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汽车

申请号 CN201710153845.8 申请日 2017-03-15 公开(公告)号 CN106827970A 公开(公告)日 2017-06-13
申请人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罗才仁;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充气轮胎 ,其胎冠处设有芳纶带束层,并未设置 钢 丝束 带层,相比于 现有技术 中的轮胎,其重量轻,且具有良好的柔性,能够降低轮胎本身的重量,提高轮胎的接地面积大,使压 力 分布均匀,利于提高 汽车 的 加速 和 刹车 性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其应用了上述充气轮胎,加速和刹车性能好。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轮胎的胎冠处设有芳纶带束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芳纶带束层与第一平面的夹的范围为55°-65°,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充气轮胎的轴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轮胎的胎体帘布层与所述第一平面的夹角的范围为75°-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帘布层为三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芳纶带束层为两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轮胎的胎侧设有带补强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补强层贴于所述充气轮胎的带束帘布层与所述充气轮胎的胎侧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补强层与第一平面的夹角的范围为27°-30°,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充气轮胎的轴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冠的胎冠胶面包括CAP主体部和WING肩部;所述WING肩部为两个,且两者分别位于所述CAP主体部的两侧。
10.一种汽车,包括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为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说明书全文

充气轮胎汽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充气轮胎,还涉及一种应用上述充气轮胎的汽车。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汽车运动的蓬勃发展,拉赛作为一项不断向艰苦严苛自然环境,人类体能极限和汽车技术性能发起挑战的越野赛车运动,极大的吸引着广大汽车爱好者的关注与参与。进行拉力赛的汽车使用的充气轮胎为地打钉胎。
[0003] 现有的冰雪地打钉胎中胎冠包括两层丝束带层,一层或两层耐隆环带层,虽然上述钢丝束带层和耐隆环带层的组合使该胎冠的胎面刚性强,能够缓和路面冲击力,但是其造成轮胎的接地面积小、压力分布不均匀、轮胎本身重量大,不利于胎冠处的钉子与冰雪地面相接处,于汽车的加速刹车性能不利。
[0004]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轮胎,以使其胎冠处的钉子能够与冰雪地面良好接触,以及如何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轮胎的汽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胎冠包括芳纶带束层,并未设置钢丝束带层,重量轻,且具有良好的柔性,能够降低轮胎本身的重量、提高轮胎的接地面积大、使压力分布均匀,利于提高汽车的加速和刹车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应用了上述充气轮胎,加速和刹车性能好。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的胎冠处设有芳纶带束层。
[0008] 优选的,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芳纶带束层与第一平面的夹的范围为55°-65°,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充气轮胎的轴向垂直。
[0009] 优选的,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充气轮胎的胎体帘布层与所述第一平面的夹角的范围为75°-90°。
[0010] 优选的,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胎体帘布层为三层。
[0011] 优选的,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芳纶带束层为两层。
[0012] 优选的,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充气轮胎的胎侧设有钢带补强层。
[0013] 优选的,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钢带补强层贴于所述充气轮胎的带束帘布层与所述充气轮胎的胎侧胶之间。
[0014] 优选的,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钢带补强层与第一平面的夹角的范围为27°-30°,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充气轮胎的轴向垂直。
[0015] 优选的,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胎冠的胎冠胶面包括CAP主体部和WING肩部;所述WING肩部为两个,且两者分别位于所述CAP主体部的两侧。
[0016] 一种汽车,包括轮胎,所述轮胎为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0017]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胎冠处设有芳纶带束层,并未设置钢丝束带层,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轮胎,其重量轻,且具有良好的柔性,能够降低轮胎本身的重量,提高轮胎的接地面积大,使压力分布均匀,利于提高汽车的加速和刹车性能。
[001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应用了上述充气轮胎,加速和刹车性能好。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胎冠的胶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现有技术中胎冠的胶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胎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其中,图1-图4中:
[0025] 芳纶带束层101;胎体帘布层102;胎冠胶面103;胎侧胶104;钢带补强层105;CAP主体部131;WING肩部132;CAP表层1311;BASE内层13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气轮胎,其胎冠包括芳纶带束层,并未设置钢丝束带层,重量轻,且具有良好的柔性,能够降低轮胎本身的重量、提高轮胎的接地面积大、使压力分布均匀,利于提高汽车的加速和刹车性能。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其应用了上述充气轮胎,加速和刹车性能好。
[002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8]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胎冠处设有芳纶带束层101。
[0029] 该充气轮胎相比于现有的轮胎采用钢丝束带层设计,代之以上述芳纶带束层101,并取消了现有轮胎的耐隆环带层,而芳纶带束层101具有柔性良好、重量轻的特性,能够降低轮胎本身的重量,提高轮胎的接地面积大,使压力分布均匀,利于提高汽车的加速和刹车性能。
[0030]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轮胎中,芳纶带束层101具有尺寸稳定性好,耐高温、耐磨耗、抗老化、超高强度的特点,能够满足汽车对充气轮胎的胎冠耐高温、耐磨,使用寿命和强度等要求。另外,芳纶带束层101重量轻,亦利于减轻轮胎的重量。
[0031] 上述充气轮胎的质量轻能够带来低惯性效应,使充气轮胎的负荷性能更加稳定,滚动阻力小,有利于应用该充气轮胎的汽车启动、加速和制动性能提升。同时,上述充气轮胎中芳纶带束层101模量低也不受温度的影响,能满足于汽车拉力赛对充气轮胎的快速和可预测的驾驶响应需求。
[0032] 进一步的,上述充气轮胎中,芳纶带束层101与第一平面的夹角的范围为55°-65°,其中,第一平面与该充气轮胎的轴向垂直。芳纶带束层101与第一平面的夹角优选设置为65°。
[0033] 如上所述,以上充气轮胎中胎冠处设置芳纶带束层101,无钢丝束带层和耐隆环带层,能够提高轮胎的接地面积,使压力分布均匀,利于消除芳纶带束层101与第一平面的夹角设置为55°-65°而带来接触面积变小的影响,确保该充气轮胎具有最好的包封能力,提升汽车的牵引、制动和乘坐舒适性等良好的综合性能。同时,上述芳纶带束层101的角度设计使之对轮胎的箍紧作用越大,提高胎冠刚性,防止胎冠、胎体部位的伸张,保证轮胎行驶平稳,与路面接触良好。
[0034] 具体的,上述充气轮胎中,芳纶带束层101沿轮胎的轴向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其中,左侧部分呈锥状,该左侧部分的轴线与充气轮胎的轴线重合,且其截面半径沿背离上述右侧部分的方向逐渐减小。上述芳纶带束层101与第一平面的夹角是指芳纶带束层101的左侧部分(或右侧部分)的母线与第一平面的夹角。
[0035] 上述芳纶带束层101设置为两层,当然,其还可设置为三层、四层等,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0036] 上述充气轮胎的胎体帘布层102设置为与上述第一平面的夹角为75°-90°。具体的,胎体帘布层102包括分布于充气轮胎的两胎侧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及与充气轮胎的胎冠处对应的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沿轮胎的轴向分为左右对称的A部分和B部分,其中,A部分呈锥状,该A部分的轴线与充气轮胎的轴线重合,且A部分的截面半径沿背离上述B部分的方向逐渐减小。上述胎体帘布层102与第一平面的夹角是上述A部分或B部分的母线与第一平面的夹角。
[0037] 胎体帘布层102的上述角度设计使胎冠和充气轮胎的胎侧刚性增大,在适当的充气压力下,能够保证该充气轮胎具有适当的弹性,且侧向变形小,能够提升汽车的侧向稳定性。优选的,上述胎体帘布层102设置为与上述第一平面的夹角为75°,避免如呈90°时,胎体帘布层102排列成辐射状而造成胎侧柔软、变形大,防止胎侧与该充气轮胎的胎圈的受力过大,避免在胎侧和与轮辋接触处发生裂纹,使车辆行驶安全。
[0038] 具体的,上述充气轮胎中,胎体帘布层102设置为三层,如图1所示。
[0039] 优选的,上述充气轮胎中,胎侧设有钢带补强层105,用于提升胎体的强度,防止轮胎在严苛地形中由于激烈、频繁的撞击、转弯和刹车而出现冲击断纱现象,防止胎侧爆破。上述钢带补强层105贴于胎侧处的带束帘布层与胎侧胶之间。
[0040] 进一步的,上述充气轮胎中,钢带补强层105与第一平面的夹角的范围为27°-30°。
[0041] 上述充气轮胎中胎冠处的胎冠胶面103包括CAP(冠部)主体部131和WING(翼形)肩部132;WING肩部132为两个,且两者分别位于CAP主体部131的两侧。上述CAP主体部131是由胎面行驶面胶形成的主体部;WING肩部132是由胎面过度胶形成的肩部。
[0042] 相比于图3所示的现有轮胎的胎冠胶面(其主体部131设置为包括CAP表层1311和BASE内层1312),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CAP主体部131提升了胎冠的耐磨性能,减少因胎冠磨损而造成充气轮胎的钉子磨损量过大、钉子掉落较多进而导致轮胎操控性能与安全性能降低的险,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取消了上述BASE内层1312的设计,能够适用于胎冠仅设置芳纶带束层101而无钢丝带束层的设计,利于减轻轮胎重量。
[0043] 另外,上述充气轮胎中,胎侧胶104包括位于轮胎台侧部位的主料层和位于位于胎侧下方胎圈部位的硬胶层,如图4所示,主料层用于保护胎体,硬胶层用于与车轮轮毂直径接触。
[0044]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轮胎,其中,轮胎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轮胎。
[004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应用了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轮胎,加速和刹车性能好。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还具有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有关充气轮胎的其它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46]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47]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