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顶升圆顶的起落架转向架

申请号 CN201180052185.5 申请日 2011-10-28 公开(公告)号 CN103189275A 公开(公告)日 2013-07-03
申请人 梅西耶-道提有限公司; 发明人 I·贝内特; M·赛克斯顿;
摘要 一种飞机 起落架 组件,包括 转向架 梁(2)、延伸穿过转向架梁的轮轴(4)和顶升圆顶配件(6),该顶升圆顶配件延伸穿过转向架梁的 侧壁 (8)并布置成将施加至顶升圆顶配件的垂直 载荷 传递至轮轴。
权利要求

1.一种飞机起落架组件,包括转向架梁、延伸穿过所述转向架梁的轮轴以及顶升圆顶配件,所述顶升圆顶配件延伸穿过所述转向架梁的侧壁并布置成在顶升过程中与所述轮轴接触,从而将施加到所述顶升圆顶配件的垂直载荷直接传递至所述轮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起落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梁侧壁包括厚度增加的区域,所述顶升圆顶配件穿过所述厚度增加的区域延伸,且所述厚度增加的区域布置成反作用于施加至所述顶升圆顶配件的侧向载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机起落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增加的区域一体地形成在所述转向架梁侧壁内或包括固定至所述转向架梁侧壁的单独构件。
4.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飞机起落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圆顶配件偏置成与所述轮轴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机起落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圆顶配件固定至细长弹性构件的一端,所述细长弹性构件将所述顶升圆顶配件偏置成与所述轮轴接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机起落架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楔形构件位于所述顶升圆顶配件的一部分与所述转向架梁侧壁之间,由此将所述顶升圆顶配件推进成与所述轮轴接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机起落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圆顶配件包括螺纹衬套,所述螺纹衬套与所述顶升圆顶配件的螺纹部分啮合并与所述转向架梁侧壁配合,由此所述螺纹衬套将所述顶升圆顶配件推进成与所述轮轴接触。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飞机起落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顶升圆顶配件不被千斤顶加载时,所述顶升圆顶配件偏离所述轮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起落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圆顶配件包括另一部分,所述另一部分与所述轮轴机械配合,由此施加至所述顶升圆顶配件的侧向载荷被传递至所述轮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飞机起落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部分包围所述轮轴的一区域且所述另一部分和所述轮轴包括布置成接纳定插销的对准凹陷。

说明书全文

具有顶升圆顶的起落架转向架

技术领域

[0001] 较大的商用和军用飞机通常具有主起落架布置,该主起落架布置包括承载多个轮轴和轮的转向架梁,转向架梁通常枢转地附连至伸缩撑杆的一端。当飞机在地面上时,时不时需要顶升转向架梁,通常用于允许更换各个轮,例如在飞机着陆过程中已经遭受爆裂的情形中。当前的技术标准规定转向架梁包括一个或多个顶升圆顶,这些顶升圆顶具有特定形状以配合用于顶升起落架的顶升台车上的形状相对应的顶升垫。

背景技术

[0002] 顶升圆顶的常规布置是使圆顶与金属合金转向架梁一体形成,通常在轴下方的任一端。但是,更大重量和客运/货运能的更大飞机的高局部应力可导致转向架梁在顶升飞机的同时,其局部应力可能超过转向架梁材料的安全应力负载。
[0003] 常规的替代是使用螺栓连接穿过转向架梁的底面的单独的顶升圆顶。但是,这引入其它问题。当负载时,即在顶升飞机的同时,围绕顶升圆顶的区域变得高度受压,转向架梁的底部倾向于向内变形。对于单独的顶升圆顶,这由于必须具有穿过转向架的孔而加剧。螺栓连接的顶升圆顶附连件必须足够宽和深,使得其可将载荷从顶升圆顶配件传递入转向架。另外,顶升圆顶配件必须稳定抵抗侧向载荷。转向架梁可以被加强,但这局部地减小了转向架的孔,使得加工更加困难,或要求在转向架的外部上的额外材料,减少地面间隙(其在极端情形中可导致不能够将千斤顶放在顶升圆顶下方)并可能需要增加转向架梁锻件的尺寸。发明内容
[0004]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飞机起落架组件,包括转向架梁、延伸穿过转向架梁的轮轴以及顶升圆顶配件,该顶升圆顶配件延伸穿过转向架梁的侧壁并布置成在顶升过程中与轮轴接触,从而将施加到顶升圆顶配件的垂直载荷直接传递至轮轴。
[0005] 另外,该转向架梁侧壁可包括厚度增加的区域,顶升圆顶配件穿过厚度增加的区域延伸,且该厚度增加的区域布置成反作用于施加至顶升圆顶配件的侧向载荷。另外,厚度增加的区域可以一体地形成在转向架梁侧壁内或可以包括固定至转向架梁侧壁的单独构件。
[0006] 附加或替代地,顶升圆顶配件较佳地偏置成与轮轴接触。顶升圆顶配件可以固定至细长弹性构件的一端,该细长弹性构件将顶升圆顶配件偏置成与轮轴接触。或者,一个或多个楔形构件可位于顶升圆顶配件的一部分与转向架梁侧壁之间,由此将顶升圆顶配件推进成与轮轴接触。在另一替代中,顶升圆顶配件可包括螺纹衬套,该螺纹衬套与顶升圆顶配件的螺纹部分啮合并与转向架梁侧壁配合,由此该螺纹衬套将顶升圆顶配件推进成与轮轴接触。
[0007] 在另一实施例中,顶升圆顶配件可包括另一部分,该另一部分与轮轴机械配合,由此施加至顶升圆顶配件的侧向载荷被传递至轮轴。该另一部分可包围轮轴的一区域且该另一部分和轮轴可包括布置成接纳定插销的对准凹陷。附图说明
[0008] 下面将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0009] 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具有双轮轴和顶升圆顶的转向架梁;
[0010] 图2是穿过图1的转向架梁的局部横截面,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单独顶升圆顶配件;
[0011] 图3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顶升圆顶配件;
[0012] 图4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顶升圆顶配件;
[0013] 图5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顶升圆顶配件;
[0014] 图6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以及
[0015] 图7示出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变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图1示出现有技术已知的具有双轮轴的转向架梁的侧视图。转向架梁2具有位于转向架梁的任一端处的轮轴4。位于每个轮轴4下方的是各个顶升圆顶6。图2示出穿过转向架梁、轮轴和顶升圆顶的一端的简化横截面。转向架梁2是由侧壁8限定的中空体。轮轴4位于并通过端部配件10固定于转向架梁侧壁8,端部配件10通常称为隔板。紧接着在轮轴4下方,单独的顶升圆顶6穿过形成在转向架梁的侧壁8中的孔定位。如可从图2看到的,转向架梁侧壁8的紧邻于顶升圆顶6穿过其的孔的区域具有大于侧壁8的其余部分的局部厚度,由此形成座12,座12必须同时承载起落架的顶升过程中发生的垂直载荷和施加至顶升圆顶的任何侧向载荷。因此,座12经受高局部应力。
[0017] 图3以类似图2的横截面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以类似于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布置的方式,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位于并通过隔板10固定至转向架梁的侧壁8的轮轴4。单独的顶升圆顶配件6穿过形成在转向架梁侧壁8中的孔,以使顶升圆顶配件的一端具有常规顶升圆顶,用以与常规顶升设备配合。但是,与现有技术相反,顶升圆顶配件的相对端延伸入转向架梁的内部空腔,延伸入与轮轴4接触。较佳地,顶升圆顶配件的与轮轴接触的端部以与轮轴成互补的方式成形以提供大的接触面积。座12形成在转向架梁的围绕顶升圆顶配件的侧壁8中,座与转向架梁的侧壁8一体形成或作为附连至转向架梁侧壁的外部的另一构件。
[0018] 由于顶升圆顶配件延伸穿过转向架梁侧壁并进入与轮轴4接触,在顶升操作过程中施加至顶升圆顶的垂直载荷直接传递入轮轴4,而不是如现有技术中那样传递入转向架梁。轮轴4具有比转向架梁更坚固的局部截面且因此由垂直载荷引起的局部应力不与由转向架梁另外承受的应力一样大。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施加至顶升圆顶的任何侧向载荷通过形成在转向架梁的侧壁8中的座12被传递或反作用。但是,由于座仅需要反作用于侧向载荷且不再反作用于垂直载荷,仅由侧向载荷在转向架梁中引起的局部应力显著地小于现有技术的转向架梁所见到的组合的侧向载荷和垂直载荷。
[0019] 在图3所示的特定实施例中,顶升圆顶配件6通过保持螺栓14偏置成与轮轴4接触,该保持螺栓14用作悬臂弹簧以抵抗轮轴4对顶升圆顶配件进行预加载。优选的是顶升圆顶配件偏置成与轮轴接触以降低磨损(由顶升圆顶配件或轮轴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的顶升圆顶配件或轮轴的磨损)的险或避免由于轮轴与顶升圆顶配件之间的湿气侵入而引起的腐蚀。如图3所示,保持螺栓14将顶升圆顶配件6固定至隔板10。
[0020] 或者,保持螺栓可用作悬臂弹簧以将顶升圆顶配件偏置入未加载位置,与轮轴之间具有正间隙以避免磨损。弹性将使得在由千斤顶加载时,顶升圆顶配件成为与轮轴接触。
[0021] 图4还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并参考图3描述各部件的总体布置。但是,取代了图3的悬臂弹簧保持螺栓,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多个单个楔16位于转向架梁侧壁8的内面与顶升圆顶配件6的凸缘部分之间。楔块16可例如包括围绕顶升圆顶配件6的周边定位的半圆形楔形部分。保持螺栓18允许楔块16朝向彼此推压,由此在顶升圆顶配件6上施加相应的偏置力以将该配件偏置成与轮轴4接触。
[0022] 图5示出将顶升圆顶配件偏置成与轮轴4接触的另一布置。在该实施例中,顶升圆顶配件6包括位于转向架梁的内部空间内的螺纹部分22。与该螺纹部分22螺纹啮合的是螺纹衬套20。为了抵抗轮轴而偏置顶升圆顶配件6,螺纹衬套20(其可以例如是常规的带螺纹螺母)旋转使得其支承抵靠转向架梁侧壁8的内表面并对顶升圆顶配件6施加所导致的平移力以将配件偏置成与轮轴4接触。可另外地设置锁定螺栓18以在一旦完成顶升圆顶、轮轴和转向架梁组件的组装,就将锁定衬套固定在位。
[0023] 上面参考图3-5描述的所有实施例包括顶升圆顶配件6穿过其的座12,该座12具有足够厚使得其可反作用于力矩以在施加侧向载荷时支承顶升圆顶。在特定情形中,座的尺寸可以不必是大的。在这些情形中,需要反作用于施加到顶升圆顶的侧向载荷的替代机构。图6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侧向载荷不再仅仅由座来反作用。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顶升圆顶配件6包括另一部分24,该另一部分24基本上包围轮轴4的外圆。对应凹陷形成在轮轴和顶升圆顶配件的另一部分24中,插销26穿过该对应凹陷定位,插销
26还定位在隔板10中的对应凹陷中,由此将顶升圆顶配件6的另一部分24互锁至轮轴4。
顶升圆顶配件和轮轴4中的插销穿过其定位的凹陷布置在轮轴的其中局部应力不太严重的轮轴中性轴线的区域中。因此,施加至顶升圆顶6的任何横向载荷通过轮轴4经由顶升圆顶配件的另一部分24反作用并因此座12不再必须反作用于力矩,而是仅仅用作具有单纯的剪应力载荷的凸,座12可做成比前面所讨论的实施例薄得多。在替代的布置中,顶升圆顶配件的另一部分24可以用带夹布置来替换,该带夹布置可被足够紧地夹持使得在带夹与轮轴4之间产生的摩擦提供足够的进入轮轴4的载荷传递路径,允许分配插销26。
[0024] 图7示出该实施例的另一变型,其中,顶升圆顶配件6的另一部分24具有形成在其上的一个或多个突起28,所述一个或多个突起28布置成位于形成在轮轴4中的对应形状的凹陷内,由此顶升圆顶配件与轮轴机械配合并提供必要的载荷传递路径。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突起28和形成在轮轴4中的对应凹陷靠近轮轴的中性轴线定位以最小化局部应力。
[0025] 本发明的所示实施例因此提供了一种包括顶升圆顶配件的飞机起落架组件,该顶升圆顶配件布置成将垂直顶升载荷直接传递至起落架组件内的轮轴,而不是转向架梁本身,由此降低被引入转向架梁侧壁中的局部应力。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