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着陆器

申请号 CN201610872239.7 申请日 2016-09-30 公开(公告)号 CN106347640A 公开(公告)日 2017-01-25
申请人 安徽翼讯飞行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晓伟; 王伟; 程伟; 刘名和;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着陆器,设置在多旋翼无人机(1)的主体上,所述的着陆器(2)的结构是在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1)的主体的下表面,设有多支可伸缩 支撑 杆(3),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3)的上端相交连接在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1)着陆的状态下,所有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3)下端均向外分开,形成多点支撑。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人机可实现平稳、安全着陆,且着陆后,旋翼停止旋转,但仍可在一定高度正常工作,并避免了悬空工作造成的 能量 浪费;可在地面状况非常复杂、不平处实现着陆;工作状态保持稳定和静止,且可节省人员的数量。(1)的主体的下表面上,在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
权利要求

1.无人机着陆器,设置在多旋翼无人机(1)的主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着陆器(2)的结构是在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1)的主体的下表面,设有多支可伸缩支撑杆(3),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3)的上端相交连接在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1)的主体的下表面上,在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1)着陆的状态下,所有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3)下端均向外分开,形成多点支撑。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着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3)的数量为三个。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着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3)采用液压驱动的伸缩结构。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着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3)采用气压驱动的伸缩结构。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着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3)与多旋翼无人机(1)连接端部设置万向关节(4);在多旋翼无人机(1)处于飞行的状态下,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3)转到与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1)的主体的下表面贴合。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着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3)采用的是互相套装的多节套管结构(5)。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着陆器,其特征在于:采用互相独立的驱动机构对所有可伸缩支撑杆(3)进行驱动控制。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着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3)通过可平旋转的支撑座(6)与多旋翼无人机(1)的主体连接。

说明书全文

无人机着陆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无人飞行器的技术领域,涉及各种野外施工、勘探、交通运输、旅游、救援等场合的多旋翼式无人飞行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着陆器。

背景技术

[0002] 无人飞行器已在野外施工、勘探、交通运输、旅游、救援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作用是现场情况的观察、信息的采集、少量物资的传送等。其有着独特的优势,不受地形限制,可以很快到达故障位置的现场,甚至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进行近距离的观察;通过摄影、摄像设备,向有关部的发送视频、图像资料,供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分析判断,或者迅速向现场运送物资,取得很好效果。
[0003] 但目前的无人飞行器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4] 一是在巡查过程中,由于需要反复、长时间的悬空观察,采集影像资料,能量消耗很大,工作时间受到限制;二是,一般的无人飞行器着陆时,只能是直接降落地面,无法实施需要在半空中进行的作业。比如,野外救援时,无人机送来输液药品,对受伤的伤员进行输液,但是,现场没有输液挂架,导致输液装置需要人工托举,影响救援量;三是,地面状况非常复杂,坑洼不平,影响无人机的正常工作,甚至导致无人机的损坏。另外,有些既需要半空中观察、作业,又需要十分稳定、静止的场景,悬空飞行状态下的无人机难以做到。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机着陆器,其目的是实现无人机的平稳着陆并正常工作。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 本发明的无人机着陆器,设置在多旋翼无人机的主体上;所述的着陆器的结构是在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的主体的下表面,设有多支可伸缩支撑杆,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的上端相交连接在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的主体的下表面上,在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着陆的状态下,所有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下端均向外分开,形成多点支撑。
[0008] 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的数量为三个。
[0009] 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采用液压驱动的伸缩结构。
[0010] 或者,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采用气压驱动的伸缩结构。
[0011] 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与多旋翼无人机连接端部设置万向关节;在多旋翼无人机处于飞行的状态下,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转到与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的主体的下表面贴合。
[0012] 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采用的是互相套装的多节套管结构。
[0013] 采用互相独立的驱动机构对所有可伸缩支撑杆进行驱动控制。
[0014] 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通过可平旋转的支撑座与多旋翼无人机的主体连接。
[0015]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人机可实现平稳、安全着陆,且着陆后,旋翼停止旋转,但仍可在一定高度正常工作,并避免了悬空工作造成的能量浪费;可在地面状况非常复杂、不平处实现着陆;工作状态保持稳定和静止,且可节省人员的数量。附图说明
[0016] 附图所示内容及图中的标记简要说明如下: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侧面方向的示意图。
[0019] 图中标记为:
[0020] 1、多旋翼无人机,2、着陆器,3、可伸缩支撑杆,4、万向关节,5、多节套管结构,6、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0022] 如图1、图2所表达的本发明的结构,为一种无人机着陆器,设置在多旋翼无人机1的主体上。
[002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无人机的平稳着陆并正常工作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24]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无人机着陆器,所述的着陆器2的结构是在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1的主体的下表面,设有多支可伸缩支撑杆3,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3的上端相交连接在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1的主体的下表面上,在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1着陆的状态下,所有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3下端均向外分开,形成多点支撑。
[0025] 采用这样的着陆结构,无人机可实现平稳、安全着陆,且着陆后旋翼停止旋转,但仍可在一定高度正常工作,并避免了悬空工作造成的能量浪费;可在地面状况非常复杂、不平处实现着陆;工作状态保持稳定和静止,且可节省人员的数量。
[0026] 当无人飞行器下降至距地面一定高度时,停止下降,将可伸缩支撑杆3打开到一定度,如附图所示,可伸缩支撑杆3分别伸出,接触到地面后,分别停止伸出,固定可伸缩支撑杆3,保持其伸出长度。然后,旋翼停止旋转。开始进行必要的工作。
[0027] 完毕后,旋翼先行启动旋转,脱离地面;然后,松开可伸缩支撑杆3,缩回可伸缩支撑杆3,并其与机身贴合。
[0028] 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可伸缩支撑杆3可以使无人机稳定。
[0029] 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3采用液压驱动的伸缩结构。
[0030] 或者,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3采用气压驱动的伸缩结构。
[0031] 采用液压驱动的伸缩结构或者气压驱动的伸缩结构,均需要进行必要的和良好的密封。
[0032] 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3与多旋翼无人机1连接端部设置万向关节4;在多旋翼无人机1处于飞行的状态下,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3转到与所述的多旋翼无人机1的主体的下表面贴合。
[0033] 采用万向关节4结构,将可伸缩支撑杆3调节至必要的角度,以满足不同的、复杂的地面的需要。
[0034] 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3采用的是互相套装的多节套管结构5。
[0035] 这样,在可伸缩支撑杆3缩回时,减小其体积。
[0036] 采用互相独立的驱动机构对所有可伸缩支撑杆3进行驱动控制。
[0037] 因为地面高低不平,各个可伸缩支撑杆3的角度、长度分别进行控制,满足不同的、复杂的地面的需要。
[0038] 所述的可伸缩支撑杆3通过可水平旋转的支撑座6与多旋翼无人机1的主体连接。
[0039] 在着陆后,多旋翼无人机可以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各项工作。
[0040]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