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辋装配体、轮胎试验机及轮辋装配体更换方法

申请号 CN201280017016.2 申请日 2012-10-12 公开(公告)号 CN103460012B 公开(公告)日 2016-08-31
申请人 三菱重工机械科技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上田达也; 橘诚;
摘要 本 发明 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安装小尺寸轮胎的 轮辋 装配体、轮胎试验机及轮辋装配体更换方法。轮辋装配体是具有能够安装作为试验对象的轮胎的一对上轮辋和下轮辋的轮辋装配体,具备:设于下轮辋的销(6);设于上轮辋并能够与销(6)卡合的销承受部(3);及槽部,在上轮辋的下轮辋一侧的表面形成有能够容纳销(6)的前端的至少一部分的凹状截面的凹状槽(28a)。
权利要求

1.一种轮辋装配体,具有能够安装作为试验对象的轮胎的一对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所述轮辋装配体的特征在于具备:
设于所述第一轮辋的销;
设于所述第二轮辋并能够与所述销卡合的销承受部;及
槽部,设于所述第二轮辋的所述第一轮辋一侧的表面,并形成有能够容纳所述销的前端的至少一部分的凹状截面的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辋装配体,其中,
所述销的前端具有沿与所述销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地设置的突起部,
所述销承受部具有用于供所述突起部滑动的滑动用槽和用于供所述销滑动的滑动用开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辋装配体,其中,
所述突起部的上表面的截面形状和容纳所述突起部的一部分时相向的所述凹状截面的槽的截面形状分别是锥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辋装配体,其中,
所述销承受部和所述槽部形成于所述第二轮辋的周向,所述凹状截面的槽也形成于所述周向。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辋装配体,其中,
所述销承受部和所述槽部形成于同一截面内,所述槽部在所述销承受部的所述第一轮辋一侧形成所述凹状截面的槽。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辋装配体,其中,
所述轮辋装配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中的至少一方的支柱,在所述销和所述销承受部进行了卡合时,所述支柱支撑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轮辋或所述第二轮辋。
7.一种轮胎试验机,具备: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辋装配体;及
吊起部,支撑所述第一轮辋或所述第二轮辋并将所述轮辋装配体吊起。
8.一种轮辋装配体更换方法,是使用了具有能够安装作为试验对象的轮胎的一对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的轮辋装配体的轮胎试验机的轮辋装配体更换方法,
该轮辋装配体具备:设于所述第一轮辋的销;设于所述第二轮辋并能够与所述销卡合的销承受部;及槽部,设于所述第二轮辋的所述第一轮辋一侧的表面,并形成能够容纳所述销的前端的至少一部分的凹状截面的槽,
所述轮辋装配体更换方法中,支撑所述轮辋装配体中的所述第一轮辋或所述第二轮辋并吊起所述轮辋装配体。

说明书全文

轮辋装配体、轮胎试验机及轮辋装配体更换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安装作为试验体的轮胎的轮辋装配体、轮胎试验机及轮辋装配体更换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轮胎试验机具备测定轮胎的均匀性的轮胎均匀性测定装置、测定轮胎的平衡的轮胎平衡测定装置。在基于轮胎试验机的测定中,对试验对象轮胎进行固定的轮胎试验用轮辋根据胎圈直径、胎圈宽度并按照轮胎的种类进行更换。
[0003] 为了与作为测定对象的轮胎的种类很多的情况等对应,以缩短试验用轮辋的更换时间、使更换作业省化为目的,提出了一种自动地更换试验用轮辋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5中,公开了与轮辋更换装置相关的发明。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661753号公报
[0005]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3-110138号公报
[0006]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3-47742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3-231834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36721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0] 为了便于进行轮胎的安装和拆卸,试验用轮辋由一对上轮辋和下轮辋构成,在将轮胎安装于该上下轮辋而进行试验时,上轮辋和下轮辋分别彼此离开地安装在轮胎试验机上。
[0011] 而且,在该上下轮辋通过轮辋更换装置进行更换的情况下,大多通过上轮辋和下轮辋重合等方法而进行一体化,作为轮辋装配体来进行操作。然后,一体化后的轮辋装配体向轮胎试验机外部的更换装置和轮辋储存位置搬出,轮辋装配体被一体化并被保管,从而相同直径的上轮辋和下轮辋不会散乱,管理性提高。另外在从外部向轮胎试验机搬入轮辋装配体的情况下,一体化后的轮辋装配体被搬入,轮胎被安装,上轮辋和下轮辋被分割。
[0012] 在轮辋更换之际为了将上轮辋和下轮辋一体化,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在吊起轮辋装配体而进行更换的情况下,可考虑下述方法:安装从上下轮辋的外部使上下轮辋一体化的夹具,或者使上下轮辋中任一轮辋或两个轮辋具有能够使上下轮辋一体化的机构。
[0013] 然而,在试验时当安装于上下轮辋的轮胎的胎圈宽度小时,上轮辋和下轮辋之间的离开距离变小。因此,使上下轮辋一体化的方法中,在使用后者的方法的情况下,需要设置上下轮辋彼此不发生干扰并能物理性地一体化的机构。
[0014] 本发明鉴于这种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也能安装小尺寸轮胎的轮辋装配体、轮胎试验机及轮辋装配体更换方法。
[0015]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轮辋装配体、轮胎试验机及轮辋装配体更换方法采用以下方案。
[0017] 即,本发明第一方面涉及的轮辋装配体是一种具有能够安装作为试验对象的轮胎的一对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的轮辋装配体,具备:设于第一轮辋的销;设于第二轮辋并能与销卡合的销承受部;及槽部,在第二轮辋的第一轮辋一侧的表面形成有能够容纳销的前端的至少一部分的凹状截面槽。
[0018] 根据该构成,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通过销和销承受部卡合而一体化。若卡合时吊起上侧的第一轮辋或第二轮辋,则上侧的第一轮辋或第二轮辋被吊起而另一轮辋也能同时移动。在将轮胎安装于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进行试验时,解除销和销承受部的卡合,期望销和销承受部彼此不发生干扰。若销和销承受部变成在上下方向上相干扰的位置关系,则在轮胎试验时,在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因某些原因而进行了相对旋转的情况下将造成销的损伤。因此,关于销和销承受部的上下方向相对尺寸,在设成消除该干扰的尺寸的情况下,必须确保上下方向上的充分尺寸,因此必然对胎圈宽度造成制约。
[0019] 在该方面中,在槽部的表面形成有能够容纳销前端的凹状的槽。因此,在将轮胎安装于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进行试验时,销和槽部相向时,与未形成槽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接近。此外,销承受部和槽部均构成第二轮辋的一部分。
[0020] 在上述第一方面中,也可以是:销的前端具有沿着与销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地设置的突起部,销承受部具有用于供突起部滑动的滑动用槽和用于供销滑动的滑动用开口部。
[0021] 根据该结构,突起部具有沿着与销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地设置的其他形状,并在销承受部的滑动用槽内滑动。另外,销在销承受部的滑动用开口部内滑动。由此,销和销承受部卡合。
[0022] 在上述第一方面中,突起部的上表面的截面形状和容纳突起部的一部分时相向的槽的截面形状分别是锥形。
[0023] 根据该结构,由于突起部的突起根部的厚度比突起前端的厚度厚,所以能够维持突起根部的强度,由于支撑部的突起根部的厚度比突起端的厚度厚,所以能够维持突起根部的强度。因此,能够在保持销和销承受部的强度高的状态下,进行使用了销和销承受部的轮辋装配体的吊起、移动。另外,由于在支撑部的表面形成有能够容纳销的前端的凹状槽,所以能使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接近。
[0024] 在上述第一方面中,销承受部和槽部形成于第二轮辋的周向,槽也形成于所述周向。
[0025] 根据该结构,在轮胎安装于轮辋装配体进行试验的情况下等,在卡合被解除、销的前端和销承受部的表面接近时,即使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围绕轴心相对转动,销前端也沿着形成于周向的槽移动。因此,销和销承受部不会彼此干扰。
[0026] 在上述第一方面中,销承受部和槽部也可以形成于同一截面内,槽部也可以在销承受部的第一轮辋一侧形成槽。
[0027] 根据该结构,在销承受部的第一轮辋一侧的表面形成能够容纳销的前端的至少一部分的凹状截面的槽。因此,在将轮胎安装于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进行试验时,在与销相向的位置存在销承受部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接近。
[0028] 在上述第一方面中,轮辋装配体还包括设于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中的至少一方的支柱,在销和销承受部进行了卡合时,该支柱支撑位于上方的第一轮辋或第二轮辋。
[0029] 根据该结构,当位于下方的第一轮辋或第二轮辋的上表面放置有另一轮辋时,支柱支撑位于上方的另一轮辋,因此在轮辋装配体的保管时,销和销承受部不支撑位于上方的第一轮辋或第二轮辋的载荷,能够防止因冲击等引起的销和销承受部的损伤。
[0030]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的轮胎试验机具备:上述第一方面涉及的轮辋装配体、和支撑第一轮辋或第二轮辋并吊起轮辋装配体的吊起部。
[0031] 根据该结构,当吊起部支撑并吊起位于上方的第一轮辋或第二轮辋时,若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卡合,则能够同时移动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另外,当吊起部支撑并吊起位于上方的第一轮辋或第二轮辋时,若解除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的卡合,由于在销承受部的表面形成有能够容纳销前端的凹状槽,因此与在销承受部的表面未形成槽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接近。因此,在具有使用销和销承受部而能够更换的轮辋装配体的轮胎试验机中,即使在作为被试验体的轮胎的尺寸小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试验。
[0032] 另外,本发明第三方面涉及的轮辋装配体更换方法是一种使用了具有能够安装作为试验对象的轮胎的一对第一轮辋和第二轮辋的轮辋装配体的轮胎试验机的轮辋装配体的更换方法,该轮辋装配体具备:设于第一轮辋的销;设于第二轮辋并能够与销卡合的销承受部;及槽部,在第二轮辋的第一轮辋一侧的表面形成有能够容纳销的前端的至少一部分的凹状截面的槽,所述轮辋装配体更换方法中,支撑所述轮辋装配体中的第一轮辋或第二轮辋并吊起所述轮辋装配体。
[0033] 发明效果
[0034] 根据该结构,即使尺寸小的轮胎,也能够安装于轮辋装配体来进行试验。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轮胎试验机的纵剖视图。
[0036] 图2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上下轮辋、轮辋升降机的支撑部和下部主轴的纵剖视图。
[0037] 图3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上轮辋的仰视图,是沿图2的A-A向视图。
[0038] 图4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下轮辋的仰视图,是沿图2的B-B向视图。
[0039] 图5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上轮辋的销承受部的俯视图。
[0040] 图6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销和销承受部的纵剖视图,是用图5的C-C线剖切后所得的图。
[0041] 图7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销和销承受部的纵剖视图,是用图5的D-D线剖切后所得的图。
[0042] 图8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销和销承受部的纵剖视图,是用图5的E-E线剖切后所得的图。
[0043] 图9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轮辋装配体、轮辋升降机和下部主轴的纵剖视图。
[0044] 图10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轮胎试验机的纵剖视图。
[0045] 图11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轮辋装配体、轮辋升降机、储料器框架和下部主轴的纵剖视图。
[0046] 图12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轮辋装配体、轮辋升降机、轮辋储料器和下部主轴的纵剖视图。
[0047] 图13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轮辋装配体、轮辋升降机、储料器框架和下部主轴的纵剖视图。
[0048] 图14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轮胎试验机的纵剖视图。
[0049] 图15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轮辋装配体、轮辋升降机和下部主轴的纵剖视图。
[0050] 图16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下轮辋的俯视图。
[0051] 图17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下轮辋的俯视图。
[0052] 图18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下轮辋的俯视图。
[0053] 图19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上轮辋和下轮辋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是用图16的F-F线切断所得的图。
[0054] 图20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上轮辋和下轮辋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是用图17的G-G线切断所得的图。
[0055] 图21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上轮辋和下轮辋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是用图17的G-G线切断所得的图。
[0056] 图22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销和销承受部的纵剖视图。
[0057] 图23是表示相关技术的销和销承受部的纵剖视图。
[0058] 图2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轮辋装配体、轮辋升降机和下部主轴的纵剖视图。
[0059] 图25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上轮辋和下轮辋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0] 以下使用图1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轮胎试验机进行说明。
[0061] 轮胎试验机具有例如测定轮胎的均匀性的轮胎均匀性测定装置12。轮胎均匀性测定装置12以安装在轮辋装配体上的轮胎作为试验对象,使圆筒状的负载轮22与由下部主轴16进行旋转驱动的轮胎抵接。轮胎均匀性测定装置12通过设于负载轮22的上部和下部的测力传感器来测定被施加的载荷。
[0062] 负载轮22能够在轨道23上移动以向下部主轴16侧接近或从下部主轴16离开。
[0063] 如图24所示,作为试验对象的轮胎60安装于上轮辋1和下轮辋2。此时,上轮辋1由轮辋升降机14的卡盘机构9把持。下轮辋2被载置在底座15上的下部主轴16上。另外,轮辋升降机14向下方下降,上轮辋13轴的下部插入到下部主轴16的内部。而且,上轮辋轴13和下部主轴16通过定机构在规定的插入位置彼此连接。
[0064] 下部主轴16由电机进行旋转驱动。另外,当通过锁定机构与上轮辋轴13连接时,下部主轴16与上轮辋轴13一起旋转。
[0065] 轮辋升降机14能够沿上下方向升降,并具有安装于支撑部8的卡盘机构9。轮辋升降机14经由通过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杠25等传动机构而沿着框架24进行升降。当轮辋升降机14向上方移动时,锁定机构被解锁,下部主轴16和上轮辋轴13的连接被解除。
[0066] 轮辋储料器11的旋转台20在轨道21上移动以向下部主轴16侧接近或从下部主轴16离开。
[0067] 在旋转台20的上部设有转轴17。在转轴17上连接有多个储料器框架18,转轴17使储料器框架18围绕转轴17的轴心旋转。由此,转轴17能够使载置在储料器框架18的轮辋底座19上的上轮辋1和下轮辋2向下部主轴16侧接近、或从下部主轴16侧离开。
[0068] 接下来,对由一对上轮辋1和下轮辋2构成的轮辋装配体进行说明。
[0069] 在上轮辋1上,在比轮胎安装部分靠内侧的、上轮辋1的下表面,三个销承受部3和三个支柱承受部4沿周向交替地设置。图3表示上轮辋1的下表面。另外,在下轮辋2上,在比轮胎安装部分靠内侧的、下轮辋2的上表面,三个销6和三个支柱7沿周向交替地设置。图4表示下轮辋2的上表面。销6在轮辋装配体移动时与销承受部3卡合。支柱7在轮辋装配体保管时与支柱承受部4抵接。另一方面,试验时,如图24和25所示,销6和销承受部3的卡合被解除而分离,支柱7和支柱承受部4也彼此分离。
[0070] 例如,如图6~图8所示,在销6的前端经由直径小于销主体部的颈部而形成有锥形的突起部30。突起部30沿与销6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地设置,突起根部的厚度比突起前端的厚度厚。因此,能够维持突起部30的突起根部的强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销6的纵截面中突起部30以销6的轴为中心向两侧延伸地设置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例。例如,突起部30也可以仅从销6的轴向一侧延伸地设置。
[0071] 如图5所示,在销承受部3形成有插入用开口部26和滑动用开口部27。销6的突起部30能够进出于插入用开口部26。滑动用开口部27形成于插入用开口部26的一侧,并沿着上轮辋1的周向开口。滑动用开口部27的宽度比销6的突起部30的直径小,比销6的颈部的直径大。此外,销承受部3分为如图5所示的与销6卡合的第一区域3A和除第一区域3A之外的第二区域3B。上述插入用开口部26和滑动用开口部27形成于第一区域3A。
[0072] 另外,例如,如图6和图7所示,在销承受部3,在沿周向设置的相向的两个侧壁之间形成有滑动用槽29。此外,销承受部3具有向滑动用开口部27侧突出并支撑销6的突起部30的支撑部28。支撑部28的突出根部的厚度比突出端的厚度厚。由此,能够维持支撑部28的突出根部的强度。而且,在支撑部28的下轮辋2侧的表面形成有凹状槽28a,该凹状槽28a形成为能够容纳销6的前端的突起部30的凹状。通过在销承受部3中形成有支撑突起部30的支撑部28,销6和销承受部3卡合。此处,支撑部28支撑突起部30的状态是指由支撑部28的上表面(上轮辋1侧的面)来支撑突起部30的下表面(下轮辋2侧的面)的状态。在图5~图8所示例中,凹状槽28a沿上轮辋1的周向形成于第一区域3A和第二区域3B。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区域3A是槽部和销承受部这两者均形成于同一部位的情况的一例,第二区域3B是仅槽部直接设于上轮辋1的情况的一例。
[0073] 若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地、销6和销承受部3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相干扰的位置关系,则在轮胎试验时上轮辋1和下轮辋2因某些原因而相对旋转,在此情况下将造成销6的损伤。因此,关于销6和销承受部3的上下方向相对尺寸,在设为消除该干扰的尺寸的情况下,在上下方向上必须确保充分尺寸,因此必然对胎圈宽度造成制约。
[0074]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销承受部3的表面形成有能够容纳销6的前端的凹状槽28a,所以与在销承受部3的表面未形成凹状槽28a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上轮辋1和下轮辋2接近。因此,在使用利用销6和销承受部3而能够移动的轮辋装配体的轮胎试验机中,即使在作为被试验体的轮胎的尺寸小的情况下,例如胎圈宽度为3英寸以下的轮胎,也能够进行测定而轮辋1和下轮辋2不发会生干扰。另外,参照图22和图23,如后文所述,可以缩短用于将销6和销承受部3卡合所需的行程距离b1。因此,在使用利用销6和销承受部3而能够更换的轮辋装配体的轮胎试验机中,在作为被试验体的轮胎的尺寸小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测定。
[0075] 另外,如图5所示,上述的能够容纳销6的前端的凹状槽28a沿着销承受部3的下轮辋2侧的表面形于周向。根据该构成,在将轮胎安装于轮辋装配体而进行试验的情况下等,在卡合被解除、销6的前端和销承受部3的表面相向且接近时,即使上轮辋1和下轮辋2围绕轴心相对旋转,销6的前端也沿着形成于周向的凹状槽28a移动,因此,如图8所示,销6和销承受部3不会彼此干扰。
[0076] 支柱7向上轮辋1侧突出地设于下轮辋2的上表面。另外,支柱承受部4与支柱7相对应,向下轮辋2侧突出地设于上轮辋1的下表面。而且,对于支柱7和支柱承受部4各自的高度,在将上轮辋1载置在下轮辋2的上表面时,支柱7和支柱承受部4具有支撑上轮辋1的高度而无需销6和销承受部3支撑上轮辋1的载荷。
[0077] 根据上述那样的支柱7和支柱承受部4的结构,由于支柱7支撑上轮辋1,所以在轮辋装配体的保管时,销6和销承受部3不支撑上轮辋1的载荷,能够防止因冲击等引起的销6和销承受部3的损伤。
[0078]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轮胎试验机中的轮辋装配体的更换动作进行说明。
[0079] 首先,如图1和图2所示,从上轮辋1和下轮辋2离开且上轮辋1位于上方的状态开始说明。从该状态开始,如图9的箭头a所示,使轮辋升降机14下降,使上轮辋1向下方移动,如图9所示,使上轮辋1和下轮辋2重合。此时,上轮辋1和下轮辋2的相位关系如图16所示。图19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表示用图16的F-F线剖切后所得的纵剖视图。即,使销6的突起部30的位置和销承受部3的插入用开口部26的位置对齐,将突起部30插入到插入用开口部26内。
[0080] 接下来,如图9的箭头b所示,使下部主轴16旋转,使下轮辋2相对于上轮辋1进行旋转。此时,上轮辋1和下轮辋2的相位关系如图17所示。即,通过下轮辋2左旋的旋转,销6的突起部30在销承受部3的滑动用槽29内移动,如图6所示,销6和销承受部3卡合。此外,在上述例中,对通过左旋的旋转来卡合销6和销承受部3的例进行了说明,但销6和销承受部3也可以使销承受部3的插入用开口部26和滑动用槽29的位置相反并通过右旋的旋转来卡合。
[0081] 通过销6和销承受部3卡合,上轮辋1和下轮辋2被一体化。而且,如图10的箭头c所示,使轮辋升降机14上升,使上轮辋1和下轮辋2一起向上方移动。此时,如图21所示,成为上轮辋1的销承受部3支撑销6、下轮辋2被上轮辋1吊起的状态。
[0082] 而且,如图10的箭头d所示,使轮辋储料器11向下部主轴16侧下降。此时,将未载置轮辋装配体的储料器框架18配置在由轮辋升降机14支撑的轮辋装配体的下方。接下来,如图11的箭头e所示,使轮辋升降机14下降,将上轮辋1和下轮辋2载置在储料器框架18上的轮辋底座19上。此时,将储料器框架18上突出的定位凸部31插入到下轮辋2的下表面所形成的定位孔32内。
[0083] 其结果是,如图20所示,支柱承受部4与支柱7的上表面抵接,下轮辋2支撑上轮辋1。此时,销6和销承受部3彼此不干扰,无需销6支撑上轮辋1的载荷,能够防止销6的损伤。
[0084] 当将轮辋装配体载置在储料器框架18上时,如图11的箭头f所示,把持上轮辋1的卡盘机构9被解锁。而且,如图12的箭头g所示,轮辋升降机14与轮辋储料器11分开。然后,如图12的箭头h所示,使储料器框架18围绕转轴17的轴心旋转,使试验中新使用的轮辋装配体位于轮辋升降机14的下方。
[0085] 接下来,如图13的箭头i所示,使轮辋升降机14下降,直至卡盘机构9到达上轮辋1的被把持部5的位置。而且,如图13的箭头j所示,使卡盘机构9向上轮辋1的被把持部5移动,使卡盘机构9把持上轮辋1。此时,上轮辋1和下轮辋2处于卡合状态。
[0086] 然后,如图14的箭头k所示,在把持有轮辋装配体的状态下,使轮辋升降机14上升,使上轮辋1和下轮辋2一起向上方移动。另外,如图14的箭头m所示,使轮辋储料器11从下部主轴16离开。当轮辋储料器11的储料器框架18从下部主轴16的上方退避时,如图15的箭头n所示,使轮辋升降机14下降,使上轮辋1向下方移动,将下轮辋2固定在下部主轴16上。
[0087] 而且,如图15的箭头p所示,使下部主轴16旋转,使下轮辋2相对于上轮辋1进行旋转。此时,上轮辋1和下轮辋2的相位关系如图18所示。即,通过下轮辋2的右旋的旋转,销6的突起部30在销承受部3的滑动用槽29内移动而到达插入用开口部26。此外,在具有通过右旋的旋转而使上轮辋1和下轮辋2卡合结构的情况下,进行左旋的旋转。由此,能够解除销6和销承受部3的卡合。即,通过使轮辋升降机14上升,如图7所示,能够使销6离开销承受部3。
[0088] 在使销6离开了销承受部3的状态下,如图24所示。通过将轮胎60安装在上轮辋1和下轮辋2上,能够对轮胎60进行测定。此时,即使在轮胎60的轮胎宽度短的情况下,如图25所示,由于销6的突起部30被容纳在销承受部3的凹状槽28a内,所以销6和销承受部30不会发生干扰。
[0089] 接下来,参照图22和图23,对销6和销承受部30的关系进行说明。
[0090] 首先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在销6和销承受部40的关系中,如图23所示,将销6的突起部50形成为圆筒状而非锥形,在销承受部40的支撑部42的表面未形成槽。
[0091] 此时,在销承受部40形成插入用开口部41和滑动用开口部43。另外,在销承受部40,在沿周向设置的相向的两个侧壁之间形成滑动用槽44。此外,销承受部40具有向滑动用开口部43侧突出并支撑销6的突起部50的支撑部42。
[0092] 将作为试验对象的轮胎安装于上轮辋1和下轮辋2时,将从销6的突起部50的前端50a至销承受部40的支撑部42的下表面42a的距离设为离开距离a。离开距离a是在能够应用的最小胎圈宽度的轮胎试验时销6和销承受部40彼此不会发生干扰的长度。此时,为了使销
6的突起部50与销承受部40的支撑部42卡合,上轮辋1需要至少向下方移动图23所示的行程距离b2。也可考虑增大离开距离a来增大行程距离b2,但在此情况下,轮胎试验时的上轮辋1和下轮辋2彼此的接近距离变大,所以不能计测胎圈宽度小的轮胎。
[0093] 因此,需要确保离开距离a并使上轮辋1和下轮辋2彼此的接近距离不变大,从而缩短行程距离b2。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如图22所示,在将作为试验对象的轮胎安装于上轮辋1和下轮辋2时,将从销6的突起部30的上表面30a至销承受部3的支撑部28的凹状槽28a的距离设成与图23的离开距离a相同的离开距离a。
[0094]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销承受部3的表面形成有能够容纳销6的前端的凹状槽28a,因此在设为离开距离a的情况下,为了使销6的突起部30与销承受部3的支撑部28卡合,只要上轮辋1至少向下方移动图22所示的行程距离b1即可。本实施方式的行程距离b1比图23所示例的行程距离b2短。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确保试验时的离开距离a尽可能地长并与未形成凹状槽28a的情况相比能够对胎圈宽度小的轮胎进行试验。
[0095]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设于销6的前端的突起部30为锥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例。例如,突起部30也可以具有碗形等曲面,也可以是圆筒形状。而且,若在销承受部3的支撑部28的表面形成不与突起部30接触的凹状槽28a,则与在销承受部3的表面未形成凹状槽28a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上轮辋1和下轮辋2接近。另外,能够缩短用于卡合销6和销承受部3所需的行程距离b1。
[0096]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在上轮辋1设置销承受部3和支柱承受部4、在下轮辋2设置销6和支柱7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例。例如,也可以在上轮辋1设置销6或支柱7,在下轮辋2设置销承受部3或支柱承受部4。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销承受部3从上轮辋1向下轮辋2侧突出地设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例。例如销承受部3也能以埋入上轮辋1(在设于下轮辋2的情况下,为下轮辋2)主体内的方式形成。即,上轮辋1的与下轮辋2相向的面变得平坦,承受部3可以相对于该平坦的面而形成于上轮辋1的内部侧。
[0097]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在销承受部3的第一区域3A和第二区域3B这两者形成有凹状槽28a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例。例如,也可以在销承受部3的第一区域3A内不形成凹状槽28a,而仅在第二区域3B内形成凹状槽28a。在将轮胎60安装于上轮辋1和下轮辋2进行试验时,销6和销承受部3的第二区域3B成为相向的位置关系。由此,在试验时能够使上轮辋1和下轮辋2更加接近。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销承受部3的第一区域3A和第二区域3B为连续一体的部件,但第一区域3A和第二区域3B也可以为分体部件。
[0098] 附图标记说明
[0099] 1 上轮辋(第二轮辋)
[0100] 2 下轮辋(第一轮辋)
[0101] 3、40 销承受部
[0102] 4 支柱承受部
[0103] 5 被把持部
[0104] 6 销
[0105] 7 支柱
[0106] 8 支撑部
[0107] 9 卡盘机构
[0108] 11 轮辋储料器
[0109] 12 轮胎均匀性测定装置
[0110] 13 上轮辋轴
[0111] 14 轮辋升降机(吊起部)
[0112] 15 底座
[0113] 16 下部主轴
[0114] 17 转轴
[0115] 18 储料器框架
[0116] 19 轮辋底座
[0117] 20 旋转台
[0118] 21、23 轨道
[0119] 22 负载轮
[0120] 24 框架
[0121] 25 滚珠丝杠
[0122] 26、41 插入用开口部
[0123] 27、43 滑动用开口部
[0124] 28、42 支撑部
[0125] 28a 凹状槽(槽)
[0126] 29、44 滑动用槽
[0127] 30、50 突起部
[0128] 31 定位凸部
[0129] 32 定位孔部
[0130] 60 轮胎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