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运输缆线和至少一个支撑缆线的缆线传送系统

申请号 CN201080053062.9 申请日 2010-11-23 公开(公告)号 CN102712321A 公开(公告)日 2012-10-03
申请人 罗力克投资责任有限公司; 发明人 哈特穆特·维泽尔; 尼古劳斯·埃哈特尔;
摘要 一种缆线传送系统,具有至少一个 支撑 缆线(2)和运输缆线(3),所述缆线传送系统具有:至少一个底托(13),用于支撑支撑缆线(2)的一区段;以及至少一个台车(4),具有至少一个辊(8),所述台车通过所述辊沿着支撑缆线(2)滚动,所述支撑缆线限定用于辊(8)的滚动轨道(17);并且其中,底托(13)限定两个辅助滚动轨道(18),所述两个辅助滚动轨道平行于滚动轨道(17),且位于支撑缆线(2)的相对侧上,并且横截面是弯曲的;辊(8)设计为沿着底托(13)的辅助滚动轨道(18)中的至少一个以持续 接触 的方式滚动。
权利要求

1.一种缆线传送系统,所述缆线传送系统具有运输缆线和至少一个支撑缆线,所述缆线传送系统(1)包括:至少一个底托(13;27;35;45;58),所述至少一个底托用于支撑所述支撑缆线(2)的一区段;以及至少一个台车(4),所述至少一个台车具有至少一个辊(8;
46),所述至少一个台车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辊沿着所述支撑缆线(2)滚动,所述支撑缆线限定用于所述辊(8;46)的滚动轨道(17);并且其中,所述底托(13;27;35;45;58)限定两个辅助滚动轨道(18;31;39;49),所述两个辅助滚动轨道平行于所述滚动轨道(17),位于所述支撑缆线(2)的相对侧上,并且横截面是弯曲的;所述辊(8;48)设计为沿着所述底托(13;27;35;45;58)的所述辅助滚动轨道(18;31;39;49)中的至少一个以持续接触的方式滚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传送系统,其中,每个辅助滚动轨道(18;31;39;49)均具有至少部分弧形的横截面;所述辊(8;46)包括与所述辅助滚动轨道(18;31;39;49)互补的两个环形滚动面(26;56),以便在所述辊(8;46)与所述辅助滚动轨道(18;31;39;49)之间实现所述持续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缆线传送系统,其中,每个辅助滚动轨道(18;31;39)的横截面均是凸起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缆线传送系统,其中,所述辊(8)包括:与所述支撑缆线(2)的所述滚动轨道(17)互补的凹入中央滚道(25);以及两个环形凹入滚动面(26),所述两个环形凹入滚动面位于所述中央滚道(25)的相对侧上并且设计为配合至所述辅助滚动轨道(18;31;39)。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缆线传送系统,其中,每个辅助滚动轨道(49)的横截面均是凹入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缆线传送系统,其中,所述辊(46)包括:与所述滚动轨道(17)互补的凹入中央滚道(55);以及两个环形曲面滚动面(56),所述两个环形曲面滚动面位于所述中央滚道(55)的相对侧上并且设计为配合至所述辅助滚动轨道(49)。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缆线传送系统,其中,所述底托(13;27;35;45;58)包括:中央本体(15;28;36;47);以及位于所述中央本体(15;28;36;47)的相对侧上的两个侧翼(16;29;37;48);每个辅助滚动轨道(18;31;39;49)均沿着相应侧翼(16;29;37;48)的顶端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缆线传送系统,其中,所述辊(8;46)包括:与所述支撑缆线(2)的所述滚动轨道(17)互补的凹入中央滚道(25;55);以及两个环形滚动面(26;56),所述两个环形滚动面位于所述中央滚道(25;55)的相对侧上并且设计为配合至所述辅助滚动轨道(18;49);所述中央滚道(25;55)具有相对于所述两个环形滚动面(26;56)的给定深度(A);而所述底托(13;45)包括位于所述支撑缆线(2)的相对侧上的两个侧翼(16、48),所述支撑缆线从所述辅助滚动轨道(18;29)突出小于所述给定深度(A)的高度(B)。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缆线传送系统,其中,每个侧翼(16;29;37)均具有通过倒圆边缘(21;34;42)连接的上部面(19;32:40)和侧面(20;33;41);所述辅助滚动轨道(18;
31;39)沿着所述上部面(19;32:40)和所述倒圆边缘(21;34;42)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缆线传送系统,其中,每个侧翼(48)均具有:具有凹入的横截面的上部面(50);以及侧面(51);所述辅助滚动轨道(49)沿着所述上部面(50)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缆线传送系统,其中,所述底托(58)包括在所述台车(4)的运行方向(Dl)上相继布置的入口部分(59)、中间部分(60)、以及出口部分(61),所述侧翼(29;37)和所述中央本体(28;36)在所述入口部分(59)和所述出口部分(61)处弹性地连接,以使得所述辊(8;46)能够同时沿着所述辅助滚动轨道(31;39)和所述滚动轨道(17)滚动;所述中间部分(60)优选地包括彼此一体形成的侧翼(16)和中间本体(15)。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缆线传送系统,其中,所述底托(27;35)包括:中央本体(28;36),所述中央本体具有用于容纳支撑缆线(2)的一区段的座;以及位于所述中央本体(28;36)的相对侧上的两个侧翼(29;37);所述侧翼(29;37)和所述中央本体(28;36)弹性地连接,从而所述辊(8;46)能够同时沿着所述辅助滚动轨道(31;39)和所述滚动轨道(17)滚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缆线传送系统,其中,所述侧翼(29)固定至支撑结构(12);
并且所述中央本体(28)可滑动地连接至所述侧翼(29);所述底托(27)包括位于所述侧翼(29)与所述中央本体(28)之间的弹性构件(30),以便将所述滚动轨道(17)与所述辅助滚动轨道(31)分隔开。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缆线传送系统,其中,所述中央本体(36)固定至支撑结构(12);并且所述侧翼(37)可滑动地连接到所述中央本体(36);所述底托(35)包括用于使所述辅助滚动轨道(39)和所述滚动轨道(17)更靠近在一起的弹性构件(38)。

说明书全文

具有运输缆线和至少一个支撑缆线的缆线传送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运输缆线(haul cable)和至少一个支撑缆线的缆线传送系统(cable transportation system)。

背景技术

[0002] 以上类型的缆线传送系统通常在底部周转站(turnaround station)与顶部周转站之间延伸,出于各种原因,通常需要在底部周转站与顶部周转站的中间点处对支撑和运输缆线进行支撑。例如:底部周转站与顶部周转站之间的跨度对于单个未被支撑的支撑和运输缆线来说太长;缆线传送系统路线的形貌要求支撑和运输缆线的斜度变化;并且缆线传送系统的路线具有至少一个弯曲。出于这些原因中的至少一个,许多缆线传送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中间支撑件,每个中间支撑件均包括诸如塔架或塔桥的竖直支撑结构,以及配合到竖直支撑件的顶部并且具有支撑支撑缆线的顶端的支撑底托(support shoe),以及在所述顶端下方的用于支撑运输缆线的多个辊。
[0003] 上述类型的缆线传送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台车(trolley),相应的传送单元悬置于该台车,并且该台车通过自动夹持系统选择性地夹持到运输缆线,或者永久地连接到运输缆线。在两种缆线传送系统中,台车包括至少一个辊,所述辊沿着部分地容纳在辊中的滚道(race)内部的支撑缆线滚动。
[0004] 当台车在支撑底托上运行时,在支撑缆线下方的运输缆线被台车提升而离开支撑辊,并且运输缆线在台车上施加向下的拉。更具体地说,拉力通过提升离开其支撑辊的运输缆线而产生,并且通过台车辊释放到支撑缆线上,支撑底托阻止支撑缆线朝向运输缆线弯曲或变形。在支撑底托上方,支撑缆线因此通过由支撑缆线施加的拉力而夹紧(pinch)在台车辊与支撑底托之间,其中台车和相关的传送单元的重量施加至支撑缆线。
[0005] 支撑缆线由金属线制成,通过这种方式夹紧它显然是一个缺点,长此以往这可能会损坏支撑缆线并且严重地损害作为整体的缆线传送系统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为消除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的具有运输缆线和至少一个支撑缆线的缆线传送系统。
[0007]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安全又舒适的具有运输缆线和至少一个支撑缆线的缆线传送系统。
[0008]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运输缆线和至少一个支撑缆线的缆线传送系统,所述缆线传送系统包括:用于支撑支撑缆线的一区段的至少一个底托;以及具有至少一个辊的至少一个台车,所述台车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辊沿着支撑缆线滚动,所述支撑缆线限定用于辊的滚动轨道;并且其中,所述底托限定了两个辅助滚动轨道,所述两个辅助滚动轨道平行于上述滚动轨道,且位于支撑缆线的相对侧上,并且横截面是弯曲的;所述辊设计为沿着底托的辅助滚动轨道中的至少一个以持续接触(extended contact)的方式滚动。
[0009] 因此支撑缆线不会经受严重的应力,并且一些情形中,支撑缆线不能抵靠底托夹紧;并且对于台车的任何位置,台车辊与底托之间都具有广泛接触。
[0010]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底托包括中央本体、以及定位在中央本体的相对侧上的两个侧翼;每个辅助滚动轨道均沿着相应侧翼的顶端延伸。
[0011]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底托包括具有用于容纳支撑缆线的所述区段的座的中央本体;侧翼和中央本体弹性地连接,因此所述辊能够同时地沿着辅助滚动轨道和滚动轨道而滚动。
[0012] 在该实施方式中,减弱了在台车与底托接合以及脱离时的任何震动。附图说明
[0013] 下面将通过实例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几个非限制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0014]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缆线传送系统的示意性局部截面前视图,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一些部件;
[0015]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缆线传送系统的侧视图,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一些部件;
[0016] 图3、图4和图5示出在三个不同操作阶段下图1的系统的细部的大比例局部截面图,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一些部件;
[0017] 图6、图7和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缆线传送系统在三个不同操作阶段的细部的大比例局部截面前视图,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一些部件;
[0018] 图9、图10和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缆线传送系统在三个不同操作阶段的细部的大比例局部截面前视图,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一些部件;
[0019] 图12、图13和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缆线传送系统在三个不同操作阶段的细部的大比例局部截面前视图,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一些部件;
[0020]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缆线传送系统的细部的侧视图,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一些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在图1中的标号1指示作为整体的缆线传送系统,该缆线传送系统包括:支撑缆线2;运输缆线3;以及至少一个台车4,所述至少一个台车安装为沿着支撑缆线2运行,并且夹持到运输缆线3以沿着方向D1移动,如图2中所示。
[0022] 在描述的实例中,特别地参照具有一个支撑缆线的缆线传送系统,然而,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还涉及具有不止一个支撑缆线的缆线传送系统。此外,在附图中示出的实例中,缆线传送系统是自动夹持类型,然而,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还涉及台车永久地固定到运输缆线的缆线传送系统。
[0023] 缆线传送系统1、支撑缆线2和运输缆线3在底部周转站(未示出)与顶部周转站(未示出)之间延伸。在底部周转站与顶部周转站(未示出)之间的中间点处,支撑缆线2和运输缆线3被中间支撑件5支撑,其中一个中间支撑件在图2中示出。
[0024] 参照图2,台车4在使用中通过运输缆线3沿着方向D1运行,并且所述台车包括:框架6;两个摇臂7,所述两个摇臂相对于框架6自由地枢转;以及四个辊8,所述四个辊空转地(idly)配合到两个摇臂7,并且所述四个辊在使用中沿着支撑缆线2滚动。
[0025] 参照图1,台车4包括:夹持到运输缆线3的夹持件9;以及致动装置10,该致动装置用于在周旋站(未示出)处释放夹持件9。如在图1中更清楚地示出的,台车4通过相对于框架6枢轴的臂11连接到例如吊舱(car)或座椅(未示出)的传送单元。
[0026] 参照图2,支撑件5包括:竖直支撑结构12;以及底托13,该底托配合到支撑结构12的顶部,并且包括顶端和多个辊14。辊14用于支撑运输缆线3,并且定位在顶端下方,所述顶端用于支撑支撑缆线2。
[0027] 底托13可以延伸到远达50米的长度,并且可以略微地弯曲以适应支撑缆线2和运输缆线3在支撑件任一侧上的下垂。在一些系统中,除了弯曲以适应下垂以外,底托13还可以平地弯曲以在该系统的路径中形成弯曲。
[0028] 如图3中所示,支撑缆线2部分地容纳在底托13的顶端,由丝制成,并且具有大约圆形的横截面。在顶端,底托13包括:中央本体15;以及两个侧翼16(在示出的实例中形成一体式的),所述两个侧翼与中央本体15形成整体并且在所述中央本体的相对侧面上。底托13作为整体限定了与支撑缆线2互补的座,所述座相对于侧翼16从底托13的顶端突出;并且支撑缆线2的顶部限定用于台车4的辊8的滚动轨道17。也就是说,沿着支撑缆线2在底托13外部的部分,辊8沿着支撑缆线2的滚动轨道17滚动。
[0029] 在示出的实例中,底托13还限定用于辊8的两个辅助滚动轨道18。两个辅助滚动轨道18平行于滚动轨道17,位于在支撑缆线2的相对侧上,并且横截面相对于台车4的运行方向D1是弯曲的。
[0030] 每个辅助滚动轨道18均沿着相应侧翼16的顶端延伸。更具体地说,每个侧翼16均具有:上部面19;侧面20;以及倒圆边缘21,该倒圆边缘将上部面19连接到侧面20,并且所述倒圆边缘将凸出的形状施加到辅助滚动轨道18。粗略地讲,每个辅助滚动轨道18均沿着上部面19和倒圆边缘21延伸,并且横截面至少部分地是弧形的。
[0031] 参照图4,每个辊8均围绕轴线A1相对于摇臂7(图2)空转,并且包括圆柱本体22,以及在圆柱本体22的相对侧上的两个环形板23。在示出的实例中,环形板23配合到圆柱本体22,但是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唤醒板与所述圆柱本体是一体的。
[0032] 圆柱本体22具有环形面24,该环形面24设计为沿着辅助滚动轨道18中的至少一个(沿着支撑缆线2的由底托13支撑的部分)滚动。更具体地说,圆柱本体22具有:尺寸设计为适配支撑缆线2的环形中央滚道25;以及在中央滚道25的相对侧上并且尺寸根据辅助滚动轨道18设计的两个凹入的环形滚动面26。
[0033] 参照图4,中央滚道25具有相对于环形滚动面26的给定深度A,并且支撑缆线2相对于侧翼16、或者更确切的说相对于附属滚动轨道18突出了小于深度A的高度B,因此在台车4沿着底托13运行时支撑缆线2不会被辊8压迫。
[0034] 如图4和图5中所示,根据的台车4的姿态,即台车4围绕运输缆线3的纵向轴线的倾斜(图1)(该倾斜取决于通过传送单元(未示出)传送到台车4的载荷),圆柱本体22可以定位为与辅助滚动轨道18中的一个或两个接触。或者高度不平衡的载荷可以产生例如如图5中示出的台车4的姿态,其中中央本体22仅接触到支撑缆线2右侧的辅助滚动轨道18,然而其他不平衡的载荷可以使台车4沿着图5的相反方向倾斜。
[0035] 当传送到台车4的载荷大致平衡时(图4),辊8沿着两个辅助滚动轨道18滚动,并且在滚动轨道17与中央滚道25之间形成间隙。
[0036] 如图2所示,由于台车4沿着底托13运行,因此支撑缆线2不受到压缩应力(在这种情形中,所述压缩应力可能特别严重),这是因为通过支撑传送单元(未示出)的台车4传送的载荷将会以将支撑缆线2抵靠底托13按压的形式而完全地释放。此外,在台车4在底托的上方运行时,支撑缆线2还可以通过由提升离开辊14的运输缆线3施加的拉力而受压(图2)。
[0037] 两个辅助滚动轨道18和两个环形滚动面26的设计为台车4的任何姿态提供广泛的、理论上的线性接触。图5中示出的台车4的姿态是瞬时状况,该瞬时状况在台车4与底托13接合时可能发生。接着,在台车4上的向下拉动将所述台车设置到图4中示出的位置处。
[0038] 在图6、图7和图8的实施方式中,以底托27代替底托13,该底托包括:中央本体28;两个连接的侧翼29;以及侧翼29与中央本体28之间的弹性构件30。侧翼29固定到支撑结构12(图2)并且位于中央本体28的相对侧上,所述中央本体相对于侧翼29滑动,并且限定与支撑缆线2互补的座,所述支撑缆线相对于侧翼29从底托27的顶部突出可变的量。如在图3、图4和图5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缆线2的顶部限定用于台车4的辊8的滚动轨道17(图7)。
[0039] 底托27限定用于辊8的两个辅助滚动轨道31,所述辅助滚动轨道平行于滚动轨道17并且在支撑缆线2的相对侧上。
[0040] 两个辅助滚动轨道31的横截面相对于台车4的运行方向D1弯曲,并且在示出的实例中,该横截面包括弧形部分。
[0041] 每个辅助滚动轨道31均沿着相应侧翼29的顶端延伸。更具体地说,每个侧翼29均具有:上部面32;侧面33;以及将上部面32连接到侧面34的倒圆边缘34;并且,每个辅助滚动轨道31均大致沿着上部面32和倒圆边缘34延伸,所述倒圆边缘在示出的实例中是弧形的。
[0042] 中央本体28沿着方向D2相对于侧翼29滑动,所述侧翼中的每个均具有限定中央本体28的运行的两个相对的止动表面。弹性构件30也容纳在两个侧翼29之间,所述弹性构件在图6、图7和图8的实例中是盘簧(coil spring),并且用于将中央本体28推动成抵靠顶部止动表面,以使得支撑缆线2从侧翼29尽可能远地突出。可以根据底托27的长度设置一个或多个相等间隔的弹性构件30。当传送到台车4的载荷大致平衡并且辊8如图7中示出的那样沿着底托27运行时,环形滚动面26沿着两个辅助滚动轨道31滚动,并且中央滚道25沿着滚动轨道17滚动。在此情形中,支撑缆线2在台车4的载荷下沉陷以将载荷的一部分直接地分布到底托27上。
[0043] 在图9、图10和图11的实施方式中,以底托35代替底托13,该底托包括:中央本体36;可滑动地配合到中央本体36的两个连接的侧翼37;以及侧翼37与中央本体36之间的弹性构件38。侧翼37位于中央本体36的相对侧上,所述中央本体固定到支撑结构12(图2),并且限定与支撑缆线2互补的座,所述支撑缆线相对于侧翼37从底托35的顶部突出可变的量。在示出的实例中,弹性构件是弹性材料的多个段(length)。如在图6-图8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缆线2的顶部限定用于台车4的辊8的滚动轨道17(图10)。
[0044] 底托35限定用于辊8的两个辅助滚动轨道39,这两个辅助滚动轨道平行于滚动轨道17并且在支撑缆线2的相对侧上。
[0045] 两个辅助滚动轨道39的横截面相对于台车4的运行方向D1弯曲。
[0046] 每个辅助滚动轨道39均沿着相应侧翼37的顶端延伸。更具体地说,每个侧翼37均具有:上部面40;侧面41;以及将上部面40连接到侧面41的倒圆边缘42;并且,每个辅助滚动轨道39均大致沿着上部面40和倒圆边缘42延伸,在示出的实例中,所述倒圆边缘的横截面是弧形的。
[0047] 每个侧翼37均通过螺钉43沿着方向D2可滑动地配合到中央本体36,所述螺钉固定到中央本体36并且与槽44接合,以允许侧翼37相对于中央本体36沿着方向D2的有限的移动量。
[0048] 在图12、图13和图14的实施方式中,以底托45代替底托13,并且以辊46代替辊8。支撑缆线2沿着底托45容纳在形成在底托45的顶部中的座中,所述底托包括中央本体
47、以及两个侧翼48,在示出的实例中,所述侧翼形成为一体式的,并且与中央本体47一体形成并且在所述中央本体的相对侧上。底托45作为整体限定与支撑缆线2互补的座,所述支撑缆线相对于侧翼48从底托45的顶部突出;并且支撑缆线2的顶部限定台车46的滚动轨道17。也就是说,沿着支撑缆线2的在底托45外部的部分,辊46沿着与滚动支架17接触的支撑缆线2滚动。
[0049] 在示出的实例中,底托45还限定用于辊8的两个辅助滚动轨道49,这两个辅助滚动轨道平行于滚动轨道17并且在支撑缆线2的相对侧上。如与前面三个实施方式中的凸出横截面相反,两个辅助滚动轨道49均具有弯曲的横截面,在示出的实例中为凹入的横截面,并且横截面优选地是弧形的。
[0050] 每个辅助滚动轨道49均沿着相应侧翼48的顶端延伸。更具体地说,每个侧翼48均具有上部面50和侧面51,并且每个辅助滚动轨道49均大致地沿着横截面是凹入的上部面50延伸。
[0051] 参照图13和图14,辊46围绕轴线A1相对于摇臂7空转,并且包括圆柱本体52,以及在圆柱本体52的相对侧上的两个环形板53。在示出的实例中,环形板53配合到圆柱本体52,但是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板与所述圆柱本体是一体的。
[0052] 圆柱本体52具有环形面54,该环形面设计为沿着辅助滚动轨道49中的至少一个辅助滚动轨道(该至少一个辅助滚动轨道沿着支撑缆线2的由底托45支撑的部分)滚动。更具体地说,圆柱本体52具有:尺寸设计为适合支撑缆线2的中央环形滚道55;以及两个曲面(toroidal)环形滚动面56,所述滚动面优选地具有弧形横截面,在中央环形滚道55的相对侧上并且与辅助滚动轨道49互补。
[0053] 参照图13,中央滚道55具有相对于环形滚动面56的给定深度A,并且支撑缆线2相对于侧翼48、更确切地说是相对于辅助滚动轨道49突出小于深度A的高度B。
[0054] 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圆柱形本体52可以根据台车4的姿态定位成接触辅助滚动轨道49中的一个或两个,但是在两种情形中,都实现了辊46与辅助滚动轨道49之间的广泛接触。
[0055] 参照图13和图14,台车包括防脱轨装置(anti-detailing device)57,在示出的实例中,所述防脱轨装置固定到每个摇臂7,并且包括沿着底托45的侧翼48部分地延伸的倒U形本体。防止辊46脱轨也部分地依靠环形板53,在台车4沿着底托45运行时所述环形板沿着侧翼48的顶端延伸。
[0056] 侧翼与中央本体相对于彼此可移动的实施方式具有额外的优点,即,减弱底托接合与脱离接合时的任何震动。
[0057] 在图6-图8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底托的长度和形状,中央本体可以以多个对准节段的形式形成。
[0058] 在图9-图11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底托的长度和形状,侧翼可以以多个对准节段的形式形成。
[0059] 在图15中,以底托58代替底托13,该底托包括沿着方向D1相继布置的入口部分59、中间部分60、以及出口部分61。在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中,中间部分60形成有与底托
13(图3、图4、图5)相同的特征;而入口部分59和出口部分61形成有与底托27(图6、图
7、图8)或底托35(图9、图10、图11)相同的特征,以便当底托58接合与脱离接合时减弱在台车(在图15中未示出)上的任何震动,同时中间部分60具有设计简单的优点。
[0060] 本发明还明显地扩展到未在上面详细描述中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且等同的实施方式也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