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指灵巧手

申请号 CN201710458885.3 申请日 2017-06-16 公开(公告)号 CN107160382A 公开(公告)日 2017-09-15
申请人 深圳市大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戴建生; 张新生; 孙杰; 万昌雄; 许双甲;
摘要 本 发明 实施例 公开了一种多指灵巧手。本发明提供的多指灵巧手包括一条闭链和多条开链,其中,闭链是由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第四杆、第五杆构成的一个平面五杆变胞机构,其中,第一杆和第二杆通过第二转动 铰链 相连,第二杆和第三杆通过第三转动铰链相连,第三杆和第四杆通过第四转动铰链相连,第四杆和第五杆通过第五转动铰链相连,第五杆和第一杆通过第一转动铰链相连;多条开链均包括第六杆、第七杆和 基座 ,其中,第六杆的一端通过第六转动铰链与基座转动铰接,所述基座均固定在所述闭链上。本发明提供的多指灵巧手灵巧性高, 工作空间 大,操作 质量 好,抓取适应能 力 强。
权利要求

1.一种多指灵巧手,包括一条闭链和多条开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链是由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第四杆、第五杆构成的一个平面五杆变胞机构,其中,第一杆和第二杆通过第二转动铰链相连,第二杆和第三杆通过第三转动铰链相连,第三杆和第四杆通过第四转动铰链相连,第四杆和第五杆通过第五转动铰链相连,第五杆和第一杆通过第一转动铰链相连;
所述开链均包括第六杆、第七杆和基座,其中,第六杆的一端通过第六转动铰链与基座转动铰接,所述基座均固定在所述闭链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指灵巧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开开链的基座分别与第二杆、第三杆和第五杆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指灵巧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铰链、所述第二转动铰链、所述第三转动铰链、所述第四转动铰链以及所述第五转动铰链的轴线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指灵巧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转动铰链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转动铰链的轴线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指灵巧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七转动铰链与所述第七杆转动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指灵巧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转动铰链的轴线与所述第六转动铰链的轴线平行。

说明书全文

一种多指灵巧手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指灵巧手。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实际应用中要求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能从事更加复杂,更加智能化的操作。原有简单的末端执行器因其通用性差,自由度少,灵活性低,无法对多形状、多尺寸的物体进行灵活性抓取,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多指灵巧手可以抓取多种形状、多尺寸、不同材质的物体,具有灵活度高、可操作性强等特性,安装到机器人末端,不仅能扩大机器人的作业范围,还能提高机器人的作业质量,成为了机器人领域研究热点之一。
[0003] 传统多指灵巧手手掌普遍采用刚性结构,其缺点在于:多指灵巧手刚性结构的手掌,仅起支撑和固定作用,灵巧手只能通过手指关节的运动来调整手指的位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机器人灵巧手的灵巧性和工作空间;手掌不可动,无法改变其形状,灵巧手手指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灵巧手只能通过改变手指姿态来实现抓取、放置物体等操作,手掌对灵巧手抓取、放置等操作调节不起任何作用,降低了多指灵巧手的操作质量;手掌固定,灵巧手的整体尺寸和构型不变,降低了灵巧手对不同形状物体抓取的适应能现有技术中采用五杆球面连接件的手掌可变的灵巧手制造难度高,平面内机构尺寸姿态变化幅度较小,逆运动学存在多解情况使得控制难度大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指灵巧手,该多指可变自由度、灵巧性高,工作空间大,操作质量好,抓取适应能力更强。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指灵巧手,包括一条闭链和多条开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链是由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第四杆、第五杆构成的一个平面五杆变胞机构,其中,第一杆和第二杆通过第二转动铰链相连,第二杆和第三杆通过第三转动铰链相连,第三杆和第四杆通过第四转动铰链相连,第四杆和第五杆通过第五转动铰链相连,第五杆和第一杆通过第一转动铰链相连;
所述开链均包括第六杆、第七杆和基座,其中,第六杆的一端通过第六转动铰链与基座转动铰接,所述基座均固定在所述闭链上。
[0006] 进一步的,所述多条开开链的基座分别与第二杆、第三杆和第五杆固连。
[0007]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铰链、所述第二转动铰链、所述第三转动铰链、所述第四转动铰链以及所述第五转动铰链的轴线相互平行。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转动铰链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转动铰链的轴线垂直。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七转动铰链与所述第七杆转动铰接。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七转动铰链的轴线与所述第六转动铰链的轴线平行。
[0011] 本发明的多指灵巧手,包括一条闭链和多条开链,其中,闭链是由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第四杆、第五杆构成的一个平面五杆变胞机构,其中,第一杆和第二杆通过第二转动铰链相连,第二杆和第三杆通过第三转动铰链相连,第三杆和第四杆通过第四转动铰链相连,第四杆和第五杆通过第五转动铰链相连,第五杆和第一杆通过第一转动铰链相连;多条开链均包括第六杆、第七杆和基座,其中,第六杆的一端通过第六转动铰链与基座转动铰接,所述基座均固定在所述闭链上。本发明提供的多指灵巧手灵巧性高,工作空间大,操作质量好,抓取适应能力强。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发明多指灵巧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多指灵巧手中闭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多指灵巧手中一条开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多指灵巧手的变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多指灵巧手的另一变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多指灵巧手的另一变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多指灵巧手的另一变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请参阅图1至图7,以下通过图1至图7对本发明多指灵巧手进行详细说明。
[0014] 首先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在手掌处使用平面五杆变胞机构的多指灵巧手,包括一个闭链和多条开链,其中,闭链是由第一杆(101)、第二杆(102)、第三杆(103)、第四杆(104)、第五杆(105)构成的一个变胞五杆机构;第一杆(101)和第二杆(102)通过第二转动铰链(202)相连;第二杆(102)和第三杆(103)通过第三转动铰链(203)相连;第三杆(103)和第四杆(104)通过第四转动铰链(204)相连;第四杆(104)和第五杆(105)通过第五转动铰链(205)相连;第五杆(105)和第一杆(101)通过第一转动铰链(201)相连;第一转动铰链(201)、第二转动铰链(202)、第三转动铰链(203)、第四转动铰链(204)以及第五转动铰链(205)的轴线相互平行。
[0015] 请参阅图1和图3,本发明提供的多指灵巧手中的每条开链的结构都相同,本实施例中只对其中的一条开链进行详细说明,具体的:开链包括第六杆(106)、第七杆(107)和基座(108),其中第六杆(106)的一端通过第六转动铰链(206)与基座(108)转动铰接,第六杆(106)的另一端通过第七转动铰链(207)与第七杆(107)转动铰接。基座(108)固定在闭链上,具体的,三条开链的基座分别与第二杆(102)、第三杆(103)和第五杆(105)固连。
[0016] 本实施例中的开链与固连在第二杆(102)的基座(108)之间的第六转动铰链(206)的轴线与第一转动铰链(201)的轴线垂直。第六转动铰链(206)的轴线与第七转动铰链(207)的轴线平行。
[0017] 本发明中将变胞机构应用到多指灵巧手的手掌,即本发明中多指灵巧手的闭链处,平面五杆变胞机构结构相对简单,制造难度低,控制简单,可以轻松的实现手掌尺寸和姿态的变化,且变化幅度可以很大,从而使得手掌可以轻松的变换到适合抓取长圆柱体、球体、小的物体、拧物体、捏物体等构型状态。且通过变胞机构在运动过程中改变机构构态,自由度,实现了手掌构型的改变,大大提高了灵巧手对不同形状物体抓取的适应能力; 本发明中多指灵巧手的闭链应用到多指灵巧手的手掌处,使得手掌可动,通过改变手掌位置、形状,使得灵巧手手指间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当通过灵巧手来实现抓取、放置物体等操作时,手掌起到了对灵巧手抓取、放置等操作调节的作用,提高了多指灵巧手的操作质量。
[0018] 图4至图7是本发明多指灵巧手的变形示意图,具体的:如图4所示,在图1基础上,驱动第一转动铰链(201),第五转动铰链(205)使得第一杆(101)和第四杆(104)与第五杆(105)之间的内夹角近似为80度,从而使得三根手指,即本发明多指灵巧手中的开链,可以相互平行且均匀的相互错开,变形到这种手掌构型适合抓取长圆柱体等物体,例如矿泉瓶等,而且手掌对抓取过程中也可以起调节作用,提高了多指灵巧手的操作质量。
[0019] 如图5所示,在图1基础上,驱动第一转动铰链(201),使得第一杆(101)与第五杆(105)之间的内角夹角近似为75度,变形到这种手掌构型适合抓取球体等物体,使得手指接触点分布均匀且延长线过球形心,提高了多指灵巧手的抓取质量,例如网球或矿泉水瓶竖着抓取,同时也可以如图1所示手掌构型抓取球体等物体。
[0020] 如图6所示,在图1基础上,驱动第一转动铰链(201),第五转动铰链(205)使得第一杆(101)和第四杆(104)与第五杆(105)重合,变形到这种手掌构型适合抓取小的物体,例如弹珠。
[0021] 如图7所示,在图1基础上,驱动第一转动铰链(201),第五转动铰链(205)使得第一杆(101)与第五杆(105)之间的内角近似为160度,第四杆(104)与第五杆(105)之间的内角近似为20度,变形到这种手掌构型,使得右边的两根手指处于正对的状态,右边的两根手指适合灵巧手的捏、拧等操作,例如拧螺丝。
[00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