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申请号 CN201380010210.2 申请日 2013-02-20 公开(公告)号 CN104125888A 公开(公告)日 2014-10-29
申请人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丹野笃; 松田淳;
摘要 该 充气轮胎 (1)具备: 胎体 层(13);和胎侧 橡胶 (16),其被施加于胎体层(1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另外,充气轮胎(1)具备在胎侧部的预定区域A所施加的 树脂 涂层(2)。另外,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中的胎侧橡胶的壁厚t的最小值处于0.05mm≤t≤4.0mm的范围内。另外,树脂涂层(2)的厚度处于2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胎体层;和胎侧橡胶,其配置于所述胎体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具备在胎侧部的预定区域A所施加的树脂涂层,施加有所述树脂涂层的区域A中的所述胎侧橡胶的壁厚t的最小值处于0.05mm≤t≤4.0mm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涂层的厚度处于2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侧橡胶的断裂伸长率处于200%以上且500%以下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胎侧橡胶的抗老化剂的添加量处于0.1重量份以上且2.0重量份以下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施加有所述树脂涂层的区域A具备通过印刷而施加的轮胎标记。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施加有所述树脂涂层的区域A的动摩擦系数为0.5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施加有所述树脂涂层的区域A具备凹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涂层被施加于在轮胎周向或轮胎径向上分割出的多个区域A。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涂层包括层叠了的多个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树脂涂层的最外层的涂层和位于所述最外层的下层的涂层具有互不相同的色彩。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体层具有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倒卷而成的端部,并且所述胎体层的端部配置于从施加有所述树脂涂层的区域A脱离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体层的连接部处的所述树脂涂层的厚度比区域A的其他部分处的所述树脂涂层的厚度薄。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具备包围所述胎体层的轮胎径向的外周而配置的圆筒形状的环状结构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体层包含芳族聚酰胺纤维
15.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是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将生胎硫化成型的步骤;和使用所述硫化成型后的余热向轮胎施加所述树脂涂层的步骤。
16.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是制造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将生胎填充到轮胎硫化模具中进行硫化成型的步骤;和向所述轮胎硫化模具中注入涂覆材料以向所述轮胎硫化模具内的轮胎施加所述树脂涂层的步骤。

说明书全文

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涉及能够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并且能够提高轮胎的耐切割性的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近年来的充气轮胎,出现为提高燃料经济性而应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的要求。另外,存在应提高对于与道牙石等的接触的耐切割性的要求。通常,若减小胎侧部的橡胶壁厚,则轮胎的滚动阻力减小,但是轮胎的耐切割性恶化。因此,两者存在相背的关系。
[0003] 再有,作为与本申请发明相关的现有的充气轮胎,已知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第2009-5387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并且能够提高轮胎的耐切割性的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0008]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充气轮胎,具备:胎体层;和胎侧橡胶,其被施加于所述胎体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具备在胎侧部的预定区域A所施加的树脂涂层,施加有所述树脂涂层的区域A中的所述胎侧橡胶的壁厚t的最小值处于0.05mm≤t≤4.0mm的范围内。
[0010]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是上述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将生胎硫化成型的步骤;和使用所述硫化成型后的余热向轮胎施加所述树脂涂层的步骤。
[0011]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是上述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将生胎填充到轮胎硫化模具中进行硫化成型的步骤;和向所述轮胎硫化模具中注入涂覆材料以向所述轮胎硫化模具内的轮胎施加所述树脂涂层的步骤。
[0012] 发明效果
[0013] 在本发明涉及的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中,使胎侧部的壁厚t适当地位于上述范围内,因此具有能够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的优点,并且具有提高轮胎的耐切割性的优点。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气轮胎的立体图。
[0015] 图2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视图。
[0016] 图3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0017] 图4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0018] 图5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0019] 图6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0020] 图7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0021] 图8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0022] 图9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0023] 图10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0024] 图11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0025] 图12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0026] 图13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0027]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再有,本发明并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定。另外,该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也包括在维持发明的同一性的同时能够替换且怎样替换显而易见的要素。另外,该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多个变形例也能够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范围内任意组合。
[0029] [充气轮胎]
[0030]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气轮胎1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1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视图。在图2中,作为充气轮胎1的一例示出了乘用车用轮胎来。再有,符号CL是轮胎赤道面。
[0031] 该充气轮胎1具备:一对胎圈芯11、11;一对沿口填胶12、12;胎体层13;带束层14;胎面橡胶15;一对胎侧橡胶16、16;和一对胎圈橡胶17、17(参照图1)。该充气轮胎1能够适用于子午轮胎及径向轮胎这两者。
[0032] 一对胎圈芯11、11具有环状结构,且构成左右胎圈部的芯部。一对沿口填胶12、12分别配置于一对胎圈芯11、11的轮胎径向外周以增强胎圈部。
[0033] 胎体层13在左右的胎圈芯11、11间环形架设而构成轮胎的骨架。另外,胎体层13的两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倒卷并卡定以将胎圈芯11及沿口填胶12包入。另外,胎体层13是通过将包括或有机纤维材料(例如,芳族聚酰胺、尼龙、聚酯、人造纤维等)的多条胎体帘线用涂覆橡胶覆盖轧制加工而构成的。再有,胎体层13既可以具有由单一的胎体帘布层(carcass ply)构成的单层结构,也可以具有由单个胎体帘布层构成的多层结构。
[0034] 带束层14通过将一对带束帘布层141、142层叠而成,在胎体层13的外周绕挂配置。一对带束帘布层141、142是通过将含有钢或有机纤维材料的多条带束帘线用涂覆橡胶覆盖并压延加工而构成的,且具有绝对值为10(deg)以上且30(deg)以下的带束度。另外,一对带束帘布层141、142具有符号互不相同的带束角度(带束帘线的纤维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且带束帘线的纤维方向互相相交地层叠(斜交帘布层结构)。
[0035] 胎面橡胶15配置于胎体层13及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外周以构成轮胎的胎面部。一对胎侧橡胶16、16分别配置于胎体层1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以构成左右的胎侧部。一对胎圈橡胶17、17分别配置在左右的胎圈芯11、11及沿口填胶12、1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以构成左右的胎圈部。
[0036] [胎侧部的树脂涂层]
[0037]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在胎侧部具备树脂涂层(树脂皮膜)2(参照图1及图2)。
[0038] 该树脂涂层2被施加于包括胎侧橡胶16的外侧表面在内的预定区域A。例如,在图1及图2的构成中,树脂涂层2从支撑(buttress)部一直被施加到胎圈部附近。因此,树脂涂层2遍及胎面橡胶15的外侧表面的一部分和胎侧橡胶16的整个外侧表面而被施加。然而,在胎面部的花纹部分及胎圈部的轮辋嵌合部没有被施加树脂涂层2。由此,确保胎面部的花纹部分及轮辋嵌合部的表面摩擦系数。再有,支撑部是指胎面部的轮廓与胎侧部的轮廓的连接部。
[0039] 另外,树脂涂层2含有例如以尿烷树脂、树脂、氟系树脂、丙烯酸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为主成分的树脂材料。另外,树脂涂层2优选,包括含有例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等的树脂材料。另外,树脂涂层2,例如,通过将包括上述树脂材料的性涂料涂敷于胎侧部的表面而形成。另外,树脂涂层2的厚度,优选处于20μm且以上且300μm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处于30μm且以上200μm以下的范围内。
[0040] 另外,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的动摩擦系数,优选设定为0.5以下,更优选设定为0.4以下,最优选设定为0.3以下。区域A的动摩擦系数能够将例如硅油、二硫化钼、石墨、氟系树脂等添加到上述树脂材料中而生成树脂涂层2来实现。再有,动摩擦系数通过JIS-K7125规定的试验方法在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的平坦部表面测得。
[0041] 另外,树脂涂层2包括层叠了的多个涂层(省略图示)而构成。例如,树脂涂层2具有三层结构,优选,包括:含有对胎侧橡胶16具有高粘接性(表面改性性)的涂料的最下层;含有具有高强度的尿烷树脂涂料的中间层;和含有具有高光泽(外观性)的硅酮树脂涂料的表面层。另外,此时,位于最外层的涂层和位于其下层的涂层,优选含有具有互不相同的色彩的涂料。
[0042] 另外,胎体层13的连接部(特别地,胎体帘布层的轮胎周向的端部的重合部)的树脂涂层2的厚度,优选比区域A的其他部分的树脂涂层2的厚度薄。在轮胎的膨胀时,发生胎侧部的表面在胎体层13的连接部凹陷的现象。这是由胎体层13的连接部的刚性比周围高所引起的。于是,通过使该位置的树脂涂层2的厚度比周围薄,能够抵消(缓和)胎体层13的连接部与周围的刚性差。
[0043] 再有,在图2的构成中,树脂涂层2分别形成于左右的胎侧部。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仅在一个胎侧部施加有树脂涂层2(省略图示)。例如,在已指定了充气轮胎1对车辆的装配方向时,也可以仅对在车辆装配状态下会成为车宽方向外侧的胎侧部施加树脂涂层2。再有,装配方向的指定能够通过例如轮胎的胎侧部所带有的标志和/或凹凸来表示。
[0044] 另外,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中的胎侧部的橡胶的壁厚t的最小值处于0.05mm≤t≤4.0mm的范围内(参照图2)。再有,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的整个区域中的胎侧部的橡胶的壁厚t,优选处于0.05mm≤t≤4.0mm的范围内。另外,胎侧部的橡胶的壁厚t更优选处于0.1mm≤t≤3.0mm的范围内。测定胎侧部的橡胶的壁厚t并作为胎体层13与树脂涂层2之间的橡胶材料的壁厚。另外,虽然胎侧部的橡胶主要包括胎侧橡胶
16,但是,也可以包括胎面橡胶15及胎圈橡胶17的一部分和/或追加设置的橡胶部件等。
[0045] 例如,在图2的构成中,胎侧橡胶16具有薄型结构,胎侧橡胶16的整体壁厚处于0.05mm以上且4.0mm以下的范围内。因此,从胎侧橡胶16与胎面橡胶15的重合部到胎侧橡胶16与胎圈橡胶17的重合部为止的区域的胎侧部的橡胶的壁厚t,与胎侧橡胶16的壁厚一致。另外,在胎侧橡胶16在轮胎表面露出的部分的整个区域,施加有树脂涂层2。
[0046] 在该充气轮胎1中,通过使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的胎侧部的橡胶的壁厚t处于上述范围内,胎侧部的橡胶量降低了从而降低了轮胎的滚动阻力。另一方面,通过在胎侧部施加有树脂涂层2,适当地确保胎侧部的耐切割性。即、虽然若使胎侧部的橡胶的壁厚t薄型化则胎侧部的耐切割性下降,但是,通过在胎侧部施加有树脂涂层2,确保胎侧部的耐切割性适当。
[0047] 再有,在该充气轮胎1中,胎侧橡胶16的断裂伸长率,优选处于200%以上且500%以下的范围内。再有,断裂伸长率是按照JIS-K7161对JIS-K7162规定的1B形(厚度3mm的哑铃形)的试验片测得的。
[0048] 另外,抗老化剂对于胎侧橡胶16的添加量,优选处于0.1重量份以上且2.0重量份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处于0.2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的范围内。作为抗老化剂,例如可以使用フレキシス公司制SANTOFLEX6PPD。
[0049] 另外,如上所述,胎体层13配置成左右端部131、131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倒卷。此时,优选,胎体层13的端部131、131配置于从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脱离的位置。具体地,沿轮胎子午线方向剖视观察,子以胎体层13的端部131为起点引相对于胎体层13的垂线时,需要使该垂线与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不相交。若胎体层13的端部131处于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则在胎侧部产生高度差而导致树脂涂层2的功能下降,因此不优选。
[0050] 另外,虽然胎体层13如上述那样包括钢或有机纤维材料,但是,特别地,优选包含芳族聚酰胺纤维。另外,优选,例如,胎体层13具备将多个胎体帘布层层叠而成的多层结构(省略图示),在最外层具有包含耐切割性优良的芳族聚酰胺纤维的外侧胎体帘布层,在其下层具有包含耐冲击性优良的尼龙纤维或人造纤维的内侧胎体帘布层。
[0051] 再有,在充气轮胎1在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具备轮胎标记(省略图示)的情况下,优选,该轮胎标记通过印刷来施加。由此,与轮胎标记包括凹凸而构成的结构相比,能够使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平坦化。再有,轮胎标记指例如品牌、标志、文字等表示信息。
[0052]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0053] 在该充气轮胎1的制造工序(省略图示)中,构成胎圈芯11的胎圈钢丝、构成胎体层13的胎体帘布层、构成带束层14的带束帘布层(beltply)141、142、胎面橡胶15、胎侧橡胶16、胎圈橡胶17等各部件被放置于成型机来成型生胎。接着,将该生胎填充于轮胎硫化模具。接着,将该硫化模具加热,并由加压装置使生胎向径向外方扩张而与轮胎硫化模具的轮胎成型模具(胎面成型部)抵接。接着,通过将生胎加热,而使胎面部的橡胶分子与硫磺分子结合而进行硫化。此时,将轮胎成型模具的形状转印到生胎的胎面,以成型充气轮胎1的胎面图案。而且,将已成型的轮胎从轮胎硫化模具拔出。
[0054] 此处,利用硫化成型后的余热对从轮胎硫化模具拔出的轮胎施加树脂涂层2。由此,能够使树脂涂层2尽快干燥。
[0055]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在轮胎硫化模具内注入涂覆材料来对轮胎硫化模具内的轮胎施加树脂涂层2(至少最下层的涂覆材料)。这样一来,通过在轮胎硫化工序中进行树脂涂层2的下处理,能够缩短制造的循环时间。再有,涂覆材料向轮胎硫化模具内的注入,例如能够通过使由上述加压装置产生的的向轮胎的扩张压力减弱以在轮胎与轮胎硫化模具之间形成间隙来实现。
[0056] [变形例]
[0057] 图3~11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在这些图中,对与在图1和图2中记载了的充气轮胎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058] 在图2的构成中,胎体层13的卷起端部131延伸直至带束层14的边缘部。而且,树脂涂层2遍及胎面橡胶15的外侧表面的一部分和胎侧橡胶16的外侧表面的整个区域而被施加。此时,树脂涂层2仅被施加在胎体层13的卷起端部131上。
[0059] 但是,不限于此,如图3所示,胎体层13的卷起端部131也可以配置到胎侧部的中部。此时,胎体层13的端部131,优选配置于从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脱离的位置。例如,在图3的构成中,树脂涂层2从胎体层13的比卷起端部13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起被施加直至支撑部。由此,在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降低了胎体层13的端部131所引起的高度差的影响。
[0060] 另外,在图1及图2的构成中,树脂涂层2(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在胎侧橡胶16的大体整个区域一直连续地形成。
[0061] 但是,不限于此,树脂涂层2也可以被施加于在轮胎周向或轮胎径向上分割出的多个区域A(参照图4~图8)。
[0062] 例如,在图4及图5的构成中,树脂涂层2被施加于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环状的区域A,另外,三列区域A在轮胎径向上隔着预定间隔地配置。这样,树脂涂层2通过被施加于在轮胎径向上分割出的多个区域A,从而缓和了作用于树脂涂层2的拉伸应力
[0063] 另外,在图4及图5的构成中,在轮胎径向上分割出的各区域A中的树脂涂层2的厚度,优选互不相同。例如,位于支撑部的区域A的树脂涂层2的厚度,优选比其他区域的树脂涂层2的厚度薄。支撑部是在轮胎滚动时最容易发生应变的部位,因此,通过成为上述构成,有效地缓和了作用于支撑部的树脂涂层2的拉伸应力
[0064] 另外,在图6及图7的构成中,树脂涂层2被施加于在轮胎径向上放射状地配置的多个区域A。因此,树脂涂层2被施加于在轮胎周向上分割出的多个区域A。特别地,在图7的构成中,各区域A通过在轮胎周向上倾斜而配置成叶轮状。这样,树脂涂层2通过被施加于在轮胎周向上分割出的多个区域A,从而缓和了作用于树脂涂层2的拉伸应力。
[0065] 另外,在图8的构成中,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和没有被施加树脂涂层2的其他区域,按补丁状排列。具体地,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具有矩形形状,多个区域A朝向轮胎周向而交错地排列。由此,有效地缓和了作用于树脂涂层2的拉伸应力。另外,支撑部侧的区域A中的树脂涂层2的厚度,被设定得比胎圈部侧的区域A中的树脂涂层2的厚度薄。由此,能够有效地缓和作用于支撑部的树脂涂层2的拉伸应力。
[0066] 再有,虽然在图8的构成中,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具有矩形形状,但是,各区域A能够具有任意形状。另外,各区域A也可以具有互不相同的色彩。由此,轮胎的外观性提高。
[0067] 另外,在图3的构成中,树脂涂层2形成于胎侧橡胶16的平坦部。换言之,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具有平坦的表面形状。
[0068]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配置凹凸部31、32(参照图9~图10)。该凹凸部31、32能够包括例如肋状的突起、细槽、凹部(dimple)、脊部(ridge)等而构成。
[0069] 例如,在图9的构成中,胎侧橡胶16在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具有多个凸部31。另外,在图10的构成中,胎侧橡胶16在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具有多个凹部32。
在图9及图10的构成中,由该凹凸部31、32缓和了作用于树脂涂层2的拉伸应力。
[0070] 另外,在图11的构成中,胎侧橡胶16具有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凹凸状的壁面。具体地,多个凸部33在胎侧橡胶16的表面连续地排列,且在该凸部33也分别施加有树脂涂层2。由此,提高了胎侧部的耐切割性,而且,通过树脂涂层2的光泽而提高了外观性。
[0071] 再有,在图11的构成中,也可以仅在凸部33施加有树脂涂层2。在该情况下,凸部33的配置区域成为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由此,能够确保由树脂涂层2所产生的耐切割性的提高效果同时降低树脂涂层2的量以使轮胎轻量化。
[0072] 另外,在图11的构成中,既可以配置凹部以代替凸部,也可以配置凸部及凹部这两者(省略图示)。另外,凸部33也可以不连续地配置(省略图示)。
[0073] 另外,在图9~图11的构成中,一个凹凸部31~33的宽度,优选处于0.5mm以上且2.0mm以下的范围内,凹凸部31~33的高度优选处于0.2mm以上且1.0mm以下的范围内。通过它们的下限,能够适当地缓和作用于树脂涂层2的拉伸应力。另外,通过它们的上限,能降降低凸部所需的胎侧橡胶16的使用量,而且,能够抑制以凹部为起点的裂纹的产生。
[0074] [具有环状结构体的构成]
[0075] 图12及图13是表示图1记载的充气轮胎1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在这些图中,对与在图1和图2记载了的充气轮胎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076] 图12的充气轮胎1具备环状结构体18(参照图13)来代替图2的构成中的带束层14。具体地,充气轮胎1具备胎体层13、在胎体层13的轮胎径向外侧配置的环状结构体18和在该环状结构体18的轮胎径向外侧配置的胎面橡胶15。另外,环状结构体18埋设于胎面橡胶15使得其不在胎面橡胶16的径向外侧露出。另外,环状结构体18的外周面与轮胎接地面(胎面橡胶15的外周面)大体平行地配置。
[0077] 环状结构体18是金属制,且具有450N/m2以上且2500N/m2以下、优选为600N/m2以2 2 2
上且2400N/m 以下、更优选为800N/m 以上且2300N/m 以下的拉伸强度。由此,适当地确保环状结构体18的强度、刚性及韧性。作为该金属材料,可采用例弹簧钢、高张力钢、不锈钢(包括钛合金)。其中,特别是,不锈钢,其耐腐蚀性高且具有上述范围的拉伸强度,因此优选。
[0078] 在用不锈钢制造环状结构体18的情况下,优选使用JIS-G4303分类中的氏体系不锈钢、体系不锈钢、奥氏体系不锈钢、奥氏体·铁氧体二相不锈钢、析出硬化系不锈钢。通过使用这些不锈钢,能够提高环状结构体18的拉伸强度及韧性。另外,更优选使用上述不锈钢中的、特别是析出硬化系不锈钢(SUS631、SUS632J1)。
[0079] 另外,将环状结构体18的拉伸强度MPa和厚度mm之积称为耐压参数。该耐压参数成为衡量对于充气轮胎1的内压的耐受性的尺度。耐压参数优选为200以上且1700以下、250以上且1600以下。特别是,在乘用车用轮胎中,耐压参数优选为200以上且1000以下、更优选为250以上且950以下。另外,在小型卡车用轮胎中,耐压参数优选为300以上且1200以下、更优选为350以上且1100以下。另外,在卡车/公共汽车用轮胎中,耐压参数优选为500以上且1700以下、更优选为600以上且1600以下。
[0080] 另外,环状结构体18的弹性模量优选处于70GPa以上且250GPa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处于80GPa以上且230GPa以下的范围内。另外,环状结构体18的厚度优选处于0.1mm以上且0.8mm以下的范围内。由此,能够确保环状结构体18的耐压性能以及对于反复弯曲的耐久性。此处,将环状结构体18的弹性模量与厚度之积称为刚性参数。此时,刚性参数优选处于10以上且500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处于15以上且400以下的范围内。
[0081] 再有,环状结构体18既可以由一体成型的单个部件构成(参照图13),也可以将多个部件接合起来而构成(省略图示)。
[0082] 在图12的充气轮胎1中,通过配置环状结构体18(参照图13),能够省略图2的构成中的带束层14。由此,能够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还能够确保转弯动力(corner power)。
[0083] [效果]
[0084] 如以上说明了地那样,该充气轮胎1具备胎体层13和在胎体层1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配置的胎侧橡胶16(参照图2)。另外,充气轮胎1具备在胎侧部的预定区域A所施加的树脂涂层2。另外,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中的胎侧部的橡胶的壁厚t的最小值处于0.05mm≤t≤4.0mm范围内。
[0085] 在该构成中,由于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中的胎侧部的壁厚t适当,因此具有能够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的优点,而且,具有轮胎的耐切割性提高的优点。具体地,通过设为t≤4.0mm,降低了胎侧部的橡胶量从而降低了轮胎的滚动阻力。另外,通过设为是0.05mm≤t,确保胎侧部的强度适当。另一方面,通过树脂涂层2被施加于胎侧部,具有确保胎侧部的耐切割性适当的优点。即、虽然若使胎侧部的橡胶的壁厚t薄型化则胎侧部的耐切割性下降,但是,通过树脂涂层2被施加于胎侧部,确保胎侧部的耐切割性适当。
[0086]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树脂涂层的厚度处于20μm以上300μm以下的范围内。由此,具有树脂涂层2的厚度适当的优点。即、通过树脂涂层2的厚度为20μm以上,能够适当地得到由树脂涂层2所产生的胎侧部的耐切割性的维持效果。另外,通过树脂涂层2的厚度为300μm以下,使胎侧部薄型化从而降低了轮胎的滚动阻力。
[0087]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胎侧橡胶16的断裂伸长率处于200%以上且500%以下的范围内。由此,具有胎侧橡胶16的断裂伸长率适当的优点。即、通过胎侧橡胶16的断裂伸长率处于200%以上,确保胎侧橡胶16对于弯曲变形的耐久性。另外,通过胎侧橡胶16的断裂伸长率处于500%以下,确保确保胎侧部的刚性适当。
[0088]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抗老化剂相对于胎侧橡胶16的添加量处于0.1重量份以上且2.0重量份以下的范围内。由于,具有抗老化剂的添加量适当的优点。即、通过抗老化剂的添加量为0.1重量份以上,确保胎侧橡胶16与胎体层13的粘接性适当。另外,通过抗老化剂的添加量为2.0重量份以下,确保树脂涂层2与胎侧橡胶16的粘接性。
[0089]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在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具有通过印刷而附加的轮胎标记(省略图示)。在该构成中,轮胎标记是通过印刷而附加的,由此,能够降低胎侧部的空气阻力。由此,具有能够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的优点。
[0090]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施加有树脂涂层的区域A的动摩擦系数为0.5以下。由此,具有区域A的动摩擦系数降低而提高轮胎的耐切割性的优点,而且,具有提高轮胎的防污功能的优点。
[0091]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在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具备凹凸部31~33(参照图9~图11)。在该构成中,凹凸部31~33缓和作用于树脂涂层2的拉伸应力,因此具有抑制了树脂涂层2上的裂纹的产生的优点。
[0092]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树脂涂层2被施加于在轮胎周向或轮胎径向上分割出(分离开)的多个区域A(参照图4~图8)。在该构成中,与树脂涂层2被施加于在轮胎周向及轮胎径向上连续的大宽度且环状的区域A的构成(参照图1)相比,缓和了作于于树脂涂层2的拉伸应力。由此,具有抑制了树脂涂层2上的裂纹的发生的优点。
[0093]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树脂涂层2包括重叠了的多个涂层(省略图示)。在该构成中,具有通过使各涂层的特性适当化,而提高树脂涂层2的功能的优点。
[0094]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构成树脂涂层2的最外层的涂层和位于最外层的下层的涂层具有互不相同的色彩(省略图示)。在该构成中,在最外层的涂层被蹭掉了时,位于其下层的不同颜色的涂层出现。由此,具有能够构成树脂涂层2的修补时期(再涂装时期)的提示的优点。再有,也具有受到外伤的情况下的识别变得容易的优点。
[0095]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胎体层13具有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倒卷的端部131,并且该胎体层13的端部131配置于从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脱离的位置(参照图2)。在该构成中,在施加有树脂涂层2的区域A中,降低了胎体层13的端部131所引起的高度差的影响。由此,具有确保树脂涂层2的功能适当从而确了保轮胎的耐切割性及耐久性的优点。
[0096]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胎体层13的连接部(特别地,胎体帘布层的轮胎周向的端部的重合部)处的树脂涂层2的厚度比区域A的其他部分的树脂涂层2的厚度薄(省略图示)。在该构成中,通过使胎体层13的连接部处的树脂涂层2的厚度比周围薄,能够抵消(缓和)胎体层13的连接部与周围的刚性差。由此,具有提高轮胎的外观性的优点。
[0097]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具备包围胎体层13的轮胎径向的外周而配置的圆筒形状的环状结构体18(参照图12)。在该构成中,通过配置环状结构体18,能够省略图2的构成中的带束层14。由此,具有能够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的优点,而且,具有能够确保转弯动力的优点。
[0098]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中,胎体层13包含芳族聚酰胺纤维。由此,具有提高轮胎的耐切割性的优点。
[0099] 另外,该充气轮胎1的制造方法具备将生胎硫化成型的步骤和使用该硫化成型后的余热对轮胎施加树脂涂层2的步骤(省略图示)。由此,具有能够使树脂涂层2快速干燥的优点。
[0100] 另外,该充气轮胎1的制造方法具备将生胎填充到轮胎硫化模具中进行硫化成型的步骤和向轮胎硫化模具内注入涂覆材料以向轮胎硫化模具内的轮胎施加树脂涂层2的步骤(省略图示)。在该构成中,通过在轮胎硫化工序中进行树脂涂层2的下处理,具有能够缩短制造的循环时间的优点。
[0101] 实施例
[0102]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0103] 在该性能试验中,对互不相同的多个充气轮胎进行了与(1)滚动阻力及(2)耐切割性相关的评价(参照图14)。在该性能试验中,将轮胎尺寸195/65R15的充气轮胎组装到JATMA规定的适用轮辋上,并对该充气轮胎给予JATMA规定的最高空气压力及最大负荷。另外,将充气轮胎装配于作为试验车辆的排气量2000cc的轿车。
[0104] (1)在与滚动阻力相关的评价中,测定鼓1707mm、载荷4.5kN及速度80km/h时的阻力。而且,基于该测定结果,进行以现有例为基准(100)的指数评价。该评价指数值越小越优选。
[0105] (2)在与耐切割性相关的评价中,装配有充气轮胎的试验车辆以行驶速度20km/h且进入角度30度开上高度110mm的道牙石。另外,对于轮胎样本20个观察在胎侧部发生的龟裂(龟裂的长度和/或深度)。而且,基于该观察结果来进行以现有例为基准(100)的指数评价。该评价指数值越小越优选。
[0106] 实施例1、2的充气轮胎1具有图1及图2记载的构成,且具备包含人造纤维的胎体层13和包含尿烷的树脂涂层2。
[0107] 现有例的充气轮胎1在图1及图2记载的构成中不具有树脂涂层2。
[0108] 如试验结果所示,可知,在实施例1、2中,与现有例相比,轮胎的滚动阻力减小,并且,轮胎的耐切割性能提高。
[0109] 附图标记说明:
[0110] 1 充气轮胎 2树脂涂层 31~33凹凸部 11胎圈芯
[0111] 12沿口填胶 13胎体层 131卷起端部 14带束层
[0112] 141、142带束帘布层 15胎面橡胶 16胎侧橡胶
[0113] 17胎圈橡胶 18环状结构体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