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

申请号 CN200710141813.2 申请日 2007-08-13 公开(公告)号 CN101134420B 公开(公告)日 2011-08-10
申请人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发明人 花田亮治; 濑户秀树; 桥村嘉章; 松田淳; 北崎刚史; 藏持泉; 远藤谦一郎;
摘要 本 发明 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 轮辐 构造体构成的、易于进行对 车轮 的 轮辋 组装的非 充气轮胎 ;另外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轮辐构造体的弯曲、提高耐久性的非充气轮胎。该非充气轮胎,通过用在圆周方向上隔以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辐状部件(4、4’)将配置为同心状的外周部件(2)和内周部件(3)之间直接连接而构成轮辐构造体(5),在该轮辐构造体(5)的外周嵌合有 胎面 环(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构造体(5)由在轮胎圆周方向上至少分割为二个的圆周方向分割构造体(511、512、513)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非充气轮胎,通过用在圆周方向上隔以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辐状部件将同心状地配置的外周部件和内周部件之间直接连接而构成轮辐构造体,在该轮辐构造体的外周嵌合有胎面环,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轮辐构造体,由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分割为三个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构成,在相互邻接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之间使所述辐状部件的位置在圆周方向上相互错开,并且将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由在轮胎圆周方向上至少分割为二个的圆周方向分割构造体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周方向分割构造体的数量为2至8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相互邻接的所述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上的辐状部件具有相互相同的圆周方向的排列间距,且将该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间的辐状部件的错开设为所述排列间距的0.4~0.6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使所述三个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中的中央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的辐状部件的排列间距,比两侧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的辐状部件的排列间距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使所述三个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中的中央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比两侧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使所述三个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中的中央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的辐状部件的厚度,比两侧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的辐状部件的厚度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使所述三个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中的中央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的辐状部件的厚度,比两侧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的辐状部件的厚度薄。

说明书全文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非充气轮胎,更具体地说,涉及易于进行具有轮辐构造体的非充气轮胎的向轮辋的安装的非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 一直以来,非充气轮胎以实心橡胶构造的实心轮胎、无空气纯橡胶轮胎为主而被应用于工业车辆。但是,因为以往的非充气轮胎重量大而且欠缺缓冲性,所以在重视乘坐舒适度性能的乘用车辆中不采用。
[0003] 作为改善了这种非充气轮胎的乘坐舒适度性能、使其还能够适用于乘用车辆的非充气轮胎,已知有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的非充气轮胎。该非充气轮胎,由在支持环结构的外侧安装有环形胎面部件的构造构成,该支持环结构,是将同心圆状地配置的外周筒状部件和内周筒状部件之间用在圆周方向上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辐状部件(辐片)连接而构成的。但是,因为这样的外周筒状部件和内周筒状部件成为立体构造的支持环结构,难以进行向径向方向的扩展、变形,所以向车轮的安装以及拆卸都很困难。因此,存在着在轮辋组装时必需有强装置等的特别的机械,更换轮胎作业非常困难这样的问题。
[0004] 另一方面,这样的非充气轮胎,为了轻量化,优选减少支持环结构后内的辐状部件的数量。但是,如果减少辐状部件的数量,则由于辐状部件的圆周方向的间隔增大,在相邻的辐状部件间的中间区域外周筒状部件的刚性降低,因此存在有在接地时容易发生弯曲(buckling)的问题。尤其是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发生的倾向显著。该弯曲现象,成为导致非充气轮胎的耐久性降低的原因。
[0005]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4235270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由轮辐构造体构成的非充气轮胎中、使得向车轮的轮辋组装较容易的非充气轮胎。
[0007]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轮辐构造体的弯曲、提高耐久性的非充气轮胎。
[0008]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一种非充气轮胎,通过用在圆周方向上置以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辐状部件将配置为同心状的外周部件(cylindrical outer member)和内周部件(cylindrical inner member)之间直接连接,从而构成轮辐构造体,在该轮辐构造体的外周嵌合有胎面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构造体由在轮胎圆周方向上至少分割为二个的圆周方向分割构造体构成。
[0009] 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因为轮辐构造体是由在轮胎圆周方向上至少分割为二的圆周方向分割构造体构成的,所以在向车轮的轮辋组装时,因为只要将这些圆周方向分割构造体分别进行组装即可,所以能够提高对车辆的轮辋组装性。
[0010] 所述圆周方向分割构造体的数量优选为2至8个。
[0011] 另外,所述轮辐构造体,优选由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分割为三个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构成,在相互邻接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之间使所述辐状部件的位置在圆周方向上相互错开。进而,优选为当相互邻接的所述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上的辐状部件具有相互相同的圆周方向的排列间距时,该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间的辐状部件的错开距离为所述排列间距的0.4~0.6倍,或者在相互邻接的所述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的辐状部件的间距相互不同时,优选使中央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的辐状部件的排列间距比两侧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的辐状部件的排列间距小。
[0012] 另外,优选使所述三个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中的中央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比两侧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窄,也可以使中央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的辐状部件的厚度比两侧的宽度方向构造体的辐状部件的厚度薄。
[0013] 若这样将轮辐构造体进一步在轮胎宽度方向分割为三个宽度方向构造体,并在相邻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间将辐状部件的位置设成为在圆周方向上相互错开的配置,则在圆周方向上相互错开的辐状部件,对相邻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的辐状部件间的外周部件的刚性的提高发挥作用,因此能够使轮辐构造体的外周筒状部件的轮胎圆周方向刚性的变化变小。因此,即便在减少辐状部件的总数进行轻量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轮辐构造体的弯曲,提高耐久性。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非充气轮胎的立体图。
[0015] 图2是分解表示构成图1的非充气轮胎的轮辐构造体的立体图。
[0016] 图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的轮辐构造体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内的辐状部件的排列间距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0017] 图4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的轮辐构造体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内的辐状部件的排列间距的另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通过在轮辐构造体5的外周嵌合胎面环11而构成。轮辐构造体5,通过将外周部件(cylindrical outermember)2和内周部件(cylindrical inner member)3同心状地配置,并将它们之间用在轮胎圆周方向上隔以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辐状部件4、4’进行连接而构成。
[0019] 如图2所示,该轮辐构造体5,由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分割为三列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51、52、53构成,进而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51、52、53,分别由在轮胎圆周方向分割为多个的圆周方向分割构造体511、521、531构成。因为这样将轮辐构造体5在轮胎圆周方向分割,所以当向车轮进行组装轮辋时,只要将分割构造体分别组装到车轮上使其集成即可。
[0020] 即,因为轮辐构造体5至少在轮胎圆周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所以将这些分割构造体以在车轮的轮辋上集成的那样进行组装,根据需要一边用粘合剂将分割构造体相互粘合一边进行组装即可。而且,当在车轮的轮辋上形成轮辐构造体5之后,只要在其外周压入胎面环11,就能够不必使用特别的强力机械而较容易地完成非充气轮胎的组装。因为轮辐构造体5与胎面环11相比具有可挠性,所以能够较容易地进行相对于轮辐构造体的压入。
[0021] 在图示的例子中,轮辐构造体5的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的分割数量为8个,但是该分割数量只要至少分割成两个即可。优选最好以2~8个的范围进行分割。
[0022] 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更加优选如图示的实施方式所例示的那样,将轮辐构造体5在轮胎宽度方向也分割成多个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51、52、53,而且在相互邻接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之间使相互的辐状部件4、4’成为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偏置的关系。因为通过这样在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间使辐状部件的位置在圆周方向上相互错开,从而在圆周方向上相互错开的辐状部件以提高相邻接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的外周部件的刚性的那样发挥作用,所以能够减小轮辐构造体的圆周方向刚性的变动。即,即便在增大配置于轮辐构造体5的辐状部件4的圆周方向的间距、进行了轻量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轮辐构造体5的外周部件2在接地时在辐状部件间发生弯曲。
[0023] 作为在相互相邻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间使辐状部件的位置在圆周方向上相互错开的形态,有:(1)在宽度方向构造体的辐状部件的间距相互为相同间距的情况下使双方的辐状部件的位置相互错开的形态;(2)在宽度方向构造体的辐状部件的间距相互不同的情况下双方的辐状部件的位置相互错开的形态。可以适用任何一种方式,另外也可以将这两种方式组合。
[0024] 图3表示上述(1)的形态,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51、52、53具有的辐状部件4、4’的圆周方向间距的大小P是相同的,使中央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52的辐状部件4’相对于两侧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51、53的辐状部件4使位置在圆周方向上错开。通过这样使中央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52的辐状部件4’的排列间距的相位相对于两侧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51、53的辐状部件4错开,能够提高易于发生弯曲的宽度方向中央区域的外周部件的耐久性。作为辐状部件相互间的错开量S,当将相互为相同尺寸的间距设为P时,优选设为0.4P~0.6P的大小。
[0025] 另一方面,图4表示上述(2)的方式,是在相邻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间使辐状部件的排列间距相异的情况。在三列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之中,使中央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52的辐状部件4’的间距为Pc,比左右两侧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51、53的辐状部件4的间距为P小,特别是在易于发生弯曲的胎面环的宽度方向中央区域使辐状部件4’的数量较多。
[0026] 作为轮辐构造体5的外周部件的弯曲对策,优选使中央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52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Wc,比两侧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51、53的宽度W更窄。通过使中央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52的宽度Wc较窄,即便在增多辐状部件的数量时,也能够抑制轮胎重量的增加。
[0027] 另外,优选使中央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52的辐状部件4’的厚度tc,比两侧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51、53的辐状部件4的厚度tc更薄。通过使中央的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52的辐状部件4’的厚度tc变薄,即便辐状部件4’的数量增多,也能够在抑制轮胎重量的增加的同时,使外周部件的刚性的圆周方向的变动变小。
[0028] 另外,如果事先准备使宽度方向分割构造体的宽度W、辐状部件的间距P以及厚度t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圆周方向分割构造体,将它们适当组合,则容易根据车种、用途、轮胎尺寸形成分别与其相适应的轮辐构造体。
[0029]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轮辐构造体的外周部件以及内周部件由橡胶或者树脂、用防护增强材料增强了的橡胶或者树脂等构成,其中更加优选橡胶或者树脂。构成外周部件以及内周部件的材料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辐状部件,只要是弹性材料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的可以列举橡胶、弹性树脂等。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