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升阻比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61 组合翼抗流型下滑翔机 CN201310450362.6 2013-09-27 CN103507929B 2016-04-06 张云海; 赵加鹏; 彭希安; 刘来连; 任翀; 刘晓东; 闵强利; 李锋; 邓国新; 吴小涛; 祝侃; 余忠晶; 陈刚; 方巍
发明属于海洋环境监测、侦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滑翔机。一种组合翼抗流型水下滑翔机,其技术方案是,前密封舱(25)、中透水舱(23)与后密封舱(19)依次连接,组成流线型结构,前密封舱(25)的壳体外安装有一对活动副翼(6),沿中透水舱(23)壳体的中轴线水平面外安装有一对后掠翼(8),后密封舱(19)设有垂直尾鳍(15);采用单固定后掠翼时可实现最大水平速度的航行,滑翔35°,升阻比1.5;采用固定后掠翼+活动副翼的组合形式时以追求最远航程为目标,滑翔角22°,升阻比2.5。本发明可通过改变滑翔翼的组合形式,灵活改变滑翔参数,为水下滑翔机执行不同的任务提供了更好的适应性。
262 一种用于兆瓦级叶片的25%厚度主翼型 CN201410270941.7 2014-06-18 CN104018999A 2014-09-03 韩忠华; 许建华; 余雷; 刘方良; 宋文萍; 焦予秦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兆瓦级叶片的25%厚度主翼型,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先进的翼型参数化方法,设计出相对厚度为0.25弦长,最大厚度对应的弦向位置为0.325弦长,后缘厚度为0.09弦长;设计升力系数为1.2,设计迎为6度的翼型。本发明翼型具有较高的升力系数,可缩短叶片的弦长,从而减少叶片重量。在高雷诺数和高升力设计条件下,比其它同类翼型具有更高的升阻比,以提高风能的利用系数。在雷诺数低于1.5×106的非设计情况,保持与传统翼型相当的升阻比。翼型的最大升力系数对粗糙度不敏感。本发明翼型特别适用于兆瓦级变速或变矩调节型大型风力机。
263 一种公务机的发动机上置及前掠翼鸭式布局 CN201310126078.3 2013-04-12 CN103231795A 2013-08-07 沈君彦; 邓章春; 朱楠; 周迎春; 潘剑武; 李荣强
发明属于航空领域,涉及高升阻比飞机总体布局方案的一种公务机的发动机上置及前掠翼鸭式布局。飞机包括机身、鸭翼、机翼、垂尾、发动机和后体边条,机翼前缘内段后掠,机翼前缘外段前掠,发动机通过发动机支架支撑在机翼后缘至边条之间的后体边条上表面、在俯视投影下发动机轴线过机翼前缘内段与机翼前缘外段拐折处,鸭翼后缘布置有升降舵,机翼后缘内侧布置有内侧升降副翼、机翼后缘外侧布置有外侧升降副翼,后体边条后缘布置有边条舵,垂尾后缘布置有方向舵;机翼后缘内段与后体边条连接;后体边条后缘的边条舵为开裂式,由上舵面与下舵面组成,机身与机翼外形融合过渡。本发明起降升系数和高配平升阻比高、结构重量轻、长航时、长航程。
264 一种滑翔高超声速飞行器末端位置和速度控制方法 CN202111400127.9 2021-11-19 CN114167888B 2023-06-20 李亨; 何乾坤; 覃天; 毛金娣; 王少恒; 许琦; 潘霏; 朱政光; 周律
发明提供一种滑翔高超声速飞行器末端位置和速度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计算得到规划升系数;计算得到飞行器当前规划阻力系数以及当前规划升阻比;根据所述当前规划阻力系数计算得到平衡滑翔规划弹道倾;根据所述当前规划升阻比计算得到规划速度倾侧角;根据所述平衡滑翔规划弹道倾角和规划速度倾侧角计算得到攻角指令以及速度倾侧角指令;基于所述攻角指令以及速度倾侧角指令控制飞行器飞行,直至飞行器与目标的接近速度大于零。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飞行器满足滑翔段末端期望高度以及末端期望速度的约束时,计算量大,计算速度慢,导致不能及时对弹道进行规划并调整飞行策略的问题。
265 一种地面效应旋翼飞行器及飞行模式切换方法 CN201911228262.2 2019-12-04 CN110901906B 2023-04-25 苏兵兵; 王磊; 周亨; 王兆山; 付立春; 包明敏; 罗骏; 侯祥民; 吴令华; 洪铃
发明属于垂直起降飞行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地面效应”原理提高巡航升阻比和巡航速度的旋翼飞行器。所述地面效应旋翼飞行器包括机身(1)、旋翼系统(2)、地效翼(3)、侧端板(4)、尾翼(5)、发动机(22)、传动与倾转系统(23)。其中,地效翼对称设置在机身两侧,侧端板分别设置在低效翼外侧,尾翼位于机身后方,旋翼系统(2)至少有2对,分别对称设置在尾翼和侧端板上,所述发动机(22)与传动与倾转系统(23)连接,并与旋翼系统(2)相连。本发明地面效应旋翼飞行器结合旋翼飞行器和地面效应飞行器优点,在具有垂直起降功能的同时,能够获得较大升阻比,使得旋翼飞行器获得较大的航程和巡航速度,有效提高旋翼飞行器的应用场景和功能作用。
266 一种基于解析预测的滑翔飞行器三维再入制导方法 CN201811532812.5 2018-12-14 CN109740198B 2022-12-23 谢愈; 彭双春; 朱恒伟; 潘亮; 范锦秀; 陈璟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解析预测的滑翔飞行器三维再入制导方法,本发明实施步骤包括考虑约束条件构建以纵向升阻比、侧向升阻比和能量为标架的三维飞行走廊,基于预测模型在三维飞行走廊内直接设计飞行剖面,设计合理的倾侧翻转策略,飞行剖面更新,跟踪飞行剖面生成倾侧指令和攻角指令。本发明以高精度解析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飞行器目标可达与侧向机动任务需求,在考虑诸多约束条件构建的三维飞行走廊内直接设计飞行剖面和翻转策略,通过剖面跟踪生成攻角与倾侧角指令,从而完成三维再入制导方法的设计,能够保证动学信息的完整性,充分发挥滑翔飞行器远距离大范围机动条件下的任务自适应能力。
267 用于多旋翼式飞行汽车的全动副翼自适应增升系统和方法 CN202210921221.7 2022-08-02 CN115285336A 2022-11-04 向真; 樊伟; 徐彬; 昌磊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旋翼式飞行汽车的全动副翼自适应增升系统和方法。飞行参数测量单元实时监测多旋翼式飞行汽车的飞行状态;飞行控制计算机内配置有对副翼及伺服驱动单元标定的数据,该标定的数据包括不同飞行速度下最优升阻比的飞行速度‑副翼姿态关系,以及伺服驱动单元与副翼之间的电气‑副翼姿态关系;飞行控制计算机根据标定的数据实时解算出当前飞行状态下最优的副翼操纵量传递给所述伺服驱动单元;伺服驱动单元根据副翼操纵量实时操控副翼的姿态。本发明通过全动副翼增加飞行汽车前飞升,并且根据当前飞行状态自适应调整副翼到最佳升阻比姿态,提高了飞行汽车的续航性能、姿态稳定性;副翼与旋翼综合作用下,提高了飞行安全性。
268 一种幂次乘波体的纵向稳定性优化方法及系统 CN202110275429.1 2021-03-15 CN112949199A 2021-06-11 刘文; 张陈安; 杨磊; 李文皓
发明公开了一种幂次乘波体的纵向稳定性优化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沿目标分割面将原始流场的流线簇分割形成第一流线簇段以及第二流线簇段;所述目标分割面与基准平面平行,所述第一流线簇段用于采用流线追踪方式生成幂次乘波体下表面的头部段,所述原始流场为以目标升阻比为优化目标获得的幂次乘波体对应的流场。本申请实施例将原始流场的流线簇进行分段处理,通过增大原始流场的流线在尾部的“下凸”特征,进而提高幂次乘波体的纵向稳定度,同时由于原始流场的流线的头部段保持不变,维持了整个原始流场激波形状和头部的流线形状,使得头部波阻和整个乘波体的升阻比变化较小。
269 一种尖化前缘涡波一体固定翼跨域高超气动布局 CN202011185812.X 2020-10-29 CN112389626A 2021-02-23 刘传振; 白鹏; 孟旭飞
一种尖化前缘涡波一体固定翼跨域高超气动布局,其平面形状包括且不限于尖头双后掠、弯头双后掠、单后掠、渐变前缘、S前缘等外形等;下表面为在带激波流场中通过流线追踪得到的乘波面;上表面为自由流流面或者向上适度凸起的光滑连续曲面;机翼收缩为尖化后缘机身收缩为尖体或小后体。高超声速工况下飞行时,该布局为乘波体或类乘波体,利用尖化前缘乘波效应,使得迎面的激波附着于尖化前缘,获得高升阻比;亚声速飞行阶段,利用小条件下的附体流动或者尖化前缘所产生稳定小分离旋涡,获得高升阻比;低速起降阶段,利用中大攻角下气流经由下表面向背风面卷起的旋涡效应,获得低速平起降工况下的高非线性涡升,获得高升力提升其起降性能。
270 强约束复杂任务条件下的三维剖面优化设计方法、系统及介质 CN201910629514.6 2019-07-12 CN110750850A 2020-02-04 张远龙; 谢愈; 彭双春; 潘亮; 范锦秀
发明公开了一种强约束复杂任务条件下的三维剖面优化设计方法、系统及介质,本发明方法的实施步骤包括:综合考虑多种约束条件,构建满足给定高度剖面约束的侧向升阻比走廊边界;初始化侧向剖面参数,并利用侧向升阻比走廊边界进行归一化得到初始化侧向剖面;根据给定高度剖面和初始化侧向剖面解算参考弹道;建立考虑复杂多约束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基于参考弹道进行求解得到强约束复杂任务条件下的三维剖面。本发明采用侧向优先设计,综合兼顾飞行器纵、侧向任务需求,通过建立高度剖面约束与三维剖面的映射关系并构建融入航路点和禁飞区约束的综合性能指标,将复杂三维剖面问题转换为单剖面搜索问题进行求解,简化了三维剖面设计,计算简单和高效。
271 高超声速嵌入式乘波体设计方法 CN201910801998.8 2019-08-28 CN110525679A 2019-12-03 蒋崇文; 罗磊; 许晨豪; 高振勋; 李椿萱
发明提出了一种高超声速嵌入式乘波体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部分解耦思想而提出,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提出的设计方法中产生激波流场的基本体为机身,而传统方法中基本体并不是最终飞行器的部件。本发明提出的方法突破了传统设计方法机身和机翼必须基于相同激波强度的流场进行展向一体化设计的范畴,将机身视为高容积部件,机翼视为高升阻比部件,因此,机身可基于更高强度的激波进行设计,甚至不考虑乘波体设计。而机翼则基于机身流场构建嵌入式的乘波体基准流场进行乘波体设计。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可以获得同时兼顾高容积率和高升阻比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布局。
272 一种微小型旋翼无人飞行器旋翼翼型的设计方法及产品 CN201910271337.9 2019-04-04 CN109878721A 2019-06-14 刘俊; 罗世彬; 王逗
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小型旋翼无人飞行器旋翼翼型的设计方法及产品,设计方法结合了基于代理模型的高效优化算法、基于自由变形技术的外形参数化方法、基于径向基函数的网格变形方法、基于雷诺平均方程的气动性能计算方法。首先确定设计工况,根据螺旋桨的主要运行工况,及翼型在桨叶上所处的径向位置,确定翼型的来流状态,即来流赫数、雷诺数、迎;其次确定设计指标:尽可能大的升阻比。根据上述方法,以Eppler 387为基准翼型,设计上表面整个曲率上凸,下表面曲率前段下凹、后段上凸的翼型,其相对厚度较小、后段上表面较平坦、整体弯度较大,下表面前段明显内凹,具有较低的总阻系数、较高的升力系数,从而具有较高的升阻比,提高气动效率。
273 一种基于解析预测的滑翔飞行器三维再入制导方法 CN201811532812.5 2018-12-14 CN109740198A 2019-05-10 谢愈; 彭双春; 朱恒伟; 潘亮; 范锦秀; 陈璟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解析预测的滑翔飞行器三维再入制导方法,本发明实施步骤包括考虑约束条件构建以纵向升阻比、侧向升阻比和能量为标架的三维飞行走廊,基于预测模型在三维飞行走廊内直接设计飞行剖面,设计合理的倾侧翻转策略,飞行剖面更新,跟踪飞行剖面生成倾侧指令和攻角指令。本发明以高精度解析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飞行器目标可达与侧向机动任务需求,在考虑诸多约束条件构建的三维飞行走廊内直接设计飞行剖面和翻转策略,通过剖面跟踪生成攻角与倾侧角指令,从而完成三维再入制导方法的设计,能够保证动学信息的完整性,充分发挥滑翔飞行器远距离大范围机动条件下的任务自适应能力。
274 一种Nb2O5掺杂BaTiO3基片式PTC热敏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201810759159.X 2018-07-11 CN108793995A 2018-11-13 程绪信; 崔海宁; 陈晓明
发明提供一种Nb2O5掺杂BaTiO3基片式PTC热敏陶瓷及其制备方法。该样品的组成化学式为Bam(Ti1‑xNbx)O3+y SiO2,其中m=0.994mol%~1.018mol%;x=0.2mol%~0.8mol%;y=0.01mol%~0.10mol%。本发明采用湿法流延工艺技术制备出Nb2O5掺杂BaTiO3基片式PTC生坯体,通过还原‑再化的共烧结工艺制备出片式PTC热敏陶瓷。而且通过B位施主替换法,引入Nb2O5作为施主掺杂剂,对样品进行掺杂改性和性能优化,得到了较低电阻的片式PTC热敏电阻,且还原气氛烧结有利于拓宽施主掺杂剂的半导化区间。采用优化和调控样品的化学计量比,制作出高偏化学计量比(Ba/Ti比位于1.003~1.006范围内)的片式PTC热敏陶瓷,这样不仅可以获得较低的室温电阻而且还可以获得较大的升阻比,解决了该样品的低电阻和高升阻比难以同时匹配的相互矛盾难题。
275 一种考虑多个禁飞区约束的解析再入制导方法 CN201810054257.3 2018-01-19 CN108387140A 2018-08-10 陈万春; 余文斌; 张晚晴
一种考虑多个禁飞区约束的解析再入制导方法,为了克服地球自转的影响,将常规气动和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惯性力组合为等效气动力。随后,利用纵程解析解规划等效纵向升阻比剖面,以满足纵程和能量管理的要求;利用横程解析解规划满足禁飞区约束和横程要求的等效横向升阻比剖面。设计一种反转点渐增式的解析迭代规划策略,其包含数个解析方法,分别用于求解轨迹上距离禁飞区最近的航迹点、调节已有反转点规避禁飞区、增加反转点来规避禁飞区以及规划反转点来消除终端航向误差。迭代从两次反转开始,然后根据规避禁飞区需求逐步增加反转次数。此外,由于此规划策略完全基于解析解,其规划效率极高,可以在线执行。
276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1710109926.8 2017-02-28 CN106892102A 2017-06-27 王文正; 陈功; 陆艳辉
发明提出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及其控制方法,无人机的机体采用高升阻比类飞翼气动布局,并在机身上以“十”字形布置的方式安装有四个电机和螺旋桨。可以利用机身上下螺旋桨产生的推差形成俯仰控制力矩,利用机身左右螺旋桨产生的推力差形成偏航控制力矩,以及利用四个螺旋桨不同转速形成的滚转控制力矩,进行无人机机体的姿态控制,实现无人机在狭小地域中的垂直起降以及在飞行过程中在任意位置的定点悬停。该无人机转换到平飞状态后,类飞翼布局机体可以产生较大的巡航升阻比,大幅提高无人机的有效载荷平和飞行距离。该无人机水平飞行时,可以只使用左右水平螺旋桨进行推进,进行较低速度飞行,也可以同时使用四个螺旋桨同时推进,进行快速飞行。
277 一种100W电机叶片 CN201410153388.9 2014-04-17 CN103883483B 2016-04-06 丛茜; 王骥月; 刘方圆; 田为军
发明公开了一种100W电机叶片,本发明的叶片采用海鸥翼型,取自海鸥翅膀半翼展、距离翅膀根部50%处,海鸥翼型的最大厚度(t)位于弦长(c)的20.63%,海鸥翼型的最大弯度(f)位于弦长(c)的45.06%,当弦长(c)为单位长度1时,海鸥翼型的最大厚度(t)为0.1079,海鸥翼型的最大弯度(f)为0.1094。本发明之仿海鸥翼型叶片,由海鸥翼型根据设计安装构建得到。海鸥翼型的上、下表面流速差大,压差大,从而具有更大升力。当雷诺数为100000,攻角为0~20°时,海鸥翼型的升力系数与升阻比均高于标准翼型,最大升力系数提高1.196倍,最大升阻比提高34.10%。试验表明,当风速为0~10.7m/s时,仿海鸥翼型叶片与标准叶片相比,效率明显提高,平均提高率达25.77%。
278 一种100W电机叶片 CN201410153388.9 2014-04-17 CN103883483A 2014-06-25 丛茜; 王骥月; 刘方圆; 田为军
发明公开了一种100W电机叶片,本发明的叶片采用海鸥翼型,取自海鸥翅膀半翼展、距离翅膀根部50%处,海鸥翼型的最大厚度(t)位于弦长(c)的20.63%,海鸥翼型的最大弯度(f)位于弦长(c)的45.06%,当弦长(c)为单位长度1时,海鸥翼型的最大厚度(t)为0.1079,海鸥翼型的最大弯度(f)为0.1094。本发明之仿海鸥翼型叶片,由海鸥翼型根据设计安装构建得到。海鸥翼型的上、下表面流速差大,压差大,从而具有更大升力。当雷诺数为100000,攻角为0~20°时,海鸥翼型的升力系数与升阻比均高于标准翼型,最大升力系数提高1.196倍,最大升阻比提高34.10%。试验表明,当风速为0~10.7m/s时,仿海鸥翼型叶片与标准叶片相比,效率明显提高,平均提高率达25.77%。
279 组合翼抗流型下滑翔机 CN201310450362.6 2013-09-27 CN103507929A 2014-01-15 张云海; 赵加鹏; 彭希安; 刘来连; 任翀; 刘晓东; 闵强利; 李锋; 邓国新; 吴小涛; 祝侃; 余忠晶; 陈刚; 方巍
发明属于海洋环境监测、侦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滑翔机。一种组合翼抗流型水下滑翔机,其技术方案是,前密封舱(25)、中透水舱(23)与后密封舱(19)依次连接,组成流线型结构,前密封舱(25)的壳体外安装有一对活动副翼(6),沿中透水舱(23)壳体的中轴线水平面外安装有一对后掠翼(8),后密封舱(19)设有垂直尾鳍(15);采用单固定后掠翼时可实现最大水平速度的航行,滑翔35°,升阻比1.5;采用固定后掠翼+活动副翼的组合形式时以追求最远航程为目标,滑翔角22°,升阻比2.5。本发明可通过改变滑翔翼的组合形式,灵活改变滑翔参数,为水下滑翔机执行不同的任务提供了更好的适应性。
280 具有增強效率之流體發動機 FLUID ENGINE WITH ENHANCED EFFICIENCY TW098135772 2009-10-22 TW201115017A 2011-05-01 席維 蓋伊; 吳俊龍
本發明揭示一發動機藉由於一流體中使用最佳地配置的升阻比具有翼剖面狀斷面之葉片而傳送動提供扭矩。該流體可為液體或氣體。發動機構形之不同的考量,流體密度、流體壓力及流體溫度係為設計參數,能夠經調整用以獲得高的效能。例如,該產生的流體流動能夠用以驅動一輸出軸之轉動。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