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气保用轮胎

申请号 CN201510159519.9 申请日 2015-04-03 公开(公告)号 CN105017570B 公开(公告)日 2017-04-26
申请人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平岩明惠;
摘要 在具有通过胎侧强化 橡胶 部强化的 侧壁 部的跑气保用轮胎中,胎侧强化橡胶部由橡胶组合物形成,所述橡胶组合物在100℃时的50%伸长时的拉伸应 力 (M50H)相对于在23℃时的50%伸长时的拉伸 应力 (M50N)的比(M50H/M50N)为1.0以上、1.3以下。
权利要求

1.一种跑气保用轮胎,其具有通过胎侧强化橡胶部强化的侧壁部,其中,所述胎侧强化橡胶部由橡胶组合物形成,所述橡胶组合物在测定温度100℃时的50%伸长时的拉伸应(M50H)相对于在测定温度23℃时的50%伸长时的拉伸应力(M50N)的比(M50H/M50N)为1.0以上、1.3以下,
所述橡胶组合物通过在包含天然橡胶及聚丁二烯橡胶的二烯类橡胶中配合酚类热固性树脂和作为其固化剂的亚甲基供体而成,所述酚类热固性树脂相对于所述亚甲基供体的配合量的质量比为2.5-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二烯类橡胶包含20-70质量%天然橡胶和30-80质量%聚丁二烯橡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聚丁二烯橡胶为顺式-1,4键含量为
96%以上且用钕系催化剂合成的聚丁二烯橡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酚类热固性树脂为从由直链苯酚树脂、烷基取代苯酚树脂、间苯二酚-甲树脂、间苯二酚-烷基苯酚缩聚甲醛树脂、及这些树脂的油改性树脂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
所述亚甲基供体为从由六亚甲基四胺、六甲基甲基三聚氰胺、六羟甲基三聚氰胺五甲基醚、及多羟甲基三聚氰胺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橡胶组合物通过配合喹啉类防老化剂和除喹啉类防老化剂以外的至少一种防老化剂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跑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喹啉类防老化剂为从由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聚合物、及6-乙氧基-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
所述除喹啉类防老化剂以外的至少一种防老化剂为芳香族仲胺类防老化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跑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芳香族仲胺类防老化剂为对苯二胺类防老化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跑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喹啉类防老化剂的配合量相对于防老化剂的全部配合量为20质量%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橡胶组合物不含有油,或者相对于
100质量份所述二烯类橡胶,油的含量为5质量份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气保用轮胎,所述橡胶组合物在测定温度100℃时的50%伸长时的拉伸应力(M50H)为3.5MPa以上。

说明书全文

跑气保用轮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跑气保用轮胎。

背景技术

[0002] 有称为跑气保用轮胎的充气轮胎,其即使在刺破等故障引起轮胎内部的气压降低至0kPa的状态下,也能够行驶某程度的距离。作为使得可在这种内压降低的状态下跑气行驶的技术,在侧壁部的内表面设置胎侧强化橡胶部从而强化侧壁部是公知的。
[0003] 为了抑制跑气行驶时轮胎的变形,胎侧强化橡胶部大多使用高硬度配合的橡胶组合物(例如,参见日本国特开2007-070373号公报及日本国特开2010-149632号公报)。但是,由于在跑气行驶时胎侧强化橡胶部的温度变高,因此胎侧强化橡胶部的刚性降低,从而跑气耐久性会降低。
[0004] 日本国特开2008-189911号公报公开了在跑气保用轮胎的胎侧强化橡胶部使用配合了酚类热固性树脂和亚甲基供体的橡胶组合物。但是,该文献没有公开为了提高跑气耐久性,将高温时通常降低的橡胶的刚性设定为常温时的同等以上。另外,关于与酚类热固性树脂及亚甲基供体一起合用喹啉类防老化剂这点,也没有公开。
[0005] 日本国特开2011-190410号公报公开了在跑气保用轮胎用橡胶组合物中配合化锌及氮化的技术中,配合喹啉类防老化剂作为防老化剂这点。但是,该文献没有公开为了提高跑气耐久性,将高温时的橡胶的刚性设定为常温时的同等以上。另外,关于与喹啉类防老化剂一起合用酚类热固性树脂及亚甲基供体这点,也没有公开。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跑气耐久性的跑气保用轮胎。
[0007] 根据本发明,提供下述[1]-[11]的方案。
[0008] [1]一种跑气保用轮胎,其具有通过胎侧强化橡胶部强化的侧壁部,所述胎侧强化橡胶部由橡胶组合物形成,其中,所述橡胶组合物在测定温度100℃时的50%伸长时的拉伸应(M50H)相对于在测定温度23℃时的50%伸长时的拉伸应力(M50N)的比(M50H/M50N)为1.0以上、1.3以下。
[0009] [2]根据[1]记载的跑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橡胶组合物由在包含天然橡胶及聚丁二烯橡胶的二烯类橡胶中配合酚类热固性树脂和亚甲基供体而成,所述酚类热固性树脂相对于所述亚甲基供体的配合量的质量比为1.5倍以上。
[0010] [3]根据[2]记载的跑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二烯类橡胶包含20-70质量%天然橡胶及30-80质量%聚丁二烯橡胶。
[0011] [4]根据[2]或[3]记载的跑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聚丁二烯橡胶为顺式-1,4键含量为96%以上且用钕系催化剂合成的聚丁二烯橡胶。
[0012] [5]根据[2]-[4]中任一项记载的跑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酚类热固性树脂为从由直链苯酚树脂、烷基取代苯酚树脂、间苯二酚-甲树脂、间苯二酚-烷基苯酚缩聚甲醛树脂、及这些树脂的油改性树脂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所述亚甲基供体为从由六亚甲基四胺、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六羟甲基三聚氰胺五甲基醚、及多羟甲基三聚氰胺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
[0013] [6]根据[2]-[5]中任一项记载的跑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橡胶组合物通过配合喹啉类防老化剂和除喹啉类防老化剂以外的至少一种防老化剂而形成。
[0014] [7]根据[6]记载的跑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喹啉类防老化剂为从由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聚合物、及6-乙氧基-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所述除喹啉类防老化剂以外的至少一种防老化剂为芳香族仲胺类防老化剂。
[0015] [8]根据[7]记载的跑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芳香族仲胺类防老化剂为对苯二胺类防老化剂。
[0016] [9]根据[6]-[8]中任一项记载的跑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喹啉类防老化剂的配合量相对于防老化剂的全部配合量为20质量%以上。
[0017] [10]根据[2]-[9]中任一项记载的跑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橡胶组合物不包含油,或者相对于100质量份所述二烯类橡胶,油的含量为5质量份以下。
[0018] [11]根据[1]-[10]中任一项记载的跑气保用轮胎,其中,所述橡胶组合物在测定温度100℃时的50%伸长时的拉伸应力(M50H)为3.5MPa以上。
[0019] 根据本实施方案,使用高温时的拉伸应力为常温时的拉伸应力同等以上的橡胶组合物,来构成胎侧强化橡胶部。由此,能够维持通常行驶时的行驶性能,并且能够抑制高温跑气行驶时胎侧强化橡胶部的变形,从而可提高跑气耐久性。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一个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的半剖面图。
[0021] 图2是车辙跨越性(轍乗り越し性)的评价中使用的试验路面的剖面图。
[0022] 附图标记说明
[0023] 1胎面部、2侧壁部、3胎圈部、4胎圈芯、5胎体帘布层、6胎圈胶、7带束层、8带束层强化层、9胎侧强化橡胶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就本实施方案的跑气保用轮胎而言,其侧壁部具有胎侧强化橡胶部,该胎侧强化橡胶部使用提高跑气耐久性的并具有新的物性的橡胶组合物形成。
[0025] 设该橡胶组合物在测定温度23℃时的50%伸长时的拉伸应力为M50N,在测定温度100℃时的50%伸长时的拉伸应力为M50H,两者的比M50H/M50N满足以下关系。即,就形成胎侧强化橡胶部的橡胶组合物而言,硫化橡胶物性满足以下关系。
[0026] 1.0≤M50H/M50N≤1.3
[0027] 由此,可得到具有相同物性的胎侧强化橡胶部、能够维持通常行驶时的行驶性能并且抑制跑气行驶时的侧壁部的变形,从而能够提高跑气耐久性。
[0028] 详细地,通常跑气保用轮胎的胎侧强化橡胶部所使用的高硬度配合的橡胶组合物在高温时弹性率降低。在本实施方案中,反转该关系,使用相当于跑气行驶时的高温(100℃)时的拉伸应力为相当于通常行驶时的常温(23℃)时的拉伸应力的同等以上的橡胶组合物。若M50H/M50N为1.0以上,则能够抑制跑气行驶时的刚性降低,从而能够提高跑气耐久性。更优选地,高温时的拉伸应力高于常温时的拉伸应力,即,M50H/M50N>1.0,进一步优选M50H/M50N为1.1以上。另一方面,若M50H/M50N过大,则高温时的刚性变得过大,跑气耐久性反而被损害。M50H/M50N优选不足1.3,更优选为1.2以下。
[0029] 在提高高温时的侧壁部的刚性,从而提高跑气耐久性方面,优选该橡胶组合物的100℃时的50%伸长时的拉伸应力(M50H)为3.5MPa以上。M50H的下限更优选为4.0MPa以上。
M50H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5.5MPa以下,更优选为5.3MPa以下。通过设定为这种上限值,能够抑制高温时刚性变得过高从而导致侧壁部难以弯曲,从而能够提高跑气耐久性。
[0030] 该橡胶组合物的23℃时的50%伸长时的拉伸应力(M50N)没有特别限定,为了良好地维持通常行驶时的行驶性能,优选为3.0-5.0MPa。更优选地,下限值为3.5MPa以上、上限值为4.5MPa以下。
[0031] 作为具有上述物性的橡胶组合物,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使用以下配合的橡胶组合物。即,一个实施方案的橡胶组合物为在包含天然橡胶及聚丁二烯橡胶的二烯类橡胶中配合酚类热固性树脂和作为其固化剂的亚甲基供体,所述酚类热固性树脂相对于所述亚甲基供体的配合量的质量比为1.5倍以上。
[0032] 在该橡胶组合物中,作为橡胶成分的二烯类橡胶包括天然橡胶(NR)和聚丁二烯橡胶(BR)。作为天然橡胶及聚丁二烯橡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橡胶工业中通常使用的天然橡胶及聚丁二烯橡胶。橡胶成分中的两者的配合比率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天然橡胶可以为20-70质量%,也可以为30-60质量%。聚丁二烯橡胶可以为30-80质量%,也可以为40-70质量%。通过提高天然橡胶的含有率,能够提高耐撕裂性能。通过提高聚丁二烯橡胶的含有率,能够提高耐弯曲疲劳性。
[0033] 作为聚丁二烯橡胶,例如,可以使用顺式-1,4键含量为96%以上的丁二烯橡胶。通过使用这种顺式含量高的聚丁二烯橡胶,能够提高低放热性能,并且能够提高跑气耐久性。作为顺式含量高的丁二烯橡胶,优选用钕系催化剂等稀土类元素系催化剂来合成的顺式含量高的丁二烯橡胶。作为用钕系催化剂合成的丁二烯橡胶的微结构,优选顺式-1,4键含量为96%以上并且乙烯基(1,2-乙烯键)含量为1.0%以下。这里,顺式-1,4键含量及乙烯基含量为通过1HNMR谱的积分比算出的值。
[0034] 该橡胶成分可以仅由天然橡胶和聚丁二烯橡胶构成,也可以配合其他二烯类橡胶。作为其他橡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氯丁二烯橡胶(CR)等。
[0035] 作为酚类热固性树脂,使用如下的热固性树脂,从而能够实现高硬度化,所述热固性树脂由将从由苯酚、间苯二酚、及其烷基衍生物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苯酚类化合物用甲醛等醛进行缩合而成。在上述烷基衍生物中,除了称为甲酚、二甲苯酚的甲基衍生物以外,还包括称为壬基苯酚、辛基苯酚的基于比较长链的烷基的衍生物。作为酚类热固性树脂的具体例,可列举苯酚与甲醛缩合而成的未改性苯酚树脂(直链苯酚树脂);甲酚或二甲苯酚、辛基苯酚等烷基苯酚与甲醛缩合而形成的烷基取代苯酚树脂;间苯二酚与甲醛缩合而成的间苯二酚-甲醛树脂;间苯二酚与烷基苯酚和甲醛缩合而形成的间苯二酚-烷基苯酚缩聚甲醛树脂等各种酚醛清漆型苯酚树脂。另外,也可以使用例如以从由腰果油妥尔油、松香油、亚麻油、油酸及亚油酸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油进行改性的油改性酚醛清漆型苯酚树脂。这些酚类热固性树脂可以使用任意1种,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
[0036] 作为酚类热固性树脂的固化剂而配合的亚甲基供体,可以使用六亚甲基四胺和/或三聚氰胺衍生物。作为三聚氰胺衍生物,例如,可列举从由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六羟甲基三聚氰胺五甲基醚、及多羟甲基三聚氰胺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其中,作为亚甲基供体,优选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和/或六亚甲基四胺、更优选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
[0037] 酚类热固性树脂的配合量(A),以与亚甲基供体的配合量(B)的质量比计,为A/B≧1.5。若作为固化剂的亚甲基供体的比例过多,则可能会给橡胶的交联体系带来不良影响。
通过以适当的比例使用,可容易地将M50H/M50N的比设定在上述范围内,提高跑气行驶时的变形抑制效果,从而提高跑气耐久性。A/B更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上。A/B的上限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
[0038] 酚类热固性树脂的配合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100质量份上述二烯类橡胶,优选为1-20质量份,更优选为1-10质量份。另外,三聚氰胺供体的配合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100质量份上述二烯类橡胶,优选为0.2-10质量份,更优选为0.5-5质量份。
[0039] 在实施方案的橡胶组合物中,优选配合喹啉类防老化剂和除喹啉类防老化剂以外的至少一种防老化剂。通过配合所述2种以上的防老化剂,能够提高跑气耐久性。
[0040] 作为喹啉类防老化剂,例如,可列举从由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聚合物(TMDQ)、及6-乙氧基-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ETMDQ)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
[0041] 作为与喹啉类防老化剂合用的其他防老化剂,例如,可列举从由芳香族仲胺类防老化剂、酚类防老化剂、硫类防老化剂、及磷酸酯类防老化剂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防老化剂。
[0042] 作为芳香族仲胺类防老化剂,例如,可列举N-苯基-N’-(1,3-二甲基丁基)-对苯二胺(6PPD)、N-异丙基-N’-苯基-对苯二胺(IPPD)、N,N’-二苯基-对苯二胺(DPPD)、N,N’-二-2-基-对苯二胺(DNPD)、N-(3-甲基丙烯酰氧基-2-羟丙基)-N’-苯基-对苯二胺、N-环己基-N’-苯基-对苯二胺等对苯二胺类防老化剂;对(对甲苯磺酰胺)二苯基胺、4,4’-双(α,α-二甲基苄基)二苯胺(CD)、辛基化二苯胺(ODPA)、苯乙烯化二苯胺等二苯胺类防老化剂;N-苯基-1-萘胺(PAN)、N-苯基-2-萘胺(PBN)等萘胺类防老化剂等。这些可以使用任意1种或者
2种以上组合使用。
[0043] 作为酚类防老化剂,例如,可列举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DTBMP)、苯乙烯化苯酚(SP)等单酚类防老化剂;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MBMBP)、2,2’-亚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苯酚)(MBETB)、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BBMTBP)、4,4’-硫代-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TBMTBP)等双酚类防老化剂;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DBHQ)、2,5-二叔戊基对苯二酚(DAHQ)等对苯二酚类防老化剂等。这些可以使用任意1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0044] 作为硫类防老化剂,例如,可列举2-巯基苯并咪唑、2-巯基甲基苯并咪唑、2-巯基苯并咪唑的锌盐等苯并咪唑类防老化剂;二丁基二硫代甲酸镍等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防老化剂;1,3-双(二甲基氨基丙基)-2-硫脲、三丁基硫脲等硫脲类防老化剂;硫代二丙酸双十二烷基酯等有机硫代酸类等。作为亚磷酸酯类防老化剂,例如,可列举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等。关于这些物质,可以使用任意1种或者2种以上组合使用。
[0045] 作为与喹啉类防老化剂合用的其他防老化剂,在上述物质中,优选芳香族仲胺类防老化剂,更优选对苯二胺类防老化剂。
[0046] 喹啉类防老化剂的配合量相对于防老化剂的全部配合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上,从而能够改善跑气耐久性的提高效果。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上。该比率的上限优选为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5质量%以下。防老化剂的全部配合量,即,喹啉类防老化剂和除其以外的防老化剂的配合量的总计,相对于100质量份上述二烯类橡胶,优选为1-10质量份,更优选为1.5-7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份。喹啉类防老化剂的配合量相对于100质量份上述二烯类橡胶,优选为0.2-8质量份,更优选为0.5-4质量份。
[0047] 可以在实施方案的橡胶组合物中配合炭黑和/或二氧化等填充剂。填充剂的配合量相对于100质量份上述二烯类橡胶,优选为20-100质量份,更优选为30-8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50-70质量份。作为填充剂,优选为单独的炭黑或炭黑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更优选为炭黑。此外,可以根据填充剂的种类及配合量,调整橡胶组合物的拉伸应力的值。
[0048] 作为炭黑,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ISAF级(N200系列)、HAF级(N300系列)、FEF级(N500系列)、GPF级(N600系列)(均为ASTM级)的炭黑,更优选FEF级炭黑。
[0049] 在实施方案的橡胶组合物中,除了上述成分以外,还可以配合油、锌白、硬脂酸、蜡、硫化剂、硫化促进剂等轮胎用橡胶组合物中通常使用的各种添加剂。其中,作为硫化剂,可列举粉末硫、沉淀硫、胶体硫、不溶性硫、及高分散性硫等硫成分。硫化剂的配合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100质量份上述二烯类橡胶,优选为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5-8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份。另外,作为硫化促进剂的配合量,相对于100质量份二烯类橡胶,优选为0.1-7质量份,更优选为0.5-5质量份。此外,就油而言,若其配合量多,则高温(100℃)时的拉伸应力变低,从而有M50H/M50N的比变小的倾向,因此优选其配合量少。配合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地,相对于100质量份二烯类橡胶,油为5质量份以下。即,优选地,橡胶组合物不含有油,或者相对于100质量份二烯类橡胶,油的含量为5质量份以下。
[0050] 该橡胶组合物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班伯里密炼机或捏合机、辊轧机等混合机,按照通常的方法混炼并制作。
[0051] 作为通过以上形成的实施方案的橡胶组合物,通过在以上述质量比配合酚类热固性树脂和亚甲基供体的同时,配合包含喹啉类防老化剂的2种以上防老化剂,能够提高高温时的拉伸应力,容易地将M50H/M50N的比设定在上述范围内,从而显著地改善跑气耐久性。
[0052] 在实施方案的跑气保用轮胎中,在其胎侧强化橡胶部使用上述橡胶组合物。图1是示出跑气保用轮胎的一例的轮胎的示意性半剖面图。该轮胎包括胎面部1、从其两端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左右一对侧壁部2、及设置在侧壁部2的内侧端的左右一对胎圈部3。在一对胎圈部3中埋设胎圈芯4。以通过该一对胎圈芯4使两端卡住的方式,埋设胎体帘布层5。胎体帘布层5经过胎圈芯4的周围从轮胎轴方向内侧向外侧折叠。在胎体帘布层5的主体和其折叠部分之间,在胎圈芯4的直径方向外周侧配置剖面呈三角形状的硬质橡胶制胎圈三角胶6。在胎面部1的胎体帘布层5的半径方向外侧埋设带束层7,在带束层7的外周设置带束层强化层8。并且,为了提高侧壁部2的刚性,在侧壁部2设置还称为胎侧垫的胎侧强化橡胶部9。
胎侧强化橡胶部9配设于侧壁部2的胎体帘布层5的轮胎内表面侧,并设置为在轮胎子午线剖面中呈月牙状的剖面形状。
[0053]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上述实施方案的橡胶组合物形成胎侧强化橡胶部9,按照通常的方法,通过例如在140-180℃下硫化成形,可得到跑气保用轮胎。即,通过在胎侧强化橡胶部使用未硫化的上述橡胶组合物来制作未硫化轮胎,然后使得到的未硫化轮胎硫化成形,可得到实施方案的跑气保用轮胎。由于得到的跑气保用轮胎具有由上述实施方案的橡胶组合物形成的胎侧强化橡胶部9,因此能够维持通常行驶时的行驶性能(例如,车辙跨越性),并且抑制跑气行驶时胎侧强化橡胶部9的变形,从而能够提高跑气耐久性。
[0054] 【实施例
[0055]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0056] 使用班伯里密炼机,按照下表1中示出的配合量(质量份),首先,在第1步骤(非后炼混合(ノンプロ混合)步骤),添加除硫及硫化促进剂和亚甲基供体以外的成分并混合(排出温度=160℃)。接下来,在第2步骤(最终混合步骤),在得到的混合物中添加硫及硫化促进剂和亚甲基供体并混合(排出温度=100℃),调制胎侧强化橡胶部用橡胶组合物。
[0057] 表1中的各成份的详细情况如下。
[0058] ·NR:天然橡胶,RSS3号
[0059] ·BR:JSR(有限公司)制“BR01”(顺式-1,4键含量=95%)
[0060] ·Nd-BR:用钕系催化剂聚合的聚丁二烯橡胶,Kunho Petrochemical公司制“BR40”(顺式-1,4键含量=98%)
[0061] ·油:JX日矿日石能源(有限公司)制“JOMOプロセスNC140”
[0062] ·炭黑:N550,东海素(有限公司)制“SeastSO(シーストSO)”
[0063] ·硬脂酸:花王(有限公司)制“LUNACS-20”
[0064] ·酚类树脂:油改性酚醛清漆型苯酚树脂,住友电木(有限公司)制“スミライトレジンPR13349”
[0065] ·锌白:三井金属矿业(有限公司)制“锌白1号”
[0066] ·防老化剂1:N-苯基-N’-(1,3-二甲基丁基)-对苯二胺,住友化学(有限公司)制“Antigene6C”
[0067] ·防老化剂2: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聚合物(TMDQ),川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制“AntageRD”
[0068] ·硫化促进剂:亚磺酰胺类,大内新兴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制“NoccelerNS-P”[0069] ·亚甲基供体: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三井サイテック(有限公司)制“CYREZ 964RPC”
[0070] ·硫:四国化成工业(有限公司)“ミュークロンOT-20”
[0071] 关于各橡胶组合物,使用在160℃下进行25分钟硫化的厚度为2mm的试验片,测定23℃时的50%伸长时的拉伸应力(M50N)和100℃时的50%伸长时的拉伸应力(M50H),求出两者的比(M50H/M50N)。另外,在胎侧强化橡胶部使用各橡胶组合物,按照通常的方法制造轮胎尺寸为225/45Z R18的载客车用子午线轮胎(跑气保用轮胎),评价跑气耐久性及车辙跨越性。各测定、评价方法如下所述。
[0072] ·M50N:根据JIS K6251,对于哑铃状3号形的试验片,在室温23℃实施拉伸试验,求出50%伸长时的拉伸应力。
[0073] ·M50H:根据JIS K6251,将试验片(哑铃状3号形)在100℃的恒温槽中保持1小时以上后,用带有恒温槽的拉伸试验机,在100℃的气氛下实施拉伸试验,求出50%伸长时的拉伸应力。
[0074] ·跑气耐久性:使用表面平滑且制的直径为1700mm的滚筒试验机。在轮胎内压0kPa下,荷重为对应于荷重指数的载荷能力的65%。试验开始后5分钟速度上升至80km/h后,以80km/h行驶直到产生故障为止。到产生故障为止的行驶距离以比较例1的轮胎作为
100进行指数表示。数字越大,跑气耐久性越良好。
[0075] ·车辙跨越性:在试验车辆的前轮安装试验轮胎,用具有模拟了一般路面的车辙的图2中示出的剖面形状的试验路面(车辙的高低差h=20mm),对轮胎的跨越性进行感官评价。将顺利地越过车辙记为A,稍微难越过记为B,非常难越过记为C。
[0076] 【表1】
[0077]
[0078] 结果如表1所示。作为对照的比较例1中,常温与高温的拉伸应力的比M50H/M50N为0.9,由于在高温时刚性降低,因此跑气耐久性差。比较例2中,相对于比较例1,增加了炭黑的量并且添加了酚类树脂及亚甲基供体,因此虽然高温时的拉伸应力没有降低,但刚性上升过大,M50H/M50N超过了1.3,因此几乎看不到跑气耐久性的改良效果。比较例3中,虽然对酚类树脂和亚甲基供体进行给定量配合,但油的添加量过多,因此高温时的刚性降低,M50H/M50N变为0.9,从而几乎看不到跑气耐久性的提高。比较例4中,由于相对于酚类树脂,亚甲基供体的量过多,从而M50H/M50N超过了1.3,因此未得到跑气耐久性的改良效果。
[0079] 与此相对,将酚类树脂和亚甲基供体进行给定量配合,同时配合了包括喹啉类防老化剂的2种以上防老化剂的实施例1-7中,能够提高高温时的拉伸应力,且M50H/M50N的比在1.1-1.2的范围内,从而可不损害作为通常行驶时的行驶性能的车辙跨越性,并可显著改善跑气耐久性。详细地,相对于实施例1,增加酚类树脂及亚甲基供体的量的实施例2中,可看到高硬度化引起的跑气耐久性的进一步改善。实施例3中,通过使用以钕系催化剂合成的聚丁二烯橡胶作为聚丁二烯橡胶,相对于实施例1,可看到跑气耐久性的进一步改善。实施例4相对于实施例1减少了喹啉类防老化剂的配合量,相对于实施例1,可看到跑气耐久性的降低,但相对于比较例1,跑气耐久性优异。实施例5相对于实施例1,增加了炭黑和喹啉类防老化剂的量,M50H/M50N变高,可看到跑气耐久性的进一步改善。实施例6相对于实施例1添加了少量的油,虽然油的添加引起刚性降低,但M50H/M50N在给定范围内,且跑气耐久性优异。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