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边界层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一种准确计算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方法 CN202111548367.3 2021-12-17 CN114282170A 2022-04-05 岳平; 王若安; 张强; 王胜; 刘晓云; 杨金虎; 任雪塬
发明公开了一种准确计算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方法,首先通过三次样条差值法,把探空资料的原始数据转换成垂直分辨率为10m的m行×12列的数据,从转化后的数据文件中读取温度值、海拔高度值和气压值;然后计算绝对温度和位温值;再计算两层位温差,计算时设定从距地面600m以上开始,最早出现该层位温与100m以下层的位温差超过0.3℃,同时设定该层以上100m处位温与该层位温差超过0.3℃,表明该层所在高度为大气稳定出现逆温层的高度,则将该层底部以下范围确定为边界层高度。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小、微尺度天气系统对边界层高度的影响以及探空观测中可能出现的气球升速变化导致的观测数据系统性误差,判据科学,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62 一种边界层PM2.5检测方法 CN202011597610.6 2020-12-29 CN112816376A 2021-05-18 潘涛; 余浩南; 郑昕; 丁谊
发明涉及空气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边界层PM2.5检测方法,包括边界层划分、浮空球设定、滞空区检测、数据集耦合和浮空球回收;其中使用的浮空球包括动机构、采集组件、信息模控制器;由于边界层大气的流动特点,其中污染物的分布处于混乱状态,采用光学雷达采样受地域的限制,而利用遥感卫星难以获得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削弱了PM2.5检测的准确性;故此,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浮空球,对划分的边界层范围进行设定,通过浮力球中的动力机构滞空于边界层中的不同高度,用于采集组件的运行,利用采样筒中的转向架和空心管,在边界层中的不同高度对PM2.5进行多次检测,并通过信息模块间加测数据进行实时传输,从而提升了边界层PM2.5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
63 一种超高速湍流边界层减阻控制方法 CN202011393831.1 2020-12-03 CN112395694A 2021-02-23 罗振兵; 刘强; 邓雄; 王林; 周岩; 程盼; 彭文强
申请涉及一种超高速湍流边界层减阻控制方法、仿真方法、仿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超高速湍流边界层减阻控制方法包括:在超高速飞行器形成湍流边界层的壁面局部沿流向方向设置阵列式条纹孔,在飞行器超高速飞行时,通过设置在超高速飞行器表面的壁面吹热气装置由条纹孔向壁面上吹热气,对超高速飞行器的湍流边界层进行减阻控制。所述仿真方法包括:构建超高速边界层流体的数值仿真模型,设置来流条件并诱导转捩的发生,生成超高速湍流边界层;通过等间距条纹孔向所述壁面施加吹热气控制;根据设置的网格信息对数值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基于速度‑温度耦合的超高速湍流边界层减阻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64 通过颗粒相互作用增强的边界层传热 CN202011017791.0 2012-10-17 CN112304149A 2021-02-02 W.L.老约翰逊
通过引入具有专用化表面的颗粒,经由边界层膜的动运动增强的传热。边界层是滞止的,减少了进入流动流体中的传热。边界层传热主要是传导。将专用化颗粒引入流体中促进了边界层混合,从而将传导转化为穿过所述膜的对流。本发明的颗粒翻滚同时混合了边界层,这提供了颗粒周围的低表面积能量位点。动力运动增加了在沸腾期间的用于气相传递的成核。流体中的金属和陶瓷纳米颗粒增加了流体热传导率。通过改性此类纳米颗粒的表面特性,以促进边界层的混合,流体传热和热传导率将增加。材料的专用化表面特性确保了颗粒与边界层的相互作用,以产生用于加速成核的动力混合和低表面积能量位点,从而增强了气体或液体的传热。
65 湍流边界层分层判据的方法 CN202010715245.8 2020-07-23 CN112052512A 2020-12-08 毛枚良; 闵耀兵; 王新光; 陈琦; 万钊
发明提出一种湍流边界层分层判据的方法,包括:依据流场变量计算无量纲粘性系数 依据无量纲粘性系数的取值范围对湍流边界层进行分层。本发明给出的无量纲粘性系数与当地的湍流脉动特征直接相关,能够完全体现湍流边界层内的湍流脉动特征,分层标准确定严格,实施过程不依赖于使用者的经验,能够有效提高湍流边界层的模拟精度,可直接应用于存在压梯度的流动中,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的湍流边界层分层判据不适用于存在流向压力梯度的流动问题。
66 洞中消除边界层的装置及风洞 CN202010568624.9 2020-06-19 CN111623949A 2020-09-04 陆彭飞; 武金模; 周帆; 林虹霞; 付明; 刘小勇
发明公开了一种洞中消除边界层的装置,所述风洞包括直接相连的实验段和收缩段,所述收缩段位于所述实验段上游,所述风洞内设置有主风机,所述主风机位于所述收缩段上游,所述风洞中消除边界层的装置包括旁通风道,所述旁通风道的入口与所述收缩段连通,所述旁通风道的出口与所述实验段连通且位于所述实验段的底壁内表面上,以使旁道风道内出来的旁通气流与所述收缩段出来的主气流同向。确保主气流技术指标,不影响主气流品质,并消除实验段底部气流边界层。本发明的风洞中消除边界层的装置能够有效地消除实验段底部气流边界层,不影响主气流品质,成本低。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风洞。
67 湍流边界层等离子体减阻系统与方法 CN202010439964.1 2020-05-22 CN111465162A 2020-07-28 黄志伟; 周裕; 程肖岐; 欧阳腾
发明提供了一种湍流边界层等离子体减阻系统,包括等离子体激励器,所述等离子体激励器包括正电极电介质层、负电极、封装层和高压等离子体电源,所述负电极封装在所述封装层之内,所述电介质层位于所述封装层、正电极之间,所述高压等离子体电源分别与所述正电极、负电极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湍流边界层等离子体减阻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等离子体激励器直接安装在平板表面上,通过在正、负电极间施加电压,激励器放电处将产生具有一定速度的展向诱导气流,该诱导气流与来流相互作用产生反向旋转的流向涡结构,以减少壁面受到的空气摩擦阻,从而降低流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68 移动台边界层三分量风速解析方法 CN201710434263.7 2017-06-09 CN107273334B 2020-07-10 段忠东; 周华
发明提供了一种一种移动台边界层三分量风速解析方法,首先,将竖向风速方程添加到Yan Meng模型初始的微分方程中,通过Smith台风模型的处理方法进行化简,然后选用迭代的方法对上述计算结果进行修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现有风场模型中引入竖向风速,将两变量的台风边界层模型扩展至三变量,对研究台风导致的强降雨模拟提供了驱动风场。
69 一种振动台试验模型箱边界层 CN201911043438.7 2019-10-30 CN110940474A 2020-03-31 周浩; 夏真荣; 罗武装; 黄光
发明公开了一种振动台试验模型箱边界层,所述边界层包括设置在模型箱内壁的海绵橡胶板以及设置在海绵橡胶板内侧的泡沫板,所述海绵橡胶板由设置在模型箱端壁的端壁海绵橡胶板和设置在模型箱侧壁的侧壁海绵橡胶板组成,所述泡沫板由端壁泡沫板和侧壁泡沫板组成。本发明基于场地的相对位移是地下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在开展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在模型箱边界上设置由不同材料组成复合材料边界层,既能允许模型整体发生一定位移量,又能减小地震波对模型的边界效应,从而保证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70 一种超声速湍流边界层的减阻方法 CN201710556494.5 2017-07-10 CN107352042B 2020-03-10 张兆; 陶洋; 熊能; 钱丰学
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速湍流边界层的减阻方法,通过在飞行器表面的湍流区域壁面温度叠加一个沿流动方向上的宽度为100个粘性尺度的温度波动条纹,得到壁面温度分布;并通过在飞行器表面的湍流区上印刷微尺度的网状电阻丝,并在网状节点处印刷上热电偶元件用于即时监测壁面温度,通过计算机控制壁面上各支路电阻丝的发热功率使得壁面温度满足确定的壁面温度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物面采用电路印刷技术印刷上微尺度的电阻丝电路,并采用计算机控制各支路的电阻丝发热功率,从而实现表面温度分布的精确控制,通过温度脉动场和速度脉动场的相互影响,限制速度条带的发展,能够抑制湍流脉动,降低阻
71 深海海底边界层动态观测装置和方法 CN201810276805.7 2018-03-30 CN108592993B 2019-07-26 贾永刚; 田壮才; 张博文; 张少同; 单红仙; 刘晓磊
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海海底边界层动态观测装置和方法,所述观测装置包括触底开关和探杆,所属触底开关包括挂钩、引航重锤、触发缆、铠装电缆、触底控制器、触发接收器和驱动单元,所述探杆包括有顶舱和杆体,所述顶舱上形成有耐腐蚀金属导流叶片和吊环;所述杆体上部呈圆柱状、下部呈圆锥状,在交接处设置有高强度格栅挡片,杆体上形成有若干个电极序列。其方法包括:室内校正仪器,利用辅助船定位及布放观测装置,根据前期设计和触底开关控制,使探杆一部分插入海床,周期性测量并校正,可获得海底边界层变化过程。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可靠,能够适应深海高压环境,对海床界面上下一定深度范围进行观测记录,并可监测海床高程变化。
72 一种海洋边界层立体观测装置及方法 CN201811515982.2 2018-12-12 CN109708692A 2019-05-03 杨华; 宋大雷; 郭亭亭; 郑金明; 韩德超
发明公开一种海洋边界层立体观测装置,包括载体、矩阵架和多种传感器,矩阵架与载体连接,多种传感器安装在矩阵架上;所述矩阵架包括连接杆、连接环、支撑杆、耦合环和耦合插头,连接杆的外端连接多种传感器,连接杆的内端连接在连接环上,连接环通过支撑杆与耦合环连接,耦合插头位于耦合环上;连接杆、连接环、支撑杆和耦合环的内部均有线路通路,并最终集成到耦合插头,耦合插头经过连接缆与位于载体上的外接插头进行连接;所述多种传感器至少包括A类传感器和B类传感器两种,A类传感器和B类传感器分别在矩阵架上对称分布,构成立体观测矩阵。本发明保证了观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弥补了现有仪器单点式观测的缺陷
73 一种静喷管边界层抽吸装置 CN201711374788.2 2017-12-19 CN108267290A 2018-07-10 李睿劬; 谌君谋; 宫建; 陈星
一种静喷管边界层抽吸装置,涉及洞试验领域;包括喷管收缩段和抽吸槽、喷管喉道、喷管膨胀段和压传感器;其中,喷管收缩段、喷管喉道和喷管膨胀段均为中空管状结构;喷管收缩段、喷管喉道和喷管膨胀段沿轴向依次连接;喷管喉道固定安装在喷管收缩段和喷管喉道的连接处;压力传感器固定设置在喷管喉道上;抽吸槽为L形管道结构;抽吸槽的唇口与喷管收缩段和喷管喉道连通;本发明适应不同的运行状态,抽吸槽唇口对喉道下游流场干扰小,且抽吸槽调试过程方便高效,清洗方便。
74 装备用边界层效应通道推动发动机 CN201710276539.3 2017-04-26 CN107084072A 2017-08-22 不公告发明人
发明公开了一种装备用边界层效应通道推动发动机,旨在提供一种不仅能输出大转矩替代目前装备车、坦克、直升机、舰艇用发动机,替代蒸汽轮机,而且主要实现装备战机、导弹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其技术要点是:包含由燃气推动边界层效应通道转子发动机、冲压发动机、进气分流罩构成的装备战机、导弹用超燃冲压发动机,所述的边界层效应通道转子发动机包含由边界层效应的多个涡旋螺线形的加长通道且涡旋螺线形多层叠加构成的转子轮机,转子轮机内部分布多个超导热管对轮机降温散热燃烧室火焰稳定器火焰筒上分布多个倾斜进气通道构成涡旋流燃烧,所述的冲压发动机,包含由边界层效应通道转子发动机连接驱动涡扇压气机、内外涵道、燃烧室等构成。
75 车辆边界层气流控制结构 CN201080032767.2 2010-07-13 CN102470903B 2016-07-06 小宫哲; 杉本一仁; 近藤弘文; 森仲雅一; 小屋畑友广; 井上真人; 小泉显一郎; 高木均; 石原裕二; 中岛一昭
发明公开一种车辆边界层气流控制结构设置有车体和侧视镜(9)。车体包括具有气流导向板(11)的外轮廓表面。侧视镜(9)安装至车体,以便从驾驶座上观察到斜后方。气流导向板(11)具有向下气流引导表面(11c),向下气流引导表面(11c)设置在车体的外轮廓表面中的流向侧视镜(9)的气流所经过的车体区域中。向下气流引导表面相对于侧视镜(9)沿气流的气流方向延伸,以便将气流偏转至侧视镜(9)的下方。
76 潮滩近底边界层沙观测方法及系统 CN201410029922.5 2014-01-23 CN103776430A 2014-05-07 龚政; 张长宽; 张茜; 顾长才; 蔡辉; 靳闯
发明提供一种潮滩近底边界层沙观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研究滩面的水动条件、地质条件确定相关参数;根据确定的相关参数,在所述研究地点处安装观测支架;在观测支架完成安装之后,安装观测仪器,并采集数据;采集数据完成之后,回收所述观测仪器和所述观测支架,并处理所采集的数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潮滩近底边界层水沙观测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滩面近底边界层水沙观测方法及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且近底层分辨率高的优点。
77 一种边界层透平发电装置 CN201010591697.6 2010-12-16 CN102080576B 2013-12-11 史翊翔; 周滢垭; 蔡宁生; 李汶颖
发明涉及一种边界层透平发电装置,它包括腔体,腔体中心位置开设有中间镗圆形腔,底部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圆形轴孔;中间镗圆形腔内通过轴孔安装排气管轴,排气管轴的中间段开设有若干排气孔;从腔体底部,排气管轴上依次套设有止推环、转子盘组、电枢盘和永磁定子,止推环位于腔体底部与转子盘组之间;转子盘组的前端面固定电枢盘,转子盘组与排气管轴间隙配合;永磁定子的底盘固设在方形前端盖上,前端盖的四分别通过紧固螺钉固设在腔体的顶部;腔体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与其相连通的狭缝槽,狭缝槽内插设有喷嘴;腔体的另一侧壁上开设有与其相连通的导线孔。本发明的适用范围较广、结构简单。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多相流、烟气等复杂工质的发电需求应用中。
78 测量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方法 CN201310045481.3 2013-02-05 CN103135113A 2013-06-05 杨婷; 王自发; 张伟
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重波理论的原创算法——重力波梯度法获取边界层高度,直接将气溶胶在重力波作用下的垂直分布引入到算法理论中,更适用于当前中国高灰霾污染环境真实边界层高度的获取。
79 一种边界层温度测量方法 CN201210094322.8 2012-03-31 CN102607729A 2012-07-25 马洪亭; 宋肖的; 梁普; 杨国利
发明公开了一种边界层温度测量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将测温探头置于边界层温度场中需要测试的位置,将热电偶数据采集仪和电脑依次相连,并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开始测试温度并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在电脑上显示和储存;(2)打开直线步进电机,调整测温探头的前后位置,测量边界层温度场中其它位置的温度。本发明的优点:通过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完成竖直平面、平表面及旋转圆筒设备表面边界层中温度分布的直接测量。
80 车辆边界层气流控制结构 CN201080032767.2 2010-07-13 CN102470903A 2012-05-23 小宫哲; 杉本一仁; 近藤弘文; 森仲雅一; 小屋畑友广; 井上真人; 小泉显一郎; 高木均; 石原裕二; 中岛一昭
发明公开一种车辆边界层气流控制结构设置有车体和侧视镜(9)。车体包括具有气流导向板(11)的外轮廓表面。侧视镜(9)安装至车体,以便从驾驶座上观察到斜后方。气流导向板(11)具有向下气流引导表面(11c),向下气流引导表面(11c)设置在车体的外轮廓表面中的流向侧视镜(9)的气流所经过的车体区域中。向下气流引导表面相对于侧视镜(9)沿气流的气流方向延伸,以便将气流偏转至侧视镜(9)的下方。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