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栖泥涂舟

申请号 CN201610905468.4 申请日 2016-10-18 公开(公告)号 CN106627891A 公开(公告)日 2017-05-10
申请人 杨文军; 发明人 杨存俭; 韩海军; 杨文军;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两栖泥涂舟,包括:舟体,一侧设置有一凹腔;导向机构,安装于舟体的一端,其中,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把手,且与凹腔同侧;U形 支架 ,与导向把手相连; 推进器 ,安装于舟体上;行进机构,与导向机构相连;电源,安装于舟体内; 控制器 ,安装于舟体上,其中,控制器分别与推进器和行进机构电连接。本发明提供的两栖泥涂舟,通过在泥涂舟的底部设置推进器和行进机构,并通过动 力 电池 或者发 电机 驱动泥涂舟在滩涂上 滑行 或浮行,还可以在陆上行驶,并且推进器的数量和行进机构中行走轮的数量可根据用户所需任意 修改 ,扩大了泥涂舟的实用范围和用途。
权利要求

1.一种两栖泥涂舟,其特征在于,包括:
舟体,一侧设置有一凹腔;
导向机构,安装于所述舟体的一端,其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把手,且与所述凹腔同侧;U形支架,与所述导向把手相连;
推进器,安装于所述舟体上;
行进机构,与所述导向机构相连;
电源,安装于所述舟体内;
控制器,安装于所述舟体上,其中,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推进器和所述行进机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栖泥涂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进机构包括:
导向轮,安装于所述U形支架上;
至少一对行走轮,嵌装于所述舟体内,或安装于所述舟体的两侧;
行走电机,安装于所述导向轮内或者所述行走轮内,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栖泥涂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进机构还包括:
导向,安装于所述U形支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栖泥涂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包括:
推进轴;
两个推进支架,对称连接于所述推进轴的两侧,其中,所述推进支架包括:圆盘,沿所述圆盘的厚度方向开设有U形槽孔;若干个支撑杆,绕所述圆盘的轴线方向呈环形阵列设置;
外部动源,与所述推进轴相连,其中,所述外部动力源设置于所述推进轴的中部,或者所述外部动力源设置于所述推进轴一端的端部,或者所述外部动力源通过软轴与所述推进轴一端的端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两栖泥涂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外部动力源设置于所述推进轴中部时,所述推进器还包括:
定位套,环套于所述推进轴上;
螺旋叶片,设置于所述定位套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两栖泥涂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外部动力源设置于所述推进轴一端的端部相连,或者所述外部动力源通过软轴与所述推进轴一端的端部相连时,所述推进器还包括:
螺旋叶片,且所述螺旋叶片设置于所述推进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两栖泥涂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呈条状,沿所述定位套的长度方向螺旋式上升,或者所述螺旋叶片呈片状,沿所述定位套的长度方向呈一字阵列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栖泥涂舟,其特征在于,所述舟体背部设置有至少一条条形凹槽;
其中,所述条形凹槽的两端贯穿舟体的两端,且所述条形凹槽的形状呈圆形状设置,或者呈开式U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栖泥涂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把手和所述U形支架相连的连接部上环套有导向轴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栖泥涂舟,其特征在于,所述舟体呈船型,且所述舟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平衡杆,所述舟体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平衡体,且各设置有一抗沉舱。

说明书全文

一种两栖泥涂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滩涂用具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泥涂舟,特别是一种两栖泥涂舟。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的滩涂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利用海涂地区进行养殖,海涂养殖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海涂上的运输工作比较原始,每一次收获海涂养殖的水产品,都需要人进入泥土中去捕获,脏乱不堪,遇到冬天,捕捉人员更是饱尝严寒的痛苦。
[0003] 中国发明专利(CN 101659317 B)公开了一种泥涂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链轮与所述的第二链轮之间连接有链条,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设置有第三链轮,所述的第三链轮与所述的第四链轮之间连接有链条,所述的杠杆轴接有推杆,所述的推杆另一端轴接有推板,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刹车杠杆,所述的刹车杠杆通过所述的横销与所述的支架轴接,所述的刹车杠杆一端设置有刹车板,所述的刹车杠杆另一端连接有刹车线,所述的刹车线连接有刹车踏板,所述的刹车踏板与所述的车架轴接。
[0004] 但是,上述提供的泥涂船通过人踩踏实现导向筋和推板在滩涂上前行,费时费力,而且增加了泥涂船与滩涂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劳动生产率。
[0005]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泥涂船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省时省力,且可在滩涂上滑行的两栖泥涂舟。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省时省力,且可在滩涂上滑行、浮行或者陆地行驶的两栖泥涂舟。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两栖泥涂舟,包括:
[0008] 舟体,一侧设置有一凹腔;
[0009] 导向机构,安装于所述舟体的一端,其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把手,且与所述凹腔同侧;U形支架,与所述导向把手相连;
[0010] 推进器,安装于所述舟体上;
[0011] 行进机构,与所述导向机构相连;
[0012] 电源,安装于所述舟体内;
[0013] 控制器,安装于所述舟体上,其中,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推进器和所述行进机构电连接。
[0014] 在上述所述的两栖泥涂舟中,所述行进机构包括:
[0015] 导向轮,安装于所述U形支架上;
[0016] 至少一对行走轮,嵌装于所述舟体内,或安装于所述舟体的两侧;
[0017] 行走电机,安装于所述导向轮内或者所述行走轮内,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8] 在上述所述的两栖泥涂舟中,所述行进机构还包括:
[0019] 导向,安装于所述U形支架上。
[0020] 在上述所述的两栖泥涂舟中,所述推进器包括:
[0021] 推进轴;
[0022] 两个推进支架,对称连接于所述推进轴的两侧,其中,所述推进支架包括:圆盘,沿所述圆盘的厚度方向开设有U形槽孔;若干个支撑杆,绕所述圆盘的轴线方向呈环形阵列设置;
[0023] 外部动力源,与所述推进轴相连,其中,所述外部动力源设置于所述推进轴的中部,或者所述外部动力源设置于所述推进轴一端的端部,或者所述外部动力源通过软轴与所述推进轴一端的端部相连。
[0024] 在上述所述的两栖泥涂舟中,当所述外部动力源设置于所述推进轴中部时,所述推进器还包括:
[0025] 定位套,环套于所述推进轴上;
[0026] 螺旋叶片,设置于所述定位套上。
[0027] 在上述所述的两栖泥涂舟中,当所述外部动力源设置于所述推进轴一端的端部相连,或者所述外部动力源通过软轴与所述推进轴一端的端部相连时,所述推进器还包括:
[0028] 螺旋叶片,且所述螺旋叶片设置于所述推进轴上。
[0029] 在上述所述的两栖泥涂舟中,所述螺旋叶片呈条状,沿所述定位套的长度方向螺旋式上升,或者所述螺旋叶片呈片状,沿所述定位套的长度方向呈一字阵列设置。
[0030] 在上述所述的两栖泥涂舟中,所述舟体背部设置有至少一条条形凹槽;
[0031] 其中,所述条形凹槽的两端贯穿舟体的两端,且所述条形凹槽的形状呈圆形状设置,或者呈开式U形设置。
[0032] 在上述所述的两栖泥涂舟中,所述导向把手和所述U形支架相连的连接部上环套有导向轴套。
[0033] 在上述所述的两栖泥涂舟中,所述舟体呈船型,且所述舟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平衡杆,所述舟体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平衡体,且各设置有一抗沉舱。
[003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如下功能:
[0035] (1)、本发明提供的两栖泥涂舟,通过在泥涂舟的底部设置推进器和行进机构,并通过动力电池或者发电机驱动泥涂舟在滩涂上滑行或浮行,还可以在陆上行驶,并且推进器的数量和行进机构中行走轮的数量可根据用户所需任意修改,扩大了泥涂舟的实用范围和用途,并在水田作业,渔业生产,交通运输,抢先抗灾以及游玩娱乐等应用,另外,泥涂舟的动能采用电能,体现了泥涂舟的环保性。
[0036] (2)、本发明采用电能,电控操纵,使结构简单化,自重减轻,降低能耗,提高速度和效率,省时省力,并提升舒适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
[0037] 图1是本发明一种两栖泥涂舟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2是图1所示泥涂舟另一视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4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泥涂舟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5是图4所示泥涂舟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中,100、舟体;110、凹腔;120、条形凹槽;130、轮槽;140、轮轴支架;150、锥形斜面;160、坐垫;200、导向机构;210、导向把手;220、U形支架;221、连接轴;230、导向轴套;300、推进器;310、推进轴;320、推进支架;321、圆盘;322、U形槽孔;323、支撑杆;330、定位套;340、螺旋叶片;400、行进机构;410、导向轮;420、行走轮;430、导向舵;500、电源;60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44] 实施例一
[0045]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两栖泥涂舟,包括:舟体100,一侧设置有一凹腔110,作为用户乘坐空间,舟体100的另一侧至少设置有一条形凹槽120,且条形凹槽120的两侧至少设置一对轮槽130,其中,每一个轮槽130内设置有一对轮轴支架140;导向机构200,安装于舟体100的一端,其中,导向机构200包括:导向把手210,位于舟体100的一侧,且与凹腔110同侧;U形支架220,与导向把手210相连,并位于舟体100的另一侧,且与条形凹槽
120同侧;推进器300,安装于条形凹槽120内,优选地,推进器300的数量与条形凹槽120数量一一对应;行进机构400,包括一导向轮410,安装于U形支架220上;至少一对行走轮420,通过轮轴支架140嵌装于轮槽130内,其中,行走轮420的数量、轮轴支架140的数量以及轮槽
130的数量一一对应;电源500,安装于舟体100内,为泥涂舟提供电能;控制器600,安装于舟体100上,作为控制泥涂舟的开/关/前进/后退等功能。
[0046] 本发明中的推进器可用于农业水田机械,具有减少接地压强,提升抗陷能力,提高水稻收割机在深泥脚水田的通过性,也可用于电动两栖履带滩涂车,增加行进推力,破解滩涂车或滩涂舟被淤泥吸固的难题。
[0047] 优选地,如图3所示,推进器300包括:推进轴310;两个推进支架320,对称连接于推进轴310的两侧,其中,推进支架320包括:圆盘321,沿圆盘321的厚度方向开设有U形槽孔322,作为推进支架320安装于推进轴310上的连接部位;若干个支撑杆323,绕圆盘321的轴线方向呈环形阵列设置,优选地,支撑杆323的数量为三个,构成不在同一平面上的三点定位。
[0048] 当推进器300选用的外部动力源为推进电机驱动,且设置于推进轴310的中部时,推进器300还包括:定位套330,嵌套于推进轴310上;螺旋叶片340,缠绕于定位套330上,其中,螺旋叶片340可呈条状或者呈片状;当螺旋叶片340呈条状时,沿定位套330的长度方向螺旋式上升,优选地,可与定位套330一体成型;当螺旋叶片340呈片状时,沿定位套330的长度方向呈一字阵列设置,优选地,片状螺旋叶片340分离式环套于定位套330上,或者与定位套330一体成型。
[0049] 条状式螺旋叶片340或片状式螺旋叶片340其表面光滑,不易沾染泥水,提高泥涂舟的行进速度,并降低其电能消耗,具有一定的环保性。
[0050] 内置推进电机的推进器300工作时,其推进轴310处于静止状态,推进电机带动定位套330转动,从而实现螺旋叶片340的转动。
[0051] 当推进器300选用的外部动力源为推进电机驱动,且推进电机外接推进轴310端部时,推进器300还包括:螺旋叶片340,缠绕于推进轴310上,且螺旋叶片340的形状与内置推进电机推进器300中的螺旋叶片340的形状相同。
[0052] 外置推进电机的推进器300工作时,通过推进电机输出轴与推进轴310相连,通过推进电机直接驱动推进轴310转动,从而实现螺旋叶片340的转动。
[0053] 当推进器300选用的外部动力源为发动机或者人力进行驱动时,推进器300还包括:软轴,一端与推进轴310相连,另一端与外部动力源相连;螺旋叶片340,缠绕于推进轴310上,且螺旋叶片340的形状与内置推进电机的推进器300中的螺旋叶片340的形状相同。
[0054] 通过软轴可任意改变外部动力源的安装位置,降低了外部动力源安装位置的局限性,提高了推进器300的使用范围。
[0055] 当具有该推进器300的泥涂舟工作时,通过控制器600开启泥涂舟,然后通过外部动力源,如电机、发动机或者人力驱动,使得推进器300中的螺旋叶片340转动,从而使得泥涂舟在滩涂上前行,而泥涂舟在行进过程中带起的泥沙通过推进器300两端推进支架320上相邻两支撑杆323之间的空隙流出。
[0056]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靠近滩涂一侧的舟体100的一端设置有锥形斜面150,降低舟体100与滩涂之间的摩擦力。
[0057]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条形凹槽120的数量为一个或者若干个,当条形凹槽120的数量为一个时,位于凹腔110背侧的中部;当条形凹槽120的数量为若干个时,条形凹槽120沿凹腔110背侧的宽度方向呈阵列设置。
[0058]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条形凹槽120的两端贯穿舟体的两端,其中,条形凹槽120呈圆形状设置,或者呈开式U形设置。
[0059]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凹腔110内设置有坐垫160,且坐垫160位于条形凹槽120槽底的背侧,作为用户安坐位置。
[0060]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轮轴支架14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轮槽130的两侧内壁,且远离U形支架220的一端,其中,轮轴支架140的数量为一对或者若干对,当轮轴支架140的数量为若干对时,轮轴支架140沿条形凹槽120的长度方向呈一字阵列设置,由于轮轴支架140的数量与轮槽130的数量相匹配,即轮槽130也沿条形凹槽120的长度方向呈一字阵列设置。
[0061]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轮轴支架140上设置有减震器,降低泥涂舟在行进时,振动的频率,提高用户的使用时的舒适度。
[0062]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导向把手210和U形支架220相连的连接部上环套有一导向轴套230,使得导向把手210的转动更加的顺畅,方向改变更加的灵敏。
[0063]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U形支架220的开口斜向下,其中,U形支架220的封闭端与导向把手210相连,U形支架220的开口端设置有一连接轴221,用于连接导向轮410。
[0064]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行进机构400还包括行走电机,安装于导向轮410内或者行走轮420内,并与控制器600电连接,用以驱动泥涂舟动作。
[0065]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电源500可采用动力电池或者发电机。
[0066]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舟体10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平衡杆,舟体100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平衡体,提高舟体100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0067]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舟体100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抗沉舱,提高泥涂舟的浮力,提高泥涂舟在滩涂中的工作安全性。
[0068]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位于导向机构200一端的舟体100上设置有太阳能光伏充电装置,利用太阳光给电源500充电,提高了泥涂舟的环保性。
[0069] 实施例二
[007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行走轮420可设置于舟体外部100的两侧,当泥涂舟在滩涂上行进时,可将行走轮420翻转,即行走轮420的最低点高于舟体100的最低点,进而降低泥涂舟在滩涂上行进时的摩擦力,降低能量的输出,当泥涂舟在正常路面上行进时,可将行走轮420再次旋转,便于行驶。
[0071] 实施例三
[007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将行进机构中的导向轮410改为导向舵430,当泥涂舟在滩涂上行进时,将车架两侧的行走轮420向上翻转,使得泥涂舟的底部表面与滩涂之间光滑接触,降低泥涂舟在滩涂上行进时的摩擦力,另外将导向轮410改为导向舵430,提高了泥涂舟在滩涂上行进的速度。
[0073] 本发明提供的两栖泥涂舟,通过在泥涂舟的底部设置推进器300和行进机构400,并通过动力电池或者发电机驱动泥涂舟在滩涂上行驶,并且推进器300的数量和行进机构400中行走轮420的数量可根据用户所需任意修改,扩大了泥涂舟的实用范围,另外,泥涂舟的动能采用电能,体现了泥涂舟的环保性。
[0074] 实施例四
[0075] 在本实施例中,当舟体100底部不设置有条形凹槽时,可把推进器300设置与舟体100的尾部,相对于实施例三中所描述的推进器300,仅在于尺寸的变化,其结构相同。其中,位于舟体100尾部的推进器300的安装可采用两种方式,其一,采用挂机式安装,即可采用手动的方式改变舟体100的运行方向,而且当推进器300采用挂机式安装时,舟体100前端的导向舵430可不安装;其二,采用固定式安装,即推进器300与舟体100之间采用固连,此时,推进器300只起到舟体100前进时的动力来源,舟体100前段需要安装导向舵430。
[0076]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