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升阻比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81 一种小型无人倾转旋翼机总体气动布局 CN202021827170.4 2020-08-27 CN212501015U 2021-02-09 吴伟伟; 张练; 孙凯军; 邵彩婧; 兰文博
一种小型无人倾转旋翼机总体气动布局,机翼包括中翼和外翼,增大展弦比,提高升阻比。中翼为平直上单翼,与机身平滑过渡,中翼上布置有襟翼和副翼。外翼尖削上反,布置在整流罩外侧。旋翼系统在直升机模式飞行时处于垂直状态,在固定翼模式飞行时处于平状态,整流罩、外翼随旋翼系统一同倾转。垂直飞行时,襟翼和副翼向下偏转,外翼处于垂直状态,降低了旋翼下洗流对机翼的影响,提高直升机模式飞行性能。采用T型尾翼降低机翼下洗流对尾翼的影响,提高操纵效率。尾翼包括平尾和垂尾,平尾上布置有升降,垂尾上布置有方向舵。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垂直飞行气动特性,同时巡航升阻比高,干净构型巡航升阻比大于16,具有良好的平飞气动特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282 变体鸭式无尾气动布局 CN201120330465.5 2011-09-06 CN202279235U 2012-06-20 李劲杰; 李桂生; 杨智勇; 张雷; 沈君彦; 王大勇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兼顾亚音速高升阻比和超音速高升阻比飞行的变体鸭式无尾气动布局。本实用新型在机身的前部布置鸭翼,鸭翼可收放,机翼布置在机身后部,机翼的翼尖可上下偏转,进气道置于机身上表面前部,尾喷口置于机身尾部;机身后缘和机翼后缘布置有操纵面。本实用新型采用变体鸭式无尾气动布局设计,整个布局左右对称,通过折叠翼尖与收放鸭翼相结合的变体技术,高效兼顾了亚音速高升阻比巡航和超音速突防对气动的需求,也协调解决了亚音速隐身巡航和超音速飞行航向安定性对气动布局要求之间的矛盾。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各类无人超音速飞行器的气动布局设计。
283 垂直轴机的支撑 CN200920287376.X 2009-12-11 CN201568206U 2010-09-01 申振华
一种垂直轴机的支撑杆,其横剖面选用升阻比高的对称翼型或带弯度的厚翼型,与通常的支撑杆横剖面的平安装状态不同,使得横剖面翼型成正安装状态,攻角控制在0.1°~12.5°之间,以便使其在最有利的升阻比状态下工作,从而以比磁悬浮技术更简单的方式,产生尽可能大的升力,进而减少转子轴承载荷摩擦力,既简化了结构,又降低了风力机的启动风速,提高了其空气动力学性能而无须消耗额外的能量,而且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风力机的制造和维护成本。
284 一种大型平轴叶片翼型 CN201610317129.4 2016-05-13 CN105781873B 2018-06-26 申振华
发明属于平轴翼型设计领域,具体涉及大型水平轴风力叶片翼型族,共包括5个翼型,每个翼型由前缘、尾缘、吸力面和压力面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型的相对厚度依次分别为0.15、0.18、0.21、0.25及0.30,相邻各翼型彼此光滑衔接;所述翼型的相对弯度依次分别为4.86%、5.11%、4.28%、3.38%及2.85%;所述翼型都有钝尾缘,其尾缘的相对厚度依次分别约是:0.30%、0.45%、0.60%、1.25%及2.0%;所述翼型均采用了S型压力面后加载,对于后加载的S型压力面,其各翼型的压力面与其弦线有二个交点,距前缘较近的交点距翼型前缘在60%~90%C之间。比现有对照翼型有更高的升阻比,更大的升力系数,可接受的粗糙度敏感性,且与现有对照翼型比较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取得高升阻比。
285 一种大型平轴叶片翼型 CN201610317129.4 2016-05-13 CN105781873A 2016-07-20 申振华
发明属于平轴翼型设计领域,具体涉及大型水平轴风力叶片翼型族,共包括5个翼型,每个翼型由前缘、尾缘、吸力面和压力面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型的相对厚度依次分别为0.15、0.18、0.21、0.25及0.30,相邻各翼型彼此光滑衔接;所述翼型的相对弯度依次分别为4.86%、5.11%、4.28%、3.38%及2.85%;所述翼型都有钝尾缘,其尾缘的相对厚度依次分别约是:0.30%、0.45%、0.60%、1.25%及2.0%;所述翼型均采用了S型压力面后加载,对于后加载的S型压力面,其各翼型的压力面与其弦线有二个交点,距前缘较近的交点距翼型前缘在60%~90%C之间。比现有对照翼型有更高的升阻比,更大的升力系数,可接受的粗糙度敏感性,且与现有对照翼型比较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取得高升阻比。
286 一种鸭式前掠变展长翼面积的伸缩翼气动布局 CN201110105969.1 2011-04-27 CN102267557A 2011-12-07 白鹏; 石永彬; 陈广强
一种鸭式前掠变展长翼面积的伸缩翼气动布局,包括机身、鸭翼、机翼和垂尾,机翼包括前掠内机翼和前掠可伸缩外机翼,前掠可伸缩外机翼通过伸缩机构与前掠内机翼内部连接,在无人机赫数为0.2时,伸缩机构伸展将前掠可伸缩外机翼伸出到前掠内机翼外部,在无人机马赫数为0.4时,伸缩机构收缩将前掠可伸缩外机翼收缩在前掠内机翼内部,其中前掠可伸缩外机翼与前掠内机翼的面积比为0.25~0.45。本发明采用变展长翼面积的伸缩翼布局,使无人机在不同的空域、不同的速度状态范围都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提高了无人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本发明在Ma=0.2和0.4范围,低速飞行时,大展弦比气动布局巡航升阻比比小展弦比高20%以上,高速飞行时,小展弦比气动布局巡航升阻比比大展弦比高15%左右,具备Ma0.2和Ma0.4巡航飞行的能
287 一种组合式飞行器 CN201822060510.4 2018-12-07 CN209382275U 2019-09-13 杨波; 冷智辉; 符松海; 沈亮; 罗松; 刘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飞行器,由多架小型无人机单体按照机翼翼展方向拼接而成,拼接方式有以下三种:磁吸、机械啮合、磁吸加机械啮合的复合模式,所述小型无人机单体为活塞单体无人机或涡喷单体无人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飞行器将多种功能的小型无人机组合在一起,组合后的飞行器升阻比将提高,单位油耗下降,升阻比提高与油耗下降共同提升组合后的飞行器的续航能,从而实现多架小型无人机更大的飞行时间与距离,解决小型无人机的作战半径与载荷能力有限的问题。
288 一种战略大飞机的气动布局 CN201620708617.3 2016-07-06 CN205738056U 2016-11-30 岳奎志; 苏伟; 郭卫刚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技术领域飞行器设计方向,主要解决战略大飞机的升阻比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战略大飞机的气动布局,包括机身、机翼、平尾、立尾以及发动机的气动布局,其特征在于:宽体机身的气动布局,带翼尖小翼的大展弦比机翼的气动布局,升平尾的气动布局,双立尾外倾的气动布局,以及涡扇发动机安装在机翼下的气动布局。所述的战略大飞机的气动布局使大飞机具备升阻比高、可操控性好和稳定性好的优点。
289 一种鸭式前掠变展长翼面积的伸缩翼气动布局 CN201110105969.1 2011-04-27 CN102267557B 2013-12-18 白鹏; 石永彬; 陈广强
一种鸭式前掠变展长翼面积的伸缩翼气动布局,包括机身、鸭翼、机翼和垂尾,机翼包括前掠内机翼和前掠可伸缩外机翼,前掠可伸缩外机翼通过伸缩机构与前掠内机翼内部连接,在无人机赫数为0.2时,伸缩机构伸展将前掠可伸缩外机翼伸出到前掠内机翼外部,在无人机马赫数为0.4时,伸缩机构收缩将前掠可伸缩外机翼收缩在前掠内机翼内部,其中前掠可伸缩外机翼与前掠内机翼的面积比为0.25~0.45。本发明采用变展长翼面积的伸缩翼布局,使无人机在不同的空域、不同的速度状态范围都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提高了无人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本发明在Ma=0.2和0.4范围,低速飞行时,大展弦比气动布局巡航升阻比比小展弦比高20%以上,高速飞行时,小展弦比气动布局巡航升阻比比大展弦比高15%左右,具备Ma0.2和Ma0.4巡航飞行的能
290 带格尼襟翼的发电用叶片及潮流能轮机 CN202210915605.8 2022-08-01 CN115199454B 2024-05-03 刘永辉; 者浩楠; 薛宇; 谭俊哲; 袁鹏; 司先才; 王树杰; 裴振
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格尼襟翼的发电用叶片及潮流能轮机。带格尼襟翼的发电用叶片,包括:叶片和多个格尼襟翼,所述格尼襟翼包括底板立板,所述立板垂直于所述底板并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外边缘,所述格尼襟翼的截面为L型结构,所述底板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凹槽;其中,多个所述格尼襟翼沿所述叶片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底板设在所述叶片上并靠近所述叶片的尾缘。实现增强流体流经翼型尾缘后产生的涡街强度,能够增强翼型上下表面的压差,从而具有更高的升阻比,从而改善翼型性能,最终提高水轮机的发电效率。
291 一种基于柔性驱动器的可变后缘弯度翼肋 CN202011224680.7 2020-11-05 CN112319771B 2024-04-26 辛涛; 李斌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驱动器的可变后缘弯度翼肋,包括翼肋结构、气动以及机翼后墙,所述翼肋结构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机翼后墙上,所述气动肌腱的一端与所述机翼后墙连接,所述气动肌腱的另一端与所述翼肋结构连接。效果为:柔顺翼肋结构利用自身变形,在结构强度允许范围内产生光滑、连续的弦向弯度变化,可以避免传统刚性面偏转时在转动轴处由于气动面突变而过早产生气流分离的情况,改善机翼压分布,提高相同条件下的机翼升阻比,提升飞机在多任务点处的飞行效率及性能。
292 一种平轴机动压差风叶 CN202410257289.9 2024-03-07 CN117905632A 2024-04-19 鄢炜; 鄢光明
发明涉及一种平轴机动压差风叶,叶片翼型包括上翼面和下翼面组成。其翼面截线均由前缘至后缘单调下降函数的曲线组成。本发明结构简单,在下翼面对迎风气流做功下,流速减慢,静压强增高,产生向上的推力;上翼面不做功,气流倒流,静压强减小,产生向上的拉力,从而构成上、下翼面同时升力一致向上的双翼面升力翼型,再经优化升阻比,翼效率进一步提升。采用翼截线后转,展向线用相对速度线和后移距离定位前缘点,弱化激波为低声速物面静压强,消除激波的不良影响。
293 一种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段的预测校正鲁棒制导方法 CN202010347697.5 2020-04-27 CN111651860B 2024-03-29 刘武; 都延丽; 林海兵; 唐明明
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段的预测校正鲁棒制导方法,涉及航空航天制导领域,能够在气动参数不确定,以及诸多约束的条件下准确到达目标点。本发明基于预测校正制导方法提出了一种根据剩余能量升阻比变化对标称迎剖面和航向角误差走廊进行自适应调整的制导策略,以此增强飞行器的侧向机动能和制导系统的鲁棒性。经过仿真验证,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再入制导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同时不突破约束,保证飞行器安全稳定地到达再入目标点,适用于工程实际应用。
294 一种仿生船翼 CN202311366716.9 2023-10-19 CN117601995A 2024-02-27 魏成柱; 张子祥; 周芃; 陈韬颖
发明提供一种仿生船翼,仿生船翼与船舶尾部连接,包括平翼和垂直翼。其中,水平翼设置在水线以下,垂直翼一端与水平翼连接,另一端与船舶尾部固定。水平翼设置有齿状前缘、齿状尾缘和脊状结构。仿生船翼与船舶尾部连接,通过齿状前缘、齿状尾缘和脊状结构,阻止附面层流体分离,提高水平翼升阻比,进一步提升船翼对尾流场的调节能和尾流能量回收能力,增强船翼附体节能减阻效果;齿状前缘、齿状尾缘、脊状结构可进行整流,降低尾部湍流强度,进一步降低流噪声。
295 一种乘波加变形气动外形设计方法 CN202311606010.5 2023-11-28 CN117508563A 2024-02-06 关成启; 吕侦军; 查旭; 卢志毅; 马红亮
发明公开一种乘波加变形气动外形设计方法,通过变后掠翼面实现宽域乘波,在不同的赫数下采用不同的后掠达到各马赫数下最佳乘波状态。乘波体飞行器沿飞行剖面的变形策略为:根据激波角随马赫数增大而变小的特性,在设计马赫数下,翼面处于原始后掠角状态;在高于设计马赫数的状态下,随着马赫数增大,翼面逐渐向内收起,后掠角增大;在低于设计马赫数的状态下,随着马赫数降低,翼面逐渐向外展开,后掠角变小。通过乘波+变形气动外形设计方法解决了传统乘波体单点乘波的问题,提升了乘波飞行器在宽域条件下的升阻比性能,提升全飞行剖面的航程。
296 一种用于变体飞行器翼型组合 CN202311672480.1 2023-12-07 CN117429596A 2024-01-23 王跃; 马建华; 杨宇; 韩忠华; 宋文萍; 许建华; 宋科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变体飞行器翼型组合,包括跨声速飞行优势翼型、超声速飞行优势翼型和高超声速飞行优势翼型。三种具有不同飞行优势的翼型,在各自巡航飞行状态下的升阻特性优于基准翼型NACA64A‑204。在各自巡航飞行状态下,不同迎下的升阻比特性和升系数都各有提升,且可以通过翼型变形机构使三种翼型之间相互变化,从而可以根据不同飞行状态在不同速域下实现飞行性能最优。因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变体飞行器的翼型组合,可用于变体飞行器跨速域飞行,是一种变体飞行器跨速域飞行的翼型变体解决方案。
297 一种旋翼桨叶气动布局高效优化设计方法 CN202311504049.6 2023-11-13 CN117421828A 2024-01-19 邓景辉; 曹亚雄; 孙朋朋; 曾伟; 刘平安
发明属于直升机旋翼气动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翼桨叶气动布局高效优化设计方法。本发明采用变可信度的代理模型和不同分析精度的旋翼气动特性分析模型,结合适用于桨叶气动布局设计的优化流程,构建一种旋翼桨叶气动布局的高效优化设计方法,有效地提升了桨叶气动布局优化设计的计算效率。以悬停效率和前飞升阻比提升为目标针对旋翼桨叶气动布局进行优化设计,通过生成较少的高可信度样本点集,减少对耗时比较长的高分析精度的旋翼气动特性分析模型的调用,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桨叶气动布局优化设计的计算效率。
298 一种航空动压差螺旋桨 CN202311461997.6 2023-11-06 CN117382878A 2024-01-12 鄢炜; 鄢光明
发明涉及一种航空动压差螺旋桨,其翼型包括上翼面和下翼面组成。其翼面截线均由前缘至后缘单调下降函数的曲线组成。本发明结构简单,在下翼面对迎气流做功下,流速减慢,静压强增高,产生向上的推;上翼面不做功,气流倒流,静压强减小,翼面产生向上的拉力,从而构成上、下翼面同时升力一致向上,二者升力之和大于现有的单面翼型升力,再经优化升阻比,桨翼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采用翼截线后转,和展向线用相对速度线与后移距离精准定位前缘点,弱化激波为低声速物面静压强,避免激波的毁坏作用。
299 一种基于前行桨叶概念的高速特性显著提高的超临界旋翼翼型 CN202310401624.3 2023-04-16 CN116443245B 2023-12-08 赵欢; 冯聪; 高正红; 夏露; 赵轲
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前行桨叶概念的高速特性显著提高的超临界旋翼翼型,该翼型前缘半径为0.00376,翼型最大厚度为0.0904,位于翼型39.3%弦长处,最大弯度为0.0101,位于翼型14.2%弦长处。相对于经典的厚度为9%前行桨叶OA309,该翼型前缘半径减小,在大于0.6赫时,相同来流下拥有更大的升阻比。相对于OA309拥有更小的最大弯度,最大厚度位置相比OA309的33%弦线处移动到了39.3%弦线处,这有效的削弱了激波强度,提升翼型的气动特性。同时后缘相对于OA309,存在反弯,平衡了矩,能有效提升桨叶的配平特性。
300 一种小展弦比自适应变体飞翼布局战斗机 CN201810084045.X 2018-01-29 CN108100212B 2023-09-05 马晓永; 钟世东; 苏继川; 黄勇; 李巍; 唐世勇; 彭鑫; 郭洪涛
发明公开一种小展弦比自适应变体飞翼布局战斗机,采用背负式进气道、有人驾驶的重型双发布局,包括机翼和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的后掠可以变化,所述尾翼在两个自由角度上进行偏转;机翼的自适应变后掠能够满足战斗机经济巡航和高速突防要求,提升全机的整体气动性能;多功能变体尾翼收拢时能够保持全机为典型的飞翼布局,保持高升阻比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雷达隐身能,当起降或机动飞行时,变体尾翼打开用于阵和航向控制,从而解决了小展弦比飞翼布局战斗机的航向控制问题。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