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透过高反射隔热

申请号 CN201611188231.5 申请日 2016-12-21 公开(公告)号 CN106853706A 公开(公告)日 2017-06-16
申请人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扬; 钱学君; 李刚; 甘治平; 杨勇; 姚婷婷; 金克武; 金良茂; 王东; 沈洪雪; 汤永康; 鲍田; 苏文静;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高透过高反射 隔热 膜,所述隔热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第一高折射率膜层、第一低折射率膜层、第二高折射率膜层、第二低折射率膜层、第三高折射率膜层、第三低折射率膜层、第四高折射率膜层、第四低折射率膜层、第五高折射率膜层与减反增透膜层;所有高折射率膜层的厚度为100~150nm,折射率为2.1~2.4;所有低折射率膜层的厚度为180~250nm,折射率为1.3~1.5nm;减反增透膜层厚度为150~500nm;采用九层高低折射率不同的膜层依次交错层叠形成红外反射层,提高了 近红外 反射率,再复合减反增透层构成隔热膜,提高整体膜层的透过率,所有膜层没有采用任何金属 镀 层,有效的解决了手机 信号 屏蔽现象。
权利要求

1.一种高透过高反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第一高折射率膜层、第一低折射率膜层、第二高折射率膜层、第二低折射率膜层、第三高折射率膜层、第三低折射率膜层、第四高折射率膜层、第四低折射率膜层、第五高折射率膜层与减反增透膜层;所述第一高折射率膜层、第二高折射率膜层、第三高折射率膜层、第四高折射率膜层与第五高折射率膜层的厚度为100~150nm,折射率为2.1~2.4;所述第一低折射率膜层、第二低折射率膜层、第三低折射率膜层与第四低折射率膜层的厚度为180~250nm,折射率为1.3~1.5nm;所述减反增透膜层厚度为150~50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透过高反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反增透膜层为单分散介孔空心薄膜,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的粒径为150nm,球壁厚为
3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透过高反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有高折射率膜层采用氧化膜、氧化钨膜或硫化锌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透过高反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有低折射率膜层采用氧化硅膜。

说明书全文

一种高透过高反射隔热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复合隔热膜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透过高反射隔热膜。

背景技术

[0002] 隔热窗膜是对太阳光中的红外光区具有选择性反射、吸收及有效阻隔的薄膜材料,主要用于粘贴在汽车玻璃窗和建筑物窗表面,起到隔热节能的效果。由于无污染、方便贴装、便于更换,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0003] 现在市场上虽已有多种隔热膜,但是很难兼顾较高的透光性和良好的隔热性能。《高透光高隔热的磁控溅射膜》(公开号CN 202623428U)公开的薄膜包括PET层、层与ATO层《;一种多层复合隔热膜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 103434208A)公开的薄膜包括氮化层、金属层、层和抗刮层。上述现有技术均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隔热膜,且包含金属镀层,制备成本高,金属层易发生氧化、凝集、扩散的现象,从而造成膜的隔热功能的下降,而且金属镀层也易产生手机信号屏蔽现象。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高可见光透过率与高红外反射率的多层光学复合隔热膜。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透过高反射隔热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第一高折射率膜层、第一低折射率膜层、第二高折射率膜层、第二低折射率膜层、第三高折射率膜层、第三低折射率膜层、第四高折射率膜层、第四低折射率膜层、第五高折射率膜层与减反增透膜层;所述第一高折射率膜层、第二高折射率膜层、第三高折射率膜层、第四高折射率膜层与第五高折射率膜层的厚度为100~150nm,折射率为2.1~2.4;所述第一低折射率膜层、第二低折射率膜层、第三低折射率膜层与第四低折射率膜层的厚度为180~250nm,折射率为1.3~1.5nm;所述减反增透膜层厚度为150~500nm。
[0006] 进一步的,所述减反增透膜层为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薄膜,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的粒径为150nm,球壁厚为30nm。
[0007] 进一步的,所有高折射率膜层采用氧化钛膜、氧化钨膜或硫化锌膜。
[0008] 进一步的,所有低折射率膜层采用氧化硅膜。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高低折射率不同的膜层依次交错层叠形成红外反射层,再复合减反增透层构成隔热膜,所有膜层没有采用任何金属镀层,有效的解决了手机信号屏蔽现象;九层介质构成的红外反射层有效地提高了近红外反射率,达到≥90%,利用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薄膜作为减反增透层提高整体膜层的可见光透过率,达到≥85%。附图说明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透过高反射隔热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第一高折射率膜层1、第一低折射率膜层2、第二高折射率膜层3、第二低折射率膜层4、第三高折射率膜层5、第三低折射率膜层6、第四高折射率膜层7、第四低折射率膜层8、第五高折射率膜层9与减反增透膜层10;所述第一高折射率膜层1、第二高折射率膜层3、第三高折射率膜层5、第四高折射率膜层7与第五高折射率膜层9的厚度为100nm,折射率为2.1~2.4;第一低折射率膜层2、第二低折射率膜层4、第三低折射率膜层6与第四低折射率膜层8的厚度为180nm,折射率为1.3~1.5nm;减反增透膜层厚度为150nm。所有高折射率膜层采用氧化钛膜、氧化钨膜或硫化锌膜;所有低折射率膜层采用氧化硅膜;减反增透膜层10优选为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薄膜,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的粒径为150nm,球壁厚为30nm,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薄膜可采用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分散于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的溶胶中,再利用浸渍提拉法或者旋涂法制得,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的质量浓度小于1%。
[0012] 经检测本隔热膜的可见光透过率为87%,近红外光反射率为91%。
[0013] 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透过高反射隔热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第一高折射率膜层1、第一低折射率膜层2、第二高折射率膜层3、第二低折射率膜层4、第三高折射率膜层5、第三低折射率膜层6、第四高折射率膜层7、第四低折射率膜层8、第五高折射率膜层9与减反增透膜层10;所述第一高折射率膜层1、第二高折射率膜层3、第三高折射率膜层5、第四高折射率膜层7与第五高折射率膜层9的厚度为120nm,折射率为2.1~2.4;第一低折射率膜层2、第二低折射率膜层4、第三低折射率膜层6与第四低折射率膜层8的厚度为200nm,折射率为1.3~1.5nm;减反增透膜层厚度为300nm。所有高折射率膜层采用氧化钛膜、氧化钨膜或硫化锌膜;所有低折射率膜层采用氧化硅膜;减反增透膜层10优选为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薄膜,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的粒径为150nm,球壁厚为30nm,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薄膜可采用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分散于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的溶胶中,再利用浸渍提拉法或者旋涂法制得,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的质量浓度小于1%。
[0014] 经检测本隔热膜的可见光透过率为86%,近红外光反射率为92%。
[0015] 实施例三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透过高反射隔热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第一高折射率膜层1、第一低折射率膜层2、第二高折射率膜层3、第二低折射率膜层4、第三高折射率膜层5、第三低折射率膜层6、第四高折射率膜层7、第四低折射率膜层8、第五高折射率膜层9与减反增透膜层10;所述第一高折射率膜层1、第二高折射率膜层3、第三高折射率膜层5、第四高折射率膜层7与第五高折射率膜层9的厚度为150nm,折射率为2.1~2.4;第一低折射率膜层2、第二低折射率膜层4、第三低折射率膜层6与第四低折射率膜层8的厚度为250nm,折射率为1.3~1.5nm;减反增透膜层厚度为500nm。所有高折射率膜层采用氧化钛膜、氧化钨膜或硫化锌膜;所有低折射率膜层采用氧化硅膜;减反增透膜层10优选为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薄膜,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的粒径为150nm,球壁厚为30nm,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薄膜可采用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分散于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的溶胶中,再利用浸渍提拉法或者旋涂法制得,单分散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球的质量浓度小于1%。
[0016] 经检测本隔热膜的可见光透过率为85%,近红外光反射率为93%。
[001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