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边界层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测量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方法 CN201310045481.3 2013-02-05 CN103135113B 2014-08-06 杨婷; 王自发; 王喜全; 孙业乐; 张伟
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重波理论的原创算法——重力波梯度法获取边界层高度,直接将气溶胶在重力波作用下的垂直分布引入到算法理论中,更适用于当前中国高灰霾污染环境真实边界层高度的获取。
42 超声速轴对称边界层 CN201010551287.9 2010-11-18 CN102023077A 2011-04-20 赵玉新; 王振国; 刘卫东; 梁剑寒
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声速轴对称边界层洞,包括:前过渡段(1),用于引入气流,并对气流进行第一级整流;稳定段(2),连接在所述过渡段(1)的下游,用于对气流进行第二级整流;以及喷管实验段(3),连接在所述稳定段(2)的下游,并相对于一旋转轴线(O)呈扇形的轴对称结构,包括外周壁(3a)、内周壁(3b)以及连接所述外周壁(3a)和内周壁(3b)的两个侧壁(3c,3d),其中至少在所述侧壁上形成有透明窗口,所述喷管实验段(3)包括:喷管部(31),构造成单边膨胀喷管结构,以及实验部(32),位于所述喷管部的下游,可以对喷管实验段中形成的轴对称边界层流场进行观察和光学非接触测试,以便于对超声速边界层的流场特性进行研究。
43 包括可剥离边界层的光学体 CN200680017735.9 2006-04-05 CN101180560A 2008-05-14 卡尔·A·斯托弗; 蒂莫西·J·埃布林克; 马丁·E·登克尔; 杰弗里·N·杰克逊; 克里斯托弗·J·德克斯
发明涉及光学体,该光学体包括第一光学薄膜、第二光学薄膜以及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光学薄膜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可剥离边界层。可剥离边界层的每个主表面可设置为与光学薄膜或另一个可剥离边界层相邻。第一和第二光学薄膜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反射偏振片。本发明还涉及加工此类光学体的方法。
44 边界层反转开缝翅片 CN201520272443.6 2015-04-28 CN204612561U 2015-09-02 信石玉; 高文金; 类歆; 周远喆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边界层反转开缝翅片,包括基片和坡形微型肋片,坡形微型肋片成对设置在基片上,每对均由一个短微肋和一个长微肋组成,短微肋和长微肋在基片同侧翘起且互相指向对方;长微肋在垂直于基片方向上的翘起高度大于短微肋的翘起高度;每对坡形微型肋片中,短微肋位于流体流动上游,长微肋位于流体流动下游。当流体从短微肋流到长微肋的时候,边界层会被反转,流体速度与温度梯度的协同程度改善,流体扰动增加,传热性能提高,减少了换热设备的体积,降低了产品成本。
45 一种大气边界层 CN201720677287.0 2017-06-12 CN206847900U 2018-01-05 廖海黎; 李明水; 李志国; 陈淳; 马存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气边界层洞,包括风洞本体和设置在风洞本体上部的回流道;所述风洞本体从进风口到出风口依次包括风扇段、大开扩散段、稳定段、收缩段、试验段和扩散段;所述大开角扩散段内设置有至少一层防分离网;稳定段至少设置有一层阻尼网;本实用新型省略了蜂窝器,缩短了风洞的整体长度,节约了建筑面积,从而节省投资提高其经济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46 近底边界层的观测架 CN201621100512.6 2016-09-29 CN206038006U 2017-03-22 顾靖华; 何青; 薛元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近底边界层的观测架,包括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之间以可拆分方式连接,上层结构设置有观测仪器安装区,下层结构设置有防沉降装置。上层结构包括:三棱台和仪器固定槽,三棱台的上端平面构成吊装结构,三棱台的下端平面焊接有若干个不同长短的仪器固定槽钢。下层结构包括:三个三支架和若干防抛弃式沉降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下长期观测过程中三脚架系统被掩埋的问题;并且还设置有防沉降板自动脱落回收结构,解决三脚架底部泥沙堆积后无法回收的问题。结构上采用上下分层组装模式,实现了1架2用,只用上层结构实现常规座底观测,组装后实现近底边界层观测,便于运输及野外使用。
47 一种固定型线边界层涡轮装置和方法 CN202410100140.X 2024-01-24 CN118049276A 2024-05-17 苏华山; 王在志; 陈泓; 敖东山
一种固定型线边界层涡轮装置和方法,包括壳体,壳体设有涡轮,涡轮上下两端连通轴管,所述涡轮包括多片间隔设置的圆环,多片圆环通过导流片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片为渐开线形,在壳体顶面和底面设有轴孔,轴管装配在轴孔内,在壳体侧面设有入流孔。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型线边界层涡轮装置和方法,用于解决现有边界层涡轮装置在工作时,流体无序流动影响整个设备的运行效率的问题。
48 化多功能大气边界层 CN201910398022.0 2019-05-14 CN110017963B 2024-02-06 张明; 胡耘; 赵秀勇; 徐静馨; 王杰; 田文鑫
发明提供一种模化多功能大气边界层洞,该风洞可通过变换各段位置改变风洞功能。该模块化多功能大气边界层风洞,包括依次设置的出口扩散段、收缩段、试验段、稳定与收缩段、入口扩散段和动段,各段接口相适配并密封连接,还设有第一平移机构,所述试验段设置在第一平移机构上,第一平移机构上还设有替换试验段,所述替换试验段的两端接口与试验段口径相当;当风洞变换时,通过第一平移机构用替换试验段替换所述试验段。通过第一平移机构可以对试验段进行更换,不同的试验段中部的口径变化可以改变气流的速度。通过第二双向移动机构可进行直流吹式大气边界层风洞与直流吸式大气边界层风洞进行变换,满足不同风洞试验的要求。
49 一种边界层高度的反演方法及装置 CN202310778764.2 2023-06-28 CN116500649B 2023-10-20 苏练; 夏海云; 袁金龙; 王璐; 李蔓一
发明提供一种边界层高度的反演方法及装置,在搜索地图中确定起始路径单元的坐标,利用高斯滤波卷积函数和起始路径单元的坐标进行卷积运算,确定出中心路径单元和目标路径单元,将目标路径单元中权重分配值最大的非障碍物路径单元作为基准路径单元,确定基准路径单元对应的时刻为反演时刻,基准路径单元对应的距离库编号与距离分辨率的乘积,作为反演时刻的边界层高度。在本方案中,基于卷积运算模拟得到边界层高度变化范围所对应的非障碍路径单元,确定权重分配值最大的非障碍物路径单元对应的距离库编号,将距离库编号与距离分辨率的乘积作为边界层高度,以实现避免小波尺度选择不确定性和反演边界层高度剧烈跳变导致的结果不准确问题的目的。
50 一种边界层高度的反演方法及装置 CN202310778764.2 2023-06-28 CN116500649A 2023-07-28 苏练; 夏海云; 袁金龙; 王璐; 李蔓一
发明提供一种边界层高度的反演方法及装置,在搜索地图中确定起始路径单元的坐标,利用高斯滤波卷积函数和起始路径单元的坐标进行卷积运算,确定出中心路径单元和目标路径单元,将目标路径单元中权重分配值最大的非障碍物路径单元作为基准路径单元,确定基准路径单元对应的时刻为反演时刻,基准路径单元对应的距离库编号与距离分辨率的乘积,作为反演时刻的边界层高度。在本方案中,基于卷积运算模拟得到边界层高度变化范围所对应的非障碍路径单元,确定权重分配值最大的非障碍物路径单元对应的距离库编号,将距离库编号与距离分辨率的乘积作为边界层高度,以实现避免小波尺度选择不确定性和反演边界层高度剧烈跳变导致的结果不准确问题的目的。
51 一种超声速边界层特征厚度估算方法 CN201810043267.7 2018-01-17 CN108446419B 2022-02-22 黄章峰
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速边界层特征厚度估算方法:在壁面上法向方向上目标位置的布置评估点:评估点分布在边界层内外,根据法向方向网格的等效厚度,确定评估点的分布位置;使用评估点附近网格节点上的流场数据,在评估点位置进行插值,获得壁面上目标位置的法向方向上的流场,并将其投影到正交贴体坐标系下;建立评估点上综合判定特征量与壁面距离的函数关系;通过判定准则确定特征点,以该特征点到壁面的距离估算边界层特征厚度。本发明在复杂几何和来流情况下,对于赫数为3到20的超声速流动数值计算结果,快速准确地估算出边界层特征厚度。
52 一种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器 CN202110812192.6 2021-07-19 CN113623086A 2021-11-09 谢文忠; 杨树梓; 张路; 丁润晗; 廖凯
发明提出了一种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器,通过将湍流分离包下游的高静压流体引入回流通道,并经过翅片状涡流发生器导流后从湍流分离包上游喷出产生旋涡,利用此旋涡结构向湍流分离包输送高能流体以减小分离造成的流动损失。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经实例验证后能够取得预期效果。
53 一种测定叶片尾缘边界层厚度的方法 CN202010629741.1 2020-07-03 CN111947609B 2021-10-12 代翠; 仇俊峰; 董亮; 陈怡平; 王照雪
发明提供一种测定叶片尾缘边界层厚度的方法,借助叶片尾缘噪声,比较直尾缘处与锯齿尾缘处的声压级频谱,找出嵌入的锯齿尾缘无法降噪的临界频率f0,在所述临界频率f0下斯特劳哈尔数等于1,得到所述直尾缘处的边界层厚度的推导公式,计算得到直尾缘处处的边界层厚度δw,不需要考虑叶片附近复杂的流动情况,间接的测量叶片尾缘边界层厚度,具有更好的测量效果。本发明可测定不同流体主流速度下的叶片尾缘边界层厚度,且可以测量不同流体的叶片尾缘边界层厚度,需要测定的参数较少,计算过程简单。
54 一种大气边界层顶高度估算方法 CN202011005098.1 2020-09-22 CN112146623A 2020-12-29 李昀英; 张志伟
发明提供一种大气边界层顶高度估算方法,利用探空资料统计某区域逆温层的季节分布特征;在近地面逆温占主导地位的季节,统计近地面逆温顶部所在高度的数分布特征,取其上四分之一位数作为该季节的数阈值;在对流层低层逆温占主导地位的季节,统计对流层低层逆温底部所在高度的数分布特征,取其下四分之一位数作为该季节的数阈值。本发明对计算大气边界层顶高度的数阈值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数阈值综合考虑了大气的动、热力结构和逆温层的季节变化特征,基于调整后的数阈值估算的大气边界层顶高度更接近观测值。
55 一种非对称圆弧形边界层测压排架 CN202010996767.X 2020-09-21 CN112067246A 2020-12-11 刘光远; 李强; 邓陆军; 谢易; 刘大伟; 李聪健; 许新; 史晓军; 熊贵天
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对称圆弧形边界层测压排架,属于实验空气动学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目前“一”字形梳状排架测点偏少,测量结果受探针干扰影响的现状。其包括安装座、圆弧段支架、直段支架、测压探针;所述圆弧段支架沿迎方向的剖面呈圆弧状且圆弧段支架沿竖直方向的剖面为四分之一圆弧,所述圆弧段支架沿迎风方向的前端呈尖劈形;所述直段支架沿迎风方向的剖面呈一字型,所述直段支架沿迎风方向的前端呈尖劈形;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圆弧段支架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座、直段支架底端相连。本申请能在准确、可靠的基础上,准确获得近壁面薄层区域内边界层皮托压力分布,还能有效降低探针之间的干扰影响,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6 化多功能大气边界层 CN201910398022.0 2019-05-14 CN110017963A 2019-07-16 张明; 胡耘; 赵秀勇; 徐静馨; 王杰; 田文鑫
发明提供一种模化多功能大气边界层洞,该风洞可通过变换各段位置改变风洞功能。该模块化多功能大气边界层风洞,包括依次设置的出口扩散段、收缩段、试验段、稳定与收缩段、入口扩散段和动段,各段接口相适配并密封连接,还设有第一平移机构,所述试验段设置在第一平移机构上,第一平移机构上还设有替换试验段,所述替换试验段的两端接口与试验段口径相当;当风洞变换时,通过第一平移机构用替换试验段替换所述试验段。通过第一平移机构可以对试验段进行更换,不同的试验段中部的口径变化可以改变气流的速度。通过第二双向移动机构可进行直流吹式大气边界层风洞与直流吸式大气边界层风洞进行变换,满足不同风洞试验的要求。
57 边界层速格点分区计算方法 CN201811355318.6 2018-11-14 CN109521429A 2019-03-26 王啸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边界层速格点分区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雷达径向速度,找到下击暴流附近最大的正速度中心A点;S2:从A点向AR方向,遍历寻找B1点,B1点满足该点速度比前后两点都小;S3:应用公式求出V环cosθ和V下,VA,VB为径向速度,可从雷达速度图读取;S4:O'为A点和B1点中点;S5:重复步骤2-4五次,确定ΔV最小的B1为B点;S6:O为A点和B点中点,为下击暴流中心,其垂直下方O地为地面下击暴流中心。本发明应用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径向速度和少量地面风观测数据结合下击暴流的物理特征,实现了对下击暴流影响范围内任意位置100米以下任意高度平风速的计算。
58 深海海底边界层动态观测装置和方法 CN201810276805.7 2018-03-30 CN108592993A 2018-09-28 贾永刚; 田壮才; 张博文; 张少同; 单红仙; 刘晓磊
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海海底边界层动态观测装置和方法,所述观测装置包括触底开关和探杆,所属触底开关包括挂钩、引航重锤、触发缆、铠装电缆、触底控制器、触发接收器和驱动单元,所述探杆包括有顶舱和杆体,所述顶舱上形成有耐腐蚀金属导流叶片和吊环;所述杆体上部呈圆柱状、下部呈圆锥状,在交接处设置有高强度格栅挡片,杆体上形成有若干个电极序列。其方法包括:室内校正仪器,利用辅助船定位及布放观测装置,根据前期设计和触底开关控制,使探杆一部分插入海床,周期性测量并校正,可获得海底边界层变化过程。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可靠,能够适应深海高压环境,对海床界面上下一定深度范围进行观测记录,并可监测海床高程变化。
59 一种湍流边界层载荷模型的等效方法 CN201710378734.7 2017-05-25 CN107169217B 2018-04-24 费庆国; 张鹏; 李彦斌; 吴邵庆; 陈强; 姜东
发明公开了一种湍流边界层载荷模型的等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湍流边界层载荷模型经等效后形成等效完全随机面压载荷模型;(2)确定所述等效完全随机面压载荷模型的等效相关函数的量级;(3)确定结构弯曲波长及湍流边界层载荷特征波长,进而计算一致性频率,在此基础上确定等效随机面压载荷模型的适用频率范围。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湍流边界层载荷模型的等效方法,是一种将湍流边界层载荷模型等效为完全随机面压载荷模型的技术,该技术可有效降低湍流边界层载荷作用下结构动响应分析的计算量,缩短设计周期,节约设计成本。
60 离心压缩机扩散器通路边界层控制 CN201580054735.5 2015-08-11 CN107110180A 2017-08-29 D.V.帕克; C.J.斯迈思; J.R.威尔逊
一种离心压缩机扩散器(42)包括多个扩散器流动通路(22),其延伸穿过环形扩散器壳体(20),并且由扩散器导叶(23)沿周向界定且由前壁(101)和后壁(100)沿轴向界定。用于通路的扩散器边界层放气口(96)可包括设置成穿过前壁(101)的边界层放气孔口(106)或槽口(130),以及在通路中与下游扩散器空气流方向(103)成锐斜面角倾斜的面向下游的壁(142)。扩散器放气流(112)从扩散器边界层放气。边界层放气孔口可位于导叶的压侧附近的流动通路的喉部区段(28)下游。离心压缩机(18)可包括包绕环形离心压缩机叶轮(32)的扩散器,以及用于使叶轮放气流(102)从叶轮末梢(36)与扩散器环形入口(27)之间的径向空隙流动的设备,其中扩散器放气流混合或单独地冷却涡轮(16)。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