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铸造件工具

申请号 CN200980107959.2 申请日 2009-03-05 公开(公告)号 CN101980806B 公开(公告)日 2014-01-01
申请人 海斯勒霍尔姆工具联合有限公司; 发明人 C·斯文松; T·尼尔松;
摘要 一种复合 铸造 件工具,其被铸造成连续的单件,一部分是 钢 一部分是灰口 铁 ,因此,在钢和灰口铁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互连区域(7)。所述钢部分(10)形成工具的工作部件,例如切割刃,而灰口铁部分(11)形成工具的主体部件。所述钢部分和灰口铁部分具有延伸向彼此的突出部或壁(8,9)。所述互连区域(7)位于这些壁的结合区域并且是平坦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铸造件工具,该工具被铸造成连续的单件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部分(10)和一个第二部分(11),所述第一部分由制成且包括所述工具的工作部件,所述第二部分由灰口制成且包括所述工具的主体部件,第一部分(10)包括朝向主体部件延伸的至少一个突出部或至少一个壁(8),和第二部分(11)包括至少一个朝向工作部件延伸的至少一个突出部或至少一个壁(9),第一和第二部分上的相应的突出部或壁在至少一个互连区域(7)被彼此结合,并且,所述互连区域基本上是平坦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包括多于一个的第一部分(10)和多于一个的互连区域(7),所有的互连区域在一个共同平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铸造件工具,其特征在于,在互连区域(7)彼此接合的突出部或壁(8,9)在所述互连区域范围内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截面形状和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铸造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突出部或壁(8)具有随着与互连区域(7)距离增大而减小的横截面面积。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铸造件工具,其特征在于,在贯穿突出部或壁(8,9)的整个长度上所述互连区域(7)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铸造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0)的突出部或壁(8)最小的高度大于所述互连区域(7)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铸造件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11)的突出部或壁(9)的高度大于所述互连区域(7)的宽度。

说明书全文

复合铸造件工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铸造件工具,其被铸造成连续的单件,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部分,该部分包括所述工具的工作部件并且该部分由制成,和一个第二部分,该部分包括所述工具的主体部件并且该部分由灰口制成,其中在钢和灰口铁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互连区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制造用于金属薄板加工(例如切割、制孔、弯曲、或其它成型操作)的工具时,长久以来一直通过采用灰口铁铸造的方法单独生产工具主体。然后该工具主体被装配数个工作部件,例如钢刀。
[0003] 通过铸造制成的工具主体在铸造操作后通常需要进行热处理,然后进行机械加工从而形成必需的底座、导轴和螺栓孔等,用于固定钢刀,而且同时使得所述工具能够固定在机器中。
[0004] 在制造一个或多个工作部件时,例如钢刀,往往是以棒材作为出发点,所述工作部件被机加工成正确的形式,并具有安装螺栓、导轴及其类似的小孔,之后,进行热处理,而后进行机械加工,例如磨削。
[0005] 用上面列出的方式生产工具是十分消耗时间的操作,并且通常自身决定了新生产不同的产品所需的的时间耗费。
[0006] WO03/041895A1公开了一种复合铸造件工具及其制造方法。根据该公开文献,所述工具在单个铸型中被铸造,该铸型因此被钢熔体和灰口铁熔体填充。在这些材料的铸造中,形成了界面或者互连区域。
[0007] 在上述公开的文献中的现有技术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关于在两种材料之间的界面或互连区域的定位和形成。这对互连区域内和其周围的材料强度产生负面影响。
[0008] 进一步,现有技术还不能以精确的方式控制整个互连区域的温度,这导致的不好的结果是产生了较大的温度浮动并导致在互连区域机械强度的问题。
[0009] 技术问题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通过引言所提及的工具设计为使得钢和灰口铁的界面或互连区域能够被精确定位。本发明进一步目的在于设计所述工具,使能够保证对在互连区域的温度的良好的控制。
[0011] 技术方案
[0012] 形成本发明的基础的目的由一种通过引言所提及的工具实现,该工具的特征在于,第一部分包括向主体部件延伸的至少一个突出部或至少一个壁,第二部分包括向工作部件延伸的至少一个突出部或至少一个壁,在第一和第二部分上的相应的突出部或壁在互连区域彼此结合,而且所述互连区域基本上是平坦的。附图说明
[0013] 本发明将被更详细地描述,参考下面相应的附图。在相应的附图中:
[0014]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生产所述工具的铸型的横截面;
[0015] 图2是所述工具的相对其生产中的位置的翻转的一个立体视图;
[0016] 图3是根据图2的工具的一个部分的视图,所有由钢制成的工作部件都被移除;
[0017] 图4是工具的互连区域部分的横截面图;
[0018] 图5是另一个工具的互连区域部分的横截面图;
[0019] 图6是与图4、图5对应的视图,但是表示的是另外的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生产所述工具的铸型的截面。所述铸型具有第一型腔部分1和第二型腔部分2,其中第一型腔部分1用于钢的铸造,而第二型腔部分2用于灰口铁的铸造。附图标记3表示型箱或砂箱,而附图标记4表示放置在型箱中的铸造用砂。铸型具有为钢设置的内浇道或直浇道5和为灰口铁设置的内浇道或直浇道6。钢的内浇道系统至少部分延伸至第一型腔部分1之下的位置,由此钢可沿从下面向上的方向铸造。在两个型腔部分1和2之间,有分界面7,其代表钢和灰口铁之间的互连区域的预计的位置。分界面7是平坦的并且在铸型的铸造位置中被平放置。如果本发明被正确地实施,所述互连区域将具有1至2.5mm的大约厚度。
[0021] 在一个或多个第一型腔部分1中由钢铸造的所述工具的一个或多个部件10被用来组成工具的一个或多个工作部件,而在第二型腔部分2中由灰口铁铸造的所述工具的部件11被用来组成工具的主体部件。所述工具包括有多少工作部件可能从一个增大至一个相当大的数字。
[0022] 在第一型腔部分1中铸造的钢部件10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或至少一个壁8,其向上向主体部件(由灰口铁制造的部件)延伸。相应地,所述工具的第二部件11,即由灰口铁制造的部分铸造件包括一个壁或突出部9,其向下向所述工具的一个或多个工作部件延伸。这些突出部或壁8、9的宽度或厚度在所述分界面7区域中必须在突出部或壁的整个长度上是相同的,并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50和150mm之间的数量级之间。邻近分界面7,不能在壁8和9的厚度上产生大的或突然的变化。如果在所述工具中采用了多个突出部或壁,所有的突出部或壁必须具有大致相同的厚度。这些壁8和9的高度必须具有与宽度或
2
厚度相同的数量级或比他们更大,但是决不能小于30至40mm。
[0023] 图2和3是图1翻转的视图,因此,其图2和3中的向上的表面对应图1的向下的表面。
[0024] 图2以立体的方式示出了具有八个由钢制成的第一部分10和一个由灰口铁制成的第二部分11的工具。图2中同时显示了由钢制成的部分10具有突出部或壁8,该突出部或壁8在图2中都位于最低处,以此方式被旋转到面向第二部分11。相应地,明显的是,与所述第一部分10相似,所述第二部分11具有向上朝向的壁或突出部9,该壁或突出部9被旋转成面朝由钢制成的第一部分。所述两种材料之间的互连区域的理想位置由分界面7指示。
[0025] 在与图2对应的但其中所有由钢制成的该工具的部分10均被省略的图3中,第二部分11的朝向所述工作部件的壁或突出部9的形成被更清楚地表示。同样被清楚表示的是所述分界面7是平坦的并且所述壁9在他们的整个长度上具有均匀厚度。
[0026] 在图3中同样显示,第二部分11的所述壁9融入到一个很大的横截面积中,至少在所述工具的某些部分处,并且由附图标记12指示。然而该面积变化的位置12位于距离2
互连区域(即,分界面7)的预计位置一个安全距离(小于大约40mm)。
[0027] 如上所述,钢在第一型腔部分1中从下方被铸造。当钢的上限定表面到达分界面7的位置的时候完成钢的浇铸。在此之后,铸造操作被暂停。在该暂停中,第一部分10中的温度在图1的下方部分将下降最快而在分界面7的位置下降最慢。只有当钢部分10在分界面7位置的温度已经降至对应低于钢的液相温度减去大约30-150℃时,通常是例如
1440-1330℃,才继续进行在第二温度下的灰口铁的浇铸,所述第二温度对应灰口铁液相温度加上100-150℃,例如1320℃。
[0028] 根据本发明,钢部分10在分界面上的温度在分界面的整个表面上尽可能地均匀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壁8和9形成均匀厚度的原因。
[0029] 图4表示在分界面7的区域的工具的部分截面。所述钢部件1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已经在图中其较低端形成了切割刃13。
[0030] 在时间方面,为了保证在分界面7的高度上的钢部分10的温度下降最慢,钢部分10被赋予了一个在远离分界面7的方向上逐渐变小的壁厚度。这通过附加的圆圈表示出,所述圆圈具有在从下部向上的方向上逐渐增加的尺寸。所述形成方式对于控制钢部分的温度的降低是有帮助的,但是同时意味着在分界面7上可能产生缩沉。
[0031] 图5表示一个具有双切割刃13的双切割工具的略微改进的实施例。同样在该实施例中钢部分10的厚度在远离分界面7的方向上减小,从而使得,如图中附加的圆圈所示,在切割刃13的区域变得最小。
[0032] 图6表示一个改进的实施例,其中所述钢部件10具有两个切割刃13和两个朝向灰口铁部分11的壁8。同样在该实施例中,钢部分10的壁厚度在远离分界面7的方向上减小,并且在离其最远处达到最小。这种关系从画在钢部件10中的圆圈可以清楚地显示。
[0033] 所述钢部分10在铸造位置中在所述分界面(也就是预计的互连区域)的下部向下逐渐变窄的楔形形状没有在图4至6中公开,但应当在5和30°之间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