2在多发性骨髓瘤和免疫球蛋白轻链淀粉样变性的浆细胞中差异表达(Abraham et al.,2005)。PSMA2在甲氨蝶呤耐药乳腺癌MCF-7细胞中下调(Chen et al.,
2014c)。
[0179] 在大多数癌症类型中,PSMB7和其他组成型蛋白酶体基因表达增加。在乳腺癌和结直肠癌中,PSMB7高表达已被报导为一种不利的预后标志物。在肝细胞癌和乳腺癌中,它可能有助于形成化疗耐药(Rho et al.,2008;Munkacsy et al.,2010;Tan et al.,2014;Rouette et al.,2016)。
[0180] PTPN14诱导TGF-□□信号传导,调节内皮间质转变和器官形成(Wyatt and Khew-Goodall,2008)。PTPN14在胆管癌中下调,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呈负相关(Wang et al.,2015d;Wang et al.,2015c)。PTPN14抑制可溶性和膜结合蛋白的转运,从而阻止转移(Belle et al.,2015)。PTPN14负调节癌蛋白Yes相关蛋白(YAP),这是河途径中的关键蛋白质,其负责器官大小和肿瘤发生(Liu et al.,2013;Huang et al.,2013;Lin et al.,2013)。PTPN14的失功能突变牵涉神经母细胞瘤复发、乳腺癌和结直肠癌(Laczmanska and Sasiadek,2011;Wang et al.,2004;Schramm et al.,2015;Wyatt and Khew-Goodall,
2008)。
[0181] RAD21是凝聚素复合体的组成部分,对于染色体分离和DNA修复至关重要。RAD21在胃肠道肿瘤、结肠直肠癌、晚期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中过度表达(Atienza et al.,2005;Deb et al.,2014;Porkka et al.,2004;Supernat et al.,2012;Xu et al.,2014)。
[0182] RAD50形成MRE11和NBS1的MRN复合体,该复合体与DNA结合并显示DNA末端非同源连接所需的许多酶活性,并且对于双链断裂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启动、端粒维持和减数分裂重组非常重要。这种基因的突变是Nijmegen断裂征候群病症的病因(RefSeq,2002)。
RAD50缺失似乎在基底样乳腺癌和卵巢癌中是常见的,并且与显著更好的总生存相关。缺失经常与BRCA1、RB1、TP53、PTEN和INPP4B缺失一起发生,RAD50和INPP4B表达水平可能透过其对治疗反应的影响而对乳腺癌存活具有协同影响(Weigman et al.,2012;Dai et al.,
2015;Zhang et al.,2016a)。在结直肠癌中,RAD50过度表达可能参与癌症进展。如果转录因子BTF3过度表达,RAD50变得高度表达,且原发性肿瘤中的过度表达似乎与早期肿瘤分期、较好的分化、炎症高度浸润和p53过度表达有关(Wang et al.,2013a;Gao et al.,
2008)。RAD50被发现在遗传性乳腺和卵巢癌、结直肠癌和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中频繁突变,RAD50突变有助于对全身联合治疗出现疗效反应(Al-Ahmadie et al.,2014;Rajkumar et al.,2015)。
[0183] RANBP2-ALK基因融合在包括白血病和淋巴瘤的不同癌症实体中可检测到(Lim et al.,2014;Chen and Lee,2008;Maesako et al.,2014;Lee et al.,2014)。RANBP2对有丝分裂中的Topo IIα具有苏木素化作用,并且需要进行这种修饰才能适当地定位于内着丝粒。因此,RANBP2在预防染色体分离错误中起重要作用(Navarro and Bachant,2008;Dawlaty et a1.,2008)。
[0184] 研究人员将RAPGEF6鉴定为肺癌细胞黏附连接成熟中所需的Rap1的上游启动因子(Dube et al.,2008)。另一组已证明在乳腺癌细胞和来自乳腺癌患者的原代培养物中形成JAM-A、AF-6和RAPGEF6之间的复合体(McSherry et al.,2011)。
[0185] RBM4是在几种实体中过度表达的剪接因子,或者剪接RGPD1 (Markus et al.,2016)。抗增殖性癌症药物CG-1521上调RGPD1的表达(Chatterjee et al.,2013)。
[0186] RBM4是在几种实体中过度表达的剪接因子,或者剪接RGPD2(Markus et al.,2016)。NEAT1-RGPD2、RGPD2-FASN和RGPD2-MALAT1是在原发性乳腺癌中检测到的融合转录物(Kim et al.,2015a)。RGPD2可能是急性骨髓单核细胞白血病的ALK融合伴侣(Lim et al.,2014)。抗增殖性癌症药物CG-1521上调RGPD2的表达(Chatterjee et al.,2013)。
[0187] RGPD3编码含RANBP2样和GRIP结构域基因3,其位于染色体2上的Ran结合蛋白相关基因簇中,其透过在灵长类动物中复制产生。编码的蛋白质一个包含N-末端TPR(四肽重复)结构域、两个Ran结合结构域和一个C末端GRIP结构域(高尔基体-97、RanBP2α、Imh1p和p230/高尔基体-245)结构域(RefSeq,2002)。RGPD3是一种在胰腺腺癌中具有3D HotMAPS区域的癌基因(Tokheim et al.,2016)。RGPD3可能是HOXB7的靶基因(Heinonen et al.,2015)。薯蓣素改变结肠癌细胞中的RGPD3表达(Chen et al.,2014a)。已经在鼻咽癌中报告了ANAPC1和RGPD3的基因融合转录物(Chung et al.,2013)。抗增殖性癌症药物CG-1521上调RGPD3的表达(Chatterjee et al.,2013)。RGPD3在胃肠道间质瘤和脑膜瘤中突变
(Brastianos et al.,2013)。
[0188] RGPD8主要在前列腺癌和胶质瘤中发生改变(Meszaros et al.,2016)。RGPD8是与甲状腺癌相关的纯合子的一部分(Thomsen et al.,2016)。抗增殖性癌症药物CG-1521上调RGPD8的表达(Chatterjee et al.,2013)。
[0189] 由于RICTOR能够与mTOR相互作用,它在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起主要作用,并被发现在各种癌症类型中上调,如小细胞肺癌、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乳腺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Suh et al.,2016;Morrison et al.,2016;Miyoshi et al.,2016;Visuttijai et al.,2016;Sticz et al.,2016;Driscoll et al.,2016;Sakre et a1.,2016)。RICTOR多态性在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中被发现,并与这些癌症的进展和转移有关(Zhou et al.,2016;Wang et al.,2016b)。RICTOR参与形成PRICKLE1-MINK1-RICTOR复合体,其是启动AKT、调节局灶性黏连和癌细胞迁移所必需的(Daulat et al.,2016)。RICTOR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Wang etal.,
2016a)。
[0190] ROPN1是在前列腺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基底样乳腺癌中表达的癌-睾丸抗原,已被认为是前列腺癌的潜在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其作为癌-睾丸抗原,代表了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有吸引力的靶标(Chiriva-Internati et al.,2011;Atanackovic et al.,2011;Ivanov et al.,2013;Adeola et al.,2016)。
[0191] S100A1被发现在口腔癌和膀胱肿瘤中下调,但在卵巢癌和胃癌中上调,S100A1上调是由朊蛋白PRNP过度表达引起的(Hibbs et al.,2004;Liang et al.,2007;Yao et al.,2007;Tyszkiewicz et al.,2014)。S100A1可能是区分癌症亚型的潜在强标志物。与非基底类型相比,它可帮助区分发色肾细胞癌和肾细胞瘤,并在基底型乳腺癌中上调。S100A1也可作为子宫内膜样亚型癌症预后差的标志物(Li et al.,2007;DeRycke et al.,2009;McKiernan et al.,2011)。
[0192] SERPINE2在肿瘤微环境中产生促肿瘤条件,并以多种方式调节肿瘤基质沉积。它还参与血管模拟(Smimova et al.,2016)。SERPINE2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睾丸癌中过度表达,促进出现转移。在胃癌中,SERPINE2上调可能有助于侵袭性表型形成,并且已被认为可作为一种新型预后因子,并透过单克隆抗体的抑制作为抗癌靶标(Smirnova et al.,2016;Nagahara et al.,2010;Kousted et al.,2014;Wang et al.,2015b;Wagenblast et al.,
2015)。在前列腺癌中,SERPINE2表达似乎下调不同的致癌途径并抑制刺猬蛋白信号传导和血管生成(McKee et al.,2013;McKee et al.,2015)。
[0193] SGK1表达透过给予糖皮质激素迅速上调,这可能降低卵巢癌的化疗效果。反过来,已经发现异黄染料木素透过降低SGK1表达对结直肠癌具有抑制作用(Melhem et al.,2009;Qin et al.,2015)。已经在几种人肿瘤中发现SGK1表达增加,包括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肝细胞癌。SGK1具有抗凋亡特性,透过MDM2的磷酸化调节细胞存活、增殖和分化,这导致p53的泛素化和蛋白酶体降解。SGK1直接抑制可能在单独或与放射治疗联合的肝癌治疗中有效(Lang et al.,2010;Abbruzzese et al.,2012;Isikbay et al.,2014;
Talarico et al.,2015)。
[0194] SGK3的功能被证明与结肠癌和乳腺癌中的致癌驱动因子INPP4B相关(Gasser et al.,2014;Guo et al.,2015)。SGK3被描述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致癌信号传导的下游介质,其在各种癌症(包括乳腺癌、卵巢癌和肝细胞癌)的致癌进展中介导了关键作用(Hou et 
al.,2015)。SGK3被描述作为与细胞增殖、生长、迁移和肿瘤血管发生中许多分子相互作用的标志(Hou et al.,2015)。SGK3被证明分别透过失活糖原合酶激酶3β和Bcl-2相关死亡启动子来促进肝细胞癌生长和存活(Liu et al.,2012)。SGK3显示与肝细胞癌患者的不良结局相关(Liu et al.,2012)。因此,SGK3可能为肝细胞癌结局预测提供一种预后生物标志物和一种新型治疗靶点(Liu et al.,2012)。SGK3被描述为黑色素瘤细胞中PDK1活性的重要介质,有助于BRAF突变黑色素瘤生长,可能是潜在的治疗靶点(Scortegagna et al.,
2015)。SGK3被描述为是一种透过启动p70S6激酶和上调细胞周期蛋白D1促进前列腺细胞增殖的雄激素受体转录靶点(Wang et al.,2014)。透过抑制G1期至S期的细胞周期进程,SGK3的敲减显示可降低LNCaP前列腺癌细胞增殖(Wang et al.,2014)。SGK3被证明与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表达有关,其表达显示与肿瘤预后呈正相关(Xu et al.,2012)。
[0195] 研究证明SHC4代表EGFR结合配偶体和Grb2平台,并且非规范地作用以促进选择性EGFR残基的磷酸化(Wills et al.,2014)。SHC4与膜受体相互作用,参与中枢级联(包括MAPK和Akt),并非常规地促进氧化应激和凋亡(Wills and Jones,2012)。
[0196] 在耐药性卵巢癌细胞中,发现SLC4A5的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elzl et al.,2015)。SLC4A5代表一种色素沉着基因,其参与形成表型特征(包括白皙皮肤、浅色眼睛和皮肤晒成褐色可能性差),这些都与黑色素瘤风险有关(Nan et al.,2009;Pho and Leachman,
2010)。
[0197] SLC29A1是参与化疗中吉西他滨和5-氟尿嘧啶细胞内摄取的主要转运蛋白,被发现在胃癌和结直肠癌中上调。在胰腺癌中,其已被证实是吉西他滨治疗利益的预测指标,且表明在胆管癌中相同(Shimakata et al.,2016;Hagmann et al.,2010;North et al.,
2014;Nordh et al.,2014;Brandi et al.,2016;Kunicka et al.,2016)。SLC29A1已经被确定为用于区分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肾上腺转移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或正常肾上腺
的标志物(Li et al.,2015a)。
[0198] SLC45A2显示在黑色素瘤细胞系中高度富集(Bin et al.,2015)。SLC45A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皮肤黑色素瘤风险以及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相关(Antonopoulou et al.,2015;Stacey et al.,2009)。
[0199] SNCA在多种脑肿瘤(如成神经管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松质细胞瘤和神经节瘤)以及外周癌(包括卵巢癌和乳腺癌)中广泛表达。确定组织中SNCA表达水平可能是检测转移性黑色素瘤的生物标志物(Fujita et al.,2007;Matsuo and Kamitani,2010;Welinder et al.,2014b)。SNCA启动子通常在结直肠癌和腺瘤中高甲基化,并且可能是早期非侵入性检测合适的生物标志物(Lind et al.,2011;Li et al.,2015e)。
[0200] Daoy人成神经管细胞瘤细胞系中SNRPN的敲减被证明可降低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表明SNRPN可能是人成髓细胞瘤药物治疗开发的潜在新靶点(Jing et al.,2015)。在BxPC-3胰腺腺癌细胞系中SNRPN的敲减被证明可降低增殖能力和细胞集落形成受损。其耗尽也显示可导致S期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Ma et al.,2015)。BxPC-3胰腺癌细胞中
SNRPN的耗尽也显示可导致S期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Ma et al.,2015)。SNRPN的敲减显示可导致特异性白种人前列腺癌细胞系浸润和增殖的显著降低(Devaney et al.,
2015)。
[0201] SNX14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rasV12/E1A转换后下调,并且可能与肿瘤发展有关(Vasseur et al.,2005)。
[0202] SOX5在乳腺癌细胞和肝细胞癌中上调。它透过Twist1的反式启动诱导上皮细胞间质转化(Moon et al.,2014;Wang et al.,2015a)。SOX5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但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不表达,睾丸除外。另外,在27例神经胶质瘤患者中有8例在血清中检测到抗SOX5抗体,而对SOX5显示IgG反应患者的生存期显著优于没有SOX5抗体的患者(Ueda et al.,2007)。SOX5与其他新型超甲基化基因(AKR1B1、CHST10、ELOVL4、STK33、ZNF304)一起被发现是结直肠癌中潜在甲基化生物标志物和长春新碱的治疗靶点(Pei et al.,2014)。
[0203] SOX6编码性别决定区域y相关转录因子的D亚家族的成员,其特征在于具有保守的DNA结合性及其与DNA小沟结合的能力。SOX6是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软骨形成和维持心脏和骨骼肌细胞所需的转录启动因子。它与其他家庭成员相互作用以协同启动基因表达(RefSeq,2002)。SOX6可充当骨髓性白血病、肝细胞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肿瘤抑制因子。SOX6被范县在ESCC中频繁下调,且下调与生存率差相关。SOX6的肿瘤抑制机制与其透过上调p53和p21表达和下调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在G1/S期细胞周期停滞中的作用有关(Qin et al.,2011b;Cantu et al.,2011;Guo et al.,2013)。SOX-6被认为是一种癌-睾丸基因,被发现在高比例的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表达,包括脑膜瘤和成胶质细胞瘤,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在靶标(Lee et al.,2008)。
[0204] SRGAP1被证明与细胞系U87-IM3和U251-IM3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非甲状腺髓样癌、乳头状甲状腺癌和上皮卵巢癌的家族型相关(He et al.,2013;Chen et al.,
2014b;Pereira et al.,2015;Koo et al.,2015)。
[0205] 在对复发性三阴性乳腺癌分子特征的研究中发现SRGAP2上调,并且与细胞黏附和运动有关(Tsai et al.,2015)。
[0206] SRGAP3表达在几种乳腺癌细胞系中下调,SRGAP3在所有乳腺上皮细胞中都表现出肿瘤抑制样活性,这可能透过其作为Rac1负调节因子的活性形成(Lahoz and Hall,2013)。在纤维细胞星形细胞瘤中观察到3p25的串联重复,其产生SRGAP3和RAF1之间的框内致癌融合,这可能促进肿瘤发生(Jones et al.,2009)。
[0207] SSR4的人类直系同源物被证明在负鼠黑色素瘤细胞系TD6b和TD15L2中差异表达,在晚期肿瘤中上调,提示SSR4是一种候选基因,潜在的功能是可能与紫外线诱导黑色素瘤和转移相关(Wang and VandeBerg,2004)。相比正常成骨细胞,SSR4的mRNA水平被证明在骨肉瘤细胞系OHS、SAOS-2和KPDXM中富集(Olstad et al.,2003)。
[0208] 已经发现STAM在局部晚期宫颈癌和脊髓室管膜瘤年轻患者的肿瘤中过度表达(Korshunov et al.,2003;Campos-Parra et al.,2016)。STAM是ZNF331(在胃癌中下调的基因)的下游靶点,然后导致STAM的下调(Yu et al.,2013)。STAM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不利的11q缺失相关(Aalto et al.,2001)。
[0209] STAT2在干扰素引发的转录启动响应中作为一个正调节因子(Steen and Gamero,2012)。STAT2可调节对干扰素的肿瘤细胞应答(Shodeinde et al.,2013)。在大脑中缺乏STAT2(Yue et al.,2015)或组成性表达IFN-α(Wang et al.,2003)的转基因小鼠中观察到了STAT2与肿瘤发生之间的联系。
[0210] TANC1被发现在再生损伤肌肉中发挥作用,并表明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出现晚期辐射诱发损伤(Fachal et al.,2014)。横纹肌肉瘤(RMS)中的异位TANC1表达形成错配的成肌细胞融合蛋白,其可能代表靶向RMS治疗的候选蛋白(Avirneni-Vadlamudi et al.,
2012)。
[0211] 表现为口面指征候群6型(OFD6)的家族可能有TMEM17致病突变,导致细胞发生缺陷(Li et al.,2016a)。
[0212] TMEM209在肺癌中广泛表达,其中它定位于核膜、高尔基体和肺癌细胞的细胞质。TMEM209异位过度表达促进细胞生长,而TMEM209衰减足以阻断生长(Fujitomo et al.,
2012)。
[0213] 研究显示,TSPAN14在用含有香豆素和苯并咪唑的化合物治疗的癌细胞中显著上调,其透过诱导胱天蛋白酶依赖性细胞凋亡而拥有抗肿瘤活性(Liu et al.,2015b)。
TSPAN14在1级肺肿瘤中上调,这表明这些基因的结构变化可以在癌症促进中发挥作用
(Bankovic et al.,2010)。
[0214] UTP20表达在转移性人乳腺肿瘤细胞系中降低(Schwirzke et al.,1998;Goodison et al.,2003)。UTP20在胃癌组织和癌前病变中高水平表达,暗示UTP20参与细胞转化(Xing et al.,2005)。
[0215] VGLL4通过负调节YAP-TEAD转录复合体以及抑制YAP诱导的肿瘤发生而充当胃癌、肺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肿瘤抑制因子。VGLL4被证明在胃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进展期间下调(Zhang et al.,2014c;Jiao et al.,2014;Jiang et al.,2015;Li et al.,2015c)。VGLL4也可透过Wnt/β信号途径抑制胃癌的上皮-间质转化(Li et al.,2015b)。
[0216] WDFY3被证明在结直肠癌中下调(Piepoli et al.,2012)。
[0217] 研究显示,WDR35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进展的关键基因之一,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差异甲基化(Nordlund et al.,2012;Zhang et al.,2014b)。WDR35透过选择性调节不同运输物的运输来调节纤毛组装,对许多膜蛋白进入纤毛至关重要,并在几种运输物运输介导的疾病中突变(Fu et al.,2016)。WDR35表达受CaMKK/AMPK/p38MAPK通路以及NF-κB的调控(Harato et al.,2012;Huang et al.,2014b;Huang et al.,2014a)。
[0218] WDR6透过调节LKB1途径和刺激p27启动子活性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集落形成(Xie et al.,2007)。WDR6在肝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肝细胞增生性病变的检测标志物(Yafune et al.,2013)。
[0219] WDR7表达受胃癌中拷贝数变化的抑制,并且在许多恶性细胞系中显示出表达升高(Junnila et al.,2010;Sanders et al.,2000)。
[0220] ZBTB3可能透过ROS解毒系统在人黑色素瘤、肺癌和乳腺癌的癌细胞生长中发挥关键作用(Lim,2014)。抑制ZBTB3可启动半胱天冬酶级联,包括半胱天冬酶-9、-3和PARP,导致细胞凋亡,因此可能是择期癌症治疗的潜在靶标(Lim,2014)。
[0221] ZMYM1是ZNF131的主要相互作用因子,其在雌激素信号和乳腺癌细胞增殖中发挥作用(Oh and Chung,2012;Kim et al.,2016)。
[0222] 是否能刺激免疫反应取决于是否存在被宿主免疫系统视为异物的抗原。发现肿瘤相关抗原的存在增加了运用宿主免疫系统干预肿瘤生长的可能性。目前,针对癌症免疫治疗,正在探索利用免疫系统的体液和细胞进行免疫的各种机制。
[0223] 细胞免疫反应的特定元素能特异性地识别和破坏肿瘤细胞。从肿瘤浸润细胞群或外周血中分离出的T-细胞表明,这些细胞在癌症的天然免疫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CD8阳性T细胞在这种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TCD8+能识别通常8至10个源自蛋白或位于细胞质的缺损核糖体产物(DRIP)的氨基酸残基的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MHC)所载的肽中所含的I类分子。人MHC分子也称为人白细胞-抗原(HLA)。
[0224] 术语“T细胞反应”是指由一种肽在体外或体内诱导的效应子功能的特异性扩散和激活。对于MHC I类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子功能可能为溶解肽脉冲的、肽前体脉冲的或天然肽提呈的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优选为肽诱导的干扰素-γ,TNF-α或IL-2,分泌效应分子,优选为肽诱导的颗粒酶或穿孔素,或脱颗粒。
[0225] 本文所用“肽”这一术语,是指一系列氨基酸残基,通常通过相邻氨基酸的α-氨基和羰基之间的肽键来连接。这些肽的长度优选为9个氨基酸,但至短可为8个氨基酸长度,至长可为10、11、12或13个氨基酸或更长,如果为MHC-II类肽时(本发明肽的延长变体),至长可为14、15、16、17、18、19或20个氨基酸长度或更长。
[0226] 因此,“肽”这一术语应包括一系列氨基酸残基的盐,通常通过相邻氨基酸的α-氨基和羰基之间的肽键来连接。优选的情况是,盐为肽的药用盐,例如:氯化物或乙酸(三氟乙酸)盐。必须注意的是,本发明肽的盐与其体内状态的肽基本上不同,因为该不是体内的盐。
[0227] 术语“肽”应也包括“寡肽”。本文使用的术语“寡肽”是指一系列氨基酸残基,通常通过相邻氨基酸的α-氨基和羰基之间的肽键来连接。寡肽的长度对于本发明来说并不十分关键,只要在寡肽中保持正确的表位即可。通常,寡肽长度约小于30个氨基酸残基,约长于15个氨基酸。
[0228] “多肽”这一术语是指一系列氨基酸残基,通常通过相邻氨基酸的α-氨基和羰基之间的肽键来连接。多肽的长度对于本发明来说并不十分关键,只要保持正确的表位即可。与术语肽或寡肽相对,“多肽”这一术语是指包含多于约30个氨基酸残基的分子。
[0229] 术语“全长多肽”是指多聚体蛋白的一种完全蛋白(氨基酸链)或完全亚基(氨基酸链)。
[0230] 一种肽、寡肽、蛋白质或编码该分子的核苷酸如果能诱导免疫反应,则具有“免疫原性”(因此是本发明中的一种“免疫原”)。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免疫原性的更具体定义是诱导T细胞反应的能力。因此,“免疫原”是一种能够诱导免疫反应的分子,并且在本发明的情况下,是一种能诱导T细胞反应的分子。在另一方面,所述免疫原可以是肽,肽与MHC的复合体、和/或用于提高特异性抗体或TCR抗性的蛋白。
[0231] I类T细胞“表位”要求的是一种结合至MHC I类受体上的短肽,从而形成一种三元复合体(MHC I类α链、β-2-微球蛋白和肽),其可以通过T细胞负载匹配T细胞受体与具有适当亲和力的MHC/肽复合物结合来识别。结合至MHC I类分子的肽的典型长度为8-14个氨基酸,最典型为9个氨基酸长度。
[0232] 在人类中,有三种编码MHC I类分子的不同基因位点(人MHC分子也是指定的人白细胞抗原(HLA)):HLA-A、HLA-B和HLA-C。HLA-A*01、HLA-A*02和HLA-B*07是可从这些基因位点表达的不同MHC I类等位基因的实例。
[0233] 表5:HLA-A*02和HLA-A*24和最常见HLA-DR血清类型的表达频率F。频率根据Mori等人(Mori et al.,1997)使用的Hardy-Weinberg公式F=1-(1-Gf)2改编,从美国人群范围内的单体型频率中推导出。由于连锁不平衡,某些HLA-DR等位基因内的A*02或A*24组合与其预期单一频率相比,可能是浓缩的或频率较低。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Chanock等人的文献(Chanock et al.,2004)。
[0234]
[0235]
[0236]
[0237] 本发明的肽,优选当如本文描述纳入本发明的疫苗时与A*02结合。疫苗还可能包括泛结合MHC II类肽。因此,本发明的疫苗可用于治疗A*02阳性患者中的癌症,但不因为这些肽的广泛结核性而必须选择II类MHC同种异型。
[0238] 如果本发明的A*02肽与结合至另一等位基因例如A*24的肽组合,与单独的MHC I类等位基因相比,可治疗更高比例的患者群体。虽然在大多数人群中,低于50%的患者可由单独的等位基因来解决问题,但是本发明中一种含HLA-A*24和HLA-A*02表位的疫苗可以治疗任何相关人群中至少60%的患者。具体来说,各区域中,以下比例的患者这些等位基因中的至少一个有肯定效果:美国61%、西欧62%、中国75%、韩国77%、日本86%(根据
www.allelefrequencies.net计算)。
[0239] 在一项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术语“核苷酸序列”是指脱氧核苷酸的杂聚物。
[0240] 编码特定肽、寡肽或多肽的核苷酸序列可为天然核苷酸序列,也可为合成核苷酸序列。一般来说,编码肽、多肽以及本发明蛋白的DNA片段由cDNA片段和短寡核苷酸衔接物,或一系列寡核苷酸组成,以提供一种合成基因,该基因能够在包含源自微生物或病毒操纵子的调节元素的重组转录单元中被表达。
[0241]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肽的核苷酸编码”是指对肽进行核苷酸序列编码,其中该肽包括与将由用于产生TCR的树突细胞或另一细胞系统所表达该序列的生物系统兼容的人工(人造)启动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0242] 本文提到的核酸序列既包括单链核酸也包括双链核酸。因此,除非本文另有所指,否则,例如对于DNA,具体的序列是该序列的单链DNA、该序列与其互补序列的双工(双链DNA)以及该序列的互补序列。
[0243] “编码区”这一术语是指在基因的天然基因组环境中天然或正常编码该基因的表达产物的那部分基因,即,体内编码该基因的天然表达产物的区域。
[0244] 编码区可来自非突变(“正常”)基因、突变基因或异常基因,甚至还可以来自DNA序列,完全可在实验室中使用本领域熟知的DNA合成方法合成。
[0245] “表达产物”这一术语是指多肽或蛋白,它是基因和遗传码退化并因而编码同样的氨基酸所造成的任何核酸序列编码同等物的翻译产物。
[0246] “片段”这一术语,当指的是一种编码序列时,表示包含非完整编码区的DNA的一部分,其表达产物与完整编码区表达产物基本上具有相同的生物学功能或活性。
[0247] “DNA片段”这一术语是指一种DNA聚合物,以单独的片段形式或一种较大DNA结构的组分形式存在,它们从至少分离过一次的DNA中以基本纯净的形式获得,即不含污染性内源性材料,并且获得的数量或浓度能够使用标准生化方法,例如使用克隆载体,进行识别、操纵和回收该片段及其组分核苷酸序列。此类片段以开放阅读框架(未被内部未翻译序列打断)或内含子(通常提呈于真核基因中)的形式存在。未翻译DNA序列可能存在于开放阅读框架的下游,在那里其不会干预编码区的操纵或表达。
[0248] “引物”这一术语表示一种短核酸序列,其可与一个DNA链配对,并在DNA聚合酶开始合成脱氧核糖核酸链之处提供一个游离的3′-OH末端。
[0249] “启动子”这一术语表示参与RNA聚合酶的结合从而激活转录的DNA区域。
[0250] 术语“分离”表示一种物质从其原来的环境(例如,如果是天然发生的则是天然环境)中被移走。例如,活体动物中的天然核苷酸或多肽不是分离的,但是,从天然系统中一些或所有共存物质中分离出来的核苷酸或多肽是分离的。此类多核苷酸可能是载体的一部分和/或此类多核苷酸和多肽可能是一种组合物的一部分,并且由于该载体或组合物不是其天然环境的一部分,因此它仍然是分离的。
[0251] 本发明中披露的多核苷酸和重组或免疫原性多肽也可能以“纯化”的形式存在。术语“纯化”并非要求绝对的纯度;它只是一个相对的定义,可以包括高度纯化或部分纯化的制剂,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能理解这些术语。例如,各个从已用传统方法纯化为具有电泳同构型的cDNA库中分离出的各种克隆物。明确考虑到将起始材料或天然物质纯化至少一个数量级,优选为两或三个数量级,更优选为四或五个数量级。此外,明确涵盖所述多肽的纯度优选为99.999%,或至少为99.99%或99.9%;甚而适宜为以重量计99%或更高。
[0252] 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核酸和多肽表达产物,以及包含此类核酸和/或多肽的表达载体可能以“浓缩的形式”存在。本文使用的术语“浓缩”是指材料的浓度至少是其自然浓度的大约2、5、10、100或1000倍,有优势的是,按重量计为0.01%,优选为至少0.1%。也明确考虑到,按重量计约为0.5%、1%、5%、10%和20%的浓缩制剂。序列、构型、载体、克隆物以及包含本发明的其他材料可有优势地以浓缩或分离的形式存在。“活性片段”这一术语是指产生免疫反应的片段(即具有免疫原性活性),通常是一种肽、多肽或核酸序列的片段,不论是单独或可选地与合适的佐剂一起或在载体中给予一种动物,比如哺乳动物,例如兔子或小鼠,也包括人;这种免疫反应采用的形式是在接受动物(如:人)体内刺激T细胞反应。或者,“活性片段”也可用于诱导体外T细胞反应。
[0253] 本文使用的“部分”(portion)、“节段”(segment)、“片段”(fragment)这几个术语,当与多肽相关地使用时是指残基的连续序列,比如氨基酸残基,其序列形成一个较大序列的子集。例如,如果一个多肽以任一种肽链内切肽酶(如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进行处理,则该处理获得的寡肽会代表起始多肽的部分、节段或片段。当与多核苷酸相关地使用时,这些术语是指用任何核酸内切酶处理所述多核苷酸产生的产物。
[0254] 根据本发明,术语“等同度百分比”或“等同百分比”,如果指的是序列,则表示在待对比序列(“被对比序列”)与所述序列或权利要求的序列(“参考序列”)对准之后将被对比序列与所述序列或权利要求的序列进行比较。然后根据下列公式计算等同度百分比:
[0255] 等同度百分比=100[1-(C/R)]
[0256] 其中C是参考序列与被对比序列之间对准长度上参考序列与被对比序列之间的差异数量,其中
[0257] (i)参考序列中每个碱基或氨基酸序列在被对比序列中没有对应的对准碱基或氨基酸;
[0258] (ii)参考序列中每个空隙,以及
[0259] (iii)参考序列中每个对准碱基或氨基酸与被比对比序列中对准碱基或氨基酸不同,即构成一个差异以及
[0260] (iiii)必须在对准序列的第1位置开始对准;
[0261] 并且R是参考序列与被对比序列对准长度上在参考序列中产生任何空隙也计算为一个碱基或氨基酸的参考序列中的碱基或氨基酸数目。
[0262] 如果“被对比序列”和“参考序列”之间存在的一个对准按上述计算的等同度百分比大致等于或大于指定的最低等同度百分比,则被对比序列与参考序列具有指定的最低等同度百分比,虽然可能存在按本文上述计算的等同度百分比低于指定等同度百分比的对准。
[0263] 因此,如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肽,其包括选自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群组的一个序列、或与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具有88%同源性的其变体、或诱导与该肽发生T细胞交叉反应的一个变体。本发明所述的肽具有与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MHC)I或所述肽延长版本的II类分子结合的能力。
[0264] 在本发明中,“同源性”一词是指两个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一度(参见上文的等同度百分比,如肽或多肽序列。前文所述的“同源”是通过将理想条件下调整的两个序列与待比较序列进行比对后确定的。此类序列同源性可通过使用ClustalW等算法创建一个排列而进行计算。也可用使用一般序列分析软件,更具体地说,是Vector NTI、GENETYX或由公共数据库提供的其他工具。
[0265]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评估特定肽变体诱导的T细胞是否可与该肽本身发生交叉反应(Appay et al.,2006;Colombetti et al.,2006;Fong et al.,2001;Zaremba et al.,
1997)。
[0266] 发明人用给定氨基酸序列的“变体”表示,一个或两个氨基酸残基等的侧链通过被另一个天然氨基酸残基的侧链或其他侧链取代而发生改变,这样,这种肽仍然能够以含有给定氨基酸序列(由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组成)的肽大致同样的方式与HLA分子结合。例如,一种肽可能被修饰以便至少维持(如没有提高)其能与HLA-A*02或-DR等合适MHC分子的结合槽相互作用和结合,以及至少维持(如没有提高)其与激活T细胞的TCR结合的能力。
[0267] 随后,这些T细胞可与细胞和杀伤细胞发生交叉反应,这些细胞表达多肽(其中包含本发明中定义的同源肽的天然氨基酸序列)。正如科学文献和数据库(Rammensee et al.,1999;Godkin et al.,1997)中所述,HLA-A结合肽的某些位点通常为锚定残基,可形成一种与HLA结合槽的结合模序相称的核心序列,其定义由构成结合槽的多肽链的极性、电物理、疏水性和空间特性确定。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通过保持已知的锚残基来修饰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提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能确定这些变体是否保持与MHC I或II类分子结合的能力。本发明的变体保持与激活T细胞的TCR结合的能力,随后,这些T细胞可与表达一种包含本发明定义的同源肽的天然氨基酸序列的多肽的细胞发生交叉反应并杀
死该等细胞。
[0268] 如果无另有说明,那么本文公开的原始(未修饰)肽可以通过在肽链内的不同(可能为选择性)位点上取代一个或多个残基而被修饰。优选情况是,这些取代位于氨基酸链的末端。此取代可能是保守性的,例如,其中一个氨基酸被具有类似结构和特点的另一个氨基酸所取代,比如其中一个疏水性氨基酸被另一个疏水性氨基酸取代。更保守的取代是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大小和化学性质的氨基酸间的取代,例如,亮氨酸被异亮氨酸取代。在天然同源蛋白质家族序列变异的研究中,某些氨基酸的取代往往比其他氨基酸更具有耐受性,这些氨基酸往往表现出与原氨基酸的大小、电荷、极性和疏水性之间的相似性相关,这是确定“保守取代”的基础。
[0269] 在本文中,保守取代定义为在以下五种基团之一的内部进行交换:基团1-小脂肪族、非极性或略具极性的残基(Ala,Ser,Thr,Pro,Gly);基团2-极性、带负电荷的残基及其酰胺(Asp,Asn,Glu,Gln);基团3-极性、带正电荷的残基(His,Arg,Lys);基团4-大脂肪族非极性残基(Met,Leu,Ile,Val,Cys)以及基团5-大芳香残基(Phe,Tyr,Trp)。
[0270] 较不保守的取代可能涉及一个氨基酸被另一个具有类似特点但在大小上有所不同的氨基酸所取代,如:丙氨酸被异亮氨酸残基取代。高度不保守的取代可能涉及一个酸性氨基酸被另一个具有极性或甚至具有碱性性质的氨基酸所取代。然而,这种“激进”取代不能认为是无效的而不予考虑,因为化学作用是不完全可预测的,激进的取代可能会带来其简单化学原理中无法预见的偶然效果。
[0271] 当然,这种取代可能涉及普通L-氨基酸之外的其他结构。因此,D-氨基酸可能被本发明的抗原肽中常见的L-氨基酸取代,也仍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此外,非标准氨基酸(即,除了常见的天然蛋白原氨基酸)也可以用于取代之目的,以生产根据本发明的免疫原和免疫原性多肽。
[0272] 如果在一个以上位置上的取代发现导致肽的抗原活性基本上等于或大于以下定义值,则对这些取代的组合进行测试,以确定组合的取代是否产生对肽抗原性的迭加或协同效应。肽内被同时取代的位置最多不能超过4个。
[0273] 基本上由本文所指氨基酸序列组成的一种肽可能有一个或两个非锚定氨基酸(见下面锚基序相关内容)被交换,而不存在这种情况,即相比于未修饰的肽,与人类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MHC)-I或II类分子的能力基本上被改变或受到不利影响。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在基本上由本文所述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肽中,一个或两个氨基酸可与其保守交换伙伴交换(见下文),而不存在这种情况,即相比于未修饰的肽,与人类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MHC)-I或II类分子的能力基本上被改变或受到不利影响。
[0274] 这些基本不与T细胞受体互动的氨基酸残基可通过取代其他几乎不影响T细胞反应并不妨碍与相关MHC结合的氨基酸而得到修饰。因此,除了特定限制性条件外,本发明的肽可能为任何包括给定氨基酸序列或部分或其变体的肽(发明人所用的这个术语包括寡肽或多肽)。
[0275] 表6:根据SEQ ID NO:1、10和20的肽的变体和基序
[0276]
[0277]
[0278]
[0279] 较长(延长)的肽也可能适合。MHC I类表位(通常长度为8至11个氨基酸)可能由肽从较长的肽或包含实际表位的蛋白中加工而产生。两侧有实际表位的残基优选为在加工过程中几乎不影响暴露实际表位所需蛋白裂解的残基。
[0280] 本发明的肽可被延长多达四个氨基酸,即1、2、3或4个氨基酸,可按照4∶0与0:4之间的任何组合添加至任意一端。本发明的延长组合可见表7。
[0281] 表7:本发明肽的延长组合
[0282]C-端 N-端
4 0
3 0或1
2 0或1或2
1 0或1或2或3
0 0或1或2或3或4
N-端 C-端
4 0
3 0或1
2 0或1或2
1 0或1或2或3
0 0或1或2或3或4
[0283] 拉伸/延长的氨基酸可以是所述蛋白或任何其他氨基酸的原序列肽。延长可用于增强所述肽的稳定性或溶解性。
[0284] 因此,本发明所述的表位可能与天然肿瘤相关表位或肿瘤特异性表位相同,也可能包括来自参考肽的不超过四个残基的不同肽,只要它们有基本相同的抗原活性即可。
[0285] 在一项替代实施方案中,肽的一边或双边被延长4个以上的氨基酸,优选最多30个氨基酸的总长度。这可形成MHC-II类结合肽。结合至MHC II类肽可通过本领域中已知的方法进行测试。
[0286]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MHC I类表位的肽和变体,其中所述肽或抗体的总长度为8至100个、优选为8至30个、最优选为8至14个氨基酸长度(即8、9、10、11、12、13、14个氨基酸,如果为延长II类结合肽时,长度也可为15、16、17、18、19、20、21或22个氨基酸)。
[0287] 当然,本发明的肽或变体能与人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MHC)I或II类分子结合。肽或变体与MHC复合物的结合可用本领域内的已知方法进行测试。
[0288] 优选情况是,当本发明的肽特异性T细胞相比于取代肽受到检测时,如果取代肽在相对于背景肽溶解度增加达到最大值的一半,则该肽浓度不超过约1mM,优选为不超过约1μM,更优选为不超过约1nM,再优选为不超过约100pM,最优选为不超过约10pM。也优选为,取代肽被一个以上的T细胞识别,最少为2个,更优选为3个。
[0289]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别优选实施方案中,肽由或基本由根据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所选的氨基酸序列组成。
[0290] 基本由“...组成”是指本发明的肽,除了根据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中的任一序列或其变体组成外,还含有位于其他N和/或C端延伸处的氨基酸,而它们不一定能形成作为MHC分子表位的肽。
[0291] 但这些延伸区域对有效将本发明中的肽引进细胞具有重要作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肽为融合蛋白的一部分,含来自NCBI、GenBank登录号X00497的HLA-DR抗原相关不变链(p33,以下称为“Ii”)的80个N-端氨基酸等。在其他的融合中,本发明的肽可以被融合到本文所述的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特别是融合入抗体的序列,以便所述抗体进行特异性靶向作用,或者,例如进入本文所述的树突状细胞特异性抗体。
[0292] 此外,该肽或变体可进一步修饰以提高稳定性和/或与MHC分子结合,从而引发更强的免疫反应。肽序列的该类优化方法是本领域内所熟知的,包括,例如,反式肽键和非肽键的引入。
[0293] 在反式肽键氨基酸中,肽(-CO-NH-)并未连接其残基,但是其肽键是反向的。这种逆向反向模拟肽(retro-inverso peptidomimetics)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方法制备,例如:Meziere等人在(Meziere et al.,1997)中所述的方法,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这种方法涉及制备包含骨架(而并非侧链)改变的模拟肽。Meziere等人(Meziere et al.,1997)的研究显示,这些模拟肽有利于MHC的结合和辅助性T细胞的反应。以NH-CO键替代CO-NH肽键的逆向反向肽大大地提高了抗水解性能。
[0294] 非肽键为-CH2-NH、-CH2S-、-CH2CH2-、-CH=CH-、-COCH2-、-CH(OH)CH2-和-CH2SO-等。美国4897445号专利提出了多肽链中非肽键(-CH2-NH)的非固相合成法,该方法涉及按标准程序合成的多肽以及通过氨基和一种含NaCNBH3的氨基酸相互作用而合成的非肽键。
[0295] 含上述序列的肽可与其氨基和/或羧基末端的其他化学基团进行合成,从而提高肽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或亲和力等。例如,苄氧羰基、丹酰基等疏水基团或叔丁氧羰基团可加入肽的氨基末端。同样,乙酰基或9-芴甲氧羰基可能位于肽的氨基末端。此外,疏水基团、叔丁氧羰基团或氨基团都可能被加入肽的羧基末端。
[0296] 另外,本发明中的所有肽都可能经合成而改变其空间构型。例如,可能使用这些肽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右旋体,通常不是其左旋体。更进一步地,本发明中肽的至少一个氨基酸残基可被熟知的一个非天然氨基酸残基取代。诸如此类的改变可能有助于增加本发明肽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或结合作用。
[0297] 同样,本发明中的肽或变体可在合成肽之前或之后通过特异氨基酸的反应而进行化学修饰。此类修饰的实施例为本领域所熟知,例如,在R.Lundblad所著的《Chemical Reagents for Protein Modification》(3rd ed.CRC Press,2004)(Lundblad,2004)中有概述,以参考文献的方式并入本文。虽然氨基酸的化学修饰方法无限制,但其包括(但不限于)通过以下方法修饰:酰基化、脒基化、赖氨酸吡哆基化、还原烷基化、以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三硝基苯基化氨基团、通过将半胱氨酸过甲酸氧化为磺基丙氨酸而对羧基团和巯基进行氨基修饰、形成易变衍生物、与其他巯基化合物形成混合二硫化合物、与马来酰亚胺反应,与碘乙酸或碘乙酰胺羧甲基化、在碱性pH值下与氰酸盐甲氨酰化。在这方面,技术人员参考了《Current Protocols In Protein Science》(Eds.Coligan et al.(John Wiley and Sons NY 1995-2000))(Coligan et al.,1995)中第15章所述的在蛋白质化学修饰相关的广泛方法。
[0298] 简言之,修饰蛋白质的精氨酰残基等往往基于于邻二羰基化合物(如苯甲酰甲醛、2,3-丁二酮以及1,2-烯巳二酮)的反应而形成加合物。另一个实施例是丙酮醛与精氨酸残基的反应。半胱氨酸可在赖氨酸和组氨酸等亲核位点不作随同修饰的情况下就得到修饰。
因此,有大量试剂可进行半胱氨酸的修饰。Sigma-Aldrich(http://www.sigma-
aldrich.com)等公司的网站含有具体试剂的信息。
[0299] 蛋白质中二硫键的选择性还原也很普遍。二硫键可在生物制药热处理中形成和氧化。伍德沃德氏试剂K可用于修饰特定的谷氨酸残基。N-(3-二甲氨基丙基)-N′-乙基-二亚胺可用于形成赖氨酸残基和谷氨酸残基的分子内交联。例如:焦碳酸二乙酯是修饰蛋白质组氨酸残基的试剂。组氨酸也可使用4-羟基-2-壬烯醛进行修饰。赖氨酸残基与其他α-氨基团的反应,例如,有利于肽结合到蛋白/肽的表面或交联处。赖氨酸聚是多(乙烯)乙二醇的附着点,也是蛋白质糖基化的主要修饰位点。蛋白质的蛋氨酸残基可通过碘乙酰胺、溴乙胺、氯胺T等被修饰。
[0300] 四硝基甲烷和N-乙酰基咪唑可用于酪氨酸残基的修饰。经二酪氨酸形成的交联可通过过氧化氢/离子完成。
[0301] 对色氨酸修饰的最近研究中使用了N-溴代琥珀酰亚胺、2-羟基-5-硝基苄溴或3-溴-3-甲基-2-(2-硝苯巯基)-3H-吲哚(BPNS-粪臭素)。
[0302] 当蛋白与戊二醛、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甲醛的交联用于配制水凝胶时,治疗性蛋白和含聚乙二醇的肽的成功修饰往往可延长循环半衰期。针对免疫治疗的变态反应原化学修饰往往通过氰酸的氨基甲酰化实现。
[0303] 一种肽或变体,其中肽被修饰或含非肽键,优选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0304]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涉及一种非天然肽,其中所述肽由或基本由根据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的氨基酸序列组成,并经合成产生(即,合成)为一种药用盐。合成产生肽的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本发明肽的盐与其体内状态的肽基本上不同,因为这些体内产生的肽不是盐。该肽的非天然盐形式介导肽的溶解度,特别是包含所述肽的药物组合物的情况下,例如,本文所公开的肽疫苗。为了向需治疗的受试者有效地提供肽,需要肽具有充分、至少基本的溶解度。优选地,盐为肽的药用盐。本发明的这些盐包括碱和碱土盐类,诸如Hofmeister系列的盐,包含阴离子PO43-、8O42-、CH3COO-、Cl-、Br-、NO3-、ClO4-、I-、SCN-和阳离子NH4+、Rb+、K+、Na+、Cs+、Li+、Zn2+、Mg2+、Ca2+、Mn2+、Cu2+和Ba2+。特别地,盐选自(NH4)3PO4、(NH4)2HPO4、(NH4)H2PO4、(NH4)2SO4、NH4CH3COO、NH4Cl、NH4Br、NH4NO3、NH4CIO4、NH4I、NH4SCN、Rb3PO4、Rb2HPO4、RbH2PO4、Rb2SO4、Rb4CH3COO、Rb4Cl、Rb4Br、Rb4NO3、Rb4CIO4、Rb4I、Rb4SCN、K3PO4、K2HPO4、KH2PO4、K2SO4、KCH3COO、KCl、KBr、KNO3、KClO4、KI、KSCN、Na3PO4、Na2HPO4、NaH2PO4、Na2SO4、NaCH3COO、NaCl、NaBr、NaNO3、NaCIO4、NaI、NaSCN、ZnCI2Cs3PO4、Cs2HPO4、CsH2PO4、Cs2SO4、CsCH3COO、CsCl、CsBr、CsNO3、CsCIO4、CsI、CsSCN、Li3PO4、Li2HPO4、LiH2PO4、Li2SO4、LiCH3COO、LiCl、LiBr、LiNO3、LiClO4、LiI、LiSCN、Cu2SO4、Mg3(PO4)2、Mg2HPO4、Mg(H2PO4)2、Mg2SO4、Mg(CH3COO)2、MgCl2、MgBr2、Mg(NO3)2、Mg(ClO4)2、MgI2、Mg(SCN)2、MnCl2、Ca3(PO4),、Ca2HPO4、Ca(H2PO4)2、CaSO4、Ca(CH3COO)2、CaCl2、CaBr2、Ca(NO3)2、Ca(ClO4)2、CaI2、Ca(SCN)2、Ba3(PO4)2、Ba2HPO4、Ba(H2PO4)2、BaSO4、Ba(CH3COO)2、BaCl2、BaBr2、Ba(NO3)2、Ba(ClO4)2、BaI2和Ba(SCN)2。特别优选为NH乙酸、MgCl2、KH2PO4、Na2SO4、KCl、NaCl和CaCl2,例如:氯化物或乙酸盐(三氟乙酸)盐。
[0305] 一般来说,肽和变体(至少含氨基酸残基之间的肽联接)可使用Lukas等人(Lukas et al.,1981)以及此处引用的参考文献所披露的固相肽合成Fmoc-聚酰胺模式进行合成。芴甲氧羰基(Fmoc)团对N-氨基提供临时保护。使用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20%二甲基呱啶中对这种碱高度敏感的保护基团进行重复分裂。由于它们的丁基醚(在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的情况下)、丁基酯(在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情况下)、叔丁氧羰基衍生物(在赖氨酸和组氨酸的情况下)、三苯甲基衍生物(在半胱氨酸的情况下)及4-甲氧基-2,3,6-三甲基苯磺酰基衍生物(在精氨酸的情况下),侧链功能可能会受到保护。只要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为C-末端残基,侧链氨基功能保护所使用的是由4,4′-二甲氧基二苯基团。固相支撑基于聚二甲基丙烯酰胺聚合物,其由三个单体二甲基丙烯酰胺(骨架单体)、双丙烯酰乙烯二胺(交联剂)和N-丙烯酰肌胺酸甲酯(功能剂)构成。使用的肽-树脂联剂为酸敏感的4-羟甲基苯氧乙酸衍生物。所有的氨基酸衍生物均作为其预制对称酸酐衍生物加入,但是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除外,它们使用被逆转的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1-羟基苯并三唑介导的耦合程序而加入。所有的耦合和脱保护反应用茚三酮、硝基苯磺酸或isotin测试程序监测。合成完成后,用浓度为95%含50%清道夫混合物的三氟醋酸,从伴随去除侧链保护基团的树脂支承物中裂解肽。常用的清道夫混合物包括乙二硫醇、苯酚、苯甲醚和水,准确的选择依据合成肽的氨基酸组成。此外,固相和液相方法结合使用对肽进行合成是可能的(例如,请参阅(Bruckdorfer et al.,2004)以及本文引用的参考文献)。
[0306] 三氟乙酸用真空蒸发、随后用承载粗肽的二乙基乙醚滴定进行去除。用简单萃取程序(水相冻干后,该程序制得不含清道夫混合物的肽)清除任何存在的清道夫混合物。肽合成试剂一般可从Calbiochem-Novabiochem(诺丁汉,英国)获得。
[0307] 纯化可通过以下技术的任何一种或组合方法进行,如:再结晶法、体积排阻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疏水作用色谱法以及(通常)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如使用乙腈/水梯度分离)。
[0308] 可以使用薄层色谱法、电泳特别是毛细管电泳、固相萃取(CSPE)、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酸解后的氨基酸分析、快原子轰击(FAB)质谱分析以及MALDI和ESI-Q-TOF质谱分析进行肽分析。
[0309] 为了选择过度提呈的肽,计算了提呈图,其显示样本中位提呈量以及复制变化。该特点使相关肿瘤实体的样本与正常组织样本的基线值并列。可通过计算调节线性混合效应模型(Pinheiro et al.,2015)的p值将以上每个特点并入过度提呈分数中,从而通过假发现率(Benjamini and Hochberg,1995)调整多项检验(参见实施例1、图1)。
[0310] 对于通过质谱法对HLA配体的识别和相对定量,对来自冲击冷冻组织样本的HLA分子进行纯化并对HLA相关肽进行分离。分离的肽分开,并通过在线纳米-电喷雾-电离(nanoESI)液相色谱-谱(LC-MS)实验进行鉴定。由此产生的肽序列的验证方法是,将黑色素瘤样本(N=18个A*02阳性样本)中记录的自然肿瘤相关肽(TUMAP)的片段模式与相同序列
相应合成参考肽的片段模式进行比较。由于这些肽被直接鉴定为原发性肿瘤HLA分子的配体,因此这些结果为来自18名黑色素瘤患者的原发癌症组织上确定肽的自然加工和提呈提供了直接证据。
[0311] 发现管道 v2.1(例如,参见US 2013-0096016,并在此通过引用将其整体并入本文)考虑到识别和选择相关过量提呈的候选肽疫苗,这基于与几种不同的非癌组织和器官相比癌症或其他受感染组织的HLA限制肽水平直接相对定量结果。这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使用专有数据分析管道处理的LC-MS采集数据、结合序列识别算法、谱聚类、计算离子、保留时间调整、充电状态卷积以及正态化而开发无标记差异化定量方法。
[0312] 为每种肽和样本确立了提呈水平,包括误差估计值。肿瘤组织大量提呈的肽以及肿瘤与非肿瘤组织和器官中过量提呈的肽已经得到确定。
[0313] 对来自黑色素瘤组织样本的HLA肽复合物进行纯化,并且对HLA相关肽使用LC-MS进行分离和分析(见实施例)。本申请中包含的所有TUMAP使用原发性黑色素瘤样本的方法进行鉴定,确认其在原发性黑色素瘤上的提呈。
[0314] 在多个黑色素瘤和正常组织上确定的TUMAP用无标记LC-MS数据的离子计数方法进行量化。该方法假定肽的LC-MS信号区域与样本中其丰度相关。各种LC-MS实验中肽的所有量化信号在集中趋势基础上进行正常化,根据每个样品进行平均,并合并入柱状图(被称为提呈图)。提呈图整合了不同分析方法,如:蛋白数据库检索、谱聚类、充电状态卷积(除电)和保留时间校准和正态化。
[0315] 除了过量提呈肽之外,也测试了潜在基因的mRNA表达。mRNA数据通过RNA测序分析正常组织和癌组织获得(见实施例2、图2)。正常组织数据的额外来源是从3000个正常组织样本中公开获得的RNA表达数据的数据库(Lonsdale,2013)。获得自蛋白的肽在癌组织中显示高表达编码mRNA,但是在重要正常组织中非常低或不存在,这些肽作为优选肽纳入本发明。
[0316] 本发明提出了有利于治疗癌肿/肿瘤,优选为治疗过量提呈或只提呈本发明肽的黑色素瘤。这些肽由质谱分析法直接显示出,而由HLA分子自然提呈于原发性黑色素瘤样本中。
[0317] 与正常组织相比,癌症中高度过量表达肽来源的许多源基因/蛋白质(也指定为“全长蛋白”或“基础蛋白”)-本发明相关的“正常组织”是健康乳腺细胞或其他正常组织细胞,这表明肿瘤与这些源基因的高度关联性(见实施例2)。此外,这些肽本身也在肿瘤组织中过度提呈(本发明相关的“肿瘤组织”是指来自黑色素瘤患者的样本),但不在正常组织中过度提呈(见实施例1)。
[0318] HLA结合肽能够被免疫系统识别,特别是T淋巴细胞。T细胞可破坏提呈被识别HLA/肽复合体的细胞(如:提呈衍生肽的黑色素瘤细胞)。
[0319] 本发明的所有肽已被证明具有刺激T细胞反应的能力,并过量提呈,因而可用于制备本发明的抗体和/或TCR,例如可溶性TCR(参见实施例3和实施例4)。此外,肽与相应的MHC组合时,也可用于制备本发明的抗体和/或TCR,特别是sTCR。各个方法均为技术人员所熟知,并在各个文献中可找到。因此,本发明的肽可用于在患者中产生免疫反应,从而能够毁灭肿瘤细胞。患者的免疫反应能够通过直接给予患者所述肽或前体物质(如,加长肽、蛋白或编码这些肽的核酸),较理想是与加强免疫原性的制剂相结合,而进行诱导。源自该治疗性疫苗的免疫反应预期能够高度特异性地对抗肿瘤细胞,因为本发明的目标肽在正常组织上提呈的复制数目较少,防止患者发生对抗正常细胞的不良自体免疫反应的风险。
[0320] 本说明书还涉及包含一个α链和一个β链(“α/β TCR”)的T细胞受体(TCR)。还提供了由MHC分子提呈时可与TCR和抗体结合的本发明的肽。本说明书还涉及核酸、载体和用于表达TCR的宿主细胞和本说明书的肽;以及使用它们的方法。
[0321] 术语“T细胞受体”(缩写TCR)是指一种异二聚体分子,其包含一个α多肽链(α链)和一个β多肽链(β链),其中所述异二聚体受体能够结合由HLA分子提呈的肽抗原。该术语还包括所谓的γ/8TCR。
[0322]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说明书提供了如本文中所描述的产生TCR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适于促进TCR表达的条件下培养能够表达TCR的宿主细胞。
[0323] 另一个方面,本说明书涉及一种根据本说明书的方法,其中通过使足量的抗原与抗原提呈细胞接触,将抗原加载到于合适抗原提呈细胞或人工抗原呈递细胞表面表达的I或II类MHC分子上,或者通过将I或II类MHC复合单体四聚体化,使抗原加载到I或II类MHC四聚体上。
[0324] α/β TCR的α和β链和γ/δTCR的γ和δ链通常被视为各自有两个“结构域”,即可变和恒定结构域。可变结构域由可变区(V)和连接区(J)的组合。可变结构域还可能包括一个前导区(L)。β和δ链还可能包括一个多样区(D)。α和β恒定结构域还可能包括锚定α和β链至细胞膜的C末端跨膜(TM)结构域。
[0325] 相对于γ/δ的TCR,如本文所用的术语“TCR γ可变域”是指无前导区(L)的TCRγV(TRGV)区与TCRγ(TRGJ)区的组合,术语TCRγ恒定结构域是指细胞外TRGC区域,或C-末端截短TRGC序列。同样地,“TCR δ可变域”是指无前导区(L)的TCR δV(TRDV)区与TCR δD/J(TRDD/TRDJ)区的组合,术语“TCRδ恒定结构域”是指细胞外TRDC区域,或C-末端截短TRDC序列。
[0326] 本说明书的TCR优选结合至肽HLA分子复合体,其具有约100μM或更小、约50μM或更小、约25μM或更小或约10μM或更小的结合亲和力(KD)。更为优选的情况是具有约1μM或更小、约100nM或更小、约50nM或更小或约25nM或更小结合亲和力的高亲和力TCR。本发明TCR优选结合亲和力范围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约1nM至约10nM;约10nM至约20nM;约20nM至约30nM;约30nM至约40nM;约40nM至约50nM;约50nM至约60nM;约60nM至约70nM;约70nM至约
80nM;约80nM至约90nM;以及约90nM至约100nM。
[0327] 与本说明书TCR相关,本文使用的“特异性结合”及其语法变体用于表示对100μM或更小的肽-HLA分子复合体有结合亲和力(KD)的TCR。
[0328] 本说明书的α/β异二聚体TCR可能具有其恒定结构域之间的引入二硫键。这种类型的优选TCR包括那些具有一个TRAC恒定域序列和TRBC1或TRBC2恒定域序列的TCR,除非TRAC的苏氨酸48和TRBC1或TRBC2的丝氨酸57被半胱氨酸残基取代,所述半胱氨酸形成TRAC恒定域序列和TCR的TRBC1或TRBC2恒定区序列之间的二硫键。
[0329] 不论具有或不具有上述的引入链间键,本说明书的α/β杂二聚体TCR可能具有一个TRAC恒定域序列和一个TRBC1或TRBC2恒定结构域序列,并且TRAC恒定结构域序列和TCR的TRBC1或TRBC2恒定结构域序列可能通过TRAC外显子2的Cys4和TRBC1或TRBC2外显子2的Cys4之间的天然二硫键相连。
[0330] 本说明书的TCR可能包括选自由放射性核素、荧光团和生物素组成组中的可检测标记。本说明书的TCR可能共轭至治疗活性剂,如放射性核素、化学治疗剂或毒素。
[0331]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具有在α链中至少一个突变和/或具有在β链中至少一个突变的TCR与未突变TCR相比,已经修改了糖基化。
[0332]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TCRα链和/或TCRβ链中包括至少一个突变的TCR对肽HLA分子复合体有结合亲和力和/或结合半衰期,其是包含未突变TCRα链和/或未突变TCRβ链的TCR的结合亲和力的至少两倍。肿瘤特异性TCR亲和力增强及其开发依赖于存在最佳TCR亲和力的窗口。这样窗口的存在是根据观察结果:HLA-A2限制性病原体特异性TCR与HLA-A2限制性肿瘤相关自身抗原特异性TCR相比,KD值通常大约低10倍。现已知,尽管肿瘤抗原可能具有免疫原性,但是因为肿瘤来自个体自身的细胞,因此仅突变蛋白质或翻译加工改变的蛋白将被免疫系统视为外来物质。上调或过度表达(所谓的自体抗原)的抗原不一定诱导针对肿瘤的功能免疫应答:表达对这些抗原具有高度反应性的TCR的T细胞会在一种称为中枢耐受的程序中在胸腺内被不利选择,也就是说只有对自身抗原具有低亲和力TCR的细胞才仍然存在。因此,本说明书的TCR或变体对肽的亲和力可通过本领域熟知的方法来增强。
[0333] 本说明书还涉及一种识别和分离本发明TCR的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用A2/肽单体从HLA-A*02阴性健康供体孵育PBMC,用四聚体-藻红蛋白(PE)孵育PBMC并通过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Calibur方法分析分离高亲和力T细胞。
[0334] 本说明书还涉及一种识别和分离本发明TCR的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含整个人体TCRαβ基因位点(1.1and 0.7Mb)的转基因小鼠(其T细胞表达多样化人类TCR,用于补偿小鼠TCR缺乏),用一种肽对小鼠进行免疫处理,用四聚体-藻红蛋白(PE)孵育从转基因小鼠中获得的PBMC,并通过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Calibur方法分析分离高亲和力T细胞。
[0335] 一方面,为了获得表达本说明书TCR的T细胞,编码本说明书TCR-α和/或TCR-β链的核酸被克隆入表达载体,诸如γ反转录病毒或慢病毒。重组病毒产生,然后测试功能,如抗原专一性和功能性亲合力。然后,最终产品的等分试样被用于转导靶T细胞群体(一般纯化自患者的PBMC),在输入患者前展开。另一方面,为了获得表达本说明书TCR的T细胞,TCR RNA通过本领域中已知的技术(例如,体外转录系统)合成。然后,体外合成的TCR RNA通过电穿孔来重新表达肿瘤特异性TCR-α和/或TCR-β链被引入获得自健康供体的初级CD8+T细胞。
[0336] 为了增加表达,编码本说明书TCR的核酸在操作上可连接到强启动子,例如逆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巨细胞病毒(CMV)、鼠干细胞病毒(MSCV)U3、磷酸甘油酸激酶(PGK)、β肌动蛋白、泛素蛋白和猿猴病毒40(SV40)/CD43复合启动子、延伸因子(EF)-1a和脾脏病灶形成病毒(SFFV)启动子。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启动子与被表达的核酸异源。除了强启动子外,本说明书的TCR表达盒可能含有附加的元素,可提高转基因表达,包括中枢多聚嘌呤区(CPPT),其促进了慢病毒构建体的核易位(Follenzi et al.,2000),和土拨鼠肝炎病毒转录后调控元素(WPRE),其通过提高RNA稳定性增加转基因表达水平(Zufferey et al.,1999)。
[0337] 本发明TCR的α和β链可由位于分开的载体核酸进行编码,或者可通过位于同一载体的多核苷酸编码。
[0338] 实现高水平的TCR表面表达需要引入TCR的TCR-α和TCR-β链高水平转录。为了实现它,本说明书的TCR-α和TCR-β链可在单一的载体中被克隆入双顺反子构建体,其已被证明能够克服这一障碍。使用TCR-α和TCR-β链在之间的病毒核糖体间进入位点(IRES)导致两链的协同表达,因为TCR-α和TCR-β链均由在翻译过程中分成两个蛋白质的单一转录物产生,从而确保了产生TCR-α和TCR-β链的相等摩尔比。(Schmitt et al.2009)。
[0339] 编码本说明书TCR的核酸可以是被优化以从宿主细胞增加表达的密码子。遗传密码冗余让一些氨基酸被一个以上的密码子编码,但某些密码子没有其他密码子“优化”,因为匹配tRNA以及其他因子的相对可用性(Gustafsson et al.,2004)。修改TCR-α和TCR-β基因序列使得每个氨基酸被用于哺乳动物基因表达的最佳密码子编码,以及消除mRNA不稳定性基序或隐蔽剪接位点,已显示可显著提高TCR-α和TCR-β基因表达(Scholten et al.,
2006)。
[0340] 此外,引入的和内源性TCR链之间的错配可能会导致获得特异性,其构成自身免疫的显著风险。例如,混合TCR二聚体的形成可能会减少可用以形成正确配对TCR复合体的CD3分子数目,因此,可以显著降低表达所引入TCR的细胞的功能性亲合力(Kuball et al.,2007)。
[0341] 为了减少错配,本说明书引入的TCR链的C-末端结构域可以进行修改以促进链间亲和力,同时降低引入链与内源TCR配对的能力。这些策略可能包括用鼠配对物取代人类TCR-α和TCR-βC端结构域(鼠化C端结构域);通过引入第二个半胱氨酸残基到引入TCR的TCR-α和TCR-β链产生C末端结构域的第二个链间二硫键(半胱氨酸修饰);交换TCR-α和TCR-β链C端结构域的相互作用残基(“杵臼结构”);直接融合TCR-α和TCR-β链可变结构域至CD3ζ(CD3ζ融合)(Schmitt et al.2009)。
[0342] 在一实施方案中,宿主细胞被改变结构以表达本说明书的TCR。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宿主细胞为人T细胞或T细胞祖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T细胞或T细胞祖细胞从癌症患者中获得。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T细胞或T细胞祖细胞从健康供体中获得。本说明书的宿主细胞相对于待治疗的患者可以为同种异体或自体的。在一实施方案中,宿主是被转化以表达α/β TCR的γ/8T细胞。
[0343] “药物组合物”是指适合在医疗机构用于人体的组合物。优选地,药物组合物为无菌状态,并根据GMP指南生产。
[0344] 药物组合物包括游离形式或以一种药用盐形式存在的肽(也参见上文)。此处使用的“药用盐”是指所公开的肽的一种衍生物,其中该肽由制酸或药剂的碱盐进行改性。例如,用与适合的酸反应的游离碱(通常其中的中性药物有一个中性-NH2基团)制备酸式盐。适合制备酸盐的酸包括有机酸,如:乙酸、丙酸、羟基酸、丙酮酸草酸、苹果酸、丙二酸、丁二酸、马来酸、富马酸、酒石酸柠檬酸苯甲酸酸、肉桂酸扁桃酸、甲磺酸、甲磺酸、苯磺酸、水杨酸等等、以及无机酸,如:盐酸氢溴酸硫酸硝酸和磷酸等。相反,可在一种肽上提呈的酸性基团的碱盐制剂使用药用碱基进行制备,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氢氧化钙、三甲胺等等。
[0345]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药物组合物包括乙酸(醋酸盐),三氟乙酸盐或盐酸(氯化物)形式的肽。
[0346] 本发明中所述的药剂优选为一种免疫治疗药剂,例如,一种疫苗。该疫苗可直接给到患者的受影响器官,也可i.d.、i.m.、s.c.、i.p.和i.v.注射方式全身给药,或体外应用到来自患者或其细胞株的细胞(随后再将这些细胞注入到患者中),或体外用于从来自患者的免疫细胞的一个细胞亚群(然后再将细胞重新给予患者)。如果核酸体外注入细胞,可能有益于细胞转染,以共同表达免疫刺激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肽可完全单独给药,也可与免疫刺激佐剂相结合(见下文)、或与免疫刺激细胞因子联合使用、或以适当的输送系统给药(例如脂质体)。该肽也可共轭形成一种合适的载体(如钥孔虫戚血蓝蛋白(KLH)或甘露)到合适的载体(参阅WO95/18145及(Longenecker et al.,1993))。肽也可能被标记,可能是融合蛋白,或可能是杂交分子。在本发明中给出序列的肽预计能刺激CD4或CD8T细胞。
然而,在有CD4T-辅助细胞的帮助时,CD8T细胞刺激更加有效。因此,对于刺激CD8T细胞的MHC-I类表位,一种杂合分子的融合伙伴或片段提供了刺激CD4阳性T细胞的适当表位。CD4-和CD8刺激表位为本领域所熟知、并包括本发明中确定的表位。
[0347] 一方面,疫苗包括至少含有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中提出的一种肽以及至少另外一种肽,优选为2至50个、更优选为2至25个、再优选为2至20个、最优选为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或18个肽。肽可能从一个或多个特定TAA中衍生,并且可能与MHC I类分子结合。
[0348]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编码本发明中肽或肽变体的核酸(如多聚核苷酸)。多聚核苷酸可能为,例如,DNA、cDNA、PNA、RNA或其组合物,它们可为单链和/或双链、或多聚核苷酸的原生或稳定形式(如:具有硫代磷酸骨架的多聚核苷酸),并且只要它编码肽,就可能包含也可能不包含内含子。当然,多聚核苷酸只能编码加入天然肽键并含有天然氨基酸残基的肽。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根据本发明表达多肽的表达载体。
[0349] 对于连接多核苷酸,已经开发出多种方法,尤其是针对DNA,可通过向载体补充可连接性末端等方法进行连接。例如,可向DNA片段加入补充性均聚物轨道,之后DNA片段被插入到载体DNA。然后,通过补充性均聚物尾巴的氢键结合,将载体和DNA片段结合,从而形成重组DNA分子。
[0350] 含有一个或多个酶切位点的合成接头为DNA片段与载体连接提供了另一种方法。含各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合成接头可通过多种管道购得,其中包括从国际生物技术公司(International Biotechnologies Inc,New Haven,康涅狄格州,美国)购得。
[0351] 编码本发明多肽的DNA理想修饰方法是使用Saiki等人(Saiki et al.,1988)所采用的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此方法可用于将DNA引入合适的载体(例如,通过设计合适的酶切位点),也可用于本领域已知的其他有用方法修饰DNA。如果使用病毒载体,痘病毒载体或腺病毒载体为优选。
[0352] 之后,DNA(或在逆转录病毒载体情况下,RNA)可能表达于合适的宿主,从而制成含本发明肽或变体的多肽。因此,可根据已知技术使用编码本发明肽或变体的DNA,用本文所述方法适当修饰后,构建表达载体,然后表达载体用于转化合适宿主细胞,从而表达和产生本发明中的多肽。此类技术包括那些公开于,例如,美国专利4,440,859、4,530,901、4,582,800、4,677,063、4,678,751、4,704,362、4,710,463、4,757,006、4,766,075和4,810,648。
[0353] 编码含本发明化合物多肽的DNA(或在逆转录病毒载体情况下,RNA)可能被加入到其他多种DNA序列,从而引入到合适的宿主中。同伴DNA将取决于宿主的性质、DNA引入宿主的方式、以及是否需要保持为游离体还是要相互结合。
[0354] 一般来说,DNA可以适当的方向和正确的表达阅读框架附着到一种表达载体(如质粒)中。如有必要,该DNA可能与所需宿主所识别的相应转录和翻译调节控制核苷酸序列连接,尽管表达载体中一般存在此类控制功能。然后,该载体通过标准方法被引入宿主。一般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宿主都会被载体转化。因此,有必要选择转化过的宿主细胞。选择方法包括用任何必要的控制元素向表达载体插入一个DNA序列,该序列对转化细胞中的可选择性属性(如抗生素耐药性)进行编码。
[0355] 另外,有这种选择属性的基因可在另外一个载体上,该载体用来协同转化所需的宿主细胞。
[0356] 然后,本发明中的重组DNA所转化的宿主细胞在本文中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熟悉的合适条件下培养足够长的时间,从而表达之后可回收的肽。
[0357] 有许多已知的表达系统,包括细菌(如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如酵母菌)、丝状真菌(如曲霉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及昆虫细胞。该系统可优选为哺乳动物细胞,如来自ATCC细胞生物学库(Cell Biology Collection)中的CHO细胞。
[0358] 典型的哺乳动物细胞组成型表达载体质粒包括CMV或含一个合适的多聚A尾巴的SV40启动子以及抗性标志物(如新霉素)。一个实例为从Pharmacia公司(Piscataway,新泽西州,美国)获得的pSVL。一种可诱导型哺乳动物表达载体的例子是pMSG,也可以从
Pharmacia公司获得。有用的酵母质粒载体是pRS403-406和pRS413-416,一般可从
Stratagene Cloning Systems公司(La Jolla,加州92037,美国)获得。质粒pRS403、
pRS404、pRS405和pRS406是酵母整合型质粒(YIp),并插入了酵母可选择性标记物HIS3、TRP1、LEU2和URA3。pRS413-416质粒为酵母着丝粒质粒(Ycp)。基于CMV启动子的载体(如,来自于Sigma-Aldrich公司)提供了瞬时或稳定的表达、胞浆表达或分泌,以及FLAG、3xFLAG、c-myc或MATN不同组合物中的N-端或C-端标记。这些融合蛋白可用于检测、纯化及分析重组蛋白。双标融合为检测提供了灵活性。
[0359] 强劲的人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调控区使得COS细胞中的组成蛋白表达水平高达1mg/L。对于较弱的细胞株,蛋白水平一般低于0.1mg/L。SV40复制原点的出现将导致DNA在SV40复制容纳性COS细胞中高水平复制。例如,CMV载体可包含细菌细胞中的pMB1(pBR322的衍生物)复制原点、细菌中进行氨苄青霉素抗性选育的钙-内酰胺酶基因、hGH polyA和f1的原点。含前胰岛素原引导(PPT)序列的载体可使用抗FLAG抗体、树脂和板引导FLAG融合蛋白分泌到进行纯化的培养基中。其他与各种宿主细胞一起应用的载体和表达系统是本领域熟知众所周知的。
[0360]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对本发明的两个或更多的肽或肽变体进行编码,因此,以一个连续顺序(类似于“一串珠子”的构建体)表达。在达到目标,所述肽或肽变体可能通过连接符氨基酸的延伸处(例如LLLLLL)连接或融合一起,也可能他们之间没有任何附加的肽而被连接。这些构建体也可用于癌症治疗,可诱导涉及MHC I和MHC II类分子的免疫应答。
[0361]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宿主细胞,其以本发明的多核苷酸载体构建转化而来。宿主细胞可为原核细胞,也可为真核细胞。在有些情况下,细菌细胞为优选原核宿主细胞,典型为大肠杆菌株,例如,大肠杆菌菌株DH5(从Bethesda Research Laboratories公司(Bethesda,马里兰州,美国)获得)和RR1(从美国菌种保藏中心(ATCC,Rockville,马里兰州,美国),ATCC编号31343获得)。首选的真核宿主细胞包括酵母、昆虫和哺乳动物细胞,优选为脊椎动物细胞,如:小鼠、大鼠、猴子或人成纤维细胞和结肠癌细胞株中的细胞。酵母宿主细胞包括YPH499、YPH500和YPH501,一般可从Stratagene Cloning Systems公司(La 
Jolla,CA 92037,美国)获得。首选哺乳动物宿主细胞包括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为ATCC中的CCL61细胞、NIH瑞士小鼠胚胎细胞NIH/3T3为ATCC中的CRL 1658细胞、猴肾源性COS-1细胞为ATCC中的CRL 1650细胞以及人胚胎肾细胞的293号细胞。首选昆虫细胞为Sf9细胞,可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转染。有关针对表达选择合适宿主细胞的概要,可从教科书
(Paulina Balbás and Argelia Lorence《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Recombinant Gene Expression,Reviews and Protocols》Part One,Second Edition,ISBN 978-1-
58829-262-9)和技术人员知道的其他文献中查到。
[0362] 含本发明DNA结构的适当宿主细胞的转化可使用大家熟知的方法完成,通常取决于使用载体的类型。关于原核宿主细胞的转化,请参见,例如,Cohen等人的文献(Cohen et al.,1972)和(Green and Sambrook,2012)。酵母细胞的转化在Sherman等人的文章
(Sherman et al.,1986)中进行了描述。Beggs(Beggs,1978)中所述的方法也很有用。对于脊椎动物细胞,转染这些细胞的试剂等,例如,磷酸钙和DEAE-葡聚糖或脂质体配方,可从Stratagene Cloning Systems公司或Life Technologies公司(Gaithersburg,MD 20877,美国)获得。电穿孔也可用于转化和/或转染细胞,是本领域用于转化酵母细胞、细菌细胞、昆虫细胞和脊椎动物细胞大家熟知的方法。
[0363] 被成功转化的细胞(即含本发明DNA结构的细胞)可用大家熟知的方法(如PCR)进行识别。另外,上清液存在的蛋白可使用抗体进行检测。
[0364] 应了解,本发明中的某些宿主细胞用于制备本发明中的肽,例如细菌细胞、酵母细胞和昆虫细胞。但是,其他宿主细胞可能对某些治疗方法有用。例如,抗原提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可用于表达本发明中的肽,使他们可以加加载相应的MHC分子中。因此,本发明提出了含本发明中核酸或表达载体的一种宿主细胞。
[0365]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宿主细胞为抗原提呈细胞,尤其是树突状细胞或抗原提呈细胞。2010年4月29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载有含前例腺酸性磷酸酶(PAP)的重组融合蛋白可用于治疗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转移性HRPC(Rini et al.,2006;Small et al.,2006)。
[0366]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配制一种肽及其变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培养宿主细胞和从宿主细胞或其培养基中分离肽。
[0367]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中的肽、核酸或表达载体用于药物中。例如,肽或其变体可制备为静脉(i.v.)注射剂、皮下(s.c.)注射剂、皮内(i.d.)注射剂、腹膜内(i.p.)注射剂、肌肉(i.m.)注射剂。肽注射的优选方法包括s.c.、i.d.、i.p.、i.m.和i.v.注射。DNA注射的优选方法为i.d.、i.m.、s.c.、i.p.和i.v.注射。例如,给予50μg至1.5mg,优选为125μg至500μg的肽或DNA,这取决于具体的肽或DNA。上述剂量范围在以前的试验中成功使用(Walter et al.,2012)。
[0368] 用于主动免疫接种的多聚核苷酸可为基本纯化形式,也可包被于载体或输送系统。核酸可能为DNA、cDNA、PNA、RNA,也可能为其组合物。这种核酸的设计和引入方法为本领域所熟知。例如,文献中有其概述(Teufel et al.,2005)。多核苷酸疫苗很容易制备,但这些载体诱导免疫反应的作用模式尚未完全了解。合适的载体和输送系统包括病毒DNA和/或RNA,如基于腺病毒、痘病毒、逆转录病毒、疱疹病毒、腺相关病毒或含一种以上病毒元素的混合病毒的系统。非病毒输送系统包括阳离子脂质体和阳离子聚合物,是DNA输送所属领域内熟知的系统。也可使用物理输送系统,如通过“基因枪”。肽或核酸编码的肽可以是一种融合蛋白,例如,含刺激T细胞进行上述CDR的表位。
[0369] 本发明的药物也可能包括一种或多种佐剂。佐剂是那些非特异性地增强或加强免疫反应的物质(例如,通过CD8-阳性T细胞和辅助T(TH)细胞介导的对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因此被视为对本发明的药剂有用。适合的佐剂包括(但不仅限于)1018ISS、盐、、AS15、BCG、CP-870,893、CPG7909、CyaA、dSLIM、鞭毛蛋白或鞭毛蛋白衍生的
TLR5配体、FLT3配体、GM-CSF、IC30、IC31、咪喹莫特 、resiquimod、ImuFact 
IMP321、白细胞介素IL-2、IL-13、IL-21、干扰素α或β,或其聚乙二醇衍生物、IS Patch、ISS、ISCOMATRIX、ISCOMs、 、LipoVac、MALP2、MF59、单磷酰脂A、Montanide IMS 
1312、Montanide ISA 206、Montanide ISA 50V、Montanide ISA-51、水包油和油包水乳状液、OK-432、OM-174、OM-197-MP-EC、ONTAK、OspA、 载体系统、基于聚丙交酯复合乙
交酯[PLG]和右旋糖苷微粒、重组人乳铁传递蛋白SRL172、病毒颗粒和其他病毒样颗粒、YF-
17D、VEGF trap、R848、β-葡聚糖、Pam3Cys、源自皂苷、分支杆菌提取物和细菌细胞壁合成模拟物的Aquila公司的QS21刺激子,以及其他专有佐剂,如:Ribi′s Detox、Quil或
Superfos。优选佐剂如:弗氏佐剂或GM-CSF。前人对一些树突状细胞特异性免疫佐剂(如MF59)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描述(Allison and Krummel,1995)。也可能使用细胞因子。一些细胞因子直接影响树突状细胞向淋巴组织迁移(如,TNF-),加速树突状细胞成熟为T淋巴细胞的有效抗原提呈细胞(如,GM-CSF、IL-1和IL-4)(美国5849589号专利,特别以其完整引用形式并入本文),并充当免疫佐剂(如IL-12、IL-15、IL-23、IL-7、IFN-α、IFN-β)
(Gabrilovich et al.,1996)。
[0370] 据报告,CpG免疫刺激寡核苷酸可提高佐剂在疫苗中的作用。如果没有理论的约束,CpG寡核苷酸可通过Toll样受体(TLR)(主要为TLR9)激活先天(非适应性)免疫系统从而起作用。CpG引发的TLR9活化作用提高了对各种抗原的抗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反应,这些抗原包括肽或蛋白抗原、活病毒或被杀死的病毒、树突状细胞疫苗、自体细胞疫苗以及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中的多糖结合物。更重要的是,它会增强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分化,导致TH1细胞的活化增强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生成加强,甚至CD4T细胞说明的缺失。甚至有疫苗佐剂的存在也能维持TLR9活化作用诱发的TH1偏移,这些佐剂如:正常促进TH2偏移的明矾或弗氏不完全佐剂(IFA)。CpG寡核苷酸与以下其他佐剂或配方一起制备或联合给药时,表现出更强的佐剂活性,如微粒、纳米粒子、脂肪乳或类似制剂,当抗原相对较弱时,这些对诱发强反应尤为必要。他们还能加速免疫反应,使抗原剂量减少约两个数量级,在有些实验中,对不含CpG的全剂量疫苗也能产生类似的抗体反应(Krieg,2006)。美国6406705 B1号专利对CpG寡核苷酸、非核酸佐剂和抗原结合使用促使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行了描述。一种CpG TLR9拮抗剂为Mologen公司(德国柏林)的dSLIM(双干环免疫调节剂),这是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优选成分。也可使用其他如TLR结合分子,如:RNA结合TLR7、TLR8和/或TLR9。
[0371] 其他有用的佐剂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化学修饰性CpG(如CpR、Idera)、dsRNA模拟物,如,Poly(I:C)及其衍生物(如:AmpliGen、Hiltonol、多聚-(ICLC)、多聚(IC-R)、多聚(I:C12U))、非CpG细菌性DNA或RNA以及免疫活性小分子和抗体,如:环磷酰胺、舒尼替单抗、、西乐葆、NCX-4016、西地那非、他达拉非、伐地那非、索拉非尼、替莫唑胺、
temsirolimus、XL-999、CP-547632、帕唑帕尼、VEGF Trap、ZD2171、AZD2171、抗-CTLA4、免疫系统的其他抗体靶向性主要结构(如:抗-CD40、抗-TGFβ、抗-TNFα受体)和SC58175,这些药物都可能有治疗作用和/或充当佐剂。技术人员无需过度进行不当实验就很容易确定本发明中有用的佐剂和添加剂的数量和浓度。
[0372] 首选佐剂是抗-CD40、咪喹莫特、瑞喹莫德、GM-CSF、环磷酰胺、舒尼替尼、贝伐单抗、干扰素α、CpG寡核苷酸及衍生物、多聚(I:C)及衍生物、RNA、西地那非和PLG或病毒颗粒的微粒制剂。
[0373]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佐剂从含集落刺激因子制剂中选择,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沙格司亭)、环磷酰胺、咪喹莫特、resiquimod和干扰素-α。
[0374]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佐剂从含集落刺激因子制剂中选择,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沙格司亭)、环磷酰胺、咪喹莫特和resimiquimod。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佐剂为环磷酰胺、咪喹莫特或resiquimod。更优选的佐剂是Montanide IMS 1312、Montanide ISA 206、Montanide ISA 
50V、Montanide ISA-51、聚-ICLC 和抗CD40mAB或其组合物。
[0375] 此组合药物为非肠道注射使用,如皮下、皮内、肌肉注射,也可口服。为此,肽和其他选择性分子在药用载体中分解或悬浮,优选为水载体。此外,组合物可包含辅料,如:缓冲剂、结合剂、冲击剂、稀释剂、香料、润滑剂等。这些肽也可与免疫刺激物质合用,如:细胞因子。可用于此类组合物的更多辅料可在从A.Kibbe所著的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Kibbe,2000)等书中获知。此组合药物可用于阻止、预防和/或治疗腺瘤或癌性疾病。例如,EP2112253中有示例制剂。
[0376]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通过本发明的疫苗引发的免疫应答在不同的细胞阶段和开发的不同阶段攻击癌症。而且不同的癌症相关信号通路被攻击。这相对于其他疫苗的优势,这些疫苗只针对一个或几个靶标,这可能会导致肿瘤很容易适应于攻击(肿瘤逃逸)。此外,并非所有的个体肿瘤都表达相同模式的抗原。因此,几个肿瘤相关肽的组合确保了每个肿瘤都承担至少一些靶标。该组合物以这样的方式设计,预期每个肿瘤可表达几种抗原并覆盖肿瘤生长和维持所需要的几种独立的途径。因此,疫苗可易于“现成的”用于较大患者群体。这意味着,预选择接受疫苗治疗的患者可限制为HLA分型,无需抗原表达的任何额外的生物标志物评估,但仍然确保多个靶标同时被诱导的免疫应答攻击,这对于疗效很重要
(Banchereau et al.,2001;Walter et al.,2012)。
[0377] 本文所用的“支架”一词是指与(如抗原)决定因子特异性结合的分子。在一项实施方案中,支架是能够引导其所连接的实体(例如,(第二)抗原结合部分)至目标靶点,例如,至特定类型的肿瘤细胞或承载抗原决定簇的肿瘤基质(如根据目前申请中肽和MHC的复合体)。在另一项实施例中,支架能够通过其靶抗原(例如T细胞受体复合体抗原)激活信号通路。支架包括但不限于抗体及其片段,抗体的抗原结合区,其包含抗体重链可变区和抗体轻链可变区,结合的蛋白包括至少一个锚蛋白重复序列基元和单域抗原结合(SDAB)分子、适体、(可溶)TCR和(经修饰的)细胞,例如同种异体或自体T细胞。为了评估某个分子是否是结合至靶点的支架,可进行结合测定。
[0378] “特定”结合是指,与其他天然肽-MHC复合体相比,该支架与感兴趣的肽-MHC复合体更好地结合,结合程度为,拥有能够杀死承载特定靶点细胞的活性分子的支架不能够杀死无特定靶点但提呈一个或多个其他肽-MHC复合体的另一细胞。如果交叉反应性肽-MHC的肽并不是天然的,即,并非来自人HLA-多肽组,则结合至其他肽-MHC复合体是无关紧要的。评估靶细胞杀伤的测试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它们应该含有未改变的肽-MHC提呈的靶细胞(原发细胞或细胞系)或载有肽的细胞进行,以便达到天然肽-MHC的水平。
[0379] 各支架可包括一个标记,其通过确定是否存在或不存在卷标所提供的信号可检测到结合支架。例如,该支架可用荧光染料或任何其他适用的细胞标记分子进行标记。此类标记分子是本领域中公知的。例如,通过荧光染料进行的荧光标记可通过荧光或激光扫描显微术或流式细胞术提供结合适体的可视化
[0380] 各支架可与第二个活性分子(例如IL-21、抗CD3、抗CD28)共轭。
[0381] 关于多肽支架的进一步信息,可参阅,例如,在WO 2014/071978A1背景技术部分,并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0382] 本发明还涉及适体。适体(例如,参见WO 2014/191359及其中引用的文献)是短的单链核酸分子,其可以折迭为所定义的三维结构并识别特定的靶标结构。它们似乎是开发靶向治疗的合适替代方法。适体已显示可选择性与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复合体靶标相结合。
[0383] 识别细胞表面分子的适体在过去十年内已经确定,并为开发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了手段。由于适体已显示几乎无毒性和免疫原性,因此,它们是生物医学应用中有前景的候选物质。事实上适体,例如前例腺特异性膜抗原识别适体,已被成功地用于靶向治疗并在体内模型的异种移植物中显示出功能。此外,认识到特定肿瘤细胞系的适体也已确定。
[0384] 可选择DNA适体来揭示各种癌细胞的广谱标识属性,特别是那些来自于实体瘤的细胞,而非致瘤和主要健康细胞不被识别。如果所识别的适体不仅识别肿瘤特异性子类型,而且与一系列肿瘤相互作用,这使适体适用于作为所谓的广谱诊断和治疗手段。
[0385] 此外,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结合行为的研究显示,适体在纳摩尔范围内显示出很好的亲和力。
[0386] 适体用于诊断和治疗目的。此外,也可能显示,一些适体被肿瘤细胞吸取,因而可作为抗癌剂靶向递送的分子赋形剂,例如siRNA进入肿瘤细胞。
[0387] 可选择适体针对复合体的靶标,如细胞和组织以及包含、优选包括根据任何SEQ ID NO 1至SEQ ID NO 237的一个序列、根据当前发明的肽复合体与MHC分子,使用细胞SELEX(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
[0388] 本发明中的肽可用于生成和开发出针对MHC/肽复合物的特定抗体。这些抗体可用于治疗,将毒素或放射性物质靶向病变组织。这些抗体的另一用途是为了成像之目的(如PET)将放射性核素靶向病变组织。这可有助于检测小转移灶或确定病变组织的大小和准确位置。
[0389]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出产生特异性结合至与HLA限制性抗原络合的I或II类人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MHC)的一种重组抗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可溶形式的与HLA限制性抗原络合的(MHC)I或II类分子对包含表达所述主要组织兼容性说复合体(MHC)I或II类的基因工程非人哺乳动物进行免疫;将mRNA分子与产生所述非人哺乳动物细胞的抗体分离;产生一个噬菌体显示库,显示由所述mRNA分子编码的蛋白分子;以及将至少一个噬菌体与所述噬菌体显示库分离,所述的至少一个噬菌体显示所述抗体特异性地结合至与HLA限制性抗原络合的所述人主要组织兼容性说复合体(MHC)I或II类。
[0390]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抗体,其特异性结合至与一种HLA限制性抗原络合的I或II类人主要组织兼容性说复合体(MHC),其中该抗体优选为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和/或嵌合抗体
[0391] 产生这种抗体和单链I类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物的相应方法,以及产生这些抗体的其他工具在WO03/068201、WO 2004/084798、WO 01/72768、WO 03/070752以及出版物
(Cohen et al.,2003a;Cohen et al.,2003b;Denkberg et al.,2003)中进行了披露,为了本发明之目的,所有参考文献通过引用被完整地并入本文。
[0392] 优选地,该抗体与复合体的结合亲和力低于20纳摩尔,优选为低于10纳摩尔,这在本发明情况下也被视为具有“特异性”。
[0393] 本发明涉及一种肽,包含选自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的序列或该序列的与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具有88%同源性(优选为相同)的变体,或诱导T细胞与其发生交叉反应的变体,其中,所述肽不是基本的全长多肽。
[0394]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肽,包含选自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的序列、或与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具有至少88%同源性(优选为相同)的变体,其中所述肽或变体的总长度为8至100个、优选为8至30个、最优选为8至14个氨基酸。
[0395]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的肽,其具有与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MHC)I或II类分子结合的能力。
[0396]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中的肽,其中肽由或基本由根据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的氨基酸序列组成。
[0397]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的肽,其中该肽(在化学上)被修饰和/或包含非肽键。
[0398]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的肽,其中该肽为融合蛋白的一部分,特别包括HLA-DR抗原相关不变链(Ii)的N-端氨基酸,或其中该肽与一种抗体(例如,树突状细胞特定抗体)融合。
[0399]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核酸,其编码本发明所述肽,前提是该肽并非完整(完全)的人蛋白。
[0400]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本发明的核酸,为DNA、cDNA、PNA、RNA或其组合。
[0401]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能表达或正在表达本发明核酸的表达载体。
[0402]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的肽、本发明的核酸或本发明的表达载体在药物中的用途,特别是用于治疗黑色素瘤。
[0403]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含本发明核酸或本发明表达载体的宿主细胞。
[0404]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的宿主细胞,其为抗原提呈细胞,优选为树突细胞。
[0405]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制备本发明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培养本发明的宿主细胞以及从所述宿主细胞或其培养基中分离肽。
[0406]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中的方法,其中通过使足量的抗原与抗原提呈细胞接触,抗原被载在表达于合适抗原提呈细胞或人工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I或II类MHC分子上。
[0407]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的方法,其中该抗原提呈细胞包括一个表达载体,该载体有能力表达含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或其变体氨基酸序列的肽。
[0408]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以本发明方法制造的激活的T细胞,其中所述T细胞有选择性地识别一种细胞,该细胞异常表达含本发明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0409]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杀伤患者靶细胞的方法,其中患者的靶细胞异常表达含本发明任何氨基酸序列的多肽,该方法包括给予患者有效量的本发明T细胞。
[0410]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的任意肽、本发明的核酸、本发明的表达载体、本发明的细胞、本发明的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作为药物或在制造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的用途,其中药剂可有效抗癌。
[0411]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的用途,其中该药剂为一种疫苗。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本发明的用途,其中药剂可有效抗癌。
[0412]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本发明中的用途,其中所述癌细胞为黑色素瘤细胞或其他实体或血液肿瘤细胞,如黑色素瘤、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乳腺癌、胆管癌、脑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直肠癌、食管癌、胆囊癌、胃癌、肝细胞癌、非霍奇金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肾细胞癌、小细胞肺癌、膀胱癌和子宫癌。
[0413]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基于本发明肽的特定标志物蛋白和生物标志物,在此称为“靶标”,其可用于诊断和/或判断黑色素瘤的预后。本发明还涉及这些新靶点在癌症治疗中的用途。
[0414] 本文中术语“抗体”为广义上的定义,既包括多克隆也包括单克隆抗体。除了完整或“全部”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抗体”这一术语还包括这些免疫球蛋白分子和人源化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片段(如,CDR、Fv、Fab和Fc片段)或聚合物,只要它们表现出本发明的任何期望属性(例如,黑色素瘤标志物(多)肽的特异性结合、将毒素传递给癌症标志物基因表达水平增加时的黑色素瘤细胞和/或抑制黑色素瘤标志物多肽的活性)。
[0415] 只要有可能,本发明的抗体可从商业来源购买。本发明的抗体也可能使用已知的方法制得。技术人员会了解全长黑色素瘤标志物多肽或其片段可用于制备本发明的抗体。用于产生本发明抗体的多肽可部分或全部地由天然源经纯化而得,也可利用重组DNA技术生产。
[0416] 例如,本发明的编码肽的cDNA,例如,该肽为根据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多肽的肽,或其中一个变体或片段,可在原核细胞中(如:细菌)或真核细胞(如:酵母、昆虫或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之后,可纯化重组蛋白,并用于产生一种特异性结合用于产生本发明抗体的黑色素瘤标志物多肽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制剂。
[0417]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认识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集合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获得一种含预期用途所需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例如,ELISA法、免疫组织化学、体内成像、免疫毒素疗法)的抗体的可能性。根据抗体的用途,用已知的方法对其期望活性进行测试(例如,ELISA法、免疫组织化学、免疫治疗等;要获取产生和测试抗体的进一步指导,请参阅,例如,Greenfield,2014(Greenfield,2014))。例如,该抗体可用ELISA法或免疫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福尔马林固定的癌组织或冻的组织切片进行检测。在初次体外表征后,用于治疗或体内诊断用途的抗体根据已知的临床测试方法进行检测。
[0418] 此处使用的术语“单克隆抗体”是指从大量同质抗体中获得的一种抗体,即,由相同的抗体组成的抗体群,但可能少量提呈的自然突变除外。此处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具体包括嵌合“抗体,其中一部分重链和/或轻链与从特定物种中获得的抗体或属于特定抗体类型和分类型抗体的相应序列相同(同质),同时,剩余链与从其他物种中获得的抗体或属于特定抗体类型和子类型抗体的相应序列以及这些抗体的片段相同(同质),只要他们表现出预期的拮抗活性(美国4816567号专利,其在此以其整体并入)。
[0419] 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可能使用杂交瘤方法制得。在杂交瘤方法中,老鼠或其他适当的宿主动物,通常用免疫制剂以引发产生或能产生将特异性结合至免疫制剂的抗体。或者,淋巴细胞可在体外进行免疫。
[0420] 单克隆抗体也可由DNA重组方法制得,如:美国4816567号专利所述。编码本发明单克隆抗体的DNA可很容易地使用传统程序进行分离和测序(例如:通过使用能与编码鼠抗体重链和轻链的基因特异性结合的寡核苷酸探针)。
[0421] 体外方法也适用于制备单价抗体。抗体消化以产生抗体的片段,尤其是Fab片段,可以通过使用本领域已知的常规技术完成。例如,可以通过使用木瓜蛋白酶完成消化。木瓜蛋白酶消化的实施例在WO 94/29348和美国4342566号专利中有描述。抗体的木瓜蛋白酶消化通常产生两种相同的抗原结合性片段,称为Fab片段(每个片段都有一个抗原结合点)和残余Fc片段。胃蛋白酶处理产生一个F(ab′)2片段和一个pFc′片段。
[0422] 抗体片段,不论其是否附着于其他序列,均可包括特定区域或特定氨基酸残基的插入、删除、替换、或其他选择性修饰,但前提是,片段的活性与非修饰的抗体或抗体片段相比没有显著的改变或损害。这些修饰可提供一些额外的属性,如:删除/添加可与二硫键结合的氨基酸,以增加其生物寿命、改变其分泌特性等。在任何情况下,抗体片段必须拥有生物活性的特性,如:结合活性、调节结合域的结合力等。抗体的功能性或活性区域可通过蛋白特定区域的基因突变、随后表达和测试所表达的多肽进行确定。这些方法为本行业技术人员所熟知,可包括编码抗体片段的核酸的特定位点基因突变。
[0423] 本发明的抗体可进一步包括人源化抗体或人抗体。非人(如:鼠)抗体的人源化形式为嵌合抗体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链或其片段(如:Fv、Fab、Fab′或抗体的其他抗原结合序列),其中包含从非人免疫球蛋白中获得的最小序列。人源化抗体包括人免疫球蛋白(受体抗体),其中来自受体互补决定区(CDR)的残基被来自非人物种(供体抗体)(如具有与其特异性、亲和力和能力的小鼠、大鼠或兔子)CDR的残基取代。在某些情况下,人类免疫球蛋白的Fv框架(FR)残基被相应的非人残基取代。人源化抗体可能还包括既非受体抗体、也非输入CDR或框架序列中发现的残基。一般来说,人源化抗体将包括几乎所有的至少一个、通常为二个可变域,其中,全部或几乎全部的CDR区域均对应于非人免疫球蛋白的区域并且全部或几乎全部的FR区域均为人免疫球蛋白相同序列的区域。理想情况是,人源化抗体还将包括至少免疫球蛋白恒定区(Fc)的一部分,通常是人免疫球蛋白的恒定区的一部分。
[0424] 人源化非人抗体的方法为本行业所熟知。一般来说,人源化抗体具有一个或多个从非人源头引入的氨基酸残基。这些非人氨基酸残基往往被称为“输入”残基,通常从“输入”可变域中获得。人源化基本上可以通过将啮齿动物CDR或CDR序列取代为相应的人抗体序列而完成。因此,这种“人源化”抗体为嵌合抗体(美国4816567号专利),其中大大少于完整的人可变域被来自于非人物种的相应序列取代。在实践中,人源化抗体通常为人抗体,其中有些CDR残基以及可能的一些FR残基被来自啮齿动物抗体中的类似位点的残基取代。
[0425] 可使用免疫后在内源性免疫球蛋白产生缺失时能产生完整人抗体的转基因动物(如:小鼠)。例如,它被描述为,嵌合和种系突变小鼠中的抗体重链连接区域基因的纯合性缺失导致内源性抗体生成的完全抑制。在此种系变种小鼠中人种系免疫球蛋白基因数组的转移在抗原挑战后将导致人抗体的生成。人抗体也可在噬菌体展示库中产生。
[0426] 本发明的抗体优选为通过药用载体的形式给予受试者。通常,在制剂中使用适量的药用盐,以使制剂等渗。药用载体的例子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氏液和葡萄糖溶液。溶液的pH值优选为约5至8,更优选为约7至7.5。此外,载体还包括缓释制剂,如:含有抗体的固体疏水性聚合物半透性基质,其中基质为有形物品形式,如:薄膜、脂质体或微粒。本行业的技术人员熟知,某些载体可能为更优选,取决于例如,抗体的给药途径和浓度。
[0427] 该抗体可通过注射(如:静脉内、腹腔内、皮下、肌肉内)或通过输注等其他方法给予受试者、患者或细胞,确保其以有效的形式传输到血液中。这些抗体也可以通过瘤内或瘤周途径给予,从而发挥局部和全身的治疗作用。局部或静脉注射为优选。
[0428] 抗体给药的有效剂量和时间表可根据经验确定,并且作出此类决定属本行业的技术范围内。本行业的技术人员会明白,必须给予的抗体剂量根据以下因素会有所不同,例如:接受抗体的受试者、给药途径、使用的抗体以及其他正在使用的药物的特定类型。单独使用的抗体的通常日剂量可能为约1μg/kg至最多100mg/kg体重或更多,这取决于上述因素。给予抗体,优选为治疗黑色素瘤后,治疗抗体的疗效可通过技术人员熟知的不同方法评估。例如:接受治疗的受试者癌症的大小、数量和/或分布可使用标准肿瘤成像技术进行监测。因治疗而给予的抗体与不给予抗体时的病程相比,可阻止肿瘤生长、导致肿瘤缩小、和/或阻止新肿瘤的发展,这样的抗体是一种有效治疗癌症的抗体。
[0429]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制备识别特异性肽-MHC复合物的可溶性T细胞受体(sTCR)的一种方法。这种可溶性T细胞受体可从特异性T细胞克隆中产生,并且它们的亲和力可以通过互补决定区靶向诱变而增加。为了T细胞受体选择之目的,可以使用噬菌体展示(美国2010/0113300,(Liddy et al.,2012))。为了在噬菌体展示期间以及实际使用为药物时稳定T细胞受体之目的,可通过非天然二硫键、其他共价键(单链T细胞受体)或通过二聚化结构域连接α和β链(Boulter et al.,2003;Card et al.,2004;Willcox et al.,1999)。
T细胞受体可以连接到毒素、药物、细胞因子(参见US 2013/0115191)、域招募效应细胞,如抗CD3域等,以便对靶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此外,它可能表达于用于过继转移的T细胞。进一步的信息可在WO2004/033685A1和WO 2004/074322A1中找到。sTCR的组合在WO 2012/
056407A1中进行了描述。WO 2013/057586A1中公开了制备的进一步的方法。
[0430] 此外,可用本发明的肽和/或TCR或抗体或其他结合分子在活检样本的基础上验证病理师对癌症的诊断。
[0431] 该抗体或TCR也可用于体内诊断实验。一般来说,抗体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如:111In、99Tc、14C、131I、3H、32P或35S),从而可免疫闪烁扫描法使肿瘤局限化。在一实施方案中,其中的抗体或片段与两个或两个以上选自包括上述蛋白的组的蛋白质靶目标细胞外域结
合,并且亲和力值(Kd)低于1 x 10μM。
[0432] 诊断用抗体可通过各种影像学方法使用适合检测的探针进行标记。探针检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荧光、光、共聚焦和电镜方法;磁共振成像光谱学技术;透视、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合适的探针包括但不限于,荧光素、罗丹明、曙红及其它荧光团、放射性同位素、黄金、钆和其他稀土、顺磁铁、氟-18和其他正电子发射放射性核素。此外,探针可能是双功能或多功能的,并且用一种以上的上述方法可进行检测。这些抗体可用所述的探针直接或间接进行标记。抗体探针的连接,包括探针的共价连接、将探针融合入抗体、以及螯合化合物的共价连接从而结合探针、以及其他本行业熟知的方法。对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疾病组织样本可能是新鲜或冷冻或可能包埋于石蜡中以及用福尔马林等防腐剂固定。固定或包埋的切片包括与标记一抗和二抗接触的样本,其中该抗体用于检测原位蛋白的表达。
[0433]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包括一种体外制备激活的T细胞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T细胞与载有抗原的人MHC分子在体外接触足够的一段时间,这些分子在合适的抗原提呈细胞表面表达,从而以抗原特异性方式激活T细胞,其中所述抗原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肽。优选情况是足够量的抗原与抗原提呈细胞一同使用。
[0434] 优选情况是,哺乳动物细胞的TAP肽转运载体缺乏或水平下降或功能降低。缺乏TAP肽转运载体的适合细胞包括T2、RMA-S和果蝇细胞。TAP是与抗原加工相关的转运载体。
[0435] 人体肽载入的缺陷细胞株T2从属美国菌种保藏中心(ATCC,12301 Parklawn Drive,Rockville,马里兰州20852,美国)目录号CRL1992;果蝇细胞株Schneider 2号株从属ATCC目录CRL 19863;小鼠RMA-S细胞株Ljunggren等人描述过(Ljunggren and Karre,
1985)。
[0436] 优选情况是,宿主细胞在转染前基本上不表达MHC I类分子。刺激因子细胞还优选为表达对T细胞共刺激信号起到重要作用的分子,如,B7.1、B7.2、ICAM-1和LFA 3中的任一种分子。大量MHC 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核酸序列可从GenBank和EMBL数据库中公开获得。
[0437] 当MHC I类表位用作一种抗原时,T细胞为CD8阳性T细胞。
[0438] 如果抗原提呈细胞受到转染而表达这种表位,则优选的细胞包括一个表达载体,该载体有能力表达含SEQ ID NO:1至SEQ ID NO:237的肽或变体氨基酸序列。
[0439] 可使用其他一些方法来体外生成T细胞。例如,自体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可用于生成CTL。Plebanski等人在(Plebanski et al.,1995)使用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PLB)制得T细胞。另外,也可能用肽或多肽脉冲处理树突状细胞或通过与重组病毒感染而制成自体T细胞。此外,B细胞可用于制备自体T细胞。此外,用肽或多肽脉冲处理或用重组病毒感染的巨噬细胞可用于配制自体T细胞。S.Walter等人在(Walter et al.,2003)中描述了通过使用人工抗原提呈细胞(aAPC)体外激活T细胞,这也是生成作用于所选肽的T细胞的一种合适方法。在本发明中,根据生物素:链霉素生物化学方法通过将预制的MHC:肽复合物耦合到聚苯乙烯颗粒(微球)而生成aAPC。该系统实现了对aAPC上的MHC密度进行精确调节,这使得可以在血液样本中选择地引发高或低亲合力的高效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除了MHC:肽复合物外,aAPC还应携运含共刺激活性的其他蛋白,如耦合至表面的抗-CD28抗体。此外,此类基于aAPC的系统往往需要加入适当的可溶性因子,例如,诸如白细胞介素12的细胞因子。
[0440] 也可用同种异体细胞制得T细胞,在WO 97/26328中详细描述了一种方法,以参考文献方式并入本文。例如,除了果蝇细胞和T2细胞,也可用其他细胞来提呈肽,如CHO细胞、杆状病毒感染的昆虫细胞、细菌、酵母、牛痘感染的靶细胞。此外,也可使用植物病毒(例如,参阅Porta等人在(Porta et al.,1994)中描述了将豇豆花叶病毒开发为一种提呈外来肽的高产系统。
[0441] 被激活的T细胞直接针对本发明中的肽,有助于治疗。因此,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用本发明前述方法制得的激活T细胞。
[0442] 按上述方法制成的激活T细胞将会有选择性地识别异常表达含SEQ ID NO:1至SEQ ID NO 237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0443] 优选情况是,T细胞通过与其含HLA/肽复合物的TCR相互作用(如,结合)而识别该细胞。T细胞是杀伤患者靶细胞方法中有用的细胞,其靶细胞异常表达含本发明中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此类患者给予有效量的激活T细胞。给予患者的T细胞可能源自该患者,并按上述方法激活(即,它们为自体T细胞)。或者,T细胞不是源自该患者,而是来自另一个人。当然,优选情况是该供体为健康人。发明人使用“健康个体”是指一个人一般状况良好,优选为免疫系统合格,更优选为无任何可很容易测试或检测到的疾病。
[0444] 根据本发明,CD8-阳性T细胞的体内靶细胞可为肿瘤细胞(有时表达MHC-II类抗原)和/或肿瘤周围的基质细胞(肿瘤细胞)(有时也表达MHC-II类抗原;(Dengjel et al.,
2006))。
[0445] 本发明所述的T细胞可用作治疗性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因此,本发明也提出了一种杀伤患者靶细胞的方法,其中患者的靶细胞异常表达含本发明中氨基酸序列的多肽,该方法包括给予患者上述有效量的T细胞。
[0446] 发明人所用的“异常表达”的意思还包括,与正常组织表达水平相比,多肽过量表达,或该基因在肿瘤起源的组织中未表达而在肿瘤中表达。“过量表达”是指多肽水平至少为正常组织中的1.2倍;优选为至少为正常组织中的2倍,更优选为至少5或10倍。
[0447] T细胞可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制得(如,上述方法)。
[0448] T细胞继转移方案为本领域所熟知的方案。综述可发现于:Gattioni et al.和Morgan et al.(Gattinoni et al.,2006;Morgan et al.,2006)。
[0449]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包括使用与MHC复合的肽,以生成T细胞受体,其核酸被克隆并被引入至宿主细胞,优选为T细胞。然后,该通过基因工程改变的T细胞可转给患者用于癌症治疗。
[0450] 本发明的任一分子(即肽、核酸、抗体、表达载体、细胞,激活T细胞、T细胞受体或编码核酸)都有益于治疗疾病,其特点在于细胞逃避免疫反应的打击。因此,本发明的任一分子都可用作药剂或用于制造药剂。这种分子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本发明中的其他分子或已知分子联合使用。
[0451]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试剂盒,其包括:
[0452] (a)一个容器,包含上述溶液或冻干粉形式的药物组合物;
[0453] (b)可选的第二个容器,其含有冻干粉剂型的稀释剂或重构液;和
[0454] (c)可选的(i)溶液使用或(ii)重构和/或使用冻干制剂的说明。
[0455] 该试剂盒还步包括一个或多个(iii)缓冲剂,(iv)稀释剂,(v)过滤液,(vi)针,或(v)注射器。容器最好是瓶子、小瓶、注射器或试管,可以为多用途容器。药物组合物最好是冻干的。
[0456] 本发明中的试剂盒优选包含一种置于合适容器中的冻干制剂以及重组和/或使用说明。适当的容器包括,例如瓶子、西林瓶(如双室瓶)、注射器(如双室注射器)和试管。该容器可能由多种材料制成,如玻璃或塑料。试剂盒和/或容器最好有容器或关于容器的说明书,指明重组和/或使用的方向。例如,标签可能表明冻干剂型将重组为上述肽浓度。该标签可进一步表明制剂用于皮下注射。
[0457] 存放制剂的容器可使用多用途西林瓶,使得可重复给予(例如,2-6次)重组剂型。该试剂盒可进一步包括装有合适稀释剂(如碳酸氢钠溶液)的第二个容器。
[0458] 稀释液和冻干制剂混合后,重组制剂中的肽终浓度优选为至少0.15mg/mL/肽(=75μg),不超过3mg/mL/肽(=1500μg)。该试剂盒还可包括商业和用户角度来说可取的其他材料,包括其他缓冲剂、稀释剂,过滤液、针头、注射器和带有使用说明书的包装插页。
[0459] 本发明中的试剂盒可能有一个单独的容器,其中包含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制剂,该制剂可有其他成分(例如,其他化合物或及其药物组合物),也可无其他成分,或者每种成分都有其不同容器。
[0460] 优选情况是,本发明的试剂盒包括与本发明的一种制剂,包装后与第二种化合物(如佐剂(例如GM-CSF)、化疗药物、天然产品、激素或拮抗剂、抗血管生成剂或抑制剂、凋亡诱导剂或螯合剂)或其药物组合物联合使用。该试剂盒的成分可进行预络合或每种成分在给予患者之前可放置于单独的不同容器。该试剂盒的成分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溶液,优选为水溶液,更优选为无菌水溶液。该试剂盒的成分也可为固体形式,加入合适的溶剂后转换为液体,最好放置于另一个不同的容器中。
[0461] 治疗试剂盒的容器可能为西林瓶、试管、烧瓶、瓶子、注射器、或任何其他盛装固体或液体的工具。通常,当成分不只一种时,试剂盒将包含第二个西林瓶或其他容器,使之可以单独定量。该试剂盒还可能包含另一个装载药用液体的容器。优选情况是,治疗试剂盒将包含一个设备(如,一个或多个针头、注射器、滴眼器、吸液管等),使得可注射本发明的药物(本试剂盒的组合物)。
[0462] 本发明的药物配方适合以任何可接受的途径进行肽给药,如口服(肠道)、鼻内、眼内、皮下、皮内、肌内,静脉或经皮给药。优选为皮下给药,最优选为皮内给药,也可通过输液给药。
[0463] 由于本发明的肽从黑色素瘤中分离而得,因此,本发明的药剂优选用于治疗黑色素瘤。
[0464]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为个体患者制备个体化药物的一种方法,其中包括:制造含选自预筛选TUMAP存储库至少一种肽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药物组合物中所用的至少一种肽选择为适合于个体患者。在一项实施方案中,药物组合物为一种疫苗。该方法也可以改动以产生下游应用的T细胞克隆物,如:TCR隔离物或可溶性抗体和其他治疗选择。
[0465] “个体化药物”是指专门针对个体患者的治疗,将仅用于该等个体患者,包括个体化活性癌症疫苗以及使用自体组织的过继细胞疗法。
[0466] 如本文所述,“存储库”应指已经接受免疫原性预筛查和/或在特定肿瘤类型中过量提呈的一组或一系列肽。“存储库”一词并不暗示,疫苗中包括的特定肽已预先制造并储存于物理设备中,虽然预期有这种可能性。明确预期所述肽可以用于新制造每种个体化疫苗,也可能被预先制造和储存。存储库(例如,数据库形式)由肿瘤相关肽组成,其在各种HLA-A HLA-B和HLA-C等位基因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中高度过度表达。其可能含有包括MHC I类和MHC II类肽或延长的MHC I类肽。除了从几种黑色素瘤组织中采集的肿瘤相关肽外,存储库还可能包含HLA-A*02和HLA-A*24标记肽。这些肽可对TUMAP诱导的T细胞免疫进行量化比较,从而可得出疫苗抗肿瘤反应能力的重要结论。其次,在没有观察到来自患者“自身”抗原TUMAP的任何疫苗诱导的T细胞反应时,它们可作为来自“非自身”抗原的重要阳性对照肽。第三,它还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得出结论。
[0467] 存储库的TUMAP通过使用一种功能基因组学方法进行鉴定,该方法结合了基因表达分析、质谱法和T细胞免疫学 。该方法确保了只选择真实存在于高百分比
肿瘤但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仅很少量表达的TUMAP用于进一步分析。对于初始肽的选择,患者黑色素瘤样本和健康供体的血液以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分析:
[0468] 1.肿瘤材料的HLA配体用质谱法确定;
[0469] 2.使用全基因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分析法用于确定恶性肿瘤组织(小细胞肺癌)与一系列正常器官和组织相比过度表达的基因;
[0470] 3.确定的HLA配体与基因表达数据进行比较。肿瘤组织上过度提呈或选择性提呈的肽,优选为第2步中检测到的选择性表达或过量表达基因所编码的考虑为多肽疫苗的合适候选TUMAP;
[0471] 4.文献检索以确定更多证据以支持确认为TUMP的肽的相关性;
[0472] 5.mRNA水平过度表达的相关性通过由第3步选定的在肿瘤组织上的TUMAP的重新检测以及在健康组织上的缺乏(或低频率)而确定;
[0473] 6.为了评估通过选定的肽诱导体内T细胞反应是否可行,使用健康供体以及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人T细胞进行体外免疫原性测定。
[0474] 一方面,在将所述肽加入存储库之前,对其进行筛查以了解免疫原性。举例来说(但不限于此),纳入存储库的肽的免疫原性的确定方法包括体外T细胞激活,具体为:用装载肽/MHC复合物的人工抗原提呈细胞和抗CD28抗体反复刺激来自健康供体的CD8+T细胞。
[0475] 这种方法优选用于罕见癌症以及有罕见表达谱的患者。与含目前开发为固定组分的多肽鸡尾酒相反的是,存储库可将肿瘤中抗原的实际表达于疫苗进行更高程度的匹配。在多目标方法中,每名患者将使用几种“现成”肽的选定单一肽或组合。理论上来说,基于从
50抗原肽库中选择例如5种不同抗原肽的一种方法可提供大约170万种可能的药物产品
(DP)组分。
[0476] 在一方面,使用本发明此处或后文所述的方法,基于个体患者的适合性,选择所述肽以包含在疫苗中。
[0477] HLA表型、转录和肽组学资料从患者的肿瘤材料和血液样本中收集,以确定最合适每名患者且含有“存储库”和患者独特(即突变)TUMAP的肽。将选择的那些肽选择性地或过度表达于患者肿瘤中,并且可能的情况下,如果用患者个体PBMC进行检测,则表现出很强的体外免疫原性。
[0478] 优选的情况是,疫苗所包括的肽的一种确定方法包括:(a)识别由来自个体患者肿瘤样本提呈的肿瘤相关肽(TUMAP);(b)将(a)中鉴定的肽与上述肽的存储库(数据库)进行比对;且(c)从存储库(数据库)中选择与患者中确定的肿瘤相关肽相关的至少一种肽。例如,肿瘤样本提呈的TUMAP的鉴定方法有:(a1)将来自肿瘤样本的表达数据与所述肿瘤样本组织类型相对应的正常组织样本的表达数据相比对,以识别肿瘤组织中过量表达或异常表达的蛋白;以及(a2)将表达数据与结合到肿瘤样本中I类MHC和/或II类分子的MHC配体序列相关联,以确定来源于肿瘤过量表达或异常表达的蛋白质的MHC配体。优选情况是,MHC配体的序列的确定方法是:洗脱来自肿瘤样本分离的MHC分子结合肽,并对洗脱配体进行测序。优选情况是,肿瘤样本和正常组织从同一患者获得。
[0479] 除了使用存储库(数据库)模型选择肽以外,或作为一种替代方法,TUMAP可能在新患者中进行鉴定,然后列入疫苗中。作为一种实施例,患者中的候选TUMAP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鉴定:(a1)将来自肿瘤样本的表达数据与所述肿瘤样本组织类型相对应的正常组织样本的表达数据相比对,以识别肿瘤组织中过量表达或异常表达的蛋白;以及(a2)将表达数据与结合到肿瘤样本中I类MHC和/或II类分子的MHC配体序列想关联,以确定来源于肿瘤过量表达或异常表达的蛋白质的MHC配体。作为另一实施例,蛋白的鉴定方法为可包含突变,其对于肿瘤样本相对于个体患者的相应正常组织是独特的,并且TUMAP可通过特异性靶向作用于变异来鉴定。例如,肿瘤以及相应正常组织的基因组可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方法进行测序:为了发现基因蛋白质编码区域的非同义突变,从肿瘤组织中萃取基因组DNA和RNA,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提取正常非突变基因组种系DNA。运用的NGS方法只限于蛋白编码区的重测序(外显子组重测序)。为了这一目的,使用供货商提供的靶序列富集试剂盒来捕获来自人样本的外显子DNA,随后使用HiSeq2000(Illumina公司)进行测序。此外,对肿瘤的mRNA进行测序,以直接定量基因表达,并确认突变基因在患者肿瘤中表达。得到的数以百万计的序列读数通过软件算法处理。输出列表中包含突变和基因表达。肿瘤特异性体突变通过与PBMC衍生的种系变化比较来确定,并进行优化。然后,为了存储库可能测试新确定的肽了解如上所述的免疫原性,并且选择具有合适免疫原性的候选TUMAP用于疫苗。
[0480] 在一个示范实施方案中,疫苗中所含肽通过以下方法确定:(a)用上述方法识别由个体患者肿瘤样本提呈的肿瘤相关肽(TUMAP);(b)将(a)中鉴定的肽与肿瘤中(与相应的正常组织相比)经过免疫原性和过量提呈预筛查的肽库进行比对;(c)从存储库中选择与患者中确定的肿瘤相关肽相关的至少一种肽;及(d)可选地选择至少一种在(a)中新确定的肽,确认其免疫原性。
[0481] 在一个示范实施方式中,疫苗中所含肽通过以下方法确定:(a)识别由来自个体患者肿瘤样本提呈的肿瘤相关肽(TUMAP);以及(b)在(a)中选择至少一种新确定的肽,并确认其免疫原性。
[0482] 一旦选定了用于个体化肽疫苗的肽时,则产生疫苗。该疫苗优选为一种液体制剂,包括溶解于20-40%DMSO之间,优选为约30-35%DMSO,例如,约33%DMSO中的个体肽。
[0483] 列入产品的每种肽都溶于DMSO中。单个肽溶液浓度的选择取决于要列入产品中的肽的数量。单肽-DMSO溶液均等混合,以实现一种溶液中包含所有的肽,且浓度为每肽~2.5mg/ml。然后该混合溶液按照1∶3比例用注射用水进行稀释,以达到在33%DMSO中每肽
0.826mg/ml的浓度。稀释的溶液通过0.22μm无菌筛检程序进行过滤。从而获得最终本体溶液。
[0484] 最终本体溶液填充到小瓶中,在使用前储存于-20℃下。一个小瓶包含700uL溶液,其中每种肽含有0.578mg。其中的500μL(每种肽约400μg)将用于皮内注射。
[0485] 本发明的肽除了用于治疗癌症,也可用于诊断。由于肽由黑色素瘤细胞产生,并且已确定这些肽在正常组织中不存在或水平较低,因此这些肽可用于诊断癌症是否存在。
[0486] 血液样本中组织活检物含权利要求的肽,可有助于病理师诊断癌症。用抗体、质谱或其他本领域内已知的方法检测某些肽可使病理师判断该组织样本为恶性的还是炎症或一般病变,也可用作黑色素瘤的生物标志物。肽基团的提呈使得能对病变组织进行分类或进一步分成子类。
[0487] 对病变标本中肽的检测使得能对免疫系统治疗方法的利益进行判断,特别是如果T-淋巴细胞已知或预计与作用机制有关。MHC表达的缺失是一种机制,充分说明了哪些受感染的恶性细胞逃避了免疫监视。因此,肽的提呈表明,分析过的细胞并没有利用这种机制。
[0488] 本发明的肽可用于分析淋巴细胞对肽的反应(如T细胞反应),或抗体对肽或MHC分子络合的肽发生的反应。这些淋巴细胞反应可以作为预后指标,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的治疗。这些反应也可以用作免疫疗法中的替代反应指标,旨在以不同方式诱导淋巴细胞反应,如接种蛋白疫苗、核酸、自体材料、淋巴细胞过继转移。基因治疗中,淋巴细胞对肽发生的反应可以在副作用的评估中考虑。淋巴细胞反应监测也可能成为移植疗法随访检查中的一种有价值的工具,如,用于检测移植物抗宿主和宿主抗移植物疾病。
[0489] 下列描述优选方案的实施例将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并参照随附图表(但是不仅限于此)。考虑到本发明的目的,文中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在本文中。

附图说明

[0490] 图1A至1D显示了正常组织(白色柱)和黑色素瘤(黑色柱)中各种肽的过量提呈。图1A)基因符号:S100A1,肽:FLDVKELML (SEQ ID NO.:1),从左至右的组织:4脂肪组织,5肾上腺,24血细胞,15血管,10骨髓,14大脑,7乳房,7食道,2眼,3胆囊,16心,17肾,20大肠,24肝,
49肺,7淋巴结,12神经,2卵巢,8胰腺,6甲状旁腺,1腹膜,5垂体腺,7胎盘,1胸膜,3前列腺,7唾液腺,5骨骼肌,3小肠,12脾,5胃,5睾丸,2胸腺,2甲状腺,11气管,7输尿管,8膀胱,6子宫,
12皮肤,18黑色素瘤。图1B)基因符号:EXTL1,肽:VLFKDPVSV (SEQ ID NO.:3),从左至右的组织:4脂肪组织,5肾上腺,24血细胞,15血管,10骨髓,14大脑,7乳房,7食道,2眼,3胆囊,16心,17肾,20大肠,24肝,49肺,7淋巴结,12神经,2卵巢,8胰腺,6甲状旁腺,1腹膜,5垂体腺,7胎盘,1胸膜,3前列腺,7唾液腺,5骨骼肌,3小肠,12脾,5胃,5睾丸,2胸腺,2甲状腺,11气管,
7输尿管,8膀胱,6子宫,12皮肤,18黑色素瘤。图1C)基因符号:HMCN1,肽:IQSETTVTV(SEQ ID NO.:13),从左至右的组织:4脂肪组织,5肾上腺,24血细胞,15血管,10骨髓,14大脑,7乳房,
7食道,2眼,3胆囊,16心,17肾,20大肠,24肝,49肺,7淋巴结,12神经,2卵巢,8胰腺,6甲状旁腺,1腹膜,5垂体腺,7胎盘,1胸膜,3前列腺,7唾液腺,5骨骼肌,3小肠,12脾,5胃,5睾丸,2胸腺,2甲状腺,11气管,7输尿管,8膀胱,6子宫,12皮肤,18黑色素瘤。图1D)基因符号:TMEM17,肽:NLQEKVPEL(SEQ ID NO.:7),从左至右的样本:14癌组织(1脑癌,1乳腺癌,1头颈癌,3肺癌,1骨髓细胞癌,1卵巢癌,1胰腺癌,4黑色素瘤,1子宫癌)。图1E)至1J)显示了各种肽在不同癌症组织中的过度提呈(黑点)。上面部分:根据技术重复测量值的中值MS信号强度绘制为点,单一HLA-A*02阳性正常组织为灰色点,检测到该肽的肿瘤样本为黑点。肿瘤和正常样本按照器官起源分组,箱须图代表了多个样本归一化信号强度的中位数,第25和第75百分位(箱)以及最小值和最大值(须)。正常器官根据风险类别排列顺序(血细胞、血管、脑、肝、肺:高风险,灰色点;生殖器官、乳腺、前列腺:低风险,灰色点;所有其他器官:中等风险;灰色点)。下面部分:每个器官的相对肽检测频率显示为脊柱图。图表下面的数字表示每个器官分析的总样本数中检测到肽的样本数(正常样本N=526,肿瘤样本N=562)。如果在一个样本上检测到肽,但因技术原因无法量化,则该样本纳入检测频率图中,但图表上部分不显示任何点。组织(从左到右):正常样本:血细胞;bloodvess(血管);脑;心;肝;肺;脂肪(脂肪组织);adren.gl.(肾上腺);胆管;膀胱;BM(骨髓);软骨;esoph(食管);眼;gallb(胆囊);头颈部;肾;large_int(大肠);LN(淋巴结);神经;胰腺;parathyr(甲状旁腺);perit(腹膜);
pituit(垂体);胸膜;skel.mus(骨骼肌);皮肤;small_int(小肠);脾;胃;甲状腺;气管;输尿管;乳房;卵巢;胎盘;前列腺;睾丸;胸腺;子宫。肿瘤样本:AM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BRCA:
乳腺癌;CCC:胆管细胞癌;CL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RC:结直肠癌;GBC:胆囊癌;GBM:胶质母细胞瘤;GC:胃癌;GEJC:胃贲门食管癌;HCC:肝细胞癌;HNSCC:头颈癌;MEL:黑色素瘤;
NHL:非霍奇金淋巴瘤;NSCLC:非小细胞肺癌;OC:卵巢癌;OSCAR:食管癌;PACA:胰腺癌;
PRCA:前列腺癌;RCC:肾细胞癌;SCLC:小细胞肺癌;UBC:膀胱癌;UEC:子宫内膜癌。图1E)基因符号:HLA-B、HLA-C,肽:VLAVLGAVVAV(SEQ ID NO:19),图1F)基因符号:PARVA,肽:
SLVAILHLL(SEQ ID NO:24),图1G)基因符号:METAP2,肽:TMIEICEKL(SEQ ID NO:118),图
1H)基因符号:UTP20,肽:QLMEGKVVL(SEQ ID NO:120),图1I)基因符号:SNRPN,肽:
FLGEPASYLYL(SEQ ID NO:151),图1J)基因符号:IPO9,肽:SILDGLIHL(SEQ ID NO.:209)。
[0491] 图2A至2C显示了本发明的源基因的代表性表达特征,这些基因在一系列正常组织(白色柱)的黑色素瘤中以及10个黑色素瘤样本(黑色柱)中高度过度表达或专门表达。从左到右的组织:6动脉、2血细胞、2大脑、1心脏、2肝、3肺、2静脉、1脂肪组织、1肾上腺、5骨髓、1软骨、1结肠、1食管、2眼睛、2胆囊、2头颈和唾液腺、1肾脏、6淋巴结、4胰腺、2末梢神经、2脑下垂体、1直肠、2骨骼肌、1皮肤、1小肠、1脾脏、1胃、1甲状腺、7气管、1膀胱、1乳腺、5卵巢、5胎盘、1前列腺、1睾丸、1胸腺、1子宫、10黑色素瘤。图2A)基因符号:SLC24A5,图2B)基因符号:SLC45A2,图2C)基因符号:FMN1。
[0492] 图3显示了示例性的免疫原性资料:肽特定多聚体染色后流式细胞仪结果。
[0493] 图4显示健康HLA-A*02+供体的肽特异性CD8+T细胞体外反应的示例性结果。CD8+T细胞制备的方法为:使用抗CD28mAb和HLA-A*02涂层的人工APC分别与SeqID No 8肽(A,左图)、SeqID No 12肽(B,左图)和SeqID No 155肽(C,左图)合成。经过12个周期的刺激后,用A*02/SeqID No 8(A)、A*02/SeqID No 3(B)或A*02/SeqID No 155(C)的2D多聚体染色法对肽反应性细胞进行检测。右图(A、B和C)显示用不相关A*02/肽复合体刺激的细胞对照染色。活单细胞在CD8+淋巴细胞上得到门控。Boolean门控帮助排除用不同肽特定的多聚体检测的假阳性事件。提示了特异性多聚体+细胞和CD8+淋巴细胞的频率。
[0494] 实施例
[0495] 实施例1细胞表面提呈的肿瘤相关肽的识别和定量
[0496] 组织样本
[0497] 患者的肿瘤组织获得自:Asterand(Detroit,密歇根州,美国&Royston,赫特福德郡,英国)、ProteoGenex Inc.(Culver City,加州,美国)、Tissue Solutions Ltd(格拉斯哥,英国)、海德堡大学医院(海德堡,德国)和蒂宾根大学医院(蒂宾根,德国)。
[0498] 正常组织获得自Asterand(Detroit,密歇根州,美国&Royston,赫特福德郡,英国)、Bio-Options Inc.(Brea,加州,美国)、BioServe(Beltsville,马里兰州,美国)、Capital BioScience Inc.(Rockville,马里兰州,美国)、Geneticist Inc.(Glendale,加州,美国)、京都府立医科大学(KPUM)(京都,日本)、ProteoGenex Inc.(Culver City,加州,美国)、Tissue Solutions Ltd(格拉斯哥,英国)、日内瓦大学医院(日内瓦,瑞士)、海德堡大学医院(海德堡,德国)、慕尼黑大学医院(慕尼黑,德国)、蒂宾根大学医院( 德国)。
[0499] 所有患者在手术或尸检前都获得了书面知情同意。切除后组织立即进行冷休克处理,在分离TUMAP前储存于-70℃或以下。
[0500] 从组织样本中分离HLA肽
[0501] 根据方案(Falk et al.,1991;Seeger et al.,1999)略加修改,使用HLA-A*02特异性抗体BB7.2、HLA-A、HLA-B、HLAC特异性抗体W6/32、CNBr活化的琼脂糖凝胶、酸处理和超滤方法以免疫沉淀法从实体组织中获得了冷冻组织样本的HLA肽库。
[0502] 质谱分析
[0503] 获得的HLA肽库根据其疏水性用反相色谱(nanoAcquity UPLC system,Waters)分离,洗脱肽用装有电喷雾源的LTQ-velos融合杂交质谱(ThermoElectron)进行了分析。肽库被直接加载填充有1.7μm C18反相材料(Waters)的分析用熔炼石英微毛细管柱(75μm内径x 250mm),应用流速为400nL每分钟。随后,使用来自流速为300nL每分钟、浓度为10%至33%溶剂B中的两步180分钟二元梯度法对肽进行分离。梯度由溶剂A(含0.1%甲酸的水)和溶剂B(含0.1%甲酸的乙腈)。金膜玻璃毛细管(PicoTip,New Objective)用于引入到纳升电喷雾源。使用前5(TOP5)策略在数据依赖模式下操作LTQ-Orbitrap质谱仪。简言之,首先以高精确质量完全扫描在orbitrap开始一个扫描周期(R=30 000),之后用先前选定离子的动态排除技术在orbitrap中对5种含量最为丰富的前体离子进行MS/MS扫描(R=7500)。串联质谱以SEQUEST和另一种手动控制器进行解读。生成的自然肽破碎模式与合成序列相同参考肽的破碎模式进行比较后,确保了被识别的肽序列。
[0504] 无标记相对LC-MS定量透过离子计数(即透过LC-MS功能提取和分析)来进行(Mueller et al.,2007)。该方法假定肽的LC-MS信号区域与样本中其丰度相关。提取的特征透过充电状态去卷积和保留时间校准进行进一步处理(Mueller et al.,2008;Sturm et al.,2008)。最后,所有的LC-MS特征与序列鉴定结果交叉引用,以将不同样本和组织的定量数据与肽呈递特征结合。定量数据根据集中数据以两层方式进行正态化处理,以说明技术和生物学复制变异。因此,每个被识别的肽均可与定量资料相关,从而可得出样本和组织之间的相对定量。此外,对候选肽获得的所有定量数据进行手动检查,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并验证自动化分析的准确度。对于每种肽,计算了提呈图,其显示样本平均提呈量以及复制变化。这些特征使黑色素瘤样本与正常组织样本的基线值并列。示范性过度提呈肽的提呈谱示于图1中。示范性肽的提呈分数见表8。
[0505] 表8:提呈分数。该表列出了与一系列正常组织相比在肿瘤上非常高度过量提呈(+++)、与一系列正常组织相比在肿瘤上高度过量提呈(++)或与一系列正常组织相比在肿瘤上过量提呈(+)的HLA-A*02肽。被认为与肿瘤比较相关的一系列正常组织组包括:脂肪组织、肾上腺、血细胞、血管、骨髓、脑、食道、眼、胆囊、心脏、肾、大肠、肝、肺、淋巴结、神经、胰腺、甲状旁腺、腹膜、垂体、胸膜、唾液腺、骨骼肌、皮肤、小肠、脾、胃、胸腺、甲状腺、气管、输尿管、膀胱。
[0506]
[0507]
[0508]
[0509]
[0510]
[0511]
[0512] 实施例2编码本发明肽的基因的表达谱
[0513] 与正常细胞相比在肿瘤细胞上一种肽过度提呈或特定提呈足够其在免疫治疗中有效使用,一些肽为肿瘤特异性的,尽管存在其源蛋白也存在于正常组织中。但是,mRNA表达谱增加了免疫治疗目标肽选择中其他级别的安全性。特别是对于具有高安全性风险的治疗选择,诸如亲和力成熟的TCR,理想的目标肽将来源于对该肿瘤独一无二且不出现于正常组织中的蛋白。
[0514] RNA来源与制备
[0515] 手术切除组织标本按如上所述(参见实施例1)在获得每名患者的书面知情同意后提供。手术后立即速冻肿瘤组织标本,之后在液态氮中用杵臼匀浆。使用TRI试剂(Ambion公司,达姆施塔特,德国)之后用RNeasy(QIAGEN公司,希尔登,德国)清理从这些样本中制备总RNA;这两种方法都根据制造商的方案进行。
[0516] 用于RNASeq实验来自健康人体组织的总RNA获得自:Asterand (Detroit,密歇根州,美国&Royston,赫特福德郡,英国)、BioCat GmbH(海德堡,德国)、BioServe(Beltsville,马里兰州,美国)、Capital BioScience Inc.(Rockville,马里兰州,美国)、Geneticist Inc.(Glendale,加州,美国)、Istituto Nazionale Tumori″Pascale″(那不勒斯,意大利)、ProteoGenex Inc.(Culver City,加州,美国)、海德堡大学医院(海德堡,德国)。
[0517] 用于RNASeq实验来自肿瘤组织的总RNA获得自:Asterand(Detroit,密歇根州,美国&Royston,赫特福德郡,英国)、ProteoGenex Inc.(Culver City,加州,美国)、Tissue Solutions Ltd(格拉斯哥,英国)、蒂宾根大学医院(蒂宾根,德国)。
[0518] 所有RNA样品的质量和数量在Agilent 2100生物分析仪(Agilent,瓦尔特布隆,德国)上使用RNA 6000Pico LabChip试剂盒(Agilent)评估。
[0519] RNA序列实验
[0520] 通过新一代测序技术(RNAseq)由CeGaT(蒂宾根,德国)对肿瘤和正常组织的RNA样本进行基因表达分析。简言之,根据供货商的方案(Illumina Inc.,San Diego,加州,美国),其中包括RNA碎片化、cDNA转化和测序适配器的加入,利用Illumina HiSeq v4试剂盒准备测序文库。从多个样本获得的文库根据制造商的说明等摩尔混合并在Illumina HiSeq 2500序列发生器上测序,产生50bp的单端读数。处理的读数使用STAR软件映像至人类基因组(GRCh38)。根据ENSEMBL序列数据库的说明(En-sembl77),表达数据在转录水平设置为RPKM(每百万映射读数每千碱基读数,由Cufflinks软件生成)并在外显子水平上设置(总读数,由Bedtools软件生成)。外显子读数被归为外显子长度和校准尺寸,以获得RPKM值。
[0521] 本发明的代表性源基因在黑色素瘤中高度过量表达的表达谱如图2所示。进一步代表性基因的表达分数见表9。
[0522] 表9:表达分数。该表列出了与一系列正常组织相比在肿瘤上非常高度过量表达(+++)、与一系列正常组织相比在肿瘤上高度过量表达(++)或与一系列正常组织相比在肿瘤上过量表达(+)的基因的肽。本基线得分根据以下相关正常组织的测量值计算:脂肪组织、肾上腺、动脉、血细胞、骨髓、脑、软骨、结肠、食道、眼、胆囊、头颈和唾液腺、心脏、肾、肝、肺、淋巴结、胰腺、周围神经、垂体、直肠、骨骼肌、皮肤、小肠、脾、胃、甲状腺、气管、膀胱、静脉。如果获得同一组织类型几个样本的表达数据,则使用各样本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计算。
[0523]
[0524]
[0525] 实施例3MHC-I类提呈肽的体外免疫原性
[0526] 为了获得关于本发明TUMAP的免疫原性信息,发明人使用体外T细胞扩增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中该分析方法基于使用装载肽/MHC复合物和抗CD28抗体的人工抗原提呈细胞(aAPC)进行反复刺激。用这种方法,发明人可显示,本发明的HLA-A*0201限制TUMAP具有免疫原性,这表明这些肽为对抗人CD8+前体T细胞的T细胞表位(表10)。
[0527] CD8+T细胞体外启动
[0528] 为了用载有肽-MHC复合物(pMHC)和抗CD28抗体的人工抗原提呈细胞进行体外刺激,发明人首先从德国University clinics Mannheim中获取健康供体CD8微珠(Miltenyi Biotec,贝吉施一格拉德巴赫,德国)透过积极选择白细胞清除术后新鲜HLA-A*02产物而分离出CD8+T细胞。
[0529] PBMC和分离出的CD8+淋巴细胞使用前在T细胞培养基(TCM)中培养,培养基包括RPMI-Glutamax(Invitrogen公司,卡尔斯鲁厄,德国)并补充10%热灭活人AB血清(PAN-
Biotech公司,登巴赫,德国)、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Cambrex公司,科隆,德国),1mM丙酮酸钠(CC Pro公司,Oberdorla,德国)和20μg/ml庆大霉素(Cambrex公司)。在此步骤,2.5ng/ml的IL-7(PromoCell公司,海德堡,德国)和10U/ml的IL-2(Novartis Pharma公司,纽伦堡,德国)也加入TCM。
[0530] 对于pMHC/抗-CD28涂层珠的生成、T细胞的刺激和读出,使用每刺激条件四个不同pMHC分子以及每个读出条件8个不同的pMHC分子在高度限定的体外系统中进行。
[0531] 纯化的共刺激小鼠IgG2a抗人CD28抗体9.3(Jung et al.,1987)使用制造商(Perbio公司,波恩,德国)推荐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生物素进行化学生物素化处理。所用珠为5.6μm的链霉抗生物素蛋白包裹的多聚苯乙烯颗粒(Bangs Labooratories,伊利诺伊州,美国)。
[0532] 用于阳性和阴性对照刺激物的pMHC分别为A*0201/MLA-001(从Melan-A/MART-1中修饰制得的肽ELAGIGILTV(SEQ ID NO:339))和A*0201/DDX5-001(从DDX5中获得的
YLLPAIVHI(SEQ ID NO:340))。
[0533] 800.000珠/200μl包裹于含有4x 12.5ng不同生物素-pMHC的96孔板、进行洗涤,随后加入体积为200μl的600ng生物素抗-CD28。在37℃下,在含5ng/ml IL-12(PromoCell)的200μl TCM中共培养1x106CD8+T细胞与2x105的清洗涂层珠3天,从而启动刺激。之后,一半培养基与补充80U/ml IL-2的新鲜TCM进行交换,并且培养在37℃下持续4天。这种刺激性周期总共进行3次。对于使用每条件8种不同pMHC分子的pMHC多聚体读出,二维组合编码方法如前述使用(Andersen et al.,2012),稍作修饰,涵盖耦合至5种不同的荧光染料。最后,用Live/dead near IR染料(Invitrogen公司,卡尔斯鲁厄,德国)、CD8-FITC抗体克隆SK1(BD公司,海德堡,德国)和荧光pMHC多聚体而执行多聚体分析。对于分析,使用了配有合适激光仪和筛检程序的BD LSRII SORP细胞仪。肽特异性细胞以占总CD8+细胞的百分比形式进行计算。多聚体分析结果使用FlowJo软件(Tree Star公司,俄勒冈州,美国)进行评估。特定多聚体+CD8+淋巴细胞的体外填装用与阴性对照刺激组比较而进行检测。如果健康供体中的至少一个可评价的体外刺激孔在体外刺激后发现含有特异性CD8+T细胞株(即该孔包含至
少1%特定多聚体+CD8+T细胞,并且特定多聚体+的百分比至少为阴性对照刺激中位数的10倍),则检测给定抗原的免疫原性。
[0534] 黑色素瘤肽体外免疫原性
[0535] 对于受到测试的HLA-I类肽,可透过肽特异性T细胞株的生成证明其体外免疫原性。TUMAP特异性多聚体对本发明的2种肽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典型结果如图3所示,同时也含有相应的阴性对照信息。TUMAP特异性多聚体对本发明的3种肽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其他典型结果如图4所示,同时也含有相应的阴性对照信息。本发明33种肽的结果汇总于表10A。本发明29种肽的其他结果汇总于表10B。
[0536] 表10A:本发明中HLA I类肽的体外免疫原性
[0537] 申请人对本发明的肽所做的体外免疫原性实验的示例性结果。<20%=+;20%-49%=++;50%-69%=+++;>=70%=++++
[0538]
[0539] 表10B:本发明中HLA I类肽的体外免疫原性
[0540] 申请人对本发明的HLA-A*02限制肽所做的体外免疫原性实验的示例性结果。提示了体外免疫原性实验的结果。阳性孔和供体(其他可评价)的百分比概括为<20%=+;20%-49%=++;50%-69%=+++;>=70%=++++
[0541]
[0542]
[0543] 实施例4肽的合成
[0544] 所有的肽透过使用Fmoc策略以标准、广为接受的固相肽合成法合成。每个肽的身份和纯度已使用质谱和RP-HPLC分析法确定。用冻干法(三氟乙酸盐)获得白色至类白色的肽,纯度为>50%。所有的TUMAP优选作为三氟乙酸盐或乙酸盐进行给药,其他药用盐形式也可以。
[0545] 实施例5MHC结合测定
[0546] 本发明基于T细胞疗法的候选肽进一步测试其MHC结合能力(亲和性)。单个肽-MHC复合体透过UV-配体交换产生,其中,紫外线敏感肽经紫外线照射后裂解,与分析的相关肽交换。只有能够有效地结合并稳定肽接受MHC分子的候选肽才能阻止MHC复合物的解离。为了确定交换反应的产率,将基于稳定MHC复合物轻链(β2m)的检测结果进行ELISA测定。检测总体上按照Rodenko等人在(Rodenko et al.,2006)中描述的方法进行。
[0547] 96孔MAXISorp板(NUNC)在室温下在PBS中以2ug/ml链霉包被过夜,四次洗涤并在37℃下在含封闭缓冲液的2%BSA中封闭1小时。折迭的HLA-A*02∶01/MLA-001单体作为标准品,涵盖15-500ng/ml的范围。紫外线交换反应的肽-MHC单体在封闭缓冲液中稀释100倍。样本在37℃下孵育1小时,洗涤四次,在37℃下以2ug/ml HRP缀合抗-β2m温育1小时,再次洗涤,并以NH2SO4封堵的TMB溶液进行检测。在450nm处测量吸收。在生成和产生抗体或其片段时和/或T细胞受体或其片段时,通常优选显示为高交换产率(优选为高于50%,最优选为高于75%)的候选肽,这是因为它们对MHC分子表现出足够的亲合力,并能防止MHC复合体的解离。
[0548] 表11:MHC-I类结合分数。HLA-I类限制肽与HLA-A*02∶01的结合根据肽交换产量[0549] 分类:>10%=+;>20%=++;>50=+++;>75%=++++
[0550]
[0551]
[0552]
[0553]
[0554]
[0555]
[0556]
[0557] 参考文献列表
[0558] Aakula,A.et al.,Eur.Urol.69(2016):1120-1128
[0559] Aalto,Y.et al.,Leukemia 15(2001):1721-1728
[0560] Abbruzzese,C.et al.,J Exp.Clin Cancer Res 31(2012):4
[0561] Abraham,R.S.et al.,Blood 105(2005):794-803
[0562] Adeola,H.A.et al.,Oncotarget.7(2016):13945-13964
[0563] Adinolfi,E.et al.,J Osteoporos.2012(2012):637863
[0564] Ahn,K.et al.,Mol.Cells 28(2009):99-103
[0565] Akagi,T.et al.,Int.J Cancer 125(2009):2349-2359
[0566] Al-Ahmadie,H.et al.,Cancer Discov 4(2014):1014-1021
[0567] Alagaratnam,S.et al.,Int.J Androl 34(2011):e133-e150
[0568] Allison,J.P.et al.,Science 270(1995):932-933
[0569] American Cancer Society,(2015),www.cancer.org
[0570] Amos,C.I.et al.,Hum.Mol.Genet.20(2011):5012-5023
[0571] Andersen,R.S.et al.,Nat.Protoc.7(2012):891-902
[0572] Angele,S.et al.,Br.J Cancer 91(2004):783-787
[0573] Antonopoulou,K.et al.,J Invest Dermatol.135(2015):1074-1079
[0574] Appay,V.et al.,Eur.¨mmunol.36(2006):1805-1814
[0575] Arigoni,M.et al.,Am.J Pathol.182(2013):2058-2070
[0576] Aso,T.et al.,Anticancer Res 35(2015):6819-6827
[0577] Atanackovic,D.et al.,Am.J Hematol.86(2011):918-922
[0578] Atienza,J.M.et al.,Mol Cancer Ther 4(2005):361-368
[0579] Augustin,A.et al.,Mol.Cancer Ther.12(2013):520-529
[0580] Avirneni-Vadlamudi,U.et al.,J Clin Invest 122(2012):403-407
[0581] Bae,J.S.et al.,Am.J Pathol.(2016)
[0582] Bae,J.S.et al.,Int.J Cancer 136(2015):797-809
[0583] Banchereau,J.et al.,Cell 106(2001):271-274
[0584] Bankovic,J.et al.,Lung Cancer 67(2010):151-159
[0585] Baschieri,F.et al.,Small GTPases.6(2015):104-107
[0586] Baschieri,F.et al.,Cell Cycle 14(2015):1139-1147
[0587] Bausch,D.et al.,Clin Cancer Res.17(2011):302-309
[0588] Beatty,G.et al.,J Immunol 166(2001):2276-2282
[0589] Beggs,J.D.,Nature 275(1978):104-109
[0590] Bekker-Jensen,S.et al.,Nat Cell Biol 12(2010):80-86
[0591] Belle,L.et al.,Sci.Signal.8(2015):ra18
[0592] Benevolo,M.et al.,Am.J Surg.Pathol.31(2007):76-84
[0593] Benjamini,Y.et al.,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Series B(Methodological),Vo1.57(1995):289-300
[0594] Bertherat,J.et al.,Cancer Res 63(2003):5308-5319
[0595] Bin,B.H.et al.,PLoS.One.10(2015):e0129273
[0596] Boldrup,L.et al.,Eur.J Cancer 48(2012):1401-1406
[0597] Bouameur,J.E.et al.,J Invest Dermatol.134(2014):885-894
[0598] Boulter,J.M.et al.,Protein Eng 16(2003):707-711
[0599] Brandi,G.et al.,Oncologist.21(2016):600-607
[0600] Brastianos,P.K.et al.,Nat Genet.45(2013):285-289
[0601] Braumuller,H.et al.,Nature(2013)
[0602] Bravou,V.et al.,Cancer Invest 33(2015):387-397
[0603] Briffa,R.et al.,PLoS.One.10(2015):e0144708
[0604] Brossart,P.et al.,Blood 90(1997):1594-1599
[0605] Bruekdorfer,T.et al.,Curr.Pharm.Biotechnol.5(2004):29-43
[0606] Bueno,R.C.et al.,Ann.Oncol 25(2014):69-75
[0607] Busse-Wicher,M.et al.,Matrix Biol 35(2014):25-33
[0608] Caccia,D.et al.,J Proteome.Res 10(2011):4196-4207
[0609] Campos-Parra,A.D.et al.,Gynecol.Oncol 143(2016):406-413
[0610] Cantu,C.et al.,Blood 117(2011):3669-3679
[0611] Carbonnelle-Puscian,A.et al.,Leukemia 23(2009):952-960
[0612] Card,K.F.et al.,Cancer Immunol.Immunother.53(2004):345-357
[0613] Cassard,L.et al.,Int.J Cancer 123(2008):2832-2839
[0614] Cesaratto,L.et al.,Cell Death.Dis.7(2016):e2374
[0615] Chang,S.H.et al.,Mol.Ther.20(2012):2052-2063
[0616] Chanock,S.J.et al.,Hum.Immunol.65(2004):1211-1223
[0617] Chatterjee,N.et al.,Cancer Biol Ther.14(2013):658-671
[0618] Chen,H.et al.,Proteomics.14(2014a):51-73
[0619] Chen,J.et al.,Gut Liver(2016)
[0620] Chen,J.H.et al.,Int.J Biol Macromol.81(2015a):615-623
[0621] Chen,K.et al.,Nat Commun.5(2014b):4682
[0622] Chen,R.et al.,J Int.Med.Res 39(2011):533-540
[0623] Chen,S.et al.,Int.J Oncol.45(2014c):448-458
[0624] Chen,S.T.et al.,Hum.Pathol.39(2008):1854-1858
[0625] Chen,W.T.et al.,Elife.4(2015b)
[0626] Chen,Y.et al.,J Biol Chem 287(2012):24082-24091
[0627] Chiriva-Internati,M.et al.,J Immunother.34(2011):490-499
[0628] Chung,G.T.et al.,J Pathol.231(2013):158-167
[0629] Chung,K.Y.et al.,Hepatology 54(2011):307-318
[0630] Chung,P.Y.et al.,Semin.Arthritis Rheum.41(2012):619-641
[0631] Cohen,C.J.et al.,J Mol.Recognit.16(2003a):324-332
[0632] Cohen,C.J.et al.,J Immunol.170(2003b):4349-4361
[0633] Cohen,S.N.et al.,Proc.Natl.Acad.Sci.U.S.A 69(1972):2110-2114
[0634] Coligan,J.E.et al.,Current Protocols in Protein Science(1995)
[0635] Colombetti,S.et al.,J Immunol.176(2006):2730-2738
[0636] Conesa-Zamora,P.et al.,Clin Epigenetics.7(2015):101
[0637] Coyaud,E.et al.,Blood 115(2010):3089-3097
[0638] Cubillos-Rojas,M.et al.,J Biol Chem 289(2014):14782-14795
[0639] Cuppini,L.et al.,PLoS.One.8(2013):e74345
[0640] Dai,X.et al.,Breast Cancer Res Treat.149(2015):363-371
[0641] Daulat,A.M.et al.,Dev.Cell 37(2016):311-325
[0642] Davidson,B.et al.,Gynecol.Oncol 128(2013):364-370
[0643] Dawlaty,M.M.et al.,Cell 133(2008):103-115
[0644] De,Marchi E.et al.,Adv.Protein Chem Struct.Biol 104(2016):39-79
[0645] Deb,S.et al.,Br.J Cancer 110(2014):1606-1613
[0646] Dengjel,J.et al.,Clin Cancer Res 12(2006):4163-4170
[0647] Denkberg,G.et al.,J Immunol.171(2003):2197-2207
[0648] DeRycke,M.S.et al.,Am.J Clin Pathol.132(2009):846-856
[0649] Devaney,J.M.et al.,Prostate Cancer Prostatic.Dis.(2013)
[0650] Devaney,J.M.et al.,Epigenetics.10(2015):319-328
[0651] Dong,F.et al.,Pathol.Oncol Res 21(2015a):1273-1275
[0652] Dong,F.et al.,Diagn.Pathol.10(2015b):137
[0653] Dong,Y.et al.,Mol.Cancer Ther.4(2005):1047-1055
[0654] Doubrovina,E.S.et al.,J Immunol.171(2003):6891-6899
[0655] Drake,P.M.et al.,J Proteome.Res 11(2012):2508-2520
[0656] Driscoll,D.R.et al.,Cancer Res 76(2016):6911-6923
[0657] Dube,N.et al.,Cell Signal.20(2008):1608-1615
[0658] Dun,B.et al.,Am.J Transl.Res 6(2013a):28-42
[0659] Dun,B.et al.,Int.J Clin Exp.Pathol.6(2013b):2880-2886
[0660] Dunn,L.L.et al.,Carcinogenesis 27(2006):2157-2169
[0661] Dunwell,T.L.et al.,Epigenetics.4(2009):185-193
[0662] Dus-Szachniewicz,K.et al.,Anticancer Res 35(2015):6551-6561
[0663] Emori,M.et al.,PLoS.One.8(2013):e84187
[0664] Emori,M.et al.,J Surg.Oncol 111(2015):975-979
[0665] Engel,B.E.et al.,Cell Death.Dis.4(2013):e938
[0666] Erbe,A.K.et al.,Clin Cancer Res(2016)
[0667] Fachal,L.et al.,Nat Genet.46(2014):891-894
[0668] Falk,K.et al.,Nature 351(1991):290-296
[0669] Feijs,K.L.et al.,Nat Rev Mol.Cell Biol 14(2013):443-451
[0670] Ferlay et al.,GLOBOCAN 2012v1.0,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IARC
[0671] CancerBase No.11[Internet],(2013),http://globocan.iarc.fr
[0672] Fernandez,M.et al.,Methods Mol.Biol 854(2012):239-252
[0673] Fernandez-Perez,M.P.et al.,Neoplasia.15(2013):826-839
[0674] Ferrero,S.et al.,Histol.Histopathol.30(2015):473-478
[0675] Feuerborn,A.et al.,Oneogene 34(2015):1185-1195
[0676] Follenzi,A.et al.,Nat Genet.25(2000):217-222
[0677] Fong,L.et al.,Proe.Natl.Acad.Sci.U.S.A 98(2001):8809-8814
[0678] Fouz,N.et al.,Appl.Biochem.Biotechnol.173(2014):1618-1639
[0679] Fu,W.et al.,BMC.Caneer 9(2009):114
[0680] Fu,W.et al.,Cell Rep.17(2016):1505-1517
[0681] Fujimoto,A.et al.,Nat Genet.48(2016):500-509
[0682] Fujita,M.et al.,J Biol Chem 282(2007):5736-5748
[0683] Fujitomo,T.et al.,Cancer Res 72(2012):4110-4118
[0684] Gabrilovich,D.I.et al.,Nat.Med 2(1996):1096-1103
[0685] Galland,F.et al.,Endocr.Relat Cancer 17(2010):361-371
[0686] Gallou,C.et al.,Oncotarget.(2016)
[0687] Gao,F.et al.,Biochem.Biophys.Res Commun.431(2013):610-616
[0688] Gao,J.et al.,Dis.Markers 24(2008):127-134
[0689] Gasser,J.A.et al.,Mol.Cell 56(2014):595-607
[0690] Gattinoni,L.et a1.,Nat.Rev.Immunol.6(2006):383-393
[0691] Geoffroy-Perez,B.et al.,Int.J Cancer 93(2001):288-293
[0692] Ghalali,A.et al.,Carcinogenesis 35(2014):1547-1555
[0693] Giebel,S.et al.,Hum.Immunol.75(2014):508-513
[0694] Gillis,L.D.et al.,Oncogene 32(2013):3598-3605
[0695] Gnjatic,S.et al.,Proc Natl.Acad.Sci.U.S.A 100(2003):8862-8867
[0696] Godkin,A.et al.,Int.Immunol 9(1997):905-911
[0697] Goodison,S.et al.,BMC.Genomics 4(2003):39
[0698] Gorodeski,G.I.,Expert.Opin.Ther.Targets.13(2009):1313-1332
[0699] Gotoh,M.et al.,Genes Chromosomes.Cancer 53(2014):1018-1032
[0700] Grant,R.C.et al.,Hum.Genomics 7(2013):11
[0701] Green,M.R.et al.,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 4th(2012)
[0702] Greenfield,E.A.,Antibodies:A Laboratory Manual 2nd(2014)
[0703] Grzmil,M.et al.,Oncogene 29(2010):4080-4089
[0704] Guerreiro,A.S.et al.,Mol.Cancer Res 9(2011):925-935
[0705] Guo,S.T.et al.,Oncogene(2015)
[0706] Guo,X.et al.,Cancer Epidemiol.37(2013):732-736
[0707] Gustafsson,C.et al.,Trends Biotechnol.22(2004):346-353
[0708] Hagmann,W.et al.,Neoplasia.12(2010):740-747
[0709] Hao,J.et al.,Oncotarget.6(2015):42028-42039
[0710] Harato,M.et al.,BMC.Neurosci.13(2012):149
[0711] Hasumi,H.et al.,Int.J Urol.23(2016):204-210
[0712] Hasumi,H.et al.,Proc.Natl.Acad.Sci.U.S.A 112(2015):E1624-E1631
[0713] Haun,R.S.et al.,J Proteomics.Bioinform.Suppl 10(2014):S10003
[0714] He,H.et al.,J Clin Endocrinol.Metab 98(2013):E973-E980
[0715] Heinonen,H.et al.,Int.J Cancer 137(2015):2374-2383
[0716] Hertzman,Johansson C.et al.,Melanoma Res 23(2013):360-365
[0717] Heul-Nieuwenhuijsen,L.et al.,BJU.Int.103(2009):1574-1580
[0718] Hibbs,K.et al.,Am.J Pathol.165(2004):397-414
[0719] Hinrichs,C.S.et al.,Nat Biotechno1.31(2013):999-1008
[0720] Ho,C.Y.et al.,Neuro.Oncol 15(2013):69-82
[0721] Hoover,H.et al.,J Proteome.Res 14(2015):3670-3679
[0722] Hope,E.R.et al.,Gynecol.Oncol 140(2016):503-511
[0723] Hou,M.et al.,Oncol Lett.10(2015):23-26
[0724] Hu,N.et al.,Cancer Res 76(2016):1714-1723
[0725] Huang,A.H.et al.,PLoS.One.10(2015):e0118530
[0726] Huang,J.M.et al.,Oncogene 32(2013):2220-2229
[0727] Huang,L.et al.,PLoS.One.9(2014a):e98185
[0728] Huang,L.et al.,PLoS.One.9(2014b):e86336
[0729] Huang,X.et al.,APMIS 122(2014c):1070-1079
[0730] Huynh,K.M.et al.,Gene 433(2009):32-39
[0731] Hwang,M.L.et al.,J Immunol.179(2007):5829-5838
[0732] Ilboudo,A.et al.,BMC.Cancer 14(2014):7
[0733] Ishiguro,H.et al.,Oncogene 21(2002):6387-6394
[0734] Ishikawa,S.et al.,J Exp.Clin Cancer Res.22(2003):299-306
[0735] Ishiwata,T.et al.,World J Gastroenterol.17(2011):409-418
[0736] Isikbay,M.et al.,Horm.Cancer 5(2014):72-89
[0737] Ito,M.et al.,Breast Cancer Res Treat.144(2014):59-69
[0738] Ito,Y.et al.,Oncology 71(2006):388-393
[0739] Ivanov,S.V.et al.,Br.J Cancer 109(2013):444-451
[0740] Januchowski,R.et al.,Oncol Rep.32(2014):1981-1990
[0741] Jia,W.et al.,Oncotarget.(2016)
[0742] Jiang,L.et al.,Hum.Genet.129(2011):189-197
[0743] Jiang,W.et al.,Tumour.Biol 36(2015):1289-1297
[0744] Jiao,S.et al.,Cancer Cell 25(2014):166-180
[0745] Jin,Y.et al.,PLoS.One.10(2015):e0144187
[0746] Jing,J.et al.,Mol.Med Rep.11(2015):3337-3343
[0747] Joel.M.et al.,Mol.Cancer 14(2015):121
[0748] Jones,D.T.et al.,Oncogene 28(2009):2119-2123
[0749] Jung,G.et al.,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84(1987):4611-4615
[0750] Junnila,S.et al.,BMC.Cancer 10(2010):73
[0751] Kang,M.R.et al.,J Pathol.217(2009):702-706
[0752] Kang,R.et al.,Sci.Rep.6(2016):19930
[0753] Karhemo,P.R.et al.,J Proteomics.77(2012):87-100
[0754] Karlsson,J.et al.,Genes Chromosomes.Cancer 53(2014):381-391
[0755] Katada,K.et al.,J Proteomics.75(2012):1803-1815
[0756] Kataoka,K.et al.,Nat Genet.47(2015):1304-1315
[0757] Kato,N.et al.,Int.J Cancer 41(1988):380-385
[0758] Kaufman,H.L.et al.,Nat Rev Clin Oncol 10(2013):588-598
[0759] Kibbe,A.H.,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 rd(2000)
[0760] Killian,A.et al.,Genes Chromosomes.Cancer 45(2006):874-881
[0761] Kim HR et al.,J Clin Oncol 34,2016(suppl;abstr 6055)(2016)
[0762] Kim,J.et al.,Genes Chromosomes.Cancer 54(2015a):681-691
[0763] Kim,O.et al.,Mol.Med Rep.12(2015b):2161-2168
[0764] Kim,S.Y.et al.,Biochem.Biophys.Res Commun.429(2012):173-179
[0765] Kimura,Y.et al.,J Cancer 7(2016):702-710
[0766] Koo,S.et al.,Anticancer Res 35(2015):3209-3215
[0767] Korshunov,A.et al.,Am.J Pathol.163(2003):1721-1727
[0768] Kousted,T.M.et al.,Thromb.Haemost.111(2014):29-40
[0769] Kren,B.T.et al.,Breast Cancer Res 17(2015):19
[0770] Krieg,A.M.,Nat.Rev.Drug Discov.5(2006):471-484
[0771] Kuball,J.et al.,Blood 109(2007):2331-2338
[0772] Kunicka,T.et al.,BMC.Cancer 16(2016):795
[0773] Laczmanska,I.et al.,Acta Biochim.Pol.58(2011):467-470
[0774] Lahoz,A.et al.,Oncogene 32(2013):4854-4860
[0775] Lajmi,N.et al.,Br.J Haematol.171(2015):752-762
[0776] Lan,L.et al.,Int.J Cancer 126(2010):53-64
[0777] Lang,F.et al.,Int.J Biochem.Cell Biol 42(2010):1571-1575
[0778] Lee,K.Y.et al.,J Med.35(2004):141-149
[0779] Lee,M.H.et al.,J Korean Neurosurg.Soc.43(2008):190-193
[0780] Lee,S.E.et al.,Hematol.Oncol 32(2014):221-224
[0781] Lee,S.H.et al.,Pathol.Oncol Res 21(2015):847-848
[0782] Lee,Y.H.et al.,Food Chem 141(2013):381-388
[0783] Li,C.et al.,PLoS.Biol 14(2016a):e1002416
[0784] Li,F.et al.,FEBS J 279(2012a):1261-1273
[0785] Li,F.et al.,Gene 503(2012b):200-207
[0786] Li,G.et al.,Histopathology 50(2007):642-647
[0787] Li,H.et al.,Virchows Arch.466(2015a):581-588
[0788] Li,H.et al.,Med Oncol 32(2015b):83
[0789] Li,N.et al.,Am.J Cancer Res 5(2015c):1158-1168
[0790] Li,W.et al.,J Gastroenterol.Hepatol.30(2015d):1085-1093
[0791] Li,W.H.et al.,Dis.Markers 2015(2015e):657570
[0792] Li,Y.et al.,Oncotarget.(2016b)
[0793] Liang,J.et al.,Biochem.Cell Biol 85(2007):375-383
[0794] Liddy,N.et al.,Nat.Med.18(2012):980-987
[0795] Lim,J.H.,BMB.Rep.47(2014):405-410
[0796] Lim,J.H.et al.,Cancer Genet.207(2014):40-45
[0797] Lin,J.I.et al.,Sci.Signal.6(2013):e4
[0798] Lind,G.E.et al.,Mol.Cancer 10(2011):85
[0799] Linehan,W.M.et al.,Nat Rev Urol.7(2010):277-285
[0800] Linkous,A.et al.,Clin Cancer Res 15(2009):1635-1644
[0801] Lips,E.H.et al.,BMC.Cancer 8(2008):314
[0802] Lisitskaia,K.V.et al.,Mol.Geh.Mikrobiol.Virusol.(2010):34-37
[0803] Liu,H.et al.,Tumour.Biol 36(2015a):5039-5049
[0804] Liu,H.et al.,Anticancer Drugs 26(2015b):667-677
[0805] Liu,M.et al.,Hepatology 55(2012):1754-1765
[0806] Liu,X.et al.,Oncogene 32(2013):1266-1273
[0807] Ljunggren,H.G.et al.,J Exp.Med 162(1985):1745-1759
[0808] Longenecker,B.M.et al.,Ann N.Y.Acad.Sci.690(1993):276-291
[0809] Lonsdale,J.,Nat.Genet.45(2013):580-585
[0810] Lukas,T.J.et al.,Proc.Natl.Acad.Sci.U.S.A 78(1981):2791-2795
[0811] Lundblad,R.L.,Chemical Reagents for Protein Modification 3rd (2004)
[0812] Luo,J.et al.,Tumour.Biol 37(2016):10715-10721
[0813] Ma,J.et al.,Mol.Med Rep.12(2015):6060-6064
[0814] Maesako,Y.et al.,Int.J Hematol.99(2014):202-207
[0815] Man,X.Y.et al.,Arthritis Res Ther.14(2012):R144
[0816] Manceau,G.et al.,Int.J Cancer 132(2013):2217-2221
[0817] Mancuso,P.et al.,PLoS.One.9(2014):e114713
[0818] Marchetti,A.et al.,Int.J Oncol 18(2001):175-179
[0819] Marchi,S.et al.,Cell Death.Dis.3(2012):e304
[0820] Markus,M.A.et al.,Genomics 107(2016):138-144
[0821] Mathysen,D.et al.,Eur.J Cancer 40(2004):1255-1261
[0822] Matsuda,Y.et al.,Pancreas 45(2016):93-100
[0823] Matsuo,Y.et al.,PLoS.One.5(2010):e10481
[0824] Matsuo,Y.et al.,Sci.Transl.Med.6(2014):259ra145
[0825] McKee,C.M.et al.,Oncotarget.6(2015):3784-3796
[0826] McKee,C.M.et al.,Oncotarget.4(2013):1-2
[0827] McKiernan,E.et al.,Tumour.Biol 32(2011):441-450
[0828] McSherry,E.A.et al.,Breast Cancer Res 13(2011):R31
[0829] Melhem,A.et al.,Clin Cancer Res 15(2009):3196-3204
[0830] Mendez,E.et al.,Clin Cancer Res 17(2011):2466-2473
[0831] Mertens-Walker,I.et al.,BMC.Cancer 15(2015):164
[0832] Meszaros,B.et al.,Biol Direct.11(2016):23
[0833] Meziere,C.et al.,J Immunol 159(1997):3230-3237
[0834] Miyoshi,T.et al.,Clin Cancer Res (2016)
[0835] Mochmann,L.H.et al.,Oncotarget.5(2014):351-362
[0836] Mohseni,M.et al.,Proe.Natl.Acad.Sci.U.S.A 111(2014):17606-17611
[0837] Moon,J.W.et al.,J Exp.Clin Cancer Res.33(2014):4
[0838] Moretti,D.et al.,PLoS.One.10(2015):e0117258
[0839] Morgan,R.A.et al.,Science 314(2006):126-129
[0840] Mori,M.et al.,Transplantation 64(1997):1017-1027
[0841] Morotti,A.et al.,Cell Cycle 14(2015):973-979
[0842] Morowitz,M.J.et al.,Clin Cancer Res 11(2005):2680-2685
[0843] Morris,M.R.et al.,Oncogene 29(2010):2104-2117
[0844] Morrison,Joly M.et al.,Cancer Res 76(2016):4752-4764
[0845] Mortara,L.et al.,Clin Cancer Res.12(2006):3435-3443
[0846] Mound,A.et al.,Eur.J Cancer 49(2013):3738-3751
[0847] Mueller,L.N.et al.,J Proteome.Res.7(2008):51-61
[0848] Mueller,L.N.et al.,Proteomics.7(2007):3470-3480
[0849] Mughal,A.A.et al.,Mol.Cancer 14(2015):160
[0850] Mumberg,D.et al.,Proc.Natl.Acad.Sci.U.S.A 96(1999):8633-8638
[0851] Munkacsy,G.et al.,Br.J Cancer 102(2010):361-368
[0852] Murrin,L.C.et al.,J Neuroimmune.Pharmacol.2(2007):290-295
[0853] Musolino,A.et al.,J Clin Oncol 26(2008):1789-1796
[0854] Nagahara,A.et al.,Biochem.Biophys.Res Commun.391(2010):1641-1646
[0855] Nagel,S.et al.,Genes Chromosomes.Cancer 53(2014):917-933
[0856] Nakayama,S.et al.,Anticancer Res 35(2015):261-268
[0857] Nan,H.et al.,Int.J Cancer 125(2009):909-917
[0858]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5-6-2015),www.cancer.gov
[0859] Navarro,M.S.et al.,Cancer Cell 13(2008):293-295
[0860] Ng,L.et al.,Hepatology 58(2013):667-679
[0861] Ni,R.S.et al.,Oncol Lett.4(2012):1354-1360
[0862] Nord,H.et al.,Neuro.Oncol 11(2009):803-81 8
[0863] Nordh,S.et al.,World J Gastroenterol.20(2014):8482-8490
[0864] Nordlund,J.et al.,PLoS.ONE.7(2012):e34513
[0865] North,S.et al.,J Urol.191(2014):35-39
[0866] Norton,N.et al.,Cancer Immunol.Res 2(2014):962-969
[0867] Oh,Y.et al.,J Biol.Chem 287(2012):17517-17529
[0868] Olstad,O.K.et al.,Anticancer Res 23(2003):2201-2216
[0869] Orr,B.et al.,Oncogene 31(2012):1130-1142
[0870] Osterstrom,A.et al.,Cancer Lett.182(2002):175-182
[0871] Ozbay,P.O.et al.,Onco.Targets.Ther.6(2013):621-627
[0872] Pangeni,R.P.et al.,Clin Epigenetics.7(2015):57
[0873] Parhamifar,L.et al.,Carcinogenesis 26(2005):1988-1998
[0874] Park,H.et al.,Proc.Natl.Acad.Sci.U.S.A 111(2014):7066-7071
[0875] Parris,T.Z.et al.,Clin Cancer Res 16(2010):3860-3874
[0876] Patai,A.V.et al.,PLoS.One.10(2015):e0133836
[0877] Pei,X.H.et al.,Biochem.Biophys.Res.Commun.446(2014):322-327
[0878] Pei,Z.et al.,PLoS.One.8(2013):e69392
[0879] Pelzl.L.et al.,Cell Physiol Biochem.37(2015):1857-1868
[0880] Peng,Y.et al.,Cancer Res 75(2015):378-386
[0881] Perdigao,P.F.et al.,Genes Chromosomes.Cancer 44(2005):204-211
[0882] Pereira,J.S.et al.,Endocrine.49(2015):204-214
[0883] Pestov,D.G.et al.,Mol.Cell Biol 21(2001):4246-4255
[0884] Peters,D.G.et al.,Cancer Epidemiol.Biomarkers Prev.14(2005):1717-1723[0885] Petit,C.S.et al.,J Cell Biol 202(2013):1107-1122
[0886] Petricevic,B.et al.,J Transl.Med 11(2013):307
[0887] Phan,G.Q.et al.,Cancer Control 20(2013):289-297
[0888] Pho,L.N.et al.,G.Ital.Dermatol.Venereol.145(2010):37-45
[0889] Piepoli,A.et al.,Exp.Biol Med.(Maywood.)237(2012):1123-1128
[0890] Pignatelli,J.et al.,J Biol Chem 287(2012):37309-37320
[0891] Pinheiro,J.et al.,nlme:Linear and Non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s (http://CRAN.R-project.org/packe=nlme)(2015)
[0892] Plebanski,M.et al.,Eur.J Immunol 25(1995):1783-1787
[0893] Polevoda,B.et al.,Biochem.Biophys.Res Commun.308(2003):1-11
[0894] Porkka,K.P.et al.,Genes Chromosomes.Cancer 39(2004):1-10
[0895] Porta,C.et al.,Virology 202(1994):949-955
[0896] Powell,A.G.et al.,J Cancer Res Clin Oncol 138(2012):723-728
[0897] Prasad,V.et al.,J Virol.88(2014):13086-13098
[0898] Qi,J.et al.,Gut(2015)
[0899] Qin,J.et al.,Cell Physiol Biochem.35(2015):2069-2077
[0900] Qin,X.Y.et al.,FEBS Lett.585(2011a):3310-3315
[0901] Qin,Y.R.et al.,Clin Cancer Res 17(2011b):46-55
[0902] Rabjerg,M.et al.,APMIS 124(2016):372-383
[0903] Rajaram,M.et al.,PLoS.One.8(2013):e66264
[0904] Rajkumar,T.et al.,Asian Pac.J Cancer Prev.16(2015):5211-5217
[0905] Rammensee,H.G.et al.,Immunogenetics 50(1999):213-219
[0906] Rankin,C.T.et al.,Blood 108(2006):2384-2391
[0907] Raymond,J.R.,Jr.et al.,J Ovarian.Res 7(2014):6
[0908] RefSeq,The NCBI handbook[Internet],Chapter 18,(2002),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21091/
[0909] Rho,J.H.et al.,J Proteome.Res 7(2008):2959-2972
[0910] Rhyu,D.W.et al.,Int.J Mol.Sci.15(2014):9173-9183
[0911] Ricketts,C.J.et al.,PLoS.ONE.9(2014):e85621
[0912] Rini,B.I.et al.,Cancer 107(2006):67-74
[0913] Roberts,N.J.et al.,Cancer Discov 2(2012):41-46
[0914] Rock.K.L.et al.,Science 249(1990):918-921
[0915] Rodenko,B.et al.,Nat.Protoc.1(2006):1120-1132
[0916] Roger,S.et al.,Biochim.Biophys.Acta 1848(2015):2584-2602
[0917] Rohrmoser,M.et al.,Mol.Cell Biol 27(2007):3682-3694
[0918] Romagne,F.et al.,Blood 114(2009):2667-2677
[0919] Rondeau,S.et al.,Br.J Cancer 112(2015):1059-1066
[0920] Rouette,A.et al.,Sci.Rep.6(2016):34019
[0921] Ruffini,F.et al.,Oncol Rep.30(2013):2887-2896
[0922] Ruiz,J.F.et al.,Nucleic Acids Res 32(2004):5861-5873
[0923] Russell,R.et al.,Nat Commun.6(2015):7677
[0924] S3-Leitlinie Melanom,032-024OL,(2013)
[0925] Saiki,R.K.et al.,Science 239(1988):487-491
[0926] Sakakura,C.et al.,Anticancer Res 23(2003):3691-3697
[0927] Sakakura,H.et al.,PLoS.One.9(2014):e83385
[0928] Sakashita,K.et al.,Oncol Rep.20(2008):1313-1319
[0929] Sakre,N.et al.,Oncotarget.(2016)
[0930] Sanders,S.et al.,Cytogenet.Cell Genet.88(2000):324-325
[0931] Santarlasci,V.et al.,Eur.J Immunol.44(2014):654-661
[0932] Sarver,A.E.et al.,Lab Invest 95(2015):1077-1088
[0933] Schmidt,L.S.et al.,Expert.Opin.Orphan.Drugs 3(2015a):15-29
[0934] Schmidt,L.S.et al.,Nat Rev Urol.12(2015b):558-569
[0935] Schmitt,T.M.et al.,Hum.Gene Ther.20(2009):1240-1248
[0936] Scholten,K.B.et al.,Clin Immunol.119(2006):135-145
[0937] Schramm,A.et al.,Nat Genet.47(2015):872-877
[0938] Schwirzke,M.et al.,Anticancer Res 18(1998):1409-1421
[0939] Scortegagna,M.et al.,Cancer Res 75(2015):1399-1412
[0940] Seeger,F.H.et al.,Immunogenetics 49(1999):571-576
[0941] Selvakumar,P.et al.,Mol.Cancer 8(2009):65
[0942] Semczuk,A.et al.,Pathol.Res Pract.209(2013):740-744
[0943] Sesen,J.et al.,Int.J Mol.Sci.15(2014):2172-2190
[0944] Seydi,E.et al.,Hepat.Mon.15(2015):e33073
[0945] Shah,P.et al.,J Biol Chem 288(2013):12345-12352
[0946] Sherman,F.et al.,Laboratory Course Manual for Methods in Yeast Genetics(1986)
[0947] Shi,J.et al.,Yonsei Med J 57(2016):549-556
[0948] Shi,J.L.et al.,Oncotarget.6(2015a):5299-5309
[0949] Shi,X.et al.,Oncol Lett.10(2015b):1309-1314
[0950] Shi,Y.et al.,Prostaglandins Leukot.Essent.Fatty Acids 74(2006):309-315
[0951] Shibao,K.et al.,Cell Calcium 48(2010):315-323
[0952] Shimakata,T.et al.,Histopathology(2016)
[0953] Shimizu,H.et al.,Adv.Clin Exp.Med 25(2016):117-128
[0954] Shimozono,N.et al.,Cancer Res 75(2015):4458-4465
[0955] Shin,J.et al.,J Proteome.Res 13(2014):4919-4931
[0956] Shodeinde,A.et al.,J Mol Biochem.2(2013):18-26
[0957] Singh-Jasuja,H.et al.,Cancer Immunol.Immunother.53(2004):187-195
[0958] Small,E.J.et al.,J Clin Oncol.24(2006):3089-3094
[0959] Smirnova,T.et al.,Oncotarget.(2016)
[0960] Smith,L.M.et al.,Mol.Cancer Ther.5(2006):1474-1482
[0961] Sousa,S.F.et al.,Endocr.Relat Cancer 22(2015):399-408
[0962] Srivastava,N.et al.,Cancer Manag.Res.6(2014):279-289
[0963] Stacey,S.N.et al.,Nat Genet.41(2009):909-914
[0964] Steen,H.C.et al.,J Interferon Cytokine Res.32(2012):103-110
[0965] Stetler,D.A.et al.,Proc.Natl.Acad.Sci.U.S.A 78(1981):7732-7736
[0966] Sticz,T.et al.,J Clin Pathol.(2016)
[0967] Strissel,P.L.et al.,Oncotarget.3(2012):1204-1219
[0968] Sturm,M.et al.,BMC.Bioinformatics.9(2008):163
[0969] Su,H.T.et al.,Mol.Cancer Res 11(2013):768-779
[0970] Suh,J.H.et al.,Oncologist.21(2016):684-691
[0971] Sumantran,V.N.et al.,Indian J Biochem.Biophys.52(2015):125-131
[0972] Supernat,A.et al.,Oncol Lett.4(2012):727-732
[0973] Suryo,Rahmanto Y.et al.,Biochim.Biophys.Acta 1820(2012):237-243
[0974] Swift,M.et al.,N.Engl.J Med.316(1987):1289-1294
[0975] Tada,M.et al.,Cancer Sci.101(2010):1261-1269
[0976] Talarico,C.et al.,Oncotarget.6(2015):37511-37525
[0977] Tan,Y.et al.,Curr.Pharm.Des 20(2014):81-87
[0978] Tanic,N.et al.,Anticancer Res.26(2006):2137-2142
[0979] Tao,J.et al.,Tumour.Biol 35(2014):12083-12090
[0980] Telikicherla,D.et al.,J Proteomics.Bioinform.5(2012):122-126
[0981] Teufel,R.et al.,Cell Mol.LifeSci.62(2005):1755-1762
[0982] Thomsen,H.et al.,BMC.Cancer 16(2016):227
[0983] Tokheim,C.et al.,Cancer Res 76(2016):3719-3731
[0984] Tong,W.G.et al.,Epigenetics.5(2010):499-508
[0985] Tran,E.et al.,Science 344(2014):641-645
[0986] Trivedi,S.et al.,Clin Cancer Res 22(2016):5229-5237
[0987] Tsai,C.H.et al.,Mol.Med Rep.12(2015):7326-7334
[0988] Tschaharganeh,D.F.et al.,Cell 158(2014):579-592
[0989] Tsun,Z.Y.et al.,Mol.Cell 52(2013):495-505
[0990] Tyszkiewicz,T.et al.,Folia Histochem.Cytobiol.52(2014):79-89
[0991] Ueda,R.et al.,Int.J Cancer 120(2007):1704-1711
[0992] van den Broek,E.et al.,PLoS.One.10(2015):e0138141
[0993] Vasseur,S.et al.,Mol.Cancer 4(2005):4
[0994] Velikkakath,A.K.et al.,Mol.Biol.Cell 23(2012):896-909
[0995] Visuttijai,K.et al.,PLoS.One.11(2016):e0164063
[0996] Vogler,M.et al.,Cell Death.Differ.15(2008):820-830
[0997] Wagenblast,E.et al.,Nature 520(2015):358-362
[0998] Walter,S.et al.,J.Immunol.171(2003):4974-4978
[0999] Walter,S.et al.,Nat Med.18(2012):1254-1261
[1000] Wang,C.J.et al.,Tumour.Biol 34(2013a):2141-2146
[1001] Wang,D.et al.,Med.Oncol 32(2015a):461
[1002] Wang,J.et al.,J Clin Invest 112(2003):535-543
[1003] Wang,J.et al.,Cancer Prev.Res(Phila)6(2013b):321-330
[1004] Wang,K.et al.,J Cancer Res Clin Oncol 141(2015b):805-812
[1005] Wang,L.et al.,Xi.Bao.Yu Fen.Zi.Mian.Yi.Xue.Za Zhi.31(2015c):1251-1254[1006] Wang,L.F.et al.,Nan.Fang Yi.Ke.Da.Xue.Xue.Bao.36(2016a):396-400
[1007] Wang,L.H.et al.,Biochim.Biophys.Acta 1823(2012):505-513
[1008] Wang,L.J.et al.,Oncotarget.6(2015d):5932-5946
[1009] Wang,S.et al.,Pharmacogenomics.17(2016b):1637-1647
[1010] Wang,X.et al.,Neuron 36(2002):843-854
[1011] Wang,Y.et al.,Mol.Endocrinol.28(2014):935-948
[1012] Wang,Z.et al.,Science 304(2004):1164-1166
[1013] Wang,Z.et al.,Melanoma Res 14(2004):107-114
[1014] Weber,A.M.et al.,Pharmacol.Ther (2014)
[1015] Weigman,V.J.et al.,Breast Cancer Res Treat.133(2012):865-880
[1016] Welinder,C.et al.,J Proteome.Res 13(2014a):1315-1326
[1017] Welinder,C.et al.,PLoS.One.9(2014b):e110804
[1018] Weng,W.K.et al.,Leuk.Lymphoma 50(2009):1494-1500
[1019] Westcot,S.E.et al.,PLoS.One.10(2015):e0130688
[1020] Willcox,B.E.et al.,Protein Sci.8(1999):2418-2423
[1021] Wills,M.K.et al.,Biochem.J 447(2012):1-16
[1022] Wills,M.K.et al.,Mol.Biol Cell 25(2014):739-752
[1023] Wisniewski,A.et al.,Hum.Immunol.73(2012):927-931
[1024] World Cancer Report,(2014)
[1025] Wrzeszczynski,K.O.et al.,PLoS.ONE.6(2011):e28503
[1026] Wu,X.et al.,Hum.Mol.Genet.21(2012):456-462
[1027] Wu,Y.et al.,Int.J Mol.Sci.17(2016)
[1028] Wyatt,L.et al.,Cell Cycle 7(2008):2290-2295
[1029] Xiao,F.et al.,Hum.Genet.133(2014):559-574
[1030] Xie,X.et al.,Mol.Cell Biochem.301(2007):115-122
[1031] Xing,X.et al.,Gene 344(2005):161-169
[1032] Xu,G.et al.,Gastroenterol.Res Pract.2016(2016a):8431480
[1033] Xu,H.et al.,Cell Rep.9(2014):1781-1797
[1034] Xu,J.et al.,Breast Cancer Res Treat.134(2012):531-541
[1035] Xu,X.et al.,Tumour.Biol(2016b)
[1036] Yafune,A.et al.,Toxicol.Lett.222(2013):295-302
[1037] Yang,B.et al.,Tumour.Biol 36(2015):2111-2119
[1038] Yang,F.et al.,Breast Cancer Res Treat.145(2014):23-32
[1039] Yao,J.et al.,Hepatology 51(2010):846-856
[1040] Yao,R.et al.,Anticancer Res 27(2007):3051-3058
[1041] Yasui,W.et al.,Gastric.Cancer 8(2005):86-94
[1042] Ye,B.G.et al.,Oncotarget.(2016)
[1043] Yencilek,F.et al.,Anticancer Res 36(2016):707-711
[1044] Yi,J.M.et al.,Clin Cancer Res.(2013)
[1045] Yokota,T.et al.,Acta Neuropathol.111(2006):29-38
[1046] Yong,Z.W.et al.,Sci.Rep.4(2014):6073
[1047] You,J.et al.,Hum.Pathol.46(2015):1068-1077
[1048] Yu,J.et al.,Oncogene 32(2013):307-317
[1049] Yue,C.et al.,Int.J Cancer 136(2015):117-126
[1050] Zaremba,S.et al.,Cancer Res.57(1997):4570-4577
[1051] Zhang,F.et al.,J Proteomics.102(2014a):125-136
[1052] Zhang,J.F.et al.,Zhongguo Shi Yan.Xue.Ye.Xue.Za Zhi.22(2014b):909-913[1053] Zhang,J.M.et al.,Biochem.Biophys.Res Commun.459(2015):252-258
[1054] Zhang,M.et al.,Gynecol.Oncol 141(2016a):57-64
[1055] Zhang,N.et al.,Oncotarget.(2016b)
[1056] Zhang,W.et al.,Cell Res 24(2014c):331-343
[1057] Zhang,X.et al.,Med Oncol 30(2013):454
[1058] Zhao,J.et al.,Int.J Clin Exp.Pathol.8(2015a):10784-10791
[1059] Zhao,Y.F.et al.,Biochem.Biophys.Res Commun.456(2015b):232-237
[1060] Zhao,Z.et al.,Breast Cancer Res 16(2014):408
[1061] Zheng,Y.et al.,Clin Cancer Res 19(2013):6484-6494
[1062] Zhou,J.et al.,Carcinogenesis 36(2015):441-451
[1063] Zhou,Q.et al.,Onco.Targets.Ther.9(2016):2749-2757
[1064] Zhu,M.et al.,Nucleic Acids Res 42(2014a):13074-13081
[1065] Zhu,Z.et al.,PLoS.One.9(2014b):e96576
[1066] Zong,G.et al.,Dig.Dis.Sci.61(2016):2303-2314
[1067] Zufferey,R.et al.,J Virol.73(1999):2886-2892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