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隐藏履带陆两栖无人船

申请号 CN201710171075.X 申请日 2017-03-21 公开(公告)号 CN106904052A 公开(公告)日 2017-06-30
申请人 上海磐剑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尚华; 邓卓明; 叶刚;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可隐藏 履带 式 水 陆两栖无人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内部设有主控单元和与主控单元交互的其他单元,所述其他单元包括履带单元和用于实现船 吃水 深度调节的液位单元;所述船体的底部设有开口,该开口通过滑动连接可使船体底部的可移动密封板敞开或密封,可移动密封板密封船体底部后形成密闭舱;所述船体的尾部还设有螺旋桨 推进器 。本发明的可隐藏履带的构造,可以保障无人船两栖功能的前提下降低船水中阻 力 ,大大提升了船的通过性并降低了可能带来的动态性能影响,扩大了无人船的应用领域,如潜水、救援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可隐藏履带陆两栖无人船,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内部设有主控单元和与主控单元交互的其他单元,所述其他单元包括履带单元和用于实现船吃水深度调节的液位单元;
所述履带单元设置在船体的下方,由负责控制履带装置升降的液压装置和负责无人船地面行进的履带装置组成;
所述液位单元包括设置在船体的底部用于测量船吃水深度的膜片压测量模和管理密封舱水量的液位调节装置组成;
所述船体的底部设有开口,该开口通过滑动连接在船体底部的可移动密封板敞开或密封,可移动密封板密封船体底部后形成密闭舱;所述船体的尾部还设有螺旋桨推进器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隐藏履带式水陆两栖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密封板与船体底部的开口的接触位置设有密封胶条。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隐藏履带式水陆两栖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装置通过连接轴与液压装置相连接。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隐藏履带式水陆两栖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舱中的履带装置对可移动密封板产生压力以保障密封舱的密封性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隐藏履带式水陆两栖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舱的底部设有液位管理进口,密封舱侧壁或密封舱以上的船体部位设有高于船吃水线的液位管理出口。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隐藏履带式水陆两栖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单元还包括用于控制船在水中推进的动力单元,用于测量船体姿态、航向信息的导航单元,用于与控制者实时交互的通信单元,和用于挂载适用于各种应用领域所需设备的扩展单元。
7.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隐藏履带式水陆两栖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单元通过公式p=ρgh计算船体吃水深度h,其中p为膜片压力测量模块检测的压强,ρ为无人船所处液体的密度
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隐藏履带式水陆两栖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单元通过对密封舱中液体容量进行调节,以调节船体吃水深度h。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可隐藏履带陆两栖无人船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无人船设计、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隐藏履带式水陆两栖无人船。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履带式船大多是履带外露式船,这种船在实际使用中因履带构造外露会增加船在水中运行的阻,从而增加了动力开支并降低了船的动力性能。而无履带式船又存在着易搁浅、越野性能差、回收困难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隐藏履带式水陆两栖无人船,在保障无人船防搁浅、越野性能,降低无人船回收难度的前提下,通过发明履带的可隐藏构造,并增加液位管理单元以管理船体的吃水深度,从而可使该发明应用于不同的操作环境。
[0004]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隐藏履带式水陆两栖无人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内部设有主控单元和与主控单元交互的其他单元,所述其他单元包括履带单元和用于实现船吃水深度调节的液位单元;所述履带单元设置在船体的下方,由负责控制履带装置升降的液压装置和负责无人船地面行进的履带装置组成;所述液位单元包括设置在船体的底部用于测量船吃水深度的膜片压力测量模和管理密封舱水量的液位调节装置组成; 所述船体的底部设有开口,该开口通过滑动连接在船体底部的可移动密封板敞开或密封,可移动密封板密封船体底部后形成密闭舱;所述船体的尾部还设有螺旋桨推进器
[0005]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密封板与船体底部的开口的接触位置设有密封胶条。
[0006] 优选地,所述履带装置通过连接轴与液压装置相连接。
[0007] 优选地,所述密闭舱中的履带装置对可移动密封板产生压力以保障密封舱的密封性
[0008] 优选地,所述密封舱的底部设有液位管理进口,密封舱侧壁或密封舱以上的船体部位设有高于船吃水线的液位管理出口。
[0009] 优选地,所述其他单元还包括用于控制船在水中推进的动力单元,用于测量船体姿态、航向信息的导航单元,用于与控制者实时交互的通信单元和用于挂载适用于各种应用领域所需设备的扩展单元。
[0010] 优选地,所述液位单元通过公式p=ρgh计算船体吃水深度h,其中p为膜片压力测量模块检测的压强,ρ为无人船所处液体的密度
[0011] 优选地,所述液位单元通过对密封舱中液体容量进行调节,以调节船体吃水深度h。
[0012]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有:本发明提供的履带单元由液压装置驱动改变可升降履带的高度,并可将其回收至密闭舱中,密闭舱通过可移动密封板敞开或密封,密闭舱密封时由履带对密封板产生的压力和密封板与船底接触位置的密封胶条实现;液位单元中的液位管理装置可实现密封舱液位管理,从而调节船在水中吃水深度。
[0013] 本发明的可隐藏履带的构造,可以保障无人船的两栖功能的前提下降低船水中阻力,大大提升了船的通过性并降低了可能带来的动态性能影响;液位单元中液位管理装置可管理船吃水深度以应用于不同工作环境,扩大了无人船的应用领域,如潜水、救援等。附图说明
[0014]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横截面视图。
[0015]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纵截面视图。
[0016] 图3是本发明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18]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附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隐藏履带式水陆两栖无人船,包括船体1,船体1的下方设有两个可升降的履带单元4,履带单元4通过履带的连接轴3与液压单元液压杆5连接;船体1的底部设有开口,该开口通过滑动连接使船体1底部的可移动密封板2敞开或密封,可移动密封板2与船体1的底部接触位置设有密封胶条,可移动密封板2关闭船体底部后履带对密封板施加压力形成密闭舱;密封舱的底部设有液位管理进口8,密封舱侧壁或密封舱以上的船体部位设有高于船吃水线的液位管理出口9,船体1的底部还设有用于测量船吃水深度的膜片压力测量模块7,船体1的尾部还设有两个螺旋桨推进器6。
[0019] 船体内部设有主控单元10,分别与主控单元交互的动力单元11、导航单元12、通信单元13、履带单元14、液位单元15和扩展单元16。主控单元用于协调控制其他单元协同工作;动力单元用于提供船在水中行进的动力;导航单元用于测量船体的航向、速度和加速度等姿态运动信息;通信单元用于与控制者实时交互;履带单元用于负责履带结构的实际应用,还包括了为其提供升降驱动的液压装置;液位单元用于实现船吃水深度的调节;扩展单元用于挂载适用于各种应用领域所需设备。
[002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