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面板和座椅

申请号 CN201510821534.5 申请日 2015-11-24 公开(公告)号 CN105365838A 公开(公告)日 2016-03-02
申请人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孔凡昌; 闻兴业; 李喜辉; 刘利雷;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座椅面板和座椅,其中,座椅面板包括:第一受 力 层、中间夹层和第二受力层;第一受力层设在座椅面板的第一端;第二受力层设在座椅面板的第二端;中间夹层一体成型于第一受力层和第二受力层之间,用于增加座椅面板的强度。本发明提供的座椅面板和座椅,能够确保座椅面板 刚度 的同时,减轻座椅的重量。
权利要求

1.一种座椅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受层、中间夹层和第二受力层;
所述第一受力层设在所述座椅面板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受力层设在所述座椅面板的第二端;
所述中间夹层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受力层和所述第二受力层之间,用于增加所述座椅面板的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层和所述第二受力层均为玻璃层;
所述中间夹层为泡沫层,所述泡沫层预先成型,并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受力层和第二受力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层的第一端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导流的盲孔,所述盲孔均匀设置在所述泡沫层的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受力层的第一端在真空导流过程中形成有与所述盲孔相匹配的凸起,所述凸起伸向所述盲孔以压实所述泡沫层,同时增强座椅面板的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与所述盲孔一一对应,所述凸起均匀形成于所述第二受力层的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滑槽;
所述安装滑槽位于所述第二受力层的第二端之下,用于安装所述座椅面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衣层;
所述胶衣层位于所述第一受力层的第一端之上,用于为所述第一受力层着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层、所述泡沫层、所述第二受力层和所述胶衣层采用真空导流工艺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层采用聚氯乙烯PVC交联复合固热性壁孔泡沫形成。
10.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面板。

说明书全文

座椅面板和座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列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面板和座椅。

背景技术

[0002] 旅客座椅是轨道车车辆上的必须的设备,为旅客乘坐提供方便。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车辆轻量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对座椅的轻量化和强度要求也越来也迫切。
[0003] 目前,轨道车辆用的座椅面板,多采用在座椅面板中增加骨架结构,以增加座椅面板的刚度。然而,在座椅面板中增加钢骨架结构,大大增加了座椅面板的重量,进而增加了整个座椅的重量。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面板和座椅,能够确保座椅面板刚度的同时,减轻座椅的重量。
[0005]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座椅面板,包括:第一受层、中间夹层和第二受力层;
[0006] 第一受力层设在座椅面板的第一端;
[0007] 第二受力层设在座椅面板的第二端;
[0008] 中间夹层一体成型于第一受力层和第二受力层之间,用于增加座椅面板的强度。
[0009]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受力层和第二受力层均为玻璃钢层;
[0010] 中间夹层为泡沫层,泡沫层预先成型,并一体成型于第一受力层和第二受力层之间。
[0011]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前述泡沫层的第一端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导流的盲孔,盲孔均匀设置在泡沫层的第一端。
[0012]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受力层的第一端在真空导流过程中形成有与盲孔相匹配的凸起,凸起伸向盲孔以压实泡沫层,同时增强座椅面板的强度。
[0013]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前述凸起与盲孔一一对应,凸起均匀形成于第二受力层的第二端。
[0014]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滑槽;
[0015] 安装滑槽位于第二受力层的第二端之下,用于安装座椅面板。
[0016]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胶衣层;
[0017] 胶衣层位于第一受力层的第一端之上,用于为第一受力层着色。
[0018]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受力层、泡沫层、第二受力层和胶衣层采用真空导流工艺一体成型。
[0019]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前述泡沫层采用PVC交联复合固热性壁孔泡沫形成。
[0020]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的座椅,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示的座椅面板。
[0021] 本发明提供的座椅面板和座椅,通过第一受力层设在座椅面板的第一端,第二受力层设在座椅面板的第二端,中间夹层一体成型于第一受力层和第二受力层之间,第一受力层、中间夹层和第二受力层一体成型,采用夹芯泡沫玻璃钢的座椅面板结构,其重量能够比目前增加钢骨架结构的座椅面板减轻30%左右,在确保座椅面板刚度的同时,减轻了座椅面板的重量,进而减轻了座椅的重量。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座椅面板结构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座椅面板结构图;
[0025]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座椅面板安装于座椅骨架立体装配图;
[0026]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座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座椅面板安装于车体侧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9]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座椅面板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面板,包括:第一受力层1、中间夹层2和第二受力层3。
[0030] 可选的,第一受力层和第二受力层均为玻璃钢层。
[0031] 中间夹层2为泡沫层,泡沫层预先成型,并一体成型于第一受力层1和第二受力层3之间。
[0032] 具体的,第一受力层1和第二受力层3均为玻璃钢层,第一受力层1也可称为第一玻璃钢层,第二受力层3也可称为第二玻璃钢层。第一受力层和第二受力层为座椅面板的主要受力层,内含较密的玻璃纤维,增强受力层的受力能力。泡沫层为中间层,具有支撑并增加座椅面板强度的作用,利用泡沫可预先制作加强筋,起到增加具备强度和刚度的作用,通过泡沫层做加强筋,泡沫层预先成型,并一体成型于第一玻璃钢层和第二玻璃钢层之间,即泡沫层预先制做成具有座椅面板形状的泡沫层,在真空导流过程中,玻璃钢树脂渗入泡沫层,形成的一体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强度,使得不需要再增加补强板或钢骨架就可以保证座椅面板具有足够的强度,避免了座椅面板扭拧变形的同时,减轻了座椅面板的重量,进而减轻了座椅的重量。
[0033] 第一受力层1设在座椅面板的第一端。
[0034] 第二受力层3设在座椅面板的第二端。
[0035] 需要说明的是,座椅面板的第一端指的是远离地面的一端,也可称为座椅面板的上端;座椅面板的第二端指的是靠近地面的一端,也可称为座椅面板的下端,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限定和赘述。
[0036] 中间夹层2一体成型于第一受力层1和第二受力层3之间,用于增加座椅面板的强度。
[0037] 具体的,本实施例采用夹芯泡沫玻璃钢的座椅面板结构,即中间夹层2一体成型于第一受力层1和第二受力层3之间,其重量能够比目前增加钢骨架结构的座椅面板减轻30%左右,进而减轻座椅的重量,减少了车辆负载,节省了能量,尤其是在磁悬浮列车上,具有很强的优势。
[0038] 本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面板,通过第一受力层设在座椅面板的第一端,第二受力层设在座椅面板的第二端,中间夹层一体成型于第一受力层和第二受力层之间,第一受力层、中间夹层和第二受力层一体成型,采用夹芯泡沫玻璃钢的座椅面板结构,其重量能够比目前增加钢骨架结构的座椅面板减轻30%左右,在确保座椅面板刚度的同时,减轻了座椅面板的重量,进而减轻了座椅的重量。
[0039]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座椅面板结构图。如图2所示,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面板,还包括:安装滑槽4。
[0040] 安装滑槽4位于第二受力层3的第二端之下,用于安装座椅面板。
[0041]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受力层3的第一端指的是远离地面的一端,也可称为第二受力层3的上端;第二受力层3的第二端指的是靠近地面的一端,也可称为第二受力层3的下端,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限定和赘述。
[0042] 具体的,第二受力层3的第二端设有安装滑槽4,安装滑槽4采用手工糊制在第二受力层3的第二端,可以将座椅面板通过安装滑槽4,使用螺栓固件安装在座椅骨架上,进而安装在轨道车体上,一方面可以支撑座椅及乘客的全部重量,另一方面提供了与座椅骨架相连的接口。其中,安装滑槽4的个数至少为一个,如图2所示,第二受力层3的第二端设有两个安装滑槽4,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为三个,也可以设置为6个,具体设置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限定和赘述。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座椅面板安装于座椅骨架立体装配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座椅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在座椅骨架上预留有紧固件安装孔,通过T型螺栓、平垫、弹垫和螺母等紧固件将安装滑槽与座椅骨架的紧固件安装孔紧固,即可将座椅面板安装在座椅骨架上。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座椅面板安装于车体侧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车体侧墙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座椅骨架的C型槽,通过滑、螺栓和螺母等紧固件将安装在座椅骨架上的座椅面板整体安装在车体侧墙上,即可实现轨道车辆上的座椅功能。
[0043] 本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面板,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安装滑槽4位于第二受力层3的第二端之下,可实现座椅面板的安装。
[0044] 进一步地,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还包括:胶衣层5。
[0045] 胶衣层5位于第一受力层1的第一端之上,用于为第一受力层1着色。
[0046]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受力层1的第一端指的是远离地面的一端,也可称为第一受力层1的上端,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限定和赘述。
[0047] 具体的,胶衣层5为着色层可以渗入指定颜色,比如,红色、绿色等。胶衣层5位于第一受力层1的第一端之上,将座椅面板远离地面的一端作为着色层,也即旅客乘坐的一端作为着色层,使得座椅面板外观光滑、细腻和美观,实现座椅面板的美观性。
[0048] 进一步地,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泡沫层的第一端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导流的盲孔6,盲孔6均匀设置在泡沫层的第一端。
[0049] 需要说明的是,盲孔6指的是连接泡沫层表层和内层而不贯通整个泡沫层的导通孔。泡沫层的第一端指的是靠近第二受力层3的一端,也可称为泡沫层的下端,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限定和赘述。
[0050] 具体的,泡沫层下面有均匀分布的盲孔6,以便在真空导流过程中形成第一玻璃钢层或第二玻璃钢层的树脂流入,以增强座椅面板的强度。
[0051] 进一步地,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受力层3的第一端在真空导流过程中形成有与盲孔6相匹配的凸起7,凸起7伸向盲孔6以压实泡沫层,同时增强座椅面板的强度。
[0052] 具体的,第二受力层3的第一端在真空导流过程中形成有凸起7,一方面凸起7伸向盲孔6可以压实泡沫层,另一方面增强了座椅面板的强度。
[0053] 进一步地,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凸起7与盲孔6一一对应,凸起7均匀形成于第二受力层3的第二端。
[0054] 需要说明的是,凸起7与盲孔6一一对应,凸起7的个数与盲孔6的个数相同,比如,若盲孔6的个数为三个,则凸起7的个数也为三个;若盲孔6的个数为四个,则凸起7的个数也为四个。
[0055] 进一步地,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受力层1、泡沫层、第二受力层3和胶衣层5采用真空导流工艺一体成型。
[0056] 需要说明是,真空导流工艺是闭式压模工艺,采用真空将导流液(树脂)渗透到第一受力层1和第二受力层3之间的玻璃纤维中,同时渗透到泡沫层内。本实施例中真空导流工艺的原理和过程与现有技术中的真空导流工艺原理和过程相同,本实施在此不进行限定和赘述。
[0057] 进一步地,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泡沫层采用聚氯乙烯交联复合固热性壁孔泡沫形成。
[0058] 具体的,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耐候性和耐燃性,可以预先制作增强泡沫层的加强筋,从而增加座椅面板的强度,进而增加座椅的强度。
[0059] 本发明提供的座椅,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示的座椅面板。
[0060]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座椅面板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座椅面板所涉及的相关实施例揭露的相关内容,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06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对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