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开启止机构

申请号 CN201611100428.9 申请日 2016-12-05 公开(公告)号 CN106522754A 公开(公告)日 2017-03-22
申请人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迟玉华; 刘洁浩; 李晓峰; 杨大芝; 蔡欣; 龚将伟;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车窗开启 锁 止机构,包括:车窗骨架,其中部为用于安装车窗玻璃的玻璃安装孔;开启装置,其设在车窗玻璃的背侧,包括连接板、开启把手以及把手罩;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在车窗玻璃上,另一端为垂直伸出车窗骨架的连接端;开启把手包括柄部和垂设在柄部一端的连接部,在柄部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分别向两侧 水 平延伸一 转轴 ;把手罩为U型结构且正对连接板设置,把手罩的底端固定在车窗骨架上,把手罩的侧边穿过避让孔后与开启把手交叉配合,把手罩内的顶部为一环形槽,把手罩的两侧为卡合部;开启把手通过转轴与卡合部转动相连,开启把手的连接部与连接板的连接端相连,所述连接部可在环形槽内转动。本装置实现了车窗玻璃开启的外部控制。
权利要求

1.一种车窗开启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窗骨架,所述车窗骨架的四周固定在车身上,车窗骨架的中部为用于安装车窗玻璃的玻璃安装孔;
车窗玻璃,其设在玻璃安装孔内;
玻璃安装板,其设在车窗玻璃的顶部,所述玻璃安装板的一端与车窗玻璃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窗骨架转动相连;
开启装置,其设在车窗玻璃的背侧,包括连接板、开启把手以及把手罩;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在车窗玻璃上,另一端为垂直伸出车窗骨架的连接端;所述开启把手包括柄部和垂设在柄部一端的连接部,所述柄部的中间开设有避让孔,在柄部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分别向两侧平延伸一转轴;所述把手罩为U型结构且正对连接板设置,所述把手罩的底端固定在车窗骨架上,所述把手罩的侧边穿过所述避让孔后与开启把手交叉配合,所述把手罩内的顶部为一环形槽,所述把手罩的两侧为用于固定所述转轴的卡合部;
开启把手通过转轴与卡合部转动相连,开启把手的连接部与连接板的连接端相连,所述连接部可在环形槽内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开启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把手罩包括上罩和下罩;下罩固定在连接板两侧的车窗骨架上,下罩的顶部开设有一第一半圆槽;上罩为U型结构,其端部固定在车窗骨架上,其朝向下罩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半圆槽,卡合部为第一半圆槽与第二半圆槽围成的圆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窗开启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轴的外端还与一卡合圆台相连,卡合圆台的轴径大于所述圆槽的轴径。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车窗开启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把手的连接部包括两侧的连接臂以及与连接臂端部相连的传动杆,所述连接端与传动杆相连,连接臂与所述柄部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窗开启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初始时,传动杆与车窗玻璃之间的距离与连接板的长度相等。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窗开启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板与传动杆可拆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窗开启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板的端部横向设有一向下开口的半圆槽,所述半圆槽卡合在所述传动杆上。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窗开启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车窗骨架的顶部两侧分别开设有一矩形孔;在车窗骨架背侧沿各矩形孔的顶部边沿分别设置一向车窗骨架背部开口的卡合槽;玻璃安装板横向的固定在车窗玻璃的顶部,玻璃安装板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一向车窗骨架方向弯折的钩状部,所述钩状部沿矩形孔伸出车窗骨架后其端部与卡合槽卡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窗开启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底部的固定架以及设在固定支架中部的一组支座,固定架与车窗玻璃固定连接,在支座和连接板的底部分别横向的开设一转接孔,通过一转接轴实现连接板与连接支架的转动相连。

说明书全文

车窗开启止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窗开启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窗开启锁止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车辆的普及,车辆数量的上升,对车辆车窗玻璃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应考虑其结构特征的前提下尽量确保其启闭方便。
[0003] 现有的车窗结构如图1所示,普遍采用铰链2a形式实现车窗玻璃3a与车身1a的连接固定,其中,铰链的一端与车身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床玻璃固定连接。车窗玻璃的启闭直接通过推拉车窗玻璃实现。
[0004] 现有采用铰链方式的车窗玻璃锁紧配合的方式,需要直接操作玻璃实现,影响车窗玻璃的使用效果,尤其其光洁度。另外,现有的铰链上也无限位措施,车窗玻璃转动时,容易转动过量,进而对车窗玻璃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窗开启锁止机构,以期从外部实现车窗玻璃的开启,避免影响车窗玻璃的正常使用。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窗开启锁止机构,包括:车窗骨架,所述车窗骨架的四周固定在车身上,车窗骨架的中部为用于安装车窗玻璃的玻璃安装孔;车窗玻璃,其设在玻璃安装孔内;玻璃安装板,其设在车窗玻璃的顶部,所述玻璃安装板的一端与车窗玻璃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窗骨架转动相连;开启装置,其设在车窗玻璃的背侧,包括连接板、开启把手以及把手罩;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在车窗玻璃上,另一端为垂直伸出车窗骨架的连接端;所述开启把手包括柄部和垂设在柄部一端的连接部,所述柄部的中间开设有避让孔,在柄部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分别向两侧平延伸一转轴;所述把手罩为U型结构且正对连接板设置,所述把手罩的底端固定在车窗骨架上,所述把手罩的侧边穿过所述避让孔后与开启把手交叉配合,所述把手罩内的顶部为一环形槽,所述把手罩的两侧为用于固定所述转轴的卡合部;开启把手通过转轴与卡合部转动相连,开启把手的连接部与连接板的连接端相连,所述连接部可在环形槽内转动。
[0007] 优选地,把手罩包括上罩和下罩;下罩固定在连接板两侧的车窗骨架上,下罩的顶部开设有一第一半圆槽;上罩为U型结构,其端部固定在车窗骨架上,其朝向下罩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半圆槽,卡合部为第一半圆槽与第二半圆槽围成的圆槽。
[0008] 优选地,在所述连接轴的外端还与一卡合圆台相连,卡合圆台的轴径大于所述圆槽的轴径。
[0009] 优选地,所述开启把手的连接部包括两侧的连接臂以及与连接臂端部相连的传动杆,所述连接端与传动杆相连,连接臂与所述柄部相连。
[0010] 优选地,初始时,传动杆与车窗玻璃之间的距离与连接板的长度相等。
[0011] 优选地,连接板与传动杆可拆卸连接。
[0012] 优选地,在所述连接板的端部横向设有一向下开口的半圆槽,所述半圆槽卡合在所述传动杆上。
[0013] 优选地,在车窗骨架的顶部两侧分别开设有一矩形孔;在车窗骨架背侧沿各矩形孔的顶部边沿分别设置一向车窗骨架背部开口的卡合槽;玻璃安装板横向的固定在车窗玻璃的顶部,玻璃安装板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一向车窗骨架方向弯折的钩状部,所述钩状部沿矩形孔伸出车窗骨架后其端部与卡合槽卡合。
[0014]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底部的固定架以及设在固定支架中部的一组支座,固定架与车窗玻璃固定连接,在支座和连接板的底部分别横向的开设一转接孔,通过一转接轴实现连接板与连接支架的转动相连。
[0015]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本方案中车窗玻璃的开启和闭合通过内部的开启把手配合安装在车床玻璃背部的连接板实现,开启把手转动从而实现车窗玻璃的启闭,不需要直接操作玻璃实现,且本装置结构简单可靠。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车窗玻璃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窗骨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窗骨架的背面结构是由图。
[0020] 图4为开启装置与车窗骨架的装配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实施例中车窗开启锁止机构的爆炸图。
[0022] 图6为上罩与连接板的装配图。
[0023] 图7为下罩在车窗骨架上的装配示意图。
[0024] 图8为开启把手与连接板的配合示意图。
[0025] 图9为开启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10为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1为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2为连接支架的侧视图。
[0029] 图13为连接支架与车窗骨架配合处的剖视图。
[0030] 现有技术图中:1a-车身 2a-铰链 3a-车窗玻璃
[0031] 本发明图中:1-车窗骨架 11-卡合槽 12-矩形孔 2-车窗玻璃 3-玻璃安装板 31-钩状部 4-连接板 5-开启把手 51-柄部 52-连接部 521-连接臂 522-传动杆 53-卡合圆台 6-把手罩 61-上罩 621-第一半圆槽 62-下罩 611-第二半圆槽 7-连接支架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33] 参见图2到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窗开启锁止机构,其用于控制车窗玻璃2的开启,包括车窗骨架1,车窗骨架1的四周固定在车身上,车窗骨架1的中部开设有用于安装车窗玻璃2的玻璃安装孔;
[0034] 车窗玻璃2,其设在玻璃安装孔内;
[0035] 玻璃安装板3,其设在车窗玻璃2的顶部,其中,玻璃安装板3的一端与车窗玻璃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窗玻璃车窗骨架转动相连;
[0036] 开启装置,其设在车窗玻璃2的背侧,包括连接板4、开启把手5以及把手罩6;
[0037] 连接板4的一端固定在车窗玻璃2上,另一端为垂直伸出车窗骨架1的连接端;
[0038] 结合图8和图9所示,开启把手5包括柄部51和垂设在柄部51一端的连接部52,柄部51的中间开设有避让孔;在柄部51与连接部52的连接处分别向两侧水平延伸一转轴;连接部52垂设的目的使得连接部52与转轴不同轴,柄部51转动时,其能带动连接部52转动,进而连接部52驱动连接板4转动。避让孔目的之一使得其能与把手罩6交叉配合(使开启把手5从把手罩6中穿过),目的之二为给予连接部52提供转动空间,使得其能沿把手罩6转动。
[0039] 把手罩6,其为U型结构且正对连接板4设置,把手罩6的侧边穿过开启把手5的避让孔后与开启把手5交叉配合,如图4所示,把手罩6的底端固定在车窗骨架1上,实现把手罩6对开启把手5的限位,使得开启把手5只能沿确定方向转动;把手罩6内的顶部为一环形槽,环形槽使得连接板可在其内转动,进而带动车窗玻璃2前后转动实现对车窗玻璃2开启闭合的控制,其中,把手罩6的两侧为用于固定转轴的卡合部;
[0040] 开启把手5通过转轴与卡合部转动相连,开启把手5的连接部52与连接板4的连接端相连,连接部52通过柄部51控制在环形槽内转动,连接板4带动车窗玻璃2绕车窗骨架1前后转动。进而实现车窗玻璃2的打开,闭合时,反向旋转柄部51,通过连接板4带动车窗玻璃2闭合。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车窗玻璃的开启和闭合通过内部的开启把手配合安装在车床玻璃背部的连接板实现,开启把手转动从而实现车窗玻璃的启闭,不需要直接操作玻璃实现,且本装置结构简单可靠。
[0041] 其中,本实施例中,把手罩具体包括上罩61和下罩62;结合图6和图7所示,下罩62固定在连接板4两侧的车窗骨架1上,下罩62的顶部开设有一第一半圆槽621;上罩61为U型结构,其端部固定在车窗骨架1上,其朝向下罩6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半圆槽611,卡合部由第一半圆槽621与第二半圆槽611围成的圆槽,通过圆槽实现开启把手5转轴的固定以及与开启把手5的转动连接。
[0042] 另外,为了确保开启把手与把手罩连接的可靠性,在开启把手5的连接轴的外端还与一卡合圆台53相连,结合图8和图9所示,卡合圆台53的轴径大于圆槽的轴径,以使得卡合圆台53能限制开启把手5的轴向移动。
[0043]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开启把手5的连接部52包括两侧的连接臂521以及与连接臂521端部相连的传动杆522,连接板4的连接端与传动杆522相连,连接臂521与开启把手5的柄部51相连,采用此种结构,使得与车窗玻璃2固接的连接板能从两连接臂521间穿出并与传动杆522相连,避免连接板4在转动过程中与开启把手5发生干涉。初始时,传动杆522与车窗玻璃2之间的距离与连接板4的长度相等。也即,连接臂521此时为向外伸出的最远距离,其是水平布置的。
[0044] 另外,结合图7和图8所示,连接板4与传动杆522也可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实现二者的连接固定,以使得车窗玻璃2拆卸时,能方便的从车窗骨架1中拆除。其中,在连接板4的端部横向设有一向下开口的半圆槽;半圆槽卡合在传动杆522上;通过此结构,即确保了开启把手5能带动连接板4转动,同时,在车窗玻璃拆卸时,将半圆槽从传动杆522中取下即可。
[0045] 本方案中,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车窗骨架1的顶部两侧分别开设有一矩形孔12;在车窗骨架1背侧沿各矩形孔12的顶部边沿分别设置一向车窗骨架背部开口的卡合槽11;
玻璃安装板3横向的固定在车窗玻璃2的顶部,如图11到13所示,玻璃安装板3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一向车窗骨架1方向弯折的钩状部31,钩状部31沿矩形孔12伸出车窗骨架1后,钩状部31的端部与卡合槽11卡合,实现玻璃安装板3与车窗骨架1的转动相连;其转动相连是通过钩状部31的特殊结构实现的,即钩状部的端部其到连接作用,其余部分能提供一定形变,由此使得其可相对于玻璃安装板前后转动。
[0046] 上述方案中的连接板4是通过连接支架7固定在车窗玻璃上的,如图10所示,其中,连接支架包括底部的固定架以及设在固定支架中部的一组支座,固定架与车窗玻璃2固定连接,在支座和连接板4的底部分别横向的开设一转接孔,通过转接轴实现连接板与连接支架的转动相连,也即实现了连接板与车窗玻璃的转动连接。
[0047] 开启时,向上扳动开启把手5,开启把手5带动连接板4转动,此时,传动杆522距车窗玻璃2的距离小于其最大距离,由于连接板4的两端是相对的,因此,连接板向外顶出车窗玻璃2,实现车窗玻璃2的开启。闭合时,反向操作开启把手5即可,直至车窗玻璃闭合。
[0048]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