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及其前转向桥提升装置

申请号 CN201710422804.4 申请日 2017-06-07 公开(公告)号 CN107336765A 公开(公告)日 2017-11-10
申请人 浙江科力车辆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邵金龙;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商用车,公开了一种商用车及其前转向桥提升装置,其包括油 泵 (1),还包括分别固定在车辆的左侧车大梁(2)和右侧车大梁(3)上的主油缸(4)和副油缸(5),主油缸(4)和副油缸(5)均通过油管(11)与油泵(1)连接,主油缸(4)和副油缸(5)均纵向布置且主油缸(4)和副油缸(5)的 活塞 杆(7)端部分别与车辆前转向桥(6)的两端连接;主油缸(4)与副油缸(5)的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布置。本发明所公开的前车桥提升装置可以平稳地提升及放下前转向桥(6),使整车在特殊路况下,缩小相关 轴距 ,减小整车的 转弯半径 ,提高了车辆行驶的通过性。
权利要求

1.前转向桥提升装置,包括油(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固定在车辆的左侧车大梁(2)和右侧车大梁(3)上的主油缸(4)和副油缸(5),主油缸(4)和副油缸(5)均通过油管(11)与油泵(1)连接,主油缸(4)和副油缸(5)均纵向布置且主油缸(4)和副油缸(5)的活塞杆(7)端部分别与车辆前转向桥(6)的两端连接;主油缸(4)与副油缸(5)的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转向桥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油缸(4)和副油缸(5)的活塞杆(7)端部均连接有与活塞杆(7)垂直布置的横梁杆(8),横梁杆(8)两端与前转向桥之间均连接有提升索(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转向桥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左侧车大梁(2)外侧壁、右侧车大梁(3)外侧壁上的两个油缸座(10),主油缸(4)和副油缸(5)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油缸座(10)上。
4.一种商用车,包括左侧车大梁(2)、右侧车大梁(3)以及前转向桥(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前转向桥提升装置。

说明书全文

一种商用车及其前转向桥提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商用车,尤其涉及了一种商用车中的前转向桥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路况越来越错综复杂,对于车辆必须适应各种各样路况的需要已迫在眉睫,特别是商用车,其所涉领域越来越多,目前的商用车是难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的。
[0003] 如商用车中的自卸车和载货车就会存在适应度较低的问题,其所用双前转向桥均无法提升,这样就会造成在特殊路况,比如可许转弯半径较小的道路上,车辆的通过性极差甚至无法通过,对运输造成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商用车存在的适应度较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前转向桥提升装置。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6] 前转向桥提升装置,包括油,还包括分别固定在左侧车大梁和右侧车大梁上的主油缸和副油缸,主油缸和副油缸均通过油管与油泵连接,主油缸和副油缸均纵向布置且主油缸和副油缸的活塞杆端部分别与车辆前转向桥的两端连接。通过在车梁上固定该提升装置,能够提升及放下前转向桥,使整车在特殊路况下,缩小相关轴距,减小整车的转弯半径,提高了车辆行驶的通过性。
[0007] 作为优选,主油缸与副油缸的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布置。主油缸和副油缸的结构相同且对称布置能够使得对前车桥两侧的提升的施均匀性,从而保证前车桥受力均匀,提升过程平稳。
[0008] 作为优选,主油缸和副油缸的活塞杆端部均连接有与活塞杆垂直布置的横梁杆,横梁杆两端均通过提升索与前转向桥连接,使得提升拉索一端与横梁杆的端部固定联接,另一端与前转向桥固定联接。通过在两侧油缸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横梁杆,并在横梁杆的两端均连接提升钢索,继而实现对前车桥两端的同步提升,同时每端均是两个点来提升,有效增加对前车桥提升的平稳性。
[0009] 作为优选,还包括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左侧车大梁外侧壁、右侧车大梁外侧壁上的两个油缸座,主油缸和副油缸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油缸座上。通过螺栓将油缸座固定在车大梁上,便于该提升装置的安装与拆卸,使得该提升装置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装置,以适应用不同的车辆。
[0010] 一种商用车,包括左侧车大梁、右侧车大梁以及前转向桥,还包括前述的前转向桥提升装置。
[0011]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0012] 本发明所公开的前车桥提升装置可以平稳地提升及放下前转向桥,使整车在特殊路况下,缩小相关轴距,减小整车的转弯半径,提高了车辆行驶的通过性,使整车在不同路况下具有极强的可变性及适应,具有很大的运用空间。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升前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升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油泵、2—左侧车大梁、3—右侧车大梁、4—主油缸、5—副油缸、6—前转向桥、7—活塞杆、8—横梁杆、 9—提升钢索、10—油缸座、11—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 实施例1
[0018] 前转向桥提升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油泵1,还包括分别固定在车辆的左侧车大梁2和右侧车大梁3上的主油缸4和副油缸5,还包括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左侧车大梁2外侧壁、右侧车大梁3外侧壁上的两个油缸座10,主油缸4和副油缸5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油缸座10上。通过螺栓将油缸座10固定在车大梁上,便于该提升装置的安装与拆卸,使得该提升装置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装置,以适应用不同的车辆。
[0019] 主油缸4和副油缸5均通过油管11与油泵1连接,主油缸4和副油缸5均纵向布置且主油缸4和副油缸5的活塞杆7端部分别与车辆前转向桥6的两端连接。其中主油缸4与副油缸5的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布置,在油泵1的作用下能够同步起升或下降,且能够同步止前车桥的两端,从而有效实现前车桥的平稳提升。
[0020] 本实施例中主油缸4和副油缸5的活塞杆7端部均连接有与活塞杆7垂直布置的横梁杆8,横梁杆8两端均通过提升钢索9与前转向桥6连接。通过对油缸结构的变化,使得每侧油缸活塞杆7均能通过两根平行设置的提升钢索9提升前车桥,即该提升装置整体上通过四根提升拉索实现对前车桥的提升,能够有效保证前车架提升时的平稳性。
[0021] 如图1所示,当车辆行驶到正常路面时,将油泵1换向调到下降位置,操纵油泵1,将高压油通过油管11输入到主油缸4和副油缸5的有杆腔中,将活塞杆7平稳回收,此时与提升拉索相关联的前转向桥6就得以下降,直到两侧车轮完全着地承力为止,此时主油缸4和副油缸5完全回收,四根提升拉索处于松弛状态不受力,而整车也因为多了前转向桥6而能够更好地分配各侨的支承载荷,较单桥转向车型加强了整车的载重运输能力。
[0022] 如图2所示,当车辆行驶到特殊路况时,可操作油泵1,将高压油通过油管 11输入主油缸4和副油缸5的无杆腔中,推出活塞杆7,通过活塞杆7上固定的四根提升拉索,平稳提举前转向桥6,使前转向桥6两侧车轮离地,通过后转向桥进行行驶及转向,缩短了整车的前后轴距,便于整车转弯,提高了整车在特殊路况的通过性。
[0023] 实施例2
[0024] 一种商用车,包括左侧车大梁2、右侧车大梁3以及前转向桥6,还包括前转向桥提升装置,其中前转向桥提升装置包括油泵1,还包括分别固定在车辆的左侧车大梁2和右侧车大梁3上的主油缸4和副油缸5,还包括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左侧车大梁2外侧壁、右侧车大梁3外侧壁上的两个油缸座10,主油缸4 和副油缸5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油缸座10上。通过螺栓将油缸座10固定在车大梁上,便于该提升装置的安装与拆卸,使得该提升装置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装置,以适应用不同的车辆。
[0025] 主油缸4和副油缸5均通过油管11与油泵1连接,主油缸4和副油缸5均纵向布置且主油缸4和副油缸5的活塞杆7端部分别与车辆前转向桥6的两端连接。其中主油缸4与副油缸5的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布置,在油泵1的作用下能够同步起升或下降,且能够同步锁止前车桥的两端,从而有效实现前车桥的平稳提升。
[0026] 本实施例中主油缸4和副油缸5的活塞杆7端部均连接有与活塞杆7垂直布置的横梁杆8,横梁杆8两端均通过提升钢索9与前转向桥6连接。通过对油缸结构的变化,使得每侧油缸活塞杆7均能通过两根平行设置的提升钢索9提升前车桥,即该提升装置整体上通过四根提升拉索实现对前车桥的提升,能够有效保证前车架提升时的平稳性。
[0027]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