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气保用轮胎

申请号 CN200680003978.7 申请日 2006-01-31 公开(公告)号 CN101115633A 公开(公告)日 2008-01-30
申请人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濑川政弘; 花和孝;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缺气保用轮胎,该缺气保用轮胎可以在维持抗 胎圈 脱落性能和抗不均匀磨损性能的同时谋求减轻轮胎 质量 、降低 滚动阻 力 、及提高乘坐舒适感。该缺气保用轮胎中具有配置在胎侧部的加强 橡胶 层(9a)、(9b),其特征在于,具有环状鼓出部(10)和环状的第2胎圈(1b),上述环状鼓出部(10)设在配置于车辆外侧的胎圈部(1)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具有在安装规定 轮辋 时与 轮辋凸缘 的外周侧弯曲面相面对的内周侧面11,上述第2胎圈1b配置在该环状鼓出部10上;并且,配置在车辆外侧的加强橡胶层9a的橡胶硬度为60~82°,配置在车辆内侧的加强橡胶层9b的橡胶硬度为65~90°,配置在车辆内侧的加强橡胶层9b的橡胶硬度等于或大于配置在车辆外侧的加强橡胶层9a的橡胶硬度,且配置在车辆内侧的加强橡胶层9b的最大厚度比配置在车辆外侧的加强橡胶层9a的最大厚度大0.5mm以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缺气保用轮胎,该缺气保用轮胎具有一对胎圈部、胎侧部、加强橡胶层和胎面部,上述一对胎圈部具有环状的第1胎圈,上述胎侧部自上述胎圈部分别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上述加强橡胶层配置在上述胎侧部,上述胎面部通过胎肩部将各上述胎侧部的外周侧端相互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 具有环状鼓出部和环状的第2胎圈,上述环状鼓出部设在配置于车辆外侧的上述胎圈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具有在安装规定轮辋时与轮辋凸缘的外周侧弯曲面相面对的内周侧面,上述第2胎圈配置在该环状鼓出部; 并且,配置在车辆外侧的加强橡胶层的橡胶硬度为60~82°,配置在车辆内侧的加强橡胶层的橡胶硬度为65~90°,配置在车辆内侧的加强橡胶层的橡胶硬度等于或大于配置在车辆外侧的加强橡胶层的橡胶硬度,且配置在车辆内侧的加强橡胶层的最大厚度比配置在车辆外侧的加强橡胶层的最大厚度大0.5mm以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 配置在上述车辆内侧的加强橡胶层的橡胶硬度比配置在上述车辆外侧的加强橡胶层的橡胶硬度大5°。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对于形成于上述胎面部的胎面花紋而言,以轮胎赤道线为 分界线,车辆外侧的空隙率等于或小于车辆内侧的空隙率。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对于形成于上述胎面部的胎面花紋而言,以^r胎赤道线为 分界线,车辆外侧的空隙率小于车辆内侧的空隙率。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上述胎面部的冠部橡胶至少在胎面宽度的40 ~ 60%的位置 具有硬度不同的橡胶的分界线,且该分界线的车辆外侧的橡胶硬度等于或大于该分界线的车辆内侧的橡胶硬度。
6.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缺气保用轮胎,其中,上述胎面部的冠部橡胶至少在胎面宽度的40 ~ 60%的位置具有硬度不同的橡胶的分界线,且该分界线的车辆外侧的橡胶硬度大于该分界线的车辆内侧的橡胶硬度。

说明书全文

缺气保用轮胎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配置在胎侧部的加强橡胶层的、所谓 胎侧加强型缺气保用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 一种在胎侧部配置有加强橡胶层的胎侧加强 型缺气保用轮胎。采用这种缺气保用轮胎,在因漏气等故障导 致轮胎内部的气压降低时,加强橡胶层支承轮胎而抑制其扁平 化,从而可以缺气行驶。但是,在轮胎内部的气压降低了的状 态(缺气状态)下,由于胎圏部对轮辋按压较弱,因此,存在 胎圈部与轮辋的嵌合降低、胎圈部容易从轮辋上脱落这样的 问题。
与此相反,在下述专利文献l、 2中公开了这样一种缺气保 用轮胎:具有配置在轮辋底部外周侧的第l胎圈以及配置在向 胎圏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鼓出的环状鼓出部的第2胎圏,即 所谓的双胎圈型缺气保用轮胎。采用这样的缺气保用轮胎,在 缺气行驶时,由于被第2胎圈加强的环状鼓出部按压在轮辋凸 缘的外周侧弯曲面,因此该环状鼓出部与轮辋的嵌合力升高, 可以才是高抗轮辋脱落性(rim unseating resistance )。
而且,在以往的双胎圏型缺气保用轮胎中,虽然在车辆内 侧也存在第2胎圏,但车辆内侧的第2胎圏抑制胎圏脱落的效果 较小,不仅如此,因采用了左右对称的双胎圏构造,因此导致 轮胎质量增加、滚动阻力增加、乘坐舒适感降低。
另 一方面,假设轮胎在车辆外侧采用双胎圈构造而在车辆 内侧不采用双胎圏构造的情况下,在缺气行驶时两侧的胎侧部
的挠曲量之差会变得极大。因此,接地面的接地压力分布的非 对称性变得极大,会产生不均匀磨损、操纵稳定性降低的问题, 因此,迄今为止,还不存在仅在车辆外侧采用双胎圈构造的例 子。
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 一种这样的充气轮胎: 以胎面的赤道线为分界线,车辆外侧的沟面积小于(空隙率小 于)车辆内侧的沟面积,车辆外侧的橡胶硬度大于车辆内侧的 橡胶硬度,但对于仅在车辆外侧采用双胎圏构造的技术,并没 有出示其解决方案。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昭51 - 1165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3 - 138106号7>报 专利文献3:曰本净争开2003 _ 326917号乂>才艮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缺气保用轮胎: 可以在维持抗胎圈脱落性能和抗不均匀磨损性能的同时,谋求
减轻轮胎质量、降低滚动阻力、提高乘坐舒适感。
上述目的可以通过如下的本发明来实现。
即,本发明的缺气保用轮胎具有一对胎圏部、胎侧部、加 强橡胶层和胎面部,上述一对胎圈部具有环状的第l胎圏,上 述胎侧部自上述胎圏部分别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上述加强橡 胶层配置在上述胎侧部,上述胎面部通过胎肩部将各上述胎侧 部的外周侧端相互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具有环状鼓出部和 环状的第2胎圈,上述环状鼓出部设在配置于车辆外侧的上述 胎圈部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具有在安装规定轮辋时与轮辋凸 缘的外周侧弯曲面相面对的内周侧面,上述第2胎圈配置在该 环状鼓出部;并且,配置在车辆外侧的加强橡胶层的橡胶硬度
为60~ 82°,配置在车辆内侧的加强橡胶层的橡胶硬度为65 ~ 90。,配置在车辆内侧的加强橡胶层的橡胶硬度等于或大于配置 在车辆外侧的加强橡胶层的橡胶硬度,且配置在车辆内侧的加 强橡胶层的最大厚度比配置在车辆外侧的加强橡胶层的最大厚 度大0.5mm以上。在此,橡胶硬度是指通过JISK6253的杜罗 回跳式硬度计硬度试验(A类型)测定的硬度。
采用本发明,对于在缺气行驶的状态下最容易成为胎圏脱 落的原因的、在车辆转弯时在车辆外侧产生的横向力,可以通 过在车辆外侧所采用的双胎圏构造来有效地防止胎圏脱落。另
外,在双胎圈构造中,为了有效地防止胎圈脱落,在取得两侧 的挠曲量的平衡时,可以使车辆外侧的加强橡胶层的橡胶硬度 小于车辆内侧的加强橡胶层的橡胶硬度,或使车辆外侧的加强 橡胶层的厚度比车辆内侧的加强橡胶层的厚度薄。由此,可以 谋求减轻轮胎质量、降低通常行驶时的滚动阻力以及提高通常 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感。此时,可以通过像上述那样地调整橡胶 硬度和最大厚度的关系来取得两侧的挠曲量的平衡,因此,可 以维持缺气行驶时的抗不均勻磨损性能。
在上述轮胎中,优选是,对于形成于上述胎面部的胎面花 紋而言,以轮胎赤道线为分界线,车辆外侧的空隙率等于或小 于车辆内侧的空隙率。在此,空隙率是指:在胎面宽度内,用 整个面积除各区域的沟面积而得的百分率的值。当车辆外侧的 空隙率等于或小于车辆内侧的空隙率时,即使在内压降低的状 态下胎面中心部产生弯曲、使胎肩部的接地压力上升了的情况 下,在车辆转弯时,由于空隙率较小的车辆外侧花紋的剪切刚
度变得更大而使侧抗力增加,因此,也可以减小轮胎的侧滑, 由于轮胎的胎圏脱落方向的力矩变得更小,因此可以更有效地 防止胎圈脱落。
另外,优选是,上述胎面部的冠部橡胶至少在胎面宽度的
40~ 60%的位置具有硬度不同的橡胶的分界线,且该分界线的 车辆外侧的橡胶硬度等于或大于该分界线的车辆内侧的橡胶硬 度。在此,胎面宽度是指:轮胎截面上,以胎面花紋的接地面 的曲率半径向胎肩侧延长的假想线与以两侧胎肩加强部的曲率 半径向胎肩侧延长的2条假想线相交的两侧胎肩点之间的宽 度。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车辆外侧的橡胶硬度等于或大于 车辆内侧的橡胶硬度,因此,即使在内压降低的状态下胎面中 心部产生弯曲而使胎肩部的接地压力上升了的情况下,在车辆 转弯时,由于空隙率较小的车辆外侧花紋的剪切刚度变得更大 而使侧抗力增加,因此,可以减小轮胎的侧滑角,由于施加于 轮胎上的胎圏脱落方向的力矩变得更小,因此可以更有效地防 止胎圈脱落。
附图说明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缺气保用轮胎的一个例子的轮胎子午 线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l所示的缺气保用轮胎的胎面花紋的一个例 子的展开图。
附图标记i兌明
1 胎圈部 la 第l胎圈 lb 第2胎圈
2 胎侧部
3 胎肩部
4 胎面部 8 轮辋
加强橡胶层(车辆外侧)
9b 加强橡胶层(车辆内侧)
10 环状鼓出部
11 内周侧面
CL 轮胎赤道线
Al 车辆外侧区域
A2 车辆内侧区域
A3 胎面宽度的40~ 60%的位置
W 胎面宽度
TB 硬度不同的橡胶的分界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l是表示安装 规定轮辋时的本发明的缺气保用轮胎的 一 个例子的轮胎子午线
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l所示的缺气保用轮胎的胎面花紋的 一个 例子的展开图。
如图l所示,本发明的缺气保用轮胎具有一对胎圏部l、胎 侧部2和胎面部4;胎侧部2自胎圏部l分别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 胎面部4通过胎肩部3将各胎侧部2的外周侧端相互连接起来。
在胎圈部l中配设有胎圈la (相当于上述第l胎圈)和填充 胶条15,上述胎圈la是例如由丝构成的胎圈线集束体沿轮胎 圆周方向形成环状而成的。通过讲帘布层5的端部反巻而由该 胎圈la将帘布层5的端部卡定,从而在用帘布层5加强了一对胎 圏部l之间的状态下,将轮胎牢固地嵌合在轮辋8上。而且,在 内压正常时,胎圏部l配置在轮辋8的轮辋底部8b的轮胎外周 侧,并被轮胎内部的空气压力按压在轮辋凸缘8a上。
在帘布层5的内周侧配置有用于保持空气压力的内衬层6。
另外,在帘布层5的外周侧配置有用于通过箍紧效果进行加强的
带束层7,并且由胎面胶在带束层7的外周表面形成胎面花紋。 作为帘布层5、带束层7的构成材料,可使用钢丝、聚酯、人造 丝、尼龙、芳香族聚酰胺等有机纤维等。为了提高这些材料与 橡胶的粘接性,这些材料通常都进行表面处理或粘接处理等。
在胎侧部2处的帘布层5内侧配置有轮胎子午线截面呈大 致月牙形的加强橡胶层9a、 9b。由此,在轮胎内部的气压降低 了时,可抑制轮胎的扁平化,从而可以缺气行驶。
作为上述的橡胶层等的原料橡胶,可列举出天然橡胶、苯乙 烯-丁二烯橡胶(SBR)、 丁二烯橡胶(BR)、异戊橡胶(IR)、 丁基橡胶(IIR)等,这些原料橡胶可单独使用l种或者混合2种 以上使用。另外,这些橡胶用炭黑等填充材料加强, 并可适当配合有硫化剂、硫化促进剂、增塑剂、防老化剂等。
在本发明中,如图l所示,仅在安装轮胎时的车辆外侧采 用了双胎圏构造。即,具有环状鼓出部10和环状的第2胎圈lb; 上述环状鼓出部10设在配置于车辆外侧的胎圈部1的轮胎宽度 方向外侧,具有在安装规定轮辋时与轮辋凸缘8a的外周侧弯曲 面相面对的内周侧面11;上述第2胎圈lb配置在该环状鼓出部 IO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鼓出部10的内周侧面ll与l仑辋凸缘 8a的外周侧弯曲面相抵接,存在抱持轮辋凸缘8a前端的缩径 部,而第2胎圏lbi殳在该缩径部的轮胎外周侧。环状鼓出部IO 将设有第2胎圏lb的部分作为大致顶部而平緩地与胎侧部2相 连。另外,环状鼓出部10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形状, 也可以是例如轮胎子午线截面呈半圆状或梯形等的形状等。
在考虑减小车辆外侧的加强橡胶层9a的橡胶硬度的同时、 维持胎圈脱落阻力和抗轮辋偏离性(rim displacement
resistance)并改善乘坐舒适性方面,优选主要构成环状鼓出 部10的橡胶的硬度为66〜76°。
在环状鼓出部IO上配置有胎圏钢丝沿轮胎圆周方向呈环 状的胎圈lb (相当于上述第2胎圏)。本实施方式的胎圈lb以这 样的方式配置:在安装轮辋时,胎圈lb的中心位置位于比轮辋 凸缘8a的最外径点更靠近轮胎外周侧、且更靠轮胎宽度方向外 侧的位置。构成胎圈lb的胎圏钢丝并不限定于由与胎圏la相同 的钢丝集束体构成,也可以是例如由有机纤维集束体构成、或 是以纤维强化橡胶为原料的橡胶胎圈等。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配置于车辆内侧的胎圏部 1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设有用于在安装规定轮辋时保护轮辋凸 缘8a的轮辋保护构件12,但也可以不设置轮辋保护构件12而做 成自离开轮辋凸缘8a的位置开始平緩地与胎侧部2相连接的形 状。
在本发明中,配置在车辆外侧的加强橡胶层9a的橡胶硬度 为60~82°,优选橡胶硬度为65~ 78°。在橡胶硬度小于60。时, 缺气耐久性、抗胎圈脱落性能不充分;在橡胶硬度大于82。时, 缺气时不能取得与车辆内侧的挠曲量之间平衡,容易产生不均 匀磨损,而且无法提高乘坐舒适性。
另外,配置在车辆内侧的加强橡胶层9b的橡胶硬度为65 ~ 90。,优选橡胶硬度为70〜85。。在橡胶硬度小于65。时,缺气 时不能取得与车辆外侧的挠曲量之间平衡,容易产生不均匀磨 损;在橡胶硬度大于90。时,容易导致降低乘坐舒适性。
在上述橡胶硬度的范围内,配置在车辆内侧的加强橡胶层 9b的橡胶硬度等于或大于配置在车辆外侧的加强橡胶层9a的 橡胶硬度,优选是加强橡胶层9b的橡胶硬度比加强橡胶层9a的 橡胶硬度大5。以上的情况。
配置在车辆内侧的加强橡胶层9b的最大厚度比配置在车 辆外侧的加强橡胶层9a的最大厚度大0.5mm以上,优选大 0.8~1.5mm。具体地讲,例如配置在车辆外侧的加强橡胶层 9a的最大厚度为9〜12mm,而配置在车辆内侧的加强橡胶层 9b的最大厚度为9.8〜13.5mm。
另外,加强橡胶层9a、 9b并不限定于由单一的橡胶层构成, 也可以由多个硬度等物理特性不同的多层橡胶层构成。在该情 况下,只要各层的橡胶硬度的平均值在上述范围内即可。
在图示的例子中,配置在车辆外侧的加强橡胶层9a用单一 的橡胶层形成,配置在车辆内侧的加强橡胶层9b用2层橡胶层 形成、并在2层之间夹着帘布层5。在该例子中,帘布层5由2层 构成,在位于胎侧部2的各帘布层5的内侧分别配置有加强橡胶 层9b。另外,在车辆外侧,位于胎侧部2的2层帘布层5的内侧 配置有加强橡胶层9a。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大致沿环状鼓出部10的内周面配设加 强层16,由此可以加强环状鼓出部10的内周面而抑制磨损。作 为加强层16,可示例出由钢线、人造丝、尼龙、聚酯、芳香族 聚酰胺等有机纤维构成的胎圏包布。
本发明中的胎面部4具有例如图2所示那样的胎面花紋。在 本发明中,优选是,形成于胎面部4的胎面花紋以轮胎赤道线 CL为界限,车辆外侧区域A1的空隙率等于或小于车辆内侧区 域A2的空隙率。更优选是,车辆外侧区域A1的空隙率为车辆内 侧区域A2的空隙率的75〜93%。当该值过小时,车辆内侧的不 均匀磨损有变大倾向。
具体地讲,优选是,车辆外侧区域A1的空隙率为25〜35%, 车辆内侧区域A2的空隙率为30 ~ 40%。在图示的例子中形成有 4条圆周方向沟和5种倾斜沟,但在本发明中,通过调整这些沟 的粗细和形成密度可以调整空隙率。
另外,优选是,上述胎面部4至少冠部橡胶在胎面宽度W的
40 ~ 60。/。的位置A3具有硬度不同的橡胶的分界线TB,且该分 界线TB的车辆外侧的橡胶硬度等于或大于车辆内侧的橡胶硬 度。更优选是,分界线TB的车辆外侧的橡胶硬度为车辆内侧的 橡胶硬度的105 ~ 117%。当该值过大时,车辆内侧的不均匀磨 损有变大的倾向。
具体地讲,优选是,分界线TB的车辆外侧的橡胶硬度为 62~70°,车辆内侧的橡胶硬度为57〜65。。另外,从耐久性的 观点出发,优选将硬度不同的橡胶分界线TB配置在沟底。
其他实施方式
(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配置在车辆内侧的加强橡 胶层用2层橡胶层形成的例子,但也可以用l层橡胶层形成配置 在车辆内侧的加强橡胶层。在该情况下,即使对于车辆内侧, 也在位于胎侧部的2层帘布层的内侧配置有加强橡胶层。
(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用2层构成帘布层的例子, 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用l层构成帘布层。
(3)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具有形成了4 条圆周方向沟和5种倾斜沟的胎面花紋的例子,但在本发明中, 胎面花紋并不受特别的限定,而重要的是上述空隙率。
实施例
说明。另外,如下述那样地对实施例等中的评价项目进行测定。 (1 )侧抗力
在所谓的平带式转弯试验机(flat belt type cornering tester )中,以0kPa内压、负载相当于评价车辆全轴重量的50% 的条件进行了测定。以比较例1中的侧抗力为100,用指数评价 了侧抗力。该指数越大,侧抗力越大,性能越优良。 (2)抗胎圏脱落性
将试验轮胎安装在实车(日本产3000cc级FR车)的左侧前 方,使该车辆从直行向右转半径20mm的圆形^各线,即进行所谓的J图案行驶。使各试验轮胎为内压OkPa的缺气状态,并依 据产生轮辋脱落时的行驶速度(与横向加速度成比例)评价其 抗胎圈脱落性。行驶速度从25km/h开始,并以增量为5km/h的 方式行驶,直到产生轮辋脱落为止。以比较例I为IOO,进行指 数评价,数值越大,表示产生轮辋脱落时的行驶速度越大、即 抗胎圈脱落性越优良。
(3) 质量
依据制品轮胎的重量进行了评价。以比较例1为IOO进行指 数评价,数值越大,表示轮胎重量越大。
(4) 滚动阻力
在将试作轮胎组装在规格为18x8 - JJ的轮辋上之后,填充 230kPa的内压,而在单轴式滚动阻力试验机中对其进行测定。 以比较例1中的滚动阻力为100,用指数评价滚动阻力性能。该 指数越小,滚动阻力越小,性能越优良。
(5) 不均匀磨损
将该轮胎安装在实车(日本产3000cc级FR车)上,使该实 车在普通道路上行驶12 0 0 0k m 。以行驶后中心主沟与胎肩主沟 的磨损量之比进行了比较。(胎肩主沟磨损量/中心主沟磨损量) 比越接近l.O,表示磨损越均匀。
(6) 操纵稳定性
依据由实车(日本产3000cc级FR车)进行的感觉评价来进 行比较。以比较例l中的操纵稳定性为IOO而用指数评价了操纵 稳定性。该指数越大,操纵稳定性越高,性能越优良。
(7) 乘坐舒适性
依据由实车(日本产3000cc级FR车)进行的感觉评价来进 行比较。以比较例l中的乘坐舒适性为IOO而用指数评价了乘坐 舒适性。该指数越大,乘坐舒适性越好,性能越优良。
实施例1 ~ 5
以具有图l所示的结构的、表l所示那样的、车辆外侧加强
橡胶层的橡胶硬度、车辆内侧加强橡胶层的橡胶硬度、两侧加 强橡胶层的最大厚度差、车辆外侧的空隙率/车辆内侧的空隙 率、车辆外侧的橡胶硬度/车辆内侧的橡胶硬度的参数,制作出
了规格为245/40R18的试验轮胎。此时,实施例5中的胎面橡胶 的分界线为距离车辆外侧为胎面宽度的50%的位置。将其评价 结果一并表示在表l中。 比4交例1
以将车辆外侧和车辆内侧两方做成双胎圏结构的、表l所 示的、车辆外侧加强橡胶层的橡胶硬度、车辆内侧加强橡胶层 的橡胶硬度、两侧加强橡胶层的最大厚度差、车辆外侧的空隙 率/车辆内侧的空隙率、车辆外侧的橡胶硬度/车辆内侧的橡胶 硬度的参数,制作出了规格为245/40R18的试验轮胎。将其评 价结果一并表示在表l中。
比砵交例2
除了仅将车辆外侧做成双胎圏构造以外,与比较例l完全 相同,制作出了试验轮胎。将其评价结果一并表示在表l中。 比專交例3
除了仅将车辆外侧做成双胎圈构造、和做成表1所示的车 辆外侧加强橡胶层的橡胶硬度、车辆内侧加强橡胶层的橡胶硬 度、两侧加强橡胶层的最大厚度差之外,与比较例l完全相同, 制作出了试验轮胎。将其评价结果一并表示在表l中。
比4交例4
以具有图l所示的结构、表1所示的、车辆外侧加强橡胶层 的橡胶硬度、车辆内侧加强橡胶层的橡胶硬度、两侧加强橡胶 层的最大厚度差、车辆外侧的空隙率/车辆内侧的空隙率、车辆 外侧的橡胶硬度/车辆内侧的橡胶硬度的参数,制作出了规格为 245/40R18的试-验4仑月台。此时,实施例4中的胎面橡胶的分界线 为距离车辆外侧为胎面宽度的5 0 %的位置。将该评价结果 一 并 表示在表l中。
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5

如表l的结果所示那样,在各实施例的缺气保用轮胎中, 可以在维持抗胎圈脱落性能和抗不均匀磨损性能的同时谋求减 轻轮胎质量、降低滚动阻力及提高乘坐舒适性。特别是在减小 了车辆外侧空隙率的实施例4中,增加侧抗力而改善了操纵稳 定性和抗胎圏脱落性。并且,在增大了车辆外侧胎面胶的硬度 的实施例5中,进一步增加了侧抗力而进一步改善了操纵稳定 性和抗胎圏脱落性。
与此相反,只在仅将车辆外侧做成双胎圈构造的比较例2 中,侧抗力降低而使操纵稳定性和抗胎圏脱落性恶化,乘坐舒 适性也恶化,各性能降低量明显。另外,在加强橡胶层的硬度 之差过大的比较例3中,产生了不均匀磨损,并且操纵稳定性 和乘坐舒适性恶化,在空隙率和胎面胶的硬度之差过大的比较
例4中,产生了明显的不均匀磨损。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