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承装置及搬送装置

申请号 CN201380009073.0 申请日 2013-06-25 公开(公告)号 CN104114432B 公开(公告)日 2017-02-22
申请人 住友重机械搬运系统工程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下津利仁;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支承装置及搬送装置,该支承装置具备:线圈支承面(10a、10b),配置有高温线圈; 底板 (7a、7b),配置于线圈支承面(10a、10b)的下方;及 隔热 体(12),配置于底板(7a、7b)与线圈支承面(10a、10b)之间且隔断从线圈支承面(10a、10b)向底板(7a、7b)的 传热 ,底板(7a、7b)与线圈支承面(10a、10b)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抵接部(15),该抵接部在比隔热体(12)的边缘部(12b)更靠隔热体(12)的中央侧的范围与隔热体的至少一个与该隔热体的边缘部(12b)之间形成空间。(12)抵接,从而在所述底板与所述线圈支承面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支承装置,其中,具备:
配置部,配置有高温对象物;
基部,配置于该配置部的下方;及
多个隔热体,配置于该基部与所述配置部之间,隔断从所述配置部向所述基部的传热,所述基部与所述配置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抵接部,该抵接部在比所述隔热体的边缘部更靠所述隔热体的中央侧的范围与隔热体抵接,从而在所述基部与所述配置部中的至少一个与该边缘部之间形成空间,
所述抵接部在周围具备槽,利用该槽形成所述空间,
所述隔热体的所述边缘部配置在所述槽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装置还具备支承部,该支承部可弯曲变形地支承于所述配置部和所述基部中的任一个,且在该支承部与所述配置部和所述基部中的另一个配置有所述隔热体,该支承部具有所述抵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承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部经由所述隔热体可弯曲变形地支承于所述配置部和所述基部中的任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承装置,其中,
将所述支承部设为板状,并且配置于该支承部与所述配置部之间的隔热体和配置于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基部之间的隔热体构成为互相偏离各隔热体的接触面积宽度以上。
5.一种搬送装置,其中,
所述搬送装置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装置,并搬送所述对象物。

说明书全文

支承装置及搬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承装置及具备支承装置的搬送装置。
[0002]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2年11月1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2012-241797号公报的优先权,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0003] 在炼厂等中使用有搬送高温且质量较大的对象物的搬送台车。关于这种搬送台车,若对象物的热传递到车轮轴承等行走机构而过热,则有可能对行走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载置有对象物的线圈支承面与支承该线圈支承面的支承部之间排列多个具备充分的隔热性及耐荷重性的陶瓷制的隔热体的体并夹入其中(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0004] 以往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10-1197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08] 然而,由上述陶瓷或耐火砖烧结体构成的隔热体通过烧结形成,因此难以得到较高的尺寸精度。因此,当排列多个隔热体而支承质量较大的对象物时,与其他相比存在支承方向的尺寸较大的隔热体,则导致荷载集中在其隔热体。尤其,在隔热体的施加有荷载的受压侧的面的边缘部容易发生应集中,有可能导致龟裂或破损。
[0009]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并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由烧结体构成的隔热体的破损的支承装置及搬送装置。
[0010]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0011] (1)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支承装置具备配置部、基部及隔热体。所述配置部配置有高温对象物。所述基部配置于所述配置部的下方。所述隔热体配置于所述基部与所述配置部之间。所述基部与所述配置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抵接部,该抵接部在比所述隔热体的边缘部更靠所述隔热体的中央侧的范围与隔热体抵接,从而在所述基部与所述配置部中的至少一个与该边缘部之间形成空间。
[0012]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抵接部在隔热体的施加有荷载的面的边缘部与基部或配置部之间形成空间,从而能够防止应力集中发生在边缘部。
[0013] (2)上述(1)的支承装置还可以具备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可弯曲变形地支承于所述配置部和所述基部中的任一个,且在该支承部与所述配置部和所述基部中的另一个之间配置所述隔热体。所述支承部还可以具有所述抵接部。
[0014] 根据上述结构,支承部弯曲变形,因此能够缓和因隔热体的大小的偏差引起的荷载的集中。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防止隔热体的破损。
[0015] (3)在上述(2)的支承装置中,所述支承部也可以经由所述隔热体可弯曲变形地支承于所述配置部和所述基部中的任一个。
[0016]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以用隔热体夹入的方式配置支承部,因此能够提高隔热性能。
[0017] (4)在上述(3)的支承装置中,将所述支承部设为板状,并且配置于所述支承部与所述配置部之间的隔热体和配置于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基部之间的隔热体构成为互相偏离各隔热体的接触面积宽度以上。
[0018] 根据上述结构,将支承部作为板簧,能够轻松地使其弯曲变形,并且由于传热距离较长而能够提高隔热性能。
[0019] (5)在从上述(1)~(4)中的任一项记载的支承装置中,所述抵接部还可以在周围具备槽。
[0020] 根据上述结构,仅形成槽就能够在隔热体的边缘部与基部或配置部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形成空间。
[0021] (6)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搬送装置具备上述(1)~(5)中任一项记载的支承装置,并搬送所述对象物。
[0022]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因对象物的热传递到行走机构而发生的不利情况,并且能够防止因向搬送台车载置对象物时的冲击等而使隔热体破损。
[0023] 发明效果
[0024] 根据上述支承装置及搬送装置,能够防止由烧结体构成的隔热体的破损。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搬送台车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0026] 图2是从图1的A方向观察的向视图。
[0027] 图3是表示上述搬送台车的隔热体的排列的图。
[0028] 图4是上述搬送台车的隔热机构的俯视图。
[0029] 图5是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的图4的图。
[0030] 图6是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中的图3的图。
[0031] 图7是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中的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接着,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支承装置及具备支承装置的搬送装置进行说明。另外,该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为搬送在炼铁厂被热轧的高温板线圈(以下简称为高温线圈)的搬送台车,该搬送台车具备支承高温线圈的支承装置。
[0033] 图1、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搬送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0034] 如图1、图2所示,搬送台车1具备可转动地支承行走用4个车轮2的下部框架3。在该下部框架3上设置有用于旋转驱动车轮2的达等驱动源(未图示),根据来自外部的控制指令能够在规定的轨道上行走。并且,下部框架3上设置有具备用于轴支承车轮2的径向轴承等的轴承机构4。另外,驱动源为马达时,从车用电池或沿轨道敷设的架空线等向该马达供给电力。
[0035] 并且,以下说明中,将图1的纸面左右方向称作行走方向。
[0036] 在下部框架3的行走方向的两端部立设有支承脚5a、5b。
[0037] 这些支承脚5a、5b分别在车宽方向(图1的纸面深度方向)的两侧具有被隔开配置的一对脚部6。脚部6形成为柱状,并朝向下部框架3的行走方向内侧稍微倾斜,即从下方朝向上方互相靠近的方向倾斜。在支承脚5a上以横跨沿车宽方向隔开配置的各脚部6的上侧端面之间的方式固定有底板(基部)7a。同样,在支承脚5b上也以横跨沿车宽方向隔开配置的各脚部6的上侧端面之间的方式固定有底板7b。这些底板7a、7b配置为沿搬送台车1的行走方向仅隔开规定距离,并具有充分的刚性,以免在搬送高温线圈9时弯曲。在此,上述下部框架3、支承脚5a、5b及底板7a、7b使用铁等金属材料而形成。
[0038] 在底板7a的上表面经由遮断传热的隔热机构8a载置有支承高温线圈9的线圈支承面(配置部)10a。同样在底板7b的上表面经由隔热机构8b载置有支承高温线圈9的线圈支承面(配置部)10b。这些线圈支承面10a、10b具有充分的刚性,以免载置有高温线圈9时不弯曲。上述高温线圈9被载置成横跨于这些线圈支承面10a、10b之间。在线圈支承面10a、10b的行走方向的内侧部即与高温线圈9抵接的部分形成有为了防止高温线圈9的损伤而向外侧突出的曲面或斜面。
[0039] 线圈支承面10a、10b与底板7a、7b相同地沿行走方向仅隔开规定距离而配置。同样隔热机构8a、8b也沿行走方向仅隔开上述规定距离而配置。由此通过隔开配置而在下部框架3上形成有上方开放的空间部11。其结果,在对搬送台车1载置或卸载高温线圈9时,将从下侧可支承高温线圈9的未图示的起重装置的臂插入到上述空间部11而使其升降。
[0040] 更具体而言,在上述臂上载置高温线圈9的状态下,通过在空间部11内使臂下降而能够以横跨线圈支承面10a、10b之间的方式载置高温线圈9。另一方面,在以横跨线圈支承面10a、10b之间的方式载置有高温线圈9的状态下,通过在空间部11内使臂上升而能够吊起高温线圈9。另外,上述底板7a、隔热机构8a及线圈支承面10a的组装体、和底板7b、隔热机构8b及线圈支承面10b的组装体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支承装置。
[0041] 接着,对隔热机构8a、8b进行说明。另外,隔热机构8a、8b为在行走方向上对称的结构。因此,以下仅对隔热机构8a进行说明,对图3、图4仅附上隔热机构8b的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0042] 如图1~图4所示,隔热机构8a具备由烧结形成的陶瓷或耐火砖等构成的多个隔热体12。这些隔热体12具备上下端面分别平行形成而成的一对支承面12a,并设为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规定厚度的形状。图1~图4中示出隔热体12形成为立方体状的一例,但并不限定于该形状,例如也可为圆柱状或多角柱状等,并且也可为圆锥台状或多角锥状。
[0043] 另外,隔热机构8a具备经由隔热体12可弯曲变形地支承于线圈支承面10a及底板7a的大致平板状的支承部13。如图3、图4所示,配置在支承部13与线圈支承面10a之间的隔热体12(以下简称为线圈支承面侧的隔热体12)中,沿车宽方向相邻的隔热体12彼此隔开充分大于隔热体12的宽度尺寸L1的间隔L2而排列。同样,配置在支承部13与底板7a之间的隔热体12(以下简称为底座侧的隔热体12)中,沿车宽方向相邻的隔热体12彼此也隔开充分大于隔热体12的宽度尺寸L1的间隔L2而排列。并且,线圈支承面侧的隔热体12与底座侧的隔热体12沿行走方向隔开与宽度尺寸L1相等的间隔L3而排列。并且,线圈支承面侧的隔热体
12与底座侧的隔热体12在俯视时(参考图4)排列成交错状,以免在上下方向及车宽方向上重叠。即,底座侧的隔热体12与线圈支承面侧的隔热体12配置成偏离隔热体12的接触面积宽度以上。其结果,经由线圈支承面侧的隔热体12承受荷载的支承部13进行与板簧相同的举动。
[0044] 如图3所示,在支承部13上,与隔热体12的支承面12a的边缘部12b之间形成有空间。该支承部13具有在比边缘部12b更靠隔热体12的中央侧的范围与隔热体12抵接的抵接部15。在抵接部15上形成有俯视时比隔热体12的支承面12a的外廓稍靠内侧的边缘部。抵接部15具备与支承部13的外表面大致相同的面上形成的抵接面15a及在其周围遍及整周形成的槽15b。即,抵接部15通过抵接面15a、及其其周围的槽15b在支承部13与隔热体12的边缘部12b之间形成空间。
[0045] 另外,在上述支承面12a所抵接的底边7a的上表面及线圈支承面10a的下表面上也分别形成有具备上述底界面15a、槽15b的抵接部15。由此,在底板7a与隔热体12的边缘部12b之间、及在线圈支承面10a与隔热体12的边缘部12b之间也形成有空间。即,隔热体12的支承面12a的所有边缘部12b配置为面向槽15b内的空间。
[0046] 由此,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支承装置,通过抵接部15能够在施加有隔热体12的荷载的支承面12a的边缘部12b与底板7a、7b之间、及在边缘部12b与线圈支承面10a、10b之间形成空间。因此,能够防止对边缘部12b的应力集中。其结果,能够防止由烧结体构成的隔热体12的破损。
[0047] 另外,由于支承部13可弯曲变形地被支承,因此能够缓和由隔热体12的大小偏差引起的对特定的隔热体12的荷载的集中。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防止隔热体12的破损。尤其在能够使支承部13弯曲变形时,因该弯曲而容易发生应力集中在与支承部13抵接的隔热体12的边缘部12b,但能够通过在支承部13上形成抵接部15而防止应力集中。
[0048] 并且,通过在抵接面15a的周围形成槽15b而能够在隔热体12的边缘部12b与底板7a、7b之间、在隔热体12的边缘部12b与线圈支承面10a、10b之间、及在隔热体12的边缘部
12b与支承部13之间轻松地形成空间。
[0049] 并且,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搬送台车1,能够防止高温线圈9的热传递到车轮2和下部框架3的行走机构而发生不良情况。另外,能够防止因在搬送台车1上载置高温线圈9时的冲击等而使隔热体12破损的情况。
[0050]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在不脱离其主旨范围内能够进行设计变更。
[0051]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俯视时将隔热体12配置成交错状的情况进行说明,但若支承部13可弯曲变形,则隔热体12的排列并不限定于交错状。例如,如图5所示,作为第1变形例,俯视时作为正方排列,也可以将线圈支承面侧的隔热体12与底座侧的隔热体12沿行走方向以及车宽方向互相配置。此时,底座侧的隔热体12与线圈支承面侧的隔热体12偏离隔热体12的接触面积宽度以上而配置,支承部13作为板簧发挥功能,因此能够防止因尺寸误差等引起的对特定的隔热体12的荷载的集中。
[0052]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抵接部15在抵接面15a的周围具备槽15b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若为不对隔热体12的边缘部12b施加荷载的结构,则并不限定于上述抵接部15的结构。例如,如图6所示,作为第2变形例,也可以将抵接部115突设于支承部13的上下表面、底板7a、7b的上表面、及线圈支承面10a、10b的下表面。由此,能够在施加有隔热体12的荷载的支承面12a的边缘部12b与底板7a、7b之间、在边缘部12b与线圈支承面10a、10b之间、及在边缘部12b与支承部13之间形成空间。
[0053]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比可行走的下部框架3更靠上方设置支承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但是,如图7所示的第3变形例所示,在独立设置有下部框架3与行走机构S时,也可以在下部框架3与行走机构S之间设置与上述隔热机构8a、8b相同的隔热机构108a、108b。此时,隔热机构8a、8b也可适当设置也可省略。
[0054]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支承部13的上下配置隔热体1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仅在支承部13的上下中的任一侧配置隔热体12,在另一侧配置不具有隔热性的简单的突部来代替隔热体12。这些突部也可以与支承部13一体形成,也可以与线圈支承面10a、10b或底板7a、7b一体形成。并且,上述突部也可以与支承部13、线圈支承面10a、10b、及底板7a、7b分体形成。此时,也可以省略上述突部所形成的部位的抵接部15。由此,即使为配置不具有隔热性的突部的情况,也能够通过配置在支承部13的上下中的任一侧的隔热体12得到隔热效果。
[0055]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置支承部1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省略支承部13。当省略支承部13时,在线圈支承面10a、10b与底板7a、7b之间仅排列一层隔热体12。此时,有可能发生由多个隔热体12的高度略有差异引起的荷载的集中,但能够抑制通过抵接部15对边缘部12b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防止边缘部12b的破损。并且,以在与隔热体12抵接的整个部位上形成抵接部15的情况为一例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尤其仅在容易发生破损的部位选择形成抵接部15。
[0056]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支承装置分割为搬送台车1的行走方向的两端部而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搬送台车1上设置支承装置而通过该支承装置支承1个对象物。并且,也可以在搬送台车1的上方配置3个以上的支承装置而支承1个对象物。
[0057]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搬送炼铁厂的高温线圈9的情况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所支承的对象物并不限定于炼铁厂的高温线圈9。并且,对在搬送台车1上设置支承装置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台车,也可以在不行走的支架等上设置上述支承装置。
[0058]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隔热体12,举出了陶瓷和耐火砖等一例,但并不限定于此。
[0059]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60] 根据上述支承装置及搬送装置,能够防止由烧结体构成的隔热体的破损。
[0061] 符号说明
[0062] 7a、7b-底板(基部),9-高温线圈(对象物),10a、10b-线圈支承面(配置部),12-隔热体,12b-边缘部,13-支承部,15-抵接部,15b-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