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索道系统的运输装置固定到悬梁上的装置

申请号 CN200510072135.X 申请日 2005-05-25 公开(公告)号 CN1751932A 公开(公告)日 2006-03-29
申请人 因诺瓦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库尔特·谢特勒;
摘要 用于将索道系统的运输装置;例如吊厢或吊椅;固定到悬梁上的装置,在该装置的上端设有运行机构、与索道系统的运送缆或牵引缆相互作用的连接夹头、以及导辊。运输装置的上端还设有支承部件,通过该支承部件将运输装置铰接到悬梁的下端,使得运输装置能够相对于运送缆或牵引缆横向枢转。运输装置铰接到悬梁的下端是由两个 连杆 实现的,连杆在相对于运送缆或牵引缆横向上彼此间隔距离,并且相互间斜向地向上延伸,它们的自由端一方面铰接在支承部件上,另一方面铰接在悬梁的下端。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将索道系统的运输装置固定到悬梁上的装置,它包括:
安置在运输装置顶侧的支承部件;以及
将所述运输装置的所述支承部件安装到悬梁下端的两个连杆,用以横 向于运输装置的运行方向运输装置的铰接;
所述连杆在横向于运行方向间隔设置,并且相互间斜向地向上延伸, 并且所述连杆具有铰接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下自由端、和铰接在所述悬梁 下端上的上自由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运输装置静止状态时,所述两 个连杆的假想的相交点位于悬梁下端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两个连杆是成对形成,一对 连杆中的两部分分别横向地位于悬梁下端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将成对连杆中的所 述两部分相互连接的腹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两个连杆闭合成一10°至 50°的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两个连杆闭合成一25°至 30°的角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设置在悬梁下端和 所述支承部件之间的至少一个缓冲元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缓冲元件是设置在悬梁下 端和所述支承部件之间的至少一个减震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承部 件和运输装置之间的至少一个缓冲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悬梁的下端大致平地对 准。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运输装置是吊厢或吊椅。
12.一种用于将索道系统的运输装置固定到悬梁上的装置,所述悬梁 的上端设有运行机构和导辊,运行机构成形有用于把悬梁夹持到索道系统 的运送缆或牵引缆上的连接夹头;所述悬梁的下端连接于安装在运输装置 顶侧上的一支承部件,该装置包括:
将所述运输装置的支承部件安装到悬梁下端的两个连杆,用以横向于 运送缆或牵引缆运输装置的铰接;
所述连杆在横向于运送缆或牵引缆的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在支承部 件和悬梁下端之间相互斜向地向上延伸,所述连杆具有铰接在所述支承部 件上的下自由端、和铰接在所述悬梁下端上的上自由端。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索道系统的运输装置;例如吊厢或吊椅;固定 到悬梁上的装置,在该装置的上端设有运行机构、与索道系统的运送缆或 牵引缆相互作用的连接夹头、以及导辊。运输装置的上端设置支承部件, 通过该支承部件将运输装置铰接到悬梁的下端,使得运输装置能够相对于 运送缆或牵引缆而横向枢转。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索道系统具有运送缆或牵引缆,运送缆或牵引缆在基站中 在转向轮上被引导,其中至少一个转向轮构成有驱动装置。通过运送缆或 牵引缆就能够驱使吊椅或吊厢等运输装置运动,运输装置是通过连接夹头 而连接至运送缆或牵引缆上的。运输装置分别位于悬梁的下端,悬梁上端 设有运行机构、连接夹头和导辊。运输装置以这样的方式铰接于悬梁的下 端,即它们能够围绕着一个大致平行于运送缆或牵引缆对准的轴线而枢转。
沿着索道系统的长度,运输装置通过连接夹头连接到运送缆或牵引缆, 由此可以在5米/秒~6米/秒的缆速下使诸运输装置从谷底站运动到山顶 站,或者从山顶站运动到谷底站。在基站中,运输装置与运送缆或牵引缆 脱离连接,运输装置借助运送轮沿着导轨以大约0.5米/秒的速度通过基站 运动。由于与运送缆或牵引缆的速度比较,运输装置的运动是以非常低的 速度经过基站,因此就可以使乘客进入或离开运输装置。
当运输装置进入基站时,由于运输装置仍然连接在运送缆或牵引缆上, 它们能够围绕着后者的轴线相对它进行横向枢转。然而,由于必须确保运 行机构到达导轨,这就需要设置一种带有导辊的悬梁,导辊在基站入口处 具有扩展结构的导轨,使得固定在悬梁上的运输装置枢转到大致垂直的位 置。
由于运输装置固定在悬梁的下端,因此它们能围绕着一大致沿着运送 缆或牵引缆的方向延伸的轴线而枢转,通过设在基站入口区的导轨而使悬 梁的枢转具有这样的效果,即,由于运输装置相对于悬梁的惯性矩,运输 装置首先进行反方向的枢转运动,然后仅摆动到大致垂直的位置。由运输 装置铰接在悬梁下端这种已有方式所导致的、在基站入口处所发生的这些 枢转运动,使得乘客的乘行舒适度因运输装置强烈的枢转以及随后的多次 摆动而变得非常恶劣。此外,由于在这种情况下所确定的运输装置的枢转 轴线就位于该运输装置的上端,因此运输装置处于极大的歪斜状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了现有装置上述缺陷的、用于将 运输装置固定到悬梁上的系统,以及其一般类型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索道系统的 运输装置固定到悬梁上的装置,它包括:
安置在运输装置顶侧的支承部件;以及
用于将运输装置的支承部件安装到悬梁下端的两个连杆,用以横向于 运输装置的运行方向运输装置的铰接;
连杆在横向运行方向间隔设置,并且相互间斜向地向上延伸,连杆具 有铰接在支承部件上的下自由端和铰接在悬梁下端上的上自由端。
换句话说,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两个连杆将运输装置铰接 到悬梁的下端,连杆定位在相对于运送缆或牵引缆横向上彼此间隔距离, 并且相互间斜向地向上延伸,它们的自由端一方面铰接在支承部件上,另 一方面铰接在悬梁的下端。
本发明的连杆一方面达到的效果是,当运输装置进入基站(station) 通过导轨引起悬梁产生枢转时,运输装置以相同的方向枢转,因而避免了 其反方向的枢转;另外,由于两个连杆的相互对准具有的效果是,使其假 想的枢转轴线位于运输装置的上方很远,因而与现有类型的固定方式相比, 运输装置在其枢转运动中的歪斜状态不很严重。考虑到这两方面情况,乘 行的舒适度就大大提高了。
在运输装置静止状态的两个连杆假想的相交点最好位于悬梁下端上方 区域。此外,两个连杆最好都是成对形成,一对连杆中的两部分分别位于 悬梁下端的横向外侧。在这种情况下,一对连杆中的两部分可通过腹板来 相互连接。
按照一优选实施例,两个连杆相互间形成了一个10°-50°的内,具 体是大约为25°-30°。此外,可以在悬梁下端和支承部件之间设置至少一 个缓冲元件;缓冲元件可以由设置在悬梁下端和支承部件之间的至少一个 减震器构成;以及在支承部件和运输装置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缓冲部件。
悬梁下端最好是大致平地对准。
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提出了作为本发明特征的其它一些特征。
尽管这里以实施例的方式描述和说明了本发明的用于将索道系统的运 输装置固定到悬梁上的装置,但这并不意味着仅限于所述的细节,这是因 为在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以及在权利要求书的等同范围内,可以 作出各种改型和结构变化。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特定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和操作方法、 以及本发明其它的目的和优点,将得以更好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表示通过本发明的装置而固定在悬梁上的索道系统的索道吊厢, 它是沿着运送缆或牵引缆的运动方向观察的;
图2表示固定在悬梁上的索道吊厢,它是沿着相对于运送缆或牵引缆 的运动方向横向观察的;
图3表示固定在悬梁上的索道吊厢当其进入到基站时的运动顺序,它 是沿着运送缆或牵引缆的运动方向观察的;
图4表示固定在悬梁上和引导入基站的索道吊厢处于两个可能的枢转 位置,这是沿着运送缆或牵引缆的运动方向观察的;
图5是以类似于图1的视图,表示将索道吊厢固定在悬梁下端的结构 的一种变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地参见附图,特别是首先参见图1,可以看到索道系统的吊厢 2固定在悬梁1的下端1a。在悬梁1的上端,设有运行机构11、连接夹头 12,该夹头可通过控制辊14由连杆13致动、以及导辊15,它配有索道系 统的各基站中的导轨。悬梁1的下端1a大致水平地对准。借助于连接夹头 12,可以将固定在悬梁1的下部1a的吊厢2连接到索道系统的运送缆或牵 引缆10上。
索道吊厢2的上侧设有支架21,它用置于中间的弹性元件22而固定到 吊厢2。吊厢2固定在悬梁1的下端1a是通过两个连杆3,4进行的。连杆 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31,32和41,42,一方面安装于支架21,另一方面 安装于悬梁的下部1a。由于位于支架21的支承螺栓31,41之间的间距大 于支承螺栓32,42之间的间距,因此连杆3,4朝上相互形成了一个大约 30°的锐角α。减震器5也设置在悬梁的下端1a和支架21之间。
索道吊厢2还成形有用于容纳滑者的容舱24,并且具有侧向伸出的 导向滑板25,26。导向滑板25也用作踏板
如图2中可以进一步看到,连杆3,4分别都是成对的,成对连杆3a, 3b;4a,4b的两部分位于悬梁的下部1a横向外侧,并通过腹板3c,4c而 相互连接起来。
下面结合图3和图4对用于将吊厢2固定到悬梁1下部1a的本发明装 置的操作原理进行说明。
通过连接夹头12而连接到运送缆或牵引缆10的索道吊厢2借助运送 缆10或牵引缆以5米/秒~6米/秒的运行速度、从第一基站;例如谷底站; 向第二基站;例如山顶部;进行输送。在第二基站的跑合(running-in) 区内,设有作用于导辊15的导轨16,在其开始处设有展宽的开口16a,共 同作用于导辊15的导轨的上下运行表面17,18沿着运动路径相互如此地 靠近,使得导辊15从上和从下被引导。在进入基站时,悬梁1和吊厢2如 果有一相对于中心位置的沿顺时针方向的枢转状态,如图3所示,那么导 辊15就将支靠于上运行表面17。由于两个运行表面17,18沿着运动路径 彼此靠近,悬梁1沿着逆时针方向枢转到达虚线所示的位置。因为吊厢2 由连杆3,4固定,因此悬梁1的下端部1a和吊厢2分别沿着逆时针方向 进行平移运动和枢转运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摆动。另外,由于吊厢2的 假想的枢转点位于与吊厢上端距离很大,因此在枢转过程中所发生的吊厢2 的歪斜状态相对很小。
在图4中表示了导轨16的区域,其中与承载和运送缆10脱离连接的 悬梁1由导辊15所引导,这样不发生任何枢转运动。另一方面,吊厢2通 过连杆3,4能够处于枢转状态。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与吊厢能够围绕着设 置在悬梁1端部1a上的单一枢轴销而枢转的情况相比,显著地减小了吊厢 2的最大歪斜状态。
在图5中表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个变型,其中两个连杆3,4相互 间形成了一个大约25°的锐角α。其结果,由于吊厢2的假想的枢转点距 离吊厢更远,因此进一步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
基于条款35U.S.C.§119,本申请要求享有2004年9月23日提交的 A1595/2004号奥地利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引用在此作 为参考。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