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去皮质甾类-21-(O)-羧酸酯、其制法及含它们的药物

申请号 CN95116294.2 申请日 1995-09-18 公开(公告)号 CN1124250A 公开(公告)日 1996-06-12
申请人 赫彻斯特股份公司; 发明人 U·斯塔奇; H·G·阿尔佩曼; M·伯恩;
摘要 本 发明 描述了式I的17-去 氧 类皮质 激素 -21- 羧酸 酯类化合物,其中取代基定义见 说明书 ,化合物I具有非常强的局部抗炎活性,并且具有非常好的局部/系统抗炎作用比例,该比例通常明显优于那些与类皮质激素21-酯类化合物结构相关的化合物(这些结构相关化合物在21-酯基中不带有芳基或杂芳基)或那些类似的、具有未酯化的游离21-羟基的17-去氧类皮质激素类化合物。
权利要求

1.式I的17—去类皮质激素—21—羧酸酯类化合物 其中: A是任意空间排列的CHOH和CHCl、CH2、C=O或9(11)双键, Y是氢、氟或氯, Z是氢、氟或甲基, R(1)是可随意取代的或稠合的芳基或杂芳基,或者 〔(C1—C4)—烷基〕是饱和的,或者从C2开始为单不饱和的,或者 从C3开始为多不饱和的,或者被其它的烷基环状接枝,插入杂原 子O、S或N或者被这些杂原子取代; 1,2位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1,2双键); R(2)是氢、α—甲基或β—甲基。
2.权利要求1的17—去氧类皮质激素—21—羧酸酯: R(1)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 A是CHOH(β构型); Y是F; Z是氢; R(2)是α—甲基。
3.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I的制备方法,其中 在脱剂(DCCI等)存在下, a)将式 其中R(4)是OH,其余的取代基如上所定义, a1)与式III的活化羧酸反应,优选与酰卤或酸酐或azolide反应,
    R(5)-CO-[(C1-C4)-Alkyl]-R(1)   III 其中 〔(C1—C4)—烷基〕和R(1)如上所定义,并且 R(5)是Cl、Br、—O〔—CO—(C1—C4)—烷基—R(1)〕、—O—C (O)CF、或其它活化酸基,或者 a2)与式III的活化羧酸本身反应,其中 R(5)是OH,其它取代基如式III中所定义, 或者其中 b)将式II化合物与式III羧酸的盐(优选盐或钠盐或三烷基铵 盐)反应 其中R(4)是Br、I、或磺酸芳基酯基或磺酸烷基酯基,其它取代基 如式I中所定义,
    R(5)-CO-[(C1-C4)-Alkyl]-R(1)  III 其中 R(5)是—〔O-Me+〕,并且 其它取代基如式III中所定义, Me+优选为金属盐或三烷基铵盐的阳离子。
4.药物,含有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I。
5.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其中将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 I与常用药物添加剂结合施用于被感染的皮肤部位。
6.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I用于制备治疗皮肤病的药物的用 途。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式I的17—去类皮质激素—21—羧酸酯类化合 其中: A是任意空间排列的CHOH和CHCl、CH2、C=O或9(11)双键, Y是氢、氟或氯, Z是氢、氟或甲基, R(1)是可随意取代的或稠合的芳基或杂芳基,或者 〔(C1—C4)—烷基〕是饱和的,或者从C2开始为单不饱和的,或者从 C3开始为多不饱和的,或者被其它的烷基环状接枝,插入杂原子 O、S或N或者被这些杂原子取代;1,2位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1, 2双键); R(2)是氢、α—甲基或β—甲基。

在优选的式I的17—去氧类皮质激素—21—羧酸酯中: R(1)如上所定义; A是CHOH(β构型); Y是F;     Z是氢; R(2)是α—甲基。

本发明还涉及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 在脱剂(DCCI等)存在下, a)将式II化合物 其中R(4)是OH,其余的取代基如上所定义, a1)与式III的活化羧酸反应,优选与酰卤或酸酐或azolide反应,

        R(5)-CO-[(C1-C4)-Alkyl]-R(1)  III 其中

〔(C1—C4)—烷基〕和R(1)如上所定义,并且 R(5)是Cl、Br、—O〔—CO—〔(C1—C4)—烷基〕—R(1)〕、 —O—C(O)CF、或其它活化酸基,或者 a2)与式III的活化羧酸本身反应,其中 R(6)是OH,其它取代基如式III中所定义, 或者其中 b)将式II化合物与式III羧酸的盐(优选盐或钠盐或三烷基铵盐) 反应 其中R(4)是Br、I、或磺酸芳基酯基或磺酸烷基酯基,其它取代基 如式I中所定义,

        R(5)-CO-[(C1-C4)-Alkyl]-R(1)   III 其中 R(5)是—〔O-Me+〕,并且 其它取代基如式III中所定义, Me+优选为金属盐或三烷基铵盐的阳离子。

原子1和2之间的点划线表示该键可以是单键或不饱和键。

芳基和杂芳基优选为:苯基、基、联苯基、苯氧基、苯硫基、 苯甲酰基、噻吩基、呋喃基、噻唑基、吡咯基、咪唑基、吡啶基、吲哚 基、占吨氧基(xanthonoxy)和黄酮氧基(flavonyl)。这些芳基和 杂芳基是未取代的或者被1—3个选自下列的取代基取代:(C1— C12)—烷基(饱和或不饱和的)、F、Cl、Br、I、(C1—C8)—烷氧基(饱 和或不饱和的;两个相邻的基团可以形成亚甲二氧基)、NO2、(C1— C4)—烷硫基、苯氧基、苯甲酰基、NR(6)R(7)(其中R(6)和R(7) 可以相同或不同,为氢、(C1—C4)—烷基、(C1—C4)—酰基、叔丁氧 羰基或(CH2)—CH2Cl);此外,作为芳基和杂芳基上取代基的一部 分,芳环可以是未取代的或者被1—3个选自(C1—C4)—烷基、(C1 —C4)—烷氧基、F、Cl、Br和I的取代基取代。通常,用作起始化合 物、具有式II的游离21—羟基〔R(4)=OH〕的17—去氧甾族化合 物在文献中是已知的。

式II中R(4)是Br、I、—OSO2—芳基或—OSO2—烷基的17— 去氧甾族化合物按照与US4377575(HOE78/F082)相似的方法 制备。下列17—去氧皮质甾类化合物是适合于本文的那些化合物 的实例:皮质酮(11β,21—二羟基pregn—4—on—3,20—二酮) 去氧皮质酮(11—去氧皮质酮) 16α—甲基—1(2)—去氢皮质酮 6α—氟—16α—甲基—1(2)—去氢皮质酮(=氟考龙) 9α—氟—16α—甲基—1(2)—去氢皮质酮(deoxymethasone) 二氟米松 氯氟吐龙 16α—甲基—1(2),9(11)—去二氢皮质酮 6α,9α—二氟皮质酮 9α—氟皮质酮 6α—甲基皮质酮 6α—氟皮质酮 11α—羟基—1(2)—去氢—11—去氧皮质酮 6α,16α—二甲基皮质酮 11—去氢去氧methasone

其中R(5)是OH的式III羧酸用作反应原料,而其活化衍生物 如酰卤(R(5)=Cl、Br或I)或其酸酐、或其azolide(R(5)是咪唑酰 胺(imidazolide)或三唑酰胺(triazolide))、或其盐〔R(5)是(Me+O-)— ,优选(K+O-)—或(Na+O-)—〕通常是已知的,并且如果需 要,可以通过一般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可用于本发明的、其中R (5)是OH的式III羧酸的实例列于本文最后、权利要求之前。

属于该类的所有羧酸在其酸基中带有芳基或杂芳基,所述芳基 或杂芳基随意地被卤素、烷基、烷氧基、酰基、硫代烷基、硫代酰基、 硝基、基、氨基烷基、酰胺基、氰基、羟基酰基、氧基芳基等取代,或 者随意地稠合。芳基和杂芳基是本发明的必要组成。

正如药理学部分所证实的,在局部/系统抗炎作用比例方面, 该类17—去氧类皮质激素—21—羧酸酯类化合物(=21—芳基酯 或21—杂芳基酯类化合物)所显示的作用特性尤其是明显优于那 些与类皮质激素—21—羧酸酯类化合物结构相关的化合物(这些结 构相关化合物在21—酸残基中不带有芳基或杂芳基)和/或那些具 有未酯化的游离21—羟基的17—去氧类皮质激素化合物。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式I产物的制备方法中每个反应的实 施:

方法a:

为了制备上述21—羧酸酯类化合物,优选使用式IV的碳酰卤 或羧酸azolides

        R(5)-OC-[(C1-C4-Alkyl]-R(1)      IV, 其中: R(5)是Cl、Br、I、                      R(1)和(C1—C4)—烷基的含义如式III中所定义, 或者式V的羧酸酐

        O{-OC-[(C1-C4)-Alkyl]-R(1)}2     V, 其中: R(1)和(C1—C4)—烷基的含义如式III中所定义。在各种情况下,都 可以使用作为其基础的、上面列出的羧酸,优选其碳酰氯、羧酸酐、 羧酸咪唑酰胺和羧酸三唑酰胺。

式V中的R(5)还可以包括其它可发生酯化作用的羧酸中的活 化羧基,例如—O—CO—CF3,或者该活化羧酸可以由膦酸酐或次 膦酸酐(例如丙基膦酸酐)或多磷酸酐(PPA)制备。

在参考文献Synth.Commun.13,471ff(1983)和Synth. Commun.14,515ff(1984)中列举并描述了其它可以使带有类 皮质激素17—烷基碳酸酯的21—醇基的有机羧酸适度酯化的磷试 剂。

为了使用碳酰卤或羧酸酐进行酯化反应,将甾族化合物成分溶 于惰性溶剂例如醚(如二恶烷、四氢呋喃或二甘醇二甲醚)中,或者 溶于随意卤化的(如苯、甲苯、环己烷、二氯甲烷或氯仿)中,或 者溶于丙酮或这些溶剂的混合物中。为了除去反应中产生的氢卤 酸,加入1—1000摩尔当量的叔碱,例如吡啶、喹啉、三乙胺、二甲基 苯胺、二甲基氨基吡啶等。但是也可以用无机碱除去酸,例如碳酸氢 钠或碳酸。将1—200摩尔当量、优选1—3摩尔当量的上述一种 酰化剂随意地溶于上述一种溶剂中,然后在-40℃至所用溶剂的 沸点之间的温度下、优选在0—25℃进行滴加。随后,将反应混合物 在-40℃至所用溶剂的沸点之间的温度下、优选在0—25℃放置1 —120小时。

当使用羧酸酐作为酰化剂时,当前和其后有利的是不加入溶 剂。通常,向酸酐中加入有机碱(优选吡啶)非常简单,可以任意使用 过量的碱。

特别是对于上述敏感的(有时是不稳定的)羧酸衍生物,尤其是 当使用苯乙酰氯或酸酐以及杂芳基乙酰氯和酸酐时,如果在- 10℃至+6℃(最大20℃)、在氯代烃(如优选二氯甲烷)中,使具有 游离21—羟基的17—去氧类皮质激素化合物与1—4摩尔当量的 酰氯或酸酐反应,并与1—4摩尔当量吡啶碱(优选二甲氨基吡啶) 反应,在制备上是很有利的,而且在反应的选择性方面是非常有利 的。

在这些条件下,得到了高纯度的式I反应产物,其副产物(尤其 是11—酰化的产物)的含量可忽略不计(用TLC监测反应进程), 在21—羟基转化反应中具有高度的区域选择性。

当与碳酰氯进行反应时,优选随后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无水二 恶烷或四氢呋喃,例如当与苯甲酰氯进行反应时,二恶烷/吡啶的 比例约为1∶1;此外,为了加速反应,特别是当使用立体位阻或低活 性碳酰氯或酸酐时,通常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约60℃(用TLC监 测反应进程)。

反应产物的特征可以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测定;在本文中, 反应产物的RF值约为0.6—0.8。通常通过质谱、采用MS=m/z =…(M+H+)(通常为FAB谱)确定反应产物的特征;在各种情 况下均标明单种同位素的摩尔质量。将各种情况下的M+H+值汇 总。还可以采用IR谱、1H—NMR谱和UV谱确定反应产物的特 征。

操作方法是,将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如果需要,在其中可以加 入氯化钠碳酸氢钠),由此,反应产物一般以结晶的形式沉淀出 来,然后放置一段时间。在振摇的同时,通过用合适的萃取剂进行萃 取、然后蒸发,将油状或蜡状反应产物浓缩。如果需要,可以通过重 结晶或通过色谱法将反应产物分馏或纯化。还可以在不溶解或尽可 能少的溶解反应产物的有机溶剂(例如乙醚或环己烷)或这些成分 的混合物中充分浸提,以进一步纯化反应产物。

当使用羧酸azolides时,以一釜反应方便地进行酯化反应。在 这种情况下,将芳基乙酸或杂芳基乙酸、或者例如另一种式III的羧 酸〔R(5)是OH〕溶于无水吡啶中,优选在0—20℃、将等摩尔量的 N,N—羰基二咪唑或N,N—羰基〔1H—1,2,4—三唑〕以相应的 acid azolides的形式加入。在加入大约等摩尔量的式II的类皮质激 素17—烷基碳酸酯〔R(5)=OH〕和催化量的碱(优选氢化钠或咪唑 氨基钠)之后,在0—40℃(优选20℃)于吡啶中搅拌该混合物,然后 进行常规操作。

但是,也可以向溶于溶剂(例如吡啶、二甲基甲酰胺或四氢呋 喃)中的甾族化合物中加入羧酸azolide(所述羧酸azolide是预先在 无水四氢呋喃中用等摩尔量的N,N′—羰基azolide和羧酸制备, 然后进行分离的),随后的方法如上所述〔还参见Chem.Ber. 95,pp.1284ff.(1962)〕。

当用膦酸酐或次膦酸酐进行酯化时,优选在20—60℃、将在无 水吡啶中的等摩尔量的羧酸和类皮质激素21—醇加入在二氯甲烷 中的50%浓度丙烷磷酸酐中,同时加入4—二甲氨基吡啶作为酸 俘获剂,进行常规操作(倒入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用5%硫酸 氢钾洗涤,蒸馏并结晶)。也可以用多磷酸酐(PPA)代替磷酸酐使 用。

用于式III羧酸〔R(5)是OH〕的或者表中包括的其它有利的酯 化方法是用除水剂如碳化二亚胺(优选使用N,N′—二环己基 碳化二亚胺(DCCI))直接进行式II的17—去氧类皮质激素〔R(4) 是OH〕的反应。在某些情况下,“分子筛”也可以代替DCCI用作除 水剂。

酯化作用可以催化加速或者通过加入酸(例如硫酸、磷酸、盐 酸、二苯基磷酸或对甲苯磺酸)或其吡啶翁盐或有机碱(例如二甲氨 基吡啶)(=在卤化溶剂例如二氯甲烷或者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特别 有利)使其完善,其中一些是非常有利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即敏感又 难于直接反应的羧酸(例如吲哚基乙酸、吡咯羧酸、芳基乙酸或杂芳 基乙酸等)。在本文中,出人意料的是,所用17—去氧类皮质激素的 第二个11—位羟基没有象通常那样同时被酯化,这在用相应的酰 卤进行酯化时是不多见的。

在具体的方法中,向1摩尔当量17—去氧类皮质激素—21— 醇〔式II,R(4)是OH〕和1—4摩尔当量(优选2当量)式III羧酸〔R (5)是OH〕在无水吡啶中的溶液中加入催化量的硫酸吡啶翁盐,约 20分钟后,加入1—4摩尔当量(优选1—2摩尔当量)二环己基碳 化二亚胺。然后在0—50℃(优选20℃)搅拌该混合物,直至通过 TLC检测的样品表明原料羧酸消失,仅有所需的式I的17—去氧 类皮质激素—21—羧酸酯存在。过滤掉所形成的二环己基脲,然后 将滤液迅速倒入水中;然后进行过滤(如果形成结晶)或者倾析 (如果形成油状或蜡状沉淀),用水洗涤(如果需要,还可以用萃取 剂、特别是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干燥,并进行常规的重结晶;或者, 如果需要,通过常规的色谱法、优选在胶上对反应产物进行纯化。

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使用其它惰性溶剂如四氢呋喃、二恶 烷、二氯甲烷或二甲基甲酰胺代替吡啶,最好加入叔碱如吡啶或4 —二甲氨基吡啶。当用分子筛作为除水剂时,优选使用后一种溶剂。

除此之外,已证明下列方法对于敏感的芳基乙酸和杂芳基乙酸 的酯化作用是有价值的:在0℃,将1当量羧酸溶于无水二氯甲烷 中,然后依次加入1当量DCCI、0.2当量4—N,N′—二甲氨基吡 啶和1当量17—去氧皮质甾类—21—醇的无水二氯甲烷溶液,并 在20℃搅拌该混合物18—48小时。经常规操作后,得到纯的所需 式I的酯。也可以用分子筛代替DCCI。

其它的酯化方法是,将1摩尔当量羧酸和三氟乙酸酐加入在 无水四氢呋喃中的21—去氧类皮质激素—21—〔叔丁基二甲基甲 硅烷基—(O)—醚〕中,并在20℃搅拌约1—6小时后进行常规操 作。

但是,羧酸和17—去氧类皮质激素—21—醇(游离形式)也可 以直接与三氟乙酸酐反应,得到所需的21—羧酸酯(=由羧酸和三 氟乙酸形成混合酸酐,然后该酸酐与21—醇进行反应,得到21— 酯)。

方法b:

其它对本发明类皮质激素有利的方法包括:在20℃至所用溶 剂的沸点之间的温度下、优选在约50℃,在惰性有机溶剂(优选二 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2—丁酮、丙酮或乙腈)中,将17—去氧类 皮质激素—21—卤化物(优选21—碘化物或21—溴化物)或者21 —磺酸酯(优选21—对氯苯磺酸酯或21—甲磺酸酯)与表2中所 包括的羧酸的金属盐(优选碱金属盐或三烷基铵盐)一起加热1— 16小时(优选1—10小时),经常规操作后分离,优选倒入水中、过 滤或倾析出沉淀,并进行常规纯化。

如果需要,由方法a)和b)制备的化合物I的11位羟基可以按 常规方法氧化成酮基。优选在酸性介质和惰性有机溶剂中用三氧化 铬进行该氧化反应。如果需要,可以按照常规方法,通过加入氢卤酸 或者用氯将类皮质激素部分中存在的9(11)双键转化为相应的具 有11β—羟基、9α—卤基(9aF,Cl)或11β,9α—二氯基的本发明17 —去氧类皮质激素—21—酯。

该方法的产物具有有价值的药理学性质。它们尤其具有非常强 的局部抗炎作用,其中的一些出人意料地具有非常好的局部/系统 抗炎作用比例,由药理学标准实验(参见药理学实验部分)可以推 断,该比例通常明显优于那些与类皮质激素—21—酯类化合物结构 相关的化合物(这些结构相关化合物在21—酯基中不带有芳基或 杂芳基,例如带有21—烷基的21—酯基)和/或那些类似的、具有 未酯化的游离21—羟基的17—去氧类皮质激素类化合物。因此,治 疗炎性皮肤病且含有式I化合物的药物也是本发明的目的。

该方法的产物可以以悬浮液、油膏、软膏、喷雾剂等形式用于兽 医和人的治疗,可用于治疗各种起因的炎性皮肤病。在本文中,在对 于局部治疗形式特别有利的方面还要强调的是,由于其极好的局部 /系统抗炎作用比例,甚至在以高剂量比长期治疗时该方法的产物 也可以使用,而其只引起轻微的系统性副作用。在外用治疗时,油 膏、软膏、悬浮液等的使用浓度为0.01—2%(重量)。特别是,该方 法的产物在药理学实验中显示了局部/系统抗炎作用的split(比 例),有时该比例明显大于那些具有游离21—羟基和/或不带有芳 基或杂芳基部分的21—酯基的相应制剂的比例,正如在本发明化 合物的酯基部分所发现的那样。此外,该方法的某些产物比上述类 似制剂还具有更强的局部抗炎作用。除此之外,本发明的17—去氧 类皮质激素—21—酯类化合物通常具有更低的产生皮萎缩病的作 用,这是其用于皮肤病治疗的进一步的优点。

17—去氧类皮质激素—21—肉桂酸酯类化合物,特别是那些 在芳族部分的4—位被甲氧基、亚甲二氧基或乙氧基取代的化合 物,以及17—去氧类皮质激素—21—〔4—(二甲氨基)苯甲酸酯〕, 通过其抗炎作用可以具有附加的抗太阳辐射(特别是UV—B和 UV—A辐射)的遮光作用。

除此之外,本发明方法的产物可以按照本身已知的方法与具有 局部活性并且完全被皮肤耐受的各种抗菌素结合成为药物制剂,所 述抗菌素是例如庆大霉素、新霉素、红霉素或四环素或者褐霉素类 以及其它的抗菌素。本发明方法的产物与局部活性抗菌素结合可以 用于治疗原发性细菌感染、细菌重复感染、炎性皮肤病。 药理学试验部分

因此,deoxymethasone—21—肉桂酸酯(化合物I)例如具有强 的、局部抗炎作用,同时与deoxymethasone相比明显减小了系统作 用,正如下列药理学活性实例所证实的。 1.经表皮施用对小鼠恶唑酮浮肿的局部抗炎作用。

采用Evans,D.P.等在Br.J.Pharmacol 43,403(1971)中 所述的方法。在小鼠中,用4—乙氧基亚甲基—2—苯基—2—恶唑 啉(恶唑酮)引起延迟型变应性炎症,该炎症可以被皮质甾类化合物 抑制。使用25克体重的雄性NMRI小鼠作为试验动物,将其分成 10只一组。用0.1ml 2%恶唑酮的丙酮溶液使动物致敏以修剪腹 部的皮肤。在致敏后的第9天,通过在右耳廓内侧(对照组)施用 10μl 2%恶唑酮/丙酮溶液触发变应性炎症。在治疗组中,上述溶液 含有试验制剂。施用该溶液后24小时,用二氧化碳处死动物。从每 只治疗的右耳廓和未治疗的左耳廓打出8mm的圆形样品。立即对 样品称重,右耳廓与左耳廓重量之差代表测量的炎症程度。将对照 组的炎症肿胀(mg数)设为100%,以相对于对照的百分抑制作用 表示制剂的炎症抑制效果。     治疗    mg/ml    x±s    抑制% 对照     --- 13.4±3.7     -- 化合物I     0.03  7.7±3.7     43 化合物I     0.1  3.9±2.9     71 化合物I     0.3  2.3±1.3     83 Deoxymethasone     0.03  8.6±3.1     36 Deoxymethasone     0.1  3.9±3.0     71 Deoxymethasone     0.3  2.8±2.3     79

在各种情况下,由半对数系统进行的图解评估给出的50%抑 制值为0.05mg/ml,这是等效的。 2a.测定经皮下给药对大鼠叉菜胶爪浮肿的系统活性

采用Winter,C.A等在Proc.Soc.exp.Biol.(N.Y.), 111,544,(1962)中所述的方法。对体重约为200克的雄性 Sprague—Dawley大鼠皮下施用试验物质(0.2ml/100g体重,溶 于芝麻油中),将其分5只一组(n=5)。对照组只施用芝麻油。15分 钟后,在左后爪中注射0.1ml 0.5%的角叉菜胶溶液。在此之前、以 及此后3小时和6小时,测量爪的体积(ml),通过与原始体积值进 行比较确定肿胀的增加。各数为平均值与标准偏差(x±s)。采用 Dunnett实验评价统计意义。     治疗 D剂量 [mg/kg]  原始体积 3小时的增加 6小时的增加 对照 ---  1.43±0.06  0.50±0.05  0.46±0.07 化合物I 0.1  1.49±0.07  0.40±0.06  0.39±0.12 去氧 0.1  1.46±0.08  0.28±  0.16*  0.23±0.09* 对照 --- 1.46±0.10  0.69±0.16  0.53±0.12 化合物I 0.3  1.51±0.04  0.46±0.12  0.32±0.05* 去氧 0.3  1.43±0.07  0.17±  0.06*  0.03±0.03* 结果:在剂量为0.1mg/kg时,deoxymethasone已经产生了显著 的作用(*=p<0.05),而化合物I则不然。甚至在每kg施用0. 3mg后,化合物I仍然无效,而deoxymethasone已经完全抑制了 炎症。 2b.测定系统作用:大鼠中的葡糖异生作用

对体重约为140克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肾上腺 切除。将0.9%氯化钠溶液作为饮用水给其服用。48小时后,使动 物禁食24小时。在试验这天(切除肾上腺后3天和禁食1天),皮下 施用试验制剂(2mg/kg,在芝麻油中,对照组只施用该赋形剂)。6 小时后将动物断头处死,各切出1g的肝。将样品溶于5ml 0.6M 高氯酸中。在打成匀浆并离心后,测定上清液中的葡萄糖。用淀粉 葡糖苷酶将沉淀(糖原)酶促水解,并测定所得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 (己糖激酶试验药盒,由Boehringer Mannheim提供)。得到下列 结果:     治疗 剂量 [mg/kg] 每100g重肝 肝糖原重量g 1每100g重肝, 肝糖原及葡萄糖重g 对照 --- 1.67±0.52  14.53±1.95 化合物I 0.3  1.56±0.50 16.91±3.11 化合物I 1.0  95.86±21.33* 154.15±4.99* 去氧 0.1  38.00±17.43* 98.55±14.46* 去氧 0.3  77.90±29.67* 137.32±28.04*

该结果表明,当以0.3mg/kg的剂量施用时,化合物I不具有 葡糖异生作用,而当以0.1mg/kg的剂量施用时,deoxymethasone 已经显示了这种不希望的作用(*=p<0.05,Dunnett实验)。仅 当以1mg/kg的剂量施用时,化合物I才显示了这种作用,因此, 化合物I的优点设定为3—10的因子。

总的来说,药理学试验1—2b表明,化合物I保持了局部活性, 而在与deoxymethasone浓度相同时,其不希望的系统作用的减低 程度是非常显著的。 实施例

对下列实施例提出如下一般性的注释:

在Tottoli装置(由Buchi提供)中或者在7841型Kofler hot bench(由Reichert提供,澳大利亚)上测量熔点,不校正。

用Perkin—Elmer 521光栅分光光度计绘制IR图谱(KBr)。 在各个实例中只列出特征带。用Beckmann DK 1A分光光度计绘 制UV图谱(在甲醇中)。质谱研究(MS)主要采用MS9装置(由 AEI提供)进行。MS图谱(分子量峰)主要以下列形式给出:MS= m/z=…(M+H+)(用纯同位素测量),即在各种情况下均标明单 种同位素的摩尔质量。按常规方法测量FAB—MS图谱。

使用硅胶F254预制板(由Merck提供)进行薄层色谱(TLC)。 除非另外指明,用二氯甲烷∶甲醇=19∶1作为洗脱剂(洗脱距离 7cm)。各个实例均展开两次,色谱斑或者用UV灯在254nm处进 行测定,或者通过喷雾10%甲醇硫酸或在100℃加热使色谱斑肉 眼可见。每种情况下的Rf值仅仅是相对的,柱色谱使用15硅胶 60,粒度为0.063—0.2mm(由Merck提供)。

当反应中使用碳酰氯时,经常优选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无水二 恶烷,例如当使用苯甲酰氯时,如果二恶烷/吡啶的比例是约1∶1, 那么为了加速反应,通常将反应混合物在约60℃加热,特别是当使 用立体位阻的或低活性的碳酰氯或羧酸酐时(用TLC监测反应 过程)。

可以通过薄层色谱(TLC)确定反应产物的特征;在本文中,反 应产物的Rf值约为0.65—0.75。通常通过质谱、采用MS=m/z= …(M+H+)(通常为FAB谱)确定反应产物的特征;在各种情况 下均标明单种同位素的摩尔质量。将各种情况下的M+H+值汇 总。还可以采用IR谱、1H—NMR谱和UV谱确定反应产物的特 征。 实施例1 deoxymethasone21—(3—苯基)丙酸酯

a)在0℃和搅拌下,向3g deoxymethasone(约0.008mol)在 20ml无水吡啶中的溶液中滴加1.8g 3—苯基丙酰氯(约0.0011 mol)在10ml无水二恶烷中的溶液。在0℃搅拌5—6小时后(TLC 表明完全形成了所需的反应产物),将混合物倒入500ml半饱和的 氯化钠水溶液中,并通过折叠过滤器分离沉淀(油状或蜡状);将该 沉淀溶于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中,所得溶液用水洗涤并用硫酸 钠干燥;真空蒸馏掉溶剂,用乙醚或二异丙醚或石油醚结晶产物, 过滤,并且(如果需要)从乙醇/乙醚中重结晶(如果需要,加入二异 丙醚或石油醚)。得到3.9g上述标题化合物,熔点161℃。 MS:m/z=509(M+H+) TCL:Rf=0.6

b)如果在实施例1a)中使用3.1g 3—苯基丙酸酐代替3—苯 基丙酰氯,并且按照与实施例1a)所述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进行 常规操作和纯化,则得到与实施例1a)所述相同的反应产物,其光 谱数据相同。

c)在0℃和搅拌下,将1.8g 3—苯基丙酰氯分批滴加至3g(0. 008mol)deoxymethasone在25ml无水丙酮和10ml无水吡啶中的 溶液中。在室温(21℃)搅拌该混合物20小时,然后加热,如果薄层 色谱仍然能检测到起始物质,则在40—50℃再搅拌几小时(约5 小时);然后使其冷却并倒入60ml半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中;从沉 淀的油或蜡中倾析出水相(如果沉淀出结晶则进行过滤),将沉淀溶 于二氯甲烷中;有机相用水洗涤并用例如硫酸钠干燥,蒸馏掉溶 剂。所得残余物从加有乙醚或二异丙醚的乙醇、二氯甲烷(溶解作 用)中重结晶,得到3.2g上述标题化合物,熔点为158—160℃。

在TLC(洗脱剂:二氯甲烷∶甲醇=19∶1)中,该化合物以及上 述沉淀物在RF≌0.6除了主光谱斑之外,还显示出副光谱斑。在硅 胶〔粒度为0.063—0.2000mm(Merck AG),20×3cm柱〕上使用 二氯甲烷/甲醇=998∶2进行色谱,进行最终的纯化(TLC)(50ml 馏分)。将通过随后的TLC测定的RF值约为0.6的馏分合并。蒸 馏掉洗脱剂后,从乙醚和/或乙醇、二氯甲烷和乙醚(或二异丙醚) 中结晶,得到2.0g(在最好的重复混合物中为2.8g)结晶的标题化 合物,熔点为160℃。 MS:m/z=509(M+H+) TCL:RF=0.6(SC=0.4)(SC=起始化合物) 干燥后的上述油状或蜡状沉淀物的MS数据也是m/z=509(M+ H+) 实施例2

deoxymethasone 21—苯基丙酸酯 按照与实施例1a)所述同样的方式,将1.8g苯氧基乙酰氯代替3— 苯基丙酰氯与3g deoxymethasone反应,处理产物并分离,得到纯 结晶形式的标题化合物(也可能是非晶形的)。得到3.82g上述标 题化合物,熔点为147℃。 MS:m/z=511(M+H+) TCL:RF=0.7 实施例3 deoxymethasone 21—苯基乙酸酯

a)按照与实施例1a)所述同样的方式,将1.75g苯基乙酰氯代 替3—苯基丙酰氯与3g deoxymethasone反应,处理产物并分离, 得到纯结晶形式的标题化合物(结晶的;也可能是非晶形的)。得到 2.7g上述标题化合物,熔点为151—153℃。 MS:m/z=495(M+H+) TCL:RF≌0.7

b)在20℃和搅拌下,向6.3g deoxymethasone和8.65g苯基 乙酸(在五氧化二磷上于大约50—60℃真空干燥5小时)在44ml 无水吡啶中的溶液中加入新鲜制备的250mg浓硫酸在4ml无水吡 啶中的混合物(硫酸吡啶翁悬浮液)。搅拌混合物15分钟后加入5. 1gN,N′—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所形成的N,N′—二环己基脲的 结晶沉淀迅速从最初澄清的溶液中沉淀出来。搅拌该混合物,直至 TLC不再检测到起始化合物,而在RF=0.7可以检测到反应产物 (通常反应时间为16小时;反应更长时间,例如放置或搅拌过周末 对反应结果没有任何不良的影响)。此后,加入2.2ml乙酸或乙酸 酐,并在20℃将混合物放置1小时,然后深冻24—48小时(约— 15℃)。滤出沉淀的N,N′—二环己基脲,用冷却到约—15℃的吡 啶洗涤;然后将过滤物搅拌至约500ml半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中, 加入约5ml乙醇;然后滤出油状结晶沉淀,用水洗涤几次,之后溶 于约100ml二氯甲烷中。用硫酸钠干燥该溶液后,蒸馏掉溶剂,通 过加入乙醚使残余物结晶。得到deoxymethasone 21—苯基乙酸酯, 熔点为132—145℃,可将其从叔丁醇/乙醚中重结晶。熔点为156℃ (产量4.0g) MS:m/z=495(M+H+) TCL:RF≌0.7(SC的RF≌0.4)

c)按照与实施例3b)所述类似的方法制备其它的反应混合物; 但是,不加酸性催化剂,即在吡啶中的浓硫酸。在经过实施例3b)的 约5倍长的反应时间后,TLC样品表明不再含有起始化合物。按照 与实施例3b)所述类似的方法进行处理和纯化后,得到具有与实施 例3b)所定义的同样特征的deoxymethasone 21—苯基乙酸酯。

如果用无水二甲基甲酰胺代替吡啶作为溶剂,也得到具有同样 数据的标题化合物。

d)按照与实施例3b)所述类似的方法制备其它的反应混合物。 但是,加入250mg对甲苯磺酸代替硫酸。按照与实施例3b)所述类 似的方法进行处理和纯化后,得到具有与实施例3b)所定义的同样 特征的deoxymethasone 21—苯基乙酸酯。 实施例4 deoxymethasone 21—(吲哚—3—乙酸)酯

在20℃和搅拌下,向1.92g deoxymethasone和3.1g 3—吲哚 乙酸(干燥的)在15ml无水吡啶中的溶液中加入实施例2b)的硫酸 吡啶翁(含有在2.5ml无水吡啶中的56mg浓硫酸)。搅拌该混合 物30分钟后加入1.55g N,N′—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20℃)。在 20℃搅拌该混合物48小时后,质谱表明m/z=534.2(M+H+), 不再指示起始甾族化合物的m/z=377(M+H+)。按照与实施例 3b)所述类似的方法进一步处理和操作之后,将混合物倒入约 500ml的半饱和氯化钠水溶液中,得到转化为蜡的油状沉淀物。倾 析或滤出蜡,用水洗涤并在干燥器中用五氧化二磷干燥。用石油醚 研磨之后,得到1.35g标题化合物,为非晶形产物。 MS(蜡或非晶形物质):m/z=534(M+H+) TLC≌0.75(主斑=主斑+几个弱的副斑)。在硅胶上用二氯甲烷/ 甲醇=99.5∶0.5(柱:直径=5cm;高度=20cm)进行色谱以进行 最终的纯化。合并RF=0.75的所得洗脱馏分并蒸馏溶剂。残余物 从乙醚中结晶。得到1.0g标题化合物,其熔点为约160℃,并且与 蜡状或非晶形标题化合物的MS和TLC数据相同。 MS:m/z=534(M+H+) TCL:RF=0.75 实施例5 deoxymethasone 21—肉桂酸酯

在0℃和搅拌下,向6g deoxymethasone在40ml无水吡啶中的 溶液中滴加3.5g肉桂酰氯在20ml无水二恶烷中的溶液。在0℃搅 拌该混合物5小时后(TLC表明完全形成所需的反应产物),将其 倒入1升半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中;用折叠过滤器分离沉淀(蜡状) 并将该沉淀溶于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中,所得溶液用水洗涤并用 硫酸钠干燥,真空蒸馏掉溶剂;用乙醚或二异丙醚或石油醚结晶 产物,过滤,并且(如果需要)从乙醇/乙醚中重结晶(如果需要,加 入二异丙醚或石油醚)。得到7.5g上述标题化合物,熔点161℃。 MS:m/z=507(M+H+) TCL:RF≌0.7 实施例6 皮质酮21—肉桂酸酯

按照与实施例5所述相同的方法,将在4ml无水吡啶中的 580mg皮质酮与在2ml无水二恶烷中的350mg肉桂酰氯反应;在 0℃搅拌该混合物5小时,对其进行处理(倒入100ml半饱和的氯化 钠水溶液中等),通过结晶制备(分离)产物。得到660mg上述标题 化合物,熔点154—157℃。 MS:m/z=477(M+H+) TCL:RF≌0.7 实施例7 11—去氧皮质酮21—肉桂酸酯

按照与实施例6所述相同的方法,用570mg 11—去氧皮质酮 代替皮质酮进行反应;然后处理该混合物并分离产物。得到520mg 上述标题化合物,熔点140—143℃。 MS:m/z=461(M+H+) TCL:RF≌0.75 实施例8 氟考龙21—肉桂酸酯

按照与实施例5所述相同的方法,将在4ml无水吡啶中的 600mg氟考龙与在2ml无水二恶烷中的350mg肉桂酰氯反应( 0℃,5小时),对混合物进行处理(倒入100ml半饱和的氯化钠水 溶液中等),以结晶形式分离产物。得到720mg上述标题化合物,熔 点154—159℃。 MS:m/z=507(M+H+) TCL:RF≌0.8 实施例9 二氟米松21—肉桂酸酯

按照与实施例8所述相同的方法,用610mg二氟米松代替氟 考龙进行反应;然后处理该混合物并分离产物。从二异丙醚中(研 磨)得到560mg上述标题化合物(熔点120—128℃;非晶形)。 MS:m/z=525(M+H+) TCL:RF≌0.8 实施例10 氯氟吐龙21—肉桂酸酯

按照与实施例8所述相同的方法,用620mg氯氟吐龙代替氟 考龙进行反应;然后处理该混合物并分离产物。从二异丙醚中(研 磨)得到590mg上述标题化合物(非晶形)。 MS:m/z=542(M+H+) TCL:RF≌0.8 实施例11 9α—氟皮质酮21—肉桂酸酯

按照与实施例8所述相同的方法,用600mg 9α—氟皮质酮代 替氟考龙进行反应;然后处理该混合物并分离产物。从正己烷中(研 磨)得到630mg上述标题化合物,为非晶形。 MS:m/z=495(M+H+) TCL:RF≌0.8 实施例12 deoxymethasone 21—(4—甲氧基肉桂酸)酯

在0℃和搅拌下,向6g deoxymethasone在40ml无水吡啶中的 溶液中滴加4.2g 4—甲氧基肉桂酰氯在20ml无水二恶烷中的溶 液。在0℃搅拌该混合物5小时后(TLC表明完全形成所需的反应 产物),将其倒入1升半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中;用折叠过滤器分 离沉淀(蜡状);将该沉淀溶于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中,所得溶液 用水洗涤并用硫酸钠干燥,真空蒸馏掉溶剂;用乙醚或二异丙醚或 石油醚结晶产物,过滤,并且(如果需要)从乙醇/乙醚中重结晶(如 果需要,加入二异丙醚或石油醚)。得到9.4g上述标题化合物,熔点 185℃。在另一反应混合物中,反应产物的熔点为194℃。 MS:m/z=537(M+H+) TCL:RF≌0.75

在另一反应混合物中,反应产物的熔点为194℃。 实施例13 皮质酮21—(4—甲氧基肉桂酸)酯

按照与实施例12所述相同的方法,将在40ml无水吡啶中的 580mg皮质酮与在20ml无水二恶烷中的420mg 4—甲氧基肉桂 酰氯反应,在0℃搅拌该混合物5小时后,处理该混合物(倒入 100ml半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中等),通过结晶制备(分离)产物。 得到620mg上述标题化合物,熔点约160℃。 MS:m/z=507(M+H+) TCL:RF≌0.7 实施例14 去氧皮质酮21—(4—甲氧基肉桂酸)酯

按照与实施例12所述相同的方法,用570mg去氧皮质酮代替 deoxymethasone进行反应;处理该混合物并分离产物。得到 500mg上述标题化合物,熔点153℃。 MS:m/z=491(M+H+) TCL:RF≌0.75 实施例15 氟考龙21—(4—甲氧基肉桂酸)酯

按照与实施例12所述相同的方法,将在4ml无水吡啶中的 600mg氟考龙与在2ml无水二恶烷中的420mg 4—甲氧基肉桂酰 氯反应(0℃,5小时),处理该混合物(倒入100ml半饱和的氯化钠 水溶液中等),以结晶形式分离产物。得到690mg上述标题化合 物,熔点为164—176℃(先前从150℃烧结,非晶形)。 MS:m/z=537(M+H+) TCL:RF≌0.75 实施例16 二氟米松21—(4—甲氧基肉桂酸)酯

按照与实施例15所述相同的方法,用610mg二氟米松代替氟 考龙进行反应,处理该混合物并分离产物。从二异丙醚中(研磨)得 到590mg上述标题化合物(非晶形)。 MS:m/z=555(M+H+) ICL:RF≌0.8 实施例17 氯氟吐龙21—(4—甲氧基肉桂酸)酯

按照与实施例15所述相同的方法,用620mg氯氟吐龙代替氟 考龙进行反应,处理该混合物并分离产物。从二异丙醚中(研磨)得 到620mg上述标题化合物(非晶形)。 MS:m/z=572(M+H+) ICL:RF≌0.8 实施例18 9α—氟皮质酮21—(4—甲氧基肉桂酸)酯

按照与实施例15所述相同的方法,用600mg9α—氟皮质酮代 替氟考龙进行反应;处理该混合物并分离产物。从二异丙醚中(研 磨)得到680mg上述标题化合物(非晶形)。 MS:m/z=525(M+H+) TCL:RF≌0.8 实施例19 deoxymethasone 21—(4—苯基)肉桂酸酯

在0℃和搅拌下,向3.0g deoxymethasone和2.3g 4—苯基肉 桂酸在60ml无水二氯甲烷中的溶液中加入96mg 4—二甲氨基 吡啶和2.0g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开始时澄清的反应溶液立即变 得浑浊。在室温搅拌该混合物约6小时后,TLC样品表明不再存在 起始化合物。将该混合物于+4℃贮存2天,并在-15℃(深冻)贮 存2天,之后滤出沉淀的二环己基脲,并用少量冷却至-15℃的二 氯甲烷洗涤;然后真空汽提有机溶剂。剩余的残余物从煮沸的乙醚 中结晶,并且(如果需要)从乙醇/乙醚中重结晶。得到4.1g上述标 题化合物,熔点142℃。 MS:m/z=583(583.3)-(M+H+) TCL:RF≌0.75 实施例20 deoxymethasone 21—(反式—3,4—亚甲二氧基)肉桂酸酯

按照与实施例19所述相同的方法,用2.0g反式—3,4—亚甲 二氧基肉桂酸代替4—苯基肉桂酸与3g deoxymethasone进行反 应,处理该混合物,并分离和制备纯的产物。得到1.9g上述标题化 合物;熔点147—151℃。 MS:m/z=551(M+H+) TCL:RF≌0.7 实施例21 deoxymethasone 21—(反式—3,4—二甲氧基)肉桂酸酯

按照与实施例19所述相同的方法,用2.0g反式—3,4—二甲 氧基肉桂酸代替4—苯基肉桂酸与3g deoxymethasone进行反应, 处理该混合物,并分离和制备纯的产物。得到2.4g上述标题化合 物;熔点139—144℃。 MS:m/z=567(M+H+) TCL:RF≌0.75

如果在实施例21中,用等量的反式—2,3—二甲氧基肉桂酸 或反式—2,4—二甲氧基肉桂酸或反式—2,5—二甲氧基肉桂酸或 反式—3,5—二甲氧基肉桂酸代替2.0g反式—3,4—二甲氧基肉 桂酸进行反应,那么经过类似的反应、处理和分离之后,分别得到相 应的deoxymethasone 21—反式—2,3—(或2,4—或2,5—或3,5 —)二甲氧基肉桂酸酯,其MS值均为m/z=567(M+H+)。 实施例22 deoxymethasone 21—(对甲基肉桂酸)酯

按照与实施例19所述相同的方法,用1.9g对甲基肉桂酸代替 4—苯基肉桂酸与3g deoxymethasone进行反应,之后处理该混合 物,并分离和制备纯的产物。得到2.1g上述标题化合物;熔点 171℃。 MS:m/z=521(M+H+) TCL:RF≌0.7 实施例23

如果在实施例22中,用1.9g α—甲基肉桂酸(=C6H5CH= C(CH3)CO2H)代替对—或4—甲基肉桂酸进行反应,那么经过类似 的反应、处理和分离之后,得到异构的deoxymethasone 21—(α— 甲基肉桂酸)酯(用乙醚沉淀后得到非晶形结晶)。 MS:m/z=521(M+H+)。 TCL:RF≌0.75

如果在实施例22中等量(1.9g)β—甲基肉桂酸(如反式—甲基 肉桂酸)代替α—甲基肉桂酸用于反应,则然后得到 deoxymethasonezl—(β—甲基肉桂酸)酯。 实施例24 deoxymethasone 21—苯基丙炔酸酯

按照与实施例19所述相同的方法,用1.9g苯基丙炔酸代替4 —苯基肉桂酸与3g deoxymethasone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24小 时);处理该混合物并分离产物。经过几天后,最终难以纯化的上述 标题化合物从所得黑色油中以结晶的形式缓慢地结晶出来(2.2g)。 对该油状/结晶粗产物进行测定: MS:m/z=505(M+H+) TCL:RF≌0.8 实施例25 deoxymethasone 21—(5—苯基—2,4—戊二烯酸)酯

按照与实施例19所述相同的方法,用1.6g 5—苯基—2,4—戊 二烯酸(=亚肉桂基乙酸)代替4—苯基肉桂酸与3g deoxymethasone进行反应,之后处理该混合物,并分离和制备纯的 产物。得到3.1g上述标题化合物;熔点140—146℃(不确定)。 MS:m/z=533(M+H+) TCL:RF≌0.75 实施例26 deoxymethasone 21—〔4—(4—(N,N)—(二(2—氯乙基)氨基) 苯基)丁酸〕酯

在20℃和搅拌下,向8.0g deoxymethasone和7.2g 4—(4— (N,N)—(二(2—氯乙基)氨基)苯基)丁酸(=苯丁酸氮芥)在 50ml无水吡啶中的溶液中加入实施例2b)制备的硫酸吡啶翁(含 有在10tml无水吡啶中的300mg浓硫酸)。在20℃搅拌该混合物 20分钟后加入5.77g N,N—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在20℃搅拌该 混合物48小时后,加入2ml冰醋酸,并将该混合物深冻(-15℃)48 小时。然后滤出沉淀的N,N′—二环己基脲(6.1g),并向滤液中加 入约300ml的半饱和氯化钠水溶液,于是分离出油相。用折叠过滤 器滤出油,并用400ml水处理,之后经过48小时油转化为蜡。滤出 蜡,用水洗涤并干燥,最后一次在真空干燥器中干燥。在回流下将其 溶于煮沸的异丙醇中,使该溶液冷却至20℃,由此迅速沉淀出大批 的结晶。滤出结晶,用冷却至0℃的异丙醇洗涤。干燥,得到6.2g上 述标题化合物,熔点142—145℃;(另一反应混合物的熔点为160 —168℃:该制备明显具有双重或三重熔点(多晶型!))。 MS:m/z=662(M+H+) TCL:RF≌0.8 实施例27 deoxymethasone 21—〔3—(3—呋喃基)丙烯酸酯〕

在0℃和搅拌下,向500mg deoxymethasone(1.3mmol)在 3ml无水吡啶中的溶液中滴加254mg 3—呋喃基丙烯酰氯(1.6 mmol)在2ml无水二恶烷中的溶液。在0℃搅拌该混合物4小时并 在冰箱中于4℃放置62小时(=过周末)后(TLC表明完全形成 所需的反应产物;RF=0.8(deoxymethasone的RF=0.6)),在 4℃过滤分离出的沉淀。高度真空下蒸馏掉大部分所得滤液中所含 的溶剂。用乙醚研磨所得残余物,滤出所得结晶并用乙醚洗涤几次。 如果需要,可以将所得结晶从乙醇/乙醚中重结晶(如果需要,加入 二氯甲烷使其完全溶解)。得到580mg上述标题化合物,熔点 216℃。 MS:m/z=497(M+H+) TCL:RF=0.8 分别由游离酸试剂2—噻吩基丙烯酸和2—呋喃基丙烯酸(代替4 —苯基肉桂酸)进行实施例19的反应,可以方便地合成异构化合 物deoxymethasone 21—〔3—(2—噻吩基)丙烯酸酯〕和 deoxymethasone 21—〔3—(2—呋喃基)丙烯酸酯〕。 实施例28 deoxymethasone 21—〔3—(3—噻吩基)丙烯酸酯〕

按照与实施例27所述相同的方法,用2.75mg 3—噻吩基丙烯 酰氯代替实施例27中所用的酰卤与0.5g deoxymethasone进行反 应;以相似的方法处理该混合物,并通过结晶制备纯的产物。从乙醚 中得到580mg上述标题化合物,熔点:219℃。 MS:m/z=513(M+H+) TCL:RF≌0.8

下列表1和2中的实施例(其中R(1)′是21CH2O基团上的 完整侧链)与上述实施例类似。

仅仅以由质谱(在每一实施例中都进行了评估,以油状或蜡状 或者非晶形或结晶形式进行)得到的分子量峰(m/z=…(M+H +))确定合成产物的特征,而这通常不是在通过结晶(重结晶)或色 谱法进行纯化之后进行的。

                         表1

                   碱性类皮质激素

                               表2

                          碱性类皮质激素

                    一览表2 A)下列式III的羧酸〔R(5)=OH〕或其活性衍生物是合适的起始化 合物的实例(其中芳基和/或杂芳基与取代基R(I)相对应): a)非稠合酸 苯乙酸;2—甲基—或3—甲基—或4—甲基苯乙酸,4—叔丁基苯 乙酸;2—氯—或3—氯—或4—氯苯乙酸;2,6—二氯—或3,4—二 氯苯乙酸;2—氟—或3—氟—或4—氟苯乙酸;2,6—二氟苯乙酸; 2—硝基—或3—硝基—或4—硝基苯乙酸;2,4—二硝基苯乙酸;2 —甲氧基—或3—甲氧基—或4—甲氧基苯乙酸;4—苄氧基苯乙 酸;3—氯—4—甲氧基苯乙酸;3—溴—4—甲氧基苯乙酸;3—硝基 —4—甲氧基苯乙酸;3,4—二甲氧基苯乙酸;2,3,4—三甲氧基苯乙 酸;3,4—亚甲二氧基苯乙酸;3,4—二乙氧基苯乙酸;4—联苯基乙 酸;3—苯氧基苯乙酸;2—乙酰氨基—或3—乙酰氨基—或4—乙酰 氨基苯乙酸;3—(N)—BOC—氨基苯乙酸;4—甲酰氨基苯乙酸;4 —N,N—二甲氨基苯乙酸;

4—苄氧基苯乙酸;4—(2—甲氧基苄氧基)苯乙酸;4—(4—氟 苄氧基)苯乙酸;2—(噻唑—4—基)乙酸;2—(噻唑—4—基)—2— 甲氧基亚氨基乙酸;

3—苯基丙酸;D,L—2—苯基丙酸;3—〔4—甲基苯基〕丙酸,3 —〔4—氯—或4—氟—或4—甲氧基苯基〕丙酸;(S)—(+)—2—苯 基丙酸;(R)—(-)—2—苯基丙酸;4—苯基丁酸;苯氧基乙酸及其 衍生物(苯基部分的取代基);顺式—或(优选)反式—肉桂酸;2—、3 —或4—甲氧基肉桂酸;4—乙氧基肉桂酸;3,4—二甲氧基肉桂酸; 3,4,5—三甲氧基肉桂酸;4—氟肉桂酸;3—或4—氯肉桂酸;3—溴 肉桂酸;2—或3—硝基肉桂酸;4—氰基肉桂酸;4—异丙基肉桂酸; 4—叔丁基肉桂酸;2—或4—三氟甲基肉桂酸;D,L—或(S)—或 (R)—2—(4—异丁基苯基)丙酸(布洛芬);4—(异丁基苯基)乙酸 (异丁苯乙酸);苯基巯基乙酸;苯基丙炔酸;2—甲基—3—(4—十四 烷氧基苯基)—2—丙烯酸(MTPA);3—(4—丁烯氧基苯基)丙酸; 4—十二烷基苯甲酰乙酸(DBAA);苯甲酰丙烯酸;苯丁酸氮芥;3, 4,5—三甲氧基苯甲酰丙烯酸;2—(4—(噻唑—2—基)苯基)丙酸;2 —(占吨酮氧基)乙酸;2—苯基环丙烷羧酸(反式);3—(苯基巯基) 丙烯酸;(4—苯基)丁酸;

2—噻吩基乙酸;3—噻吩基乙酸;1—或2—呋喃基乙酸;2—、3 —或4—吡啶基乙酸;2—巯基甲基烟酸;

3—(2—或3—呋喃基)丙烯酸;3—(2—噻吩基)丙烯酸;3—(3 —噻吩基)丙烯酸;3—(4—或2—吡啶基)丙烯酸;3—(2—噻吩基) 丙酸;3—(2—呋喃基)丙酸;3—(4—咪唑基)丙烯酸;(N—甲基吡 咯—2—基)乙酸; b)稠合酸

3—吲哚基乙酸;2—吲哚基乙酸;(N—甲基)—2—或—3—吲 哚基乙酸;3—(3—吲哚基)丙酸;3—或2—吲哚基丙烯酸(还有(N —甲基));(2—甲基—3—吲哚基)乙酸,3,4—(亚甲二氧基)苯乙 酸;3,4—(亚甲二氧基)肉桂酸;吲哚—3—丁酸;(5—甲氧基吲哚— 3—基)乙酸;萘基—1—或—2—乙酸;—8—乙酸;5,6—二 甲基占吨酮—4—乙酸(L.L.Thomsen等: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31,151ff.(1992)表明由此制备的类皮质激素21— 羧酸酯类化合物与上述苯丁酸氮芥一样,也具有抗肿瘤发生作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