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高架公交车

申请号 CN201110039595.8 申请日 2011-02-17 公开(公告)号 CN102120456A 公开(公告)日 2011-07-13
申请人 靳北彪; 发明人 靳北彪;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独臂高架公交车,包括车厢、支承臂和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所述车厢与一个所述支承臂固连,或所述车厢与在行驶方向上排列成一排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支承臂固连,所述支承臂与所述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在行驶方向上滑动配合或滚动配合或磁悬浮配合,所述支承臂与所述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相互作用在行驶方向上形成推 力 和 制动 力,所述支承臂的长度足够长使在正常行驶条件下的所述车厢与路面之间空间的高度大于1米,所述支承臂在与行驶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小于2米。本发明能够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可以有效的缓解交通压力。
权利要求

1.一种独臂高架公交车,包括车厢(1)、支承臂(2)和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与一个所述支承臂(2)固连,或所述车厢(1)与在行驶方向上排列成一排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支承臂(2)固连,所述支承臂(2)与所述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3)在行驶方向上滑动配合或滚动配合或磁悬浮配合,所述支承臂(2)与所述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3)相互作用在行驶方向上形成推制动力,所述支承臂(2)的长度足够长使在正常行驶条件下的所述车厢(1)与路面之间空间的高度大于一米,所述支承臂(2)在与行驶方向相垂直且平的方向上的宽度小于二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的某一侧与一个所述支承臂(2)固连或与两个所述支承臂(2)固连或与多个所述支承臂(2)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在所述车厢(1)的两侧之间的部位与一个所述支承臂(2)固连或与在行驶方向上排列成一排的两个或多个的所述支承臂(2)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3)设为它向约束地上构造物(3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3)设为它向约束地面构造物(3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经横向滑道(111)与所述支承臂(2)固连,在所述车厢(1)与所述支承臂(2)之间设横向位置调整机构(1020),所述车厢(1)在所述横向位置调整机构(1020)的作用下沿所述横向滑道(111)改变与所述支承臂(2)固连的横向连接位置以满足错车或躲避障碍物的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的尾部设禁行指示以阻止车辆窜入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的出入口设在所述车厢(1)的侧面或所述车厢(1)的出入口设在所述车厢(1)的上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它向约束地上构造物(301)设在上下行道路的中间隔离带上,或设在所述上下行道路的中间隔离带的半边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臂(2)设为长度可调式支承臂(200),所述长度可调式支承臂(200)调整所述车厢(1)与路面间的高度和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的总高以满足不同高度的车辆厢下通行、厢下超越不同高度车辆和通过不同限高道路的要求。

说明书全文

独臂高架公交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陆地交通领域,尤其是一种独臂高架公交车。

背景技术

[0002] 不论是城市内的交通,还是城间的高速交通,路面拥挤状态日趋恶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发了地、高架交通网络(含高架铁路和高架公路)等交通设施。但是地铁和高架交通网络均具有成本高、建设期长等缺点,特别是地铁交通设施在发生自然灾害时,人员的避难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需要发明一种新型陆上交通车辆。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 一种独臂高架公交车,包括车厢、支承臂和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所述车厢与一个所述支承臂固连,或所述车厢与在行驶方向上排列成一排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支承臂固连,所述支承臂与所述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在行驶方向上滑动配合或滚动配合或磁悬浮配合,所述支承臂与所述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相互作用在行驶方向上形成推制动力,所述支承臂的长度足够长使在正常行驶条件下的所述车厢与路面之间空间的高度大于一米,所述支承臂在与行驶方向相垂直且平的方向上的宽度小于二米。
[0005] 所述车厢的某一侧与一个所述支承臂固连或与两个所述支承臂固连或与多个所述支承臂固连。
[0006] 所述车厢在所述车厢的两侧之间的部位与一个所述支承臂固连或与在行驶方向上排列成一排的两个或多个的所述支承臂固连。
[0007] 所述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设为它向约束地上构造物。
[0008] 所述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设为它向约束地面构造物。
[0009] 所述车厢经横向滑道与所述支承臂固连,在所述车厢与所述支承臂之间设横向位置调整机构,所述车厢在所述横向位置调整机构的作用下沿所述横向滑道改变与所述支承臂固连的横向连接位置以满足错车或躲避障碍物的要求。
[0010] 在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的尾部设禁行指示以阻止车辆窜入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下方。
[0011] 所述车厢的出入口设在所述车厢的侧面或所述车厢的出入口设在所述车厢的上面。
[0012] 所述它向约束地上构造物设在上下行道路的中间隔离带上,或设在所述上下行道路的中间隔离带的半边上。
[0013] 所述支承臂设为长度可调式支承臂,所述长度可调式支承臂调整所述车厢与路面间的高度和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的总高以满足不同高度的车辆厢下通行、厢下超越不同高度车辆和通过不同限高道路的要求。
[0014] 本发明所谓的大地构造物是指与大地相连接的负责承担由车厢和支承臂传递而来的力和扭矩,能确保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按设计要求沿行驶方向行驶或制动的地面构造物或地上构造物;所谓的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是指只允许所述支承臂沿行驶方向前进或倒退,在其它方向上均对所述支承臂具有约束功能的大地构造物;所谓的构造物是由固体材料构成具有一定结构的物体,例如轨道、路面等;所谓它向约束地上构造物是指设置在地上并高于地面的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所谓它向约束地面构造物是指设置在地上并平于地面的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所谓的横向滑道是指在车厢上横向设置的滑道,所谓的横向位置调整机构是指调整所述支承臂在所述车厢横向位置的机构;所谓的长度可调式支承臂是指通过液压装置或气压装置或机械装置调整自身长度的支承臂。
[0015] 当所述车厢的出入口设在所述车厢的上面时,进出车厢的乘客通过过街天桥上下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本发明的所述支承臂和所述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可以通过轮系连接,也可以滑动连接,还可以磁悬浮连接。
[0016] 本发明中,所谓的“所述支承臂与所述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相互作用在行驶方向上形成推力和制动力”是指所述支撑臂与所述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之间通过车轮相互作用、通过齿轮相互作用和通过电磁相互作用等作用形式使所述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对所述支撑臂产生推进作用或制动作用,以实现所述车厢沿设定方向前进、倒退或制动;动力系统可以设置在所述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上,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支撑臂上,还可以设置在所述车厢上,但是无论设置在哪里,动力系统的作用就是要在所述支撑臂和所述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之间产生推进作用(包括前进和倒退)和制动作用。
[0017] 本发明中,在必要时可根据公知技术,在所公开的独臂高架公交车中设置驱动装置(包括动力系统)、制动装置、转向装置、启动装置等公交车辆所需要的安全设施。
[0018] 本发明中,可以设置双向车道,使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可以向不同的方向行驶,特别是在车流高峰期,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可以向同一个方向行驶,如上班高峰时都向城区方向行驶,下班高峰期时都向城外方向行驶,以更好的解决交通拥挤问题。
[0019] 本发明中所述支承臂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环形、矩形、梯形或墙体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 本发明能够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可以有效的缓解交通压力。附图说明
[0021] 图1和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实施例1
[0029] 如图1和图2所示的独臂高架公交车,包括车厢1、支承臂2和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3,所述车厢1与一个所述支承臂2固连,或所述车厢1与在行驶方向上排列成一排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支承臂2固连,所述支承臂2与所述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3在行驶方向上滑动配合或滚动配合或磁悬浮配合,所述支承臂2与所述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3相互作用在行驶方向上形成推力和制动力,所述支承臂2的长度足够长使在正常行驶条件下的所述车厢1与路面之间空间的高度大于一米,所述支承臂2在与行驶方向相垂直且水平的方向上的宽度小于二米。所述车厢1的某一侧与一个所述支承臂2固连或与两个所述支承臂2固连或与多个所述支承臂2固连。
[0030] 实施例2
[0031] 如图3所示的独臂高架公交车,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所述车厢1在所述车厢1的两侧之间的部位与一个所述支承臂2固连或与在行驶方向上排列成一排的两个或多个的所述支承臂2固连。所述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3设为它向约束地上构造物301。
[0032] 实施例3
[0033] 如图4所示的独臂高架公交车,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是:所述它向约束大地构造物3设为它向约束地面构造物302。
[0034] 实施例4
[0035] 如图5所示的独臂高架公交车,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是:所述车厢1经横向滑道111与所述支承臂2固连,在所述车厢1与所述支承臂2之间设横向位置调整机构1020,所述车厢1在所述横向位置调整机构1020的作用下沿所述横向滑道111改变与所述支承臂
2固连的横向连接位置以满足错车或躲避障碍物的要求。在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的尾部设禁行指示以阻止车辆窜入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下方。
[0036] 实施例5
[0037] 如图6所示的独臂高架公交车,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所述它向约束地上构造物301设在上下行道路的中间隔离带上,或设在所述上下行道路的中间隔离带的半边上。
[0038] 实施例6
[0039] 如图7所示的独臂高架公交车,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所述支承臂2设为长度可调式支承臂200,所述长度可调式支承臂200调整所述车厢1与路面间的高度和所述独臂高架公交车的总高以满足不同高度的车辆厢下通行、厢下超越不同高度车辆和通过不同限高道路的要求。所述车厢1的出入口设在所述车厢1的侧面或所述车厢1的出入口设在所述车厢1的上面。
[0040] 实施例7
[0041] 如图8所示的独臂高架公交车,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所述支承臂2设为弯曲型支撑臂201。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