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拉装置以及具备车辆用拉门装置的车辆

申请号 CN201480057622.6 申请日 2014-07-11 公开(公告)号 CN105658893A 公开(公告)日 2016-06-08
申请人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城连一郎;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车辆用拉 门 装置以及具备车辆用拉门装置的车辆。所述车辆用拉门装置具备:拉门 导轨 (5),沿移动方向形成;以及拉门(3),具有与拉门导轨(5)之间的卡合部(3a),且通过卡合部(3a)沿拉门导轨(5)移动来进行开启和闭合,拉门导轨(5)具有松动防止部(8),所述松动防止部位于与拉门(3)的闭合 位置 相对应的端部(70)区域,并且拉门(3)的卡合部(3a)与拉门导轨(5)之间的间隔(90b)比其他部分的拉门(3)的卡合部(3a)与拉门导轨(5)之间的间隔(90a)窄。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拉装置,其具备:
拉门导轨,沿移动方向形成;以及
拉门,具有与所述拉门导轨之间的卡合部,且通过该卡合部沿所述拉门导轨向所述移动方向移动来进行开启和闭合,
所述拉门导轨具有松动防止部,所述松动防止部位于与所述拉门的开启位置以及闭合位置中的至少一处相对应的端部区域,并且所述拉门的卡合部与所述拉门导轨之间的间隔比其他部分的间隔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拉门装置,其中,
所述松动防止部形成为,所述拉门的卡合部与所述拉门导轨之间的间隔从所述其他部分向所述端部逐渐变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拉门装置,其中,
所述拉门导轨具有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截面呈T字状向该移动方向延伸的凸部,所述拉门的所述卡合部具有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截面呈C字状向该移动方向延伸并卡合于所述凸部的凹部,
所述松动防止部是从所述拉门导轨的所述凸部向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所述拉门导轨宽度方向的两侧突出的扩大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拉门装置,其中,
在所述松动防止部中,所述扩大部形成为,所述拉门的卡合部与所述拉门导轨之间的间隔开始变窄的所述移动方向上的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拉门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用拉门装置还具备速度控制部,所述速度控制部在速度切换点进行切换,以使所述拉门位于所述拉门导轨的所述端部侧时的该拉门移动速度比所述拉门位于所述拉门导轨的所述其他部分侧时的该拉门移动速度慢,
所述松动防止部设置在所述速度切换点与所述端部之间。
6.一种车辆,其具备:
车身,容纳运送对象;以及
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拉门装置,开启和闭合所述车身的出入口的开口部。

说明书全文

车辆用拉装置以及具备车辆用拉门装置的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拉门装置以及具备车辆用拉门装置的车辆。
[0002]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11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235901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0003] 电车等车辆在车辆的出入口具备由拉门导轨以及沿拉门导轨移动的拉门构成的车辆用拉门装置。车辆用拉门装置通过使拉门沿拉门导轨移动来开启和闭合车辆的出入口。
[0004] 这样的车辆用拉门装置可能由于车辆行驶时的压或者车辆振动,拉门发生振动而产生噪音。作为防止拉门的振动以及噪音的装置,例如存在如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装置:在拉门以及车辆构成部件分别设置拉门保持部件,通过将拉门推压到车辆构成部件来防止拉门的振动以及噪音。
[0005] 以往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169370号公报
[0008] 发明的概要
[0009]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10]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车辆用拉门装置中,需要在拉门的闭合位置,使分别设有拉门保持部件的拉门以及车辆构成部件的所述拉门保持部件彼此接触。因此,需要分别在拉门以及车辆构成部件上,以使拉门保持部件彼此接触的方式设置拉门保持部件。其结果,结构变得复杂,存在维护性降低、费用上升等问题。
[0011]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拉门的振动以及噪音的车辆用拉门装置以及具备车辆用拉门装置的车辆。
[0012]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0013]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拉门装置具备:拉门导轨,沿移动方向形成;以及拉门,具有与所述拉门导轨之间的卡合部,且通过该卡合部沿所述拉门导轨向所述移动方向移动来进行开启和闭合,所述拉门导轨具有松动防止部,所述松动防止部位于与所述拉门的开启位置以及闭合位置中的至少一处相对应的端部区域,并且所述拉门的卡合部与所述拉门导轨之间的间隔比其他部分的间隔窄。
[0014] 该车辆用拉门装置中,拉门导轨具备松动防止部,所述松动防止部位于与拉门的开启位置以及闭合位置中的至少一处相对应的端部附近,并且拉门的卡合部与拉门导轨之间的间隔比其他部分的间隔窄。即通过使拉门导轨与拉门的卡合部之间的间隔(间隙)在拉门导轨的端部附近较窄,可抑制拉门在拉门导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拉门位于开启位置或闭合位置时拉门的松动。进而,通过只在拉门导轨设置松动防止部就能够抑制拉门的振动以及噪音。因此,无需进行拉门与车辆构成部件之间的微调整。
[0015]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拉门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松动防止部形成为,所述拉门的卡合部与所述拉门导轨之间的间隔从所述其他部分向所述端部逐渐变窄。
[0016] 其结果,当拉门从其他部分向端部移动时,拉门的卡合部与拉门导轨之间的间隔逐渐变窄。即与拉门的卡合部与拉门导轨之间的间隔突然变窄的形态相比,能够更加缓和由松动防止部与拉门的卡合部之间的接触所产生的冲击,因此能够使拉门顺畅地移动。
[0017]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拉门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拉门导轨具有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截面呈T字状向该移动方向延伸的凸部,所述拉门的所述卡合部具有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截面呈C字状向该移动方向延伸并卡合于所述凸部的凹部,所述松动防止部是从所述拉门导轨的所述凸部向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所述拉门导轨宽度方向的两侧突出的扩大部。
[0018] 由此,通过将卡合于拉门的拉门导轨的凸部嵌入拉门的卡合部的凹部,能够在拉门的内侧容纳拉门导轨,因此能够将车辆的拉门以及拉门导轨的占有范围控制在与拉门的厚度尺寸(即拉门导轨宽度方向上的拉门的尺寸)基本相同的范围内。
[0019]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拉门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三的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松动防止部中,所述扩大部形成为,所述拉门的卡合部与所述拉门导轨之间的间隔开始变窄的所述移动方向上的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不同。
[0020] 其结果,当拉门从其他部分侧向端部侧移动时,拉门的卡合部与拉门导轨之间的间隔从拉门导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例如,拉门导轨的朝向移动方向的右侧)开始变窄。此时,拉门导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例如,拉门导轨的朝向移动方向的左侧)与拉门的卡合部之间的间隔能够保持与拉门位于拉门导轨的其他部分侧时相同程度的间隔。因此,只在拉门导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例如,拉门导轨的朝向移动方向的右侧)产生由松动防止部与拉门的卡合部之间的接触所产生的冲击,而在另一侧(例如,拉门导轨的朝向移动方向的左侧)不产生冲击,因此能够使拉门更加顺畅地移动。
[0021]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该车辆用拉门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车辆用拉门装置还具备速度控制部,所述速度控制部在速度切换点进行切换,以使所述拉门位于所述拉门导轨的所述端部侧时的该拉门的移动速度比所述拉门位于所述拉门导轨的所述其他部分侧时的该拉门的移动速度慢,所述松动防止部设置在所述速度切换点与所述端部之间。
[0022] 其结果,当拉门从拉门导轨的其他部分侧向松动防止部所在的端部区域移动时,通过切换拉门的移动速度来确保上下车时车辆运送对象(例如,乘客)的安全,同时在拉门位于松动防止部时减小拉门的移动速度,由此能够比拉门的移动速度不变的情况更加缓和由松动防止部与拉门的卡合部之间的接触所产生的冲击,因此能够使拉门更加顺畅地移动。
[0023] 另外,所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具备:车身,容纳运送对象;以及以上任意车辆用拉门装置,开启和闭合所述车身的出入口的开口部。
[0024] 由于该车辆也具备以上任意的车辆用拉门装置,所以能够抑制由于在车辆行驶时的风压或者车辆振动,拉门发生振动而产生噪音。
[0025] 发明效果
[0026] 根据上述车辆用拉门装置以及具备车辆用拉门装置的车辆,通过松动防止部,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拉门的振动以及噪音。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设置有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拉门装置的车辆的侧视图。
[0028] 图2是从车辆内侧观察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拉门装置的主视图。
[0029] 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拉门装置中的拉门与拉门导轨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
[0030] 图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拉门装置中的拉门与拉门导轨之间的关系的顶视图。
[0031] 图5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拉门装置中的拉门导轨的顶视图。
[0032] 图6是放大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的车辆用拉门装置中的松动防止部的顶视图。
[0033] 图7是放大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的车辆用拉门装置中的松动防止部的顶视图。
[0034] 图8是放大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拉门装置中的松动防止部的顶视图。
[0035] 图9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拉门装置中的拉门、速度控制部中的拉门的移动速度的速度控制、以及拉门的移动速度与拉门导轨之间的关系的图。
[0036] 图10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用拉门装置中的拉门导轨的顶视图,图10(a)表示顶视图,图10(b)表示图10(a)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0037] 图11是表示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用拉门装置中拉门导轨以及松动防止部进行放大后的顶视图,图11(a)表示顶视图,图11(b)表示图11(a)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以及(车辆用)拉门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39] 〔第一实施方式〕
[0040] 使用图1~图5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1以及拉门装置2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1]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具备:在内部容纳运送对象(例如,乘客)的车身10;拉门装置2;以及用于使车身10行驶的行驶装置1a。
[0042] 在车身10的内部形成有容纳上述运送对象的内部空间。在内部空间具备运送对象即乘客可以利用的座位(未图示)和拉手吊带(未图示),作为行驶装置1a可以使用达或内燃机
[0043]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拉门装置2设置在车身10的侧面,开启和闭合作为出入口的侧面的开口部。该拉门装置2具备:拉门导轨5;沿拉门导轨5移动的拉门3;用于使拉门3沿拉门导轨5移动的门自动开闭装置(door engine)4;以及形成在拉门导轨5的松动防止部8。
[0044] 拉门导轨5例如设置在拉门装置2的下部且具有沿拉门3的移动方向延伸并向上方突出的凸部50。即,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成为T字状。在此,拉门导轨5中凸部50形成为与车身10的内部空间的地面等高,以不妨碍运送对象的上车(搬入)以及下车(搬出)。
[0045] 拉门3设置成能在车身10侧面的外侧进行开启和闭合,在拉门的下部具备与拉门导轨5卡合的卡合部3a。卡合部3a具有沿拉门3的移动方向延伸并向上方凹陷的凹部30。即,卡合部3a的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成为C字状。拉门3由能够通过各拉门3在拉门导轨5上向不同的方向移动来开启和闭合上述开口部的2个拉门3构成。此时,拉门3的卡合部3a即凹部30与拉门导轨的凸部50卡合,并沿拉门导轨5的凸部50移动。
[0046] 门自动开闭装置4设置在拉门装置2的上部,且具备作为用于驱动拉门3的驱动源的驱动装置(未图示),以及拉门滚轮(door roller)(未图示)。驱动装置例如为马达,容纳于门自动开闭装置4的内部。拉门滚轮具备于拉门3的上部以使拉门3能够滑动。
[0047] 如图4及图5所示,松动防止部8形成于拉门导轨5,在拉门3位于闭合状态的位置(闭合位置)时形成于拉门导轨5的端部70(闭合位置端部)区域。松动防止部8形成为,拉门3的卡合部3a与拉门导轨5之间的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上的间隔90变窄。更具体而言,在除了拉门导轨5的端部70区域以外其他部分(例如,拉门3位于闭合位置以外的位置的情况下,拉门3与拉门导轨5卡合的部分)形成拉门3能够顺畅地移动的程度的间隔90a(例如,0.75mm~2.75mm),而在拉门导轨5的端部区域形成比所述间隔90a窄的间隔90b(例如,0mm~2mm)。
[0048] 例如,如图6(a)所示,松动防止部8在拉门导轨5的端部70区域形成为向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的两侧突出的扩大部80。即,形成为,在拉门导轨5的端部70区域由扩大部80构成的松动防止部8的宽度比除了拉门导轨5的端部70区域以外的其他部分的凸部50的宽度大。
[0049] 此外,如图6(b)所示,松动防止部8也可以在拉门导轨5的端部70区域形成为只向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的一侧突出的扩大部81。
[0050] 进而,如图6(c)所示,松动防止部8形成于端部70附近的区域内即可,并非一定要形成于拉门导轨5的端部70附近。
[0051]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拉门装置2在拉门导轨5的端部70区域,作为松动防止部8形成向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的两侧突出的扩大部80。即,形成为拉门3的卡合部3a与拉门导轨5之间的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上的间隔比其他部分的间隔窄,因此拉门3位于闭合位置的情况下,拉门3向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车辆1行驶时的风压或者车辆1的振动所产生的拉门3的振动以及拉门3的振动所引起的噪音。
[0052] 〔第二实施方式〕
[0053] 使用图7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1以及拉门装置2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4] 第二实施方式中,松动防止部8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0055]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松动防止部8形成为,从除了成为拉门导轨5的端部70区域以外的其他部分向端部70区域,拉门3的卡合部3a与拉门导轨5之间的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上的间隔逐渐变窄。更具体而言,松动防止部8形成为扩大部83、84,所述扩大部83、84随着从除了拉门导轨5的端部70区域以外区域即其他部分朝向端部70区域,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的两侧以逐渐变宽的方式突出。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松动防止部8中,可以如图7(a)所示,扩大部83形成为拉门导轨5的宽度直线性地变宽,也可以如图7(b)所示,扩大部84形成为拉门导轨5的宽度曲线性地变宽。
[0056]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拉门装置2的拉门导轨5中,当拉门3从其他部分向端部70区域移动时,松动防止部8形成为拉门3的卡合部3a与拉门导轨5之间的间隔93、94逐渐变窄。即与拉门3的卡合部3a与拉门导轨5之间的间隔90突然变窄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更加缓和由松动防止部8与拉门3的卡合部3a之间的接触所产生的冲击,因此能够使拉门3顺畅地移动。
[0057] 〔第三实施方式〕
[0058] 使用图8对本发明的车辆1以及拉门装置2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9] 第三实施方式中,松动防止部8是形成为在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的两侧不同的扩大部85,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0060]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松动防止部8在拉门导轨5的端部70区域形成扩大部85,该扩大部85在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扩大部85a以及第二扩大部85b。在此,形成为,第一扩大部85a以及第二扩大部85b中拉门3的卡合部3a与拉门导轨5之间的间隔95开始变窄的移动方向上的位置,在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的两侧不同。更具体而言,第一扩大部85a与第二扩大部85b相比,形成为位于移动方向上靠近除了拉门导轨5的端部70区域以外的其他部分侧的位置。
[0061] 如上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拉门装置2的松动防止部8形成有扩大部85,该扩大部85中拉门3的卡合部3a与拉门导轨5之间的间隔95开始变窄的位置在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两侧不同(拉门3的移动方向上的间隔95a与间隔95b之间的边界位置和间隔95c与间隔95d之间的边界位置不同),因此当拉门3从其他部分侧向端部70侧移动时,拉门3的卡合部3a与拉门导轨5之间的间隔95从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例如,拉门导轨5的朝向移动方向的端部70侧的右侧(图8的第二扩大部85b侧))开始变窄。此时,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例如,拉门导轨5的朝向移动方向的端部70侧的左侧(图8的第一扩大部85a侧))与拉门3的卡合部3a之间的间隔能够保持和拉门3位于拉门导轨5的其他部分侧时相同的间隔95c。
因此,只在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例如,第二扩大部85b侧)产生由松动防止部8与拉门3的卡合部3a之间的接触所产生的冲击,而在另一侧(例如,第一扩大部85a侧)不产生冲击,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门装置2相比,能够使拉门3顺畅地移动。
[0062] 〔第四实施方式〕
[0063] 使用图9对本发明的车辆1以及拉门装置2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64] 如图9(a)所示,第四实施方式中具备速度控制部4a,该速度控制部4a并且当使拉门3从开启位置向闭合位置移动时,设置在门自动开关装置4,能够切换该移动速度。于是,在拉门3的移动速度被切换的位置与对应于拉门3的闭合位置的拉门导轨5的端部70之间设置有松动防止部8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0065] 如图9(b)所示,当使拉门3从开启位置向闭合位置移动时,本实施方式的门自动开闭装置4能够通过速度控制部4a来切换该移动速度。
[0066] 更具体而言,在使拉门3从开启位置向闭合位置移动时,从开启位置到速度切换点100之间使拉门3以移动速度V1移动,之后从速度切换点100到闭合位置之间以比移动速度V1慢的移动速度V2移动。在此,所谓速度切换点100无需一定是移动方向上的一点,也可以具有一定的范围(例如,图9(b)中点划线所包围的范围)。而且,门自动开闭装置4也可以切换成2个以上的移动速度(例如V1、V2、V3、……Vn)。此时,在离闭合位置最近的速度切换点设定为,拉门3通过该速度切换点之后朝向闭合位置时的移动速度(Vn)比拉门通过速度切换点之前的移动速度(Vn-1)慢。
[0067] 如图9(c)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松动防止部8设置在速度切换点100与对应于拉门3的闭合位置的拉门导轨5的端部70之间。即松动防止部8在速度切换点100与对应于拉门3的闭合位置的拉门导轨5的端部70之间形成向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的两侧突出的扩大部86。而且,该扩大部86与上述扩大部83呈相同形状,但也可以是上述的任意扩大部80、81、82、84、85。
[0068] 如上所述,当拉门3从拉门导轨5的其他部分侧向松动防止部8所在的端部70区域移动时,第四实施方式的拉门装置2能够通过切换拉门3的移动速度来确保上下车时车辆1运送对象(例如,乘客)的安全。此外,能够缓和运送对象以及拉门3因松动防止部8与拉门3的接触而受到的冲击。因此,能够确保运送对象的安全,同时能够防止拉门3的卡合部3a与拉门导轨5的接触而引起的拉门装置2的故障。另外,通过在松动防止部8与拉门3接触时减小拉门3的移动速度,能够比拉门3的移动速度不变的其他实施方式更加缓和由松动防止部8与拉门3的卡合部3a之间的接触所产生的冲击,因此能够使拉门3更顺畅地移动。
[0069] 以上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各实施方式,例如,如图10(a)、图10(b)所示,松动防止部8也可以形成于拉门导轨5中拉门3位于开启状态的位置(开启位置)时的拉门导轨5的端部77b(开启位置端部)区域。此时,拉门装置2在拉门导轨5的端部77b区域形成为,拉门3的卡合部3a与拉门导轨5之间的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上的间隔97b(97)比其他部分中的间隔97a(97)窄。因此,拉门3位于开启位置的情况下,拉门3向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垂直于车辆1的行驶方向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车辆1停止时的风压或者车辆1的振动所产生的拉门3的振动以及拉门3的振动所引起的噪音。
[0070] 另外,松动防止部8也可以分别形成于闭合位置端部77a区域以及开启位置端部77b区域。此时,能够抑制由于车辆1行驶时以及车辆1停止时的风压或者车辆1的振动所产生的拉门3的振动以及拉门3的振动所引起的噪音。
[0071] 而且,如图11(a)、图11(b)所示,也可以分别是拉门导轨5具有凹部500,且拉门3的卡合部3a具有凸部300。此时,拉门导轨5的凹部500与拉门3的卡合部3a即凸部300卡合,拉门3沿拉门导轨5的凹部500移动。此时,拉门导轨5上形成有松动防止部8,其形成于拉门3位于闭合状态的位置(闭合位置)时的拉门导轨5的端部700区域。松动防止部8形成为,拉门3的卡合部3a与拉门导轨5之间的拉门导轨5宽度方向上的间隔900b(900)比拉门导轨5的其他部分中的间隔900a(900)窄。
[0072] 另外,也可以不像图11所示那样设置凹部500以及凸部300,而是以拉门3的下部从宽度方向两侧被一对拉门导轨5夹持的方式设置拉门3以及拉门导轨5。
[0073] 另外,除了松动防止部8之外的拉门导轨5,以及松动防止部8可分别由不同的部件构成。由此,能够在铺设作为等截面方材制造的拉门导轨5之后设置松动防止部8,因此拉门导轨5以及松动防止部8的铺设变得容易。另外,对设置松动防止部8的位置进行的微调整也变得容易,因此能够在与车辆1和拉门装置2的规格相应的最佳位置配置松动防止部8。
[0074] 此外,拉门导轨5也可以构成为区分不具有松动防止部8区域以及具有松动防止部8区域。
[0075] 而且,也可以采用以上各实施方式分别进行组合的形态。
[0076]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77]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拉门装置能够适用于车辆等。而且,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拉门装置,通过松动防止部,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拉门的振动以及噪音。
[0078] 符号说明
[0079] 2-拉门装置,3-拉门,5-拉门导轨,8-松动防止部,30-(拉门的)凹部,50-(拉门导轨的)凸部,80、81、82、83、84、85、86、87、800-扩大部,300-(拉门的)凸部,500-(拉门导轨的)凹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