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格箱的及行李格箱

申请号 CN200680039593.6 申请日 2006-10-24 公开(公告)号 CN101296843A 公开(公告)日 2008-10-29
申请人 空中客车公司; 发明人 T-M·博克;
摘要 根据本 发明 的 门 和行李格箱特别地涉及航空器的行李格箱。根据本发明的行李格箱具有隔间,所述隔间带有基本平坦的下表面(2)和第一盖板(14),所述第一盖板在关闭 位置 上相对垂直于所述行李格箱下表面(2)的垂直平面(20)向行李格箱内部倾斜。所述第一盖板(14)围绕第一轴(26)枢转安装。所述行李格箱具有第二盖板(16),所述第二盖板相对于所述行李格箱位于所述第一盖板(14)外面且被铰接在所述第一盖板(14)上。在所述行李格箱的关闭位置,所述第二盖板(16)从所述行李格箱的下边缘一直延伸到一顶棚(10)边缘。
权利要求

1.行李格箱,其具有通道,所述通道门允许通到带有下表面(2) 的隔间,所述下表面在所述门的附近具有基本平坦的区域,在关闭位置, 所述门具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相对垂直面(20)向所述行李格箱的 内部倾斜,所述垂直面(20)垂直于所述行李格箱的下表面(2)的所述基 本平坦的区域,所述第一盖板(14)围绕第一轴(26)枢转安装,
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门另外具有第二盖板(16),所述第二盖板相 对于所述行李格箱位于所述第一盖板(14)外面且被铰接在所述第一盖板 (14)上;并且,在所述行李格箱的关闭位置,所述第二盖板(16)从所 述行李格箱的下边缘一直延伸到一顶棚(10)边缘。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格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16) 铰接在所述第一盖板(14)上,以便相对所述第一盖板(14)围绕基本平 行于所述第一轴(26)的第二枢转轴(24)枢转。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李格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 (14)只部分地关闭所述行李格箱。
4.按照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格箱,其特征在于,所述 行李格箱在其开启时还具有允许所述第二盖板(16)与所述顶棚边缘保持 接触的部件。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格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允许所述第 二盖板(16)与所述顶棚(10)边缘保持接触的部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 作用以将所述第二盖板(16)与所述第一盖板(14)分开。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李格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集成于所 述两盖板之间的铰接件。
7.按照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格箱,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第二盖板(16)上布置有闭部件。
8.航空器客舱,其特征在于,其具有至少一按照权利要求1到7中任 一项所述的行李格箱。
9.航空器,其特征在于,其具有至少一按照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 所述的行李格箱。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01]本发明涉及行李格箱的、特别是航空器中的行李格箱的门,和 相应的行李格箱。

背景技术

[02]通常,航空器中的行李格箱的横截面具有基本为梯形的形状,梯 形的大底形成所述行李格箱的下表面。所述行李格箱的下部更长以便接纳 大件行李,而上部更窄以便能保持可能放在行李格箱中的另一件行李上的 行李并避免该行李滑落,特别是当行李格箱打开时。
[03]由技术限制要求的这种梯形形状对于确定航空器客舱的内部空 间的美观性来说局限性太大。所述行李格箱恰处在顶棚下面,所述行李格 箱与所述顶棚之间的连接区形成不甚美观的隐秘落。

发明内容

[04]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行李格箱的门,其可以让设计者按照 希望赋予航空器内部空间的形状自由发挥。
[05]因此,本发明提出行李格箱,其具有通道门,所述通道门允许通 到带有下表面的隔间,所述下表面在所述门的附近具有基本平坦的区域, 在关闭位置,所述门具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相对垂直面向所述行李 格箱的内部倾斜,所述垂直面垂直于所述行李格箱的下表面的所述基本平 坦的区域,所述第一盖板围绕第一轴枢转安装。
[06]根据本发明,所述行李格箱的通道门另外具有第二盖板,所述第 二盖板相对于所述行李格箱位于所述第一盖板外面且被铰接在所述第一盖 板上;并且,在所述行李格箱的关闭位置,所述第二盖板从所述行李格箱 的下边缘一直延伸到一顶棚边缘。
[07]以上所定义的第一和第二盖板与其他可能的元件一起构成根据 本发明的行李格箱的门。现有技术的行李格箱的门只有一道通常被称作门 或者通道门的盖板。所述行李格箱的门的两个盖板配合以关闭所述行李格 箱。一盖板特别用于将行李保持在所述行李格箱内,而另一盖板为了获得 希望的美观效果呈现所希望的形状。利用这样带有两盖板的门,就可以在 保证行李格箱内部行李的良好保持的情况下实现任意外观。
[08]在根据本发明的行李格箱里,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 盖板铰接在所述第一盖板上,以便能相对所述第一盖板围绕基本平行于所 述第一轴的第二枢转轴枢转。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两个盖板可以在所述行 李格箱的开启位置彼此合拢,且因此将所述行李格箱的开口完全打开,以 方便通到所述行李格箱内部。
[09]在一实施变型中,所述第一盖板只是部分地关闭所述行李格箱。 这尤其可使第一盖板相对所述行李格箱的下表面更加倾斜,且因此也使行 李在行李格箱中的保持更有效。
[10]为了便利所述行李格箱的门的操作,所述行李格箱同样有利地在 其开启时还具有允许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顶棚边缘保持接触的部件。因而 一方面所述第二盖板铰接在所述第一盖板上,且另一方面第二盖板被引导 在所述顶棚边缘上。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允许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 顶棚边缘保持接触的部件例如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作用以将所述第二盖板 与所述第一盖板分开。所述弹簧有利地集成于两盖板之间的铰接件从而限 制其尺寸和更好将其集成入所述门中。
[11]为了保持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行李格箱的盖板关闭,闭部件例如 被置于第二盖板上。
[12]本发明同样涉及航空器客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航空器客舱具有 至少一如上所述的行李格箱,且所述航空器具有至少一所述行李格箱。
附图说明
[13]本发明的详细情况及优点将从后文结合示意性附图所作的描述 中体现出来,附图中:
[14]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行李格箱在关闭位置上的横剖面图,
[15]图2和图3是与图1相对应的视图,所述行李格箱位于中间的开 启位置,
[16]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行李格箱在完全开启位置上的横剖面图,
[17]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行李格箱在关闭位置上的透视图,
[18]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行李格箱在开启位置上的透视图,及
[19]图7和图8以透视图示出行李在图5和图6的行李格箱内安放到 位。

具体实施方式

[20]根据本发明的行李格箱传统地具有下表面2、上表面4和在下表 面2与上表面4之间的两侧壁6、及底壁8。通过与底壁相对的且配有门的 表面实现通到所述行李格箱。
[21]图中所示的行李格箱位于航空器客舱中、在处于所述客舱内的座 具(未示出)上方及所述客舱顶棚的下面。顶棚壁10在图中被示出。
[22]所述行李格箱的下表面2用于接纳一件(或多件)行李12。在示 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表面2为平坦面。所述下表面相对平线轻微倾 斜以方便将行李12提取出所述行李格箱。
[23]所述侧壁6、所述底壁8和所述上表面4界定所述行李格箱的容 积。这些壁可以是属于所述行李格箱的壁,如此处所示的。它们也可以是 与其他元件例如另一行李格箱共有的壁。所述底部8例如也可以是所述航 空器客舱的侧壁,特别是对于那些位于布置在这种侧壁附近的座具上方的 行李格箱来说。至于所述上表面4,它则可以是所述航空器客舱顶棚的一 部分。
[24]图中所示的所述行李格箱由具有两盖板的门进行关闭:第一盖板 14和第二盖板16。
[25]对于在所述行李格箱中放置行李12或从行李格箱中提取行李12 的使用者来说,所述第二盖板16构成所述行李格箱的门的可见部分。所述 第二盖板16将所述行李格箱的下表面2连接至所述航空器客舱的顶棚壁 10上。所述第二盖板16的形状可符合希望赋予航空器客舱内部的美观性。 这样所述盖板优选地从美学角度实现了一般处于行李格箱下面的流线形罩 壳18--其通常包括一些起居设备如照明、通口等--与所述顶棚壁10 之间的和谐连接。
[26]所述第一盖板14布置于所述第二盖板16与所述行李格箱的收纳 空间之间。所述第一盖板14只有在所述行李格箱打开时才可见。所述第一 盖板特别用于将行李12保持在其位置上,以便通过把行李12保持在所述 行李格箱内而避免所述行李滑落出行李格箱,特别是当所述门打开的时候。 所述第一盖板14在一件小行李12放在另一件行李12上的情况下也是有用 的,如图1到图4所示的。很明显(图1),如果没有第一盖板14,所述 上方的小行李12有滑动到所述第二盖板16处并翻倒的危险。因此当门打 开时,乘客可在其上方提取到所述小行李12。所述第一盖板14可有效地 避免所述滑落。
[27]所述第一盖板14的整体形状基本是平的。当行李格箱处于关闭 位置时,所述第一盖板相对所述行李格箱的下表面2是朝行李格箱的内部 倾斜的。这样,由包含所述下表面2的平面和包含所述第一盖板14的平面 所形成的角小于90度。在例如所述第一盖板14不是平的情况下,可考虑 在所述行李格箱的门的关闭位置上,所述第一盖板14位于二面角的内部, 该二面角一方面由所述下表面2形成而另一方面由垂直于所述下表面2的 垂直平面20形成,且所述第一盖板14的下棱22经过该垂直平面(参见图 1)。
[28]所述第一盖板14和第二盖板16在所述第一盖板14的下棱22处 彼此铰接。所述铰接例如可由连接两盖板的铰链实现。所述铰接使一盖板 可相对另一盖板围绕基本水平的第一轴24枢转。
[29]所述第一盖板14还围绕与第一轴24平行的第二轴26铰接。如 图所示,所述同样水平的第二轴26例如对应所述第一盖板14的上棱。所 述铰接可在所述行李格箱的上表面4处形成。在所示范例中,所述铰接更 精确地形成在所述行李格箱的上表面4的自由端。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 述铰接可以形成于所述航空器客舱的顶棚处。
[30]在图1示出的对应所述行李格箱的门的关闭位置的位置中,所述 两盖板14和16明显地相对所述第一轴24形成二面角。其中一盖板基本位 于垂直所述行李格箱下表面2的垂直平面20的一侧,而另一盖板基本位于 所述垂直平面20的另一侧。
[31]在所述行李格箱的关闭位置上,所述第一盖板14不必延伸在所 述行李格箱的整个高度上,而这是图中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情况。一空 间可能存在于所述第一盖板14的下棱22与所述行李格箱的下表面2之间。 因而该空间由所述第二盖板16的下部分关闭。所述实施方式允许将所述第 一盖板向所述行李格箱的内部倾斜,而不用太过侵占到所述行李格箱的内 部空间。在此情况下,能将所述门维持在其关闭位置的锁闭机构(未示出) 被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板16的下部分上。这类锁闭机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 熟知且此处未进行描述。
[32]为了实现所述第二盖板16与所述顶棚壁10之间的连接,所述第 二盖板16的上棱具有尤其在图2到图4中可以看到的凹槽28,所述凹槽 28在所述行李格箱的门的关闭位置上,接纳朝所述行李格箱取向的所述顶 棚壁10的边缘。
[33]图1到图4,相应地从图4到图1,相应地示出如上所述的门的 开启和关闭。
[34]正如已提到的,图1示出位于其关闭位置的所述门。所述行李12 安放在所述下表面2上。一方面所述第二盖板16在其上棱和其凹槽28处 支靠在所述顶棚壁10的相应边缘上,而另一方面所述第二盖板的下棱由所 述锁闭机构保持紧邻所述行李格箱的下表面2的自由边。至于所述第一盖 板14,它则被支撑在其两铰接件之间,其中一铰接件将第一盖板14连接 至所述第二盖板16,而另一铰接件将第一盖板连接至所述行李格箱的上表 面的自由边。
[35]为了打开所述行李格箱,所述锁闭机构被起动以解锁开所述第二 盖板16。这样引起一双重运动。
[36]根据第一运动,所述第一盖板14和所述第二盖板16围绕第一轴 24相对枢转,(当所述门打开时)减小形成在两盖板之间的角α。根据第 二运动,所述第一盖板14围绕所述上表面4的自由边枢转,也就是说围绕 第二轴26枢转。
[37]这两运动是同时进行的。在这些运动期间,所述第二盖板16的 外表面即可见表面,与所述顶棚壁10的自由边保持接触,该自由边指的是 在所述行李格箱的门的关闭位置上就位于所述凹槽28内的自由边。
[38]为了维持所述第二盖板16与所述顶棚壁10的边缘之间的接触, 可在所述两盖板之间设置弹性部件以使它们彼此保持分隔。这类弹性部件 未在图中示出。所述弹性部件例如可被集成在所述第一铰接轴24处。也可 设置不同的部件。也可考虑其他部件来保持所述第二盖板16与所述顶棚壁 之间的接触。因此可在例如所述顶棚壁10的边缘上设置导向部件,而所述 第二盖板16则配备互补的部件。
[39]当所述门打开时,如图所示,所述第二盖板16合拢在所述第一 盖板14上。当所述两盖板彼此相靠且止挡在所述顶棚壁10的边缘上时, 所述门的开启运动即被停止。此时开口度达到最大。所述两盖板彼此相靠, 开口度与只有单一盖板(即现有技术中的传统门)的情况下是同样大的。
[40]所述行李格箱的门的关闭按与如上所述的开启操作相反的方式 进行,并且因此可看出其可简单地实现。
[41]图5到图8以透视图示出图1到图4中的行李格箱。在这些图中 可看到,一方面作为在行李格箱门的关闭位置上行李格箱门的唯一可见部 分的所述第二盖板16可美观地隐藏所述行李格箱,而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 的门完全不会影响到行李格箱中行李的提取(或放置)。在所述门的关闭 位置,从外部看不见的所述第一盖板14将所述行李12保持在所述行李格 箱中。当两件比示出行李的尺寸更小的行李叠放时,所述第一盖板14也同 样有效。因此所述第一盖板14限制位于上方的行李朝所述行李格箱的门的 方向滑动。
[42]当如上所述的门位于其开启位置时,所述门向顶棚方向收起,因 而打开用以操作用于安放在相应行李格箱中的行李的开口。
[43]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以非限制性方式加以描述的所述优选实 施方式及提及到的变型。本发明也涉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后面所述的权利 要求书的范围内所进行的所有实施变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