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结构

申请号 CN201380072353.6 申请日 2013-03-27 公开(公告)号 CN105102222A 公开(公告)日 2015-11-25
申请人 艾索克莱玛S.P.A.; 发明人 阿尔贝托·贝尔托里尼;
摘要 本 发明 关于一种 窗户 结构(1),特别是关于用在火车、 汽车 、 直升机 、 飞行器 或房屋建筑上的窗户结构,其包含多层窗玻璃(9),层间设有电可变层装置(6)以及与电可变层装置(6)共同工作的控制装置(14),用于控制透过电可变层装置的光线 亮度 。
权利要求

1.一种窗户结构(1; 40; 60; 100; 1.1)特别使用在火车、车辆、汽车直升机飞行器或房屋建筑上,其特征在于,包含层合玻璃窗(9; 40.1; 40.2; 60.1; 60.2;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9.1),具有层合在其上的电可变层装置(6; 46; 56, 86;
96; 116; 126; 136; 146),以及控制装置(14; 14.1)与可变层装置(6; 46; 56, 86;
96; 116; 126; 136; 146)连通,控制可变层装置的阳光透过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14; 14.1)至少部分或全部位于窗玻璃(9; 40.1; 40.2; 60.1; 60.2;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9.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显示屏(12, 12.1)用于显示窗玻璃(9; 40.1; 40.2; 60.1; 60.2; 100.1; 100.2; 100.3;
100.4; 9.1)或可变层装置(6; 46; 56, 86; 96; 116; 126; 136; 146)透明度的当下调整或变化状态,和/或至少有一个旋钮可让人们或乘客控制窗玻璃(9; 40.1; 40.2;
60.1; 60.2;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9.1)或可变层装置(6; 46; 56,
86; 96; 116; 126; 136; 146)的透明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14)包括触摸系统或触摸板(48; 58)当作开关触摸屏(12)实现控制或显示功能,触摸板或触摸系统(48; 58)或触摸屏(12)位于车辆、房屋建筑或乘客车厢内侧可及之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摸板或触摸系统(48;
58)或触摸屏(12)装在窗玻璃(9; 40.1; 40.2; 60.1; 60.2;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9.1)表面或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14;
14.1)包括一个控制单元或控制界面(15; 15.1),与窗玻璃(9; 40.1; 40.2; 60.1;
60.2;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9.1)的触摸板或触摸系统(48; 58; 151)或触摸屏(12)、可变层装置(6; 46; 56, 86; 96; 116; 126; 136; 146)连通,并连到电源(17; 157)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单元(15; 155; 11;
121; 131; 141)装于窗玻璃(9; 40.1; 40.2; 60.1; 60.2;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9.1)表面或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线(13; 153)连通了触摸板或触摸系统(48; 58)或触摸屏(12)与控制单元(15; 155),其中所述的第一电线(13; 153)位于窗玻璃(9; 40.1; 40.2; 60.1; 60.2;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9.1)表面或内部,和/或第二电线(16; 156)连通控制单元(15; 155)与可变层装置(6; 46; 56, 86; 96; 116; 126; 136; 146),其中所述的第二电线(16; 156)位于窗玻璃(9; 40.1; 40.2; 60.1; 60.2;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9.1)表面或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窗玻璃(9)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电线(13, 16)的电路层(11)。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层合窗玻璃(9)包括平板(2, 8)采用玻璃或诸如聚酸酯、PMMA或硬质聚酯的塑料制成,采用诸如聚乙烯醇缩丁、聚氨酯或EVA箔的胶粘膜制成的中间层(3, 5, 7),所述的电可变层装置(6)包括至少一层第一电极层(6.1),一层第二电极层(6.3),以及电可变层(6.2)位于第一及第二电极层之间,其中所述的第一控制电极层(6.1)根据各个遮蔽区域(20, 21, 22, 23,
24, 25; 41; 65; 101)分成多个电极区域(30, 31, 32, 33, 34, 35),这些区域可分别由控制装置(14)电子控制,第二电极层(6.3)是与电源常连通的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区域(30, 31, 32,
33, 34, 35)和对应的遮蔽区域(20, 21, 22, 23, 24, 25; 41; 65; 101)为竖直方向或平方向分布的长条状。
12.根据权利要求4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摸板或触摸系统(151)包括压印结构或压印电路。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14)的控制单元(131)安装在窗玻璃(100.3)上平板(134, 137)之间的自由空间(131.1)中。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窗玻璃(100.1;
100.2; 100.3; 100.4)像中空窗户一样包括中空间隙或中空空间(119; 129; 139; 149),其由两玻璃或塑料制成的平行平板(112 , 117 , 124 , 127 ; 134 , 137 ; 144 ,
147)围成,还有在平板之间以框架形式周向延伸的中空垫框(118; 128, 138; 148)。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变层装置(56; 136)与触摸板、触摸系统或触摸屏(58; 140)在同一个平面内。

说明书全文

窗户结构

[0001]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窗户结构,特别是用于汽车、火车、轮船上的窗户,当然也可是用在房屋建筑上的窗户。
[0002] 通常,例如,在火车的乘客车厢内,窗户会配有窗帘或卷帘或其它类似的东西,用于遮蔽车厢以保护车厢内的乘客不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这些已知的窗帘都直接用手拉拽,或通过电机控制,因此这些窗帘都需要频繁的维护和修理。
[0003] 所以,本发明中的对象可提供一种窗户结构,可避免窗帘频繁的维护和修理。
[0004] 本内容可通过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窗户结构实现。因此,窗户结构或本发明的窗户,其可用于火车、汽车或轮船,也可用于房屋建筑上,包括一个多层窗户玻璃,设有电可变层装置,以及与电可变层装置共同工作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透过电可变层装置的可见光和阳光亮度,也是控制整个窗户的透光量。由于其没有使用机械或电子驱动以及目前工艺平下的窗帘,本发明的窗户结构可靠度高。
[0005] 通常,本发明的窗户结构可以将整个窗户或窗户的一部分遮蔽。更进一步,本发明窗户的遮蔽区域可以通过选择窗户的区域或部分来进行控制。
[0006] 该窗户结构也可将遮蔽状态设计成常规模式,也即,该窗户通常处于遮蔽状态,可通过控制装置将整个窗户或所选部分窗户可控区域转换成透明状态。或者,该窗户结构也可将透明状态设计成常规模式,也即,该窗户通常处于透明状态,可通过控制装置将整个窗户或所选部分窗户可控区域转换成遮蔽状态。
[0007] 该窗户结构可设计成能通过一个可变调光或调整装置,进行无级或阶梯式来高效控制整个窗户或部分所选窗户区域的黑暗或透明程度。
[0008]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或控制电机可布置在窗玻璃上或窗玻璃内,从而形成窗玻璃和控制器的集成部件。所以,本发明的窗户有紧凑的结构从而节省乘客车厢空间。进而,因为本发明的窗户是一个集成部件,所以这种设备可通过用本发明的新窗户替换旧窗户的方法来实现为汽车或火车升级窗户的目的。
[0009] 控制装置可包括一个显示器,用于显示可调玻璃层装置或可调薄膜当前的透明或黑暗程度。
[001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控制装置包括一个转换钮或转换系统,可让人或乘客操作以控制窗玻璃或电可变层装置的透明或黑暗程度。
[0011] 一种触摸系统,类似触摸屏、触摸面板或触摸平板可用于实现控制箱的转换功能和/或者显示功能,为拉上窗帘或遮蔽光源提供一个便利的手段,及将玻璃窗完全透过自然光调整到基本不透光的多种可能性。优选实施例是,触摸系统、触摸屏或触摸面板设计在车厢或乘客车厢内,方便乘客接触到,尤其便于想要操控调整窗户透明度人们的手或手指接触。
[0012] 窗户透明状态或黑暗状态的显示功能可通过安装LCD装置、LED装置、一组显示灯或上文提及的触摸屏来实现。
[0013] 较佳的,触摸屏可设计在面向车辆、火车或房屋建筑内部一侧的窗玻璃上,同样是为了让乘客操控容易。由于同样的原因,可将触摸屏的触摸敏感区域设计在内侧窗玻璃上。
[0014] 所述控制装置可包含一个控制单元或控制界面,与触摸系统或触摸屏、窗玻璃的可变层装置或电控变色薄膜,以及电机或电压输送系统共同作用,从而实现对本发明窗户的电子控制。
[0015] 电源可为本发明的窗户结构控制装置提供电能和电压。所以,电源结构可提供直流和/或者交流电压,用来驱动本发明窗户的触摸系统、控制单元以及可变层装置。通常,电源可以是汽车电池12V、货车电池28V、火车车厢24V以及直升机飞行器28V直流电压,或者是电网110V或220V可变电压,或者之间其它电压值。
[0016] 较佳的,控制单元设计在窗户玻璃上或窗户玻璃间,从而获得本发明窗户紧凑的集成结构。
[0017] 通电连接触控系统或触摸屏与控制单元之间的第一线路可设计在本发明窗户结构的窗玻璃上或窗玻璃内,从而进一步提高窗户的集成度。窗户结构包含一条第二线路,通电连接控制单元以及可变层装置,其也可设计在窗玻璃上或窗玻璃内,从而提高本发明窗户的集成度。
[0018] 较佳的,控制单元仅包括一个可从外部观察到的连接头,用于连通电源或电源线。
[0019]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窗玻璃包含一个电线层,其由第一或第二电线或电子线路以及导体形成,从而获得部件之间更高的紧凑性及更可靠的连接性。触控系统或触摸屏的电线和极板也可设计在该电线层中,从而实现窗户的大规模生产。
[0020] 在一个优选结构中,该多层窗户包括用玻璃或塑料——比如聚酸酯制成的窗玻璃,层间的粘胶薄膜层——特别是聚乙烯醇缩丁或聚酯薄膜,电可变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电极层与控制装置的控制单元连接,并可在层压过程中承受高机械
[0021] 第一电极或控制电极可被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电极区或电极,其可独立进行电控,其中第二电极层是与电源相连的常通电极。这种结构可实现根据乘客的意愿,对窗户所选区域进行黑暗或透明度的调整。优选实施方案是,第一电极层的区域或分块可设计成平行条带状。
[0022] 电极区分块以及窗户相应的遮蔽区域或分块可设计成垂直或水平分布的形式,以实现不同的应用要求。遮蔽或透明区域垂直带或水平带的宽度可以是均分的,也可以是变化的。
[0023] 触控系统、触摸板或触摸屏可包含压印结构或压印电路以实现批量生产。压印结构可通过比如质涂料或石墨涂料印制的方法实现。
[0024] 本发明的窗户结构中窗玻璃之间可设有空气间隔或隔离空间,就像中空窗户一样,玻璃或塑料制成的两块平行窗玻璃之间有垫片或隔离边缘在周向上延伸,在两块窗玻璃之间形成一个框架,从而让该窗户结构实现层间隔离,这样可在多个场合使用,比如,在火车内,隔绝外侧的高温是非常重要的。
[0025] 可变层装置或薄膜以及触控板或触摸屏可设计在同一个窗玻璃内,以节省空间。
[0026] 控制装置的控制单元可安装在窗玻璃层之间的自由空间内,以保护单元不被恶劣天气影响。
[0027] 本发明的其它优选实施例将在相关权利要求中申明。本发明的其它特点、优选实施例及优势将通过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结合所示参考图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其包括一个触摸屏以及多个可实现独立遮蔽区域的电极区;
图2是根据图1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多层结构的剖面视图;
图3是根据图2所示本发明的优选窗户结构的局部爆炸透视图;
以及,
图4 为上文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中使用的控制装置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窗户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上使用的多层集成窗玻璃的部分区域沿着辅助线AA方向的剖面爆炸图;
图7是图5中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上使用的另一种多层集成窗玻璃的部分区域沿着辅助线AA方向的剖面爆炸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用于汽车上窗户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上使用的多层集成窗玻璃的部分区域剖面爆炸图;
图10是图8中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上使用的另一种多层集成窗玻璃的部分区域剖面爆炸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使用在中空板上的另一种窗户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上使用的第一种多层集成窗玻璃的部分区域沿着辅助线AA方向的剖面爆炸图;
图13是图11中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上使用的第二种多层集成窗玻璃的部分区域沿着辅助线AA方向的剖面爆炸图;
图14是图11中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上使用的第三种多层集成窗玻璃的部分区域沿着辅助线AA方向的剖面爆炸图;
图15是图11中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上使用的第四种多层集成窗玻璃的部分区域沿着辅助线AA方向的剖面爆炸图;
图16是本发明一种窗户结构的局部爆炸透视图,使用了压印结构或压印电路作为触摸板或触摸屏;
以及,图17是图11中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上使用的第五种多层集成窗玻璃的部分区域沿着辅助线AA方向的剖面爆炸图。
[0028] 图1、2和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窗户结构1。窗户结构1有着矩形窗户常见的形状,其可优先使用在火车上,当然也可用在汽车、轮船、直升机或飞行器,甚至是房屋建筑上。其通过多层板集成压合而成。
[0029] 图2所示为窗户结构1局部剖面爆炸视图。该窗户结构包括一个多层集成窗玻璃9,其包含一个玻璃或类似塑料制成的内板2,比如聚碳酸酯(=PC),内板2是直接面向火车或乘客车厢内侧的,中间层3粘接连接,采用诸如聚乙烯醇缩丁醛酯(= PVB)或者PVB箔、聚氨酯(= PU)箔或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 EVA)箔制成,一个触摸屏、触摸系统或触摸板12上的触摸屏电极层10,一个有数根电线、导体和/或连接器的电路层11,其中触摸屏电极层10和电路层11可集成到同一层上。多层集成窗玻璃9还包含有着内侧电极层6.1、电可变层6.2以及外侧电极层6.3的电可变层装置6或者可变薄膜,还有一层采用PVB、PU或EVA制成的粘接中间层7,以及采用玻璃或塑料诸如PC、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或硬质聚氨酯制成的外板8,其面向使用该窗户结构1的火车或汽车的外侧。
[0030] 电可变层6.2包括丙烯酸树脂或环类树脂,其中的液滴包含了液晶或双极粒子,可适用于吸收或耗散传来的光线。如果在电极层6.1和6.3上施加一个电压,液滴或粒子有序排列使得电可变层6.2变得透明或改变透明程度,从而使外部的光线可透过窗户。如果撤去施加在液滴或粒子上的电压,它们再次回到最初正常的随机状态,使得光线被电可变层6.1上的液滴或粒子吸收或者被反射,从而恢复到黑暗状态。所以,电可变层6.1在没有施加电压时常规状态是黑暗状态。在电极层6.1和6.3上施加的电压越高,随着电压的增加,有更多的液滴或粒子有序排列,透过的光线就更多。因此,通过改变电压水平能调整透光程度。比如专利DE 102008030441B3中详细描述了电可变层装置6,可用于本发明中。电极层6.1和6.3可用ITO(铟氧化物)制作。
[0031] 另外,窗户结构1包含控制装置14,与窗玻璃9的可变层装置6相连,控制可变层装置6的透光度。
[0032] 控制装置14包括触摸屏12作为触摸系统,通过触碰触摸屏12的表面来实现控制和调整可变层装置6的透明程度,也即对整个窗户进行调节,同时还设有显示功能,来显示当前可变层装置6调节或变换的透明状态。触摸屏12可以是电阻式或电容式的。
[0033] 触摸屏12上设置了亮度条12.1,可显示窗户的透明度、黑暗度或对窗户结构1外板8上日光照射的遮蔽程度。触摸屏12可插入内板2上的开口2.1或凹槽内,其包含触摸屏电极层10或对机械触摸敏感的平板,或者触摸敏感区12.2可设置在火车内或汽车内乘客方便接触的地方。
[0034] 此外,控制装置14包括一个控制单元或控制交互界面15,其可作为控制箱与触摸屏12相连,连接到触摸屏电极层10上、到窗玻璃9上可变层装置6上、且到提供所需电压和电能的电源17上。更确切地,控制装置14上有第一电线13连通触摸屏电极层或触摸板10与控制单元15,以及第二电线16连通控制单元15与可变层装置6上的第一控制电极层
6.1。
[0035] 电可变层装置6上的控制电极层6.1包括6个独立的可控电极区域30、31、32、33、34和35,对应电可变层装置6的电可变层6.2上的6块独立可控遮蔽区域或分块20、21、
22、23、24和25。遮蔽区域20至25如图1所示,这些区域面积基本相等,呈现细长条状,如图1中辅助线所示沿水平方向平行分布。
[0036] 图4所示为控制单元15的电路图,其包含一个微处器理、微控制器甚至是微型计算机38,通过软件进行支持并控制,6个转换接口电路有着相同的结构,每个都包含一个开关和/或者电压调光器,比如通过微处理器38,电路中设有电晶体37和电阻器36,可独立并选择性地控制可变层装置6的控制电极层6.1上对应电极区域30至35。此外,用来控制可变区域的电晶体37也可以是继电器或固态继电器。
[0037] 比如,如果一个乘客希望将窗玻璃9上遮蔽区域20变得透明或提高透明度,他就会触碰位于内板2上的触摸屏12。在控制装置14中的控制单元15内,微处理器38通过触摸屏的电极板10及第一电线13从触摸屏12上探测到这个行为,并控制对应的电晶体37连通。然后电流通过这个电晶体37,对应的电阻器36开始起作用,通过第二电线16,对应于遮蔽区域20的电极区域30上电压逐渐升高。对应电极区30上如果施加了较高的电压,电可变层6.2把在对应遮蔽区域20范围内的透光程度从0%左右调整到相对较高的透明水平,比如,调整到约为60%透光度,意味着阳光可穿过位于遮蔽区域20内的电可变层6.2,窗户结构1上遮蔽区域20内实现了相应较高的透光程度。
[0038] 例如,如果乘客希望整个窗户都变亮,他可以触碰触摸屏12,控制所有的电极区域30至35,窗户结构1的窗玻璃9上对应的遮蔽区域20至25将同时从常规遮蔽状态调整到完全透明状态或某个选择的透明程度。
[0039] 如果乘客希望选择遮蔽区域21和24变成窗户结构1上透明的区域,他只需要在触摸屏12上进行相应操作即可。
[0040] 图5、6和7所示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窗户结构40。窗户结构40的形状与常规的矩形窗户相同,优选可被使用在火车上,也可使用在汽车甚至是房屋建筑上。其通过多层板集成压合而成。窗户结构或窗户平板40可以是独立多层结构,或也可以是一个中空玻璃元件的一部分。
[0041] 图6是图5中所示窗户结构40上使用的多层集成窗玻璃40.1的部分区域沿着辅助线AA方向的剖面爆炸图。
[0042] 窗玻璃40.1包括一块玻璃或类似塑料制成的内侧透明板42,比如聚碳酸酯(=PC),EVA或硬质聚氨酯,内板42是直接面向火车或乘客车厢内侧200的,第一透明中间层43粘接连接,采用诸如聚乙烯醇缩丁醛酯(= PVB)或者PVB箔、聚氨酯(= PU)箔或EVA箔制成,一个触摸板或电容类触摸屏48作为触摸系统,PVB、PU或EVA制成的第二粘接透明中间层44,其中触摸板48位于中间层43及44之间,电可变层装置46包括位于电极层之间针对多个独立遮蔽区域41的电可变薄膜,PVB、PU或EVA制成的第三粘接透明中间层45,其中电可变层装置46设置在中间层44与45之间,一块玻璃或类似塑料制成的外板47,比如PC、PMMA或硬质聚氨酯,与中间层45相连,直接面向使用窗户结构40的火车或汽车外侧300。
[0043] 进一步,该窗户结构40包含了与图3所示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4相同或相似的控制装置,与可变层装置46相连,针对窗户结构40上的遮蔽区域41,控制可变层装置46的阳光透过程度,这些区域如图5辅助线所示为水平分布。
[0044] 图7是图5中所示窗户结构40上使用的另一种多层集成窗玻璃40.2的部分区域沿着辅助线AA方向的剖面爆炸图。
[0045] 多层窗玻璃40.2同样由几个相互平行分布的层结构形成,其包括一块玻璃或类似塑料制成的内侧透明板52,比如聚碳酸酯(=PC),PMMA或硬质聚氨酯,内板52是直接面向火车或乘客车厢内侧200的,第一透明中间层53粘接连接,采用诸如聚乙烯醇缩丁醛酯(= PVB)或者PVB箔、PU箔或EVA箔制成,一个触摸板或电容类触摸屏58,PVB、PU或EVA制成的第二粘接透明中间层54,PVB制成的第三粘接透明中间层55,电可变层装置56包括设有对应电极层针对多个独立遮蔽区域41的电可变薄膜,遮蔽区域呈现水平平行条状分布,一块玻璃或类似塑料制成的外板57,比如PC或硬质聚氨酯,与第三中间层55相连,直接面向使用窗户结构40的火车或汽车外侧300。
[0046] 第二中间层54、触摸板58以及电可变层装置56设成在同一平面内,位于中间层53和55之间。触摸板58的三个侧面被电可变层装置56包围,底部则与第三中间层54相连。
[0047] 进一步,该窗户结构40包含了与图3所示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4相同或相似的控制装置,与可变层装置46相连通,针对窗户结构40上的遮蔽区域41,控制可变层装置46的阳光透过程度,这些区域如图5辅助线所示为水平分布。
[0048] 图8、9和10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汽车上的窗户结构60。如图8所示,窗户结构60包括了一辆车右侧完整的一组窗户,遮住窗户包括可移动的前窗户
61,可移动后门窗户62以及固定的边窗63。在图8中,汽车右侧车身上的腰线64通过辅助线表示。每块窗户61、62及63是多层集成结构,包括数个垂直的遮蔽区域或遮蔽分块65,呈现基本相等宽度的平行条状分布。
[0049] 前门窗户61分成了可见的前侧部分66和后侧部分67,以及基本位于车身要先64下方的车门窗户区域68,因此这部分是不可见的。前门窗户61只有后侧部分67上有数个遮蔽区域65,而前门窗户61的前侧部分以及下方部分68上没有遮蔽区域。如图8所示,前门窗户61的遮蔽区域65呈现垂直方向分布,并相互平行。
[0050] 前门窗户61也包含一个触摸屏或触摸板69,用于让车内的乘客控制前门窗户61上遮蔽区域65的功能,相应的电控制装置70与前门窗户61内触摸屏69、供电的电源以及电可变层装置或可变薄膜86连通。控制装置或控制箱70安装在前门窗户61的下方部分70上。
[0051] 后门窗户62分成了上方部分74,其基本位于车身腰线64上方并且可见,以及下方部分68在后门内部基本位于车身腰线64下方,所以不可见。后门窗户62只在上方区域74上有数个遮蔽区域65,而下方区域75则没有遮蔽区域。如图8所示,后门窗户62的遮蔽区域65也呈现垂直方向分布,并相互平行。
[0052] 后门窗户62也包含一个触摸屏71或触摸板,用于让车内的乘客控制遮蔽区域65透明或遮蔽的功能,相应的电控制装置72与后门窗户62以及边窗63内触摸屏71、供电的电源以及电可变层装置或可变薄膜86或96连通。控制装置或控制箱72安装在后门窗户62的下方部分73上。
[0053] 边窗63上也有数个遮蔽区域65,同样垂直分布相互平行,有着相同的宽度,如图8辅助线所示垂直延伸到整个窗户范围。边窗63上的遮蔽区域65通过后门车窗62上触摸屏71的装置进行控制。
[0054] 图9是窗户结构60上多层集成窗玻璃60.1的部分区域剖面爆炸图,截面通过前门窗户61的触摸屏69或后门窗户62的触摸屏71.窗玻璃60.1包括一块玻璃或类似塑料制成的内侧透明板82,比如聚碳酸酯(=PC),PMMA或硬质聚氨酯,内板82是直接面向汽车或乘客车厢内侧200的,第一透明中间层83粘接连接,采用诸如聚乙烯醇缩丁醛酯(= PVB)或者PVB箔、PU箔或EVA箔制成,一个触摸屏或电容类触摸板69或71,PVB、PU或EVA制成的第二粘接透明中间层84,其中触摸板69或
71位于中间层83相应的开口81内,意味着触摸屏69或71在同一平面内被中间层83包围,电可变层装置86包括位于电极层之间针对多个独立可控遮蔽区域65的电可变薄膜,PVB、PU或EVA制成的第三粘接透明中间层85,其中电可变层装置86设置在中间层84与85之间,一块玻璃或类似塑料制成的外板87,比如PC、PMMA或硬质聚氨酯,与中间层85相连,直接面向使用窗户结构60的汽车外侧300。
[0055] 图10是另一种窗户结构60上多层集成窗玻璃60.2的部分区域剖面爆炸图,截面通过后门窗户61的触摸屏69或后门窗户62的触摸屏71.窗玻璃60.2包括一块玻璃或类似塑料制成的内侧透明板92,比如聚碳酸酯(=PC),PMMA或硬质聚氨酯,内板92是直接面向汽车或乘客车厢内侧200的,第一透明中间层93粘接连接,采用诸如聚乙烯醇缩丁醛酯(= PVB)或者PVB箔、PU箔或EVA箔制成,一个触摸屏或电容类触摸板69或71,其中触摸屏69或71位于中间层93相应的开口91内,意味着触摸屏69或71在同一平面内被中间层93包围,电可变层装置96包括位于电极层之间针对多个独立可控遮蔽区域65的电可变薄膜,PVB、PU或EVA制成的第二粘接透明中间层95,其中电可变层装置96设置在中间层93与95之间,一块玻璃或类似塑料制成的外板97,比如PC、PMMA或硬质聚氨酯,与中间层95相连,直接面向使用窗户结构60的汽车外侧300。
[0056] 图11、12、13、14、15及17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窗户结构100。窗户结构100的形状与常见的矩形窗户一致,并且是中空玻璃,可优先用于火车上,当然也可用于车辆、轮船、直升机或飞行器,甚至在房屋建筑上。它是由数层平板集成层合而成的。
[0057] 图12是图11中所示中空窗户结构100上使用的一种多层集成窗玻璃100.1的部分区域沿着辅助线AA方向的剖面爆炸图。
[0058] 窗玻璃100.1包括一块玻璃或类似塑料制成的内侧透明板112,比如聚碳酸酯(=PC),PMMA或硬质聚氨酯,内板112是直接面向火车或乘客车厢内侧200的,第一透明中间层或薄膜113粘接连接,采用诸如聚乙烯醇缩丁醛酯(= PVB)或者PVB箔、PU箔或EVA箔制成,一个电容类触摸板或触摸屏120,PVB、PU或EVA制成的第二粘接透明中间层115,电可变层装置116包括位于电极层之间针对多个独立可控遮蔽区域101的电可变薄膜,一个透明的保护层114,其中电可变层装置116位于中间层113和115之间,一块玻璃或类似塑料制成的外板117,比如PC或硬质聚氨酯,直接面向使用窗户结构100的火车或汽车外侧300。
[0059] 进一步,该窗户结构100包含了与图3所示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4结构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控制装置或对应控制箱111,与可变层装置116相连通,针对窗户结构100上的遮蔽区域101,控制阳光透过程度,这些区域如图11辅助线所示为水平分布。
[0060] 作为中空窗户的窗玻璃100.1有周向中空垫框118,是位于内板112与外板117之间的内部框架,包围形成了中空间隙或中空空气层119。中间层113和115、电可变层装置116以及保护层114设置于中空间隙119内,而控制装置111、触摸板或触摸屏120则设置于内外板112与117之间的中空间隙119及垫框118外,位于中空垫框118下方,窗玻璃100.1的下边缘上。
[0061] 图13是图11中所示中空窗户结构100上使用的一种多层集成窗玻璃100.2的部分区域沿着辅助线AA方向的剖面爆炸图。
[0062] 窗玻璃100.2包括一块玻璃或类似塑料制成的内侧透明板122,比如聚碳酸酯(=PC),PMMA或硬质聚氨酯,内板122是直接面向火车或乘客车厢内侧200的,第一透明中间层或薄膜123粘接连接,采用诸如聚乙烯醇缩丁醛酯(= PVB)或者PVB箔、PU箔或EVA箔制成,一个电容类触摸板或触摸屏130,PVB制成的第二粘接透明中间层125,一个电可变层装置126包括位于电极层之间针对多个独立可控遮蔽区域101的电可变薄膜,一块中间透明板124采用玻璃或诸如聚碳酸酯(=PC),PMMA或硬质聚氨酯的塑料制成,中间板124与中间层125粘接相连,其中电可变层装置126位于中间层123与125之间,一块玻璃或类似塑料制成的外板127,比如PC、PMMA或硬质聚氨酯,直接面向使用窗户结构100的火车或汽车外侧300。
[0063] 进一步,该窗户结构100包含了与图3所示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4结构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控制装置或对应控制箱121,与可变层装置126相连通,并连接触摸板或触摸屏130以及电源157,针对窗户结构100上的遮蔽区域101,控制阳光透过程度,这些区域如图
11辅助线所示为水平分布。
[0064] 作为中空窗户的窗玻璃100.2有周向中空垫框128,是位于内板122与外板127之间的内部框架。中间板124与外板127平行,但在竖直方向上比外板127稍短,中空垫框128包围形成了中空间隙或中空空气层129。内板122则与中空框架128齐平。位于其中的中间层123和125、电可变层装置126则与中间板124齐平,它们是位于内板和中间板之间的层合结构。内外板122和127在窗玻璃100.2的上边缘保持齐平。
[0065] 控制装置121、触摸板或触摸屏130则设置于中空间隙129及垫框128外,中空垫框128下方窗玻璃100.2的下边缘上,并固定在外板127的内侧。
[0066] 图14是图11中所示中空窗户结构100上使用的一种多层集成窗玻璃100.3的部分区域沿着辅助线AA方向的剖面爆炸图。
[0067] 窗玻璃100.3包括一块玻璃或类似塑料制成的内侧透明板132,比如聚碳酸酯(=PC)或硬质聚氨酯,内板132是直接面向火车或乘客车厢内侧200的,第一透明中间层或薄膜133粘接连接,采用诸如聚乙烯醇缩丁醛酯(= PVB)或者PVB箔、PU箔或EVA箔制成,一个电容类触摸板或触摸屏140,PVB、PU或EVA制成的第二粘接透明中间层135,一个电可变层装置136包括位于电极层之间针对多个独立可控遮蔽区域101的电可变薄膜,一块中间透明板134采用玻璃或诸如聚碳酸酯(=PC),PMMA或硬质聚氨酯的塑料制成,中间板134与中间层135粘接相连,其中电可变层装置136、触摸板或触摸屏140,还有PVB、PU或EVA制成的中间层133.1位于中间层133与135之间的同一平面内,其中触摸板140包裹在另一个中间层133.1上的一个开口内,以及一块玻璃或类似塑料制成的外板137和中间透明板134,比如PC、PMMA或硬质聚氨酯。外板137直接面向使用窗户结构100的火车或汽车外侧300。平板132、134和137是齐平的,拥有相同的形状并且相互平行。
[0068] 进一步,该窗户结构100包含了与图3所示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4结构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控制装置或对应控制箱131,与可变层装置136相连通,并连接触摸板或触摸屏140以及电源,针对窗户结构100上的遮蔽区域101,控制阳光透过程度,这些区域如图11辅助线所示为水平分布。
[0069] 作为中空窗户的窗玻璃100.3有周向中空垫框138,是位于中间板134与外板137之间的内部框架。中间板134、外板137及中空垫框138包围形成了中空间隙或中空空气层139。可变层装置或箔膜136与中空垫框138齐平。
[0070] 控制装置131及触摸板或触摸屏140设置在中空空气间隙139及中空垫框138外,位于中空垫框138下侧的窗玻璃100.3下边缘,在中间板134及外板137之间的自由空间131.1内,并安装于外板137和/或者中间板134上。触摸板140安装在控制箱形式的控制装置131上。
[0071] 图15是图11中所示中空窗户结构100上使用的另一种多层集成窗玻璃100.4的部分区域沿着辅助线AA方向的剖面爆炸图。
[0072] 窗玻璃100.4包括一块玻璃或类似塑料制成的内侧透明板142,比如聚碳酸酯(=PC)、PMMA或硬质聚氨酯,内板142是直接面向火车或乘客车厢内侧200的,第一透明中间层或薄膜143粘接连接,采用诸如聚乙烯醇缩丁醛酯(= PVB)或者PVB箔、PU箔或EVA箔制成,一个电容类触摸板或触摸屏150,PVB、PU或EVA制成的第二粘接透明中间层145,一个电可变层装置146包括位于电极层之间针对多个独立可控遮蔽区域101的电可变薄膜,一块中间透明板144采用玻璃或诸如聚碳酸酯(=PC)或硬质聚氨酯的塑料制成,中间板144与中间层145粘接相连,其中电可变层装置146位于中间层143与145之间,以及一块外透明板147直接面向使用窗户结构100的火车或汽车外侧300。平板142、144和147是齐平的,拥有相同的形状并且相互平行。
[0073] 进一步,该窗户结构100包含了与图3所示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4结构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控制装置或对应控制箱141,与可变层装置146相连通,并连接触摸板或触摸屏150以及电源,针对窗户结构100上的遮蔽区域101,控制阳光透过程度,这些区域如图11辅助线所示为水平分布。
[0074] 作为中空窗户的窗玻璃100.4有周向中空垫框148,是位于中间板144与外板147之间的内部框架。中间板144、外板147及中空垫框148包围形成了中空间隙或中空空气层149。可变层装置或箔膜146与中空垫框148齐平。
[0075] 控制装置141及触摸板或触摸屏150设置在中空空气间隙149及中空垫框148外,位于中空垫框14 8下侧的窗玻璃100.4下边缘,在中间板144及外板147之间。触摸板或触摸屏150安装在中间板144及控制装置或控制箱141之间。
[0076] 图16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另一个窗户结构1.1的局部爆炸视图。窗户结构1.1形状与常规的矩形窗户相同,可优选使用在火车上,也可用于汽车甚至房屋建筑上。其形式采用多个分层集成而成。
[0077] 窗户结构1.1包括多层集成窗玻璃9.1,包括一块玻璃或类似塑料制成的内侧透明板152,比如聚碳酸酯(=PC)、PMMA或硬质聚氨酯,内板是直接面向火车或乘客车厢内侧的,中间层或薄膜154粘接连接,采用诸如聚乙烯醇缩丁醛酯(= PVB)或者PVB箔、PU箔或EVA箔制成,触摸结构151作为触摸系统或触摸板,电可变层装置或可变薄膜158有数个电触159,每个与遮蔽区域101中的一块相连通。
[0078] 进一步,窗户结构1.1包括了控制装置或控制箱155,与窗玻璃9.1的可变层装置158连通,控制可变层装置158的阳光透明程度。
[0079] 控制装置155包括触摸结构151,用于通过触摸结构151表面实现转换功能,对不同的可变遮蔽区域101控制和调整可变层装置158的透明度,因此也可实现对整个窗户的调整。触摸结构151是压印电路,通过压印技术在内板152表面、粘接中间层154表面上制成,通常是在玻璃、或PVB、PC、硬质聚氨酯等塑料或者丙烯酸玻璃制成的表面上印制。压印结构可包含一个或多个环线、条状线、螺旋线、盘绕线圈、电容、电阻或接触板。压印结构可采用金属胶印制在表面上的方法实现。触摸结构151可当作图1、6、7、9、10、12、13、14、15及17所示每个实施例中的触摸板或触摸屏使用。
[0080] 进一步,控制装置14.1包含控制单元或界面155,与触摸结构151连通,进而连通窗玻璃9.1上的可变层装置158,而后连通提供所需电压和电能的电源157。更详细而言,控制装置14.1上有第一电线153连接触摸结构或触摸板151及控制单元155,以及第二电线156连接控制单元或控制箱155与可变层装置158上的触角159。
[0081] 图17是图11中所示中空窗户结构100上使用的另一种多层集成窗玻璃100.5的部分区域沿着辅助线AA方向的剖面爆炸图。
[0082] 窗玻璃100.5包括一块玻璃或类似塑料制成的内侧透明板162,比如PC、PMMA或硬质聚氨酯,内板162是直接面向火车或乘客车厢内侧200的,第一透明中间层或薄膜163粘接连接,采用诸如PVB、PU或EVA箔制成,一个电容类触摸屏或触摸板160,电可变层装置166包括位于电极层之间针对多个独立可控遮蔽区域101的电可变薄膜,一块中间透明板
164采用玻璃或诸如PC、PMMA或硬质聚氨酯的塑料制成,另一片PVB、PU或EVA制成的粘接中间层位于电可变层装置166及中间板164之间,其中电可变层装置166与中间层163相连,以及一块外透明板167用玻璃或诸如PC、PMMA或硬质聚氨酯等制成,直接面向使用窗户结构100的火车或汽车外侧300。
[0083] 进一步,该窗户结构100包含了与图3所示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4结构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控制装置或对应控制箱161,与可变层装置166相连通,并连接触摸板或触摸屏130以及电源157,针对窗户结构100上的遮蔽区域101,控制阳光透过程度,这些区域101如图11辅助线所示为水平分布。
[0084] 作为中空窗户的窗玻璃100.5有周向中空垫框168,是位于中间板164与外板167之间的内部框架。中间板164与中空垫框168的外围齐平,与外板167齐平,但中间板164在竖直方向上比外板167较短。中空垫框168包围形成了中空间隙或中空空气层169。内板162与外板167齐平。中间层163及电可变层装置166与中空垫框128内环边缘齐平,并以层合状态位于内板162及中间板164之间。内板162和外板167上下边缘与窗玻璃100.5齐平。
[0085] 控制装置或控制箱161及触摸板或触摸屏160设置在中空空气间隙169及中空垫框168外,位于中空垫框168下侧的窗玻璃100.5下边缘,安装在外板167的内侧。触摸屏160安装在控制箱上,平行位于内外板162及167之间的空间中。
[0086] 在实施例中,每块板162、164和167或玻璃板的厚度大约是4mm。粘接中间层163的厚度约为0.75mm,可变层166的厚度大约为1mm。中空垫框168的厚度大约是10mm。所以窗玻璃100.5的厚度大约为23.75mm。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