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人员从山上站运送到山谷站的设备

申请号 CN200910143699.6 申请日 2009-06-02 公开(公告)号 CN101596906B 公开(公告)日 2015-07-29
申请人 因诺瓦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马库斯·毕肖夫伯格;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用于将人员从山上站运送到山谷站的设备,该设备具有与地面有距离地固定在承载缆索(2)上的、由多个在 铰链 (5)处相互连接的子轨道(4)组成的行驶轨道(1),车厢可以沿所述行驶轨道行驶。子轨道(4)在铰链(5)的范围内相对于其中心区域升高,优选这样地弯曲,使得它的曲线延伸造成所述升高。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将人员从山上站运送到山谷站的设备,该设备具有与地面有间距地固定在一承载缆索(2)上的、由多个在铰链(5)处相互连接的子轨道(4)组成的行驶轨道(1),车厢可沿所述行驶轨道行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轨道(4)在所述铰链(5)的范围内相对于所述子轨道的中心区域升高,
其中,各子轨道在从一个子轨道到下一个子轨道的过渡区域内的弯曲轨道曲线相对于理想的直线延伸的升高对应于由于车厢及其中的人员的重量而预计的中间下降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轨道(4)这样地弯曲,使得所述子轨道的弯曲延伸造成所述升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子轨道(4)在所述铰链(5)的范围内相互倾斜成一度(α),该角度在175°至179°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子轨道(4)在所述铰链(5)的范围内相互倾斜成一角度(α),该角度在176°至178°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子轨道(4)之间的铰链(5)处布置有一间隙(25,3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25,35)呈楔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间隙(25)在铰链(5)的未加载状态下布置在铰接轴线(7)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轨道(4)之间的间隙(35)布置在所述铰接轴线(7)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线(7)布置在所述子轨道(4)的中间高度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在所述铰链(5)的加载状态下布置在所述铰接轴线(7)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铰链(5)的范围内,在所述子轨道(4)的端面(31,32)上布置有缓冲元件(26)。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元件(26)布置在所述铰接轴线(7)的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轨道(4)在所述铰链(5)的区域内通过轨道支承座(22)的导向件(16,17)悬挂在承载缆索(2)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在铰链(5)处相互连接的子轨道(4)在铰链(5)的范围内通过一公共的轨道支承座(22)的、分别一个导向件(16,17)悬挂。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一个轨道支承座(22)具有两个或多个任选的、用于导向件(16,17)的支承位置(23a,23b,23c;24a,24b,24c)。

说明书全文

用于将人员从山上站运送到山谷站的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人员从山上站运送到山谷站的设备,该设备带有一个与地面间隔地固定在承载缆索上的、由多个在铰链处相互连接的子轨道组成的行驶轨道,车厢可以沿着该行驶轨道移动。

背景技术

[0002] 这种类型的设备由AT410306B公知。车厢在行驶轨道上的行驶速度有时为70km/h或者更高,从而在连接各子轨道的铰链处或者各子轨道之间的过渡段处产生车厢的运行安静方面的问题,并由于所出现的撞击也产生了磨损方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尽可能避免此类问题。
[0004] 在此类设备中如下地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即,使各子轨道在铰链的范围内相对于它们的中间区域升高。
[0005] 因为各子轨道在按照本发明的设备中由一缆索悬挂,所以各子轨道在一人或多人乘坐的车厢的重的作用下下降。如果车厢接近子轨道在该处通过铰链与后继的子轨道相连的端部,那么该子轨道就在其结束区域那而后继的子轨道则在其起始区域内在车厢重力的作用下下降,使得各子轨道并尤其是它们的、车厢在其上滚动的滚动面在现有技术下不再恰好完全直地相互对齐,并且形成连接区域的略呈V形的下降。
[0006] 在本发明中如下地补偿这种下降,即,使各子轨道在铰链的区域内以所预计的下降幅度升高。在行驶轨道或者各子轨道的未加载状态下,这意味着各子轨道在从一个子轨道到下一个子轨道的过渡区域内相对于理想的直线(在轨道曲线中是弯曲的)延伸具有这样一个升高,该升高对应于由于车厢及其中的人员的重量而预计的中间下降的大小,使得各子轨道最终在车厢运行通过时相互按照理想的直线(在轨道曲线中是弯曲的)对齐。
[0007] 即便原则上相应于直线的或者曲线延伸地制造弯曲的子轨道以及在子轨道的起始区域和结束区域内通过附加的成型来升高是可能的,但是在本发明的框架内优选的是,使各子轨道这样地弯曲,使得它们的弯曲走向造成所述升高。在此情形下,可以采用一种具有连续型面的子轨道,所述子轨道只需相应于无论如何都要制造的轨道曲线以及子轨道的起始和结束区域内的升高弯曲。
[0008] 因此,相互对接的子轨道或者它们的滚动面在本发明中在未加载状态下相互弯曲成一个不等于180°的度。此角度偏差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子轨道的长度、缆索在两根支柱之间的张紧宽度、缆索的垂度、车厢重量以及车厢中的人员数目,等等。通常,相邻的子轨道或它们的滚动面在铰链的区域内相互倾斜所成的角度在175°和179°之间,优选在176°和178°之间。不过,在具体情况下显然也可以大于或小于此角度。
[0009] 为了在车厢驶过铰链时能够使子轨道下降或允许子轨道下降,在本发明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两个子轨道之间的铰链处布置一个楔形的间隙。
[0010] 两个子轨道可以通过铰接轴线相互连接。此铰接轴线可以布置在子轨道的上部区域、大约中间高度处或者布置在子轨道的下部区域。
[0011] 原则上在本发明的框架下可能的是,例如使铰接轴线布置在上部区域内,并且间隙在铰链的加载状态下布置在铰接轴线的下方。因此,在铰链未加载状态下不存在间隙或仅有一个小间隙,该间隙随后在当车厢从铰链上方经过、子轨道在铰链的区域内下降时产生或者扩大。
[0012] 不过,在本发明的框架下优选的是,如果将铰接轴线线例如约布置在子轨道的中间高度处以及进一步,使得楔形间隙在铰链的未加载状态下布置在铰接轴线的上方。当车厢驶过铰链时,此间隙部分地或完全地闭合。
[0013]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铰链区域内的子轨道的端面上布置一缓冲元件。如果铰接轴线大约布置在子轨道的中心高度处并且楔形间隙在铰链的未加载状态下布置在铰接轴线的上方,那么缓冲元件就优选布置在铰接轴线上方。缓冲元件可以这样地布置,使得该缓冲元件持续地对子轨道的摆动运动进行缓冲或者优选仅在下降运动要结束时、即在该间隙即将完全封闭之前或者子轨道即将相互对接之前才对子轨道的运动进行缓冲。
[0014] 在本发明的框架内,子轨道可以在铰链的区域内通过轨道支承座的导向件悬挂在缆索上。在此优选的是,两个在铰链处相互连接的子轨道在铰链的范围内通过共同的轨道支承座的分别一个导向件悬挂。这种实施形式提供了安装简便且静力可靠的优点。
[0015]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中可以规定,轨道支承座具有两个或更多个任选的用于导向件的支承位置。这种实施形式进一步提供了如下优点,即,由于导向件因此能够占据的可能不同的角度,因而可以设定在铰链处相互连接的子轨道与轨道支承座之间力传递时不同的负荷比例。附图说明
[0016] 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由下面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形式的说明给出。
[0017] 在附图中:
[0018] 图1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设备的一部分;
[0019] 图2是图1所示部分的放大的剖视图;
[0020] 图3示出了在空载状态下连接两个子轨道的铰链;
[0021] 图4示出了处于加载状态下的图3所示铰链;
[0022] 图5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带有缓冲元件的铰链的一部分;
[0023] 图6以剖视图示出了在空载状态下的图5所示的铰链;
[0024] 图7以剖视图示出了在加载状态下的图5所示的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在图1中示出了一种用于将人员从山上站运送到山谷站的设备的一部分,其中,行驶轨道1由承载缆索2通过悬挂件3悬挂。该设备一般可以象现有技术(例如AT410306B)中的那样公知地实施。也就是说,承载缆索2在支柱、位置固定的野外地点或类似物之间张紧,其中可以采用唯一一根缆索2或多根沿行驶方向前后相继地布置的缆索2。未示出的车厢沿着行驶轨道1行驶,此种车厢可以具有轿厢、椅子、桶或类似物的形状,并且人员或乘客乘坐、躺卧或站立于其中,并优选在重力作用下从山上站行驶到山谷站。由于山上站和山谷站、支柱或类似物以及车厢的结构对于本发明并不具有特殊的意义,因而在图中未示出它们并且下面在说明书中也没有对它们进行详细描述。
[0026] 行驶轨道1由若干子轨道4组成,所述子轨道在铰链5处相互连接。如图2所最佳地示出,子轨道4这样地弯曲,使得该子轨道在其中间区域略微下垂,或者说在铰链区域内相对于中间区域略微升高。这种升高的尺寸在图2中以X表示。如果车厢驶过子轨道4并恰好处于该子轨道的中间区域,那么该车厢的重量就被大致均等地通过该子轨道4的起始和终止处的两个悬挂件3分配到承载缆索2上。不过,如果车厢位于铰链5的区域内,那么它的重量就仅仅通过悬挂件3传递给承载缆索2,因此两个在铰链5处相互连接的子轨道4的端部就比上面所描述的车厢处于承载缆索4的中间区域的情形下降得更深。
[0027] 由于子轨道4的弯曲,两个相邻的子轨道4在铰链5处以一个小于180°的角度α相互对接,在图示实施形式中为177°。此角度α被这样地选择,使得在车厢驶过铰链5时此角度在给定的静态和动态边界条件下(例如承载缆索2的承载能力以及弹性、两个支柱之间的距离以及车厢的重量)趋近于180°。后继的子轨道4随后恰好与前一子轨道
4齐平,因此能够无碰撞地驶过铰链5。这在运行速度较高的情况下不仅明显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而且也显著降低了承载缆索4和铰链5以及车厢的磨损。
[0028] 在所示实施形式中,子轨道4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连续的弯曲。不过,此种弯曲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也就是说,曲率半径在中间区域较大且朝向子轨道4的端部连续地或不连续地变小。同样可能的是,子轨道4在中间区域是直的,并且它朝向端部弯曲。此种弯曲是指起导致子轨道4根据本发明的升高的弯曲,这种弯曲补偿了驶过铰链时的下降。显然,可以与此弯曲无关地额外弯曲子轨道4,以便形成行驶轨道1的轨道曲线。
[0029] 在图3中放大地示出了铰链接头,在该处两个子轨道4在铰链5处相互连接,并通过承载缆索2的悬挂件3悬挂。在图5中以放大比例的剖视图示出的铰链5具有空心螺栓6,该空心螺栓6限定铰接轴线7。空心螺栓6连接两个铰链部件8和9,所述每个铰链部件分别与一个子轨道4相连。借助紧固螺栓10防止空心螺栓6移动,并借助扭转止动件11防止空心螺栓转动。铰链部件8和9容纳在圆柱形的端盖12、13内,所述端盖封闭在所示实施形式中构成子轨道4的圆柱形管。
[0030] 构成子轨道4的管的外圆周构成用于在图中未示出的车厢的滚动面,该车厢通过滚轮沿所述滚动面滚动。端盖12、13的外径与构成子轨道4的管的外径大小相等,因此铰链5能够无碰撞地驶过。
[0031] 两个铰链部件8、9在其上侧具有附件14、15,在所述附件上导向件16、17可枢转地支承在轴承18、19内。导向件16、17以对置端部通过铰链螺栓20、21支承在轨道支承座22上。轨道支承座22在所示实施形式中为每个导向件16、17分别具有三个孔23a、23b、23c以及24a、24b、24c,铰链螺栓20,21能够任选地插在所述孔内。通过适当选择孔可以改变导向件16、17所指向的角度,从而使力传递能够更好地适应有关的情形。
[0032] 如从图3和图6中最佳地可见,两个铰链部件8、9和它们的附件14、15在未加载状态下在铰接轴线7上方由楔形间隙25相互分隔开。该间隙25的楔形角β大约等于180°-α,在此角度下子轨道4的端部或者说其滚动面偏离延展位置。
[0033] 如果车厢驶过铰链5,那么缆索2在此区域内的下垂就增大,因此子轨道4在铰链5处的端部就下降,从而封闭楔形间隙25。铰链的位置在图4和图7中示出。在此位置中,子轨道4的通过铰链5连接的端部相互精确地平齐,使得车厢能够无碰撞地驶过铰链5。
[0034] 因为两个铰链部件8、9或其附件14、15在驶过时相互碰撞,所以有利的是缓冲这种碰撞,为此在本发明中在附件14、15内布置缓冲元件26。
[0035] 在所示实施形式中缓冲元件26由若干带有展宽的头部的销钉27组成,所述销钉容纳在附件15中的孔29内,并通过碟形弹簧30支撑在孔29的底部。所述头部28仅略微突伸出附件14、15的端面31、32,因此缓冲元件26仅在附件14、15快碰撞到一起前才起作用。
[0036] 铰链部件8、9也在铰接轴线7的下方由间隙35分隔开,该间隙也使得铰链5能够向上自由运动。这是有利的,因为在车厢沿行驶轨道1行驶时整个行驶轨道1可以以此种方式自由地上下摆动,而不使铰链5被由此机械地加载。
[0037] 在子轨道4的构成滚动面的管的上侧和下侧布置另外的轨道33、34,所述另外的轨道一方面提高了子轨道4的弯曲挠度,另一方面用作车厢的运动机构的导引件,以限制或防止车厢绕子轨道4的纵轴线的摇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