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机场和地面运营 / 旅客登机桥 / 一种通道结构与承重结构分离设置的登机桥

一种通道结构与承重结构分离设置的登机桥

阅读:848发布:2020-07-0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通道结构与承重结构分离设置的登机桥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通道与承重结构分离设置的登机桥,设置有旋转平台,一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活动通道,一接机口机构以及用于 支撑 整体桥身并具有的行走系统的升降装置,其中本 发明 的行走系统具有四个轮装置,通过一个回转 轴承 与升降装置固定。该第一通道设置有通道层及承重的主桁架层,所述第二通道一体设置的主桁架部及通道部分别套装所述第一通道的通道层及主桁架层,实现了可将顶部和侧部 覆盖 有玻璃。本发明的登机桥结构轻巧,外形美观。,下面是一种通道结构与承重结构分离设置的登机桥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通道结构与承重结构分离设置的登机桥,该登机桥包含
一具有顶盖部的圆柱型旋转平台,利用一立柱固定到地平面上,其中该平 台的底盘连接一旋转机构,其中的一个通口,固定有一卷帘侧壁仓,用于与 旅客侯机楼相接;
一可伸缩的活动通道,设置有
第一通道,其后端与所述平台的另一通口相接,以及
第二通道,在该通道的前端上固定有卷帘侧壁仓装置,其后端套装所述第 一通道的前端;
一接机口机构,用于与飞机的仓对接,设置有
圆顶型接机台,底盘固定有一旋转机构,其中一个通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相 接;
遮蓬装置,从所述接机台的另一通口伸出,与飞机门对接,包括一控制遮 蓬顶部动作的横架;以及两个控制遮蓬侧面动作的侧架;
收放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遮蓬,用于与飞机的仓门相配合形成封闭的人行 通道;以及
自动调平装置,用于自动调节该接机口机构底面与飞机仓门的底面保持同 等高度;和
一固定在一行走系统上的升降装置,支持所述第二通道以及所述整个登机 桥,用于调整所述活动通道与飞机仓门口对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道,包括
一为箱型框架结构的主桁架层,其后端部同轴设置有两个铰,从该后端 部上部伸出;和
一通道层,包含
一为桁架的盖结构,和
一底结构,与所述盖结构相互扣接,并通过在其前端下部的铰耳安装在所 述主桁架;以及
所述第二通道一体设置有
一为箱型框架结构的主桁架部,套装所述第一通道主桁架;和
一通道部,包含
一为桁架的盖结构;和
一底结构,固定到所述主桁架上,并与所述盖结构相互扣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主桁架前 端部的四个部分别朝前设置有承重滚轮以及向侧设置有滑动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之通道层 底结构的两侧部分别间隔设置有一对滑动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桁架层内设置有 一电箱以及给该登机桥自身供冷暖气的空调系统和电缆托链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的主桁架 重心位置上设置有铰轴,用于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主桁架的 前端连接到所述接机口机构上的旋转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底部的两 边分别设置有兼用作排及滑道的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底结构的 侧部设置有滑道,用于提供所述第一通道底结构侧部上的滑滑动的轨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尾端, 在所述通道部与所述主桁架部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 二通道的底结构侧壁设置有夹层,用于安装电气系统的电缆管道及通管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 二通道的盖结构的桁架间覆盖有透明玻璃。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上设置有分 别设置有低位灯以及通风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与候机楼相接的 旋转平台立柱上设置有铰轴,与该平台之底部间隔设置,用于固定从所述第 一通道主桁架上伸出的铰耳。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铰轴设置在所述 立柱的中心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柱的上 部固定有腿,并支持所述旋转平台上与候机楼对接的所述通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设置有
一座耳架,其上设置有两组座耳组件,彼此间隔固定,其中该每组座耳组 件的两个座耳定距离间隔;
一对丝杆减速机构,该每一丝杆减速机构分别包括
一兼用作铰轴的轴承座;
一丝杆,一个端部穿过所述轴承座,连接有一减速电机,另一端部穿过一 中部具有螺母座的铰轴;
一双菱形叉架机构,包括
一对支撑叉架,该每一叉架具有交叉设置的内臂与外臂,穿过同一中心铰 轴,相对定距离间隔设置;
两组拉撑杆组件,该每一组拉撑杆组件分别包括两个拉撑杆,其中该每组 组件的该两个拉撑杆的一个端部与所述每一对座耳件铰接,另一端部分别与 所述每一叉架的所述每一臂部的尾端一起铰接在所述具有螺母座的铰轴上; 和
两组顶杆组件,该每一组顶杆组件分别包括两个顶杆,其中该每一组件的 该两个顶杆的一个端部相互铰接,用于与被顶升物体相接触,另一端部分别 与所述每一叉架的所述每一臂部的顶端铰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组拉撑杆组 件中设置在内侧的该杆件与所述叉架外臂的尾端铰接,而设置在外侧的该杆 件与所述内臂的尾端铰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组顶杆组件 中设置在内侧的该杆件与所述叉架外臂的顶端铰接,而设置在外侧的该杆件 与所述内臂的顶端铰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兼用作铰轴的轴 承座分别与一梁结构铰接,该梁结构对称设置在所述座耳架两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叉架的所述 内臂之间至少固定有一个用于加强强度的横梁。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叉架的所述 外臂之间至少固定有一个用于加强强度的横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固定在两个 设置在内侧的顶杆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拉撑杆件与 所述每一顶杆件的长度为所述叉架任一臂部长度的一半。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拉撑杆件与 所述每一顶杆件的长度相同。
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拉撑杆件与 所述每一顶杆件的厚度与所述叉架任一臂部的厚度相同。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座耳架设置在所 述承重装置的中心线上。
2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系统包括
一对平行设置的结构件,通过一梁固定;和
四个轮装置,分别固定到所述一对结构件的每一端部。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系统中的驱 动装置为一由差动机构带动的驱动桥,位于所述结构件任一端部的两个轮装 置之间。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设置位于所述结构件 另一端的两个轮装置之间设置一副桥。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系统中的驱 动装置为至少两个电机减速箱,分别设置在位于所述结构件两侧的所述任一 轮装置上。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 所述结构件上。
32、根据权利要求18或3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为 一具有外齿的回转轴承。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外齿的回转 轴承上还包括一转角测定机构,利用该外齿测定所述升降装置的回转角度。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候机楼对接的旋 转平台的卷帘侧壁仓内设置有卷帘防风装置,用于在所述登机桥停用期间 定缠绕在所述卷筒上卷帘的侧壁,包含
齿轮盘,同轴设置在卷筒底部;和
一锁紧杆,设置有一锁紧头,与该齿轮盘定距离间隔,当需要锁定所述卷 筒时,该锁紧头顶紧在该齿轮盘的齿部。
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候机楼对接的旋 转平台的旋转机构为一带有外齿的回转轴承。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轴承的外齿 上还设置有转角测定装置,利用该回转轴承的外齿测定所述旋转平台的回旋 角度。
3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利用一用膨 胀螺钉固定的法兰与站坪固定。
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蓬装置顶部设置 一三角撑装置,包含
支架,分别固定在该顶部两侧;
一支撑架,从该顶部的中部伸出,用于控制该遮蓬装置伸缩的绳索分别从 该支撑架的端部以及两支架穿过。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调平装置由 扭矩器驱动,该扭矩器设置在所述遮蓬装置的右侧。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机口机构底盘下 的旋转机构为一带有外齿的回转轴承。
41、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的驱动 装置直接驱动所述回转轴承的外齿。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外齿的回转 轴承上装有转角测定装置,利用该外齿测定该接机口机构的回转角度。
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机口装置的中心 线与所述活动通道的中心线偏离设置。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为民用机场配备的旅客登机桥,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人 行通道与承重结构分离设置的登记桥。

作为现代大型民用飞机场必备的配套设备的登机桥,是机场侯机楼到飞 机之间的通道。为适应各种类型的飞机,它需要具备旋转、伸缩和升降等功 能。同时,为适应现代旅客运输的需要,登机桥是全天候服务于旅客的,它 不仅安全舒适,而且能够缩短飞机的停泊时间,提高飞机的使用率。

登机桥为实现上述服务于飞机的职能,通常是需要由各个部分协作才能 完成旋转、伸缩和升降等功能。一般登机桥桥身的可伸缩的范围都要求在十 几米到几十米之间,由此可知,登机桥的机构是狭长而且庞大复杂的。图1A 示出的便是一种现有技术的登机桥10的立体示意图,是到目前为止还在世界 各地的飞机场被广泛地使用着的。它大致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的:一个与旅 客侯机楼(未示出)相接的旋转平台40,利用一立柱42固定到地平面上; 一个可伸缩的活动通道12,通过内通道12”在外通通12’中的滑动来实现伸缩 功能,并与旋转平台40相接通;一个接机口机构50,设置在活动通道12的 前端,用于与各种飞机的仓对接,还包括有一可旋转的圆顶型接机台52和 一与接机台52固定的遮蓬装置54,在控制装置(未示出)的控制下,该遮 蓬装置54可以向外伸出,调整出一与飞机仓门(未示出)弧度相吻合的状态; 以及一个固定在一行走系统30的升降装置20,一方面用于支持整个登机桥 10,另一方面还用于调整活动通道12的旋转及升降,以便与飞机仓门对接。

通常,登机桥的人行通道桥身可伸缩的范围都会在10~20米,因此,能 够稳定支持这样狭长的桥体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如图1A及2示出了现在 能够稳定支持这样狭长的桥体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如图1A及2示出了现 在已有的登机桥的整体外部视图,无论该登机桥的桥身——人行通道部分 10,如何变化,其具有行走系统30的升降装置20的结构都是基本相同的。 从图中不难看出,首先,该行走系统30是靠两轮32、32’行走,这种设计 的缺陷是当该行走系统30向任意一侧转向时,该外侧轮32或32’的线速 度都将大于该内侧轮的线速度32’或32,因此对于只有两轮行走的系统, 在装置转向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摇晃。

其次,这种现有技术的升降装置20系靠竖直设置在通道10两侧的升降 管22、22’来调整高度的,该升降管22、22’通过横梁24固定到行走系统 30的轮架34上。因此这种现有技术升降装置的固定方式实质上是一点支持 的,可见,这样狭长的通道结构仅仅依靠通道10前端部的点支持来支撑桥 身,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因为只要行人从该通道10上行走,便会 造成桥身的摇晃。此外,桥身在与飞机的仓门对接过程中,往往会在行走系 统的带动下同时有升降动作;更何况,如遇到紧急情况时,行走系统会急刹 车,这样更会造成桥身的大副度摇晃,产生扭曲。

这种现有技术的具有行走系统30的升降装置20长期以来就伴随有上述 难以克服的缺陷。因此,制造者也只能从加强活动通道12本身的结构方 面来泥补上述升降装置20造成的不足。如图1A所示,该活动通道12是在 整体通道外侧设计了承重的钢结构,完全将行人的视线与外界隔离,因此当 行人从这种通道通过时,会有种压抑感。为满足旅客的需要,制造商纷纷在 通道两侧进行了改良,即在不改变桥体钢结构的情形下,将通道侧面设置了 透明玻璃,形成一种如图2所示的半透明的登机桥,使旅客登机的同时又可 观看外面的景观。但是由于钢结构的限制,人们无法实现将顶部用透明玻璃 取代而实现一种的豪华的全透明的登机桥。由此看出,这种现有技术的登机 桥结构是沉重的。同时,为桥体本身配备的空调系统裸露在桥体之下,又不

此外,上述通道的钢结构设计还必然地导致了如图1B所示的活动通道12 与旋转平台40的固定方式——直接接通,并同时需要结构件44来支持,这 无疑又在该旋转平台40上产生了额外的扭矩。相应地,更加需要将支撑旋转 平台40的立柱42通过一巨大的混凝土基础固定在站坪上,来防止桥体由于 摇晃而导致倾覆的危险。但是在建筑物周围的地下打桩总是有限制的,因为 还要同时兼顾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所以一般只能采用400mm×400mm× 200mm的泥桩。上述种种因素都表面了现有技术的登机桥造价极为昂贵, 且不利于运输。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想设计一种结构轻巧,豪华舒适全透明的登机桥, 该登机桥通过简化各部分的结构,能够方便运输。但是上面所述的诸多缺陷 始终都是悬而未决的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道结构与承重结构分离设置的登机桥,该 登机桥首先利用升降装置配备的行走系统来增加稳定度,同时利用一种主桁 架机构来加强承重部分的刚度,保证了上层通道结构的稳定性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通道结构与承重结构分离设置的登记桥,该登机桥包含:

一具有顶盖部的圆柱型旋转平台,利用一立柱固定到地平面上,其中该 平台的底盘连接一旋转机构,其中的一个通口,固定有一卷帘侧壁仓,用于 与旅客侯机楼相接;

一可伸缩的活动通道,设置有:

第一通道,其后端与所述平台的另一通口相接,以及

第二通道,在该通道的前端上固定有卷帘侧壁仓装置,其后端套装所 述第一通道的前端;

一接机口机构,用于与飞机的仓门对接,设置有:

圆顶型接机台,底盘固定有一旋转机构,其中一个通口与所述第二通 道相接;

遮蓬装置,从所述接机台的另一通口伸出,与飞机门对接,包括一控 制遮蓬顶部动作的横架;以及两个控制遮蓬侧面动作的侧架;

收放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遮蓬,用于与飞机的仓门相配合形成封闭的 人行通道;以及

自动调平装置,用于自动调节该接机口机构底面与飞机仓门的底面保 持同等高度;和

一固定在一行走系统上的升降装置,支持所述第二通道以及所述整个登 机桥,用于调整所述活动通道与飞机仓门口对接,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包括:

一为箱型框架结构的主桁架层,其后端部同轴设置有两个铰,从该后 端部上部伸出;和

一通道层,包含:

  一为桁架的盖结构,和

  一底结构,与所述盖结构相互扣接,并通过在其前端下部的铰耳安装 在所述主桁架;以及

所述第二通道一体设置有:

  一为箱型框架结构的主桁架部,其后端部套装所述第一通道主桁架; 和

  一通道部,包含:

    一为桁架的盖结构;和

    一底结构,固定到所述主桁架上,并与所述盖结构相互扣接。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第一通道主桁架前端部的四个部分别朝前设 置有承重滚轮以及向侧设置有滑动副。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第一通道之通道层底结构的两侧部分别间隔 设置有一对滑动副。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主桁架层内设置有一电箱以及给该登机桥自 身供冷暖气的空调系统和电缆托链装置。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第二通道的主桁架重心位置上设置有铰轴, 用于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第二通道主桁架的前端连接到所述接机口机 构上的旋转机构。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第二通道底部的两边分别设置有兼用作排水 及滑道的凹槽。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第二通道底结构的侧部设置有滑道,用于提 供所述第一通道底结构侧部上的滑滑动的轨道。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第二通道的尾端,在所述通道部与所述主桁 架部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底结构侧壁设置 有夹层,用于安装电气系统的电缆管道及通管路。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盖结构的桁架间 覆盖有透明玻璃。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夹层上设置有分别设置有低位灯以及通风口。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在所述与候机楼相接的旋转平台立柱的中心线上设 置有铰轴,与该平台之底部间隔设置,用于固定从所述第一通道主桁架上伸 出的铰耳。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在所述立柱的上部固定有腿,并支持所述旋转平 台上与候机楼对接的所述通口。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升降装置设置有:

一座耳架,其上设置有两组座耳组件,彼此间隔固定,其中该每组座耳 组件的两个座耳定距离间隔;

一对丝杆减速机构,该每一丝杆减速机构分别包括:

  一兼用作铰轴的轴承座;

  一丝杆,一个端部穿过所述轴承座,连接有一减速电机,另一端部穿 过一中部具有螺母座的铰轴;

  一双菱形叉架机构,包括:

    一对支撑叉架,该每一叉架具有交叉设置的内臂与外臂,穿过同一 中心铰轴,相对定距离间隔设置;

    两组拉撑杆组件,该每一组拉撑杆组件分别包括两个拉撑杆,其中 该每组组件的该两个拉撑杆的一个端部与所述每一对座耳件铰接,另一端部 分别与所述每一叉架的所述每一臂部的尾端一起铰接在所述具有螺母座的铰 轴上;和

    两组顶杆组件,该每一组顶杆组件分别包括两个顶杆,其中该每一 组件的该两个顶杆的一个端部相互铰接,用于与被顶升物体相接触,另一端 部分别与所述每一叉架的所述每一臂部的顶端铰接。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每一组拉撑杆组件中设置在内侧的该杆件与所 述叉架外臂的尾端铰接,而设置在外侧的该杆件与所述内臂的尾端铰接。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每一组顶杆组件中设置在内侧的该杆件与所述 叉架外臂的顶端铰接,而设置在外侧的该杆件与所述内臂的顶端铰接。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兼用作铰轴的轴承座分别与一梁结构铰接,该 梁结构对称设置在所述座耳架两侧。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两个叉架的所述内臂之间至少固定有一个用于 加强强度的横梁。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两个叉架的所述外臂之间至少固定有一个用于 加强强度的横梁。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横梁固定在两个设置在内侧的顶杆之间。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每一拉撑杆件与所述每一顶杆件的长度为所述 叉架任一臂部长度的一半。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每一拉撑杆件与所述每一顶杆件的长度相同。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每一拉撑杆件与所述每一顶杆件的厚度与所述 叉架任一臂部的厚度相同。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座耳架设置在所述承重装置的中心线上。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行走系统包括

一对平行设置的结构件,通过一梁固定;和

四个轮装置,分别固定到所述一对结构件的每一端部。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行走系统中的驱动装置为一由差动机构带动的 驱动桥,位于所述结构件任一端部的两个轮装置之间。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设置位于所述结构件另一端的两个轮装置之间设置 一副桥。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行走系统中的驱动装置为至少两个电机减速箱, 分别设置在位于所述结构件两侧的所述任一轮装置上。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结构件上。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旋转机构为一具有外齿的回转轴承。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具有外齿的回转轴承上还包括一转角测定机构, 利用该外齿测定所述升降装置的回转角度。

所述的登机桥,其中所述与候机楼对接的旋转平台的卷帘侧壁仓内设置 有卷帘防风装置,用于在所述登机桥停用期间定缠绕在所述卷筒上卷帘的 侧壁,包含

齿轮盘,同轴设置在卷筒底部;和

一锁紧杆,设置有一锁紧头,与该齿轮盘定距离间隔,当需要锁定所述 设置有卷帘防风装置,用于在所述登机桥停用期间锁定缠绕在所述卷筒上卷 帘的侧壁,包含

一齿轮盘,同轴设置在卷筒底部;和

一锁紧杆,设置有一锁紧头,与该齿轮盘定距离间隔,当需要锁定所述 卷筒时,该锁紧头顶紧在该齿轮盘的齿部。

所述的登机桥设备,其中所述与候机楼对接的旋转平台的旋转机构为一 带有外齿的回转轴承。

所述的登机桥设备,其中所述回转轴承的外齿上还设置有转角测定装 置,利用该回转轴承的外齿测定所述旋转平台的回旋角度。

所述的登机桥设备,其中所述立柱利用一用膨胀螺钉固定的法兰与站坪 固定。

所述的登机桥设备,其中所述遮蓬装置顶部设置一三角撑装置,包含

支架,分别固定在该顶部两侧;

一支撑架,从该顶部的中部伸出,用于控制该遮蓬装置伸缩的绳索分别 从该支撑架的端部以及两支架穿过。

所述的登机桥设备,其中,所述自动调平装置由扭矩器驱动,该扭矩器 设置在所述遮蓬装置的右侧。

所述的登机桥设备,其中所述接机口机构底盘下的旋转机构为一带有外 齿的回转轴承。

所述的登机桥设备,其中所述旋转机构的驱动装置直接驱动所述回转轴 承的外齿。

所述的登机桥设备,其中所述具有外齿的回转轴承上装有转角测定装 置,利用该外齿测定该接机口机构的回转角度。

所述的登机桥设备,其中所述接机口装置的中心线与所述活动通道的中 心线偏离设置。 可以利用该外齿来安装转角测定装置,从而又大大简化了已有的升降装置本 身所设置的繁复的转向测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本发明由于实现了升降装置面支持整个登机 桥,得以将承重结构与人行通道结构分离,实现了侧部与顶部采用透明玻璃 覆盖桥身。因此,本发明的登机桥在旅客通行时能够给予旅客极为舒适的感 觉。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由于采用了独特的双菱形叉架结构,使得本发 明升降装置可以完全置于登机桥通道的下方,结构简单,且增加了美感。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本发明由于将承重结构直接固定在旋转平台 立柱的中心线上,从而改变了旋转平台本身的受状况,增加了旋转平台自 身的稳定性。进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登机桥结构轻巧。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由于将承重部分与人行通道部分分离, 才得以将为登机桥配备的空调系统及其他设备设置在主桁架中,因此,本发 明的登机桥在外表上又具有美感。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将使本发明的上述技术 方案以及其他优点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A是现有技术的登机桥的立体透视图,示出了活动通道全部为钢结构;

图1B是图1A所示登机桥的侧面示意图,示出了旋转平台利用一结构件 加强支撑活动通道;

图2是又一种现有技术的登机桥的立体透视图,示出了活动通道两侧覆 盖有透明玻璃;

图3是本发明的登机桥立体透视图,通过将通道结构与承重结构分离设 置,而实现了活动通道侧部和顶部全部用玻璃覆盖;

图4A所示的是本发明升降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示出了用于固定减速 加强支撑活动通道;

图2是又一种现有技术的登机桥的立体透视图,示出了活动通道两侧覆 盖有透明玻璃;

图3是本发明的登机桥立体透视图,通过将通道结构与承重结构分离设 置,而实现了活动通道侧部和顶部全部用玻璃覆盖;

图4A所示的是本发明升降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示出了用于固定减 速机构的座耳架通过底盘固定到行走装置;

图4B是图4A所示的升降装置底部透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利用驱动桥 驱动的四轮行走系统的支持结构;

图5是图4所示升降装置的分解示意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双菱形叉架;

图6所示的是图4所示升降装置的分解示意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固定有 回转轴承的四轮行走系统;

图7所示的是本发明升降装置的又一较佳实施例,其中用于固定减速机 构的座耳架向上用作顶升部;

图8示出了本发明内通道结构的立体透视图,该内通道可以沿外通道上 的滑槽滑动;

图9A是与图8所示内通道结构固定连接的旋转平台的底部透视图,示 出了设置在立柱中心线上的用于固定本发明内通道结构的铰轴;

图9B是图9A所示旋转平台的顶部透视图,示出了与本发明内通道结构 的通道层相接的通口;

图10A是本发明外通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示出了与图4所示内通道相 接的一个端部;

图10B是本发明外通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示出了与接机口机构相接的 另一端部;

图11是本发明的外通道结构与接机口机构相互连接的示意图,示出了设 置在接机口机构下面的旋转机构;

图12是接机口机构的立体透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设置在接机口机构 侧部上的自动调平装置,用于使接机口机构与飞机的仓门同等高度;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设置在遮篷顶部的三角撑装置,用于控制遮篷装 置与飞机仓门对接;

图14示出了升降管装置通过与本发明行走系统连接示意图,示出了升 降管装置通过一底盘与本发明的四轮行走系统固定。

下文,将详细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登机桥10的整体外观图示出在图3中。由于登机桥10的升降装 置100大多是通过支撑外通道结构300而支持着整个登机桥10的,因此本 发明首先通过改进升降装置100来增强本发明的登机桥10在位置调节过程 中的稳定度。

本发明的升降装置100的立体图详见图4A,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是 将双菱形叉架150通过一具有外齿部132的大型回转轴承130,固定到行走 系统110的。从图5中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显而易见该叉架150 的各部分结构,该叉架装置150设置有一座耳架152,包含两组座耳组件154、 154’与156、156’,其中该组件154、154’应与组件156、156’彼此相 间隔固定,而该每组座耳组件154与154’或156与156’之间亦应当定距 离间隔固定。

同时,本发明还从座耳架152的两侧分别对称地设置了粱结构158、 158’,该粱结构158、158’的端部还分别与轴承160、160’通过铰轴162、 162’铰接。特别的是,本发明在该每一轴承160、160’上固定由一丝杆164、 164’,其下端连接有一减速电机166、166’,而该丝杆164、164’的另一 端部穿过一中部具有螺母座168、168’的特殊铰轴170,170’。通过该位 于轴承160、160’下方的电机减速机构166、166’转动该丝杆164、164’, 显而易见,该丝杆164、164’便会推动与之相配合的螺母座168、168’, 从而带动该铰轴170,170’作上升或下降运动。

更特别的是,本发明配合电机减速机构将顶升部分设置成为双菱形叉架 机构150,仍详见图5。首先,该叉架150包括一对支撑叉架172和174, 具有交叉设置的外臂172’、174’与内臂172”、174”。该叉架172的两 个臂172’、172”与叉架174的两个臂174’,174”穿过同一中心铰轴176, 并根据需要相对定距离间隔设置。同时,两外臂172’与174’的尾端分别 铰接在铰轴170的两端,而两内臂172”和174”的尾端则分别铰接在铰轴 170’的两端。这样该叉架机构172、174相对应的臂部基本上是相平行设置, 并巧妙地与驱动机构166、166’相配合。此外,考虑到该叉架172、174由 于是装置的主要承重部分,并将会随该螺母168、168’的上升或下降而一 起联动,除加强该叉架172、174自身的强度外,最好的是在两叉架172、174 之间再设置加强机构。本发明是在相平行的内臂172”、174”之间分别靠 近其端部的位置上设置了两个横梁178、178’。

进一步地,该双菱形叉架机构150还分别包括有两组拉撑杆组件180、 182,该每一组拉撑杆组件180、182分别包括两个拉撑杆180’、180”及 182’、182”。本发明将该拉撑杆180’、180”的一个端部一并与座耳架152 上的其中一个座耳组件154、154’铰接;而该杆件182’、182”则与另一 个座耳组件156、156’铰接。而该拉撑杆180’、180”的另一端部分别与 铰轴170’、170铰接,亦将随该螺母168、168’的上升或下降而一起联动。 显而易见,为使本发明的双菱形叉架150结构紧凑,自然地应当将两设置在 内侧的拉撑杆180”及182”铰接在两外臂172’及174’的内侧,而两设置 在外侧的拉撑杆180’及182’铰接在两内臂172”及174”的外侧。

进一步地,该双菱形叉架机构150还分别包括有两组顶杆组件184、186, 该每一组顶杆组件分别包括两个顶杆184’、184”,其中该每一组件184 或186的两顶杆184’、184”或186’、186”的一个端部分别通过铰轴188 或190相互铰接,形成与被顶升物体的接触部。而两顶杆184’、184”的 另一端部将与将分别与叉架172的两臂部172”、172’顶端通过铰轴192、 192’铰接,相同地,两顶杆186’、186”的另一端部将与将分别与叉架174 的两臂部174”、174’顶端通过铰轴194、194’铰接。显而易见,为使本 发明的双菱形叉架150结构紧凑,自然地应当将两设置在内侧的顶杆184” 及186”铰接在两外臂172’及174’的内侧,而两设置在外侧的拉撑杆184’ 及186’铰接在两内臂172”及174”的外侧。当叉架172、174做升降运动 时,便会同时带动该两顶杆184、186,因此,最好的是在两内侧顶杆184” 和186”之间再至少设置一加强的横梁196。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两拉撑杆组件180、182以及两顶杆组件184、 186的长度分别设置为叉架组件172或174任一臂部长度的一半,并且厚度 与该任一臂部相同。

当丝杆164及164’转动使整体叉架150做上升运动时,螺母168及168’ 会带动两叉架172与174以及两组拉撑杆180与182联动,进而两组顶杆184 与186会随两叉架172与174的联动被顶起。当螺母168、168’处于最高 位置时,整体双菱形叉架150也处于最高高度。而当螺母168、168’处于 最低位置时,整体双菱形叉架150也处于最低高度。

由于本发明的升降装置用于顶起为民用机场配备的登机桥,毫无疑问 地,本发明的升降装置还应包括行走系统。为详细描述本发明行走系统110 各部分结构,首先请参见图4B。该行走系统110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结构 件112与112’,通过一梁114固定。由此,在该结构件112、112’两个端 部便可分别设置四个轮装置116、116’以及118、11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该行走系统110利用设置在该结构件 112、112’任一端部的两个轮装置之间,例如轮116与118,的驱动桥120 转向时该升降装置顶升位置不发生偏移;同时再配以转角的测定机构,便可 得知行走系统转过的角度。特别的是,本发明将这一旋转机构设置成一具有 外齿132的大型回转轴承130,固定到该结构件112及112’之上,详见如图6 所示的分解示意图。于是,一利用外齿测定转角的机构134极为便利地安装 该具有外齿132的回转轴承130上;进而本发明的双菱形叉架150仅仅通过 其底部设置的圆盘198即可固定在该轴承130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该 回转轴承130之固定方式也可以通过直接固定在该双菱形叉架150的底部, 而在结构件上112及112’上设置圆盘而实现(未示出)。

同时,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将上述实施例稍作变形同样能够实 现本发明的目的,即将双菱形叉架部分150倒置于行走系统110之上。如图 7所示,铰轴188和190分别固定到一座耳架152’上,这样,将座耳架152’ 再固定到底盘198上,进而可与本发明的行走系统110固定连接。此时,本 发明的座耳架152即成为用于与被顶升物体相接触的部件。

显而易见的是,通过将现有技术的设置在通道两侧的升降管装置22和22’ 上配备本发明的行走系统110,也能够增强本发明登机桥的稳定度的,如图 14所示。可以将横架24的底端也设置一个底盘198,取而代之地,升降管装 置22和22’的驱动系统仅需改用减速电机26和26’等分别驱动设置在两个升 降管22和22’中的丝杠装置(未示出)。当丝杆转动,螺母架28和28’便会随 之上升或下降。

本发明由于采用的行走系统110实现了面支持整个登机桥,才得以将内通 道结构200设置为分离的两层,如图8所示。下层主桁架210为一箱型框架 结构,是该内通道结构200的承重部分。上层为内通道230,通过将一用作 桁架的盖结构232的两侧部234、234’分别扣接在一底结构240的两个侧部 242、242’上而形成。该内通道230系通过其后端底部上的一对铰耳件236与 该主桁架210上部前端的一对铰耳件212相配合,从而铰接在一起的。特别 设置在两个升降管22和22’中的丝杠装置(未示出)。当丝杆转动,螺母 架28和28’便会随之上升或下降。

本发明由于采用的行走系统110实现了面支持整个登机桥设备,才得以 将内通道结构200设置为分离的两层,如图8所示。下层主桁架210为一箱 型框架结构,是该内通道结构200的承重部分。上层为内通道230,通过将 一用作桁架的盖结构232的两侧部234、234’分别扣接在一底结构240的 两个侧部242、242’上而形成。该内通道230系通过其后端底部上的一对 铰耳件236与该主桁架210上部前端的一对铰耳件212相配合,从而铰接在 一起的。特别的是,本发明从主桁架210后端部上部伸出并同轴设置有一对 铰耳214,用于与本发明的旋转平台400固定连接。

由于本发明的内通道结构200需要在外通道结构300中伸缩滑动,所以 主桁架210前端朝前装有两对承重滚轮216,并在该前端向侧设置有两对滑 动副218,以及内通道230底结构240的前端下部朝前设置一对滚轮254, 并向两侧间隔设置两对滑块256。同时,需要考虑的是当内通道230充分伸 展时,该主桁架210亦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才能承担通道及接机口结构500的 负载,因此本发明将主桁架210的前端部突出设置,使得主桁架210整体的 长度要大于内通道230的长度。进而本发明根据人们的需要,可以在全部的 盖结构232的桁架上安装透明玻璃,或安装上各式的有色玻璃,以防止强光 照射;当然如果不需要透明,也可以装上金属幕强板等。同时,利用本发明 的通道之底结构240可以紧凑地布置登机桥的诸多附件。例如,通道230内 可以装有扶手244;通道230的底结构240上装有木地板和地毯245;侧部 242、242,装有低位灯246以及该侧部242、242’夹层内,还安装有空调 管道248以提供适度的新鲜空气,以及电缆管250等。当然,换气窗也可装 在两侧部242、242’或是盖结构232上。本发明还利用为箱形框架结构的 下层结构210,便捷并有序地将给登机桥10自身供冷暖气的空调机220和 电箱222设置在该结构210的后端,并依次设置电缆管道221和电缆托链222 等电气设备。托链的前端与外通道结构300连接,还可使电源通到外通道。 本发明的内通道结构200还可以方便地安装密封用的毛刷或橡皮密封条 252,它和外通道上的密封胶条一起在通道伸缩运动和静止时起密封旅客通 道的作用。

与本发明的内通道结构200相配合伸缩的还有本发明的外通道结构300。 首先参见图10A,本发明的外通道结构300是将上部的通道部310通过地板 312与下部承重的主桁架320连成整体。同样地,该通道部310也是利用一 具有侧部的盖结构314与一具有侧部的底结构316扣接而成。由于要套装本 发明的内通道结构200,因此在主桁架320两侧壁322上同样还设置有两对 滚轮324和两对滑动副326。

与本发明内通道结构200设计思路相同,利用底结构316也可以紧凑地 布置登机桥10的诸多附件。例如,通道310内可以装有扶手244;底结构316 的侧部装有低位灯246以及该侧部夹层内,还安装有空调管道以提供适度的 温度的新鲜空气以及电缆管等。当然,换气窗也可装在底结构316的两侧部 或是盖结构314上。而盖结构314上之顶部与侧部上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装有 透明玻璃或有色玻璃等。此外,通道部310尾部装有密封毛刷或密封橡胶 328,前部装有工作人员门332。

因本发明的外通道结构300上要固定升降装置100,所以较佳的是在主 珩架320的重心位置利用铰轴318与升降装置100连接,如图10B示出了该 外通道结构300的前端示意图。从主桁架320突出的前端连接接机口机构500 的回转轴承502;更独特的是,本发明的通道部310在底部两侧设有狭槽334, 而该狭槽334同为排水槽及内通道滚轮254的轨道;在两侧部相应的位置上, 同时配置有不锈钢滑道336以供内通道侧向滑块256在轨道上滑行,如图10A 所示。最好,在外通道结构300的上部通道部310与下部主桁架320之间再 设置加强筋338加以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由内通道结构200与外通道300组成登机桥10,下 部承力主珩架在长度14-15米的情况下,可有10-11米的伸缩长度,经有限 元计算强度满足要求。由于通道上部走人通道不需多的重复长度,故在通道 最短时不会挡住工作人员门,故使整个登机桥长度范围达到16/26或范围更 大,空调机、电箱、电缆托链都可放在通道下层结构内,整桥外观美丽。

较佳的是,内、外通道230、310下部一米处不装玻璃,旅客感觉安全, 且不怕行李等碰撞。如果用户要求侧面全部玻璃,也可实现;此时将照明与 通风口分别装在盖结构232及314上。如果顶部不需透明,也可以改装钢板 或玻璃钢等。

在外通道前部工作人员门外装有工作人员梯平台601,梯平台栏杆602, 梯踏步603,梯栏杆604和万向轮605,整个梯随登机桥升降行走,供工作 人员上下使用。

由于本发明将内通道结构200的通道层230与承重主桁架层210分开设 计,因此本发明又可以方便地将该内通道结构200与旋转平台400固定连接。 如图9A~9B所示,本发明的旋转平台部份400是由立柱406通过法兰与上 部结构连接,大型的具有外齿部442的回转轴承402直接连接在底盘404上。 故此,本发明可以设置一个转角测定机构440,利用该外齿部442来测定旋 转平台400旋转角度。当本发明的登机桥10作旋转运动时,内通道结构200 通过铰轴408带动底盘404旋转左右各92度,同时带动测转角机构440, 测量出该旋转平台400所旋转的角度,角度将反映到操作台的指示器上。

在立柱406的中心线上间隔设置有铰轴408,与内通道结构200同轴设 置的一对铰耳214固定连接。当登机桥作上仰和下俯时,由于内通道结构200 的铰耳214在底盘404下面有一定的距离,结构对底盘404不会有干涉。更 特别的是本发明的旋转平台400承载时不会产生弯矩,是一种中心承载的平 台,消除了额外扭矩,大大改善了平台装置的受力状况。进而本发明仅仅需 要在立柱406底部固定一块大钢板432,再用在站坪上打膨胀螺栓来固定旋 转平台即可,省掉了庞大的混凝土基础。

本发明的旋转平台400,其顶盘428为单层,由支持柱430连接在底盘 404上,并形成旋转平台400向通道的门。顶盘和底盘的直径(最大)都不 超过2400mm,以便在用集装箱运输时不超宽。立柱406上部焊装有牛腿410, 支持着与候机楼登机门(未示出)对接的门框420。这样,在门框420和支 持柱430之间的空间需要用卷帘装置414来封闭。如图9A所示,在门框420 两侧安装有卷帘仓422,该卷帘仓422内装有本发明的卷帘装置412,其上 缠绕的卷帘片414包住旋转平台400使之封闭。特别的是,卷帘仓内设置有 本发明的防风装置424,它包括一齿轮盘418,同轴设置在卷帘装置412的 底部,并有一压缩弹簧(未示出)在该卷帘装置412顶紧该齿轮盘418;和 一锁紧杆416,设置有一锁紧头415,与该齿轮盘418定距离间隔,当需要 锁定所述卷帘装置412时,该锁紧头415顶紧在该齿轮盘418的齿部。当旋 转平台400发生旋转,其中有多出一侧的卷帘414便在压缩弹簧回复力的作 用下自动地缠绕在卷帘装置412上。此外,该卷帘仓422还开有操作口,通 常用盖426封住。当有大风来临时,桥将停止使用,此时通过摇柄417收紧 防风装置424,可使大风吹不坏卷帘片414。

此外,旋转平台400与内通道230之间装有密封板444,外部加有罩446, 以使旋转平台400与内通道230之间密封防水防风。旋转平台400与内通道 230之间还装有渡板448,该渡板的一端伸到旋转平台400内,另一端接在 内通道230上。旋转平台400在装配运输时有固定片450与顶盘452用螺栓 固定,其正常使用时可揭去。立柱406上可方便地安装有电箱454等。

由于本发明将外通道结构300的通道层310与承重主桁架层320分开设 计,外通道结构300的主桁架320前端便可突出地连接接机口机构500的底 部506,如图11所示。同样地,本发明在该底部506与主桁架320之间设 置了一个大型的具有外齿部504的回转轴承502。一方面,本发明可以在该 回转轴承502上设置旋转驱动器510,直接驱动该外齿部504,使接机口530 向左转92度,右转35度;另一方面本发明又可以在该轴承502上设置一转 角测定装置(未示出),利用该外齿部504转角测定该接机口机构500转过 的角度。

为便于运输,本发明还特别地将接机口520与接机台530部份紧凑地结 合起来,如图12所示。本发明首先可以将接机口底盘506的直径缩小到2 米。该底盘506前端设置一具有缓冲器532的活动地板534,在接机口的口 部两侧有柱板522与顶盘524连接。该底盘506与顶盘524之间的空间部分 采用与图9B所示的相同的卷帘装置414封闭,显而易见地,在接机口机构 500的卷帘仓526中同样应当设置本发明如图9A所示的卷帘防风装置424, 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需说明的是,本发明为紧凑布置接机口机构500,而 将其卷帘仓526固定在外通道结构300的前端,如图10B所示。

本发明同时还简化了接机口530上设置的遮蓬装置540的控制结构,如 图13所示。由于遮蓬装置540通常都是由韧性较好的材料制成,其刚性较 差的,所以要自如地控制该遮蓬540,是需要一个复杂的机构的。而本发明 则应用了一个简单的三角撑装置544,便简化了顶部的控制结构。该三角撑 装置544设置在横架542上,它包含:两支架546,分别固定在该横架542 的两端部;和一支撑架548,从该顶部的中部伸出。一根绳索550分别从该 支撑架548的端部以及两侧的支架546穿过。当遮蓬530的顶部在两侧绳索 550的作用下受力回缩时,该中部将随绳索550通过支撑架548的作用而一 起收回。

该遮蓬540两侧还装有挺立小件552。本发明也在顶部分别设置了绳索 收放装置554,在它的作用下,遮蓬被放出较吻合飞机外表面的曲面,收回 时能挺直站立;和一个绳索调节器556,能够调节拉绳两端的长度。尤其是, 本发明在接机口右侧装有一个扭矩器420驱动的自动调平装置,用于调整接 机口底部与飞机仓门保持同等高度。其结构简单而实用,外表美观。

其次,顶盘524顶部与外通道310前端上还有防水装置(未示出),顶 盘内顶上装有照明灯。较好的是,控制台558应装在接机口530的右侧,凸 出走道,不占内部空间,并在控制台上方装有玻璃窗;整个接机口的纵向中 心线与通道的中心线有一定距离的偏离,使接机口偏向左方,正好与桥右边 的工作梯平衡一部分的重量。

虽然本发明是通过上述较佳实施例加以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的 其他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任何更改与变形,均都属于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